CN208468931U - 注射咀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 - Google Patents

注射咀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68931U
CN208468931U CN201820473227.1U CN201820473227U CN208468931U CN 208468931 U CN208468931 U CN 208468931U CN 201820473227 U CN201820473227 U CN 201820473227U CN 208468931 U CN208468931 U CN 208468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nozzle head
injection
injection mouth
ont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7322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象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do Suzhou Hot Runner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do Suzhou Hot Runner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do Suzhou Hot Runner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do Suzhou Hot Runner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7322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68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68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68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注射咀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注射咀包括相互配合的本体及咀头,本体包括第一流道,咀头包括第二流道,其中,当注射咀处于注射状态时,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相互导通;当注射咀处于非注射状态时,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相互阻隔。本实用新型的注射咀在非注射状态时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相互阻隔,避免注射咀内的胶体逆流。

Description

注射咀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射咀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注塑行业普遍采用的注塑模具为热流道注塑模具,较普通模具而言,通过热流道系统注塑的塑胶产品质量更高,且热流道系统具有节约原料,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如图1所示,热流道系统包括流通胶体的注射咀300及注塑机炮筒400,炮筒400用于将胶体注入注射咀300。
现有技术中,注射咀300具有一胶体流道301,当炮筒400抵接注射咀300 时,呈熔融状态的胶体由炮筒400流入胶体流道301中,当炮筒400后退而脱离注射咀300时,热流道系统内部的压力会驱使胶体流道301内的胶体回流(参考图1中的箭头方向),导致注射咀300流涎,且回流的胶体会冷却凝固在注射咀300的端部,导致炮筒400再次注塑时出现堵塞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咀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注射咀,包括相互配合的本体、咀头及弹性件,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流道及与所述第一流道相互导通的容纳部,所述咀头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纳部,所述咀头包括第二流道,其中,当所述注射咀处于注射状态时,所述咀头压缩所述弹性件而使得所述咀头靠近所述本体运动,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相互导通;当所述注射咀处于非注射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咀头远离所述本体运动,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相互阻隔。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流道靠近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设有出胶口,当所述注射咀处于注射状态时,所述出胶口位于所述第一流道内,所述第二流道处于出胶状态,当所述注射咀处于非注射状态时,所述出胶口位于所述容纳部内,所述第二流道处于封胶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流道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二主流道及至少一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二分流道位于所述第二主流道靠近所述第一流道的一侧,且所述出胶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流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流道包括均匀分布的三个第二分流道,且每一第二分流道与所述第二主流道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纳部包括与所述咀头的外侧壁相互匹配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连接所述第一流道,所述出胶口设置于所述咀头的外侧壁,当所述注射咀处于非注射状态时,所述出胶口位于所述贯穿孔内,且所述贯穿孔的内侧壁覆盖所述出胶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射咀还包括连接所述咀头及所述本体的至少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固接所述本体,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咀头而使得所述咀头相对所述限位件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件连接所述咀头的一端具有限位部,当所述注射咀处于非注射状态时,所述弹性件施力于所述咀头,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咀头继续朝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运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热流道系统,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注射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注射咀在非注射状态时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相互阻隔,避免注射咀内的胶体逆流。