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79630U - 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79630U
CN208379630U CN201820954423.0U CN201820954423U CN208379630U CN 208379630 U CN208379630 U CN 208379630U CN 201820954423 U CN201820954423 U CN 201820954423U CN 208379630 U CN208379630 U CN 2083796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body
outer tube
ancient building
soft clay
s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544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爱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xiang Wuzhen Neli Antique Garden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gxiang Wuzhen Neli Antique Garde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xiang Wuzhen Neli Antique Garden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gxiang Wuzhen Neli Antique Garden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544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796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796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7963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涉及古建筑地基加固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地基加固结构加固效果差的问题,其包括插接于土壤中的外管体,所述外管体外周沿竖直方向间隔开有多个弧形孔,所述外管体外周分别对应弧形孔位置连接有多个插接于周围土壤中的弧形杆,所述外管体中设有钢筋笼,所述外管体中浇筑有混凝土。本实用新型通过滑移设置的弧形杆配合外管体周壁上开设的弧形孔,将混凝土引入外管体外周的土壤中形成多层盘状结构,提高其对土壤的加固效果。

Description

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地基加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古建筑,由于时间推移和环境变化,经浸泡的原土结构会发生变化,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降低,原基础在载荷作用下,会产生新的变形,当变形超过规范允许值时,就必须进行地基或地基与基础的加固。而软土地区的地段具有孔隙比大、含水率高、沉降大等特点,现有的地基基础加固结构存在许多问题,无法很好的解决软土地区古建筑的地基基础加固问题,对古建筑的保护存在较大的缺陷。所以现在需要一种能很好的用于软土地区古建筑的地基基础加固结构,以防止古建筑因地基基础沉陷等问题而被破坏。
因此,公告号为CN20727736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包括原地基、设置在所述原地基上的原基础、由所述原基础向所述原地基开设的钻孔及配合插装在所述钻孔内的加固桩;所述加固桩包括承台、套管、通孔、基座、多个灌浆孔、钢筋及加固板,所述加固板底面连接有多个T形加固块。该实用新型的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设置加固桩,能增大结构整体承载力、抗沉陷能力,提高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对于软土地区的地基基础具有极其有效的加固效果,能减小地基基础沉陷和位移,能对软土地区的地基基础上的古建筑形成有效的基础保护。
这种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主要利用加固桩一端设置的承台和另一端抵接于深层土壤的加固孔中的混凝土配合间隔分布于地基中的加固桩实现,但是,该加固结构对上层土壤的加固效果差,而由于上层土壤受力形变大,在长时间的荷载作用下,上层土壤出现不均匀沉降,而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其具有多层次加固,加固效果好,长期荷载作用下土壤形变小,古建筑稳定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包括插接于土壤中的外管体,所述外管体外周沿竖直方向间隔开有多个弧形孔,所述外管体外周分别对应弧形孔位置连接有多个插接于周围土壤中的弧形杆,所述外管体中设有钢筋笼,所述外管体中浇筑有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软土地区的土壤受力形变大,古建筑下方的地基易出现不均匀沉降而影响到其稳定性,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提高其荷载能力,因此,在土壤中插接有外管体,而在外管体的周壁上沿竖直方向开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弧形孔,在弧形孔中伸出设置有插接于周围土壤中的弧形杆,弧形杆在插接进土壤的过程中,会搅动对应弧形孔处的流动性较大的土壤,而出现更多的缝隙,在向外管体中浇筑混凝土的同时,混凝土通过弧形孔渗透进周围的土壤中,在外管体周围形成多层的盘状结构,增强对土壤的加固效果,保证古建筑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孔绕外管体外周相对设置为两个,对应位置的弧形杆配合设置为两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弧形孔和弧形杆对应设置为两个,从而方便混凝土向两侧均匀扩散,提高其对土壤的加固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杆沿对应的弧形孔的开设方向滑移设置,且所述弧形杆能够插接于弧形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