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64520U - 婴儿保育箱 - Google Patents

婴儿保育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64520U
CN208464520U CN201721103006.7U CN201721103006U CN208464520U CN 208464520 U CN208464520 U CN 208464520U CN 201721103006 U CN201721103006 U CN 201721103006U CN 208464520 U CN208464520 U CN 208464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by
radio
frequency coil
cover board
ai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030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庆华
侯祥明
王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030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64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64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64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婴儿保育箱,包括:壳体结构;风道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中;婴儿托,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中,所述婴儿托能够承载婴儿;及射频线圈,所述射频线圈能够发射和/或接收用于对所述婴儿托上的婴儿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的射频信号。壳体结构能够提供封闭的保育环境,婴儿放置于婴儿托上,方便婴儿的摆位,并通过风道结构为壳体结构内循环通风,为婴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并通过射频线圈对婴儿托上的婴儿进行磁共振扫描;转移婴儿时直接整体搬运婴儿保育箱,有效的解决因环境问题以及防护问题造成的再次伤害,方便婴儿的搬运,为婴儿使用磁共振扫描时提供保护,方便医生操作,保证婴儿在检查与搬运过程中的安全。

Description

婴儿保育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婴儿保育箱。
背景技术
目前,早产婴儿或者身体虚弱的婴儿需要随时进行护理和监测,以便于及时对婴儿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控,而且,婴儿在进行磁共振扫描时,需要将婴儿移送到相应的扫描设备中。但是,婴儿在移送的过程中,环境问题以及婴儿的防护问题等会造成婴儿的再次伤害,影响婴儿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因环境问题以及防护问题造成婴儿再次伤害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婴儿搬运、保证环境适宜同时还能实现磁共振扫描的婴儿保育箱。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婴儿保育箱,包括:
壳体结构;
风道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中;
婴儿托,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中,所述婴儿托能够承载婴儿;及
射频线圈,所述射频线圈能够发射和/或接收用于对所述婴儿托上的婴儿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的射频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频线圈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的一端,所述射频线圈能够滑入或滑出所述壳体结构;
所述射频线圈对所述婴儿托上的婴儿扫描时,所述射频线圈滑入所述壳体结构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结构包括箱体组件及底座,所述箱体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婴儿托设置所述底座上,所述射频线圈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组件包括箱体及箱盖,所述箱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箱盖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箱盖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箱体;
所述箱体的前端开设有开口,供所述射频线圈滑入或滑出所述箱体;
所述箱体的后端倾斜设置,且所述箱体的后端所在的平面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0°~4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两端设置有便于搬运所述婴儿保育箱的握持部;
所述底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底板盖板及第二底板盖板,所述第一底板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盖板的上方;
所述第二底板盖板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底板盖板的一端凸出设置,使所述第一底板盖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盖板之间存在空间;
所述第一底板盖板上开设排气孔;
