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61082U - 电子系统、出线口结构及缆线 - Google Patents

电子系统、出线口结构及缆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61082U
CN208461082U CN201821165671.3U CN201821165671U CN208461082U CN 208461082 U CN208461082 U CN 208461082U CN 201821165671 U CN201821165671 U CN 201821165671U CN 208461082 U CN208461082 U CN 208461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ace
ring portion
impenetrating mouth
core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656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振光
黄玉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656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610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61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61082U/zh
Priority to US16/512,959 priority patent/US11451029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2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through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e.g. into buil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081Bases, casings or covers
    • H02G3/083Inl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系统、出线口结构及缆线。出线口结构包含一壳体、一缆线与一定位件。壳体具有一贯穿口及一容置部。容置部开设于壳体的第二面,且贯穿口自容置部贯穿至壳体的第一面。缆线包含一芯线部及一环部。环部环设于芯线部上,且具有一凹沟。凹沟形成于环部背对芯线部的一面。芯线部穿过贯穿口,环部设置于壳体的容置部中且设置于贯穿口上。定位件卡合于凹沟上且固定于壳体的第二面。如此,透过本实用新型的出线口结构,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整体的材料成本,更能简化整体的组装难度。

Description

电子系统、出线口结构及缆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电子系统、出线口结构及缆线,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环部的缆线及将环部设置于贯穿口上的电子系统及出线口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水分进入电子装置(如监控摄影机等),现今的电子装置大多具备防水措施,以降低水分进入电子装置的机会。
举例来说,当传统电子装置的缆线被过度拉扯后,水分容易通过缆线渗入电子装置内,容易导致电子装置内的控制电路故障,进而增加维修成本。目前因应上述问题的做法为透过特殊规格的紧配件,配合特定的紧迫力道,使得紧配件紧密地结合于缆线上,以阻止水分沿着缆线渗入电子装置内。
然而,上述特殊规格的紧配件必须额外购置,也必须留意是否采用特定的紧迫力道,才能阻止水分沿着缆线渗入电子装置内,如此,不仅提高整体材料成本,也提高了电子装置与缆线的组装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一种电子系统包含一壳体、一电子装置、一缆线及一连接件。壳体具有一贯穿口及一接合部。电子装置通过接合部设置于壳体上。缆线包含一芯线部及一环部。环部设置于芯线部上,芯线部穿过贯穿口,环部设置于贯穿口上,且缆线借助芯线部电性耦接电子装置。环部通过连接件设置于壳体上。如此,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整体的材料成本,更能简化缆线与机壳的组装难度。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壳体更具有相对配置的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第二面朝第一面的方向凹设一容置部,且贯穿口自容置部贯穿至第一面。环部设置于容置部中,且通过连接件固设于第二面。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环部具有一凹沟。凹沟形成于环部背对芯线部的一面且环绕芯线部。连接件具有一缺口部。缺口部的侧缘卡合于凹沟内,且连接件可移除地固定于壳体的第二面。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电子系统还包含至少一弹性垫。容置部具有一底面与连接底面的一内壁。壳体还包含一突出部。突出部凸设于容置部的底面。突出部环绕贯穿口,且突出部与容置部的内壁之间形成一环绕突出部的沟槽。弹性垫设置于沟槽内且围绕突出部,环部接触突出部与弹性垫。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壳体还包含至少二限位凸块。这些限位凸块设置于壳体的第二面上。