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22779U - 一种突跳式温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突跳式温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22779U
CN208422779U CN201821065853.3U CN201821065853U CN208422779U CN 208422779 U CN208422779 U CN 208422779U CN 201821065853 U CN201821065853 U CN 201821065853U CN 208422779 U CN208422779 U CN 208422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olumn
ontology
temperature controller
conductive
typ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658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中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TIANPENG THERMOSTA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TIANPENG THERMOSTA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TIANPENG THERMOSTA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TIANPENG THERMOSTA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658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22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22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227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empera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突跳式温控器,包括本体,本体的上方盖设有封盖,本体的下方设有底盖,封盖与本体之间设有双金属碟片,本体内穿设有绝缘杆,本体内还设有定接触组件和动接触组件,定接触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导电柱和定触头,动接触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导电柱和动触头,本体内还设有PTC发热体,第一导电柱或/和第二导电柱的顶部设有压片紧压于PTC发热体的顶面,在高温环境下也能保持接触的稳定性,防止导电不良;第一导电柱或/和第二导电柱的底部设有供螺钉安装的螺孔,底盖对应设有通孔,螺钉穿过通孔固定于螺孔内,安装方便且能良好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突跳式温控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突跳式温控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电热器具会安装有断电复位突跳式温控器,用于电热器具的过热保护。当电热器具温度过高或干烧时,断电复位突跳式温控器自行进行动作保护,断开电路,并且只有断开电源,温控器才能复位通电。这是基于双金属碟片的特性,双金属碟片的上层为较高膨胀系数金属,为“主动层”,下层是较低膨胀系数金属,为“被动层”,在正常温度下,双金属碟片呈中间部位向上凸出的状态,整个电路处在接通状态;温度升高到一定温度时,主动层膨胀的比被动层多,呈中间部位向下凸出的状态,推动陶瓷杆使动触头与定触头分离,至使电路断电。
并且,这种温控器是在引线端子之间连接PTC发热体。接通电源后,电热器具开始工作,假如超过设定的温度,温控器内的双金属碟片反向突跳,推动陶瓷杆,克服动簧片的弹力把动触头推离定触头,这样,断开了动触头和定触头的连接。此时,电流几乎都流经PTC发热体,由于PTC发热体(热敏电阻)为高阻值元器件,其阻值远远高于电热器具加热元器件的阻值,所以PTC发热体两端的压降亦远远大于电热器具加热元器件两端的压降,几乎等于电源电压,使得电热器具加热元器件处于停止加热状态。而PTC发热体则持续发热,并把热量传递到双金属碟片,使双金属碟片持续高温,保持高温反向突跳状态,始终断开动触头和定触头的连接。只有断开电源,才能停止PTC发热体发热,使双金属碟片降温突跳恢复低温原状,动触头在弹片的弹力作用下,重新与定触头抵接。
现有的断电复位突跳式温控器其后盖一般采用点胶方式将底盖与导电柱连接到一起,涂胶过程麻烦,且胶容易溢出,而且该类温控器的导电柱与PTC发热体接触的间隙过大,存在松动或产生电弧的现象。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更好的温控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且能良好固定的突跳式温控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突跳式温控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上方盖设有封盖,所述本体的下方设有底盖,所述封盖与所述本体之间设有双金属碟片,其周缘抵接于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内穿设有绝缘杆,所述绝缘杆位于所述金属碟片的下方,可选择的触碰所述双金属碟片,所述本体内还设有定接触组件和动接触组件,所述定接触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导电柱和定触头,所述动接触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导电柱和动触头,所述定触头位于所述动触头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动触头的运动行程上,所述绝缘杆的底端抵接于所述动接触组件,所述本体内还设有PTC发热体,所述第一导电柱或/和所述第二导电柱的顶部设有压片紧压于所述PTC发热体的顶面,所述PTC发热体的上方设有导热硅胶,所述第一导电柱或/和所述第二导电柱的底部设有供螺钉安装的螺孔,所述底盖对应设有通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固定于所述螺孔内,所述第一导电柱或/和所述第二导电柱通过所述螺钉固定安装于所述底盖。
进一步,所述压片自所述第一导电柱或/和所述第二导电柱的顶部向下铆压折弯形成。
进一步,所述压片相对于所述第一导电柱或/和所述第二导电柱的顶面向下折弯角度为15°-20°。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柱或/和所述第二导电柱底部的所述螺孔深度大于1.8mm。
