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54240U - 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54240U
CN208454240U CN201821206442.1U CN201821206442U CN208454240U CN 208454240 U CN208454240 U CN 208454240U CN 201821206442 U CN201821206442 U CN 201821206442U CN 208454240 U CN208454240 U CN 208454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l
shell
elevator
filling block
ca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064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世云
何旭均
唐川东
平春
李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Macro Lif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Macro Lif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Macro Lif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Macro Lif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064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542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54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542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包括轿门地坎和层门地坎,所述轿门地坎具有轿门地坎侧板,所述层门地坎具有层门地坎侧板;在轿门地坎侧板设有安装缺口,在该安装缺口内安装有间隙填充装置,所述间隙填充装置包括壳体、电磁铁、填充块、导向杆以及压缩弹簧;所述壳体为一侧开放的框架结构,所述电磁铁和填充块均设于壳体内,所述填充块为铁块,所述导向杆也为多根,在各导向杆上均套设有一压缩弹簧;在填充块的内侧设有磁铁容置槽和弹簧容置槽;在壳体内还设有一填充块位置感应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消除电梯平层时地坎之间的水平间隙,从而更好地保护乘客出入电梯时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防止电梯被卡死,保证电梯正常运行。

Description

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门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梯门系统主要分为:轿门系统和层门系统,电梯平层时,轿门系统与层门系统完成对接,乘客通过轿门系统、层门系统进出电梯;其中轿门系统固定在电梯轿厢上,随电梯轿厢在井道内上下运行,层门系统固定在电梯井道壁上,与电梯井道(建筑大楼或框架井道)保持静止。由于轿门系统、层门系统存在相对运行,必然存在运动间隙,电梯平层时,轿门系统与层门系统对接平层部件:轿门地坎、层门地坎之间也必然存在水平间隙。
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明确要求:轿门地坎与层门地坎的水平距离不得大于35mm;而现在市场通常设计的轿门地坎与层门地坎的水平距离大都为30mm左右,虽然满足了《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但由于间隙的存在,当乘客进出轿厢时,乘客随身物品:手机、钥匙、钱包等物品都存在掉落地坎间隙的风险,造成乘客个人财产损失;同时,掉落进地坎间隙的物品向下坠落可能砸坏电梯井道电器部件、安全部件,导致电梯无法正常使用;而且,掉落进地坎间隙的物品,一般情况下掉落至井道底坑,乘客无法取出,会要求电梯维保人员现场协助,增加维保人员工作强度。同时,乘客进出轿厢时:女士高跟鞋尖、小孩脚尖、婴儿推车滚轮、牵引宠物的小腿等都存在卡入地坎间隙的风险,导致乘客人身财产损失。
综上,一种能保证电梯正常运动间隙的同时,也能确保电梯平层开门时没有水平间隙的地坎装置的研发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能够消除电梯平层时地坎之间的水平间隙,从而更好地保护乘客出入电梯时的人身、财产安全,同时防止电梯被卡死,以保证电梯正常运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包括轿门地坎和层门地坎,所述轿门地坎具有一轿门导向滑槽,其靠近层门地坎的一侧向下弯折形成轿门地坎侧板,所述层门地坎具有一层门导向滑槽,其靠近轿门地坎的一侧向下弯折形成层门地坎侧板;其特征在于:在轿门地坎侧板的中部,对应轿门门洞的位置设有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的两端分别位于轿门门洞两侧对应位置的外侧,其上侧与轿门地坎的下侧平齐;
