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99016U - 非制冷热成像总成 - Google Patents

非制冷热成像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99016U
CN208399016U CN201821181960.2U CN201821181960U CN208399016U CN 208399016 U CN208399016 U CN 208399016U CN 201821181960 U CN201821181960 U CN 201821181960U CN 208399016 U CN208399016 U CN 208399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rocker arm
uncooled irfpas
irfpas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8196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小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pin special dec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PINTEZH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PINTEZH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PINTEZH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8196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99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99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990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制冷热成像总成,包括非制冷热成像装置和位置调整装置,位置调整装置包括具有电源的控制器、回转组件和仰俯组件,控制器分别电连接回转组件和仰俯组件,仰俯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回转组件上,非制冷热成像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固接在仰俯组件上;控制器与控制终端无线通信,以便控制器控制回转组件及仰俯组件的位置,使得非制冷热成像装置的成像位置进行调整。上述装置为模块结构,使得生产成本低,安装维护方便;通过控制终端与成像位置进行控制,避免烟雾、粉尘、大风,暴雨等恶劣气象对观测人员的限制,使得观测有序进行;非制冷热成像装置能够实现全方位的观测,消除观测死角,提高观测精度。

Description

非制冷热成像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制冷热成像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安防、救援事业的不断推进,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热成像系统在军事和商业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非制冷远红外成像观察装备因其造价低廉、可实现恶劣气象条件下远距离搜索和观察、便于携带等优点在红外成像领域内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目前,现有技术中,热成像观测仪固定在三脚架上,观测者通过手动调节三脚架来的姿态,实现热成像观测仪的多方位观测,同时,所获得的观测信息不能实时传递,信息同步性差,易于造成观测信息的丢失,另外,烟雾、粉尘、大风,暴雨等恶劣气象条件限制操作人员野外观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非制冷热成像总成,包括相连接的非制冷热成像装置和位置调整装置,所述位置调整装置包括具有电源的控制器、回转组件和仰俯组件,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所述回转组件和所述仰俯组件,所述仰俯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回转组件上,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固接在所述仰俯组件上;
所述控制器与控制终端无线通信,以便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回转组件的角度及所述仰俯组件的角度,使得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的成像能够位置进行调整。
优选地,所述回转组件的回转角度为0°~360°;
所述回转组件包括底座和回转电机,所述底座固接于安装面上,所述回转电机与所述底座固接,所述回转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回转电机的转轴相对于所述仰俯组件可回转运动。
优选地,所述回转组件还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半壳和下半壳,所述上半壳的内部具有上腔体,所述上腔体具有第一开口端,所述下半壳的内部有下腔体,所述下腔体具有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端的外径,所述第一开口端套装在所述第二开口端的外侧,所述底座及所述回转电机设置在所述下腔体内,所述回转电机的转轴与所述上腔体的腔体壁底面固接,所述回转电机可驱动所述上半壳相对于所述下半壳轴向转动,所述上半壳的外端面与所述仰俯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仰俯组件的仰俯角度为-20°~60°;
所述仰俯组件包括外壳、摇臂电机和摇臂,所述外壳的底部端面与所述上半壳的外端面固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电源和所述摇臂电机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摇臂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摇臂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摇臂连接,所述摇臂与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连接。
优选地,所述摇臂为倒U型结构,所述摇臂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壁上,所述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摇臂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摇臂电机驱动所述摇臂可相对所述外壳的表面运动。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有控制单元和无线通信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用于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控制终端实时无线通信;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回转组件和/或所述仰俯组件运动,以便调整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的成像位置。
优选地,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包括有机壳、光学组件、电器组件、支架和驱动件,所述光学组件、所述电器组件和所述驱动件分别通过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电器组件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
所述机壳包括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开口端同轴设置;