这些限位凸块之间形成一限位槽,且连接件设置于限位槽中。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壳体具有一第一面、一第二面与一凹槽。第一面与第二面相对配置,凹槽形成于壳体的第一面上。贯穿口自凹槽贯穿第一面至第二面。凹槽与贯穿口同轴。环部具有一凹沟,环部可动地设置于凹槽内且选择性地设置于贯穿口上。连接件设置于环部的凹沟内且夹置于环部与凹槽的侧壁之间。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缆线还包含一塞状体。塞状体设置于芯线部上且环绕芯线部。塞状体连接于环部。当环部设置于贯穿口上时,塞状体紧配地设置于贯穿口内。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一种出线口结构包含一壳体、一缆线及一定位件。壳体具有一贯穿口及一容置部。容置部开设于壳体的第二面,且贯穿口自容置部贯穿至壳体的第一面。缆线包含一芯线部及一环部。环部设置于芯线部上。环部具有一凹沟。凹沟形成于环部背对芯线部的一面。芯线部穿过贯穿口。环部设置于壳体的容置部中,且设置于贯穿口上。定位件卡合于凹沟上且固定于壳体的第二面。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一种出线口结构包含一壳体、一缆线及至少一软性垫。壳体具有一贯穿口及一凹槽。贯穿口自凹槽贯穿至壳体相对凹槽的一面。缆线包含一芯线部与一环部。环部设置于芯线部上。环部具有至少一凹沟。凹沟形成于环部背对芯线部的一面且环绕芯线部。芯线部穿过贯穿口。环部可动地设置于凹槽内且选择性地设置于贯穿口上。软性垫设置于凹沟内且夹置于环部与凹槽的内壁之间。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一种电子系统的缆线包含至少一芯线部及环部。芯线部具有至少一芯线及一绝缘层。绝缘层包覆芯线。环部设置于绝缘层上且环绕绝缘层。环部具有至少一凹沟,凹沟形成于环部背对绝缘层的一面上。凹沟环绕环部。
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出线口结构的立体图;
图2绘示图1的分解图;
图3绘示图1的出线口结构沿线段A-A的局部剖视图;
图4绘示图2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5绘示图4的壳体与连接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6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示意图;
图7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出线口结构的分解图;
图8绘示图6的出线口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其剖面位置与图3相同;以及
图9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系统的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另外,为了便于读者观看,附图中各元件的尺寸并非依实际比例绘示。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出线口结构10的立体图。图2绘示图1的分解图。图3绘示图1的出线口结构10沿线段A-A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图3所示,出线口结构10包含一壳体110、一缆线200与一连接件250。
壳体110具有一贯穿口114。壳体110具有相对配置的第一面115与第二面116。贯穿口114开设于第一面115,且至少贯穿第一面115。
缆线200穿过贯穿口114,且伸出第一面115与第二面116。更具体地,缆线200包含一芯线部202及一环部230。芯线部202包含至少一芯线210及一绝缘层220。绝缘层220将芯线210包覆其中。环部230设置于芯线部202上且环绕芯线部202。更具体地,环部230与绝缘层220的其中一部份互相连接,且环部230环绕绝缘层220相对芯线210的表面。芯线部202穿过贯穿口114。环部230设置于贯穿口114上且遮蔽贯穿口114。在一实施例中,环部230与绝缘层220为一体成型。缆线200的环部230通过连接件250设置于壳体110上。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10还具有一容置部120。容置部120开设于壳体110的第二面116。贯穿口114自容置部120贯穿至第一面115,且环部230设置于容置部120内。容置部120将于后续的实施后中说明。
出线口结构10还可包含一弹性垫300。弹性垫300环绕缆线200,且夹置于缆线200与壳体110之间。透过弹性垫300的阻挡,水分或灰尘不易通过贯穿口114进入壳体110内。
在本实施例中,缆线200固定地设置于壳体110上。例如缆线200的环部230设置于贯穿口114上且通过连接件250固定于壳体110的第二面116。如图3所示,环部230的直径大于贯穿口114的口径。借助环部230固定于壳体110上,缆线200不致任意移动,避免水分或灰尘进入壳体110内。在包含弹性垫300的实施例中,弹性垫300受紧迫于环部230与壳体11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与图3所示,缆线200具有至少一凹沟231。凹沟231形成于环部230背对绝缘层220的一面。连接件250卡合于凹沟231内,且缆线200的环部230与壳体110通过连接件250互相卡扣。连接件250例如为一定位件。连接件250与缆线200通过凹沟231互相卡合。更具体地,连接件250的一部分卡合于凹沟231内,且连接件250的另一部分固定于壳体110的第二面116。