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25957U - 外壳组件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外壳组件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25957U
CN208425957U CN201820207377.8U CN201820207377U CN208425957U CN 208425957 U CN208425957 U CN 208425957U CN 201820207377 U CN201820207377 U CN 201820207377U CN 208425957 U CN208425957 U CN 2084259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ollow groove
avoiding hollow
connecting column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0737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柯峥
刘利东
廖永华
谢杰
肖升阳
谭四同
徐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0737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259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259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259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壳组件及烹饪器具,外壳组件包括:外壳、底座和紧固件,外壳局部向内凹陷形成避空槽,避空槽的底壁上开设有连接孔;底座位于外壳下方,并设有与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柱;紧固件穿过连接孔与连接柱相连,以使外壳与底座紧固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组件,通过在外壳上设置向内凹陷的避空槽,使紧固件穿过避空槽底壁上的连接孔与底座上的连接柱紧固连接,这样既缩短了连接孔与连接柱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了紧固件对外壳施加的挤压作用力;又能够利用避空槽对紧固件的头部起到一定的避空作用,从而缓解了外壳的受压程度,避免了外壳向内凹陷,既优化了产品的外观,也避免了运输过程对产品使用的影响。

Description

外壳组件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壳组件及包含该外壳组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饭煲等烹饪器具的外壳10’在装配好后需用螺钉与底座20’固定,具体通过底座20’上的螺钉柱202’及外壳10’上的螺钉孔102’来实现,如图1、图3和图5所示。目前,现有的螺钉孔102’结构为十字形,如图1至图4所示,且外壳10’与螺钉柱202’之间有预留间隙204’,如图6和图7所示,这样,拧紧螺钉时,外壳10’螺钉孔102’周围的部分会被螺钉钉帽压凹陷,影响产品外观,而且在运输途中会进一步加剧凹陷,影响产品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壳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外壳组件的烹饪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外壳组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局部向内凹陷形成避空槽,所述避空槽的底壁上开设有连接孔;底座,位于所述外壳下方,并设有与所述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柱;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柱相连,以使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紧固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外壳组件,通过在外壳上设置向内凹陷的避空槽,使紧固件穿过避空槽底壁上的连接孔与底座上的连接柱紧固连接,这样,一方面缩短了连接孔与连接柱之间的距离,因而在保证紧固件与连接柱可靠连接的前提下,减小了紧固件相对外壳的运动行程,从而减小了紧固件对外壳施加的挤压作用力,缓解了外壳的受压程度;另一方面,由于避空槽能够对紧固件的头部起到一定的避空作用,使得紧固件的头部主要作用于避空槽的槽壁,而不会完全作用于避空槽周围的部分,从而也缓解了外壳的受压程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紧固件的头部在拧紧的过程中完全作用于螺钉孔周围部分导致外壳表面向内凹陷的情况发生,既优化了产品的外观,也避免了运输过程对产品使用的影响,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适于大批量推广。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外壳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避空槽的侧壁围成圆台面,所述圆台面包围的区域的横截面积由外向内逐渐减小。
避空槽的侧壁围成圆台面,且圆台面包围的区域的横截面积由外向内逐渐减小,即:避空槽由外向内逐渐缩小,这样既能够对紧固件的装配过程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紧固件快速到达连接孔处,从而提高装配效率;也能够缩小紧固件与避空槽之间的间隙,避免装配完成后紧固件与避空槽之间的间隙过大容易藏污纳垢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紧固件为沉头螺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圆台面的锥度与所述沉头螺钉的头部的锥度相适配。
紧固件为沉头螺钉,沉头螺钉的头部也具有锥度,因而与避空槽的形状较为适配;且圆台面的锥度与沉头螺钉的头部的锥度相适配,这样,装配完成后的沉头螺钉的头部侧壁面与避空槽的槽壁之间的距离保持相等,既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度,且可以有效防止避空槽局部受力过于集中而发生凹陷的情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孔的边缘延伸至所述避空槽的侧壁底部,使所述避空槽形成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尺寸与所述沉头螺钉相适配。