所述光学组件包括目镜和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端,所述目镜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端;
所述变焦镜头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电器组件控制所述驱动件,以便调整所述变焦镜头的焦距。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口端的端口还设置有镜头保护镜,所述镜头保护镜与所述变焦镜头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电器组件包括有电池、控制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池、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驱动件;
所述电池为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提供电能,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终端实时通信,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进行数据采集。
优选地,所述机壳的顶部设置有提手,所述机壳的侧壁设置有手持套。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非制冷热成像总成,包括相连接的非制冷热成像装置和位置调整装置,所述位置调整装置包括具有电源的控制器、回转组件和仰俯组件,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所述回转组件和所述仰俯组件,所述仰俯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回转组件上,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固接在所述仰俯组件上;所述控制器与控制终端无线通信,以便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回转组件的角度及所述仰俯组件的角度,使得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的成像位置能够进行调整。上述装置中,控制终端与控制器进行无线通信,电源为整个位置调整装置供电,当需要对非制冷热成像装置的成像位置进行水平调整时,控制器控制回转组件工作,回转组件带动仰俯组件及非制冷热成像装置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成像位置的水平调整,当需要对非制冷热成像装置的成像位置进行仰俯角度调整时,控制器控制仰俯组件工作,仰俯组件带动非制冷热成像装置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成像位置的仰俯角度的调整,当需要对非制冷热成像装置的成像位置同时进行水平和仰俯角度调整时,控制器控制回转组件和仰俯组件同时工作,回转组件带动仰俯组件及非制冷热成像装置进行转动,仰俯组件带动非制冷热成像装置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成像位置水平和仰俯角度的调整。
上述装置部件模块化结构,可进行独立生产,使得生产成本低,安装维护方便;同时,通过控制终端与成像位置进行控制,从而避免因烟雾、粉尘、大风,暴雨等恶劣气象对观测人员的限制,使得野外观测有序进行;另外,通过水平和仰俯两个自由端的调整,使得非制冷热成像装置能够实现全方位的观测,进而避免了观测死角的出现,从而提高观测的精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非制冷热成像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非制冷热成像总成中位置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位置调整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非制冷热成像总成中非制冷热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非制冷热成像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为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1为机壳,12为提手,13为手持套,14为目镜,15为控制模块,16为电池,17为支架,18为变焦镜头,19为镜头保护镜;
2为位置调整装置,21为回转组件,211为底座,212为回转电机,213为下半壳,214为上半壳,22为仰俯组件,221为摇臂,222为外壳,223为摇臂电机,224为控制器,225为电源;
3为控制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非制冷热成像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非制冷热成像总成中位置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位置调整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非制冷热成像总成中非制冷热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非制冷热成像装置的剖视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非制冷热成像总成,包括相连接的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和位置调整装置2,所述位置调整装置2包括具有电源225的控制器224、回转组件21和仰俯组件22,所述控制器224分别电连接所述回转组件21和所述仰俯组件22,所述仰俯组件2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回转组件21上,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以可拆卸的方式固接在所述仰俯组件22上;所述控制器224与控制终端3无线通信,以便所述控制器224控制所述回转组件21的角度及所述仰俯组件22的角度,使得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的成像位置能够进行调整。上述装置中,控制终端3与控制器224进行无线通信,电源225为整个位置调整装置2供电,当需要对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的成像位置进行水平调整时,控制器224控制回转组件21工作,回转组件21带动仰俯组件22及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成像位置的水平调整,当需要对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的成像位置进行仰俯角度调整时,控制器224控制仰俯组件22工作,仰俯组件22带动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成像位置的仰俯角度的调整,当需要对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的成像位置同时进行水平和仰俯角度调整时,控制器224控制回转组件21和仰俯组件22同时工作,回转组件21带动仰俯组件22及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进行转动,仰俯组件22带动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成像位置水平和仰俯角度的调整。
