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20715U - 信号对接装置及其视觉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信号对接装置及其视觉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20715U
CN208420715U CN201820676349.0U CN201820676349U CN208420715U CN 208420715 U CN208420715 U CN 208420715U CN 201820676349 U CN201820676349 U CN 201820676349U CN 208420715 U CN208420715 U CN 208420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 end
signal
station
detection
d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7634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春花
林淼
张春平
严梓雁
赵晓曦
陈志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anxiang Smar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O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O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O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7634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20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20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207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一种信号对接装置,用以对接待检测电子产品与信号源,所述信号对接装置包括架体、第一驱动件、运行轨道、第一对接端和第二对接端,所述第一对接端与所述信号源连接并对应检测工位设置,所述第二对接端设于所述运行轨道上并能够沿所述运行轨道相对于所述架体运动,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对接端在所述运行轨道上运行,所述信号对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架体连接的对接执行机构,所述第一对接端设于所述对接执行机构上,并能在所述对接执行机构的带动下与运行至所述检测工位的所述第二对接端对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视觉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流水线、视觉检测设备以及信号对接装置。

Description

信号对接装置及其视觉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自动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信号对接装置及其视觉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产品检验是现代电子企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质量监测手段。在电子产品自动检测时,信号需从信号发生源传输到待检测电子产品,信号对接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耐用性等对电子产品的自动化QC检测至关重要。
信号对接装置一般包括与信号源通过线材连接的信号对接公端、与待检测电子产品通过线材连接的信号对接母端。信号对接公端与信号对接母端自动对接,实现将信号源传输到待检测电子产品。
而,目前的信号自动对接装置的信号对接公端是固定在检测流水线或者视觉检测设备上,检测流水线上的每块工装板上均固定信号对接母端。从而,对于产能较大的生流水线,则需要数目巨大的自动对接母端,此外信号对接母端固定在检测流水线上的工装板上,需要的信号对接母端数量巨大,使得制造成本较高,同时,维护所需的人力成本较高。其次,信号对接母端在上的运行,震动等其他复杂的运行环境,会影响信号对接母端与信号对接公端之间对接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信号对接母端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信号对接稳定,生产成本低,便于维护的信号对接装置及其视觉检测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信号对接装置,用以对接待检测电子产品与信号源,所述信号对接装置包括架体、第一驱动件、运行轨道、第一对接端和第二对接端,所述第一对接端与所述信号源连接并对应检测工位设置,所述第二对接端设于所述运行轨道上并能够沿所述运行轨道相对于所述架体运动,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对接端在所述运行轨道上循环运行,所述信号对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架体连接的对接执行机构,所述第一对接端设于所述对接执行机构上,并能在所述对接执行机构的带动下与运行至所述检测工位的所述第二对接端对接。
在本申请中,通过将第一对接端安装在所述架体上,第二对接端设于运行轨道上,在第一驱动件的作用下在所述运行轨道上循环运行,并在对应检测工位对接执行机构的作用下第二对接端与第一对接端对接。可以看出,第二对接端的循环运行避免了在检测流水线上安装数量巨大的第二对接端,节约了生产成本,且不会在震动等其他复杂的运行环境,使得第二对接端与第一对接端之间的对接更加稳定,信号的传输也更加可靠,有效地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其次,第二对接端不再与检测流水线上的运行工位连接,从而运行工位的维护更加方便,同时,运行工位的运行也不再影响第二对接端的性能,有效地避免了运行过程中把线材压坏,还提高了第二对接端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架体包括支架以及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运行轨道安装所述支撑板以及所述第一对接端安装在所述支撑板或其他固定不动的载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伺服电机、皮带轮以及皮带,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皮带轮连接,所述皮带套设在所述皮带轮上,所述第二对接端与所述皮带连接,并在所述皮带的带动下