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58103U - 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58103U
CN208458103U CN201820946066.3U CN201820946066U CN208458103U CN 208458103 U CN208458103 U CN 208458103U CN 201820946066 U CN201820946066 U CN 201820946066U CN 208458103 U CN208458103 U CN 2084581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sthma
sawtooth
channel structure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460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志文
袁双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4606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581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581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581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风道结构包括底座,底座设置有出风口,底座还包括进风部,进风部用于形成风道,进风部还用于形成进风口,进风部设置有多个防喘锯齿,相邻的两个防喘锯齿之间形成防喘导风槽,防喘导风槽用于连通进风口及风道。该防喘导风槽可以对气流进行整流,使气流均匀流入风道,缓解出口段的气流紊乱问题,并且,平缓的气流能有效降低气动噪音,以提高空调舒适性。

Description

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室内机空调多采用贯流风叶及风道,在高速旋转时,风叶表面气流紊乱、出口风速压力不均,会产生气流回流、喘振现象,导致噪音大,并影响风叶的气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风道结构,以出风口的喘振及气动噪音较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风道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底座还包括进风部,所述进风部用于形成风道,所述进风部还用于形成进风口,所述进风部设置有多个防喘锯齿,相邻的两个所述防喘锯齿之间形成防喘导风槽,所述防喘导风槽用于连通所述进风口及所述风道。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防喘锯齿均呈片状,并且,多个所述防喘锯齿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平行,以使多个所述导风槽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防喘锯齿分别垂直设置于所述进风部,或者,多个所述防喘锯齿均朝相同方向倾斜设置,以使多个所述导风槽的槽口朝向平行。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防喘锯齿等间距设置,并且,相邻两个所述防喘锯齿之间的间距为1mm~5mm。
进一步地,所述防喘锯齿具有迎风面及背风面,所述迎风面朝向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背风面朝向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迎风面与所述背风面连接呈曲面。
进一步地,所述背风面的延伸长度长于所述迎风面的延伸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迎风面朝向所述进风部凹陷。
进一步地,所述防喘锯齿的长度为3mm~20mm,所述防喘锯齿的高度为2mm~10mm。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防喘锯齿均与所述进风部一体成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道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用于形成进风口的进风部上设置有多个防喘锯齿,相邻的两个防喘锯齿之间形成了连通进风口与风道的防喘导风槽,因此可以对气流进行整流,使气流均匀流入风道,缓解出口段的气流紊乱问题,并且,平缓的气流能有效降低气动噪音,以提高空调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其噪音小,并且空调舒适性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空调器,包括贯流风机和所述的风道结构。
所述风道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底座还包括进风部,所述进风部用于形成风道,所述进风部还用于形成进风口,所述进风部设置有多个防喘锯齿,相邻的两个所述防喘锯齿之间形成防喘导风槽,所述防喘导风槽用于连通所述进风口及所述风道。
所述贯流风机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设置于所述风道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器,其采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风道结构,由于防喘导风槽能够对气流进行整流,使气流均匀流入风道,缓解出口段的气流紊乱问题,平缓的气流能有效降低气动噪音,因此,空调器的噪音低,舒适性佳。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风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风道结构的第一视角的使用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风道结构的第二视角的使用状态。
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道结构;2-风道;3-出风口;4-进风部;5-进风口;6-蜗舌;7-防喘导风槽;8-迎风面;9-背风面;10-凹槽;11-防喘锯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风道结构1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道结构1,其应用于空调机,尤其应用于采用贯流风机的空调室内机。
该风道结构1用于提高贯流风机的做功效率,从而减缓贯流风机出口速度压力不均的产生的喘振及气动噪音较大的问题。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的风道结构1的第一视角的使用状态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公开的风道结构1包括底座,可以理解的是,底座用于连接空调器的围板等结构,并用于形成风道2,安装贯流风机,进行吹风。
