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33800U - 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33800U
CN208433800U CN201820924544.0U CN201820924544U CN208433800U CN 208433800 U CN208433800 U CN 208433800U CN 201820924544 U CN201820924544 U CN 201820924544U CN 208433800 U CN208433800 U CN 208433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ystem
rail
diode
switch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2454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廷
王大朋
张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2454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33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33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3380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该连接设备包括: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开关控制器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设置在第一直流供电系统的第一正极干线、第二正极干线和第一负极干线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正极干线、第二正极干线和第一负极干线的开闭;使得由该连接设备连接在一起的供电系统,无论哪一个出现亏电,均可由另一个供电系统供电,从而使所有车辆上的直流用电设备都能正常工作,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
背景技术
相比大多数传统列车,动车组列车具有牵引力大、加速度快、污染小以及占地省等多种优点,现已广泛用于各种高快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中,成为客运列车的主流。目前高速短编组动车组通常为8辆车组编形式,长编组动车组通常为16辆车组编形式。动车组上有很多设备需要直流电供应,例如:控制系统、照明系统、空气压缩机、车载信号和通信设备等。保证动车组中各个车辆上直流用电设备的正常供电至关重要。
现有技术中,对长编组动车组进行直流电供应时,采用的是前后半列独立供电的方式,即前面8辆车采用一个供电系统,后面8辆车采用另一个供电系统。
但是,上述直流供电的方式,在任意一个供电系统出现亏电的情况下,整列车控制网络便无法建立,运行安全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用以提高列车的运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包括:
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开关控制器和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设置在第一直流供电系统的第一正极干线、第二正极干线和第一负极干线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正极干线、第二正极干线和第一负极干线的开闭;所述第一正极干线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正极干线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使得由该连接设备连接在一起的供电系统,无论哪一个出现亏电,均可由另一个供电系统供电,从而使所有车辆上的直流用电设备都能正常工作,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设备,还包括: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二开关控制器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器设置在第二直流供电系统中的第三正极干线、第四正极干线和第二负极干线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正极干线、第四正极干线和第二负极干线的开闭;所述第三正极干线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器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第四正极干线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器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负极干线和所述第二负极干线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正极干线为第一直流供电系统的直连电池正极干线,所述第二正极干线为第一直流供电系统的常规供电正极干线;
所述第三正极干线为第二直流供电系统的直连电池正极干线,所述第四正极干线为第二直流供电系统的常规供电正极干线。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端子排和第二端子排,所述第一正极干线、第二正极干线和第一负极干线通过所述第一端子排和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端子排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负极干线通过所述第二端子排和所述第二负极干线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
第三端子排和第四端子排,所述第三正极干线、第四正极干线和第二负极干线通过所述第三端子排和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器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端子排和所述第四端子排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负极干线通过所述第二端子排和所述第四端子排和所述第一负极干线连接。可使两个直流供电系统之间的连线更加牢靠,且便于维护。
可选的,所述连接设备,还包括:
第一熔断器和第二熔断器,所述第一熔断器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熔断器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直流供电系统亏电时,闭合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和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器,由所述第二直流供电系统向第一直流供电系统中的负载供电,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内第一正极干线上电流依次流过第二端子排、第一熔断器、第一二极管、第一开关控制器和第一端子排。
可选的,当所述第二直流供电系统亏电时,闭合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和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器,由所述第一直流供电系统向第二直流供电系统中的负载供电,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内第三正极干线上电流依次流过第四端子排、第二熔断器、第二二极管、第二开关控制器和第三端子排。
可选的,所述连接设备,还包括:第一可拆卸插头和第二可拆卸插头;
