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52229U - 一种高光无流痕模具及其温控流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光无流痕模具及其温控流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52229U
CN208452229U CN201820920792.8U CN201820920792U CN208452229U CN 208452229 U CN208452229 U CN 208452229U CN 201820920792 U CN201820920792 U CN 201820920792U CN 208452229 U CN208452229 U CN 208452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flow path
diameter
total road
temperatur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207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健棠
柯晓义
黄炳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ree Precision Mo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Gree Precision Mo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Gree Precision Mo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Gree Precision Mo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2079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522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52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522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光无流痕模具及其温控流路,高光无流痕模具的温控流路包括高光机本体、介质供应管、模具本体、介质回流管,模具本体内具有介质供应总路、介质回流总路以及多个介质流通支路,其中:介质流通支路的两端分别与介质供应总路以及介质回流总路连通;高光机本体上开设有介质出口以及介质入口;介质供应管的一端与介质出口相连,另一端与介质供应总路相连;介质回流管的一端与介质入口相连,另一端与介质回流总路相连。该温控流路这就有效避免了风化、折弯爆裂以及漏气现象的出现,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使得模具本体的升温或降温效率高,温控更加精准,提高了设备维护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高光无流痕模具及其温控流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光无流痕注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光无流痕模具及其温控流路。
背景技术
高光机也称为高光无流痕注射成型机,是近些年兴起的一项新的注塑技术,其模具称为高光无流痕模具,该技术使模具表面的形状、光洁度得到了很好的保证,而且使注塑产品的表面缺陷如熔接痕、缩水、浮丝、变形等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最终使注塑产品拥有极高的表面光洁度、较大的产品强度和较好的表面硬度。
温控系统在高光机中的作用非常突出,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温控系统的核心为控制器和温控流路,目前高光无流痕设备中的温控流路布局较乱,由高光机中引出的多条分支管路分别对接于模具上不同的管路接口,该种连接方式使得多条介质管路暴露于外部环境中,分支管路非常容易发生风化、折弯爆裂和漏气现象;另一方面,该种连接方式使得分支管路的长度均较大、截面积较小,蒸汽在传输过程中非常容易在分支管路的壁面上变成水珠,这使得模具整体的温度控制不够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能够一方面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分支管路容易发生风化、折弯爆裂和漏气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具整体温控不够精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光无流痕模具的温控流路,包括高光机本体、介质供应管、模具本体、介质回流管,所述模具本体内具有介质供应总路、介质回流总路以及多个介质流通支路,其中:
所述介质流通支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介质供应总路以及所述介质回流总路连通;
所述高光机本体上开设有介质出口以及介质入口;
所述介质供应管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出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介质供应总路相连;
所述介质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入口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介质回流总路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出口中间连接管以及入口中间连接管,其中:
所述出口中间连接管设置在所述介质供应管与所述模具本体之间,且所述出口中间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介质供应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介质供应总路连通;
所述入口中间连接管设置在所述介质回流管与所述模具本体之间,且所述入口中间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回流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介质回流总路连通。
