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67418U - 一种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67418U
CN208367418U CN201821121133.4U CN201821121133U CN208367418U CN 208367418 U CN208367418 U CN 208367418U CN 201821121133 U CN201821121133 U CN 201821121133U CN 208367418 U CN208367418 U CN 208367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or
tec
light source
radiator fan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211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孔锋
郭浩
张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aiy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aiy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aiy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aiyi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211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67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67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67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包括:与外部环境连通以将投影机的内部气体与外部气体进行交换的外部散热回路,以及环绕TEC制冷装置设置以将所述TEC制冷装置产生的冷气在密封空间中进行循环的密闭风道回路。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所述TEC制冷装置不断对内部气体进行制冷,并且通过密闭风道回路对该冷气进行循环进而达到对光学部品散热的目的,同时通过外部散热回路与外部进行冷热交换,可以有效降低外部灰尘的进入、使投影机内部保持整洁,因此无须防尘网、不用进行频繁的投影机内部的除尘操作,进而在较小的体积的前提下实现良好散热。

Description

一种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机,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投影机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由于投影机在工作中要散发大量的热量,需要设计散热系统以有效保证投影机的可靠运行。因此,可以采用包括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进行散热冷却。现有技术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中,通常是通过投影机内部和外部的气体进行冷热交换实现散热冷却的。而外部气体中通常含有大量灰尘,会对投影机内部进行污染,导致需要对投影机进行除尘操作。而设置除尘设备必然会导致投影机的体积增大。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投影机散热和防尘之间的冲突,进而在较小的体积的前提下实现良好散热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包括:与外部环境连通以将投影机的内部气体与外部气体进行交换的外部散热回路,以及环绕TEC制冷装置设置以将所述TEC制冷装置产生的冷气在密封空间中进行循环的密闭风道回路。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中,所述外部散热回路包括用于对光源及散热组件进行外部散热的光源散热回路、用于对镜头组件和电源组件进行外部散热的镜头电源散热回路、以及用于对所述TEC制冷装置进行外部散热的TEC外部散热回路。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中,所述光源散热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投影机的正对所述光源及散热组件的第一侧的外壳上的光源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光源及散热组件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一光源散热风扇,与所述第一光源散热风扇间隔设置的第二光源散热风扇,以及设置在斜对所述第二光源散热风扇的所述投影机的外壳上的光源出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中,所述镜头电源散热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投影机的斜对所述镜头组件的外壳上的镜头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电源组件正对的所述投影机的外壳上的电源出气口、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源组件和所述电源出气口之间的电源散热风扇。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中,所述TEC外部散热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投影机的正对TEC光机散热组件的第一侧的外壳上的TEC进气口、设置在所述TEC光机散热组件的与所述第一侧相邻的第二侧的TEC外部散热风扇,以及设置在正对所述TEC外部散热风扇的所述投影机的外壳上的TEC出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中,所述密闭风道回路包括循环风道组件和设置在所述循环风道组件中的第一散热风扇、第二散热风扇和第三散热风扇。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中,所述循环风道组件包括设置第一风口的下风道、设置第二风口的回风管;其中所述回风管通过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TEC制冷装置流体连通,所述下风道通过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TEC光机散热组件热交换,所述下风道和所述回风管彼此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二散热风扇和所述第三散热风扇分别设置在所述下风道和/或所述回风管中。