在所述运行轨道上循环运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运行轨道上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皮带连接,所述第二对接端设于所述滑动块上,所述皮带带动所述滑动块在所述运行轨道循环运动,以实现所述第二对接端的循环运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执行机构包括安装架、第二驱动件,所述安装架固定于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一对接端设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对接端在所述安装架上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对接端之间设有缓冲复位结构,所述缓冲复位结构用以所述第一对接端与所述第二对接端对接过程中的缓冲以及所述第一对接端的复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对接端上设有误差补偿结构,所述误差补偿结构用以补偿所述第一对接端与所述第二对接端对接过程中误差。
设置误差补偿结构,使得第一对接端与第二对接端之间的对接更加准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视觉检测系统,包括用以输送待检测电子产品的检测流水线,用以检测待检测电子产品质量的视觉检测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信号对接装置,所述检测流水线具有插线工位、检测工位以及拔线工位,所述视觉检测设备设于所述检测工位,所述信号对接装置悬吊于所述检测流水线的上方,所述信号对接装置用以对接所述信号源和所述待检测电子产品,以使所述视觉检测对待检测电子产品进行质量检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流水线上还具有多个运行工位,所述运行工位上用于放置所述待检测电子产品,相邻的两个所述运行工位之间的中心距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对接端之间的中心距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流水线上的运行工位的运行节拍与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对接端运行节拍协同,同步运行
由于检测流水线上相邻两个运行工位之间的中心距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对接端之间的中心距相同;所述检测流水线上的运行工位上的运行节拍与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对接端运行节拍协同,从而使得每个所述第二对接端与所述运行工位同步到达所述插线工位、所述检测工位以及所述拔线工位,且每次在都同一位置,使得所述视觉检测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协调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信号对接装置以及视觉检测系统通过将第一对接端安装在所述架体上,第二对接端设于运行轨道上,在第一驱动件的作用下在所述运行轨道上循环运行,并在对应检测工位对接执行机构的作用下第二对接端与第一对接端对接。可以看出,第二对接端的循环运行避免了在检测流水线上安装数量巨大的第二对接端,节约了生产成本,且不会在震动等其他复杂的运行环境,使得第二对接端与第一对接端之间的对接更加稳定,信号的传输也更加可靠,有效地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其次,第二对接端不再与检测流水线上的运行工位连接,从而运行工位的维护更加方便,同时,运行工位的运行也不再影响第二对接端的性能,有效地避免了运行过程中把线材压坏,还提高了第二对接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视觉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视觉检测系统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信号对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对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对接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视觉检测系统100、电子产品101、检测流水线10、插线工位11、检测工位12、拔线工位13、运行工位14、视觉检测设备20、信号对接装置30、架体31、支架311、支撑板312、第一驱动件32、伺服电机321、皮带轮322、皮带323、运行轨道33、滑动块331、第一对接端34、第一信号板341、导向柱341a、第二对接端35、母第二信号板351、导向孔351a、对接执行机构36、安装架361、滑轨361a、安装板3611、第二驱动件362、缓冲复位结构363、误差补偿结构37、第一误差补偿结构371、第一固定板3711、第一导轨3712、第二补偿结构372、第二固定板3721、第二导轨3722、信号源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以及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视觉检测系统100,所述视觉检测系统100用以检测电子产品101的质量。所述电子产品101可以为电视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视觉检测系统100检测电视机的质量。
所述视觉检测系统100包括用以输送待检测电子产品101的检测流水线10,用以检测待检测电子产品101质量的视觉检测设备20、信号对接装置30以及用以产生检测信号的信号源40。所述信号对接装置30用以对接所述信号源40和所述待检测电子产品101,以将所述信号源40产生的信号传输给待检测电子产品101,以使所述视觉检测设备100能够对待检测电子产品101进行质量检测。
请继续参阅1,所述检测流水线10具有插线工位11、检测工位12以及拔线工位13。所述插线工位11、所述检测工位12以及所述拔线工位13沿所述检测流水线10流动方向设置,所述检测工位12位于所述插线工位11和所述拔线工位13之间。
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工位12具有3个,3个所述检测工位12沿所检测流水线10依次设置。
所述检测流水线10上还具有多个运行工位14,多个所述运行工位14均匀间隔设置。每个所述运行工位14上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待检测电子产品101,并能够随着所述检测流水线10的流动被从插线工位11输送至检测工位12,经过检测后随所述检测流水线10的流动被输送至拔线工位13。
进一步,每个所述运行工位14上对应设有工装板,所述待检测电子产品101对应地设于所述工装板上,并随着所述检测流水线10的流动被从插线工位11输送至检测工位12,经过检测后随所述检测流水线10的流动被输送至拔线工位13。
