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57111U - 一种弹簧夹带扣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簧夹带扣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57111U
CN208457111U CN201821184172.9U CN201821184172U CN208457111U CN 208457111 U CN208457111 U CN 208457111U CN 201821184172 U CN201821184172 U CN 201821184172U CN 208457111 U CN208457111 U CN 2084571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trainment
base
salient point
belt
mal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8417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GUAN NENGHONG PLASTIC MO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NGGUAN NENGHONG PLASTIC M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NGGUAN NENGHONG PLASTIC M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NGGUAN NENGHONG PLASTIC MO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8417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571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571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571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簧夹带扣,包括一公头和母座,母座设置有一夹带腔,公头插设在夹带腔中将带子卡紧于公头和夹带腔内壁之间;公头由依次设置的固定部、弹性连接部和舌部组成,固定部与母座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舌部厚度方向上的两侧面和对应的夹带腔内壁之间分别设置有夹紧带子的两组夹带组件;夹带组件包括设置在舌部侧面上的凸点单元以及设置在夹带腔内壁上的至少两个压紧条,凸点单元和压紧条相互咬合固定带子于夹带腔中。本实用新型通过凸点单元和压紧条的相互咬合将带子夹紧在夹带腔中,实现带子的固定;通过弹性连接部使得夹带扣可以固定不同厚度的带子,扩大了夹带扣的使用范围;通过防滑槽提高母座表面摩擦力,便于夹带扣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弹簧夹带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带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弹簧夹带扣。
背景技术
扣具和夹带器多种多样,使用非常普遍,在衣物、袋子、安全带、捆绑上都有使用,扣具多用于固定绳索,夹带器多用于固定带子(尼龙带、编织带等),因为带子比较宽,使得带子进行打结会很不牢固,特别是像尼龙带这类表面比较光滑的带子会极易滑脱,因此就需要夹带器进行夹紧固定;传统的夹带器多是采用搭扣的方式,搭扣的衔接处极易损坏,使得夹带器失效,当带子使用在重物捆绑或者作为安全带时,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弹簧夹带扣,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弹簧夹带扣,包括一公头和母座,所述母座设置有一夹带腔,所述公头插设在夹带腔中将带子卡紧于公头和夹带腔内壁之间;所述公头由依次设置的固定部、弹性连接部和舌部组成,所述固定部与母座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舌部厚度方向上的两侧面和对应的夹带腔内壁之间分别设置有夹紧带子的两组夹带组件;所述夹带组件包括设置在舌部侧面上的凸点单元以及设置在夹带腔内壁上的至少两个压紧条,所述凸点单元和压紧条相互咬合固定带子于夹带腔中。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母座的形状呈长方体状,所述母座的横截面呈回字型,所述母座中央中空位置为夹带腔,所述夹带腔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公头和带子分别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插入母座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开口的开口面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母座的四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侧边上设置有防滑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固定部两侧面上的两个卡块以及两个开制在夹带腔对应内壁上卡槽,所述卡块呈倒钩状,所述公头通过卡块卡入卡槽中与母座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部末端设置有一帽盖,所述帽盖扣合于第一开口外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连接部由两个V字型的弹片组成,所述弹片的开口端相对设置形成菱形的弹性连接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点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三组凸点子单元,所述压紧条设置在相邻两个凸点子单元之间;所述凸点子单元由多个沿舌部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凸点组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点的形状为四棱锥台、圆台中的一种或两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凸点单元和压紧条的相互咬合将带子稳固的夹紧在夹带腔中,实现带子的固定;通过弹性连接部使得夹带扣可以用于固定不同厚度的带子,扩大了夹带扣的使用范围,提高了夹带扣的质量;通过防滑槽提高母座表面的摩擦力,便于夹带扣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的另一视图方向);