优选的,所述介质供应总路通过出口分支流路以及出口竖直流路与所述介质流通支路相连;
所述介质回流总路通过入口分支流路以及入口竖直流路与所述介质流通支路相连。
优选的,所述出口分支流路的直径小于所述介质供应总路的直径,所述出口竖直流路的直径与所述介质流通支路的直径相等,且所述出口竖直流路的直径小于所述出口分支流路的直径;
所述入口分支流路的直径小于所述介质回流总路的直径,所述入口竖直流路的直径与所述介质流通支路的直径相等,且所述入口竖直流路的直径小于所述入口分支流路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介质供应总路的直径与所述介质回流总路的直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介质流通支路相互平行且包括8~10个,所述介质流通支路的直径为6mm,所述介质供应管以及所述介质回流管的直径为20mm~25mm,所述出口中间连接管以及所述入口中间连接管的直径为20mm;所述介质供应总路的直径与所述介质回流总路的直径为20mm;所述出口分支流路以及所述入口分支流路的管径均为8mm。
优选的,任意一所述出口分支流路均与两个所述出口竖直流路相连通;任意一所述入口分支流路均与两个所述入口竖直流路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介质供应管与所述介质出口之间,以及所述介质供应管与所述出口中间连接管之间均通过第一接头相连;所述介质回流管与所述介质入口之间,以及所述介质回流管与所述入口中间连接管之间均通过第二接头相连。
优选的,所述介质供应管以及所述介质回流管均为不锈钢高温波纹管;所述出口中间连接管以及所述入口中间连接管均采用Cr12MoV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高光无流痕模具,包括温控流路,该温控流路为上述任意一项中所公开的温控流路。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高光无流痕模具的温控流路中,将现有技术中外露的多根支路分别集成为一根介质供应管和一根介质回流管,通过介质供应管和介质回流管实现高光机本体与模具本体之间的流路连接;在模具本体内部,多根介质流通支路的入口汇集在同一根介质供应总路上,多根介质流通支路的出口汇集在同一根介质回流总路上。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单根外露的支路而言,集成之后的介质供应管以及介质回流管的强度大大提升,这就有效避免了风化、折弯爆裂以及漏气现象的出现,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介质供应管以及介质回流管的截面积较大,可以有效降低介质传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同时集成化设计之后使得高光机可以对模具本体进行集中供热或供冷,通过模内分流使得模具本体的升温或降温效率高,温控更加精准;另外,集成化设计后使得整个温控流路更加简化,拆装更换较为方便,提高了设备维护的便利性。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高光无流痕模具采用了上述温控流路,因此该高光无流痕模具兼具上述温控流路相应的技术优点,本文中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温控流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模具本体内的部分温控流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高光机本体与模具本体的流路连接示意图。
其中,1为高光机本体,2为介质供应管,3为出口中间连接管,4为模具本体,5为入口中间连接管,6为介质回流管,7为第一接头,8为第二接头,11为介质出口,12为介质入口,41为介质供应总路,42为介质流通支路,43为介质回流总路,44为出口分支流路,45为出口竖直流路,46为止水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种高光无流痕模具的温控流路,以便一方面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分支管路容易发生风化、折弯爆裂和漏气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具整体温控不够精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温控流路的高光无流痕模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高光无流痕模具的温控流路,包括高光机本体1、介质供应管2、模具本体4、介质回流管6,模具本体4内具有介质供应总路41、介质回流总路43以及多个介质流通支路42,如图1中所示,通常情况下,介质供应总路41和介质回流总路43分别设置在模具本体4的两侧,介质流通支路42贯穿整个模具本体4,并且介质流通支路42的两端分别与介质供应总路41以及介质回流总路43连通,高光机本体1上开设有介质出口11以及介质入口12,介质供应管2的一端与介质出口11相连,另一端与介质供应总路41相连,介质回流管6的一端与介质入口12相连,另一端与介质回流总路43相连。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介质供应总路41、介质回流总路43以及介质流通支路42可以是铺设在模具本体4内的管路;也可以是通过机加工或铸造的方式加工形成上述管路;温控流路中的介质可能为用于加热的蒸汽,也可能为用于冷却的冷却水。
可以看出,上述实施例中所公开的高光无流痕模具的温控流路中,将现有技术中外露的多根支路分别集成为一根介质供应管2和一根介质回流管6,通过介质供应管2和介质回流管6实现高光机本体1与模具本体4之间的流路连接;在模具本体4内部,多根介质流通支路42的入口汇集在同一根介质供应总路41上,多根介质流通支路42的出口汇集在同一根介质回流总路43 上。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单根外露的支路而言,集成之后的介质供应管2以及介质回流管6的强度大大提升,这就有效避免了风化、折弯爆裂以及漏气现象的出现,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介质供应管2以及介质回流管6的截面积较大,可以有效降低介质传输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同时集成化设计之后使得高光机本体1可以对模具本体4进行集中供热或供冷,通过模内分流使得模具本体4的升温或降温效率高,温控更加精准;另外,集成化设计后使得整个温控流路更加简化,拆装更换较为方便,提高了设备维护的便利性。
