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60394U - 一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60394U
CN208460394U CN201820824332.5U CN201820824332U CN208460394U CN 208460394 U CN208460394 U CN 208460394U CN 201820824332 U CN201820824332 U CN 201820824332U CN 208460394 U CN208460394 U CN 208460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front chamber
noise reduction
active noise
reduction ear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2433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其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annic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anni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annic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annic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2433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60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60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60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包括后腔室和前腔室,所述壳体内横向设有将所述后腔室和前腔室分隔开的发声单元;所述后腔室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在所述后腔室内安装有前馈麦克风,所述前腔室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在所述前腔室内安装有后馈麦克风,所述前腔室包括第一前腔室和第二前腔室,所述后馈麦克风安装在所述第二前腔室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通过将耳机前腔室一分为二,改变后馈麦克风与发声单元的夹角,不仅能够对耳机的音质及降噪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且还能减轻用户收听的疲劳感,增强了用户体验度,同时后馈麦克风的安装也更加牢固。

Description

一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耳机已经成为现代电子系统(手机,平板电脑等等)中必不可少的外围音频设备。其中,入耳式耳机由于便于携带、佩戴时尚等优点,从众多耳机类型中脱颖而出,受到了越来越消费者的青睐,其运用的行业、领域也变得越来越多,逐渐成为了耳机行业的一种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以提高耳机音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包括后腔室和前腔室,所述壳体内横向设有将所述后腔室和前腔室分隔开的发声单元;所述后腔室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在所述后腔室内安装有前馈麦克风,所述前腔室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在所述前腔室内安装有后馈麦克风;所述前腔室包括第一前腔室和第二前腔室,所述后馈麦克风安装在所述第二前腔室内。
进一步地,上述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中,所述第一前腔室设置在所述发声单元的下方;所述第二前腔室设置在所述第一前腔室的一侧,位于所述后腔室与第一前腔室之间,与所述发声单元共同将所述后腔室和前腔室分隔开;所述第二前腔室与第一前腔室由中间带通孔的隔板隔开。
进一步地,上述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中,所述第一前腔室内形成出音管道,第一前腔室的底部为用于传出声音的出音口;所述发声单元的发音面向下对着第一前腔室的出音口,所述第二前腔室设置在第一前腔室远离所述出音口的一侧。
进一步地,上述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中,所述第二前腔室包括腔本体以及用于密封腔本体的密封盖,所述腔本体靠近后腔室的一侧通过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后腔室隔离。
进一步地,上述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中,所述第二前腔室包括腔本体以及用于密封腔本体的密封胶,所述腔本体靠近后腔室的一侧被所述密封胶密封,与所述后腔室隔离。
进一步地,上述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中,所述后馈麦克风竖向安装在所述第二前腔室内,使所述后馈麦克风的收音面向左或者向右,且所述后馈麦克风沿着收音面的中心线方向与所述发声单元的中心线方向成一夹角。
进一步地,上述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中,所述夹角的角度为90°。
进一步地,上述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中,所述发声单元的直径小于等于 10mm。
进一步地,上述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中,所述密封胶为弹性密封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通过将耳机前腔室一分为二,改变后馈麦克风与发声单元的夹角,不仅能够对耳机的音质及降噪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且还能减轻用户收听的疲劳感,增强了用户体验度,同时后馈麦克风的安装也更加牢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
壳体10,发声单元20,前馈麦克风30,后馈麦克风40;
后腔室11,前腔室12,第一前腔室121,第二前腔室1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通过将耳机前腔室一分为二,改变后馈麦克风与发声单元的夹角,能够对耳机的音质及降噪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减轻用户收听的疲劳感,解决了传统入耳式耳机音质不好的问题。
如图1所示,所述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内包括后腔室11和前腔室12,所述壳体内横向设有将所述后腔室11和前腔室12分隔开的发声单元20;所述后腔室11位于所述壳体10的顶部,在所述后腔室11 内安装有前馈麦克风30,所述前腔室12位于所述壳体10的底部,在所述前腔室12内安装有后馈麦克风40;所述前腔室12包括第一前腔室121和第二前腔室122,所述后馈麦克风40安装在所述第二前腔室122内。
其中,所述发声单元为直径小于等于10mm的嗽叭。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是耳机的辅助支撑结构,在壳体10内还包括一用于固定发声单元20的挡墙结构;所述挡墙结构上沿朝向所述发声单元20 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发声单元20嵌入固定在所述安装槽中。
示例性的,所述壳体10和所述挡墙结构可以是铁板冲压、铝合金压铸或者增强型工程塑料等加工而成。
优选的,在壳体10内部还安装有与发声单元20连接的控制电路。前馈麦克风30采集的噪音音频信号称为音频一,后馈麦克风40采集的噪音音频信号称为音频二,音频一和音频二分别输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接收并计算音频一和音频二的声波混合后的噪声声波的波形数据,并将该数据输送到发声单元20;发声单元20根据控制电路提供的数据,制造出与噪声声波的振幅相同、相位相反的声波,来自动抵消处理噪声。这样,发声单元20发出的声音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环境噪声的干扰,使得人们能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倾听,且听到的声音清晰,音质优美。
