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68197U - 一种高压导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压导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68197U
CN208368197U CN201820798056.XU CN201820798056U CN208368197U CN 208368197 U CN208368197 U CN 208368197U CN 201820798056 U CN201820798056 U CN 201820798056U CN 208368197 U CN208368197 U CN 208368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tern ring
conducting wires
voltage conducting
gauze screen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9805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9805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68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68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681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导线,所述高压导线包括导芯、内绝缘层、外绝缘层和屏蔽网,所述导芯表面依次包覆着内绝缘层、屏蔽网和外绝缘层;所述高压导线的端部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环的内径;所述第一套环内表面与所述屏蔽网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套环内表面与所述外绝缘层外表面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高压导线能持续稳定地实现高压电磁屏蔽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压导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压导线。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动汽车的兴起,高压线束已经成为线束行业开发的主要课题。电动汽车高压线束是用于连接充电口与电池、电池内部、电池与电动机及其他元器件,以作为电力传输的载体。由于车内应用环境恶劣,电动汽车高压线有着非常高的性能要求。在传统车辆上低压线束可以不需要屏蔽保护。而在高压线束中,因为存在高电压,因此需要做电磁屏蔽保护,否则邻近的用电器及多媒体器件就会有受到电磁辐射影响的风险。具体来说,必须用屏蔽物包裹整个导线的末端位置,屏蔽物必须能够有效地连接车身,确保屏蔽物与车身的接地点接通,符合所有电气方面的要求和在机械方面稳定。
中国专利申请CN104067448A公开了一种电缆及其制造方法,并描述了套管直接套在屏蔽网上采用焊接方法与屏蔽网进行连接,套管未进行与电缆的固定会产生轴向位移,在后续装配或在汽车颠簸行驶过程中,会造成套管从高压导线上脱落,轻则会导致套管与屏蔽网脱离,导致EMC测试不通过,多媒体设备无法正常工作。重则套管或屏蔽网会接触到高压导线的导芯,从而导致高压导线短路,严重时会导致烧车。因此,发明一种持续稳定的实现屏蔽功能的高压导线,以减少烧车事故,成为本专业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高压电磁屏蔽,并能持续稳定地实现上述屏蔽功能的高压导线。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压导线,所述高压导线包括导芯、内绝缘层、外绝缘层和屏蔽网,所述导芯表面依次包覆着内绝缘层、屏蔽网和外绝缘层;所述高压导线的端部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环的内径;所述第一套环内表面与所述屏蔽网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套环内表面与所述外绝缘层外表面连接。
为达到高压屏蔽的效果,本技术方案是通过在高压导线端部设置套管结构的方式实现的。更进一步地,为达到上述高压屏蔽效果的稳定持续,发明人将所述套管设计成具有两个套环的结构,分别为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环的内径;不同内径的两个套环分别套接所述导线的屏蔽网和外绝缘层。由于在同一个套管上形成了不同内径的两个套环结构,使得对于屏蔽网及外绝缘层的结构定位更加精准,并且能够防止相关结构形成位移,减少结构上的不稳定性,从而实现了高压屏蔽效果的持续稳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导芯主要起导通电流的作用;所述内绝缘层和外绝缘层主要起保护和绝缘的作用;所述屏蔽网主要起屏蔽电磁干扰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套环内表面与所述屏蔽网表面连接,能起到第一套环与屏蔽网电连通,使屏蔽网能够起到有效的屏蔽电磁干扰的作用。第二套环内表面与所述外绝缘层外表面连接,使得套管能够稳定固定在高压导线的端部,防止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出现因套管产生位移,或者接触不良而导致的高压屏蔽效果削弱甚至失效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的连接处与所述外绝缘层的端部相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管的连接处与外绝缘层的端部抵接,可以保证套管位置准确,从而保证持续稳定地实现屏蔽电磁干扰的功能。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环内表面与所述外绝缘层外表面的连接方式是压接。压接的方式,是使用压接模具,在冲压力作用下,将第二套环压接变形,使第二套环与外绝缘层固定在一起。压接的优点为加工快捷,不需要添加其他辅助材料,不会导致第二套环和外绝缘层的化学成分变化。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环内表面与所述外绝缘层外表面的连接方式是焊接。焊接的方式可以是电阻焊、超声波焊、激光焊、振动焊等,焊接连接的优点为不会产生第二套环与外绝缘层的剧烈变形,加工速度快,焊接牢固稳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环内表面与所述外绝缘层外表面的连接方式是粘接。