所述第一可拆卸插头和所述第二端子排连接,所述第二可拆卸插头和所述第四端子排连接,所述第一负极干线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端子排、第一可拆卸插头、第二可拆卸插头、第四端子排和所述第二负极干线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端子排、第一可拆卸插头、第二可拆卸插头、第四端子排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为既有长编组动车组提供了连接设备的安装方法,使得上述连接设备可应用在既有长编组动车组上,扩大了上述连接设备的应用范围。
可选的,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和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器为断路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通过设置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在该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中设置第一开关控制器和第二开关控制器,使得由该连接设备连接在一起的供电系统,无论哪一个出现亏电,均可由另一个供电系统供电,从而使所有车辆上的直流用电设备都能正常工作,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的实施例一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连接装置;
101:第一开关控制器;
102:第一二极管;
11:第一正极干线;
12:第二正极干线;
13:第一负极干线;
14:第二连接装置;
15:第三正极干线;
16:第四正极干线;
17:第二负极干线;
141:第二开关控制器;
142:第二二极管;
103:第一端子排;
104:第二端子排;
143:第三端子排;
144:第四端子排;
105:第一可拆卸插头;
145:第二可拆卸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解释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和“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目前,高速长编组动车组通常为16辆车组编形式,对长编组动车组进行直流电供应时,采用的是前后半列独立供电的方式,即前面8辆车采用一个供电系统,后面8辆车采用另一个供电系统。但是,如果采用上述直流供电的方式,在任意一个供电系统出现亏电的情况下,整列车控制网络便无法建立,运行安全性不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可将直流供电系统贯通连接,由该连接设备连接在一起的供电系统,无论哪一个出现亏电,均可由另一个供电系统供电,从而使所有车辆上的直流用电设备都能正常工作,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a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包括:第一连接装置10,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0包括:第一开关控制器101和第一二极管102;
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101设置在第一直流供电系统的第一正极干线11、第二正极干线12和第一负极干线13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正极干线11、第二正极干线12和第一负极干线13的开闭;所述第一正极干线11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101和所述第一二极管10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正极干线12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101和所述第一二极管102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上述第一开关控制器101可以是任何能够控制线路开闭的装置,但需说明的是:该第一开关控制器101需同时控制第一正极干线11、第二正极干线12和第一负极干线13的开和闭,也就是说,在第一开关控制器101的控制下,上述三条干线要么都是开,要么都是关。
可选的,上述第一正极干线11可以为第一直流供电系统的直连电池供电的正极干线,上述第二正极干线12可以为第一直流供电系统的常规供电的正极干线。在图1a中,用BD1+示意第一直流供电系统的直连电池供电的正极干线,用BN1+示意第一直流供电系统的常规供电的正极干线。
如图1a所示,第一正极干线11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101输出后,与所述第一二极管102的输出端连接,而第二正极干线12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101输出后,与所述第一二极管102的输入端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正极干线11和第二正极干线12在通过第一开关控制器101和第一二极管102后,合为正极线路N。
可选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将上述连接设备对称设置在两个直流供电系统之间,用两个连接设备来实现直流供电系统之间的贯通。
或者,如图1b所示,直接在上述连接设备中设置,第二连接装置14;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4包括:第二开关控制器141和第二二极管142;
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器141设置在第二直流供电系统中的第三正极干线15、第四正极干线16和第二负极干线17连接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正极干线15、第四正极干线16和第二负极干线17的开闭;所述第三正极干线15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器141和所述第二二极管142的输出端连接,第四正极干线16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器141和所述第二二极管14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负极干线13和所述第二负极干线17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102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142的输入端连接。
可选的,第二开关控制器141可以选用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101同类型的控制器。例如:第一开关控制器101和第二开关控制器141均可为断路器。
相应的,上述第三正极干线15可为第二直流供电系统的直连电池正极干线,上述第四正极干线16可为第二直流供电系统的常规供电正极干线。在图1b中,在图1b中,用BD2+示意第二直流供电系统的直连电池供电的正极干线,用BN2+示意第二直流供电系统的常规供电的正极干线。
相应的,如图1b所示,第三正极干线15从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器141输出后,与所述第二二极管142的输出端连接,而第四正极干线16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101输出后,与所述第二二极管142的输入端连接。也就是说,第三正极干线15和第四正极干线16在通过第二开关控制器141和第二二极管142后,合为正极线路N’。
其中,第一连接装置10合成的正极线路N和第二连接装置14合成的正极线路N’连接,第一连接装置10输出的第一负极干线13和第二连接装置14输出的第二负极干线17连接。
当第一直流供电系统出现亏电时,闭合第一开关控制器101和第二开关控制器141,由于,第一直流供电系统的正极线路N和第二直流供电系统的正极线路N’连接,第一直流供电系统的第一负极干线13和第二直流供电系统的第二负极干线17连接,两个直流供电系统实现贯通,第二直流供电系统便可为第一直流供电系统中的负载供电。