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注射咀与炮筒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注射咀整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注射咀第一角度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注射咀第二角度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咀头立体透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咀头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本体立体透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本体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注射咀处于注射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注射咀处于非注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申请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另外,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如图2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注射咀100的示意图。
这里,注射咀100用于热流道系统(未图示),注射咀100可与热流道系统中的分流板(未图示)相连。
注射咀100包括相互配合的本体10及咀头20。
结合图5至图8,咀头20包括第二流道21,本体10包括第一流道11。
第一流道11及第二流道21均为圆柱形流道。
当注射咀100处于注射状态时,第一流道11与第二流道21相互导通;当注射咀100处于非注射状态时,第一流道11与第二流道21相互阻隔。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注射咀100与注塑机的炮筒(参考背景技术)配合使用,“注射状态”是指炮筒抵接注射咀100而将注塑机内的胶体注入注射咀100中,“非注射状态”是指炮筒后退而脱离注射咀100,注塑机内的胶体不再注入注射咀100中。
本实施方式的注射咀100在非注射状态时第一流道11与第二流道21相互阻隔,避免注射咀100内的胶体逆流。
也就是说,炮筒后退时,第一流道11内的胶体无法逆流至第二流道21 内,从而防止注射咀100内的胶体回流溢出而影响炮筒的再次注塑。
具体的,结合图5及图6,咀头20为对称结构,咀头20包括相连的咀头本体22及咀头帽23,咀头本体22及咀头帽23可以是一体成型,或者是各自成型后再组装至一起。
咀头本体22及咀头帽23均呈圆柱状,且咀头帽23的外径大于咀头本体22的外径。
咀头20的纵截面(沿方向X或方向Y)大致呈“T”型。
咀头本体22及咀头帽23一起形成第二流道21。
这里,第二流道21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二主流道212及至少一第二分流道213。
第二主流道212的上端包括圆弧型凹口2121,圆弧形凹口2121与注塑机的炮筒相互匹配。
第二主流道212的下端连通第二分流道213(即第二分流道213靠近第一流道11)。
第二分流道213远离第二主流道212的一侧设有出胶口214。
出胶口214设置并贯穿咀头本体22的外侧壁。
当第一流道11与第二流道21相互导通时,出胶口214位于第一流道11 内,注塑机内的胶体依次经过炮筒、第二主流道212、第二分流道213并通过出胶口214而进入第一流道11。
而当第一流道11与第二流道21相互阻隔时,出胶口214脱离第一流道 11,第一流道11内的胶体无法通过出胶口214逆流至第二流道21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流道21包括均匀分布的三个第二分流道213,且每一第二分流道213与第二主流道2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也就是说,此时流经第二主流道212的胶体经过三个第二分流道213分流后进入第一流道11,增加了进胶量,配合钝角的设置可以避免胶体流动不畅。
可以理解的,第二分流道213的数量及位置不以上述说明为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结合图7及图8,本体10包括与第一流道11相互导通的容纳部12,此时,第一流道11及容纳部12的纵截面(沿方向X或方向Y)大致形成“T”型。
容纳部12包括相互导通的贯穿孔121及外接部122,贯穿孔121连通第一流道11及外接部122。
贯穿孔121、外接部122及第一流道11均为圆柱形开孔。
贯穿孔121的内径小于第一流道11、外接孔122的内径,且第一流道11的内径小于外接孔122的内径,这里,第一流道11的内径也可大于或等于外接孔 122的内径。
贯穿孔121与外接孔122的相交处形成台阶部123(即外接孔122的底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结合图9及图10,咀头20活动设置于容纳部12内,咀头20可于容纳部12内沿注射咀100的轴向(方向X或方向Y)运动。
贯穿孔121的内径与咀头本体22的外径大致相等,此时,咀头本体22 于贯穿孔121内沿轴向运动,贯穿孔121限制咀头本体22的运动路径。
这里,当咀头本体22相对贯穿孔121运动而使得出胶口214位于贯穿孔121内时,贯穿孔121的内侧壁可以覆盖出胶口214而使得第一流道11、第二流道21相互阻隔。
在本实施方式中,注射咀100还包括弹性件30。
这里,弹性件30为弹簧30,弹簧30套设在咀头本体22的外侧,且弹簧30的一端抵接咀头帽23的下表面,另一端抵接台阶部123。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30由耐高温材料制成,如此,当注射咀100受热而导致弹性件30温度升高时,弹性件30仍能保持良好的弹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注射咀100还包括连接咀头帽23及本体10的至少一限位件40,限位件40的一端固接本体10,另一端活动连接咀头帽23而使得咀头20相对限位件40运动。
限位件40连接咀头帽23的一端具有限位部41。
这里,限位件40为限位螺栓,限位件40的一端螺纹固接本体10的周缘,另一端活动设置于咀头帽23周缘的开孔231内。
咀头帽23的周缘均匀设置有四个限位件40,限位部41实质为限位螺栓的螺帽。
当注射咀100处于非注射状态时,弹性件30施力于咀头帽23,限位部 40限制咀头20继续朝远离本体10的方向运动。
也就是说,当注射咀100处于非注射状态时,弹性件30处于预压状态,即弹性件30有一定的压缩量,如此,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或其他因素而导致弹性件30的弹力降低时,弹性件30始终可以保证非注射状态下咀头帽23 与限位部41(即咀头帽23与螺帽的下表面)相互抵接,以保证咀头20位置稳定,同时,也能保证非注射状态下出胶口214上移量足够而使得出胶口214 完全脱离第一流道11。
下面,介绍注射咀100的详细工作流程。
结合图9,当注塑机的炮筒抵接圆弧形凹口2121,即注射咀100处于注射状态时,炮筒施力于咀头20,咀头20压缩弹性件30,咀头20相对限位件40靠近本体10运动(即朝方向X运动),第一流道11与第二流道21相互导通,出胶口214位于第一流道11内,第二流道21处于出胶状态,注塑机内的胶体流经第二流道21并通过出胶口214而进入第一流道11。