连接件250朝贯穿口114的方向紧迫弹性垫300及环部230,且提高出线口结构10的防水或防尘性能,甚至藉由环部230及弹性垫300水密地封闭贯穿口11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50例如为一定位件且由硬质材料所制成,例如为金属或塑胶等,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举例来说但不限于此,凹沟231为一环设于环部230的环型凹沟。如图2所示,在连接件250为定位件的实施例中,连接件250为一C型片体,具有一缺口部251与二螺孔252。缺口部251设置于二螺孔252之间。缺口部251的形状可与缆线或凹沟231的形状互相配合。例如,缺口部251具有二相对部分与连接此二相对部分的另一部分。连接此二相对部分的另一部分可呈弧形或直线型,但不以此为限。当连接件250卡合于凹沟231内时,缺口部251的侧缘卡合于凹沟231内。例如,环部230夹合连接件250,且连接件250被限位于环部230的凹沟231中。另一方面,通过螺丝253与螺孔252的结合,连接件250可移除地固定于第二面116,也就是说,环部230通过连接件250受限位于第二面116。由此,环部230可提供朝贯穿口114施压的力量,亦可提供紧迫弹性垫300的力量。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他的固定手段亦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图4绘示图2的壳体110的剖视图。如图3与图4所示,壳体110还包含一容置部120。容置部120开设于壳体110的第二面116。例如,容置部120是由第二面116朝第一面115的方向凹设而成,贯穿口114贯穿容置部120至第一面115,例如,贯穿口114贯穿第一面115与容置部120的底面121,亦即贯穿口114与容置部120相通。环部230设置于容置部120中。在本实施例中,环部230突出于第二面116,且凹沟231的一内侧面与第二面116齐平。当连接件250卡合于凹沟231时,连接件250直接压迫凹沟231与第二面116齐平的内侧面。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环部230也可完全容纳在容置部120中,环部230的一表面与第二面116齐平,且连接件250直接压迫连接件250与第二面116齐平的表面。容置部120包含一底面121与至少一内壁122。内壁122环绕且连接底面121。壳体110还包含一突出部130。突出部130凸设于容置部120的底面121,亦即,突出部130自容置部120的底面121突出,且突出部130环绕贯穿口114,并且突出部130与内壁122之间间隔出一环绕突出部130的沟槽131。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垫300为一环状垫圈且具有一开口310。弹性垫300设置于沟槽131内,且套接突出部130。亦即,突出部130穿过弹性垫300的开口310,且弹性垫300环绕突出部130。弹性垫300夹置于容置部120的底面121与环部230之间。换句话说,环部230设置于容置部120内,且抵接突出部130与弹性垫300。当环部230设置于容置部120内且连接件250将环部230限位于第二面116,环部230压迫突出部130与弹性垫300。举例来说但不以此限,突出部130呈圆管状,弹性垫300与沟槽131皆呈圆环状。
此外,图5绘示图4的壳体110与连接件250的组装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与图5所示,壳体110还包含至少二限位凸块140。此二限位凸块140设置于第二面116。此二限位凸块140之间形成一限位槽141。限位槽141与容置部120相通。如此,当连接件250固定于第二面116时,连接件250恰好匹配地嵌入限位槽141内,且至少连接件250的二相对端分别抵靠所述二个限位凸块140,使得连接件250能够固定地设置于限位槽141内,可降低缆线200在贯穿口114内任意移动的机会。
再者,如图4与图5所示,壳体110还包含多个强化肋结构150。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强化肋结构150间隔地分布于壳体110的第二面116,且分别连接此二限位凸块140。强化肋结构150可强化壳体110的结构强度。
再如图2与图3所示,壳体110还包含一凹槽161,凹槽161形成于壳体110的第一面115上。凹槽161与贯穿口114同轴(见图3的轴线L)且相通。凹槽161暴露出第一面115。缆线200穿过贯穿口114与凹槽161。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10还包含一容置空间113与一接合部160,且接合部160具有一槽口163。至少一电子元件(如控制电路等,图中未示)可配置于容置空间113内。接合部160设置于壳体110背对容置空间113的一面(例如第一面115)。于一实施例中,壳体110与接合部160一体成形。接合部160可为一中空结构且凹槽161可形成于接合部160中。一电子装置410可通过接合部160设置于壳体110上。例如,壳体110还包含一外螺纹部162,形成于接合部160的外表面上。壳体110可通过外螺纹部162与电子装置410组装。缆线200更穿过槽口163电性耦接电子装置410且构成一电子系统400。电子装置410例如为摄影装置或显示装置等等,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举例来说但不以此为限,壳体110包含一侧壳111与一底壳112。如图1所示,底壳112由多个面围绕而成。侧壳111与底壳112组合以定义出上述的容置空间113。上述第一面115与第二面116为侧壳111的两相对面,上述贯穿口114设置于侧壳111上,意即,缆线200与弹性垫300皆配置于侧壳111上。
