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02265U - 一种壳体、一种壳体组件及一种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壳体、一种壳体组件及一种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02265U
CN208402265U CN201820946426.XU CN201820946426U CN208402265U CN 208402265 U CN208402265 U CN 208402265U CN 201820946426 U CN201820946426 U CN 201820946426U CN 208402265 U CN208402265 U CN 2084022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hole section
subsegment
shell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4642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露
姜宇
杨璟
陈永红
邱泽朔
陈乾强
范奇文
曾永冬
吴桂坤
祁德广
陈耀权
周小斌
彭运辉
谭伟
周承光
范桃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4642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022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02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0226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壳体、一种壳体组件及一种电子装置。该壳体包括侧板及底板,侧板环绕底板设置以形成容置空间,侧板开设有侧孔;侧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在从容置空间的外部至内部的方向上依次连接;其中,壳体的主出模方向垂直于底板,第一孔段的出模方向从容置空间的内部至外部,第二孔段的出模方向从容置空间的外部至内部。本申请壳体的侧孔的尺寸精度得到了大大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壳体、一种壳体组件及一种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装置的开孔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壳体、一种壳体组件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的壳体上通常会开设侧孔,以用来安装电子装置的按键。现有技术中,壳体的侧孔都是通过人工进行攻钻得到,更加高级的获取方式可以通过CNC锣刻。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加工工具在高速运转攻钻壳体的过程中会发生震动,从而造成侧孔的精度不高,误差严重。因此亟需设计出来一种新的侧孔结构来解决这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壳体,该壳体包括侧板及底板,侧板环绕底板设置以形成容置空间,侧板开设有侧孔;侧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在从容置空间的外部至内部的方向上依次连接;其中,壳体的主出模方向垂直于底板,第一孔段的出模方向从容置空间的内部至外部,第二孔段的出模方向从容置空间的外部至内部。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壳体组件,该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及按键,壳体包括侧板及底板,侧板环绕底板设置以形成容置空间,侧板开设有侧孔,侧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在从容置空间的外部至内部的方向上依次连接,按键装配于侧孔中且部分伸出于侧孔,以接受用户的按压操作,其中,壳体的主出模方向垂直于底板,第一孔段的出模方向从容置空间的内部至外部,第二孔段的出模方向从容置空间的外部至内部。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壳体、按键及开关,壳体包括侧板及底板,侧板环绕底板设置以形成容置空间,侧板开设有侧孔,侧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在从容置空间的外部至内部的方向上依次连接,按键装配于侧孔中且部分伸出于侧孔,以接受用户的按压操作,开关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开关与按键相对且间隔设置,按键在接受用户的按压操作后可与开关抵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壳体通过模具制成,因为侧孔为倒扣结构,所以需要在模具中增加行位结构或者斜顶结构来制作侧孔,行位结构或者斜顶结构不存在震动现象,从而可以提高侧孔的加工精度。此外,本申请将侧孔分割成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并且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的出模方向彼此相向设置,这样就避免了侧孔单一的向同一个方向拔模而造成侧孔的两个开口中有一个的开口尺寸偏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按键区域的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按键区域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按键区域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按键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按键区域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按键和卡扣装配前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按键和卡扣装配后的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包括壳体组件10及开关20,壳体组件10包括壳体30、按键40,壳体30开设有侧孔50,按键40装配于侧孔50中且部分伸出于侧孔50以接受用户的按压操作,开关20安装于壳体30内部与按键40相对且间隔设置,按键40在接受用户的按压操作后发生位移以与开关20抵接。
侧孔50的尺寸太大会造成按键40与侧孔50的安装间隙偏大,不仅影响外观,而且会造成按键4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剧烈的晃动;侧孔50的尺寸太小会造成按键40在位移过程中与侧孔50发生剐蹭,不仅降低了用户的体验感,而且会造成按键40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正常地位移以致按键40无法位移抵接至开关20。