连接孔的边缘延伸至避空槽的侧壁底部,使避空槽形成为锥形孔,且锥形孔的尺寸与沉头螺钉相适配,即:连接孔完全覆盖避空槽的底壁部分,使避空槽形成为与沉头螺钉相适配的锥形孔,这样,装配完成时,沉头螺钉的头部能够完全位于避空槽内,保证了外壳的表面相对平齐,从而进一步优化了产品的外观,且紧固件与外壳之间的配合相对紧密,使沉头螺钉与外壳之间具有合适的作用力,进而保证了外壳与底座的可靠连接。
当然,避空槽的尺寸也可以适当大一些,只在其底壁的中部开设连接孔,由于该方案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也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避空槽与所述连接柱之间预留有装配间隙。
在避空槽与连接柱之间预留装配间隙,便于将外壳的底部快速轻松地插装在底座上,而不易产生干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装配效率。优选地,底座的顶部设有卡槽,外壳的底部设有卷边,卷边能够卡在卡槽内,使外壳与底座相卡接。装配的过程中,先将卷边卡入卡槽内,然后将紧固件插入连接孔内,使其与连接柱紧固连接即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避空槽的槽口处设有第一导向斜面;和/或,所述避空槽的槽底处设有第二导向斜面。
在避空槽的槽口处设置第一导向斜面,第一导向斜面能够对紧固件插入避空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紧固件快速顺畅地插入避空槽,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在避空槽的槽底处设置第二导向斜面,第二导向斜面能够对紧固件插入连接孔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紧固件快速顺畅地插入连接孔,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连接柱相连的一端位于所述连接柱内;和/或,所述外壳为金属件,所述底座为塑料件。
紧固件与连接柱相连的一端位于连接柱内,即:装配完成后,连接柱没有凸出于连接柱,从而避免了连接柱凸出于连接柱而与外壳内的其他结构发生干涉,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外壳为金属件,保证了外壳的强度;底座为塑料件,便于根据需要加工出所需形状;金属外壳与塑料底座由于材质不同,通常需要通过紧固件实现固定连接,且在连接的过程中更易发生凹陷情况,因而将本申请的方案应用在该类产品上具有更高的价值。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和上盖,盖设在所述外壳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烹饪器具为机械式电饭煲。
当然,不局限于机械式电饭煲,也可以为电子式电饭煲、智能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电煮锅、豆浆机等其他烹饪器具。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外壳与底座装配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C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E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外壳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F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所示外壳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G-G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H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0所示外壳组件与沉头螺钉装配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I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5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J-J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8中K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中L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外壳,102’螺钉孔,20’底座,202’螺钉柱,204’间隙;
图8至图2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外壳,102避空槽,104连接孔,106第一导向斜面,108第二导向斜面,110卷边,20底座,202连接柱,204装配间隙,206第一加强筋,208第二加强筋,210熔接线,212卡槽,214支撑部,216连接部,218凸出部,30沉头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8至图2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外壳组件及烹饪器具。
如图8至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外壳10组件,包括:外壳10、底座20和紧固件。
具体地,外壳10局部向内凹陷形成避空槽102,避空槽102的底壁上开设有连接孔104,如图8和图9所示;底座20位于外壳10下方,并设有与连接孔104相配合的连接柱202,如图13、图14、图18、图19、图20和图21所示;紧固件穿过连接孔104与连接柱202相连,以使外壳10与底座20紧固连接,如图15至图19所示。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外壳10组件,通过在外壳10上设置向内凹陷的避空槽102,使紧固件穿过避空槽102底壁上的连接孔104与底座20上的连接柱202紧固连接,这样,一方面缩短了连接孔104与连接柱202之间的距离,因而在保证紧固件与连接柱202可靠连接的前提下,减小了紧固件相对外壳10的运动行程,从而减小了紧固件对外壳10施加的挤压作用力,缓解了外壳10的受压程度;另一方面,由于避空槽102能够对紧固件的头部起到一定的避空作用,使得紧固件的头部主要作用于避空槽102的槽壁,而不会完全作用于避空槽102周围的部分,从而也缓解了外壳10的受压程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紧固件的头部在拧紧的过程中完全作用于螺钉孔周围部分导致外壳10表面向内凹陷的情况发生,既优化了产品的外观,也避免了运输过程对产品使用的影响,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适于大批量推广。