图6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系统400的示意图。如图2与图6所示,图6的电子系统400至少包含一电子装置410与上述的壳体110、缆线200与连接件250。于一实施例中,电子系统400还包含上述的弹性垫300。电子装置410组装至壳体110的接合部160,缆线200分别电性耦接容置空间113内的电子元件以及电子装置410。缆线200自壳体110内部经由贯穿口114与凹槽161而伸至此电子装置410内。电子装置410例如为摄影装置或显示装置等等,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图7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出线口结构11的分解图。图8绘示图7的出线口结构11的局部剖视图,其剖面位置与图3相同。如图7与图8所示,图7的出线口结构11与图2的出线口结构10大致雷同,相同的部件沿用相同的符号。图7的出线口结构11与图2的出线口结构10差别之一在于:图7的出线口结构11中,缆线201的环部230设置于凹槽161内,并且连接件301例如为至少一弹性垫。弹性垫可为环状垫圈,由可隔水且具弹性的材料所制成,例如为橡胶。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连接件301直接套接于环部230上且被挤压于环部230与凹槽161的侧壁161A之间。换句话说,缆线201的环部230与连接件301皆设置于凹槽161内。此外,贯穿口114贯穿壳体110的第一面115与第二面116。
在本实施例中,缆线201的环部230可动地设置于凹槽161内,且选择性地设置于贯穿口114上。换句话说,环部230可朝接近贯穿口114的方向或远离贯穿口114的方向移动。当环部230设置于贯穿口114上时,环部230抵靠在第一面115上。如图8所示,环部230的直径大于贯穿口114的口径。当设置于凹槽161内的环部230朝接近贯穿口114的方向移动时,第一面115阻止环部230通过贯穿口114。当环部230朝远离贯穿口114的方向移动且环部230不抵靠在第一面115上时,环部230未覆盖贯穿口114。
在本实施例中,缆线201还具有一或多个凹沟231。在缆线201具有多个凹沟231的实施例中,凹沟231间隔地形成于环部230背对绝缘层220的一面,且环绕绝缘层220。多个连接件301分别设置于凹沟231内,且直接套接于环部230上。通过连接件301的阻挡,可更降低水分或灰尘通过贯穿口114进入壳体110内的机会。
在本实施例中,环部230更具有一塞状体240,设置于环部230的一末端。塞状体240环设于绝缘层220上且连接环部230,且塞状体240的轮廓与贯穿口114的轮廓大致相同。当位于凹槽161内的环部230覆盖贯穿口114时,环部230的塞状体240紧配地设置于贯穿口114内,可更降低水分或灰尘通过贯穿口114而进入壳体110内的机会。
图9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系统401的操作示意图。如图7与图9所示,图9的电子系统401包含一电子装置410与上述图7与图8的壳体110、缆线201与连接件301。电子装置410组装至壳体110的接合部160,缆线201分别电性耦接容置空间113内的电子元件以及电子装置410。缆线201自壳体110内部经由贯穿口114与凹槽161而伸至此电子装置410内。电子装置410例如为摄影装置或显示装置等等,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10包含一装置本体411、一枢设部413与一基座412。装置本体411与基座412透过枢设部413相互枢接,使得装置本体411与基座412可相对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枢设部413的一端连接于装置本体411,另一端枢接于基座412。在另一实施例中,枢设部413的一端连接于基座412,另一端枢接于装置本体411。在又一实施例中,枢设部413的两端可分别枢接于装置本体411与基座412。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装置本体411、基座412、枢设部413相互枢接的方式。
基座412与壳体110的接合部160互相组装,且基座412遮蔽槽口163。缆线201自壳体110内部经由基座412内部而连接装置本体411。更具体地,基座412具有一容置凹部414与一内螺纹部415。容置凹部414形成于基座412相对枢设部413的一面,且内螺纹部415形成于容置凹部414的内侧。透过基座412的内螺纹部415与接合部160的外螺纹部162相互螺合,基座412稳固地组装至接合部160上。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其他的组装手段亦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举例而言但不以此为限,于一实施例中,枢设部413包含一球形端(未绘示),基座412包含一对应上述球形端的球形槽。枢设部413的球形端可转动地设置于基座412的球形槽中。于另一实施例中,枢设部413与基座412可分别包含互相对应的至少一转轴及至少一凹部,转轴可转动的设置于凹部中。
在本实施例中,当装置本体411与基座412彼此相对转动而拉动缆线201时,藉由环部230于凹槽161内移动,装置本体411得以相对转动更大的角度。由于基座412组装至壳体110的接合部160,即便缆线201被过度拉动,缆线201环部230也不致脱离凹槽161。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举例来说,绝缘层220是由不会被水分渗透的绝缘材料所制成,例如半硬质聚氯乙烯(Semi-Rigid PVC,SR-PVC)。芯线210例如为绞线。弹性垫300是由可隔水且具弹性的材料所制成,例如为橡胶。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可不采用特殊规格的紧配件,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整体的材料成本,更能简化组装难度。再者,通过缆线的环部可有效阻止水分或灰尘进入壳体,进而提升整体的防水或防尘性能。