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中,第一散热风扇、第二散热风扇和第三散热风扇分别为R、G和B LCD散热风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包括:与外部环境连通以将投影机的内部气体与外部气体进行交换的外部散热回路,以及环绕TEC制冷装置设置以将所述TEC制冷装置产生的冷气在密封空间中进行循环的密闭风道回路;所述外部散热回路包括用于对光源及散热组件进行外部散热的光源散热回路、用于对镜头组件和电源组件进行外部散热的镜头电源散热回路、以及用于对所述TEC制冷装置进行外部散热的TEC外部散热回路;所述光源散热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投影机的正对所述光源及散热组件的第一侧的外壳上的光源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光源及散热组件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一光源散热风扇,与所述第一光源散热风扇间隔设置的第二光源散热风扇,以及设置在斜对所述第二光源散热风扇的所述投影机的外壳上的光源出气口;所述镜头电源散热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投影机的斜对所述镜头组件的外壳上的镜头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电源组件正对的所述投影机的外壳上的电源出气口、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源组件和所述电源出气口之间的电源散热风扇;所述TEC外部散热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投影机的正对TEC光机散热组件的第一侧的外壳上的TEC进气口、设置在所述TEC光机散热组件的与所述第一侧相邻的第二侧的TEC外部散热风扇,以及设置在正对所述TEC外部散热风扇的所述投影机的外壳上的TEC出气口;所述密闭风道回路包括循环风道组件和设置在所述循环风道组件中的第一散热风扇、第二散热风扇和第三散热风扇;所述循环风道组件包括设置第一风口的下风道、设置第二风口的回风管;其中所述回风管通过所述第二风口与所述TEC制冷装置流体连通,所述下风道通过所述第一风口与所述TEC光机散热组件热交换,所述下风道和所述回风管彼此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第二散热风扇和所述第三散热风扇分别设置在所述下风道和/或所述回风管中。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中,所述第一光源散热风扇,所述第二光源散热风扇、所述电源散热风扇和所述TEC外部散热风扇均为排气扇。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所述TEC制冷装置不断对内部气体进行制冷,并且通过密闭风道回路对该冷气进行循环进而达到对光学部品散热的目的,同时通过外部散热回路与外部进行冷热交换,可以有效降低外部灰尘的进入、使投影机内部保持整洁,因此无须防尘网、不用进行频繁的投影机内部的除尘操作,进而在较小的体积的前提下实现良好散热。进一步地,通过采用密闭循环回路实现了很好的密闭、防尘效果。再进一步地,外部散热回路的周边风扇都是排气设计、无须专门的设置进气风扇,可以进一步有效降低外部灰尘的进入、使投影机内部保持整洁。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循环风道组件的部分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循环风道组件的另一部分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循环风道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包括:与外部环境连通以将投影机的内部气体与外部气体进行交换的外部散热回路,以及环绕TEC制冷装置设置以将所述TEC制冷装置产生的冷气在密封空间中进行循环的密闭风道回路。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所述TEC制冷装置不断对内部气体进行制冷,并且通过密闭风道回路对该冷气进行循环进而达到对光学部品散热的目的,同时通过外部散热回路与外部进行冷热交换,可以有效降低外部灰尘的进入、使投影机内部保持整洁,因此无须防尘网、不用进行频繁的投影机内部的除尘操作,进而在较小的体积的前提下实现良好散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包括:与外部环境连通以将投影机的内部气体与外部气体进行交换的外部散热回路,以及环绕TEC制冷装置设置以将所述TEC制冷装置产生的冷气在密封空间中进行循环的密闭风道回路。
进一步参照图1,所述外部散热回路包括用于对光源及散热组件100进行外部散热的光源散热回路、用于对镜头组件200和电源组件300进行外部散热的镜头电源散热回路、以及用于对所述TEC制冷装置500进行外部散热的TEC外部散热回路。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部散热回路可以包括所述光源散热回路、所述镜头电源散热回路和所述TEC外部散热回路中的至少一者。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外部散热回路可以包括其他的与外部环境连通以将投影机的内部气体与外部气体进行交换的散热回路。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知悉,其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已知的散热回路来构造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光源散热回路、所述镜头电源散热回路和所述TEC外部散热回路。
图1进一步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所述光源散热回路、所述镜头电源散热回路和所述TEC外部散热回路。如图1所示,所述光源散热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投影机的正对所述光源及散热组件100的第一侧的外壳上的光源进气口130、设置在所述光源及散热组件100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一光源散热风扇110,与所述第一光源散热风扇110间隔设置的第二光源散热风扇120,以及设置在斜对所述第二光源散热风扇120的所述投影机的外壳上的光源出气口1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散热风扇110,所述第二光源散热风扇120均为排气扇。图1中的虚线箭头显示了气流方向。当所述第一光源散热风扇110,所述第二光源散热风扇120开启时,外部气体将从光源进气口130流入,依次经过所述光源及散热组件100、第二光源散热风扇120并从光源出气口140流出,从而实现外部空气与内部的光源及散热组件100的热交换,从而起到散热冷却的目的。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源散热风扇110垂直于所述投影机的外壳设置,而第二光源散热风扇120成角度设置在所述投影机的外壳的一角,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向或者设置角度,只要能形成进出所述投影机的外壳的气流即可。