在该安装缺口内安装有间隙填充装置,所述间隙填充装置包括壳体、电磁铁、填充块、导向杆以及压缩弹簧;所述壳体为一侧开放的框架结构,其长度与安装缺口的长度一致,该壳体安装于安装缺口内,并与轿门地坎固定连接在一起,其开放侧朝向层门地坎方向,且壳体的开放测与轿门地坎侧板平齐或位于轿门地坎侧板内侧;所述电磁铁和填充块均设于壳体内,其中,所述电磁铁为多块,并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布,且电磁铁靠近壳体的封闭侧;所述填充块为铁块,并与轿门门洞位置相对应,其长度大于等于轿门门洞的宽度;所述导向杆也为多根,并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布,该导向杆垂直于壳体的封闭侧,并与壳体的封闭侧固定连接,在各导向杆上均套设有一压缩弹簧;在填充块的内侧,对应电磁铁和导向杆的位置,分别对应设有磁铁容置槽和弹簧容置槽;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的封闭侧和弹簧容置槽的槽底相连,在仅受压缩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填充块能够从壳体的开放测伸出,并与层门地坎侧板贴合;
在壳体内还设有一填充块位置感应装置,所述填充块位置感应装置包括感应装置信号发射端和感应装置信号接收端,所述感应装置信号发射端和感应装置信号接收端分别位于壳体的两端。
本方案中,在轿门地坎下侧设置间隙填充装置,初始状态时,电磁铁处于通电状态,这时,填充块在电磁铁的吸力作用下位于壳体内;当电梯轿厢到达平层时,通过控制使电磁铁断电,这时,电磁铁的吸力消失,填充块在压缩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伸出壳体,并与层门地坎侧板贴合,从而将轿门地坎与层门地坎之间的水平间隙封闭,形成无间隙地坎结构;这样能够更好地保护乘客及财物的安全,避免出现乘客人身财产损失,同时防止因物品掉入间隙而造成的电梯卡死等情况,有效保证了电梯的正常运行,使电梯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更好。
进一步地,还包括轿门门控系统,所述电磁铁由轿门门控系统进行通断电控制,所述填充块位置感应装置检测到的填充块位置信号也发送到轿门门控系统。
通过轿门门控系统对间隙填充装置的电磁铁进行通断电控制,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实现电梯到达平层时将轿门地坎和层门地坎之间的间隙填充;同时,在轿门关闭时,轿门门控系统一方面发出信号控制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使填充块收回;另一方面通过填充块位置感应装置检测填充块的位置状态,然后将检测到的信号反馈到轿门门控系统,从而使轿门门控系统根据该信号判断填充块是否复位:当填充块复位后,轿门门控系统控制关门,并向电梯控制系统发出信号使电梯继续运行;当填充块未复位(或复位不完全)时,轿门门控系统控制轿门保持开启状态,同时向电梯控制系统发出信号使电梯控制系统控制电梯停止,并向电梯监控系统发出故障信号。这样,能够更有效地保证电梯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铁的厚度小于填充块的厚度,磁铁容置槽的高度也小于填充块的厚度。通过这样设计,能够使填充块的上侧面为一完整的平面,从而使间隙填充效果更好,并且,能够有效减小填充块及整个间隙填充装置的体积。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铁与导向杆沿壳体的长度方向交替分布;其中,相邻两电磁铁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两导向杆之间的距离均相等,这样能够使填充块伸缩过程中受力更均衡,从而更好地保证填充块在伸出及收回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为伸缩管结构,其两端分别与壳体封闭侧和弹簧容置槽的槽底相连。将导向杆设置为伸缩结构,从而能够在填充块伸缩的整个过程中均对填充块进行导向,从而进一步保证填充块伸缩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填充块的内侧和外侧分别粘贴有一层橡胶垫;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填充块与壳体封闭侧及层门地坎侧板之间直接碰撞,有效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大大降低因碰撞而造成的填充块损坏以及碰撞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地,在层门地坎外侧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凸起,该凸起的上侧与层门地坎的上侧平齐;其中,该凸起的下侧位于填充块上方,所述填充块伸出壳体后能够与该凸起形成错位。这样能够有效地确保层门地坎与轿门地坎之间的间隙被填充,大大提高间隙填充效果,完全实现层门地坎与轿门地坎之间无水平间隙。
进一步地,在壳体的下方设有安装板,该安装板通过滑槽与滑块的配合与壳体相连;在安装板的下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T型槽;从而便于壳体的安装及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缺口的两端位于轿门门洞两侧对应位置的外侧部分的长度均为25-30mm;所述填充块的两端位于轿门门洞两侧对应位置的外侧部分的长度均为20-25mm。这样,能够保证轿门门洞正对位置的轿门地坎与层门地坎之间的间隙被填充,大大提高电梯安全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能够有效消除电梯平层时轿门地坎与层门地坎之间的水平间隙,从而更好地保护乘客出入电梯时的人身、财产安全,并防止因物品掉入间隙而造成的电梯卡死等情况,有效保证了电梯的正常运行,使电梯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轿门地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间隙填充装置的主视图。