所述第一底板盖板上还设置有导轨,所述射频线圈沿所述导轨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婴儿保育箱还包括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上,当所述射频线圈推入壳体结构中,所述锁定结构将所述射频线圈锁定在所述壳体结构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板盖板上还设置风道安装部,所述风道结构通过所述风道安装部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底板盖板上;
所述风道结构包括风道固定板及一个或多个风道盖板,一个或多个所述风道盖板与所述风道固定板围设成封闭腔室,所述风道盖板上设置用于与通风设备相连通的接口,所述风道固定板上开设进风口,新风通过所述接口经所述封闭腔室及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箱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 0°~70°;
各所述风道盖板上及所述风道固定板上均设置风道配合部,所述风道盖板与所述风道固定板通过所述风道配合部配合连接;
所述风道固定板上还设置固定孔,所述婴儿托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固定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婴儿托包括头托及与所述头托连接的托板,所述头托还能伸入所述射频线圈;
所述婴儿托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于所述托板的下方,所述支撑柱安装于所述固定孔中;
所述托板远离所述头托的一端还设置用于搬运所述婴儿托的搬运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射频线圈包括外壳及设置于所述外壳中的磁共振射频线圈,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滑槽,所述外壳沿所述导轨滑入或滑出所述箱体时,所述外壳密封所述箱体的开口;
所述射频线圈还包括用于推动外壳的推动部,所述推动部设置于所述外壳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婴儿保育箱,壳体结构能够提供封闭的保育环境,婴儿放置于婴儿托上,方便婴儿的摆位,并通过风道结构为壳体结构内循环通风,为婴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并通过射频线圈对婴儿托上的婴儿进行磁共振扫描;转移婴儿时直接整体搬运婴儿保育箱,有效的解决因环境问题以及防护问题造成的再次伤害,方便婴儿的搬运,为婴儿使用磁共振扫描时提供保护,方便医生操作,保证婴儿在检查与搬运过程中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婴儿保育箱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中射频线圈滑入壳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中射频线圈滑出壳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中箱体从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图;
图6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中箱体的立体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中底座的立体图;
图8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中射频线圈的立体图;
图9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从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中风道固定板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中风道盖板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中婴儿托的立体图;
其中:
100-婴儿保育箱;
110-壳体结构;
111-箱体组件;
1111-箱体;11111-预留孔;
1112-箱盖;
1113-转轴;
112-底座;
1121-第一底板盖板;11211-导轨;11212-排气孔;11213-风道安装部;
1122-第二底板盖板;
1123-握持部;
113-立柱;
120-风道结构;
121-风道固定板;
1211-固定孔;
1212-进风口;
122-风道盖板;
1221-接口;
1222-风道配合部;
130-婴儿托;
131-头托;
132-托板;
1321-绑带孔;
1322-支撑柱;
133-搬运部;
140-射频线圈;
141-外壳;
1411-扫描孔;
1412-滑槽;
142-推动部;
150-锁定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婴儿保育箱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婴儿保育箱100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婴儿保育箱100,该婴儿保育箱100能够方便对早产婴儿或者身体虚弱婴儿的搬运,避免婴儿在搬运过程中发生再次伤害,同时还能为婴儿使用磁共振扫描时提供保护,方便医生技师操作,保证婴儿在检查与搬运过程中的安全。
参见图1至图4,图3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100中射频线圈140滑入壳体结构110的立体图,图4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100中射频线圈140滑出壳体结构110的立体图。在本实用新型中,婴儿保育箱100包括壳体结构110、风道结构120、婴儿托130及射频线圈140。风道结构120与婴儿托130均设置于壳体结构110中。壳体结构110能够起到承载与防护的作用,以承载放置于其中的婴儿,同时还能方便婴儿搬运,避免婴儿受到外界撞击造成再次伤害。风道结构120用于向壳体结构110内通入新风,以使壳体结构110内循环通风,以保证壳体结构110中的温度与湿度恒定,适于婴儿治疗与护理。婴儿托130 设置于壳体结构110中,婴儿托130用于承载婴儿,起到防护婴儿的作用,方便婴儿搬运。而且,婴儿托130位于风道结构120的上方,风道结构120能够向婴儿的上方提供新风,以保证壳体结构110中的通风效果;同时,还能够避免风道结构120提供的新风直吹婴儿,保证婴儿在壳体结构110中的舒适度。