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镜头电源散热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投影机的斜对所述镜头组件200的外壳上的镜头进气口210、设置在所述电源组件300正对的所述投影机的外壳上的电源出气口320、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源组件300和所述电源出气口320之间的电源散热风扇310。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镜头进气口210并不是设置在外壳上正对所述镜头组件200的位置,而是斜对镜头组件200,而电源出气口320则设置在所述投影机的外壳上的正对电源组件300的位置。所述电源出气口320还位于电源组件300上最远离所述镜头组件200的一侧。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散热风扇310为排气扇。图1中的虚线箭头显示了气流方向。当所述电源散热风扇310开启时,外部气体将从镜头进气口210流入,然后与垂直方向上成角度地倾斜(向右成锐角)经过所述镜头组件200和所述电源组件300,然后从电源出气口320流出,从而实现外部空气与内部的所述镜头组件200和所述电源组件300的热交换,从而起到散热冷却的目的。虽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散热风扇310垂直于所述投影机的外壳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向或者设置角度,只要能形成进出所述投影机的外壳的气流即可。
再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TEC外部散热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投影机的正对TEC光机散热组件400的第一侧的外壳上的TEC进气口410、设置在所述TEC光机散热组件400的与所述第一侧相邻的第二侧的TEC外部散热风扇420,以及设置在正对所述TEC外部散热风扇420的所述投影机的外壳上的TEC出气口430。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TEC进气口410设置在外壳上正对所述TEC光机散热组件400的第一侧的位置,而TEC出气口430同样设置在所述投影机的外壳上的正对所述TEC光机散热组件400的第二侧的位置,并且该第二侧和第一侧相邻,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TEC外部散热风扇420为排气扇。图1中的虚线箭头显示了气流方向。当所述TEC外部散热风扇420开启时,外部气体将从所述TEC进气口410流入,然后垂直向上,接着在垂直方向上转向(如图向右)经过TEC光机散热组件400,从所述TEC出气口430流出,从而实现外部空气与内部的所述TEC光机散热组件400的热交换,从而起到散热冷却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位置或者角度,只要能形成进出所述投影机的外壳的气流即可。
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密闭风道回路包括循环风道组件和设置在所述循环风道组件中的第一散热风扇510、第二散热风扇520和第三散热风扇530。图2-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循环风道组件。如图2-4所示,所述循环风道组件包括设置第一风口9的下风道7、设置第二风口11的回风管8;其中所述回风管8通过所述第二风口11与所述TEC制冷装置500流体连通,所述下风道7通过所述第一风口9与所述TEC光机散热组件400热交换,所述下风道7和所述回风管8彼此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散热风扇510、所述第二散热风扇520和所述第三散热风扇530分别设置在所述下风道7和/或所述回风管8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风扇510、第二散热风扇520和第三散热风扇530分别为R、G和B LCD散热风扇。本实用新型中,所述TEC制冷装置500产生冷空气,该冷空气通过所述第二风口11传送到下风道7中,而通过设置在下风道7内部的第一散热风扇510、第二散热风扇520和第三散热风扇530将下风道7内部的冷空气送入第一风口9,该冷空气经过与光机散热组件400热交换之后返回回风管8,然后经过所述第二风口11进入所述TEC制冷装置500。然后经过所述TEC制冷装置500返回下风道,从而形成密闭循环回路。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所述TEC制冷装置不断对内部气体进行制冷,并且通过密闭风道回路对该冷气进行循环进而达到对光学部品散热的目的,同时通过外部散热回路与外部进行冷热交换,可以有效降低外部灰尘的进入、使投影机内部保持整洁,因此无须防尘网、不用进行频繁的投影机内部的除尘操作,进而在较小的体积的前提下实现良好散热。进一步地,通过采用密闭循环回路实现了很好的密闭、防尘效果。再进一步地,外部散热回路的周边风扇都是排气设计、无须专门的设置进气风扇,可以进一步有效降低外部灰尘的进入、使投影机内部保持整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外部环境连通以将投影机的内部气体与外部气体进行交换的外部散热回路,以及环绕TEC制冷装置(500)设置以将所述TEC制冷装置(500)产生的冷气在密封空间中进行循环的密闭风道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散热回路包括用于对光源及散热组件(100)进行外部散热的光源散热回路、用于对镜头组件(200)和电源组件(300)进行外部散热的镜头电源散热回路、以及用于对所述TEC制冷装置(500)进行外部散热的TEC外部散热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散热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投影机的正对所述光源及散热组件(100)的第一侧的外壳上的光源进气口(130)、设置在所述光源及散热组件(100)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一光源散热风扇(110),与所述第一光源散热风扇(110)间隔设置的第二光源散热风扇(120),以及设置在斜对所述第二光源散热风扇(120)的所述投影机的外壳上的光源出气口(14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电源散热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投影机的斜对所述镜头组件(200)的外壳上的镜头进气口(210)、设置在所述电源组件(300)正对的所述投影机的外壳上的电源出气口(320)、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源组件(300)和所述电源出气口(320)之间的电源散热风扇(31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TEC外部散热