当所述待检测电子产品101位于插线工位11时,流水线工人将检测电子产品101的线材与信号对接装置30连接,以使信号源40产生的信号传输给待检测电子产品101。当所述待检测电子产品101随流水线运动至检测工位12时,视觉检测设备20对待检测电子产品101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完毕后,电子产品101随着检测流水线10运动至拔线工位13。在拔线工位13,流水线工人将电子产品101的线材与信号对接装置30断开,完成所述待检测电子产品101的质量检测。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运行工位14之间的间距为L1,所述L1的数值包括1250,1650mm。所述检测流水线10上的运行工位14上的运行速度为V1,所述V1的数值包括20S/台,15S/台等。
视觉检测设备20设于检测流水线10的检测工位12处。所述视觉检测设备20的数量与所述检测工位12的个数相匹配。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视觉检测设备20具有3台,3台所述视觉检测设备20分别与3个所述检测工位12一一对应设置,用以检测随检测流水线运行到检测工位12的待检测电子产品101的质量。
请参阅图1以及图3,所述信号对接装置30以悬挂方式设置。具体地,所述信号对接装置30悬吊于所述检测流水线10的上方。当然,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悬挂”“上方”等词语意在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其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作限制。
所述信号对接装置30包括用以作为载体的架体31、安装于所述架体31上的第一驱动件32、运行轨道33、至少一个第一对接端34以及对应所述第一对接端34的对接执行机构36。所述信号源40设于所述架体31上或者其他固定不动的载体上并通过线材与所述第一对接端34连接。所述运行轨道33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对接端34匹配的第二对接端35。所述第一驱动件32驱动所述第二对接端35在所述运行轨道33上循环运行,在所述检测工位12,所述对接执行机构36使所述第一对接端34与所述第二对接端35之间对接,实现信号源40的信号传输给待检测电子产品101。
在这里,其他固定不动的载体为例如视觉检查设备20、或者专门设置固定架来安装所述信号源40。
所述架体31以悬挂的方式设置,以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减少设备安装所占的空间。所述架体31包括用以支撑的支架311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支撑板312,所述第一驱动件32安装在所述支架311上,所述运行轨道33以及所述第一对接端34固定于所述支撑板312上。
具体地,所述支撑板312与所述支架311之间通过螺钉等结构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件32包括用以作为动力输出的伺服电机321,与所述伺服电机321连接的皮带轮322以及与所述皮带轮322匹配的皮带323。所述伺服电机321驱动所述皮带轮322转动以带动所述皮带323运行。
所述伺服电机321固定在支架311上。所述皮带轮322至少具有两个,皮带323呈环形,套设在两个所述皮带轮322上。所述皮带轮322、皮带223组成皮带传动结构,从而在伺服电机321的带动下,所述皮带轮322带动所述皮带323运动。所述第二对接端35设于所述皮带323上并能够随所述皮带323的运动而运动。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皮带轮322具有四个,四个所述皮带轮322均设于所述支撑板312上。四个所述皮带轮322被分成两组,两组皮带轮322关于所述架体31的中心对称设置。
所述运行轨道33呈环形,所述运行轨道33固定在所述支撑板312上。所述皮带轮322以及所述皮带323均设于所述运行轨道33的内侧。
所述运行轨道33上设有滑动块331,所述滑动块331与所述皮带32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对接端35设于所述滑动块331上,所述皮带323带动滑动块331在所述运行轨道33循环运动,以实现所述第二对接端35的循环运动。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皮带轮322、皮带223组成皮带传动结构可以替换成其他传动结构。例如,采用链条传动、齿轮传动等方式,同样能够实现所述第二对接端35的循环运动。因此,只要能实现所述第二对接端35的循环运动均可以。
所述第一对接端34固定在所述支撑板312上,并位于所述述运行轨道33的内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对接端34还可以固定在其他不不动的载体上,例如视觉检测设备20,或者专门设置一个固定架用与固定安装所述第一对接端34。
所述第一对接端34的个数与所述检测工位13的个数相匹配对应设置,即:每个所述第一对接端34对应于一个所述检测工位1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对接端34的数量为3个,而3个所述第一对接端34与3个所示检测工位12一一对应设置,从而以满足位于3个所述检测工位12的待检测电子产品101能够同时检测,提高检测效率。
所述第一对接端34可以作为公端使用,也可以作为母端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对接端34使作为公端使用,以与所述第二对接段35配合。
请参阅图4以及图5,所述第一对接端34包括第一信号板341,所述第一信号板341上设有第一连接端以及信号源接口,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以与所述第二对接端35连接,所述信号源接口用以与所述信号源40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信号板34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皮带323,所述第二面背离所述皮带323。所述第一连接端设于所述第一信号板341的第一面,所述信号源接口设于所述第一信号板341的第二面。所述第一连接端为POGO PIN连接器;所述信号源接口包括HDMI接口、USB接口、VGA接口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信号板341的第一面设有导向柱341a。所述导向柱341a具有导向作用以便于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对接端35的对接。
所述第一对接端34上设有误差补偿结构37,所述误差补偿结构37用以所述第一对接端34与所述第二对接端35对接过程中误差的补偿,从而使所述第一对接端34与所述第二对接端35之间的对接更加稳定、准确。