在现有技术中,壳体30的侧孔50都是通过人工进行攻钻得到,更加高级的获取方式可以通过CNC锣刻。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加工工具在高速运转攻钻壳体30的过程中会发生震动,从而造成侧孔50的精度不高,误差严重。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按键40在侧孔50中正常地位移,通常会使侧孔50的实际加工尺寸大于设计要求尺寸,这样不仅影响外观,而且会造成按键40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剧烈的晃动。因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的侧孔50加工方式,通过将侧孔50与壳体30同时用模具脱模制成,以提高侧孔50的加工精度。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按键40区域的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壳体30可以是中框或者后壳,本实施例的壳体30为中框,以下实施例将以此为基础进行说明讲解。
中框包括相对的两个侧面,其中前侧面上设置显示屏组件,后侧面上设置电路板、电池、开关20等元器件,然后前侧面与显示屏组件连接,后侧面与后壳连接以形成电子装置的主体框架。
具体地,壳体30包括侧板31及底板32,侧板31环绕底板32设置以形成容置空间301,开关20容置在容置空间301内,侧板31开设有侧孔50,按键40装配于侧孔50中且部分伸出于侧孔50以接受用户的按压操作。壳体30的主出模方向垂直于底板32,如图2中A1和A2所指的方向。
侧孔50包括第一孔段51和第二孔段52,第一孔段51和第二孔段52在从容置空间301的外部至内部的方向上依次连接。
其中,第一孔段51的出模方向从容置空间301的内部至外部,如图2中B1所指的方向,第二孔段52的出模方向从容置空间301的外部至内部,如图2中B2所指的方向。第一孔段51可以通过在模具中添加行位结构或者斜顶结构实现,同理,第二孔段52可以通过在模具中添加行位结构或者斜顶结构实现。
本实施例通过将侧孔50分割成第一孔段51和第二孔段52,并且第一孔段51和第二孔段52的出模方向彼此相向设置,这样就避免了侧孔50单一的向同一个方向拔模而造成侧孔50的两个开口中有一个的开口尺寸偏大。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按键40区域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侧孔50还包括第一连接段53,第一孔段51、第一连接段53、第二孔段52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一台阶状结构。这样设置可以使制作第一孔段51的行位结构或者斜顶结构同制作第二孔段52的行位结构或者斜顶结构在第一台阶状结构处由之前的边-边接触变为边-面接触。边-边接触的尺寸精度要求高,只要尺寸存在偏差就会造成边-边接触无法实现,此外,即使尺寸精度达到要求,模具在使用过程中零件也会出现磨损的情况,从而造成在第一台阶状结构处无法实现边-边接触,进而造成模具地频繁维修。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段53,第一连接段53将第一孔段51和第二孔段52连接,制作第二孔段52的行位结构或者斜顶结构与第一台阶状结构配合抵接至第一连接段53上,制作第一孔段51的行位结构或者斜顶结构抵接至制作第二孔段52的行位结构或者斜顶结构的面上,从而实现由之前的边-边接触变为边-面接触,大大提高了模具中行位结构或者斜顶结构的零件尺寸的容错率。
可选地,第二孔段52相对于第一孔段51下沉设置,即第二孔段52的开孔宽度大于第一孔段51的开孔宽度。在按键40尺寸和第一孔段51的拔模角一定时,这样设置可以减小第一孔段51在侧板31的外周面处的开孔尺寸,进而减小按键40与侧板31的安装缝隙,提高按键40处的美观性。
进一步地,第二孔段52包括第一子段521和第二子段522,第一子段521分别与第一孔段51和第二子段522连接,第二子段522的拔模角度大于第一子段521的拔模角度。
这样设置相对于第二孔段52只有一种拔模角度的好处在于,在第二孔段52长度相同的前提下,将第二孔段52分成第一子段521和第二子段522可以使第一子段521的出模行程变短,因此即使第一子段521的拔模角度可以减小(即第一子段521的开孔尺寸可以进一步减小)也不会影响第一子段521的正常出模(即行位结构或者斜顶结构在出模的过程中不会刮伤侧板31),从而可以在保证按键40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减小第一子段521与按键40之间的安装间隙,防止按键40在第一子段521位置处的晃动。同时,将第二子段522的拔模角度设置成大于第一子段521的拔模角度的方式,可以保证在第一子段521的开孔尺寸减小的前提下保证第二孔段52与侧板31的内周面的接触处的开孔尺寸不变,从而不影响按键40正常装配进入侧孔50中。
第二孔段52还包括第二连接段523,第一子段521、第二连接段523、第二子段522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二台阶状结构。可选地,第二子段522相对于第一子段521下沉设置,以使第二子段522的开孔宽度大于第一子段521的开孔宽度,这样设置可以避免在第二连接段523形成倒扣方便第二连接段523与第一子段521、第二子段522同时出模。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按键40区域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壳体30还设有卡扣33,以使得按键40装配于侧孔50中通过卡扣33固定于壳体30上。卡扣3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等,图4所展示的是卡扣3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卡扣33分别设置于侧孔50相对的两侧,本申请的实施例将以此作为基础进行讲解。
具体的,卡扣33设置于侧板31靠近容置空间301的一侧,卡扣33和侧板31共同围设成卡持区域。卡扣33包括主体部331及配合部332,主体部331与侧板31连接,配合部332与主体部331连接并与侧板31相对间隔设置以形成一卡持区域。
请同时参阅图4、图5和图6,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按键40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按键40区域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按键40包括触压件41及连接件42,触压件41装配于侧孔50中且部分伸出于侧孔50以接受用户的按压操作,连接件42与触压件41连接,且连接件42与卡扣33配合紧配于卡扣33和侧板31之间的卡持区域内,以将触压件41与壳体30相互连接。
可选地,连接件42与触压件41可以通过一体成型连接,连接件42与触压件41也可以通过胶水粘接连接,连接件42与触压件41还可以通过螺钉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2与触压件41为一体成型结构。触压件41为金属件,例如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不锈钢等等,连接件42为塑胶件,例如,PA、PC、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等等。
连接件42为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的塑胶件,该连接件42被配合部332、侧板31挤压以发生弹性形变紧配于卡持区域中,触压件41在接受用户的按压操作后发生位移形变,触压件41带动连接件42移动直至抵接至开关20,在用户释放触压件41后,触压件41在连接件42的带动下恢复至原始位置。