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投影机的正对TEC光机散热组件(400)的第一侧的外壳上的TEC进气口(410)、设置在所述TEC光机散热组件(400)的与所述第一侧相邻的第二侧的TEC外部散热风扇(420),以及设置在正对所述TEC外部散热风扇(420)的所述投影机的外壳上的TEC出气口(43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风道回路包括循环风道组件和设置在所述循环风道组件中的第一散热风扇(510)、第二散热风扇(520)和第三散热风扇(5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道组件包括设置第一风口(9)的下风道(7)、设置第二风口(11)的回风管(8);其中所述回风管(8)通过所述第二风口(11)与所述TEC制冷装置(500)流体连通,所述下风道(7)通过所述第一风口(9)与所述TEC光机散热组件(400)热交换,所述下风道(7)和所述回风管(8)彼此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散热风扇(510)、所述第二散热风扇(520)和所述第三散热风扇(530)分别设置在所述下风道(7)和/或所述回风管(8)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风扇(510)、所述第二散热风扇(520)和所述第三散热风扇(530)分别为R、G和B LCD散热风扇。
9.一种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外部环境连通以将投影机的内部气体与外部气体进行交换的外部散热回路,以及环绕TEC制冷装置(500)设置以将所述TEC制冷装置(500)产生的冷气在密封空间中进行循环的密闭风道回路;所述外部散热回路包括用于对光源及散热组件(100)进行外部散热的光源散热回路、用于对镜头组件(200)和电源组件(300)进行外部散热的镜头电源散热回路、以及用于对所述TEC制冷装置(500)进行外部散热的TEC外部散热回路;所述光源散热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投影机的正对所述光源及散热组件(100)的第一侧的外壳上的光源进气口(130)、设置在所述光源及散热组件(100)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第一光源散热风扇(110),与所述第一光源散热风扇(110)间隔设置的第二光源散热风扇(120),以及设置在斜对所述第二光源散热风扇(120)的所述投影机的外壳上的光源出气口(140);所述镜头电源散热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投影机的斜对所述镜头组件(200)的外壳上的镜头进气口(210)、设置在所述电源组件(300)正对的所述投影机的外壳上的电源出气口(320)、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源组件(300)和所述电源出气口(320)之间的电源散热风扇(310);所述TEC外部散热回路包括设置在所述投影机的正对TEC光机散热组件(400)的第一侧的外壳上的TEC进气口(410)、设置在所述TEC光机散热组件(400)的与所述第一侧相邻的第二侧的TEC外部散热风扇(420),以及设置在正对所述TEC外部散热风扇(420)的所述投影机的外壳上的TEC出气口(430);所述密闭风道回路包括循环风道组件和设置在所述循环风道组件中的第一散热风扇(510)、第二散热风扇(520)和第三散热风扇(530);所述循环风道组件包括设置第一风口(9)的下风道(7)、设置第二风口(11)的回风管(8);其中所述回风管(8)通过所述第二风口(11)与所述TEC制冷装置(500)流体连通,所述下风道(7)通过所述第一风口(9)与所述TEC光机散热组件(400)热交换,所述下风道(7)和所述回风管(8)彼此流体连通,所述第一散热风扇(510)、所述第二散热风扇(520)和所述第三散热风扇(530)分别设置在所述下风道(7)和/或所述回风管(8)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散热风扇(110),所述第二光源散热风扇(120)、所述电源散热风扇(310)和所述TEC外部散热风扇(420)均为排气扇。
CN201821121133.4U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 Active CN208367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21133.4U CN208367418U (zh)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21133.4U CN208367418U (zh)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67418U true CN208367418U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25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21133.4U Active CN208367418U (zh)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67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65896U (zh) 应用于激光投影仪的光学组件
CN107995957A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
CN101666964B (zh) 投影机
CN107390464B (zh) 内循环散热式投影机
CN102073204B (zh) 投影装置
CN100547719C (zh) 灯泡密封内循环式散热系统
CN208367418U (zh) 一种投影机散热冷却系统
CN101644881A (zh) 投影机
CN109547760A (zh) 投影仪
CN208399876U (zh) 一种电子投影仪内循环制冷系统
CN209657071U (zh) 一种密封散热光机结构
CN209182639U (zh) 一种具备高效散热功能的全密封液晶投影光机装置
CN101986202B (zh) Lcd投影机液冷散热系统
CN207335510U (zh) 具有高效和均匀散热功能的散热器
CN211207054U (zh) 一种投影仪内外循环防尘散热系统
CN208424564U (zh) 一种球形摄像机
CN211236548U (zh) 投影仪
CN209146821U (zh) 一种多腔体舞台灯散热系统及具有其的舞台灯具
WO2021082232A1 (zh) 一种舞台灯内循环散热系统
CN219370193U (zh) 一种风冷式全密封高亮度高均匀度单片式lcd投影光机
CN217156922U (zh) 一种车载行车系统用的大光圈超广角光学镜头
CN211878405U (zh) 一种材质导热理想的投影仪光机散热器
CN107170376A (zh) 一种高寿命的amoled显示屏
CN109725481A (zh) 一种超短焦投影机光学系统色轮结构罩及其散热方案
CN204178110U (zh) 一种镜头组件及投影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