本实施例中,适应大多数空调的外形结构,底座呈如图1所示的长轴式延伸。底座的一侧开设有出风口3。出风口3用于出风。底座上还设置有进风部4,进风部4用于形成风道2,并用于形成进风口5。
需要说明的是,进风部4与出风口3间隔设置,进风部4与出风口3之间用于形成风道2,并用于安装贯流风机。本实施例中,底座靠近出风口3的一侧还用于安装蜗舌6,以用于防止喘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出风口3呈长条状,并沿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进风部4也呈长条状,以形成长条状的进风口5,并与出风口3平行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靠近出风口3的一侧安装蜗舌6,具有一定的防喘振效果,但是由于气流由进口流经风道2,在风叶的作用下从出口流出,而出口流速较大,在出口处设计的蜗舌6等防喘结构对气动性能影响较大,会增大涡流噪音。
因此,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进风部4设置有多个防喘锯齿11,相邻的两个防喘锯齿11之间形成防喘导风槽7,防喘导风槽7用于连通进风口5及风道2。
可以理解的是,在流速较小的进风口5处设计防喘锯齿11结构,能通过该结构的作用对气流进行整流,使气流均匀流入风道2,缓解出口段的气流紊乱问题,并且,平缓的气流能有效降低气动噪音,提高空调舒适性。
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的风道结构1的第二视角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请结合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每个防喘锯齿11均呈片状,并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表面,该表面用于和相邻设置的防喘锯齿11的表面形成该防喘导风槽7。
防喘锯齿11具有迎风面8及背风面9,迎风面8朝向进风口5设置,背风面9朝向出风口3设置,迎风面8与背风面9连接呈曲面。
也可以理解的是,防喘锯齿11呈片状凸设于进风部4,用于形成防喘导风槽7。迎风面8与背风面9连接呈曲面能够使得气流流体流动更稳定,防止流体力度骤增骤减。
需要说明的是,迎风面8与背风面9分别指以防喘锯齿11相对于进风部4的最高点为分界点,位于分界点朝向进风口5的一侧为迎风面8,位于分界点朝向出风口3的一侧为背风面9。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地起到导流作用,本实施例中,背风面9的延伸长度长于迎风面8的延伸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迎风面8相对于背风面9较陡,能够快速调节空气流体,背风面9相对于迎风面8较缓,能够使得吹向出风口3的空气流体缓慢变速,更匀速。
为了更好地疏导空气流体,本实施例中,每个防喘锯齿11的结构形状完全相同,并且,每个防喘锯齿11的长度均为3mm~20mm,每个防喘锯齿11的高度均均为2mm~10mm。
本实施例中,防喘锯齿11的长度是指防喘锯齿11靠近进风口5的端点到防喘锯齿11靠近出风口3的端点的距离。防喘锯齿11均的高度是指防喘锯齿11相对于进风部4的最高点到进风部4的距离。
应当理解,防喘锯齿11的长度可以设置为5mm、10mm、12mm等,防喘锯齿11的高度可以设置为3mm、5mm、8mm等。并且,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防喘锯齿11的长度及高度可以根据空调的尺寸做适应性地调整。
请继续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迎风面8朝向进风部4凹陷,形成凹槽10。
可以理解的是,该凹槽10可以对气流进行缓冲,进一步稳定气流,防止流体力度骤增骤减。
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5,本实施例中,多个防喘锯齿11的延伸方向分别与进风口5到出风口3的方向平行,以使多个导风槽的延伸方向分别与进风口5到出风口3的方向平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指的进风口5到出风口3的方向是指从进风口5到出风口3的垂直距离方向,防喘锯齿11的延伸方向是指防喘锯齿11靠近进风口5的端点到防喘锯齿11靠近出风口3的端点的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防喘锯齿11的延伸方向分别与进风口5到出风口3的方向平行,能够最大程度地对气流进行整流,使气流均匀流入风道2,以缓解出口段的气流紊乱的问题。
应当理解,只要能够对气流进行整流,使气流均匀流入风道2,在他较佳实施例中,防喘锯齿11的延伸方向也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偏移,不一定是完全地与进风口5到出风口3的方向平行。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多个防喘锯齿11分别与进风部4垂直。可以理解的是,这种结构能够使得多个导风槽对气流呈直线导风,使得流体直接沿防喘锯齿11靠近进风口5的端点到防喘锯齿11靠近出风口3的端点的方向吹送。
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多个防喘锯齿11还可以设置为均朝相同方向倾斜设置,以使多个导风槽的槽口朝向平行。
可以理解的是,这种结构能够对流体沿同一方向导风。
需要说的是,为了保证对气流良好的导风效果,本实施例中,多个防喘锯齿11等间距设置。
相邻两个防喘锯齿11之间的间距为1mm~5mm。
可以理解的是,相邻两个防喘锯齿11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为2mm、3mm、5mm等。并且,在其他较佳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置不同的间距值。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多个防喘锯齿11均与进风部4一体成型。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图未示)。其包括贯流风机(图未示)、蜗舌6和风道结构1。
其中,贯流风机安装在底座上,并设置于风道2内。蜗舌6也安装在底座上,并靠近出风口3设置。