具体的,后腔室11位于耳机壳体10的顶部,在后腔室内横向安装有前馈麦克风30,使前馈麦克风30的收音面向上或者向下,前馈麦克风30通过音频信号传输线连接至控制电路;后腔室11内设有用于安装前馈麦克风30 的卡座或卡罩,并在前馈麦克风30上方对应的耳机壳体10上开设有与前馈麦克风30导通的前馈接音口,同时在后腔室11对应的耳机壳体10上设有与后腔室11导通的后腔通气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前腔室121设置在所述发声单元20的下方;所述第二前腔室122设置在所述第一前腔室121的一侧,位于所述后腔室11与第一前腔室121之间,与所述发声单元20共同将所述后腔室11和前腔室分隔开;所述第二前腔室122与第一前腔室121由中间带通孔的隔板隔开。
具体的,所述第一前腔室121内形成出音管道,第一前腔室121的底部为用于传出声音的出音口;所述发声单元20的发音面向下对着第一前腔室121 的出音口,所述第二前腔室122设置在第一前腔室121远离所述出音口的一侧。
后馈麦克风40安装在隔板的通孔内,通过音频信号传输线连接至控制电路。
优选的,耳机壳体10上还设有与前腔室12导通的前腔通气孔,前腔通气孔通过通气通道与前腔室12导通,使后馈麦克风40可接收到由前腔通气孔传入的不同方向的噪音,前腔通气孔位于与前馈接音口方向相同的耳机壳体10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前腔室122包括腔本体以及用于密封腔本体的密封盖,所述腔本体靠近后腔室11的一侧通过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后腔室11隔离。
其中,密封盖由高分子弹性体材料制成。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前腔室122包括腔本体以及用于密封腔本体的密封胶,所述腔本体靠近后腔室11的一侧被所述密封胶密封,与所述后腔室11隔离。
具体的,沿第二前腔室122指向后腔室11的方向对第二前腔室122和后腔室11的内表面之间注入密封胶以实现第二前腔室122和后腔室11之间的密封隔开。
其中,该密封胶优选为弹性密封胶,例如橡胶。
优选的,所述后馈麦克风40竖向安装在所述第二前腔室122内,使所述后馈麦克风40的收音面向左或者向右,且所述后馈麦克风40沿着收音面的中心线方向与所述发声单元20的中心线方向成一夹角。
具体的,所述后馈麦克风40竖向安装在第二前腔室122隔板的通孔内,使所述后馈麦克风40的收音面向左或者向右,且所述后馈麦克风40沿着收音面的中心线方向与所述发声单元20的中心线方向成一夹角;
可以理解的是,夹角设计角度可以是实际生产需求时的任意角度,例如为75-90°;在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中,经过严准的测试,将夹角的角度定为90°时,效果最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通过将耳机前腔室一分为二,改变后馈麦克风与发声单元的夹角,不仅能够对耳机的音质及降噪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且还能减轻用户收听的疲劳感,增强了用户体验度,同时后馈麦克风的安装也更加牢固。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包括后腔室和前腔室,所述壳体内横向设有将所述后腔室和前腔室分隔开的发声单元;所述后腔室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在所述后腔室内安装有前馈麦克风,所述前腔室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在所述前腔室内安装有后馈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腔室包括第一前腔室和第二前腔室,所述后馈麦克风安装在所述第二前腔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腔室设置在所述发声单元的下方;所述第二前腔室设置在所述第一前腔室的一侧,位于所述后腔室与第一前腔室之间,与所述发声单元共同将所述后腔室和前腔室分隔开;所述第二前腔室与第一前腔室由中间带通孔的隔板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腔室内形成出音管道,第一前腔室的底部为用于传出声音的出音口;所述发声单元的发音面向下对着第一前腔室的出音口,所述第二前腔室设置在第一前腔室远离所述出音口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腔室包括腔本体以及用于密封腔本体的密封盖,所述腔本体靠近后腔室的一侧通过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后腔室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前腔室包括腔本体以及用于密封腔本体的密封胶,所述腔本体靠近后腔室的一侧被所述密封胶密封,与所述后腔室隔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馈麦克风竖向安装在所述第二前腔室内,使所述后馈麦克风的收音面向左或者向右,且所述后馈麦克风沿着收音面的中心线方向与所述发声单元的中心线方向成一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角度为9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单元的直径小于等于10m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为弹性密封胶。
CN201820824332.5U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Active CN208460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24332.5U CN208460394U (zh)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24332.5U CN208460394U (zh)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60394U true CN208460394U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48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24332.5U Active CN208460394U (zh)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603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17196A (zh) 一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CN103581809B (zh) 一种终端及其受话器
CN106412170A (zh) 一种隐藏式麦克风出音结构及窄边框移动终端
CN106162461B (zh) 扬声器模组
CN204498332U (zh) 一种耳机防风降噪机构及耳机
CN107426365A (zh) 音腔结构及具有其的手机
CN207995329U (zh) 耳机
CN203120147U (zh) 扬声器音腔结构及应用其的移动终端
CN205754772U (zh) 双喇叭耳机
CN208460394U (zh) 一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CN206024053U (zh) 主动降噪入耳式耳机
CN207304842U (zh) 一种用于耳机前腔的排气结构
CN109218940A (zh) 一种终端
CN205792828U (zh) 一种侧出音的防水手机终端
CN209710310U (zh) 电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1966990U (zh) 扬声器的封装结构
CN202587300U (zh) 一种薄型化音腔装置
CN209283451U (zh) 一种降噪耳机
CN210899583U (zh) 一种手机扬声器音膜
CN206977680U (zh) 具有全频功能的复合型喇叭膜片
CN103945290B (zh) 扬声器及电子装置
CN208273210U (zh) 一种高音号角
CN207039671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7117704U (zh) 音腔结构及具有其的手机
CN207010911U (zh) 一种可单双耳切换的头戴式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