进一步,所述底盖的厚度加高,所述通孔内设有凸台,所述螺钉的头部挡在所述凸台上,所述凸台与所述底盖表面的深度大于3.2mm。
进一步,所述PTC发热体、所述第一导电柱及所述第二导电柱通过所述导热硅胶固定连接,且固定于所述本体内。
进一步,所述PTC发热体及所述导热硅胶为半圆环体状,所述第一导电柱、所述第二导电柱及所述绝缘杆嵌于所述PTC发热体的侧面,所述导热硅胶压合于所述第一导电柱和所述第二导电柱的顶面。
进一步,所述导热硅胶底面对应所述第一导电柱或/和所述第二导电柱顶面的位置设有凹陷部,以部分容纳所述压片。
进一步,所述定接触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柱的第一引线插头,所述第一引线插头靠近所述动接触组件的一侧向上弯折延伸,所述定触头设置于其末端。
进一步,所述动接触组件还包括动弹片和第二引线插头,两者均与所述第二导电柱固定连接,所述动弹片弯折形成上下两层,所述动触头设置在上层,所述第二引线插头安装在下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第一导电柱或/和第二导电柱的顶部设有压片紧压于PTC发热体的顶面,可以保证第一导电柱或/和第二导电柱与PTC发热体紧密接触,在高温环境下也能保持接触的稳定性,防止导电不良,第一导电柱或/和第二导电柱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底盖,安装方便且能良好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突跳式温控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突跳式温控器第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突跳式温控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A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B-B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突跳式温控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突跳式温控器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中,1-本体、2-封盖、3-双金属碟片、4-绝缘杆、5-导热硅胶、6-凹陷部、7-PTC发热体、8-定接触组件、9-第一导电柱、10-定触头、11-第一引线插头、12-动接触组件、13-第二导电柱、14-动触头、15-动弹片、16-第二引线插头、17-压片、18-螺孔、19-底盖、20-通孔、21-凸台、22-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如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
如图1、图3及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突跳式温控器,包括本体1,本体1的上方盖设有封盖2,本体1的下方设有底盖19。封盖2与本体1之间设有双金属碟片3,双金属碟片3的周缘抵接于本体1上。本体1内穿设有绝缘杆4,绝缘杆4位于金属碟片3的下方,可选择的触碰双金属碟片3。双金属碟片3为圆形片状,被收容于封盖2中。双金属碟片3的上层为较高膨胀系数金属,为“主动层”,下层是较低膨胀系数金属,为“被动层”,在正常温度下,双金属碟片3呈中间部位向上凸出的状态,整个电路处在接通状态。
如图3至图5,本体1内设有定接触组件8和动接触组件12。定接触组件8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导电柱9和定触头10,以及固定于第一导电柱9的第一引线插头11,第一引线插头11靠近动接触组件12的一侧向上弯折延伸,定触头10设置于其末端。动接触组件12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导电柱13和动触头14,动接触组件12还包括动弹片15和第二引线插头16,两者均与第二导电柱13固定连接,动弹片15弯折形成上下两层,动触头14设置在上层,第二引线插头16安装在下层。定触头10位于动触头14的上方且位于动触头14的运动行程上,绝缘杆4的底端抵接于动弹片15。
如图3、图5及图6,本体1内还设有PTC发热体7,第一导电柱9或/和第二导电柱13的顶部设有压片17紧压于PTC发热体7的顶面。在本实施例中,压片17自第一导电柱9或/和第二导电柱13的顶部向下铆压折弯形成,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单独的压片17固定安装于第一导电柱9或/和第二导电柱13的顶部。优选的,压片17相对于第一导电柱9或/和第二导电柱13的顶面向下折弯角度为15°-20°。因此可以保证第一导电柱9或/和第二导电柱13与PTC发热体7紧密接触,在高温环境下也能保持接触的稳定性,防止导电不良。PTC发热体7的上方设有导热硅胶5,PTC发热体7、第一导电柱9及第二导电柱13通过导热硅胶5固定连接,且均固定于本体1内。PTC发热体7及导热硅胶5为半圆环体状,第一导电柱9、第二导电柱13及绝缘杆4嵌于PTC发热体7的侧面,导热硅胶5压合于第一导电柱9和第二导电柱13的顶面。在本实施例中,导热硅胶5底面对应第一导电柱9或/和第二导电柱13顶面的位置设有凹陷部6,以部分容纳压片17。
如图2及图5,第一导电柱9或/和第二导电柱13的底部设有供螺钉22安装的螺孔18,底盖19对应设有通孔20,螺钉22穿过通孔20固定于螺孔18内,此时螺钉22的头部挡在底盖19的底面上。第一导电柱9或/和第二导电柱13通过螺钉22固定安装于底盖19。本实用新型通过螺钉22固定连接第一导电柱9或/和第二导电柱13与底盖19,安装方便且能良好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柱9或/和第二导电柱13底部的螺孔18深度大于1.8mm。
如图7及图8,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在于底盖19,在第二实施例中,底盖19的厚度加高,底盖19的通孔20内设有凸台21,螺钉22的头部挡在凸台21上,凸台21与底盖19表面的深度大于3.2mm,通过加高的底盖19,保证带电体和非带电体之间的安全距离。