所述粘接指的是用胶粘连。使用胶粘连方式的优点为不借助设备或工装,加工成本低,并且能够将第二套环内和外绝缘层之间的空间密封,减少套管内部受腐蚀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屏蔽网位于第一套环端部的部分暴露在所述高压导线上,暴露在所述高压导线上的屏蔽网翻转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的外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只是对屏蔽网简单的切断处理,会有部分屏蔽网存留,接触到前端导芯及端子部分,会造成导芯和屏蔽网短路,从而导致高压线烧毁失效,因此,在屏蔽网切断后,需要将屏蔽网翻转包覆在第一套环上并固定,从而减少屏蔽网与导芯接触的可能,降低风险。需要指出的是,所述第一套环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与所述屏蔽网的表面连接,或者换句话说,所述屏蔽网翻转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的表面。
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屏蔽网翻转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外表面时,被所述屏蔽网包覆的第一套环外表面面积占所述第一套环外表面总面积的3%~100%。
需要说明的是,当被所述屏蔽网包覆的第一套环外表面面积占所述第一套环外表面总面积的3%以下时,通过发明人多次的实验和测试,屏蔽网连接的效果和拔出力明显下降,已经不满足高压导线对屏蔽网固定的要求,因此被所述屏蔽网包覆的第一套环外表面面积占所述第一套环外表面总面积的比值设定在 3%以上。
作为更进一步地优选,当所述屏蔽网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的外表面时,被所述屏蔽网包覆的第一套环外表面面积占所述第一套环外表面总面积的 7.5%~100%。
需要说明的是,当被所述屏蔽网包覆的第一套环外表面面积占所述第一套环外表面总面积的3%到7.5%时,虽然能够满足屏蔽网连接的效果和拔出力的要求,但是已经在下限值附近,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人员、工艺的误差,会导致性能发生偏差导致不符合要求,因此更优的取值范围方案会在 7.5%~100%。
通过上述被所述屏蔽网包覆的第一套环外表面面积占所述第一套环外表面总面积的比值的设置,可以使得连接的效果更为有效、稳固,防止工作过程中因开裂而造成的屏蔽效果降低。
优选地,所述屏蔽网翻转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后通过压接的方式将所述屏蔽网和所述第一套环进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压接的方式,将屏蔽网固定在第一套环上,优点为加工快捷,不需要添加其他辅助材料,也不会对第一套环和屏蔽网的化学成分产生变化。
优选地,所述屏蔽网翻转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所述屏蔽网和所述第一套环进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焊接的方式包括电阻焊、超声波焊、激光焊、振动焊等,焊接的优点是屏蔽网连接牢固,第一套环和屏蔽网的变形量相对较小,加工速度快。
优选地,所述屏蔽网翻转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后通过粘接的方式将所述屏蔽网和所述第一套环进行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胶粘连方式的优点为不借助设备或工装,加工成本低,并且能够将屏蔽网的末端密封,保证屏蔽网末端不会散开,导致屏蔽网和导芯接触并发生短路失效。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的压接或焊接或粘接面积至少为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重叠区域面积的0.3%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的压接或焊接或粘接面积占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重叠区域面积的0.3%以下时,通过发明人多次的实验和测试,屏蔽网连接的效果和拔出力明显下降,已经不满足高压导线对屏蔽网固定的要求,因此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的压接或焊接或粘接面积占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重叠区域面积设定在0.3%以上。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的压接或焊接或粘接面积至少为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重叠区域面积的5%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的压接或焊接或粘接面积占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重叠区域面积的0.3%到5%时,虽然能够满足屏蔽网连接的效果和拔出力的要求,但是已经在下限值附近,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人员、工艺的误差,会导致性能发生偏差导致不符合要求,因此更优的取值范围方案会在5%~100%。
优选地,所述套管中至少第一套环为金属套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套管是金属套环,目的是与屏蔽网相连接,增大与接地端或其他回路电气连接时的接触面积,减少电阻,达到屏蔽电磁干扰的目的。另外,金属套环与屏蔽网也可以利用压接、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如果使用非金属材料,屏蔽网只能使用粘接的方式和套管连接,并且后续与接地端或其他回路连接时,只能由屏蔽网进行连接,会导致接触电阻大,严重时导致高压导线发热燃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金属套环的材质为铜或铜合金或铝或铝合金或锌或锌合金或镍或镍合金或银或银合金。