图4是母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公头;11、固定部;12、帽盖;13、卡块;14、弹片;15、舌部;16、凸点;2、母座;21、夹带腔;22、第二开口;23、防滑槽;24、第一开口;25、压紧条;26、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4所示,一种弹簧夹带扣,包括一公头1和母座2,母座2设置有一夹带腔21,公头1插设在夹带腔21中将带子卡紧于公头1和夹带腔21内壁之间;公头1由依次设置的固定部11、弹性连接部和舌部15组成,固定部11与母座2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舌部15厚度方向上的两侧面和对应的夹带腔21内壁之间分别设置有夹紧带子的两组夹带组件;夹带组件包括设置在舌部15侧面上的凸点16单元以及设置在夹带腔21内壁上的至少两个压紧条25,凸点16单元和压紧条25相互咬合固定带子于夹带腔21中,公头1和母座2均采用工程塑料一体注塑成型。
母座2的形状呈长方体状,母座2的横截面呈回字型,母座2中央中空位置为夹带腔21,夹带腔2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开口24和第二开口22,公头1和带子分别从第一开口24、第二开口22插入母座2中,第一开口24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开口22的开口面积。夹带腔2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从第一开口24往第二开口22方向依次变窄,相应的舌部15大体呈楔形,舌部15的宽度沿从靠近弹性连接部的一端往远离弹性连接部的一端方向依次减小。
母座2的四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侧边上设置有防滑槽23。
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固定部11两侧面上的两个卡块13以及两个开制在夹带腔21对应内壁上卡槽26,卡块13呈倒钩状,公头1通过卡块13卡入卡槽26中与母座2固定。
固定部11末端设置有一帽盖12,帽盖12扣合于第一开口24外侧。
弹性连接部由两个V字型的弹片14组成,弹片14的开口端相对设置形成菱形的弹性连接部。
凸点16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三组凸点16子单元,压紧条25设置在相邻两个凸点16子单元之间;凸点16子单元由多个沿舌部15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凸点16组成。中间一组凸点16子单元的凸点16的形状为圆台,两侧的两组凸点16子单元的凸点16形状为四棱锥台。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当需要固定两条带子(也可以是多条厚度较薄的带子,分成两组固定)时,将两条带子的头或尾部从第二开口22穿入,从第一开口24伸出,两条带子贴紧公头1舌部15设置有凸点16的两个侧面,公头1从第一开口24插入夹紧腔中,带子在压紧条25的挤压折弯下呈波纹状被凸点16咬合,随着公头1的舌部15在夹紧腔的不断推进,凸点16和夹紧腔内壁之间的间隙会一直减小,直到卡块13卡入卡槽26中,公头1和母座2固定,同时两条带子被凸点16和压紧条25咬合固定,实现两条带子之间的相互固定。
第二种情况是,当需要固定一条带子的头尾两端时,将带子的头和尾一起从第二开口22穿入,从第一开口24伸出,带子两端贴紧公头1舌部15设置有凸点16的两个侧面,公头1从第一开口24插入夹紧腔中,带子在压紧条25的挤压折弯下呈波纹状被凸点16咬合,随着公头1的舌部15在夹紧腔的不断推进,凸点16和夹紧腔内壁之间的间隙会一直减小,直到卡块13卡入卡槽26中,公头1和母座2固定,同时带子两端被凸点16和压紧条25咬合固定,实现一条带子头尾两端之间的固定。
第三种情况是,当需要固定一条带子中部时(相当于在带子中部打结),将带子一端依次从第二开口22穿入、从第一开口24伸出、从弹性连接部的中间穿过、第一开口24穿入最后从第二开口22伸出,拉扯带子到需要固定的位置,公头1从第一开口24插入夹紧腔中,带子在压紧条25的挤压折弯下呈波纹状被凸点16咬合,随着公头1的舌部15在夹紧腔的不断推进,凸点16和夹紧腔内壁之间的间隙会一直减小,直到卡块13卡入卡槽26中,公头1和母座2固定,同时带子中部被凸点16和压紧条25咬合固定,实现带子中部的固定。
在使用过程中,舌部15距离第二开口22越近,夹紧腔内壁和凸点16之间的间隙越小,公头1和母座2之间没有夹有带子时,弹性连接部自然伸展状态下,舌部15距离第二开口22最近,夹紧腔内壁和凸点16之间的间隙最小;在公头1和母座2夹紧腔之间夹有带子时,因带子自身的厚度会大于夹紧腔内壁和凸点16之间的最小间隙,舌部15需要往第一开口24后退一定距离,使得夹紧腔内壁和凸点16之间的间隙和带子自身厚度相同,此时弹性连接部处于压缩状态,当夹设的带子的厚度越大,弹性连接部的压缩量就会越大,从而使得本夹带扣可以用于固定不同厚度的带子,扩大了夹带扣的使用范围。