风道结构1与第一实施例公开的风道结构1形状结构完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采用该风道结构1,本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由于采用该风道结构1气动噪音小,空调的舒适性佳。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防喘降噪风道2,其用于形成进风口5的进风部4上设置有多个防喘锯齿11,相邻的两个防喘锯齿11之间形成了连通进风口5与风道2的防喘导风槽7,因此可以对气流进行整流,使气流均匀流入风道2,缓解出口段的气流紊乱问题,并且,平缓的气流能有效降低气动噪音,以提高空调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空调器,由于防喘导风槽7能够对气流进行整流,使气流均匀流入风道2,缓解出口段的气流紊乱问题,平缓的气流能有效降低气动噪音,因此,空调器的噪音低,舒适性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有出风口(3),所述底座还包括进风部(4),所述进风部(4)用于形成风道(2),所述进风部(4)还用于形成进风口(5),所述进风部(4)设置有多个防喘锯齿(11),相邻的两个所述防喘锯齿(11)之间形成防喘导风槽(7),所述防喘导风槽(7)用于连通所述进风口(5)及所述风道(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防喘锯齿(11)均呈片状,并且,多个所述防喘锯齿(11)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进风口(5)到所述出风口(3)的方向平行,以使多个所述导风槽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进风口(5)到所述出风口(3)的方向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防喘锯齿(11)分别垂直设置于所述进风部(4),或者,多个所述防喘锯齿(11)均朝相同方向倾斜设置,以使多个所述导风槽的槽口朝向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防喘锯齿(11)等间距设置,并且,相邻两个所述防喘锯齿(11)之间的间距为1mm~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喘锯齿(11)具有迎风面(8)及背风面(9),所述迎风面(8)朝向所述进风口(5)设置,所述背风面(9)朝向所述出风口(3)设置,所述迎风面(8)与所述背风面(9)连接呈曲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风面(9)的延伸长度长于所述迎风面(8)的延伸长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迎风面(8)朝向所述进风部(4)凹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喘锯齿(11)的长度为3mm~20mm,所述防喘锯齿(11)的高度为2mm~10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防喘锯齿(11)均与所述进风部(4)一体成型。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贯流风机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风道结构(1),所述贯流风机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设置于所述风道(2)内。
CN201820946066.3U 2018-06-19 2018-06-19 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Active CN2084581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46066.3U CN208458103U (zh) 2018-06-19 2018-06-19 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46066.3U CN208458103U (zh) 2018-06-19 2018-06-19 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58103U true CN208458103U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59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46066.3U Active CN208458103U (zh) 2018-06-19 2018-06-19 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581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6318A (zh) * 2018-06-19 2018-08-21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6318A (zh) * 2018-06-19 2018-08-21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5104B (zh) 空调器、轴流风机及其静叶
CN204140495U (zh) 一种离心风机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CN202532618U (zh) 一种卡式空调机以及应用于该卡式空调机的降噪栅格
CN108426318A (zh) 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CN207377862U (zh) 轴流风轮和空调器
CN203349451U (zh) 空调器的导风装置和空调器
CN208458103U (zh) 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CN211650472U (zh) 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1259295Y (zh) 一种新型空调室外机出风格栅
CN103573694A (zh) 贯流叶轮、贯流风机及壁挂式空调器
CN202485120U (zh) 管道式空调器
CN207225019U (zh) 车载空调及其离心风机安装结构
CN208442048U (zh) 一种斜流风扇、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02732462U (zh) 贯流叶轮、贯流风机及壁挂式空调器
JP2003294303A (ja) 風向調整板、案内板、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14198324B (zh) 一种多元耦合离心风机集流器、离心风机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35323B (zh) 节能型矿井主通风机扩散器
CN107490066B (zh) 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CN210292228U (zh) 一种导风结构及空调器
CN203584899U (zh) 风扇叶片及具有该叶片的电风扇
CN106523434A (zh) 一种离心风扇蜗壳及室内机
CN103032376A (zh) 轴流风叶
CN208222672U (zh) 一种空调系统风机盘管及其倍增风机
CN207660872U (zh) 一种轴流风扇
CN207113029U (zh) 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