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61876U - 移动终端支架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61876U
CN208461876U CN201821098042.3U CN201821098042U CN208461876U CN 208461876 U CN208461876 U CN 208461876U CN 201821098042 U CN201821098042 U CN 201821098042U CN 208461876 U CN208461876 U CN 208461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art
supporting part
mobile terminal
interconnecting piece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980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桑堇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61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618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壳体、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传动组件,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壳体包括位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抵靠部和自抵靠部向下延伸的滑动支承部,所述滑动支承部与所述抵靠部可活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于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滑动支承部之间,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随着所述滑动支承部的上下活动对应地相互背离或相互靠近的运动。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尤其适合于手机的安装固定。
背景技术
现有的重力支架是一种利用承载物自身的重力进行安装固定的支架,多用于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的安装固定。现在市面上的重力支架安装不稳,只有支承体随设备向外滑动,使得设备夹持不牢固,而且外观上看起来不协调、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外观更完整美观,结构简单的移动终端支架。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壳体、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传动组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壳体的两侧,壳体包括位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抵靠部和自抵靠部向下延伸的滑动支承部,滑动支承部与抵靠部可活动连接,传动组件连接于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滑动支承部之间,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随着滑动支承部的上下活动对应地相互背离或相互靠近的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滑动支承部包括连接部和承载部,连接部一端向上伸入抵靠部中并通过传动组件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承载部固定连接,承载部滑动地设置在抵靠部上。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包括一体连接的支承爪,支承爪伸出于承载部外部,支承爪设置为朝向壳体上侧弯曲的曲状结构;或者,承载部下端朝向壳体上侧弯折延伸形成用于承托移动终端的支承爪。
在一实施例中,抵靠部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前盖和后盖,前盖与后盖之间合围形成一腔体,抵靠部的周侧设有与腔体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夹持部的一端、第二夹持部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可滑动地设置在腔体内,连接部穿过第三通孔可滑动地设置在腔体内。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上设有行程槽和限位槽,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持部上的第一齿条部、设置在第二夹持部上的第二齿条部、设置在行程槽内的第三齿条部、可转动地设置在腔体内的齿轮以及连接在壳体与连接部之间的弹性件,前盖朝向后盖的表面凸设一转轴,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转轴上并伸入行程槽中,同时分别与第一齿条部、第二齿条部、第三齿条部啮合连接,前盖朝向后盖的表面凸设一限位部,限位部伸入限位槽中,弹性件设置于限位槽内,且弹性件抵顶于限位槽的上端与限位部的上表面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前盖的上表面下方设置一滑槽,承载部滑动设置在滑槽上。
在一实施例中,承载部呈盖板状,承载部与抵靠部抵接处的宽度相同,且承载部的上表面与抵靠部上表面平齐。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的滑动方向相互平行,连接部的滑动方向与第一夹持部或第二夹持部的滑动方向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行程槽、限位槽和第三齿条部均沿连接部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齿条部沿第一夹持部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齿条部沿第二夹持部的长度方向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承载部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或者,承载部与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可利用承载物(例如手机)自身的重力对其进行安装固定,在壳体抵靠部下部设置滑动支承部,并将滑动支承部的承载部滑动安装在抵靠部上,使得滑动支承部在承载物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时承载部随着一起向下滑动,这样设计不仅可以使设备被夹持得更牢固,同时也可以使移动终端支架的外观更完整、更美观,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移动终端支架的滑动支承部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滑动支承部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滑动支承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滑动支承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移动终端支架的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移动终端支架的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方向性用语,例如“左”、“右”、“上”、“下”等只是参照图示的角度进行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支架10,包括壳体12、第一夹持部16、第二夹持部18、传动组件,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18部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壳体12的两侧,壳体12包括位于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部18之间的抵靠部13和自抵靠部13向下延伸的滑动支承部20,传动组件连接于第一夹持部16、第二夹持部18和滑动支承部20之间,使得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部18随着滑动支承部20相对于抵靠部13的上下活动对应地相互背离或相互靠近的运动。