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一套环的材质可以为铜或铜合金或铝或铝合金或锌或锌合金或镍或镍合金或银或银合金。选择这些金属作为第一套环的材质,第一是可以与屏蔽环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导电性好,与屏蔽网的金属材质之间的电势电位差小,减少对两者的电化学腐蚀。另外以上金属为行业常用金属,购买的渠道和价格都比较合理,行业内对这些金属加工经验也比较丰富。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环的厚度至少为0.1mm。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一套环的厚度低于0.1mm,则第一套环本身的强度不足以将屏蔽网固定住,而且第一套环因为壁薄,会对屏蔽网产生切割,造成屏蔽网断开导致失效,还有后续对屏蔽网的压接或焊接,壁薄会导致压接或焊接过程中,造成第一套环破裂,无法实现屏蔽网固定和电气连接的功能。
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环的内径是所述外绝缘层外径的1.01~1.5倍。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环的内径是所述外绝缘层外径的1.01~1.2倍。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套环内径与外绝缘层内径的上述比值之下,能够使得所述第二套环的安装和压接更加方便。如果小于上述比值,第二套环套入外绝缘层相对困难,甚至无法套入;如果大于上述比值,因为内径差异较大,套入位置很难保证,另外对第二套环的压接或焊接,相对第二套环变形量较大,会出现压接变形或虚焊的情况,甚至会导致第二套环直接破裂,无法实现第二套环与外绝缘层固定的目的。
优选地,导芯为实心导体或多股导线的导体或多芯线组成的导体。
需要说明的是,导芯为实体导体,在相同截面积的情况下,比多股导线的导体外径要小,可以适合空间更加狭小的位置,另外,导芯为实体导体,则整个高压导线的刚性较好,可以预先进行成型,便于安装。
导芯为多股导线的导体,是由多股导体平行布置或绞合布置的导体,导体的截面积是由多股较细导体截面积之和组成。多股导线的导体相比实体导体,导芯更加柔软,可以使用在有相对位移的位置或安装要求较高,需要柔软导芯的位置。
导芯为多芯线组成的导体,是指在内绝缘层中,还有至少两根以上带有绝缘层的导线,当高压导线的回路多于两个时,相对两端位置相近时,可以使用导芯为多芯线组成的导体的高压导线,节省安装空间和高压导线的制作工时。
优选地,所述导芯的导电材质为铜或铜合金。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芯的导电材质为铜合金时,所述铜合金中的铜元素的含量占60%以上。
铜是优良的电导体材料,铜的材料电阻率为1.75×10-8Ωm,在自然界常用导电金属中仅次于银,因此目前大部分线缆的导芯都使用铜材质。
由于纯铜的材质较软,机械性能较差,因此大多数都在使用铜合金作为线缆导芯的材质,但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导电率,铜合金中铜的含量不能少于60%,如果铜合金中铜的含量小于60%,则高压导线导芯的电阻会大于导线额定值,在汽车正常工作电流下,铜合金中铜的含量小于60%的导芯会持续发热,严重时会导致绝缘皮的燃烧,从而进一步导致烧车。
优选地,所述导芯的导电材质为铝或铝合金。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导芯的导电材质为铝合金时,所述铝合金中的铝元素的含量占90%以上。
铝也是优良的电导体材料,铝的材料电阻率为2.83×10-8Ωm,相对于铜来说,铝的质量更轻,价格也更便宜,是现在优先代替铜金属作为线缆导体材料的金属之一。但是由于铝的导电率相对较低,因此,作为线缆导体材料的铝合金,铝元素含量不能少于90%,否则高压导线导芯的电阻会大于导线额定值,在汽车正常工作电流下,铝合金中铝元素含量少于90%的导芯会持续发热,严重时会导致绝缘皮的燃烧,从而进一步导致烧车。
优选地,所述导芯的导电部分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或异形结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异形结构为E形或F形或H形或K形或L形或T形或U形或V形或W形或X形或Y形或Z形或半弧形或弧形或波浪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导芯的导电部分的横截面形状可设置成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或异形结构,能够更好地根据安装位置的轮廓进行布线,减少布线耗材。设置成多种截面的形状,也使车身布线和安置车身零件有更多的选择,从而降低车辆生产成本。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环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导芯部分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套环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导芯部分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是为了更好的安装第一套环,并使第一套环可以和屏蔽网密切接触,增大接触面积,增加导电性。另外,横截面形状相同,在屏蔽网翻转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的外表面时,则加工方法更容易,更节省工时。
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环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外绝缘层的横截面形状相异。
当所述第二套环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外绝缘层的横截面形状相异时,可以方便线束设计师对第二套环的横截面形状进行选择,更好的优化高压导线的设计。
优选地,所述屏蔽网的材质为铜或铜合金或铝或铝合金或锌或锌合金或镍或镍合金。
需要说明的是,屏蔽网设置目的是将高压导线形成的电磁干扰屏蔽掉,因此需要易加工,导电性好的金属,选用以上的金属作为屏蔽网的材质,能够更好的实现高压导线的屏蔽效果。