最后,上述所揭露的各实施例中,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皆可被保护于本实用新型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具有一贯穿口及一接合部;
一电子装置,通过该接合部设置于该壳体上;
一缆线,包含一芯线部及一环部,该环部设置于该芯线部上,该芯线部穿过该贯穿口,该环部设置于该贯穿口上,且该缆线借助该芯线部电性耦接该电子装置;以及
一连接件,该环部通过该连接件设置于该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壳体更具有相对配置的一第一面与一第二面,该第二面朝该第一面的方向凹设一容置部,且该贯穿口自该容置部贯穿至该壳体的该第一面,其中该环部设置于该容置部中,且通过该连接件固设于该壳体的该第二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环部具有一凹沟,该凹沟形成于该环部背对该芯线部的一面且环绕该芯线部,该连接件具有一缺口部,该缺口部的侧缘卡合于该凹沟内,且该连接件可移除地固定于该壳体的该第二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一弹性垫,其中该容置部具有一底面与连接该底面的一内壁,该壳体还包含一突出部,该突出部凸设于该容置部的该底面,该突出部环绕该贯穿口,且该突出部与该容置部的该内壁之间形成一环绕该突出部的沟槽,该弹性垫设置于该沟槽内且围绕该突出部,该环部接触该突出部与该弹性垫。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包含至少二限位凸块,所述至少二限位凸块设置于该壳体的该第二面上,所述至少二限位凸块之间形成一限位槽,且该连接件设置于该限位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一第一面、一第二面与一凹槽,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相对配置,该凹槽形成于该壳体的该第一面上,该贯穿口自该凹槽贯穿该第一面至该第二面,该凹槽与该贯穿口同轴,该环部具有一凹沟,该环部可动地设置于该凹槽内且选择性地设置于该贯穿口上,该连接件设置于该环部的该凹沟内且夹置于该环部与该凹槽的侧壁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缆线还包含一塞状体,该塞状体设置于该芯线部上且环绕该芯线部,该塞状体连接于该环部,且当该环部设置于该贯穿口上时,该塞状体紧配地设置于该贯穿口内。
8.一种出线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具有一贯穿口及及一容置部,该容置部开设于该壳体的一第二面,且该贯穿口自该容置部贯穿至该壳体的一第一面;
一缆线,包含一芯线部及一环部,该环部设置于该芯线部上,该环部具有一凹沟,该凹沟形成于该环部背对该芯线部的一面,该芯线部穿过该贯穿口,该环部设置于该壳体的该容置部中且设置于该贯穿口上;以及
一定位件,卡合于该凹沟上且固定于该壳体的该第二面。
9.一种出线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壳体,具有一贯穿口及一凹槽,且该贯穿口自该凹槽贯穿至该壳体相对该凹槽的一面;
一缆线,包含一芯线部与一环部,该环部设置于该芯线部上,该环部具有至少一凹沟,该凹沟形成于该环部背对该芯线部的一面且环绕该芯线部,该芯线部穿过该贯穿口,该环部可动地设置于该凹槽内且选择性地设置于该贯穿口上;以及
至少一软性垫,设置于该凹沟内,且夹置于该环部与该凹槽的内壁之间。
10.一种电子系统的缆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芯线部,具有至少一芯线及一绝缘层,且该绝缘层包覆该芯线;以及
一环部,设置于该绝缘层上且环绕该绝缘层,该环部具有至少一凹沟,该凹沟形成于该环部背对该绝缘层的一面上,且该凹沟环绕该环部。
CN201821165671.3U 2018-07-23 2018-07-23 电子系统、出线口结构及缆线 Active CN2084610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5671.3U CN208461082U (zh) 2018-07-23 2018-07-23 电子系统、出线口结构及缆线
US16/512,959 US11451029B2 (en) 2018-07-23 2019-07-16 Electronic system, outlet structure and cab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65671.3U CN208461082U (zh) 2018-07-23 2018-07-23 电子系统、出线口结构及缆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61082U true CN208461082U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79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65671.3U Active CN208461082U (zh) 2018-07-23 2018-07-23 电子系统、出线口结构及缆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451029B2 (zh)
CN (1) CN20846108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1833A (zh) * 2020-03-24 2021-09-28 汉斯格罗欧洲公司 具有电线馈通的卫生壁式安装连接盒单元
US11811204B2 (en) 2020-03-24 2023-11-07 Hansgrohe Se Wall installation connection box unit with an extension sleeve