介质供应管2与介质供应总路41可以直接相连,也可通过中间连接件间接相连;介质回流管6与介质回流总路43可以直接相连,也可通过中间连接件间接相连,请同时参考图1和图3,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温控流路中,还包括出口中间连接管3以及入口中间连接管5,其中,出口中间连接管3设置在介质供应管2与模具本体4之间,并且出口中间连接管3的一端与介质供应管2连通,另一端与介质供应总路41连通;入口中间连接管5设置在介质回流管6与模具本体4之间,并且入口中间连接管5的一端与介质回流管6连通,另一端与介质回流总路43连通。
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温控流路中,介质供应总路41通过出口分支流路44以及竖直流路与介质流通支路42相连;介质回流总路43通过入口分支流路以及入口竖直流路与介质流通支路42相连。
进一步的,出口分支流路44的直径小于介质供应总路41的直径,出口竖直流路45的直径与介质流通支路42的直径相等,并且出口竖直流路45的直径小于出口分支流路44的直径;入口分支流路的直径小于介质回流总路43 的直径,入口竖直流路的直径与介质流通支路42的直径相等,且入口竖直流路的直径小于入口分支流路的直径。
进入模具本体4内的介质将形成三种流量模式:位于介质供应总路41内以及介质回流总路43内的介质称为一级分流介质;位于出口分支流路44以及入口分支流量内的介质称为二级分流介质;位于出口竖直流路45、入口竖直流路以及介质流通支路42中的介质称为三级分流,经过三级分流可以保证介质从模具本体4的天侧往地侧方向流动,整个模具本体4可以迅速升温或降温,更为优选的,介质供应总路41的直径与介质回流总路43的直径相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各个管路的直径需要考虑介质的分流供给量问题,根据不同的分流供给量,各个管路的直径也需要进行不同的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模具本体4内的介质流通支路42包括8~10条,每条介质流通支路42的直径为6mm,此时经过计算后,介质供应管2以及介质回流管6的直径为20mm~25mm较为合适,出口中间连接管3以及入口中间连接管5的直径为20mm较为合适;介质供应总路41的直径与介质回流总路43 的直径为20mm较为合适;出口分支流路44以及入口分支流路的管径均为 8mm较为合适,这可以保证升温效率高,保证模具本体4骤冷、骤热的快速响应性能,本实施例中的直径均为管内径。
如图2中所示,为了避免窜流,保证压力的稳定,若相邻两个出口竖直流路45之间没有出口分支流路44,那么就需要在两个出口竖直流路45之间增加一个止水栓46;同理,若相邻两个入口竖直流路之间没有入口分支流路,那么就需要在两个入口竖直流路之间也增加一个止水栓46,以确保任意一出口分支流路44均与两个出口竖直流路45相连通;任意一入口分支流路均与两个入口竖直流路相连通。
如图1和图3中所示,介质供应管2与介质出口11之间,以及介质供应管2与出口中间连接管3之间均通过第一接头7相连,介质回流管6与介质入口12之间,以及介质回流管6与入口中间连接管5之间均通过第二接头8 相连。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接头7和第二接头8的材质可有多种选择,并且第一接头7和第二接头8的直径需要根据介质流量需求的不同而进行适应性变化。
能够理解的是,介质供应管2以及介质回流管6均需能够承受骤冷、骤热的温度变化,同时还要保证热量散失相对较低,为了满足要求,本实施例中介质供应管2以及介质回流管6均采用不锈钢波纹管;而出口中间连接管3 以及入口中间连接管5同样要求材料稳定性以及抗腐蚀能力强,本实施例中出口中间连接管3以及入口中间连接管5采用冷作模具钢Cr12MoV制成。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高光无流痕模具,包括温控流路,其中,该温控流路为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温控流路。
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温控流路,因此该高光无流痕模具兼具上述温控流路相应的技术优点,本文中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光无流痕模具及其温控流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光无流痕模具的温控流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光机本体(1)、介质供应管(2)、模具本体(4)、介质回流管(6),所述模具本体(4)内具有介质供应总路(41)、介质回流总路(43)以及多个介质流通支路(42),其中:
所述介质流通支路(4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介质供应总路(41)以及所述介质回流总路(43)连通;
所述高光机本体(1)上开设有介质出口(11)以及介质入口(12);
所述介质供应管(2)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出口(1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介质供应总路(41)相连;
所述介质回流管(6)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入口(1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介质回流总路(4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流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口中间连接管(3)以及入口中间连接管(5),其中:
所述出口中间连接管(3)设置在所述介质供应管(2)与所述模具本体(4)之间,且所述出口中间连接管(3)的一端与所述介质供应管(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介质供应总路(41)连通;
所述入口中间连接管(5)设置在所述介质回流管(6)与所述模具本体(4)之间,且所述入口中间连接管(5)的一端与所述介质回流管(6)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介质回流总路(43)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供应总路(41)通过出口分支流路(44)以及出口竖直流路(45)与所述介质流通支路(42)相连;