优选地,所述屏蔽网上具有镀层,所述镀层的材质为镍、镉、锆、铬、锰、铝、锡、钛、锌、铜、银或金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环的表面具有金属镀层,所述金属镀层的材质为镍、镉、锆、铬、锰、铝、锡、钛、锌、铜、银或金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防止水和空气的作用下,所述屏蔽网和所述套管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可能导致的金属腐蚀,降低所述屏蔽网和所述套管的使用寿命,发明人将所述屏蔽网表面和所述套管至少第一套环的表面设置金属镀层进行保护,并优选采用上述一种或几种金属,能够有效达到良好的性能,以及延长高压导线的使用寿命。另外,经过发明人的多次测试,在选择上述金属镀层时,高压导线所做的 EMC(电磁兼容性)全部通过。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高压导线,在高压导线端部设置有套管,能够在装配时快速与护套中的接地端连接,达到高压屏蔽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高压导线,将所述套管设计成具有两个不同内径的套环结构,分别套接于屏蔽网和外绝缘层的外表面,能够稳定固定在高压导线的端部,防止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出现因套管产生位移,造成套管从高压导线上脱落。套管从高压导线上脱落,轻则会导致套管与屏蔽网脱离,导致EMC测试不通过,多媒体设备无法正常工作。重则套管或屏蔽网会接触到高压导线的导芯,从而导致高压导线短路,严重时会导致烧车;
3、本实用新型的高压导线,所述第二套环搭接在所述外绝缘层上,能够有效地起到密封作用;
4、本实用新型的高压导线,当所述屏蔽网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外表面时,被所述屏蔽网包覆的第一套环外表面面积占所述第一套环外表面总面积的 3%~100%,优选7.5%~100%,通过上述比值的焊接设置,可以使得连接的效果更为有效、稳固,防止工作过程中因开裂而造成的屏蔽效果降低;
5、本实用新型的高压导线,将所述第二套环的内径设置为是所述外绝缘层外径的1.01~1.5倍,优选为1.01~1.2倍,可以使得所述第二套环的安装和连接更为方便;
6、本实用新型的高压导线,在所述套管的结构及表面设置金属镀层,能够有效防止水和空气的作用下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可能导致的金属腐蚀,从而延长套管的使用寿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压导线一种较优选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压导线的套管一种较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芯为单个导芯的高压导线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芯为多芯线的高压导线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高压导线中第一套环与所述导芯部分的横截面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高压导线中第二套环与所述外绝缘层的横截面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图中,1、套管;11、第一套环;12、第二套环;2、导芯;3、内绝缘层;4、屏蔽网;5、外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导线,如图1所示是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具体剖面结构示意图。所述高压导线包括导芯2,所述导芯表面依次包覆着内绝缘层3、屏蔽网4和外绝缘层5。所述高压导线的端部还设置有套管1;
如图2所示是上述套管的具体结构示意图。所述套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套环11和第二套环12;所述第一套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环内径。
所述套管的安装方式为,所述第一套环内表面与所述屏蔽网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套环内表面与所述外绝缘层外表面连接。
通过上述的套管安装,所述高压导线具有了持续稳定屏蔽电磁干扰的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套管的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连接处与所述外绝缘层的端部相抵接,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将单内部直径套环与外绝缘层靠接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力学和电学性能中均具有有益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套环内表面与所述外绝缘层外表面的连接方式是压接或焊接或粘接,与对比文件中不固定套管的方式对比,发明人通过相同的电线和不同的连接方式,分别制作了三种线径,每种线径每种连接方式各10根样线,对比不同的连接方式对套管从高压导线上的拉脱力以及套管与屏蔽网之间的电压降的影响。
以上测试相同线径的套管完全相同,与高压导线的连接面积也完全相同,全部测试套管从所述高压导线上脱离时的拉脱力以及套管与屏蔽网之间的电压降,取10根样线拉脱力以及套管与屏蔽网之间的电压降的平均值,如表一所示:
表一不同第二套环的连接方式对高压导线性能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出,无论是使用压接、焊接和粘接的方式,对套管从高压导线上的拉脱力以及套管与屏蔽网间的电压降影响不大,都能够满足套管在高压导线的固定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但是对于对比文件中的套管不固定的方式,套管从高压导线上的拉脱力明显低于其他方式,套管与屏蔽网间的电压降又明显高于其他方式,已经不满足套管在高压导线上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的要求,在后续装配或在汽车颠簸行驶过程中,会造成套管从高压导线上脱落,轻则会导致套管与屏蔽网脱离,导致EMC测试不通过,多媒体设备无法正常工作。重则套管或屏蔽网会接触到高压导线的导芯,从而导致高压导线短路,严重时会导致烧车。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暴露在所述高压导线端部的屏蔽网翻转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的外表面。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所述屏蔽网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的外表面时,被所述屏蔽网包覆的第一套环外表面面积占所述第一套环外表面总面积的比值为3%~100%,更优选地为7.5%~100%,所述屏蔽网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的外表面的部分即图1中的a部分。通过上述比值的焊接设置,可以使得连接的效果更为有效、稳固,防止工作过程中因开裂而造成的屏蔽效果降低。