以上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弹簧夹带扣,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公头和母座,所述母座设置有一夹带腔,所述公头插设在夹带腔中将带子卡紧于公头和夹带腔内壁之间;所述公头由依次设置的固定部、弹性连接部和舌部组成,所述固定部与母座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舌部厚度方向上的两侧面和对应的夹带腔内壁之间分别设置有夹紧带子的两组夹带组件;所述夹带组件包括设置在舌部侧面上的凸点单元以及设置在夹带腔内壁上的至少两个压紧条,所述凸点单元和压紧条相互咬合固定带子于夹带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夹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的形状呈长方体状,所述母座的横截面呈回字型,所述母座中央中空位置为夹带腔,所述夹带腔的两端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公头和带子分别从第一开口、第二开口插入母座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开口的开口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弹簧夹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的四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侧边上设置有防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弹簧夹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固定部两侧面上的两个卡块以及两个开制在夹带腔对应内壁上卡槽,所述卡块呈倒钩状,所述公头通过卡块卡入卡槽中与母座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弹簧夹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末端设置有一帽盖,所述帽盖扣合于第一开口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夹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部由两个V字型的弹片组成,所述弹片的开口端相对设置形成菱形的弹性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簧夹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点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三组凸点子单元,所述压紧条设置在相邻两个凸点子单元之间;所述凸点子单元由多个沿舌部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凸点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弹簧夹带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点的形状为四棱锥台、圆台中的一种或两种。
CN201821184172.9U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弹簧夹带扣 Active CN2084571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84172.9U CN208457111U (zh)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弹簧夹带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84172.9U CN208457111U (zh)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弹簧夹带扣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57111U true CN208457111U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79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84172.9U Active CN208457111U (zh)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弹簧夹带扣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571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87843A (en) Releasable fastener assembly
US3751769A (en) Fastening devices
US4679282A (en) Press fastener
CN100548171C (zh) 绳带卡扣
CN104421286B (zh) 水密夹
CN209054376U (zh) 一种灯带单体及灯带
CN208457111U (zh) 一种弹簧夹带扣
US6995319B2 (en) Cord end cover
US9131750B2 (en) Cord fastener
US3537153A (en) Fastener module
EP0172585A3 (en) Buckle
CN214662545U (zh) 一种新型卡箍结构
CN102948974B (zh) 一种链牙结构及具有该链牙结构的拉链
CN105077943A (zh) 自由组装式收纳体的构成部件
CN219874861U (zh) 一种线束固定卡扣结构
CN218788554U (zh) 连接结构、连接组件以及电池包
CN216776301U (zh) 一种能够实现相对滑动的拉链滑块
CN208401078U (zh) 一种并沟线夹外罩
CN205589748U (zh) 双孔绑扎带
CN218978188U (zh) 一种拉链的拉头及具备该拉头的拉链
CN213405082U (zh) 一种新型插扣
CN215423140U (zh) 稳定性强的调节扣结构
CN216135302U (zh) 一种在链牙上自由滑动的拉链
CN212062771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2803892U (zh) 插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