下面结合一些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外壳10组件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一
避空槽102的侧壁围成圆台面,圆台面包围的区域的横截面积由外向内逐渐减小,如图9所示。
避空槽102的侧壁围成圆台面,且圆台面包围的区域的横截面积由外向内逐渐减小,即:避空槽102由外向内逐渐缩小,这样既能够对紧固件的装配过程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紧固件快速到达连接孔104处,从而提高装配效率;也能够缩小紧固件与避空槽102之间的间隙,避免装配完成后紧固件与避空槽102之间的间隙过大容易藏污纳垢的情况发生。
其中,紧固件为沉头螺钉30,如图19所示。
优选地,圆台面的锥度与沉头螺钉30的头部的锥度相适配,如图19所示。
紧固件为沉头螺钉30,沉头螺钉30的头部也具有锥度,因而与避空槽102的形状较为适配;且圆台面的锥度与沉头螺钉30的头部的锥度相适配,这样,装配完成后的沉头螺钉30的头部侧壁面与避空槽102的槽壁之间的距离保持相等,既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美观度,且可以有效防止避空槽102局部受力过于集中而发生凹陷的情况。
优选地,连接孔104的边缘延伸至避空槽102的侧壁底部,使避空槽102形成为锥形孔,锥形孔的尺寸与沉头螺钉30相适配,如图9、图11、图14、图16和图19所示。
连接孔104的边缘延伸至避空槽102的侧壁底部,使避空槽102形成为锥形孔,且锥形孔的尺寸与沉头螺钉30相适配,即:连接孔104完全覆盖避空槽102的底壁部分,使避空槽102形成为与沉头螺钉30相适配的锥形孔,这样,装配完成时,沉头螺钉30的头部能够完全位于避空槽102内,保证了外壳10的表面相对平齐,从而进一步优化了产品的外观,且紧固件与外壳10之间的配合相对紧密,使沉头螺钉30与外壳10之间具有合适的作用力,进而保证了外壳10与底座20的可靠连接。
实施例二(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避空槽102的尺寸适当大一些,只在其底壁的中部开设连接孔104。由于该方案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也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避空槽102与连接柱202之间预留有装配间隙204,如图14和图19所示。
在避空槽102与连接柱202之间预留装配间隙204,便于将外壳10的底部快速轻松地插装在底座20上,而不易产生干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装配效率。优选地,底座20的顶部设有卡槽212,外壳10的底部设有卷边110,卷边110能够卡在卡槽212内,使外壳10与底座20相卡接。装配的过程中,先将卷边110卡入卡槽212内,然后将紧固件插入连接孔104内,使其与连接柱202紧固连接即可。
实施例四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避空槽102的槽口处设有第一导向斜面106,如图9和图11所示。
在避空槽102的槽口处设置第一导向斜面106,第一导向斜面106能够对紧固件插入避空槽102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紧固件快速顺畅地插入避空槽102,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其中,第一导向斜面10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导向斜面106沿连接孔104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开,如图9所示。
优选地,避空槽102的槽底处设有第二导向斜面108,如图9和图11所示。
在避空槽102的槽底处设置第二导向斜面108,第二导向斜面108能够对紧固件插入连接孔104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便于紧固件快速顺畅地插入连接孔104,从而提高装配效率。
其中,第二导向斜面108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二导向斜面108沿连接孔102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开。
实施例五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连接柱202设置在底座20的侧壁顶部,且连接柱202包括:柱体和加强部。
具体地,柱体内设有横向延伸的连通孔,连通孔具有纵向中垂面,纵向中垂面经过连通孔的中心轴线且沿竖直方向延伸;加强部设置在柱体的上部,并至少部分覆盖纵向中垂面与柱体的顶部的交线,使连接柱的熔接线210偏离交线,如图20和图21所示。
该实施例中,底座20的侧壁顶部设有连接柱202,因而连接柱202为注塑成型时最后打满的地方;由于柱体内设有横向延伸的连通孔,连通孔具有纵向中垂面,且纵向中垂面经过连通孔的中心轴线且沿竖直方向延伸,则纵向中垂面与柱体的顶部的交线即为现有技术中螺钉柱的熔接线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连接柱202最为薄弱容易开裂的部位;而该实施例在连接柱202的上部增设了加强部,从而提高了连接柱202顶部的强度,降低了螺钉柱开裂的概率,且加强部至少部分覆盖该交线,使得该交线至少部分区域加厚,从而将熔接线210转移到了其他强度更高的部位,进而进一步防止了螺钉柱开裂,保证了产品的美观度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加强部包括第一加强筋206,第一加强筋206沿连通孔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如图21所示。
加强部包括第一加强筋206,且第一加强筋206沿连通孔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因而可以采用较少数量的加强筋来覆盖更多的交线部位,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连接柱202的强度,从而提高产品的美观度和可靠性,又有利于简化加强部的结构,从而节约生产成本。
其中,第一加强筋206的数量为一个,且一个第一加强筋206完全覆盖交线。
优选地,第一加强筋206呈柱状,且其横截面的轮廓线围设出半圆形或矩形的半包围结构,如图21所示。
第一加强筋206呈柱状,柱状加强筋相对较粗,因而具有更好的加强效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连接柱202的强度,从而进一步防止连接柱202发生开裂的情况;由于连接柱202的顶部一般呈半圆柱状,故而使第一加强筋206的横截面的轮廓线围设出半圆形或矩形的半包围结构,使得第一加强筋206与连接柱202具有相对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加强效果。