射频线圈140能够发射和/或接收用于对婴儿托130上的婴儿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的射频信号。射频线圈140能够对早产婴儿或身体虚弱婴儿进行磁共振扫描,并通过婴儿托130分隔射频线圈140与婴儿托130上的婴儿,为婴儿使用磁共振扫描时提供保护。而且,射频线圈140能够直接对壳体结构110中的婴儿进行磁共振扫描时,能够方便医生技师操作,方便使用。
较佳地,射频线圈140可滑动设置于壳体结构110的一端,射频线圈140 能够滑入或滑出壳体结构110,射频线圈140对婴儿托130上的婴儿进行扫描时,射频线圈140滑入壳体结构110中。可以理解的是,射频线圈140可以通过滑入或滑出壳体结构110的方式对婴儿托130上的婴儿进行磁共振扫描。当需要对婴儿托130上的婴儿进行磁共振扫描时,射频线圈140滑入壳体结构110中,此时,射频线圈140能够对婴儿托130上的婴儿进行磁共振扫描;扫描完成后,射频线圈140滑出壳体结构110。这样,不对婴儿进行扫描时,射频线圈140不会对婴儿的搬运产生妨碍作用。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方式中,射频线圈140也可固定设置于壳体结构110中,以对婴儿托130上的婴儿进行扫描。可以理解的是,射频线圈140的位置是固定的,其固定设置在壳体结构110上,并对应婴儿托130设置,此时,婴儿托130上放置婴儿后,可以随时进行磁共振扫描,方便快捷。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射频线圈140也可采用其他能够运动到婴儿托130处对婴儿托130上的婴儿进行扫描的结构。
可选地,婴儿托130可拆卸的安装于风道结构120上。医护人员在将婴儿托130放置到婴儿保育箱100或者从婴儿保育箱100中取出时,可以直接通过婴儿实现,即将婴儿放置在婴儿托130上,再将婴儿托130安装于风道结构120 上;取出婴儿时,将婴儿托130从壳体结构110中整体取出。这样能够方便婴儿摆位,避免搬运时导致婴儿存在不舒适的感觉。
本实用新型的婴儿保育箱100能够方便婴儿的搬运,可以通过整体搬运婴儿保育箱100的方式将婴儿转移到所需的位置;通过婴儿托130实现婴儿在婴儿保育箱100中的放入或者取出,方便使用。射频线圈140能够对婴儿托130 上的婴儿进行磁共振扫描,以方便确认婴儿的病症,而且,婴儿的磁共振扫描操作直接在婴儿保育箱100中完成,无需在另外变换环境,这样婴儿无需再次适应环境等的变化,也无需再次搬运,避免婴儿受到再次伤害,方便医生技师操作。同时,婴儿托130还能分隔射频线圈140与婴儿,避免射频线圈140与婴儿相接触,保证射频线圈140在进行磁共振扫描时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壳体结构110包括箱体组件111及底座112,箱体组件111设置于底座112上,婴儿托130设置底座112上,射频线圈140可滑动地设置于底座112上。箱体组件111与底座112围设成容置腔室。婴儿托130位于容置腔室中,风道结构120位于底座112上。箱体组件111能够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外界环境碰触到箱体组件111中的婴儿,同时,风道结构120向箱体组件 111中提供新风,以保证箱体组件111中的环境适宜,方便对婴儿进行护理。底座112用于承载箱体1111结构,以方便婴儿保育箱100的搬运。
进一步地,箱体组件111包括箱体1111及箱盖1112,箱体1111设置于底座 112上,箱盖1112可运动的设置于箱体1111上,箱盖1112能够打开或关闭箱体1111,当箱盖1112打开箱体1111时,婴儿可以放入箱体1111内或从箱体1111 内取出,方便使用。可选地,箱盖1112通过转轴1113或折页安装于箱体1111 上。可以理解的是,箱盖1112可转动地通过转轴1113或折页安装于箱体1111 上,箱盖1112通过转轴1113或折页绕箱体1111转动,实现箱盖1112打开或关闭箱体1111,以方便婴儿的放入与取出、或者对婴儿摆位的调整等。在本实施例中,箱盖1112通过转轴1113可转动地安装在箱体1111上。又可选地,箱盖 1112可滑动地设置在箱体1111上,通过箱盖1112相对于箱体1111滑动,实现箱盖1112打开或关闭箱体1111,以方便婴儿的放入与取出。
而且,箱体1111的前端开设有开口,供射频线圈140滑入或滑出箱体1111。开口为射频线圈140的进出口,能够使得射频线圈140在箱体1111中自由进出,方便射频线圈140对婴儿进行磁共振扫描。可选地,箱体组件111还包括立柱 113,立柱113安装于底座112上,位于开口中,并与箱体1111的内壁相抵接,射频线圈140穿过立柱113进入箱体1111中。立柱113能够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将箱体1111支撑在底座112上。较佳地,立柱113呈拱形设置,以便于射频线圈140滑入,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立柱113还可方形、圆形或者其他能够实现射频线圈140滑入与滑出的形状。参见图1及图9,图9 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100从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图。可选地,婴儿保育箱100 还包括锁定结构150,锁定结构150设置于壳体结构110上,当射频线圈140推入壳体结构110中,锁定结构150将射频线圈140锁定在壳体结构110上,避免射频线圈140的位置发生窜动,保证射频线圈140在进行磁共振扫描时的准确性。具体的,锁定结构150包括锁扣,立柱113上开设第一锁定槽,锁扣可运动地设置于第一锁定槽中。射频线圈140上开设第二锁定槽,射频线圈140 滑入壳体结构110后,第一锁定槽与第二锁定槽对合,拨动锁扣,锁扣可从第一锁定槽运动到第二锁定槽中,实现射频线圈140的锁定。较佳地,锁扣可以转动180°,以实现射频线圈140的固定。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锁扣也可转动其他角度锁定射频线圈140,或者采用其他结构将射频线圈 140锁定在立柱113上。
