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11752U - 轨道检测器及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轨道检测器及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11752U
CN208411752U CN201821101050.9U CN201821101050U CN208411752U CN 208411752 U CN208411752 U CN 208411752U CN 201821101050 U CN201821101050 U CN 201821101050U CN 208411752 U CN208411752 U CN 2084117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laser
outer housing
light
detec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0105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四海
马丰民
孙大伟
何永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POWER ELECTRIC Co.,Ltd.
LANGFANG IN-POWER ELECTRIC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POWER ELECTRIC Co Ltd
BEIJING IN-POWER NEW ENERGY Co Ltd
LANGFANG IN-POWE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POWER ELECTRIC Co Ltd, BEIJING IN-POWER NEW ENERGY Co Ltd, LANGFANG IN-POWER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POWE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0105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117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117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117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检测器及检测装置,涉及轨道交通行业车辆检测及监测的技术领域,包括:激光器、摄像机、外壳体;激光器和摄像机均设置于外壳体内部,且外壳体上设置有出光口和采集口,激光器的光源发射端与出光口对应,摄像机的图像采集端与采集口对应;激光器、相向及均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激光器用于接收外部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并通过出光口发射光源,并在轨道的内侧面形成干涉区,摄像机用于通过采集口采集干涉区的图片,并将此信息传输至外部控制器,以根据采集信息判断轨道磨损状态。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检测器可以根据需要在火车等行驶过程中既可以时时检测轨道内侧面的磨损情况,同时自动化检测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轨道检测器及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行业车辆检测及监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轨道检测器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火车、高铁、地铁等已成为人们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随着我们轨道交通线路的发展,对车辆行车安全以及轨道检测尤为重要。
火车等车辆运行的过程中,火车的两端与位于火车底部的轨道的内侧面接触。由于火车的侧面与轨道的内侧面之间具有摩擦,因此,火车对轨道的内侧面产生磨损。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人工定时对轨道内侧面的磨损情况进行检测,检测时,为了保证检测人员的安全,检测附近确保没有附近的行驶车辆,因此检测受到行车时间的局限性,同时检测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检测器及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轨道内侧面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检测器,包括:激光器、摄像机、外壳体;
所述激光器和摄像机均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且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出光口和采集口,所述激光器的光源发射端与所述出光口对应,所述摄像机的图像采集端与所述采集口对应;所述激光器、相向及均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激光器用于接收所述外部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出光口发射激光,并在轨道的内侧面形成干涉区,所述摄像机用于通过所述采集口采集干涉区的图片,并将此信息传输至外部控制器,以根据采集信息判断轨道磨损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出光口和采集口在所述外壳体的相同侧面上,且所述采集口所在的平面凸出于所述出光口所在的平面,且所述采集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出光口所在的平面呈预设夹角,以使所述摄像机能够采集到所述激光器照射于所述轨道上的光形成的干涉区。
进一步地,所述出光口和采集口处均设置有镀膜镜片。
进一步地,还包括镜片压板和密封条;所述镀膜镜片通过所述镜片压板与所述外壳体连接;所述密封条设置于所述镀膜镜片和镜片压板之间,用于对外壳体的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器通过基板与所述外壳体连接;所述基板与所述激光器之间设置有导热层,以使所述激光器的热量通过所述导热层传递至所述基板中。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的材料设置为铝;所述导热层的材料设置为导热硅脂。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上设置防水接头,用于使与所述激光器、摄像机连接的电缆通过所述防水接头与外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通过悬挂件与火车底部连接,以使所述外壳体与火车之间呈预定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悬挂件包括:悬挂板、支架、连接螺钉、固定螺钉;所述支架包括竖板,所述竖板与火车底部垂直设置;所述竖板包括弧形轨道;所述悬挂板的平面与所述外壳体远离设置有出光口和采集口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螺钉穿设于所述竖板的弧形轨道并与所述悬挂板的侧部连接,用于调整悬挂板的倾斜角度;所述固定螺钉分别与所述悬挂板和支架连接,用于固定悬挂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装置,包括如所述的轨道检测器;