发明人按照不同的屏蔽网包覆面积的比值,制作了三种线径、每种线径16 组样件,全部使用焊接的方式,将屏蔽网按照不同的包覆面积进行焊接,另外,不对所述第二套环进行焊接或压接或粘接。
以上测试使用的焊接设备、参数、人员、环境完全一致,每组样件制作10 根,全部测试所述套管从所述高压导线上的拉脱力以及套管与屏蔽网间的电压降,最后取平均值,如表二所示:
表二不同屏蔽网包覆面积的比值对套管性能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所述屏蔽网包覆面积与所述第一套环外表面面积的比值低于7.5%之后,所述套管的拉脱力急剧下降,所述套管与屏蔽网间的电压降极具上升,到低于面积的比值3%之后,所述套管的拉脱力和所述套管与屏蔽网间的电压降已经不满足高压导线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要求,因此,发明人设定所述屏蔽网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的外表面时,被所述屏蔽网包覆的第一套环外表面面积占所述第一套环外表面总面积的比值为3%~100%,更优选地为 7.5%~100%。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连接处,即套管的内表面与所述外绝缘层端部抵接,图中b部分所示即为所述套管内表面与所述外绝缘层端部抵接位置。本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确保套环位置与外绝缘层端面相对位置一致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屏蔽网翻转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后通过压接或焊接或粘接的方式将所述屏蔽网和所述第一套环进行固定。发明人通过相同的电线和不同的连接方式,分别制作了三种线径,每种线径每种连接方式各 10根样线,对比不同的连接方式对套管从高压导线上的拉脱力以及套管与屏蔽网间的电压降的影响。另外,不对所述第二套环进行焊接或压接或粘接。
以上测试使用的压接或焊接或粘接设备、参数、人员、环境完全一致,全部测试所述套管从所述高压导线上的拉脱力以及套管与屏蔽网间的电压降,最后取平均值,如表三所示:
表三不同屏蔽网的连接方式对套管性能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出,所述屏蔽网翻转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后通过压接或焊接或粘接的方式将所述屏蔽网和所述第一套环进行固定。大部分都可以满足套管从高压导线上的拉脱力和套管与屏蔽网之间的电压降的要求,只有对比文件中的摩擦焊方式无法满足,由于摩擦焊方式需要屏蔽网和套管之间进行摩擦才能焊接,因此屏蔽网在摩擦过程中遭到挤压和扭曲,不仅屏蔽网损伤,也导致套管不满足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的要求。
另外,电阻焊、超声波焊、激光焊和振动焊,因为都是要对屏蔽网和第一套环进行加热才能焊接,即使参数调节到最优,不可避免导致内绝缘层微熔,但不影响产品的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的压接或焊接或粘接面积至少为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重叠区域面积的0.3%以上。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的压接或焊接或粘接面积至少为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重叠区域面积的5%以上。
发明人通过相同的电线和不同的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连接面积,分别制作了三种线径,每种线径16组样件,对比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的连接面积与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重叠区域面积的比值,对套管从高压导线上的拉脱力以及套管与屏蔽网间的电压降的影响。另外,不对所述第二套环进行焊接或压接或粘接。如表四所示:
表四不同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连接面积对套管性能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出,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的压接或焊接或粘接面积占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重叠区域面积的5%以下时,所述套管的拉脱力急剧下降,所述套管与屏蔽网间的电压降极具上升,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的压接或焊接或粘接面积占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重叠区域面积的0.3%以下时,所述套管的拉脱力和所述套管与屏蔽网间的电压降已经不满足高压导线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要求,因此,发明人设定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的压接或焊接或粘接面积至少为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重叠区域面积的0.3%以上。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的压接或焊接或粘接面积至少为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重叠区域面积的5%以上。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作为一种可选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套环为金属套环。