第二对接端35可以作为公端使用,也可以作为母端使用。只要所述第二对接端35与第一对接段35能够适配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对接端35为母端。所述第一对接端34与所述第二对接端35适配。
请参阅图2、图4以及图6,所述第二对接端35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第二对接端35间隔地设于所述运行轨道33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对接端35之间的中心距为L2。相邻的两个所述运行工位14之间的中心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对接端35之间的中心距相同,即:L1=L2。所述第二对接端35在所述运行轨道33上运行的运行节拍为V2,所述检测流水线10上的所述运行工位14的运行节拍与所述第一驱动件32驱动所述第二对接端35运行的节拍相同,即:所述V1=V2。从而,使每个所述第二对接端35与所述运行工位14同步到达所述插线工位11、所述检测工位12以及所述拔线工位13,且每次都在同一位置,使得所述视觉检测系统100运行步调一致,稳定、更加协调。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运行节拍即运行速度。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L2的数值包括1250mm、1650mm等。所述V2的数值包括20s/台、15S/台等。可以理解,当所述V1=20S/台,那么所述V2=20S/台;当L1==1250mm,那么所述L2=1250mm。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对接端35的数量为2-20个。2-20个所述第二对接端35均匀间隔地设于所述运行轨道33,并与所述皮带323连接。在第一驱动件32的驱动下所述对接母端35在所述运行轨道33循环运行。
所述第二对接端35包括母第二信号板351,所述母第二信号板351上设有第二连接端以及与所述待检测电子产品101对应的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以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匹配,所述连接口通过线材与所述待检测电子产品101连接。在对接执行机构36的作用下,使所述第一对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对接,从而实现信号源产生的信号经过第一对接端34与所述第二对接端35之间的对接,传输至待检测电子产品101,实现待检测电子产品101的检测。
所述母第二信号板35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与第二面。所述母第二信号板351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一信号板341的第一面相向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端设于所述母第二信号板351第一面,所述连接口设于所述母第二信号板351的第二面。所述第二连接端为POGO PIN连接器;所述连接口包括HDMI接口、USB接口、VGA接口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信号板351的第一面上开设有导向孔351a,所述导向孔351a与所述导向柱341a相匹配设置。在所述第一对接端34与所述第二对接端35之间对接过程中,所述导向柱341a插入所述导向孔351a中,实现导向功能。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对接端34与所述第二对接端35的位置可以互相对换。即,将所述第一对接端34设置在所述运行轨道33上,并在第一驱动件的带动下在所述运行轨道33循环运行。所述第二对接端35固定在架体3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对接端34与所述第二对接端35之间的对接过程以及结构与所述第一对端固定在所述架体31上,第二对接端35设置在所述运行轨道33上的对接过程以及结构一样,在此就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3、图4以及图5,所述对接执行机构36包括用以安装所述第一对接端34的安装架361以及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对接端34在所述安装架361上运动的第二驱动件362。所述第二驱动件362固定在所述安装架361上。所述安装架361通过螺栓、焊接等方式固定于所述架体31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361上设有滑轨361a,所述第二驱动件362驱动所述第一对接端34在所述滑轨361a上滑动以与所述第二对接端35对接。在这里,定义所述第二驱动件362驱动所述第一对接端34在所述滑轨361a上滑动的方向为Z轴方向。
所述安装架361上设有安装板3611,所述第一对接端34设于所述安装板3611上,所述安装板3611与所述滑轨361a滑动配合。优选地,所述安装板3611呈“L”型。
所述第二驱动件362与所述第一对接端34之间设有缓冲复位结构363。所述缓冲复位结构363用以所述第一对接端34与所述第二对接端35对接过程中的缓冲,以及当检测完成完毕后,第二驱动件362的作用力消失,在所述缓冲复位结构363的作用下,使所示第一对接端34的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复位结构363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二驱动件362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安装板3611上。所述第二驱动件362与所述安装板3611之间设有固定柱,从而以便于第二驱动件362驱动所述安装板3611在Z轴方向移动。
请参阅图4以及图5,所述误差补偿结构37包括第一误差补偿结构371以及第二补偿结构372。在本实施例中,定义流水线的流动方向为X轴方向,所述X轴方向与前文所述的Z轴方向相互垂直,定义垂直于所述X轴方向及所述Z轴方向的方向为Y轴方向。所述第一误差补偿结构371用以补偿所述第一对接端34在X轴方向运动的误差,所述第二补偿结构372用以补偿所述第一对接端34在Y轴方向运动的误差。从而可知,所述第一对接端34在X轴、Y轴以及Z轴方向运动的误差均可以得到补偿,进一步地,使得所述第一对接端34与所述第二对接端35之间的对接更加稳定以及精确。