如图5及图8,当电热器具没有超过限定温度时,即在正常工作状态,突跳式温控器的封盖2表面温度没有达到设定的动作温度,双金属碟片3的中间部位保持向上凸出状态,绝缘杆4的顶端没有与双金属碟片3接触,位于绝缘杆4下方的动弹片15依靠弹力支撑绝缘杆4,动触头14与定触头10导通,电路处于接通状态。当电热器具由于非正常原因超过限定温度时,封盖2表面受热升温,温度达到设定的动作温度,双金属碟片3的中间部位由向上凸出状态转变为向下凸出状态,推动绝缘杆4向下移动,绝缘杆4向下推动动弹片15向下移动,从而使动触头14脱离定触头10,电路处于断开状态,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导电柱9或/和第二导电柱13顶部的压片17抵压于PTC发热体7的顶面,可以保证第一导电柱9或/和第二导电柱13与PTC发热体7紧密接触,在高温环境下也能保持接触的稳定性,防止导电不良;第一导电柱9或/和第二导电柱13通过螺钉22固定安装于底盖19,安装方便且能良好固定,也可方便拆卸检查;通过自第一导电柱9或/和第二导电柱13的顶部向下铆压折弯形成的压片17使第一导电柱9和第二导电柱13的导电接触性能更良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上方盖设有封盖,所述本体的下方设有底盖,所述封盖与所述本体之间设有双金属碟片,其周缘抵接于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内穿设有绝缘杆,所述绝缘杆位于所述金属碟片的下方,可选择的触碰所述双金属碟片,所述本体内还设有定接触组件和动接触组件,所述定接触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导电柱和定触头,所述动接触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导电柱和动触头,所述定触头位于所述动触头的上方且位于所述动触头的运动行程上,所述绝缘杆的底端抵接于所述动接触组件,所述本体内还设有PTC发热体,所述第一导电柱或/和所述第二导电柱的顶部设有压片紧压于所述PTC发热体的顶面,所述PTC发热体的上方设有导热硅胶,所述第一导电柱或/和所述第二导电柱的底部设有供螺钉安装的螺孔,所述底盖对应设有通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通孔固定于所述螺孔内,所述第一导电柱或/和所述第二导电柱通过所述螺钉固定安装于所述底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自所述第一导电柱或/和所述第二导电柱的顶部向下铆压折弯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相对于所述第一导电柱或/和所述第二导电柱的顶面向下折弯角度为15°-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柱或/和所述第二导电柱底部的所述螺孔深度大于1.8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的厚度加高,所述通孔内设有凸台,所述螺钉的头部挡在所述凸台上,所述凸台与所述底盖表面的深度大于3.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TC发热体、所述第一导电柱及所述第二导电柱通过所述导热硅胶固定连接,且固定于所述本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TC发热体及所述导热硅胶为半圆环体状,所述第一导电柱、所述第二导电柱及所述绝缘杆嵌于所述PTC发热体的侧面,所述导热硅胶压合于所述第一导电柱和所述第二导电柱的顶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硅胶底面对应所述第一导电柱或/和所述第二导电柱顶面的位置设有凹陷部,以部分容纳所述压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接触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电柱的第一引线插头,所述第一引线插头靠近所述动接触组件的一侧向上弯折延伸,所述定触头设置于其末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突跳式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接触组件还包括动弹片和第二引线插头,两者均与所述第二导电柱固定连接,所述动弹片弯折形成上下两层,所述动触头设置在上层,所述第二引线插头安装在下层。
CN201821065853.3U 2018-07-05 2018-07-05 一种突跳式温控器 Active CN208422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65853.3U CN208422779U (zh) 2018-07-05 2018-07-05 一种突跳式温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65853.3U CN208422779U (zh) 2018-07-05 2018-07-05 一种突跳式温控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22779U true CN208422779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24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65853.3U Active CN208422779U (zh) 2018-07-05 2018-07-05 一种突跳式温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227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9958A (zh) * 2019-05-07 2019-08-30 江门市余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tc断电复位温控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9958A (zh) * 2019-05-07 2019-08-30 江门市余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tc断电复位温控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9767B (zh) 电热水壶
CN208422779U (zh) 一种突跳式温控器
CN201773768U (zh) Ptc人工干预复位限温式温控器
CN105579244B (zh) 热变色墨的变色装置
CN106710963A (zh) 一种具有双重保护的温控器
CN101510483B (zh) 突跳式温控器
CN206379304U (zh) 可调节的温控器
CN201383472Y (zh) 突跳式温控器
CN205211660U (zh) 液胀式大电流温控器
CN2504753Y (zh) 改良温度感应控制结构的器具插座
CN201903176U (zh) 一种紧凑型用于液体加热器中的过热保护器
CN209994563U (zh) 一种电热锅温控器结构
CN204332830U (zh) 一种耐高温灵敏度可调的复位双金属温控器
CN207082486U (zh) 一种具有双重保护的温控器
CN209045432U (zh) 一种断电复位温控器
CN109036956A (zh) 电热水壶及其温控器
CN208142095U (zh) 一种支持式微型化设计的温控器
CN207320002U (zh) 一种二相液胀式大功率温控器
CN2802701Y (zh) 温控器
CN2819442Y (zh) 温控器
CN212570850U (zh) 一种加湿器过热保护装置
CN214588613U (zh) 一种大电流断电复位ptc温控器结构
CN209045435U (zh) 一种用于温控器的碰焊接线端
CN211350475U (zh) 一种双开关保护机构
CN209515560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温控器上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