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管的材质为铜合金。通过这种套管材质的选择,既能满足与屏蔽网连接,起到屏蔽电磁干扰的作用,又能方便加工,降低生产成本。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套环的金属材质还可以是铜或铝或铝合金或锌或锌合金或镍或镍合金或银或银合金等。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作为一种可选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套管的第一套环的表面具有金属镀层,所述金属镀层的材质为锡。通过这种技术,能够防止因水和空气的作用下所述套管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导致金属腐蚀,延长套管的使用寿命以及达到良好的性能和使用周期。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镀层的选择还可以是镍、镉、锆、铬、锰、铝、钛、锌、铜、银或金中的一种或几种。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作为一种可选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套环的厚度至少为0.1mm。如果第一套环的厚度低于0.1mm,则第一套环本身的强度不足以将屏蔽网固定住,而且第一套环因为壁薄,会对屏蔽网产生切割,造成屏蔽网断开导致失效,还有后续对屏蔽网的压接或焊接,壁薄会导致压接或焊接过程中,第一套环破裂,无法实现屏蔽网固定和电气连接的功能。
发明人按照不同的第一套环的厚度,制作了三种线径,每种线径9组的样件,全部使用压接的方式,对不同第一套管的厚度的压接结果进行实验。
以上测试使用的压接设备、参数、人员、环境完全一致,每组样件制作10 根,全部测试所述套管从所述高压导线上脱离时的拉拔力以及第一套环的外观状态,最后取平均值,如表五所示:
表五第一套环的厚度对套管拉脱力及外观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出,当第一套环的厚度越大时,套管从高压导线上脱离的拉拔力越大;当第一套环的厚度小于0.1mm时,套管从高压导线上脱离的拉拔力明显不符合要求,而且存在套管破损的情况。因此,发明人将第一套环的厚度设定至少为0.1mm。
作为一种可选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套环的内径是所述外绝缘层外径的1.01~1.5倍。更为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环的内径是所述外绝缘层外径的 1.01~1.2倍。通过该比值的设计,能够使得所述第二套环的安装和压接更加方便。
发明人按照不同的第二套环的内径与所述外绝缘层外径的比值,制作了三种线径,每种线径9组样件,全部采用压接的方式,另外,不对屏蔽网进行翻转,也不对屏蔽网和第一套环进行压接或焊接或粘接。
以上测试使用的压接设备、参数、人员、环境完全一致,每组样件制作10 根,全部测试所述套管从所述高压导线上脱离时的拉拔力,最后取平均值,如表六所示:
表六第二套环的内径与所述外绝缘层外径的比值对套管性能的影响
从上表可知,当第二套环的内径与所述外绝缘层外径的比值大于1.2倍时,套管从所述高压导线上脱离时的拉脱力明显降低,套管与屏蔽网之间的电压降明显上升,但还是在要求范围内,所述套管受力不会轻易松脱,电性能也能满足。但是当第二套环的内径与所述外绝缘层外径的比值大于1.5倍时,套管从所述高压导线上脱离时的拉拔力急剧下降,套管与屏蔽网之间的电压降也急剧上升,已经不能满足套管的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要求,因此,发明人设定所述第二套环的内径是所述外绝缘层外径的1.01~1.5倍。更为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环的内径是所述外绝缘层外径的1.01~1.2倍。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作为一种可选的优选实施方式,高压导线的导芯为多股导线的导体,材质为铝合金,铝元素的含量为99.7%。使用铝材质作为高压导线的导芯,既能保证导线的导电性能,也使高压导线更轻,成本更低。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芯还可以是单个实心导体,如图3所示;或多芯线组成的导体,如图4所示。材质可以是铜或铜合金,若为铜合金时,铜元素占比在 60%以上。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作为一种可选的优选实施方式,高压导线的导芯截面形状选择圆形,方便线缆加工,易于成型。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作为一种可选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所述第一套环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导芯部分的截面形状相同,本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更好的安装第一套环,并使第一套环可以和屏蔽网密切接触,增大接触面积,增加导电性。另外,截面形状相同,在屏蔽网翻转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的外表面时,则加工方法更容易,更节省工时。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作为一种可选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屏蔽网的材质为铜合金,所述屏蔽网具有镀层,所述金属镀层的材质为锡,能够使屏蔽网更好的实现屏蔽效果,增加屏蔽网使用寿命。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网的材质为铜或铝或铝合金或锌或锌合金或镍或镍合金。所述镀层的材质为镍、镉、锆、铬、锰、铝、钛、锌、铜、银或金中的一种或几种。
发明人按照不同的屏蔽网镀层材质,制作了13组样件,分别在屏蔽网上镀所述镀层金属。
以上测试使用的设备、参数、人员、环境完全一致,每组样件制作10根,测试后数据取平均值,全部测试盐雾实验后,所述套管从高压导线上脱离时的拉拔力,以及套管与屏蔽网之间的电压降,如表七所示:
表七屏蔽网不同镀层材质对屏蔽网性能的影响