US11982072B2 (en) 2020-03-24 2024-05-14 Hansgrohe Se Wall installation connection box unit with a functional surface body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79204A (en) * 1981-05-04 1983-04-05 Whipple Patent Management Corporation Stuffing tube
US5866853A (en) * 1993-10-07 1999-02-02 Sheehan; Robert K. Liquid-tight, strain-relief connector for connecting conduit and the like
US5920035A (en) * 1997-03-12 1999-07-06 Atp International Ltd. High pressure seal
FR2823609B1 (fr) * 2001-04-12 2003-05-30 Nexans Joint d'etancheite pour cables
US7355130B2 (en) * 2004-04-09 2008-04-08 Siemen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c. Cable sealing device
EP3490090A1 (en) * 2010-01-29 2019-05-29 CommScope Connectivity Belgium BVBA Cable sealing and retaining device
GB2478777B (en) * 2010-03-18 2015-05-20 Cable Man Products Ltd Barrier for a barrier connector
TWM419290U (en) * 2011-07-28 2011-12-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connector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51833A (zh) * 2020-03-24 2021-09-28 汉斯格罗欧洲公司 具有电线馈通的卫生壁式安装连接盒单元
US11777291B2 (en) 2020-03-24 2023-10-03 Hansgrohe Se Sanitary wall installation connection box unit having an electric line feed-through
US11811204B2 (en) 2020-03-24 2023-11-07 Hansgrohe Se Wall installation connection box unit with an extension sleeve
CN113451833B (zh) * 2020-03-24 2024-02-23 汉斯格罗欧洲公司 具有电线馈通的卫生壁式安装连接盒单元
US11982072B2 (en) 2020-03-24 2024-05-14 Hansgrohe Se Wall installation connection box unit with a functional surface bod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51029B2 (en) 2022-09-20
US20200028341A1 (en) 2020-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61082U (zh) 电子系统、出线口结构及缆线
CN204302997U (zh) 用于手机的防水指纹识别装置
CN204856046U (zh) 一种防水的壳体组件及智能手表
CN201112862Y (zh) 防水式连接器组合装置
CN209170616U (zh) 骨传导装置的防水结构及无线骨传导装置
CN107887216B (zh) 旋钮防水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211606022U (zh) 一种过孔线、过孔线安装结构以及盒体
CN201626522U (zh) 管件夹持装置
CN215682008U (zh) 一种马达防水机构
CN214754382U (zh) 旋转防水插头结构及旋转防水插头
CN213285484U (zh) 一种无螺丝固定无屏显示的计数跳绳把手
KR102633160B1 (ko) 회전형 결속보조기기
CN213880625U (zh) 防水壳
CN110391544A (zh) 一种防水盒
CN217114989U (zh) 一种用于行程开关连接的atm机门禁信号线
CN108301701B (zh) 一种电控锁
CN207489736U (zh) 旋钮防水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212484329U (zh) 具有高防护性能的触摸显示屏装置
CN213683839U (zh) 一种防漏水淋浴房门结构及一种淋浴房门
CN107887217A (zh) 旋钮防水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210725286U (zh) 耳机结构
CN207489739U (zh) 旋钮防水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112332153B (zh) 一种智能家居防水插排组件
CN207489735U (zh) 旋钮防水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220775901U (zh) 一种手机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