请结合参考图4、图5,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支承部20包括连接部38和承载部14,连接部38一端向上伸入抵靠部13中并通过传动组件与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部18连接,连接部38的另一端与承载部14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部14呈盖板状,承载部14与抵靠部13抵接处的宽度相同,且承载部14的上表面与抵靠部13上表面平齐。承载部14可通过螺丝固定在连接部38上,如图4所示,在连接部38上设置螺孔42,螺丝穿过螺孔42以将承载部14固定至连接部38的底部,或者如图5所示,承载部14与连接部38为一体成型结构。本实施例中,连接部38还包括一体连接的支承爪40,支承爪40伸出于承载部14外部,支承爪40设置为朝向壳体12上侧弯曲的曲状结构,以便于稳固地承托移动终端底部。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部14下端朝向壳体12上侧弯折延伸形成用于承托移动终端的支承爪40。
请结合参考图6和图7,抵靠部13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前盖22和后盖24,前盖22与后盖24之间合围形成一腔体26。抵靠部13的周侧设有与腔体26连通的第一通孔121、第二通孔122和第三通孔123。第一夹持部16的一端、第二夹持部18的一端分别穿过第一通孔121、第二通孔122可滑动地设置在腔体26内,连接部38穿过第三通孔123可滑动地设置在腔体26内,且第一夹持部16与第二夹持部18的滑动方向相互平行,连接部38的滑动方向与第一夹持部16或第二夹持部18的滑动方向垂直。连接部38上设有行程槽201和限位槽202,行程槽201和限位槽202均沿连接部38的长度方向设置。
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持部16上的第一齿条部161、设置在第二夹持部18上的第二齿条部181、设置在行程槽201内的第三齿条部203、可转动地设置在腔体26内的齿轮50以及连接在壳体12与连接部38之间的弹性件60。具体的,第一齿条部161沿第一夹持部16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齿条部181沿第二夹持部18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三齿条部203沿连接部38的长度方向设置,前盖22朝向后盖24的表面凸设一转轴221,齿轮50可转动地设置在转轴221上并伸入行程槽201中,同时分别与第一齿条部161、第二齿条部181、第三齿条部203啮合连接;前盖22朝向后盖24的表面凸设一限位部222,限位部222伸入限位槽202中,弹性件60设置于限位槽202内,且弹性件60抵顶于限位槽202的上端与限位部222的上表面之间,弹性件60提供一个使连接部38在竖直方向上能够向上复位到松开状态的弹力。因此,当连接部38沿竖直方向向上或向下活动时,通过行程槽201的第三齿条部203可带动齿轮50转动,从而使齿轮50带动第一齿条部161和第二齿条部181沿水平方向朝壳体12外侧或朝壳体12内侧活动,即滑动支承部20可通过传动组件带动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部18对应地相互背离或相互靠近的运动。
本实施例中,滑动支承部20可在一第一位置34和一第二位置36之间滑动,并且构造成当滑动支承部20位于第一位置34时,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部18处于松开状态;当滑动支承部20位于第二位置36时,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部18处于夹持状态。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部18设置为朝向壳体12内侧弯曲的曲状结构,以便于稳固地夹持住承载物,例如手机的两侧边。在其他实施例中,承载物也可以是其他电子产品,例如平板电脑。
常态下,滑动支承部20处于第一位置34。当将手机放在支承爪40上时,由于手机的自重,使支承爪40向下移动,进而滑动支承部20从第一位置34向下滑动直至第二位置36。在支承爪40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部18相互靠近活动,即从松开状态向夹持状态活动,直至滑动支承部20滑动至第二位置36时,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部18刚好稳固地夹持住手机的两侧边。当手机被从支承爪40向上拿起来的时候,连接部38在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即滑动支承部20向上滑动,直至恢复到第一位置34,第一夹持部16和第二夹持部18在此过程中相互背离,即从夹持状态回复至松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部14滑动地设置在抵靠部13上。具体地,前盖22的上表面下方设置一滑槽28,承载部14滑动设置在滑槽28上,后盖24的两侧边突出于前盖22的侧边向外延伸形成突出部30,突出部30的侧部边缘处设有第一滑动连接部32,承载部14的两侧边上设有与第一滑动连接部32配合的第二滑动连接部33,以使得承载部14滑动设置在滑槽28上。其中,第一滑动连接部32和第二滑动连接部33可以分别是相互配合的滑轨或槽部或凸起,也可以是其他滑动连接元件。
由于承载部14滑动设置在前盖22的滑槽28上,前盖22与承载部14的共同形成一用于支撑智能移动设备(例如手机)的支撑面,承载部14固定在滑动支承部20上可随滑动支承部20一起上下滑动,故支撑面的面积是随着滑动支承部20的滑动距离而相应改变的,换而言之,支撑面的中心位置会随滑动支承部20的滑动距离而改变。当所夹持的手机尺寸较小时,手机会带动滑动支承部20下滑较大距离,此时手机的重心位置与支撑面的中心位置都会相应下移较大距离;当所夹持的手机尺寸较大时,手机带动滑动支承部20下滑较小距离,此时手机的重心位置与支撑面的中心位置都会相应下移较小距离。因此,承载部14通过固定在滑动支承部20上并随滑动支承部20一起上下滑动,能够让前盖22与承载部14共同形成的支撑面的中心位置始终靠近于手机的重心位置,从而进一步提升移动终端支架10在夹持状态下的稳固性,避免手机在移动终端支架10中晃动或脱落。抵靠部13可以是由前盖22与后盖24一体成型的一体件,也可以是前盖22与后盖24互相扣合连接在一起形成的,本实施例中,抵靠部13为一体成型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可利用承载物(例如手机)自身的重力对其进行安装固定。在壳体抵靠部下部设置滑动支承部,并将滑动支承部的承载部滑动安装在抵靠部上,使得滑动支承部在承载物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时承载部随着一起向下滑动。这样设计不仅可以使设备被夹持得更牢固,同时也可以使移动终端支架的外观更完整、更美观,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于推广应用。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壳体、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传动组件,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位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之间的抵靠部和自抵靠部向下延伸的滑动支承部,所述滑动支承部与所述抵靠部可活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连接于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滑动支承部之间,使得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随着所述滑动支承部的上下活动对应地相互背离或相互靠近的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承部包括连接部和承载部,所述连接部一端向上伸入所述抵靠部中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承载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部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抵靠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一体连接的支承爪,所述支承爪伸出于所述承载部外部,所述支承爪设置为朝向所述壳体上侧弯曲的曲状结构;或者,所述承载部下端朝向所述壳体上侧弯折延伸形成用于承托所述移动终端的支承爪。