参见图1和图5,图5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100中箱体1111从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图。可选地,箱体1111的后端呈球形或倾斜设置。即箱体1111远离开口的一端呈球形或倾斜状设置,这样能够方便外部家长或者医护人员观察扫描婴儿的头部。当箱体1111的一端呈倾斜状设置时,箱体1111的后部与竖直面的夹角为∠A,∠A的范围为0°~45°。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箱体1111远离开口的一端也可采用其他能够便于观察的结构。参见图1和图6,图6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100中箱体1111的立体图。又可选地,箱体1111的后端设置预留孔11111,预留孔11111能够方便射频线圈140的线圈线缆的进出,方便走线设计。
参见图1至图4及图7,图7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100中底座112的立体图。再进一步地,底座1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底板盖板1121及第二底板盖板1122,第一底板盖板1121设置于第二底板盖板1122的上方。第二底板盖板 1122朝向远离第一底板盖板1121的方向凸出设置,第一底板盖板1121与第二底板盖板1122配合后,第一底板盖板1121与第二底板盖板1122之间存在空间,该空间能够起到缓冲降噪的作用。而且,第二底板盖板1122上还设置有支撑第一底板盖板1121的支撑筋,以保证第一底板盖板1121的支撑性能,提高第一底板盖板1121的支撑作用,避免第一底板盖板1121下坠。
可选地,第一底板盖板1121上开设有用于排出呼吸过气体的排气孔11212。风道系统能够向箱体组件111提供新风,而婴儿呼吸后的气体则通过排气孔 11212排出,这样能够保证箱体组件111中气流流通循环,以保证箱体组件111 中的温度与湿度适宜。排气孔11212连通壳体结构110的容置腔室与第一底板盖板1121及第二底板盖板1122之间的空间,呼吸过的气体通过排气孔11212 进入第二底板盖板1122中,进而通过第二底板盖板1122上的通气孔排出到外界环境中。
可选地,第一底板盖板1121上还设置有导轨11211,射频线圈140沿导轨 11211滑动。导轨11211能够保证射频线圈140的运动轨迹,避免射频线圈140 的运动发生错位而与婴儿相接触,保证磁共振扫描时的安全性。而且,导轨11211 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轨11211相对设置,以保证射频线圈140运动平稳。同时,第一底板盖板1121与第二底板盖板1122之间通过扣合连接、螺钉连接或者其他能够实现快速拆卸的结构连接。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底板盖板1121与第二底板盖板1122也可为一体结构,排气孔11212与导轨 11211均设置在为一体的第一底板盖板1121与第二底板盖板1122上。
又可选地,底座112的两端设置有便于搬运婴儿保育箱100的握持部1123。握持部1123能够方便医护人员搬运婴儿保育箱100,以将其转移到所需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握持部1123是分别设置在第一底板盖板1121与第二底板盖板 1122的两端,第一底板盖板1121与第二底板盖板1122配合固定后,在底座112 的两端形成握持部1123,而且,第一底板盖板1121的底部凸出设置,这样能够使得握持部1123与第二底板盖板1122的最低点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当婴儿保育箱100放置在平面上时,能够方便医护人员抓取握持部1123,方便婴儿保育箱100的搬运。较佳地,握持部1123凸出箱体组件111设置,这样能够方便医护人员握持住握持部1123,进而便于搬运婴儿保育箱100。
更进一步地,第一底板盖板1121上还设置风道安装部11213,风道结构120 通过风道安装部11213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底板盖板1121上。风道安装部11213 能够便于风道结构120安装到底座112的第一底板盖板1121上,这样能够方便风道结构120与底座112的拆卸,方便婴儿保育箱100各个零部件的清洗消毒,以便于重复使用。较佳地,风道安装部11213为安装止位凸筋,当然,风道安装部11213还可为其他能够实现风道结构120快速安装与拆卸的结构。
参见图1至图4及图8,图8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100中射频线圈140 的立体图。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射频线圈140包括外壳141及设置于外壳141 中的磁共振射频线圈,外壳141的底部开设与导轨11211相配合的滑槽1412,外壳141沿导轨11211滑入或滑出箱体1111时,外壳141密封箱体1111的开口。外壳141的形状与箱体1111的开口形状相适配,当射频线圈140滑入壳体结构 110时,外壳141能够密封开口,避免外界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影响箱体1111中的温度与湿度。当射频线圈140滑出壳体结构110时,外壳141的端部堵在开口处,保证壳体结构110中的温度与湿度适宜。磁共振射频线圈用于对婴儿进行磁共振扫描,并传输到成像设备中进行图像成像,方便医生诊断。滑槽1412 能够与导轨11211相配合,保证射频线圈140沿导轨11211滑动。而且,外壳 141上开设扫描孔1411,扫描孔1411能够容置婴儿托130,以对婴儿托130上的婴儿进行磁共振扫描。
进一步地,射频线圈140还包括用于推动外壳141的推动部142,推动部 142设置于外壳141上。推动部142凸出于外壳141设置,推动部142能够方便射频线圈140的滑入或滑出。较佳地,推动部142为把手,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在本实施例中,磁共振射频线圈为磁共振头线圈,用于对婴儿的头部进行扫描;当然,在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磁共振射频线圈也可为扫描婴儿全身的磁共振线圈。
参见图1至图4及图10和图11,图10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100中风道固定板121的立体图,图11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100中风道盖板122的立体图。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风道结构120包括风道固定板121及一个或多个风道盖板122,一个或多个风道盖板122与风道固定板121围设成封闭腔室。风道固定板121与多个风道盖板122围设成通风的封闭腔室,以保证壳体结构 110中的温度湿度适宜。而且,风道结构120设置于底座112上,婴儿托130设置在风道固定板121上,为了保证射频线圈140与滑轨配合,风道固定板121 具有缺口,导轨11211及排气孔11212位于缺口中,此时,射频线圈140可以沿着滑轨滑动,对风道固定板121上婴儿托130中的婴儿进行磁共振扫描,排气口露出设置,方便呼吸过的气体排出。