上述装置部件模块化结构,可进行独立生产,使得生产成本低,安装维护方便;同时,通过控制终端3与成像位置进行控制,从而避免因烟雾、粉尘、大风,暴雨等恶劣气象对观测人员的限制,使得野外观测有序进行;另外,通过水平和仰俯两个自由端的调整,使得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能够实现全方位的观测,进而避免了观测死角的出现,从而提高观测的精度。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回转组件21的水平调整是指相对回转组件21的安装面而言,也就是说,当回转组件21安装到成像位置的安装面后,回转组件21绕自身的轴线转动,该轴线与安装面垂直,同理,仰俯组件22的仰俯角度的调整同样是相对安装面而言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位置调整装置2的顶部(远离安装面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件,连连接件优选为螺栓,该螺栓的一端与调整装置固接,另一端凸出位置调整装置2的端面,在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与位置调整装置2的连接端面上开设螺纹孔,通过螺栓与螺纹孔的配合实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与位置调整装置2的快速连接,从而有效提高了安装的效率,同时,该种连接方式强度高,能够有效避免外部环境度连接处的影响,保证设备稳定有序的运行。
进一步理解的是,所述回转组件21的回转角度为0°~360°;所述回转组件21包括底座211和回转电机212,所述底座211固接于安装面上,所述回转电机212与所述底座211固接,所述回转电机212与所述控制器224电连接,所述回转电机212的转轴相对于所述仰俯组件22可回转运动。上述回组件的回转角度范围能够实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的水平360°转动,从而使得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的观测范围有效增大,避免出现观测死角,从而保证观测的精度。具体地,底座211与成像位置的安装面固接,将回转电机212的基座与底座211固接,将回转电机212的转轴与仰俯组件22连接,控制器224启动回转电机212,回转电机212转动,从而带动仰俯组件22及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进行回转角度的调整。
上述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有效实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回转角度的调整,从而有效满足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的观测需求。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回转电机212为减速电机,通过该结构能够使得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在进行回转角度调整时,能够稳步进行,同时,有利于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在回转角度调整的过程中进行观测,提高回转角度调整过程中观测的质量,进而有效实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的动态拍摄。
进一步地,所述回转组件21还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半壳214和下半壳213,所述上半壳214的内部具有上腔体,所述上腔体具有第一开口端,所述下半壳213的内部有下腔体,所述下腔体具有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端的外径,所述第一开口端套装在所述第二开口端的外侧,所述底座211及所述回转电机212设置在所述下腔体内,所述回转电机212的转轴与所述上腔体的腔体壁底面固接,所述回转电机212可驱动所述上半壳214相对于所述下半壳213轴向转动,所述上半壳214的外端面与所述仰俯组件22连接。上述通过上半壳214和下半壳213扣装在一起形成腔体结构,回转电机212和底座211设置在腔体的内部,其中,上半壳214和下半壳213均为筒状结构,两者同轴套装,上半壳214与仰俯组件22的连接点设置在上半壳214与下半壳213的轴线上,通过该种结构,能够有效实现回转操作时角度调整的精度,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出现应力偏载的现象,从而有效保证连接处的强度,使得设备能够稳定有序的工作。另外,通过设置壳体,能够有效实现回转组件21与外部环境的隔离,从而避免外部环境对于回转组件21的影响,尤其是出现风沙雨雪天气,使得装置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底座211设置在下半壳213的底部,且底座211的安装端与外界连通,在进行安装时,在下半壳213的底部端面设置密封圈,从而进一步实现内外隔离,避免外部环境对于回转组件21的影响,保证装置的顺利使用;同时上半壳214的顶部与仰俯组件22连接,在上半壳214与仰俯组件22连接的端口设置密封垫,使得连接处内外隔离,避免外部环境对于装置内部的影响,进而有效提高连接处的强度,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有效降低设备维护的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仰俯组件22的仰俯角度为-20°~60°;所述仰俯组件22包括外壳222、摇臂电机223和摇臂221,所述外壳222的底部端面与所述上半壳214的外端面固接,所述控制器224、所述电源225和所述摇臂电机223设置在所述外壳222内,所述摇臂电机223与所述控制器224电连接,所述摇臂电机223的转轴穿过所述外壳222与所述摇臂221连接,所述摇臂221与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连接。上述结构中,外壳222与回转组件21的上半壳214连接,当回转组件21转动时,带动外壳222转动,摇臂电机223设置在外壳222内部,摇臂221设置在外壳222的外部,摇臂电机223的转轴穿出外壳222与摇臂221连接,当需要调整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的仰俯角度时,摇臂电机223启动,从而使得摇臂221相对外壳222发生转动,进而进行调整。上述仰俯角度为-20°~60°,即摇臂221相对外壳222的旋转角度为-20°~60°,通过该角度的设置,能够使得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的观测角度能够有效满足实际监测的要求,避免出现观测死角,从而提高观测的精度。同时,将控制器224、电源225和摇臂电机223设置在外壳222内,能够有效避免外部环境对外壳222内部各部件的影响,尤其是出现风沙雨雪天气,使得装置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摇臂电机223为减速电机,通过该结构能够使得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在进行仰俯角度调整时,能够稳步进行,同时,有利于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在仰俯角度调整的过程中进行观测,提高仰俯角度调整过程中观测的质量,进而有效实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的动态拍摄。
进一步地,所述摇臂221为倒U型结构,所述摇臂221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222的外壁上,所述摇臂221的另一端与所述摇臂电机223的转轴连接,所述摇臂电机223驱动所述摇臂221可相对所述外壳222的表面运动。上述摇臂221横跨在外壳222的顶部,且摇臂221的外表面与外壳222的外壁间隔设置,摇臂221的一端分别与外壳222的外壁铰接,另一端与摇臂电机223的转轴连接,当摇臂电机223转动时,摇臂221可相对外壳222的表面做周向转动,从而实现对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的成交角度的调整。
具体地,所述控制器224包括有控制单元和无线通信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用于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控制终端3实时无线通信;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回转组件21和/或所述仰俯组件22运动,以便调整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的成像位置。上述控制单元通过无线通信单元与控制终端3进行实时通信,人们通过控制终端3可远程控制位置调整装置2,从而实现成像位置的调整,进而使得野外观测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能够有效保证观测的有序进行。