实施例六(图中未示出)
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第一加强筋20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加强筋206平行分布,且其中一个第一加强筋206完全覆盖交线。
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加强筋206,能够显著提高连接柱202多个部位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连接柱202发生开裂的概率,进一步保证外壳10与底座20的可靠连接,进一步保证产品的美观度;其中一个第一加强筋206完全覆盖交线,保证了交线部位被完全加厚,即现有技术中的薄弱部位被完全加厚,因而熔接线210被转移到强度更高的部位,有效避免了连接柱202开裂。
优选地,多个第一加强筋206关于交线对称分布,如图21所示。
多个第一加强筋206关于交线对称分布,一方面使得产品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另一方面有利于连接柱202受力均衡,从而进一步降低连接柱202发生开裂的概率。
实施例七
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加强部包括第二加强筋208,第二加强筋208与交线交叉分布,如图21所示。
加强部包括第二加强筋208,且第二加强筋208与交线交叉分布,则一条第二加强筋208可以覆盖部分交线,通过设置多条第二加强筋208即可覆盖较多的交线,从而实现连接柱202强度的提高及熔接线210位置的转移,以起到防止连接柱202开裂的作用。
优选地,第二加强筋20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加强筋208关于交线对称分布,如图21所示。
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加强筋208,能够显著提高连接柱202多个部位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连接柱202发生开裂的概率,进一步保证外壳10与底座20的可靠连接,进一步保证产品的美观度;多个第二加强筋208关于交线对称分布,一方面使得产品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另一方面有利于连接柱202受力均衡,从而进一步降低连接柱202发生开裂的概率。
优选地,交线的两侧的第二加强筋208的数量均为多个,如图21所示。
交线两侧的第二加强筋208的数量均为多个,既进一步提高了连接柱202的强度,又保证了第二加强筋208能够覆盖较多的交线部位,从而对现有技术中的薄弱部位的更多区域进行加厚,进而进一步降低了连接柱202发生开裂的概率。
优选地,第二加强筋208垂直于交线,如图21所示。
由于交线位置为现有技术中连接柱202发生开裂的部位,故而第二加强筋208垂直于交线时,与连接柱202发生开裂的方向完全相反,其加强作用基本上完全用于限制连接柱202发生开裂,故而加强效果最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连接柱202的强度。
优选地,第二加强筋208呈板状,如图21所示。
第二加强筋208呈板状,板状结构相对较薄,能够对熔接线210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进而使得熔接线210较好地偏离交线位置,以防止连接柱202开裂。
实施例八
与实施例六或实施例七的区别在于:加强部同时包括第一加强筋206和第二加强筋208,且第二加强筋208与第一加强筋206交叉分布。
这样在连接柱202的上部形成凹凸不平、厚薄不均的结构,有利于熔接线210的充分转移,且第二加强筋208和第一加强筋206同时作用,相互配合,能够对连接柱202起到更好的加强效果,从而有效防止连接柱202开裂。
进一步地,如图21所示,第二加强筋208在竖直面内的投影的轮廓线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一段的一端与第一加强筋206的顶部相连,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与第二段的一端相连,第二段的另一端沿弧形方向向下延伸并与第三段的一端相连,第三段的另一端倾斜向下延伸并与第四段的一端相连,第四段的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并与柱体相连。
当加强部同时包括第一加强筋206和第二加强筋208时,第二加强筋208在竖直面上的投影的轮廓线包括依次相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一段的一端与第一加强筋206的顶部相连,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段的一端与第一段相连,另一端沿弧形方向向下延伸;第三段的一端与第二段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向下倾斜延伸;第四段的一端相连与第三段的另一端相连,第四段的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并与柱体相连。这样,第二加强筋208平行于交线的上表面包括一段水平面、一段弧面、一段倾斜面及一段竖直面,水平面与第一加强筋206相连,且不超过第一加强筋206,保证了产品的结构较为规整;弧面使得第二加强筋208由上向下圆弧过渡,有利于避免应力集中或者避免刮擦其他结构;倾斜面使得第二加强筋208的底部具有相对较长的长度,有利于形成类似于三角加强筋的结构,从而对第一加强筋206起到更好的加强效果;而竖直面使得第二加强筋208与连接柱202的连接部216位也得到了加厚,保证了与连接柱202的可靠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连接柱202包括与本体相连的支撑部214和与支撑部214的上端相连的连接部216,支撑部214整体呈四棱柱状,连接部216呈半圆柱状,如图21所示。
连接柱202包括支撑部214和连接部216,支撑部214整体呈四棱柱状,保证了与本体的可靠连接;连接部216呈半圆柱状,与连通孔的形状相适配,有利于连通孔的开设;连通孔的外侧还设有圆柱状的凸出部218,凸出部218开设有与连通孔相连通的通孔,以进一步提高连接柱202的强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紧固件与连接柱202相连的一端位于连接柱202内,如图18和图19所示。
紧固件与连接柱202相连的一端位于连接柱202内,即:装配完成后,连接柱202没有凸出于连接柱202,从而避免了连接柱202凸出于连接柱202而与外壳10内的其他结构发生干涉,保证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外壳10为金属件,底座20为塑料件。