结合图10,当炮筒后退,即注射咀100处于非注射状态时,炮筒撤销施力于咀头20的作用力,弹性件30自动复位而带动咀头20远离本体10运动 (即朝方向Y运动),第一流道11与第二流道21相互阻隔,出胶口214位于容纳部12的贯穿孔121内,贯穿孔121的内侧壁覆盖出胶口214,第二流道21处于封胶状态,第一流道11内的胶体无法逆流至第二流道21中。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注射咀,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的本体、咀头及弹性件,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流道及与所述第一流道相互导通的容纳部,所述咀头活动设置于所述容纳部,所述咀头包括第二流道,其中,当所述注射咀处于注射状态时,所述咀头压缩所述弹性件而使得所述咀头靠近所述本体运动,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相互导通;当所述注射咀处于非注射状态时,所述弹性件带动所述咀头远离所述本体运动,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相互阻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靠近所述第一流道的一端设有出胶口,当所述注射咀处于注射状态时,所述出胶口位于所述第一流道内,所述第二流道处于出胶状态,当所述注射咀处于非注射状态时,所述出胶口位于所述容纳部内,所述第二流道处于封胶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包括相互导通的第二主流道及至少一第二分流道,所述第二分流道位于所述第二主流道靠近所述第一流道的一侧,且所述出胶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包括均匀分布的三个第二分流道,且每一第二分流道与所述第二主流道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射咀,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包括与所述咀头的外侧壁相互匹配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连接所述第一流道,所述出胶口设置于所述咀头的外侧壁,当所述注射咀处于非注射状态时,所述出胶口位于所述贯穿孔内,且所述贯穿孔的内侧壁覆盖所述出胶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咀,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咀还包括连接所述咀头及所述本体的至少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固接所述本体,另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咀头而使得所述咀头相对所述限位件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射咀,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连接所述咀头的一端具有限位部,当所述注射咀处于非注射状态时,所述弹性件施力于所述咀头,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咀头继续朝远离所述本体的方向运动。
8.一种热流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注射咀。
CN201820473227.1U 2018-04-04 2018-04-04 注射咀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 Active CN208468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73227.1U CN208468931U (zh) 2018-04-04 2018-04-04 注射咀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73227.1U CN208468931U (zh) 2018-04-04 2018-04-04 注射咀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68931U true CN208468931U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06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73227.1U Active CN208468931U (zh) 2018-04-04 2018-04-04 注射咀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689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7369A (zh) * 2018-04-04 2018-08-24 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注射咀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7369A (zh) * 2018-04-04 2018-08-24 柳道万和(苏州)热流道系统有限公司 注射咀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4447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головки тюбика, а также головка тюбика
CN208468931U (zh) 注射咀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
CN105050790A (zh) 具有浮动腔插件的模具堆叠
US11559930B2 (en) Injection-moulded component, joint, injection-mould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injection-moulded component
CN108973032A (zh) 热嘴组件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
US20120263820A1 (en) Cooling sleeve with support element
CN108437369A (zh) 注射咀及具有其的热流道系统
CN209207937U (zh) 热嘴组件及热流道系统
CN207240720U (zh) 一种改进的牛角进胶结构
CN206140827U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气缸
CN101746029A (zh) 一种针阀式顺序热流道注射成型装置
CN104309081A (zh) 一种注塑成型机
CN210082308U (zh) 热流道喷嘴
CN109366895A (zh) 热嘴组件及热流道系统
CN207403119U (zh) 一种自动注塑机的注射装置和自动注塑机
CN207859415U (zh) 射胶熔胶控制机构
CN205343622U (zh) 一种液体硅胶注塑成型机
CN105729730A (zh) 一种双阶式注塑机的熔射转换装置
CN207564858U (zh) 一种新型大剂量注射装置
CN205929310U (zh) 一种针阀式热流道喷嘴结构
CN107030970A (zh) 用于热流道注塑装置的气缸组件及热流道注塑装置
CN206066881U (zh) 一种卧式注塑机
CN210820703U (zh) 阀针、热嘴组件及热流道系统
CN105082478A (zh) 一种微量精密注射成型注胶装置
CN216267378U (zh) 阀针及针阀式热流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