第一误差补偿结构371包括平行于X轴的第一固定板3711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板3611上的第一导轨3712。所述第一固定板3711在外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一导轨3712在X轴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对接端34固定在第一固定板3711上,从而使的第一固定板3711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对接端34也在X轴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误差补偿结构371还包括弹性件(图未示),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导轨3712上,当所述第一固定板371沿所述第一导轨3712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当外力消失时,所述弹性件使所述第一固定板371回复至原位,等待下一次对接行为发生。
第二误差补偿结构372包括平行于X轴的第二固定板3721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板3611上的第二导轨3722。所述第二固定板3721沿所述第二导轨3722在Y轴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固定板3721与所述第一固定板3711连接。从而所述第二固定板3721在Y轴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一对接端34也在Y轴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板3721与所述第一固定板3711连接。所述第一对接端34固定在第二固定板3712上。从而在第一固定板3711沿X轴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使所述第二固定板3712以及设置在第二固定板3712上的第一对接端34沿X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固定板3721设于所述安装板3611与所述第一固定板3711之间。所述第二导轨3722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711上。所述第二导轨3722与所示第一导轨3712之间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误差补偿结构372还包括弹性件(图未示),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导轨3722上,当所述第二固定板372沿所述第二导轨3722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当外力消失时,所述弹性件使所述第二固定板372回复至原位,等待下一次对接行为发生。
请参阅图3,所述信号源40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4上。在这里,将信号源固定在支撑板14上,即可以理解,信号源不在循环运行,从而省去了为信号源40提供信号源40供电轨道以及信号源40运行轨道,降低了生产成本且节省了设备的安装空间。同时,所述信号源40固定,为信号的传输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源40邻近于所述第一对接端34设置。所述信号源40与所述第一对接端34匹配设置。在本实施例方式中,所述信号源40的个数与所述第一对接端34个数相匹配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信号源40的传输过程如下:
首先所述信号源40通过线材与所述第一对接端34连接,所述第二对接端34在所述运行轨道33循环运行,在苏搜狐插线工位11,通过线材将所述待检测电子产品101与所述第二对接端34连接,然后一起随所述检测流水线10运行至所述检测工位12,在所述检测工位12上,在所述对接执行机构36的作用下使所述第一对接端34与所述第二对接端35对接,从而使信号源40从第一对接端34经过第二对接端35传输至所述待检测电子产品101,并在检测工位12上,所述视觉检测设备20对所述待检测电子产品101进行质量检测。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所述第一对接端34安装在所述架体31上,第二对接端35设于所述运行轨道33上。在所述第一驱动件32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对接端35在所述运行轨道33上循环运行,并在所述检测工位12与所述第一对接端34对接。可以看出,第二对接端35的循环运行,避免了在检测流水线10上安装数量巨大的第二对接端35,节约了生产成本,且不会在因震动等其他复杂的运行环境,影响第二对接端35与第一对接端34之间的对接。即可以理解,第二对接端35与第一对接端34之间的对接更加稳定,信号的传输也更加可靠,有效地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其次,第二对接端35不再与检测流水线10上的运行工位14连接,从而运行工位14的维护更加方便,同时,所述运行工位14的运行也不在影响所述第二对接端35的性能,还提高了所述第二对接端35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信号对接装置,用以对接待检测电子产品与信号源,所述信号对接装置包括架体、第一驱动件、运行轨道、第一对接端和第二对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端与所述信号源连接并对应检测工位设置,所述第二对接端设于所述运行轨道上并能够沿所述运行轨道相对于所述架体运动,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对接端在所述运行轨道上循环运行,所述信号对接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架体连接的对接执行机构,所述第一对接端设于所述对接执行机构上,并能在所述对接执行机构的带动下与运行至所述检测工位的所述第二对接端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包括支架以及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运行轨道安装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第一对接端安装在支撑板或者其他固定不动的载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伺服电机、皮带轮以及皮带,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皮带轮连接,所述皮带套设在所述皮带轮上,所述第二对接端与所述皮带连接,并在所述皮带的带动下在所述运行轨道上循环运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号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轨道上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所述皮带连接,所述第二对接端设于所述滑动块上,所述皮带带动所述滑动块在所述运行轨道循环运动,以实现所述第二对接端的循环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执行机构包括安装架、第二驱动件,所述安装架固定于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一对接端设于所述安装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对接端在所述安装架上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一对接端之间设有缓冲复位结构,所述缓冲复位结构用以所述第一对接端与所述第二对接端对接过程中的缓冲以及所述第一对接端的复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端上设有误差补偿结构,所述误差补偿结构用以补偿所述第一对接端与所述第二对接端对接过程中误差。