所述轨道检测器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火车底部的两侧,用于分别检测两侧的火车轨道内部的磨损状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检测器,包括:激光器、摄像机、外壳体;所述激光器和摄像机均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且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出光口和采集口,所述激光器的光源发射端与所述出光口对应,所述摄像机的图像采集端与所述采集口对应;所述激光器、相向及均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激光器用于接收所述外部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光口发射光源,并在轨道的内侧面形成干涉区,所述摄像机用于通过所述采集口采集干涉区的图片,并将此信息传输至外部控制器,以根据采集信息判断轨道磨损状态。通过上述激光器向轨道的内侧面发射光源,光源在照射于轨道的内侧面并形成干涉区,摄像机用于采集干涉区的图片,并传送给外部的控制器,通过控制器的分析等可以判断轨道内侧面的磨损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检测器可以根据需要在火车等行驶过程中既可以时时检测轨道内侧面的磨损情况,同时自动化检测效率较高,通过光学检测,检测精度较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包括如所述的轨道检测器;所述轨道检测器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火车底部的两侧,用于分别检测两侧的火车轨道内部的磨损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检测器可以同时检测位于火车等车辆底部两侧的轨道的内侧面,检测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检测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检测器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检测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检测器的设置有悬挂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检测器的设置于火车上的外视图。
图标:1-激光器;2-摄像机;3-外壳体;4-悬挂件;31-上壳体;32-底座;311-出光口;312-采集口;33-镀膜镜片;34-镜片压板;35-导热层;36-防水接头;41-悬挂板;42-支架;43-连接螺钉;44-固定螺钉;431-弧形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检测器,包括:激光器1、摄像机2、外壳体3;激光器1和摄像机2均设置于外壳体3内部,且外壳体3上设置有出光口311和采集口312,激光器1的光源发射端与出光口311对应,摄像机2的图像采集端与采集口312对应;激光器1、相向及均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激光器1用于接收外部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并通过光口发射光源,并在轨道的内侧面形成干涉区,摄像机2用于通过采集口312采集干涉区的图片,并将此信息传输至外部控制器,以根据采集信息判断轨道磨损状态。通过上述激光器1向轨道的内侧面发射光源,光源在照射于轨道的内侧面并形成干涉区,摄像机2用于采集干涉区的图片,并传送给外部的控制器,通过控制器的分析等可以判断轨道内侧面的磨损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检测器可以根据需要在火车等行驶过程中既可以时时检测轨道内侧面的磨损情况,同时自动化检测效率较高,通过光学检测,检测精度较高。
具体地,外壳体3包括上壳体31和底座32,底座32与上壳体31之间可拆卸连接。上壳体31与底座32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激光器1和摄像机2的内腔。上述出光口311和采集口312在外壳体3的相同侧面上,且采集口312所在的平面凸出于出光口311所在的平面,且采集口312所在的平面与出光口311所在的平面呈预设夹角,以使摄像机2能够采集到激光器1照射于轨道上的光形成的干涉区。采集口312的倾斜角度受采集口312与出光口311之间的距离、火车等车辆的摆动、轨道与火车底部之间的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采集口312的倾斜角度、采集口312与出光口311之间的距离等设置根据实验及实际经验得出。
进一步地,上述出光口311和采集口312处均设置有镀膜镜片33,以过滤外部的部分光线。
为了保证外壳体3内部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检测器还可以包括镜片压板34和密封条;镀膜镜片33通过镜片压板34与外壳体3连接;密封条设置于镀膜镜片33和镜片压板34之间,用于对外壳体3的密封。上述设置,可以有效保护激光器1的光源发射端、摄像机2的摄像端。
通过车辆的行驶的自然风速进行激光器1和摄像机2的散热冷却、为了便于激光器1的散热,激光器1可以通过基板与外壳体3连接;基板与激光器1之间设置有导热层35,以使激光器1的热量通过导热层35传递至基板中。
进一步地,上述基板的材料设置为铝;导热层35的材料设置为导热硅脂。
为了避免雨水等对外壳体3内部的影响,外壳体3上可以设置有防水接头36,用于使与激光器1、摄像机2连接的电缆通过防水接头36与外部连接。防水接头36内设置有用于使电缆穿过的穿孔。防水接头36的一端与外壳体3密封连接。
由于出光口311和采集口312需要对准轨道的内侧面,外壳体3通过悬挂件4与火车底部连接,以使外壳体3与火车之间呈预定夹角。上述夹角根据火车等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摆动情况及轨道高度、轨道检测器与轨道之间的距离等因素确定。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上述悬挂件4包括:悬挂板41、支架42、连接螺钉43、固定螺钉44;支架42包括竖板,竖板与火车底部垂直设置;竖板包括弧形轨道431;悬挂板41的平面与外壳体3远离设置有出光口311和采集口312的一端连接,连接螺钉43穿设于竖板的弧形轨道431并与悬挂板41的侧部连接,用于调整悬挂板41的倾斜角度;固定螺钉44分别与悬挂板41和支架42连接,用于固定悬挂板41。连接时,悬挂板41与底座32连接后,调整悬挂板41与支架42之间的角度,通过连接螺钉43穿过弧形轨道431,连接悬挂板41的侧端,最后通过固定螺钉44固定悬挂板41和支架4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检测器设置于火车、地铁等底部,外壳体3与火车等车辆通过悬挂件4连接,且通过悬挂件4调整外壳体3与火车之间的角度,以使外壳体3上的出光口311和采集口312对准轨道内侧。激光器1的光源发射端与出光口311对应,摄像机2的图像采集端与采集口312对应。采集口312与出光口311之间设置有预设角度和距离。通过上述激光器1向轨道的内侧面发射光源,光源在照射于轨道的内侧面并形成干涉区,摄像机2用于采集干涉区的图片,并传送给外部的控制器,通过控制器的分析等可以判断轨道内侧面的磨损情况。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检测器可以根据需要在火车等行驶过程中既可以时时检测轨道内侧面的磨损情况,同时自动化检测效率较高,通过光学检测,检测精度较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装置,包括如的轨道检测器;轨道检测器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火车底部的两侧,用于分别检测两侧的火车轨道内部的磨损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检测器可以同时检测位于火车等车辆底部两侧的轨道的内侧面,检测效率较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轨道检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激光器、摄像机、外壳体;