具体的,风道固定板121包括顶盖板、两个长侧板及短侧板,两个长侧板的长度大于短侧板的长度,且长侧板的长度还大于顶盖板的长度。两个长侧板设置于顶盖板的两个长边处,且长侧板的一端凸出于顶盖板设置,短侧板设置于顶盖板的一端,并与长侧板的非凸出边相接触。这样能够使得风道固定板121 具有缺口,方便射频线圈140与底座112上的滑轨配合。而且,多个风道盖板 122分别与风道固定板121的长侧板及短侧板相接触,围设成封闭腔室,形成风道结构120,以保证壳体结构110中的空气流通,继而保证壳体结构110中的温度湿度适宜。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导轨11211也可设置在风道结构120上,排气孔11212设置在箱体1111上。或者,风道结构120设置于两个导轨11211之间。
而且,风道盖板122上设置用于与通风设备相连通的接口1221,这样能够便于通风设备将新风送入到风道结构120中,进而进入到壳体组件中,保证壳体结构110中的温度湿度适宜。较佳地,接口1221为风管快速接口,以方便风道结构120与通风设备快速连接,同时,还能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避免漏气。
风道固定板121上开设进风口1212,新风通过接口1221经封闭腔室及进风口1212进入箱体1111。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21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进风口1212分别设置在风道固定板121的长侧板上,并成行设置。这样能够保证壳体结构110中进风均匀,进而保证壳体结构110中各处的温度不会存在偏差。较佳地,进风口1212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B,∠B的范围为0°~70°。这样能够保证进风口1212送出的新风能够吹向婴儿的上方,避免新风直吹婴儿,保证使用时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各风道盖板122上及风道固定板121上均设置风道配合部1222,风道盖板122与风道固定板121通过风道配合部1222配合连接。这样能够方便风道结构120的拆装,进而便于风道结构120的清洗,避免细菌滋生。而且,风道盖板122上的风道配合部1222还可与风道安装部11213配合连接,方便风道结构120的安装与拆卸。可选地,风道配合部1222可以为扣合连接或者螺纹连接。
参见图1至图4及图12,图12为图1所示的婴儿保育箱100中婴儿托130 的立体图。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婴儿托130包括头托131及与头托131连接的托板132,头托131用于托住并支撑婴儿的头部,头托131还能伸入射频线圈 140,托板132用于承载婴儿的身体。婴儿托130能够方便婴儿的摆位,方便婴儿的搬运,避免医护人员通过双手抱住婴儿导致的用力不均问题。而且,头托 131上设置有翻边,这样能够将婴儿的头部防护起来,避免射频线圈140与婴儿的头部相接触,保证婴儿在磁共振扫描时的安全。
而且,风道固定板121上还设置固定孔1211,婴儿托130可拆卸的安装于固定孔1211中。婴儿托130还包括支撑柱1322,支撑柱1322设置于推板的下方,支撑柱1322安装于固定孔1211中。婴儿托130上的支撑柱1322与风道固定板121上的固定孔1211相配合,在保证婴儿托130可靠的固定在风道结构120 上,还能实现婴儿托130与风道结构120的快速拆卸,方便婴儿托130的取出与放入,同时还能便于清洗消毒。较佳地,支撑柱1322的数量为多个,相应的,固定孔1211的数量也为多个,保证婴儿托130可靠的固定在风道结构120上。而且,婴儿托130在不使用时,婴儿托130放置在平面上,支撑柱1322能够将托板132支撑在平面上。
进一步地,托板132远离头托的一端还设置用于搬运婴儿托130的搬运部 133。搬运部133能够方便医护人员握持,搬运时,医护人员的一手握持搬运部 133,另一手托住头托131,将婴儿托130从壳体结构110上取出或放入。托板 132上还开设用于使绑带固定婴儿的绑带孔1321。婴儿在婴儿托130上位置可能会有所变动,通过绑带将婴儿固定在婴儿托130上,避免射频线圈140对婴儿进行磁共振扫描时婴儿碰到扫描设备,保证安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的记载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婴儿保育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结构;
风道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中;
婴儿托,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中,所述婴儿托能够承载婴儿;及
射频线圈,所述射频线圈能够发射和/或接收用于对所述婴儿托上的婴儿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的射频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保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线圈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的一端,所述射频线圈能够滑入或滑出所述壳体结构;
所述射频线圈对所述婴儿托上的婴儿扫描时,所述射频线圈滑入所述壳体结构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保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包括箱体组件及底座,所述箱体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婴儿托设置所述底座上,所述射频线圈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保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组件包括箱体及箱盖,所述箱体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箱盖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所述箱盖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箱体;