从上表可知,屏蔽网上没有镀层,和屏蔽网添加上述金属镀层,在经过48 小时的盐雾实验后,屏蔽网上无镀层的高压导线,套管拉脱力明显下降,电压降明显上升,无法较好的满足高压导线对屏蔽网和套管的力学和电学性能。而其他带有镀层的屏蔽网,试验后套管的拉脱力和电压降仍然满足高压导线对屏蔽网和套管的力学和电学性能要求,因此,发明人将屏蔽网上的镀层材质设定为镍、镉、锆、铬、锰、铝、锡、钛、锌、铜、银或金中的一种或几种。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作为一种可选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套环的表面具有金属镀层,所述金属镀层的材质为镍,能够防止第一套环被腐蚀,延长第一套环的使用寿命,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套环的表面具有金属镀层的材质为镉、锆、铬、锰、铝、锡、钛、锌、铜、银或金中的一种或几种。
发明人按照不同的第一套环镀层材质,制作了13组样件,分别在第一套环上镀上述镀层金属。
以上测试使用的设备、参数、人员、环境完全一致,每组样件制作10根,测试后数据取平均值,全部测试盐雾实验后,所述套管从高压导线上脱离时的拉拔力,以及套管与屏蔽网之间的电压降,如表八所示:
表八第一套环不同镀层材质对套管性能的影响
从上表可知,第一套环上没有镀层,和第一套环添加上述金属镀层,在经过48小时的盐雾实验后,第一套环上无镀层的高压导线,套管拉脱力明显下降,电压降明显上升,无法满足高压导线对屏蔽网和套管的力学和电学性能。而其他带有镀层的屏蔽网,试验后套管的拉脱力和电压降仍然满足高压导线对屏蔽网和套管的力学和电学性能要求,因此,发明人将第一套环上的镀层材质设定为镍、镉、锆、铬、锰、铝、锡、钛、锌、铜、银或金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导线,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套环11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导芯2部分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是为了更好的安装第一套环,并使第一套环可以和屏蔽网密切接触,增大接触面积,增加导电性。另外,横截面形状相同,在屏蔽网翻转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的外表面时,则加工方法更容易,更节省工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芯的导电部分的横截面为八边形,能够更好地根据安装位置的轮廓进行布线,减少布线耗材。设置成多种截面的形状,也使车身布线和安置车身零件有更多的选择,从而降低车辆生产成本。
本实施例中其他实施内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导线,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套环12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外绝缘层5的横截面形状相异,外绝缘层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第二套环的截面形状为六边形。当所述第二套环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外绝缘层的横截面形状相异时,可以方便线束设计师对第二套环的横截面形状进行选择,更好的优化高压导线的设计。
本实施例中其他实施内容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8)

1.一种高压导线,所述高压导线包括导芯、内绝缘层、外绝缘层和屏蔽网,所述导芯表面依次包覆着内绝缘层、屏蔽网和外绝缘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导线的端部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环的内径;所述第一套环内表面与所述屏蔽网表面连接;所述第二套环内表面与所述外绝缘层外表面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导线,其特征在于: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的连接处与所述外绝缘层的端部相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环内表面与所述外绝缘层外表面的连接方式是压接或焊接或粘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网位于第一套环端部的部分暴露在所述高压导线上,暴露在所述高压导线上的屏蔽网翻转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的外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导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屏蔽网翻转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的外表面时,被所述屏蔽网包覆的第一套环外表面面积占所述第一套环外表面总面积的3%~10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导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屏蔽网翻转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的外表面时,被所述屏蔽网包覆的第一套环外表面面积占所述第一套环外表面总面积的7.5%~100%。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网翻转包覆于所述第一套环后通过压接或焊接或粘接的方式将所述屏蔽网和所述第一套环进行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压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的压接或焊接或粘接面积至少为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重叠区域面积的0.3%以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压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的压接或焊接或粘接面积至少为所述第一套环与所述屏蔽网重叠区域面积的5%以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中至少第一套环为金属套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环的厚度至少为0.1mm。