外管体插接到土壤中时,将弧形杆收纳于弧形孔中,避免突出的弧形杆影响到外管体的插接,而在外管体插接完毕后,推动弧形杆向外移动,不仅能够利用弧形杆形成网络加固结构,还能搅动周围的土壤,为混凝土的进入提供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体中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有多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呈弧形状态的驱动杆,所述弧形杆通过设置的连接杆连接于对应的驱动杆上,两根所述驱动杆对应的端部分别设有驱动弹簧,所述驱动弹簧处于常态时,所述弧形杆插接于弧形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设置于外管体内的驱动杆连接弧形杆,并借助驱动弹簧的作用将弧形杆收纳于弧形孔中,而在使用时,只需向外扩张推动驱动杆即可,十分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体中同轴插设有内管体,两根对应的所述驱动杆夹设于内管体外设置,所述内管体的外径大于驱动弹簧常态时两驱动杆之间的最大距离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插接设置的内管体推动两个驱动杆向外管体周壁移动,从而带动弧形杆进入土壤,而内管体的设置还能提高外管体和混凝土部分的支承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体底端呈锥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外管体中插接内管体时,底端锥形设置的内管体能够利用楔面作用推动驱动杆外移,从而避免驱动杆卡住内管体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体顶端固接有承台,所述承台底部开有内径大于外管体设置的支承槽,所述承台顶部开有内径等于外管体设置的浇筑槽,所述浇筑槽连通支承槽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承台的设置,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外管体部分的支承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杆包括钢筋杆,所述钢筋杆外套接有塑料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塑料管套接钢筋杆形成弧形杆,在保证弧形杆强度的前提下,延长弧形杆在土壤中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通过滑移设置的弧形杆配合外管体周壁上开设的弧形孔,将混凝土引入外管体外周的土壤中形成多层盘状结构,提高其对土壤的加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管体及内管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外管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外管体;11、弧形孔;12、弧形杆;121、钢筋杆;122、塑料管;13、钢筋笼;14、混凝土;2、驱动组件;21、驱动杆;22、驱动弹簧;23、连接杆;3、内管体;4、承台;41、支承槽;42、浇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插接于土壤中的外管体1,如图2所示,在外管体1外周沿竖直方向间隔开有多个弧形孔11,这里,弧形孔11绕外管体1外周相对设置为两个,而对应位置的弧形杆12配合设置为两个,且外管体1外周分别对应弧形孔11位置连接有多个插接于周围土壤中的弧形杆12,这里,在外管体1中放有钢筋笼13,并在外管体1中浇筑有混凝土14。
由于软土地区的土壤土质较为疏松,荷载能力较差,长时间在压力作用下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因此,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在地面中竖直开孔,根据土壤具体情况选择开孔深度,并在开设的孔洞中插入外管体1,并将弧形杆12插进周围的土壤中,在放入钢筋笼13,浇筑混凝土14时,部分混凝土14能够通过弧形孔11进入周围的土壤中,在外管体1外周形成多层盘状结构,增强不同深度的各层土壤的荷载能力,从而提高加固效果。
为了避免外管体1插接时,突出设置的弧形杆12影响到外管体1的插入,因此,如图3所示,在外管体1中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驱动组件2,而驱动组件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驱动杆21,这里,驱动杆21成弧形设置,且相对设置的两根驱动杆21对应的端部分别连接有驱动弹簧22;而在驱动杆21远离驱动弹簧2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杆23,连接杆23远离驱动杆21的端部渗入弧形孔11,连接于对应的弧形杆12上,且驱动弹簧22处于常态时,弧形杆12置于对应的弧形孔11中。这样,通过驱动杆21及驱动弹簧22的设置使得弧形杆12在不使用时收纳于弧形孔11中,而避免其影响到外管体1的插接。
而在外管体1插入土壤中后,为了推动各弧形杆12进入周围的土壤中,如图1所示,在外管体1中同轴插接有内管体3,两相对设置的驱动杆21夹于内管体3外,这里,内管体3外径大于驱动弹簧22常态时两驱动杆21之间的最大距离设置,且内管体3底端呈锥形设置。这样,在外管体1安装外壁后,将内管体3插接进外管体1中,在内管体3下移的过程中,利用内管体3底端的锥形部分推动两对应的驱动杆21相互远离,从而推动与其连接的弧形杆12进入周围的土壤中。
弧形杆12进入土壤中后,为了提高其使用寿命,如图4所示,弧形杆12包括弯曲设置的钢筋杆121,在钢筋杆121外周套接有塑料管122。这样,在保证弧形杆12强度的前提下,通过降解速度慢、化学耐性好的塑料延长弧形杆12在土壤中的使用寿命。