连接件42包括搭接部421和至少两个安装部422,搭接部421将至少两个安装部422连接在一起,安装部422紧配于卡扣33和侧板31之间的卡持区域内,以将连接件42紧配于卡持区域内,搭接部421的一侧用于与触压件41连接,搭接部421的另一侧用于抵接开关20以使开关20接受用户的操作指令。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卡扣33的数量为两个,所以安装部422的数量也为两个,安装部422和卡扣33的数量相同。
触压件41包括按压部411和限位部412,按压部411装配于侧孔50中且部分伸出于侧孔50,按压部411的一端用于接受用户的按压操作,按压部411的另一端与限位部412连接且开设有容置槽413。连接件42的搭接部421插至容置槽413内,且连接件42的安装部422与限位部412连接,以使连接件42与触压件41相互固定。
其中,触压件41的限位部412与侧孔50的第二台阶状结构配合且抵接于第二连接段523的底部,从而防止触压件41从侧孔50中脱离至容置空间301的外部。
在触压件41的按压部411接受到用户的按压操作后,按压部411会发生位移移动,按压部411带动连接件42的搭接部421移动直至抵接于开关20上。因为此时安装部422紧配于卡持区域内,所以搭接部421会在安装部422的配合下发生可恢复性形变,从而使得搭接部421朝向容置空间301凹陷,并在用户按压操作结束后,搭接部421带动按压部411恢复至初始位置,限位部412抵接于第二连接段523的底部。
请同时参阅图7和图8,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按键40和卡扣33装配前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按键40和卡扣33装配后的一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可选地,配合部332与侧板31中的至少一个靠近卡持区域的一侧设有第一卡合部34,安装部422设有与第一卡合部34相配合的第二卡合部35,在安装部422紧配于配合部332和侧板31之间时,第一卡合部34与第二卡合部35相互卡合。第一卡合部34可以是凸包或者凹槽,第二卡合部35可以是与第一卡合部34相配合的凹槽或者凸包。图7和图8中所展示的是配合部332、侧板31均设有第一卡合部34,第一卡合部34为凸包,安装部422设有相对应的第二卡合部35,第二卡合部35为凹槽。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安装部422与配合部332、侧板31紧配的同时,增加第一卡合部34与第二卡合部35卡合,从而增强按键40与壳体30的连接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侧板及底板,所述侧板环绕所述底板设置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侧板开设有侧孔;
所述侧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和所述第二孔段在从所述容置空间的外部至内部的方向上依次连接;
其中,所述壳体的主出模方向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孔段的出模方向从所述容置空间的内部至外部,所述第二孔段的出模方向从所述容置空间的外部至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孔还包括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孔段、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二孔段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一台阶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段相对于所述第一孔段下沉设置,以使所述第二孔段的开孔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开孔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段包括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所述第一子段分别与所述第一孔段和所述第二子段连接,所述第二子段的拔模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子段的拔模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段还包括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子段、所述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子段依次连接以形成台阶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子段相对于所述第一子段下沉设置,以使所述第二子段的开孔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子段的开孔宽度。
7.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侧板及底板,所述侧板环绕所述底板设置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侧板开设有侧孔,所述侧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和所述第二孔段在从所述容置空间的外部至内部的方向上依次连接;及
按键,装配于所述侧孔中且部分伸出于所述侧孔,以接受用户的按压操作;
其中,所述壳体的主出模方向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第一孔段的出模方向从所述容置空间的内部至外部,所述第二孔段的出模方向从所述容置空间的外部至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设有卡扣,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侧板靠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所述卡扣和所述侧板共同围设成卡持区域;
所述按键包括触压件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触压件连接,所述连接件紧配于所述卡扣和所述侧板之间的所述卡持区域内,所述触压件装配于所述侧孔中且部分伸出于所述侧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包括主体部及配合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侧板连接,所述配合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且与所述侧板相对间隔设置,所述配合部、所述主体部、所述侧板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卡持区域;
所述连接件包括搭接部和至少两个安装部,所述搭接部将所述至少两个安装部连接在一起,所述安装部紧配于所述卡扣和所述侧板之间的所述卡持区域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压件包括按压部和限位部,所述按压部装配于所述侧孔中且部分伸出于所述侧孔,所述按压部的一端用于接受用户的按压操作,所述按压部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且开设有容置槽;