需要指出的是,通过控制终端3可以设置位置调整装置2的工作程序,即位置调整装置2带动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安装既定轨迹进行观测,从而实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的自动巡航观测,降低人为检测的工作强度。另外,无线通信单元的通信网络为FDD-LTE网络或TD-LTE网络,从而保证信号的有效传输,进而提高成像位置的控制精度。
具体理解的是,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包括有机壳11、光学组件、电器组件、支架17和驱动件,所述光学组件、所述电器组件和所述驱动件分别通过所述支架17安装在所述机壳11的内部,所述电器组件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所述机壳11包括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开口端同轴设置,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开口方向与所述仰俯组件22的仰俯方向垂直;所述光学组件包括目镜14和变焦镜头18,所述变焦镜头18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端,所述目镜14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端;所述变焦镜头18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电器组件控制所述驱动件,以便调整所述变焦镜头18的焦距。目镜14和变焦镜头18同轴设置,仰俯组件22带动两者进行仰俯观测角度的位置变换,回转组件21带动两者进行回转运动,从而实现观测角度的回转操作。上述结构紧凑,体积小,通过与位置调整装置2的有效配合实现观测角度的灵活调整,从而保证观测的顺利进行,同时,通过变焦镜头18的变焦,能够有效扩大观测范围,当发现观测范围内存在不安全因素时,可通过调整焦距,从而获得清晰的观测影像,进而提高了观测的精度。另外,通过机壳11将内部和外部隔离,能够有效避免外部环境对机壳11内部各部件的影响,尤其是出现风沙雨雪天气,使得装置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
具体地,所述第二开口端的端口还设置有变镜头保护镜19,所述变镜头保护镜19与所述变焦镜头18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变镜头保护镜19,能够避免外部环境对于变焦镜头18及内部各部件的影响,保证变焦镜头18及内部各部件的使用性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护的成本。
具体地,所述电器组件包括有电池16、控制模块15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控制模块15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池16、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驱动件;所述电池16为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提供电能,所述控制模块15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终端3实时通信,所述控制器224控制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进行数据采集。控制模块15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控制终端3进行实时通信,人们通过控制终端3可远程控制非制冷热成像装置1,从而实现远程观测,进而使得野外观测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能够有效保证观测的有序进行。
需要指出的是,无线通信模块的通信网络为FDD-LTE网络或TD-LTE网络,从而保证信号的有效传输,进而提高成像位置的控制精度。同时,控制模块15通过图像边界与危险特征智能提取技术、准确有效的危害等级算法,可精准确定危险目标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等级;控制模块15根据危险目标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等级向控制终端3发出报警信号,传输危险目标的图像信息,控制终端3接收报警信号,通过自动调整回转角度和俯仰角度使危险目标始终在观测视野范围内,保证观测的精度。另外,控制终端3采用人性化软件设计,界面直观友好,系统参数在线可调,现场观测信息通过控制终端3实时显示,报警及时准确。
具体地,所述机壳11的顶部设置有提手12,所述机壳11的侧壁设置有手持套13。通过设置上述提手12和手持套13便于设备的携带与安装,从而提高了设备的便捷性。
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比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非制冷热成像总成,包括相连接的非制冷热成像装置和位置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装置包括具有电源的控制器、回转组件和仰俯组件,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所述回转组件和所述仰俯组件,所述仰俯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回转组件上,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固接在所述仰俯组件上;
所述控制器与控制终端无线通信,以便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回转组件的角度及所述仰俯组件的角度,使得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的成像位置能够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制冷热成像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组件的回转角度为0°~360°;
所述回转组件包括底座和回转电机,所述底座固接于安装面上,所述回转电机与所述底座固接,所述回转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回转电机的转轴相对于所述仰俯组件可回转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制冷热成像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组件还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半壳和下半壳,所述上半壳的内部具有上腔体,所述上腔体具有第一开口端,所述下半壳的内部有下腔体,所述下腔体具有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端的外径,所述第一开口端套装在所述第二开口端的外侧,所述底座及所述回转电机设置在所述下腔体内,所述回转电机的转轴与所述上腔体的腔体壁底面固接,所述回转电机可驱动所述上半壳相对于所述下半壳轴向转动,所述上半壳的外端面与所述仰俯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非制冷热成像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仰俯组件的仰俯角度为-20°~60°;