相应的,第二直流供电系统出现亏电时,闭合第一开关控制器101和第二开关控制器141,由于,第一直流供电系统的正极线路N和第二直流供电系统的正极线路N’连接,第一直流供电系统的第一负极干线13和第二直流供电系统的第二负极干线17连接,两个直流供电系统实现贯通,第一直流供电系统便可为第二直流供电系统中的负载供电。
可见,在任意两个直流供电系统之间安装上述连接设备,可使得其中一个直流供电系统出现亏电的情况时,闭合第一开关控制器101和第二开关控制器141,便可由另一个直流供电系统为该出现亏电的直流供电系统的负载供电,从而保证了整列车的控制网络能够正常运行,提高运行安全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通过设置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在该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中设置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将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设置在第一直流供电系统的第一正极干线、第二正极干线和第一负极干线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正极干线、第二正极干线和第一负极干线的开闭;将第二开关控制器设置在第二直流供电系统中的第三正极干线、第四正极干线和第二负极干线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正极干线、第四正极干线和第二负极干线的开闭;使得由该连接设备连接在一起的供电系统,无论哪一个出现亏电,均可由另一个供电系统供电,从而使所有车辆上的直流用电设备都能正常工作,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提高接线牢靠度,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0,还包括:
第一端子排103和第二端子排104,所述第一正极干线11、第二正极干线12和第一负极干线13通过所述第一端子排103和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101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102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端子排104和所述第二二极管14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负极干线13通过所述第二端子排104和所述第二负极干线17连接。
相应的,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4,还包括:
第三端子排143和第四端子排144,所述第三正极干线15、第四正极干线16和第二负极干线17通过所述第三端子排143和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器141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142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端子排104和所述第四端子排144和所述第一二极管10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负极干线17通过所述第二端子排104和所述第四端子排144和所述第一负极干线13连接。
其中,第一端子排103和第三端子排143可采用相同类型的端子排,第二端子排104和第四端子排144可采用相同类型的端子排。
其中,在增加上述端子排的设计之后,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直流供电系统出现亏电的情况下,闭合第一开关控制器101和第二开关控制器141后,由所述第二直流供电系统向第一直流供电系统中的负载供电,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0内第一正极干线11上电流依次流过第二端子排104、第一二极管102、第一开关控制器101和第一端子排103。
相应的,第二直流供电系统出现亏电的情况下,闭合第一开关控制器101和第二开关控制器141后,由所述第一直流供电系统向第二直流供电系统中的负载供电,所述第二连接装置10内第三正极干线11上电流依次流过第四端子排144、第二二极管142、第二开关控制器141和第三端子排143。
可选的,为了防止第一正极干线11和第三正极干线15中电流短路时给各自负载造成的影响,本实施例提供的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还包括:第一熔断器和第二熔断器,所述第一熔断器与所述第一二极管102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熔断器与所述第二二极管142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在第一连接装置中设置第一端子排和第二端子排,在第二连接装置中设置第三端子排和第四端子排,可使两个直流供电系统之间的连线更加牢靠,且便于维护。
在没有安装上述连接设备的既有长编组动车组上,线路规划和铺设已经完成,为了将上述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应用在这种既有的长编组动车组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现方式。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还包括:第一可拆卸插头105和第二可拆卸插头145。
所述第一可拆卸插头105和所述第二端子排104连接,所述第二可拆卸插头145和所述第四端子排144连接,所述第一负极干线13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端子排104、第一可拆卸插头105、第二可拆卸插头145、第四端子排144和所述第二负极干线17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102的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端子排104、第一可拆卸插头105、第二可拆卸插头145、第四端子排144和所述第二二极管142的输入端连接。
其中,以16辆车组成的长编组动车组为例,第1-第8辆车使用第一直流供电系统,第9-第16辆车使用第二直流供电系统,为了连接两个直流供电系统,可在第8辆车和第9辆车上安装上述连接设备,其中,第一连接装置10安装在第8辆车上,第二连接装置14安装在第9辆车上。第一连接装置10和第二连接装置14的连接通过上述第一可拆卸插头105和第二可拆卸插头145连接。
可选的,为了解决连接设备的线路铺设问题,可配置可移动式卷线器替代车组布线。
本实施例提供的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和现有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第一可拆卸插头和第二可拆卸插头,为既有长编组动车组提供了连接设备的安装方法,使得上述连接设备可应用在既有长编组动车组上,扩大了上述连接设备的应用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开关控制器和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设置在第一直流供电系统的第一正极干线、第二正极干线和第一负极干线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正极干线、第二正极干线和第一负极干线的开闭;所述第一正极干线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正极干线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二开关控制器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器设置在第二直流供电系统中的第三正极干线、第四正极干线和第二负极干线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正极干线、第四正极干线和第二负极干线的开闭;所述第三正极干线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器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出端连接,第四正极干线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器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负极干线和所述第二负极干线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正极干线为第一直流供电系统的直连电池正极干线,所述第二正极干线为第一直流供电系统的常规供电正极干线;