所述介质回流总路(43)通过入口分支流路以及入口竖直流路与所述介质流通支路(4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分支流路(44)的直径小于所述介质供应总路(41)的直径,所述出口竖直流路(45)的直径与所述介质流通支路(42)的直径相等,且所述出口竖直流路(45)的直径小于所述出口分支流路(44)的直径;
所述入口分支流路的直径小于所述介质回流总路(43)的直径,所述入口竖直流路的直径与所述介质流通支路(42)的直径相等,且所述入口竖直流路的直径小于所述入口分支流路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供应总路(41)的直径与所述介质回流总路(43)的直径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温控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流通支路(42)相互平行且包括8~10个,所述介质流通支路(42)的直径为6mm,所述介质供应管(2)以及所述介质回流管(6)的直径为20mm~25mm,所述出口中间连接管(3)以及所述入口中间连接管(5)的直径为20mm;所述介质供应总路(41)的直径与所述介质回流总路(43)的直径为20mm;所述出口分支流路(44)以及所述入口分支流路的管径均为8m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流路,其特征在于,任意一所述出口分支流路(44)均与两个所述出口竖直流路(45)相连通;任意一所述入口分支流路均与两个所述入口竖直流路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供应管(2)与所述介质出口(11)之间,以及所述介质供应管(2)与所述出口中间连接管(3)之间均通过第一接头(7)相连;所述介质回流管(6)与所述介质入口(12)之间,以及所述介质回流管(6)与所述入口中间连接管(5)之间均通过第二接头(8)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供应管(2)以及所述介质回流管(6)均为不锈钢高温波纹管;所述出口中间连接管(3)以及所述入口中间连接管(5)均采用Cr12MoV制成。
10.一种高光无流痕模具,包括温控流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流路为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中所述的高光无流痕模具的温控流路。
CN201820920792.8U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高光无流痕模具及其温控流路 Active CN2084522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20792.8U CN208452229U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高光无流痕模具及其温控流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20792.8U CN208452229U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高光无流痕模具及其温控流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52229U true CN208452229U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59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20792.8U Active CN208452229U (zh) 2018-06-14 2018-06-14 一种高光无流痕模具及其温控流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522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1392A (zh) * 2018-06-14 2018-10-09 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高光无流痕模具及其温控流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1392A (zh) * 2018-06-14 2018-10-09 珠海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高光无流痕模具及其温控流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57677B (zh) 一种大型棒材冷却设备
CN104985160B (zh) 高炉冷却壁的制作方法
CN205957770U (zh) 一种换热器
CN105172079A (zh) 用于注塑模具的冷却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8452229U (zh) 一种高光无流痕模具及其温控流路
CN205128887U (zh) 一种压铸模具循环冷却系统
CN205042164U (zh) 一种分子蒸馏设备的预热进料管
CN108621392A (zh) 一种高光无流痕模具及其温控流路
CN103438749B (zh) 一种u形管式多股流换热器管箱结构
CN204955220U (zh) 螺旋式夹套鼓式硫化机辊筒
CN206633363U (zh) 带有冷却系统的模具
CN206952130U (zh) 一种用于压铸机的模具冷却系统
CN203470495U (zh) 一种大型棒材冷却设备
CN201060419Y (zh) 油循环模具温度控制机
CN206343598U (zh) 压铸机及其头板冷却装置
CN208392431U (zh) 一种模具冷却机构
CN107377728A (zh) 旋压钼坩埚快速脱模模芯装置
CN203557641U (zh) 一种新型针阀式热流道
CN209309377U (zh) 可加热式分流阀
CN209493759U (zh) 双进双出导热油烘缸
CN206456802U (zh) 一种加热环管及具有该加热环管的原油储罐
CN205058519U (zh) 注塑模具用温控设备及注塑系统
CN207662219U (zh) 一种烧结机用双循环冷却单元及冷却装置
CN112768098A (zh) 一种研究快堆堆芯出口射流冲击特性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205439159U (zh) 一种带有温控设备的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