所述仰俯组件包括外壳、摇臂电机和摇臂,所述外壳的底部端面与所述上半壳的外端面固接,所述控制器、所述电源和所述摇臂电机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摇臂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摇臂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摇臂连接,所述摇臂与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制冷热成像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为倒U型结构,所述摇臂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壁上,所述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摇臂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摇臂电机驱动所述摇臂可相对所述外壳的表面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非制冷热成像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有控制单元和无线通信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用于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控制终端实时无线通信;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回转组件和/或所述仰俯组件运动,以便调整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的成像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制冷热成像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包括有机壳、光学组件、电器组件、支架和驱动件,所述光学组件、所述电器组件和所述驱动件分别通过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机壳的内部,所述电器组件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
所述机壳包括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开口端同轴设置;
所述光学组件包括目镜和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端,所述目镜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端;
所述变焦镜头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电器组件控制所述驱动件,以便调整所述变焦镜头的焦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制冷热成像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端的端口还设置有镜头保护镜,所述镜头保护镜与所述变焦镜头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制冷热成像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组件包括有电池、控制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电连接所述电池、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和所述驱动件;
所述电池为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提供电能,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所述控制终端实时通信,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非制冷热成像装置进行数据采集。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制冷热成像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顶部设置有提手,所述机壳的侧壁设置有手持套。
CN201821181960.2U 2018-07-24 2018-07-24 非制冷热成像总成 Active CN208399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81960.2U CN208399016U (zh) 2018-07-24 2018-07-24 非制冷热成像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81960.2U CN208399016U (zh) 2018-07-24 2018-07-24 非制冷热成像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99016U true CN208399016U (zh) 2019-01-18

Family

ID=65129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81960.2U Active CN208399016U (zh) 2018-07-24 2018-07-24 非制冷热成像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990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68015B (zh) 基于规划航线飞行的多旋翼无人机的油气管线巡检系统
CN102780177B (zh) 基于飞行机器人的架空电力线路巡检数据采集方法
CN204481394U (zh) 一种输电线路无人机视频监控系统
CN106791323A (zh) 一种具有自清洁功能的水下照明摄像一体化系统
CN105430355B (zh) 一种绿色智能半隐蔽式监控装置
CN208882106U (zh) 一种具有烟雾识别功能的多旋翼无人机
CN209744069U (zh) 一种用于油气管道在线巡检装置
CN110040244A (zh) 基于无人机悬挂平台的烟囱内壁图像采集装置与方法
CN102854138A (zh) 基于数字摄像法的能见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13339206B (zh) 一种无人机风电巡检方法及无人机
CN208399016U (zh) 非制冷热成像总成
CN205226796U (zh) 一种可360度旋转的监控器
CN105323485B (zh) 单相机倾斜图像采集装置及采集方法
CN104092997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9060147A (zh) 超远程成像总成
CN211475457U (zh) 一种可万向转动的远程控制绝缘拍摄杆
CN107613249A (zh) 边界监控装置、系统及方法
CN204598167U (zh) 一种机载三光电吊舱系统
CN208841396U (zh) 一种室内用巡检机器人及室内巡检系统
CN206797734U (zh) 一种红外成像固定翼巡检无人机
CN216159921U (zh) 一种智能电器用的环境数据采集装置
CN207106868U (zh) 设有旋转式摄像装置的空中影像采集无人机
CN107238441A (zh) 一种无人机高速巡线红外光学系统
CN206806862U (zh) 一种输电线路巡检无人机
CN203978730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监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603, Building No. 5, No. 1 Qianqian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eijing 10220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ingpin special dec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03, Building No. 5, No. 1 Qianqian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Beijing 102200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JINGPINTEZHU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