所述激光器和摄像机均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且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出光口和采集口,所述激光器的光源发射端与所述出光口对应,所述摄像机的图像采集端与所述采集口对应;所述激光器、相向及均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激光器用于接收所述外部控制器的控制信号,并通过所述出光口发射激光,并在轨道的内侧面形成干涉区,所述摄像机用于通过所述采集口采集干涉区的图片,并将此信息传输至外部控制器,以根据采集信息判断轨道磨损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口和采集口在所述外壳体的相同侧面上,且所述采集口所在的平面凸出于所述出光口所在的平面,且所述采集口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出光口所在的平面呈预设夹角,以使所述摄像机能够采集到所述激光器照射于所述轨道上的光形成的干涉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口和采集口处均设置有镀膜镜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检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镜片压板和密封条;所述镀膜镜片通过所述镜片压板与所述外壳体连接;所述密封条设置于所述镀膜镜片和镜片压板之间,用于对外壳体的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通过基板与所述外壳体连接;所述基板与所述激光器之间设置有导热层,以使所述激光器的热量通过所述导热层传递至所述基板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材料设置为铝;所述导热层的材料设置为导热硅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上设置防水接头,用于使与所述激光器、摄像机连接的电缆通过所述防水接头与外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通过悬挂件与火车底部连接,以使所述外壳体与火车之间呈预定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检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件包括:悬挂板、支架、连接螺钉、固定螺钉;所述支架包括竖板,所述竖板与火车底部垂直设置;所述竖板包括弧形轨道;所述悬挂板的平面与所述外壳体远离设置有出光口和采集口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螺钉穿设于所述竖板的弧形轨道并与所述悬挂板的侧部连接,用于调整悬挂板的倾斜角度;所述固定螺钉分别与所述悬挂板和支架连接,用于固定悬挂板。
10.一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轨道检测器;
所述轨道检测器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火车底部的两侧,用于分别检测两侧的火车轨道内部的磨损状态。
CN201821101050.9U 2018-07-11 2018-07-11 轨道检测器及检测装置 Active CN2084117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01050.9U CN208411752U (zh) 2018-07-11 2018-07-11 轨道检测器及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01050.9U CN208411752U (zh) 2018-07-11 2018-07-11 轨道检测器及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11752U true CN208411752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25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01050.9U Active CN208411752U (zh) 2018-07-11 2018-07-11 轨道检测器及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117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3993A (zh) * 2019-08-09 2019-10-01 大连维德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道岔检测装置及系统
CN111766249A (zh) * 2020-07-10 2020-10-13 中科(徐州)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磨损检测装置及轨道检测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3993A (zh) * 2019-08-09 2019-10-01 大连维德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道岔检测装置及系统
CN111766249A (zh) * 2020-07-10 2020-10-13 中科(徐州)人工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磨损检测装置及轨道检测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5823B (zh) 用于沿架空接触线对集电弓进行视频检查的系统和方法
EP1981748B1 (en) System for measuring speed of a train
CN104655047B (zh) 隧道快速综合测量系统
CN208411752U (zh) 轨道检测器及检测装置
CN106940884B (zh) 一种包含深度信息的动车组运行故障图像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BR102017006726A2 (pt) Aircraft collision alert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generating an alert signal of a potential aircraft collision
CN207007341U (zh) 一种地铁接触网综合检测系统
CN109785377B (zh) 弓网状态的检测方法
CN104243909A (zh) 弓网监测装置及系统
CN109254010A (zh) 一种受电弓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JP2006349432A (ja) パンタグラフのすり板検査装置
RU2486466C2 (ru) Способ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измерения износа контактного провода (проводов контактной сети)
CN110702016A (zh) 输电线路覆冰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1812101A (zh) 受电弓滑板缺陷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13750759U (zh) 一种基于slam技术的铁路隧道智能巡检车
CN205754595U (zh) 一种隧道高清全息成像装置
CN207089303U (zh) 轨道板裂缝检测车以及系统
CN207258000U (zh) 一种惯导数据共享无人机巡检多平台吊舱
KR102183583B1 (ko) 버스 정보 안내기
CN109373913B (zh) 一种非接触式受电弓弓头碳滑块厚度检测方法
CN209559144U (zh) 高速列车动态限界测量系统
CN203949634U (zh) 一种轨道车轮闸瓦拍摄装置
CN107658788A (zh) 电力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实时监测设备
CN204156981U (zh) 弓网监测装置及系统
CN208520774U (zh) 一种受电弓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0

Address after: 065001 north side of Lotus Road, Langfang Development Zone, Hebei

Patentee after: LANGFANG IN-POWER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IN-POWER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065001 north side of Lotus Road, Langfang Development Zone, Hebei

Patentee before: LANGFANG IN-POWER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IN-POWER NEW ENER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IN-POWER ELECTR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