图4为图3沿A—A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4沿B—B向的剖视图。
图6为间隙填充装置中填充块伸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轿门地坎,2—层门地坎,3—轿门地坎侧板,4—层门地坎侧板,5—安装缺口,6—壳体,7—电磁铁,8—填充块,9—导向杆,10—压缩弹簧,11—感应装置信号发射端,12—感应装置信号接收端,13—橡胶垫,14—凸起,15—层门护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6,一种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包括轿门地坎1和层门地坎2。所述轿门地坎1具有一轿门导向滑槽,其靠近层门地坎2的一侧向下弯折形成轿门地坎侧板3,所述层门地坎2具有一层门导向滑槽,其靠近轿门地坎1的一侧向下弯折形成层门地坎侧板4。在轿门地坎侧板3的中部,对应轿门门洞的位置设有安装缺口5,所述安装缺口5的两端分别位于轿门门洞两侧对应位置的外侧,其上侧与轿门地坎1的下侧平齐;具体实施时,所述安装缺口5的两端位于轿门门洞两侧对应位置的外侧部分的长度均为25-30mm,使安装缺口5能够将门洞区域(开门区域)完全覆盖。
在该安装缺口5内安装有间隙填充装置,所述间隙填充装置包括壳体6、电磁铁7、填充块8、导向杆9以及压缩弹簧10。所述壳体6为铝合金材质,从而能够避免对电磁铁7和填充块8的正常工作造成干扰。该壳体6为一侧开放的框架结构,其长度与安装缺口5的长度一致,该壳体6安装于安装缺口5内,并与轿门地坎1固定连接在一起,其开放侧朝向层门地坎2方向,且壳体6的开放测与轿门地坎侧板3平齐或位于轿门地坎侧板3内侧。为方便安装及装配,该壳体6的上侧通过粘接剂与轿门地坎1相连,从而使间隙填充装置与轿门地坎1形成一体。具体实施时,在壳体6的下方设有安装板,其中,所述壳体6下侧设有数条滑槽,所述滑槽沿壳体6的长度方向分布,其长度方向与壳体6的宽度方向一致;在安装板的上侧对应所述滑槽设有滑块,该安装板通过滑槽与滑块的配合与壳体6相连;在安装板的下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T型槽。装配时,通过该安装板上的T型槽与地坎支架相连,这样,通过安装缺口5对间隙填充装置进行左右限位,通过地坎支架使间隙填充装置与轿门地坎1压紧固定,从而进一步实现间隙填充装置的安装固定,并且安装更加方便。
所述电磁铁7和填充块8均设于壳体6内,其中,所述电磁铁7为多块,并沿壳体6的长度方向分布,该电磁铁7靠近壳体6的封闭侧,且所有电磁铁7并联在一起,以确保电磁铁7工作的同步性。在壳体6的下侧板及安装板上,对应各电磁铁7的位置,均设置有过线孔,以便于对电磁铁7的导线引出,从而更方便地对电磁铁7进行供电。所述填充块8为铁块,并与轿门门洞位置相对应,其长度大于等于轿门门洞的宽度;其中,所述填充块8的两端位于轿门门洞两侧对应位置的外侧部分的长度均为20-25mm;这样,能够保证轿门门洞正对位置的轿门地坎1与层门地坎2之间的间隙被填充,大大提高电梯安全性能。具体实施时,在填充块8的内侧和外侧分别粘贴有一层橡胶垫13;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填充块8与壳体6封闭侧及层门地坎侧板4之间直接碰撞,有效起到缓冲作用,从而大大降低因碰撞而造成的填充块8损坏以及碰撞产生的噪音。
所述导向杆9也为多根,并沿壳体6的长度方向分布,该导向杆9垂直于壳体6的封闭侧,并与壳体6的封闭侧固定连接,在各导向杆9上均套设有一压缩弹簧10。其中,所述电磁铁7与导向杆9沿壳体6的长度方向交替分布;相邻两电磁铁7之间的距离以及相邻两导向杆9之间的距离均相等,这样能够使填充块8伸缩过程中受力更均衡,从而更好地保证填充块8在伸出及收回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导向杆9为伸缩管结构,其包括空隙套管和套管内的实心导杆,所述实心导杆与空心套管滑动配合相连;空心套管的端部与壳体6封闭侧相连,实心导杆的端部与弹簧容置槽的槽底相连。将导向杆9设置为伸缩结构,从而能够在填充块8伸缩的整个过程中均对填充块8进行导向,从而进一步保证填充块8伸缩过程中的稳定性。具体实施时,在壳体6的封闭侧和弹簧容置槽的槽底分别设有连接螺孔,在空心套管和实心导杆相远离的一端设有外螺纹,空心套管和实心导杆对应于壳体6的封闭侧和弹簧容置槽的槽底通过螺纹配合相连;这样整个装配更加简单、方便,并且稳定性更好。
在填充块8的内侧,对应电磁铁7和导向杆9的位置,分别对应设有磁铁容置槽和弹簧容置槽;在制作过程中,所述电磁铁7的厚度小于填充块8的厚度,磁铁容置槽的高度也小于填充块8的厚度。通过这样设计,能够使填充块8的上侧面为一完整的平面,从而使间隙填充效果更好,并且,能够有效减小填充块8及整个间隙填充装置的体积。所述压缩弹簧10的两端分别与壳体6的封闭侧和弹簧容置槽的槽底相连,在仅受压缩弹簧10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填充块8能够从壳体6的开放测伸出,并与层门地坎侧板4贴合。为进一步提高无间隙结构的稳定性,在层门地坎2外侧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凸起14,该凸起14的上侧与层门地坎2的上侧平齐;其中,该凸起14的下侧位于填充块8上方,所述填充块8伸出壳体6后能够与该凸起14形成错位。这样能够有效地确保层门地坎2与轿门地坎1之间的间隙被填充,大大提高间隙填充效果,完全实现层门地坎2与轿门地坎1之间无水平间隙。在层门地坎侧板4的外侧还设有一层门护脚板15,所述填充块8伸出后与该层门护脚板15紧贴,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防护效果。