外壳10为金属件,保证了外壳10的强度;底座20为塑料件,便于根据需要加工出所需形状;金属外壳10与塑料底座20由于材质不同,通常需要通过紧固件实现固定连接,且在连接的过程中更易发生凹陷情况,因而将本申请的方案应用在该类产品上具有更高的价值。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外壳10组件和上盖,盖设在外壳10组件上。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外壳10组件,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烹饪器具为机械式电饭煲。
当然,不局限于机械式电饭煲,也可以为电子式电饭煲、智能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电煮锅、豆浆机等其他烹饪器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壳组件,通过在外壳上设置向内凹陷的避空槽,使紧固件穿过避空槽底壁上的连接孔与底座上的连接柱紧固连接,这样,一方面缩短了连接孔与连接柱之间的距离,因而在保证紧固件与连接柱可靠连接的前提下,减小了紧固件相对外壳的运动行程,从而减小了紧固件对外壳施加的挤压作用力,缓解了外壳的受压程度;另一方面,由于避空槽能够对紧固件的头部起到一定的避空作用,使得紧固件的头部主要作用于避空槽的槽壁,而不会完全作用于避空槽周围的部分,从而也缓解了外壳的受压程度,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紧固件的头部在拧紧的过程中完全作用于螺钉孔周围部分导致外壳表面向内凹陷的情况发生,既优化了产品的外观,也避免了运输过程对产品使用的影响,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适于大批量推广。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局部向内凹陷形成避空槽,所述避空槽的底壁上开设有连接孔;
底座,位于所述外壳下方,并设有与所述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柱;
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连接柱相连,以使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空槽的侧壁围成圆台面,所述圆台面包围的区域的横截面积由外向内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件为沉头螺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台面的锥度与所述沉头螺钉的头部的锥度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孔的边缘延伸至所述避空槽的侧壁底部,使所述避空槽形成为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尺寸与所述沉头螺钉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空槽与所述连接柱之间预留有装配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空槽的槽口处设有第一导向斜面;和/或
所述避空槽的槽底处设有第二导向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件与所述连接柱相连的一端位于所述连接柱内;和/或
所述外壳为金属件,所述底座为塑料件。
9.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和
上盖,盖设在所述外壳组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器具为机械式电饭煲。
CN201820207377.8U 2018-02-06 2018-02-06 外壳组件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084259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7377.8U CN208425957U (zh) 2018-02-06 2018-02-06 外壳组件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7377.8U CN208425957U (zh) 2018-02-06 2018-02-06 外壳组件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25957U true CN208425957U (zh) 2019-01-25

Family

ID=65104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07377.8U Active CN208425957U (zh) 2018-02-06 2018-02-06 外壳组件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259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25957U (zh) 外壳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05613043U (zh) 玩具搭建元件
CN208740641U (zh) 连接柱结构、底座及烹饪器具
CN208925505U (zh) 用于桌柜顶部的型材
CN208381051U (zh) 通用型连接件、家具组件、加工刀具以及组装家具
CN208370640U (zh) 用于猫爬架的连接件
CN206390761U (zh) 装饰罩装配结构和电水壶
CN205994258U (zh) 烹饪器具
CN207940609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7940714U (zh) 装配稳定的锅盖
CN209003529U (zh) 烹饪器具及其煲体
CN105496190B (zh) 水壶
CN2827190Y (zh) 一种杯体与把手的新型连接机构
CN209750246U (zh) 一种升降会议桌
CN221489625U (zh) 一种水壶的手柄装置
CN207970002U (zh) 一种非金属电水壶
KR200396710Y1 (ko) 자석을 이용한 조립식 제기
CN216894088U (zh) 一种扣手门型
CN220757821U (zh) 一种射频治疗头结构
CN209285172U (zh)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209001259U (zh) 一种结构紧凑型无线充插座
CN218303814U (zh) 一种分层式环保香水瓶
CN216991684U (zh) 一种多功能柜体类家具明装拉手
CN103494526B (zh) 一种煎烤机
CN209219370U (zh) 一种化妆品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