其中,所述连接件的搭接部插至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连接件的安装部与所述限位部连接,以使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触压件相互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段包括第一子段和第二子段,所述第一子段分别与所述第一孔段和所述第二子段连接,所述第二子段的拔模角度大于所述第一子段的拔模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孔段还包括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子段、所述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子段依次连接以形成第二台阶状结构,所述第二子段的开孔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子段的开孔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压件的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台阶状结构配合且抵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底部。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部和所述侧板中的至少一个靠近所述卡持区域的一侧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安装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配合的第二卡合部;
其中,在所述安装部紧配于所述配合部和所述侧板之间时,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相互卡合。
15.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侧板及底板,所述侧板环绕所述底板设置以形成容置空间,所述侧板开设有侧孔,所述侧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和所述第二孔段在从所述容置空间的外部至内部的方向上依次连接;
按键,装配于所述侧孔中且部分伸出于所述侧孔,以接受用户的按压操作;及
开关,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开关与所述按键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按键在接受用户的按压操作后可与所述开关抵接。
CN201820946426.XU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壳体、一种壳体组件及一种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022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46426.XU CN208402265U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壳体、一种壳体组件及一种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46426.XU CN208402265U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壳体、一种壳体组件及一种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02265U true CN208402265U (zh) 2019-01-18

Family

ID=65132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4642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02265U (zh) 2018-06-15 2018-06-15 一种壳体、一种壳体组件及一种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022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2000A (zh) * 2018-06-15 2019-12-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一种壳体组件及一种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2000A (zh) * 2018-06-15 2019-12-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一种壳体组件及一种电子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73463B2 (en)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instrument having operation key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7988495B2 (en) Connector
CN101005288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密封结构
US11596076B2 (en) Sealing system for electronics enclosure
CN208402265U (zh) 一种壳体、一种壳体组件及一种电子装置
CN106558435A (zh) 支架组件、指纹按键和移动终端
US20150077958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4103948A (zh) 门盖机构
US8229520B2 (en) Cover part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having the same
CN108471687A (zh) 防水结构及应用该防水结构的电子装置
CN204457182U (zh) 一种汽车车门手柄
US789667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interconnecting arrangement between load plate and stiffener
CN108259800B (zh) 一种电视背板模组及液晶电视
CN213092155U (zh) 触摸屏plc一体机
CN104053322A (zh) 便携式显示器
CN204026957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侧板固定结构
CN112736360A (zh) 一种电池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2739097A (zh) 电子设备
CN205082083U (zh) 一种壳体及电子装置
CN203105020U (zh) 电子设备及其摄像头模组固定结构
CN205195763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6021154U (zh) 一种带指纹模组的电子设备
CN203423349U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视频转换器
CN110139520B (zh) 电器盒及楼宇控制系统
CN204271362U (zh) 一种带凸肋结构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