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前盖和后盖,所述前盖与后盖之间合围形成一腔体,所述抵靠部的周侧设有与腔体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夹持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夹持部的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可滑动地设置在腔体内,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有行程槽和限位槽,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部上的第一齿条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部上的第二齿条部、设置在所述行程槽内的第三齿条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腔体内的齿轮以及连接在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前盖朝向所述后盖的表面凸设一转轴,所述齿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转轴上并伸入所述行程槽中,同时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部、第二齿条部、第三齿条部啮合连接,所述前盖朝向所述后盖的表面凸设一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伸入所述限位槽中,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弹性件抵顶于所述限位槽的上端与所述限位部的上表面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的上表面下方设置一滑槽,所述承载部滑动设置在所述滑槽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呈盖板状,所述承载部与所述抵靠部抵接处的宽度相同,且所述承载部的上表面与所述抵靠部上表面平齐。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滑动方向相互平行,所述连接部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一夹持部或所述第二夹持部的滑动方向垂直。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槽、所述限位槽和所述第三齿条部均沿所述连接部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齿条部沿所述第一夹持部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齿条部沿所述第二夹持部的长度方向设置。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连接部上;或者,所述承载部与所述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CN201821098042.3U 2017-09-21 2018-07-10 移动终端支架 Active CN20846187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201617 2017-09-21
CN201721220161 2017-09-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61876U true CN208461876U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71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98042.3U Active CN208461876U (zh) 2017-09-21 2018-07-10 移动终端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6187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21601A (zh) * 2021-12-30 2022-04-12 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及相关设备
CN114585180A (zh) * 2020-12-01 2022-06-03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用外壳模组
CN114585183A (zh) * 2020-12-01 2022-06-03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分体式外壳模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5180A (zh) * 2020-12-01 2022-06-03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用外壳模组
CN114585183A (zh) * 2020-12-01 2022-06-03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分体式外壳模组
CN114585183B (zh) * 2020-12-01 2023-12-12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分体式外壳模组
CN114585180B (zh) * 2020-12-01 2023-12-12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家用电器用外壳模组
CN114321601A (zh) * 2021-12-30 2022-04-12 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支架及相关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61876U (zh) 移动终端支架
US11153424B2 (en) Mobile phone holder with automatic clamping function
US20130314861A1 (en) Multi-position support for a personal electronic device
JP2009147037A5 (zh)
CN103032657B (zh) 一种伸缩设备
EP1886597A3 (en) Furniture
CN204986269U (zh) 笔记本电脑支撑架
CN208522816U (zh) 一种基于卡接限位的手机支架结构
US20200068056A1 (en) Holder for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N208754351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107825090B (zh) 一种电子产品的卡托自动安装装置
CN103727363B (zh) 便携式移动终端夹持装置
KR101494800B1 (ko) 절첩구조를 갖는 휴대 단말기용 거치대
US20150208810A1 (en) Foldable chair having portable telephone holder
CN209057264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01375377Y (zh) 一种可移动挂钩
CN106308041B (zh) 折叠组件
CN203873433U (zh) 一种镜子方位调节机构
GB2374529B (en) Camera mounting tripods with latching arrangement to hold the tripod legs closed
CN201982903U (zh) 可调整角度的支撑装置
CN108742461B (zh) 碗篮和洗碗机
KR20160065664A (ko) 차량용 스마트폰 고정 거치대
CN209517237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04479895U (zh) 一种微型相机稳定器
KR101562920B1 (ko) 차량용 스마트폰 거치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