所述箱体的前端开设有开口,供所述射频线圈滑入或滑出所述箱体;
所述箱体的后端倾斜设置,且所述箱体的后端所在的平面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为0°~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保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两端设置有便于搬运所述婴儿保育箱的握持部;
所述底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底板盖板及第二底板盖板,所述第一底板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盖板的上方;
所述第二底板盖板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底板盖板的一端凸出设置,使所述第一底板盖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盖板之间存在空间;
所述第一底板盖板上开设排气孔;
所述第一底板盖板上还设置有导轨,所述射频线圈沿所述导轨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保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保育箱还包括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设置于所述壳体结构上,当所述射频线圈推入壳体结构中,所述锁定结构将所述射频线圈锁定在所述壳体结构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保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盖板上还设置风道安装部,所述风道结构通过所述风道安装部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底板盖板上;
所述风道结构包括风道固定板及一个或多个风道盖板,一个或多个所述风道盖板与所述风道固定板围设成封闭腔室,所述风道盖板上设置用于与通风设备相连通的接口,所述风道固定板上开设进风口,新风通过所述接口经所述封闭腔室及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箱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保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70°;
各所述风道盖板上及所述风道固定板上均设置风道配合部,所述风道盖板与所述风道固定板通过所述风道配合部配合连接;
所述风道固定板上还设置固定孔,所述婴儿托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固定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保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托包括头托及与所述头托连接的托板,所述头托还能伸入所述射频线圈;
所述婴儿托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于所述托板的下方,所述支撑柱安装于所述固定孔中;
所述托板远离所述头托的一端还设置用于搬运所述婴儿托的搬运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保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线圈包括外壳及设置于所述外壳中的磁共振射频线圈,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滑槽,所述外壳沿所述导轨滑入或滑出所述箱体时,所述外壳密封所述箱体的开口;
所述射频线圈还包括用于推动外壳的推动部,所述推动部设置于所述外壳上。
CN201721103006.7U 2017-08-30 2017-08-30 婴儿保育箱 Active CN208464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03006.7U CN208464520U (zh) 2017-08-30 2017-08-30 婴儿保育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03006.7U CN208464520U (zh) 2017-08-30 2017-08-30 婴儿保育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64520U true CN208464520U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03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03006.7U Active CN208464520U (zh) 2017-08-30 2017-08-30 婴儿保育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64520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3996A (zh) * 2020-05-19 2020-08-18 江苏力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静音的婴幼儿核磁舱及核磁仪
CN111728804A (zh) * 2020-07-24 2020-10-02 温州市人民医院 一种妇产科婴儿看护系统
CN113520762A (zh) * 2021-04-15 2021-10-22 江苏力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婴儿转运设备、成像设备及婴儿转移成像系统
CN113811239A (zh) * 2019-03-12 2021-12-17 海珀菲纳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婴儿磁共振成像的系统和方法