所述第三正极干线为第二直流供电系统的直连电池正极干线,所述第四正极干线为第二直流供电系统的常规供电正极干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端子排和第二端子排,所述第一正极干线、第二正极干线和第一负极干线通过所述第一端子排和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端子排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负极干线通过所述第二端子排和所述第二负极干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
第三端子排和第四端子排,所述第三正极干线、第四正极干线和第二负极干线通过所述第三端子排和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器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端子排和所述第四端子排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负极干线通过所述第二端子排和所述第四端子排和所述第一负极干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熔断器和第二熔断器,所述第一熔断器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熔断器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直流供电系统亏电时,闭合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和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器,由所述第二直流供电系统向第一直流供电系统中的负载供电,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内第一正极干线上电流依次流过第二端子排、第一熔断器、第一二极管、第一开关控制器和第一端子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直流供电系统亏电时,闭合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和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器,由所述第一直流供电系统向第二直流供电系统中的负载供电,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内第三正极干线上电流依次流过第四端子排、第二熔断器、第二二极管、第二开关控制器和第三端子排。
9.根据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可拆卸插头和第二可拆卸插头;
所述第一可拆卸插头和所述第二端子排连接,所述第二可拆卸插头和所述第四端子排连接,所述第一负极干线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端子排、第一可拆卸插头、第二可拆卸插头、第四端子排和所述第二负极干线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输入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端子排、第一可拆卸插头、第二可拆卸插头、第四端子排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输入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控制器和所述第二开关控制器为断路器。
CN201820924544.0U 2018-06-14 2018-06-14 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33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24544.0U CN208433800U (zh) 2018-06-14 2018-06-14 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24544.0U CN208433800U (zh) 2018-06-14 2018-06-14 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33800U true CN208433800U (zh) 2019-01-25

Family

ID=65100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2454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33800U (zh) 2018-06-14 2018-06-14 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338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71294B2 (ja) 融氷機能を兼備する機関車回生電力フィードバックシステ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07042762A (zh) 一种轨道车辆的车载混合储能系统及其应用
WO2011159327A2 (en) Control assembly and control method for supplying power to electrified rail vehicles
CN105358403A (zh) 用于运行分散式设置的功能单元的装置和方法
CN106945564A (zh) 一种蓄电池供电的列车、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CN106354120B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控制设备的联合测试系统
CN105047036A (zh) 虚实融合的轨道交通车辆全车电气实训装置和方法
CN102616152B (zh) 一种铁路牵引供电接触网在线防冰系统及方法
CN109435707A (zh) 有轨车辆的供电电路及有轨车辆
CN205395787U (zh) 一种城轨列车辅助供电系统
CN110228372A (zh) 一种第三轨与锂电池混合供电电路
CN105128704A (zh) 一种智能化自动过分相系统
CN106100000A (zh) 变流装置、城轨牵引供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050546A (zh) 一种基于硬线控制的紧急牵引电路、方法及列车
CN208433800U (zh) 列车直流供电系统的连接设备
CN107884636A (zh) 轨道电阻动态模拟系统
CN109987002A (zh) 一种有轨电车的供电控制方法、牵引变流器及有轨电车
CN104485857B (zh) 一种风机调速电路、方法、系统及其应用
CN105882421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跛行控制系统、方法和电动汽车
Wu et al. Optimization of speed profile and energy interaction at stations for a train vehicle with on-board energy storage device
CN207000192U (zh) 一种蓄电池供电的列车、列车网络控制系统
CN102923011A (zh) 双能源动力增程式无轨电车
CN102361344A (zh) 列车dc600v列供装置3组份实现装置及实现方法
CN207884512U (zh) 集成驱动充电功能的三相逆变电路、装置与汽车
CN111055886A (zh) 单车厢车门状态反馈电路、整车车门状态反馈电路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