另外,如图1所示,在外管体1顶端设置有承台4,并在承台4底端开有内径大于外管体1设置的支承槽41,在承台4顶端开有直径等于外管体1设置的浇筑槽42,且浇筑槽42连通支承槽41设置。这样,通过承台4的设置增大受力面积,提高支承效果,而支承槽41的设置能够在支承槽41中一体浇筑上混凝土14后,形成阶梯状的混凝土14块,从而卡住外管体1部分与承台4的相对作用力,避免外管体1部分的混凝土14在压力里作用下从承台4中开设的孔处滑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包括插接于土壤中的外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1)外周沿竖直方向间隔开有多个弧形孔(11),所述外管体(1)外周分别对应弧形孔(11)位置连接有多个插接于周围土壤中的弧形杆(12),所述外管体(1)中设有钢筋笼(13),所述外管体(1)中浇筑有混凝土(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孔(11)绕外管体(1)外周相对设置为两个,对应位置的弧形杆(12)配合设置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杆(12)沿对应的弧形孔(11)的开设方向滑移设置,且所述弧形杆(12)能够插接于弧形孔(11)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1)中沿其轴线方向间隔设有多组驱动组件(2),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呈弧形状态的驱动杆(21),所述弧形杆(12)通过设置的连接杆(23)连接于对应的驱动杆(21)上,两根所述驱动杆(21)对应的端部分别设有驱动弹簧(22),所述驱动弹簧(22)处于常态时,所述弧形杆(12)插接于弧形孔(1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1)中同轴插设有内管体(3),两根对应的所述驱动杆(21)夹设于内管体(3)外设置,所述内管体(3)的外径大于驱动弹簧(22)常态时两驱动杆(21)之间的最大距离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体(3)底端呈锥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体(1)顶端固接有承台(4),所述承台(4)底部开有内径大于外管体(1)设置的支承槽(41),所述承台(4)顶部开有内径等于外管体(1)设置的浇筑槽(42),所述浇筑槽(42)连通支承槽(41)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杆(12)包括钢筋杆(121),所述钢筋杆(121)外套接有塑料管(122)。
CN201820954423.0U 2018-06-20 2018-06-20 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796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54423.0U CN208379630U (zh) 2018-06-20 2018-06-20 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54423.0U CN208379630U (zh) 2018-06-20 2018-06-20 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79630U true CN208379630U (zh) 2019-01-15

Family

ID=64967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5442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79630U (zh) 2018-06-20 2018-06-20 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796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2475A (zh) * 2020-07-31 2020-12-01 唐山华纤无机纤维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免拆模板及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2475A (zh) * 2020-07-31 2020-12-01 唐山华纤无机纤维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用免拆模板及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685302A (en) Method for forming expanded base piles for uplift loads
CN208379630U (zh) 软土地区古建筑地基基础加固结构
CN1434175A (zh) 锚固方法及端承载锚杆
US20070003377A1 (en) Foundation pile having a spiral ridge and method of underpinning using same
US20110116873A1 (en) System for Forming a Movable Slab Foundation
CN107724392A (zh) 钢管桩取土装置及取土方法
CN109024562A (zh) 一种分级推进的大直径长预制管桩及其施工方法
CN211816372U (zh) 一种用于提高建筑物承载能力的装置
CN1240910C (zh) 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
US6966727B2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segmented concrete pilings in new construction
CN110528514A (zh) 一种土木工程组合桩
RU2378454C1 (ru) Способ возведения свайно-плитного фундамента
CN108374413A (zh) 一种抗拔桩及其制作方法
CN113463625B (zh) 一种沉管及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
CN208685643U (zh) 一种仿生预制空心桩基础
CN210066720U (zh) 一种具有轴向长度补偿功能的混凝土预制桩
CN210529686U (zh) 一种大直径膨胀混凝土空心钢管桩
CN112049104A (zh) 一种可扩展的软土地区桩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1006801U (zh) 一种静载荷检测装置
CN1245558C (zh) 管桩施工方法
CN211228468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的空心预制桩
CN219218966U (zh) 一种岩溶地区灌注桩结构
CN219992434U (zh) 一种预制挤扩桩
CN210151715U (zh) 土木建筑用工程桩
CN218204516U (zh) 一种体育馆地基基础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