CN114795757A (zh) * 2022-02-25 2022-07-29 江苏力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磁共振用婴儿培养箱
CN115300283A (zh) * 2022-10-10 2022-11-08 潍坊新力超导磁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共振兼容的育婴箱送风结构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11239A (zh) * 2019-03-12 2021-12-17 海珀菲纳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婴儿磁共振成像的系统和方法
CN111543996A (zh) * 2020-05-19 2020-08-18 江苏力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静音的婴幼儿核磁舱及核磁仪
CN111543996B (zh) * 2020-05-19 2020-11-24 江苏力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静音的婴幼儿核磁舱及核磁仪
CN111728804A (zh) * 2020-07-24 2020-10-02 温州市人民医院 一种妇产科婴儿看护系统
CN111728804B (zh) * 2020-07-24 2021-06-25 温州市人民医院 一种妇产科婴儿看护系统
CN113520762A (zh) * 2021-04-15 2021-10-22 江苏力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婴儿转运设备、成像设备及婴儿转移成像系统
CN114795757A (zh) * 2022-02-25 2022-07-29 江苏力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磁共振用婴儿培养箱
CN114795757B (zh) * 2022-02-25 2024-05-17 江苏力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磁共振用婴儿培养箱
CN115300283A (zh) * 2022-10-10 2022-11-08 潍坊新力超导磁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共振兼容的育婴箱送风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64520U (zh) 婴儿保育箱
US9907411B2 (en) Child support unit for a play yard
US6749063B2 (en) Endoscope transportation device
US20220202636A1 (en) Isolation tent
US8931839B1 (en) Infant stimulation and learning apparatus
US7770245B2 (en) Playard with bassinet
US9597246B2 (en) Premature neonate closed life support system
US8939287B2 (en) Storage device
US20060011608A1 (en) Cover system for heating unit
JPS63251078A (ja) 糸状微生物の生長に適する装置
US20130096417A1 (en) Setup shell device, patient table comprising a setup shell device, and a medical imag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a patient table and a setup shell device
US9339566B2 (en) High velocity hot air sterilization system employing the instrument container as sterilization chamber
CN209734574U (zh) 一种神经内科器械消毒烘干盒
JP6753547B1 (ja) 負圧シールド装置
EP2912989A1 (en) Endoscope transport apparatus
EP1439795B1 (en) Endoscope transportation container
JP2018517529A (ja) 高リスクの幼児を移送するための保育器
US20230130301A1 (en) Intubation Protective Enclosure and Method of Use and Disinfecting
CN105496595A (zh) 一种多功能实验鼠操作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WO2021235313A1 (ja) 負圧シールド装置
CN203555929U (zh) 一种排痰器
CN210991223U (zh) 一种便于急救处理的新生儿外出转运车
CN210990756U (zh)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兽医诊箱
CN109662785A (zh) 一种便携式麻醉与手术一体化系统
US20200170828A1 (en) Pediatric child position holder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807 Shanghai City, north of the city of Jiading District Road No. 225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ianyi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807 Shanghai City, north of the city of Jiading District Road No. 2258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UNITED IMAGING HEALTHCAR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