在壳体6内还设有一填充块8位置感应装置,所述填充块8位置感应装置包括感应装置信号发射端11和感应装置信号接收端12,所述感应装置信号发射端11和感应装置信号接收端12分别位于壳体6的两端;在壳体6的下侧板及安装板上,对应感应装置信号发射端11和感应装置信号接收端12的位置,也设置有过线孔,以便于对感应装置信号发射端11和感应装置信号接收端12的导线及信号线引出,从而更方便地对感应装置信号发射端11和感应装置信号接收端12进行供电及信号输出。通过感应装置信号发射端11和感应装置信号接收端12的配合,能够检测填充块8的位置状态(主要用于检测填充块8是否完全复位)。其中,填充块8位置感应装置所检测的区域为电磁铁7正上方的区域;该区域无遮挡物,只有当填充块8完全复位(缩回)时才能将该区域完全遮挡,因此能够稳定、可靠地检测出填充块8的位置状态(即完全复位或未完全复位)。
具体实施时,还包括轿门门控系统,所述电磁铁7由轿门门控系统进行通断电控制,所述填充块8位置感应装置检测到的填充块8位置信号也发送到轿门门控系统。
本方案中,在轿门地坎1下侧设置间隙填充装置,初始状态时,即电梯正常运行,轿门关闭时,轿门门控系统发出信号,电磁铁7通电,产生电磁吸力,吸住填充块8;此时填充块8压紧压缩弹簧10,使填充块8在电磁铁7的吸力作用下位于壳体6内,保证地坎运动间隙30mm。当电梯轿厢到达平层时,轿门门控系统发出信号,控制使电磁铁7断电,这时,电磁铁7的吸力消失,压缩弹簧10复位的同时提供向外弹射动力,填充块8在压缩弹簧10的回复力的作用下伸出(弹出)壳体6,并与层门地坎侧板4贴合,从而将轿门地坎1与层门地坎2之间的水平间隙封闭,形成无间隙地坎结构;这样能够更好地保护乘客及财物的安全,避免出现乘客人身财产损失,同时防止因物品掉入间隙而造成的电梯卡死等情况,有效保证了电梯的正常运行,使电梯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更好。
乘客进出后,轿门关闭时,轿门门控系统一方面发出信号控制电磁铁7通电产生吸力,使填充块8收回;另一方面通过填充块8位置感应装置检测填充块8的位置状态,然后将检测到的信号反馈到轿门门控系统,从而使轿门门控系统根据该信号判断填充块8是否复位:当填充块8复位后,轿门门控系统控制关门,并向电梯控制系统发出信号使电梯继续运行;当填充块8未复位(或复位不完全)时,轿门门控系统控制轿门保持开启状态,同时向电梯控制系统发出信号使电梯控制系统控制电梯停止,并向电梯监控系统发出故障信号。这样,能够更有效地保证电梯的稳定运行。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包括轿门地坎和层门地坎,所述轿门地坎具有一轿门导向滑槽,其靠近层门地坎的一侧向下弯折形成轿门地坎侧板,所述层门地坎具有一层门导向滑槽,其靠近轿门地坎的一侧向下弯折形成层门地坎侧板;其特征在于:在轿门地坎侧板的中部,对应轿门门洞的位置设有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的两端分别位于轿门门洞两侧对应位置的外侧,其上侧与轿门地坎的下侧平齐;
在该安装缺口内安装有间隙填充装置,所述间隙填充装置包括壳体、电磁铁、填充块、导向杆以及压缩弹簧;所述壳体为一侧开放的框架结构,其长度与安装缺口的长度一致,该壳体安装于安装缺口内,并与轿门地坎固定连接在一起,其开放侧朝向层门地坎方向,且壳体的开放侧与轿门地坎侧板平齐或位于轿门地坎侧板内侧;所述电磁铁和填充块均设于壳体内,其中,所述电磁铁为多块,并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布,且电磁铁靠近壳体的封闭侧;所述填充块为铁块,并与轿门门洞位置相对应,其长度大于等于轿门门洞的宽度;所述导向杆也为多根,并沿壳体的长度方向分布,该导向杆垂直于壳体的封闭侧,并与壳体的封闭侧固定连接,在各导向杆上均套设有一压缩弹簧;在填充块的内侧,对应电磁铁和导向杆的位置,分别对应设有磁铁容置槽和弹簧容置槽;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的封闭侧和弹簧容置槽的槽底相连,在仅受压缩弹簧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填充块能够从壳体的开放侧伸出,并与层门地坎侧板贴合;
在壳体内还设有一填充块位置感应装置,所述填充块位置感应装置包括感应装置信号发射端和感应装置信号接收端,所述感应装置信号发射端和感应装置信号接收端分别位于壳体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轿门门控系统,所述电磁铁由轿门门控系统进行通断电控制,所述填充块位置感应装置检测到的填充块位置信号也发送到轿门门控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的厚度小于填充块的厚度,磁铁容置槽的高度也小于填充块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与导向杆沿壳体的长度方向交替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为伸缩管结构,其