8.一种视觉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输送待检测电子产品的检测流水线,用以检测待检测电子产品质量的视觉检测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信号对接装置,所述检测流水线具有插线工位、检测工位以及拔线工位,所述视觉检测设备设于所述检测工位,所述信号对接装置悬吊于所述检测流水线的上方,所述信号对接装置用以对接所述信号源和所述待检测电子产品,以使所述视觉检测对待检测电子产品进行质量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视觉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流水线还具有多个运行工位,所述运行工位用于放置所述待检测电子产品,相邻的两个所述运行工位之间的中心距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对接端之间的中心距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视觉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流水线上的运行工位的运行节拍与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对接端运行节拍协同,同步运行。
CN201820676349.0U 2018-05-07 2018-05-07 信号对接装置及其视觉检测系统 Active CN208420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76349.0U CN208420715U (zh) 2018-05-07 2018-05-07 信号对接装置及其视觉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76349.0U CN208420715U (zh) 2018-05-07 2018-05-07 信号对接装置及其视觉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20715U true CN208420715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17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76349.0U Active CN208420715U (zh) 2018-05-07 2018-05-07 信号对接装置及其视觉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207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2583A (zh) * 2018-05-07 2018-09-21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对接装置、视觉检测系统及其视觉检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2583A (zh) * 2018-05-07 2018-09-21 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对接装置、视觉检测系统及其视觉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20715U (zh) 信号对接装置及其视觉检测系统
CN202861756U (zh) 一种全自动螺丝组装设备
CN206114785U (zh) 一种可移动式平面近场相控阵天线扫描系统
CN108562583A (zh) 信号对接装置、视觉检测系统及其视觉检测方法
CN205718933U (zh) 一种自动化产品检测设备
CN103176176B (zh) 一种可升降五自由度毫米波探测装置测试平台
CN108816802A (zh) Wotp烧录检测机
CN102967900A (zh) 26路适配器式光开关
CN106017951B (zh) 一体化道路载荷和环境应力综合模拟油气悬挂试验系统
CN103176174B (zh) 一种双支架四自由度毫米波探测装置测试平台
CN103852604A (zh) 一种新型在线式led电源测试装置
CN102708935A (zh) 核电站模拟控制棒组件
CN208952982U (zh) 一种互调测试机构
CN103176175A (zh) 一种可升降四自由度毫米波探测装置测试平台
CN209264287U (zh) 一种涡轮喷气发动机试车台台架
CN205074744U (zh) 对接机构
CN210774592U (zh) 一种三轴振动疲劳试验台
CN209199087U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屏下指纹测试装置
CN208496074U (zh) 一种小件自动送料的镭雕机构
CN109668720B (zh) 多级并联式拖链可靠性加速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3885087B (zh) 一种通过式金属探测门测试装置的运动平台
CN204777784U (zh) 一种应用于pcb测试运载平台的皮带线组
CN208282772U (zh) 一种u型弹簧测量影像检测仪
CN208092714U (zh) 一种测试笔记本用载具
CN105866655A (zh) 一种含有对位检测机构的pcb板测试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7

Address after: 518057 1701, Yanx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31 Gaoxin middle Fourth Road, Maling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anxiang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0 5th floor, No.1, Yanxiang Zhigu chuangxiangdi, No.11, Gaoxin Road,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EVOC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