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环的内径是所述外绝缘层外径的1.01~1.5倍。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环的内径是所述外绝缘层外径的1.01~1.2倍。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芯为实心导体或多股导线的导体或多芯线组成的导体。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芯的导电部分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或多边形或异形结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高压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结构为E形或F形或H形或K形或L形或T形或U形或V形或W形或X形或Y形或Z形或半弧形或弧形或波浪形结构。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环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导芯部分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环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外绝缘层的横截面形状相异。
CN201820798056.XU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高压导线 Active CN208368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98056.XU CN208368197U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高压导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98056.XU CN208368197U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高压导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68197U true CN208368197U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30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98056.XU Active CN208368197U (zh) 2018-05-28 2018-05-28 一种高压导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681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6849A (zh) * 2018-05-28 2018-11-13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导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6849A (zh) * 2018-05-28 2018-11-13 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导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3039B (zh) 端子及该端子的铝电线连接构造
WO2009081678A1 (ja) 複合電線
CN100524989C (zh) 具有用铱基合金形成的电极的点火装置
KR20060129364A (ko) 알루미늄 전도체에 대한 단자의 연결방법과 이러한 방법에 의하여 구성된 전도체
CN108806849A (zh) 一种高压导线
CN104518291B (zh) 用于接合混合电力传输电缆的装置
WO2009081679A1 (ja) 複合電線
CN102782940A (zh) 连接构造体
WO2018223885A1 (zh) 一种铜端子与铝导线的接头及其磁感应焊接方法
KR101817144B1 (ko) 완전히 절연된 직도선 접속부를 가진 밀폐형 단자
CN104143765A (zh) 电晕点火装置以及用于制造电晕点火装置的方法
US20230112646A1 (en) Copper-aluminum composite electric energy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processing method therefor
JP4557887B2 (ja) 被覆電線および自動車用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CN113410686A (zh) 一种插接端子
JP6118823B2 (ja) 非導電性構造体内の電流リターン回路網の接続方法、等電位シャント接続、および等電位ボンディング
CN208368197U (zh) 一种高压导线
CN217823618U (zh) 一种电能传输总成及车辆
US5646370A (en) Permanent attachment of grounding wire
CN108682497A (zh) 一种高压导线
EP2602871B1 (en) Connector suitable for enameled wire
CN208655293U (zh) 一种高压导线
KR101687797B1 (ko) 풍력 발전용 고압 케이블
WO2023174248A1 (zh) 一种连接器总成及一种车辆
CN101057378A (zh) 具有用铱基合金形成的电极尖端的点火装置
WO2018173784A1 (ja) 導電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957, Shunda Road, Gaoxin District,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130000

Patentee after: Changchun Jiey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30000 957 Shunda Road, Changchun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Jilin

Patentee before: CHANGCHUN JIEYI AUTO PART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