两端分别与壳体封闭侧和弹簧容置槽的槽底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填充块的内侧和外侧分别粘贴有一层橡胶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层门地坎外侧的上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凸起,该凸起的上侧与层门地坎的上侧平齐;其中,该凸起的下侧位于填充块上方,所述填充块伸出壳体后能够与该凸起形成错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壳体的下方设有安装板,该安装板通过滑槽与滑块的配合与壳体相连;在安装板的下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T型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缺口的两端位于轿门门洞两侧对应位置的外侧部分的长度均为25-3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块的两端位于轿门门洞两侧对应位置的外侧部分的长度均为20-25mm。
CN201821206442.1U 2018-07-27 2018-07-27 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 Active CN208454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06442.1U CN208454240U (zh) 2018-07-27 2018-07-27 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06442.1U CN208454240U (zh) 2018-07-27 2018-07-27 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54240U true CN208454240U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80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06442.1U Active CN208454240U (zh) 2018-07-27 2018-07-27 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5424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5585A (zh) * 2018-07-27 2018-09-18 重庆迈高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
CN110853481A (zh) * 2019-11-19 2020-02-28 中山市鑫海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的厅门轿门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5585A (zh) * 2018-07-27 2018-09-18 重庆迈高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
CN110853481A (zh) * 2019-11-19 2020-02-28 中山市鑫海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的厅门轿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54240U (zh) 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
CN108545585A (zh) 一种电梯无间隙地坎结构
CN201857189U (zh) 电梯伸缩门刀
CN202661243U (zh) 一种电池撞击试验装置
CN202528894U (zh) 抽拉式电磁屏蔽扩展方舱
CN106024527B (zh) 一种消音碗及其降噪型继电器
CN203533835U (zh) 天井机面板
CN208454241U (zh) 一种电梯地坎无间隙填充装置
CN206827880U (zh) 一种地坎间隙保护装置
CN108147251A (zh) 一种电梯超重检测报警装置
CN205241017U (zh) 一种别墅电梯手拉门门锁联动结构
JP2014001065A (ja) エレベータ
CN209096516U (zh) 一种充电桩的快速安装底座
CN207392962U (zh) 隔振形门吸
CN109914297A (zh) 一种射带阻拦隔离的闸机
CN207226789U (zh) 一种电梯轿厢与层门间隙保护设备
CN107780122A (zh) 衣物处理装置
CN207943697U (zh) 一种复式楼电梯平层装置
CN208150721U (zh) 一种失控电梯防坠落安全保护装置
CN210619939U (zh) 一种平台式电梯的轿底边缘防护装置
CN103174332A (zh) 一种地铁安全门电磁锁
CN213927872U (zh) 一种方便保养的伸缩轨道条的门禁装置
CN209729823U (zh) 一种用于高压直流继电器上的高寿命推动杆组合结构
CN217353907U (zh) 电梯门锁及平开门装置
CN106677630B (zh) 一种改进型卷帘门电子锁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