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65747U - 换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65747U
CN208365747U CN201820459969.9U CN201820459969U CN208365747U CN 208365747 U CN208365747 U CN 208365747U CN 201820459969 U CN201820459969 U CN 201820459969U CN 208365747 U CN208365747 U CN 208365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ply chamber
row gas
outdoor
inter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599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ungdong Navi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yungdong Navi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ungdong Navi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Kyungdong Navi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599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657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65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657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换气装置,能够防止在装置内部发生结露,并且能够将装置内部的灰尘自动去除。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实用新型的换气装置包括:第一排气室,供室内空气流入;第二排气室,供经过所述第一排气室的室内空气向室外排出;第一供气室,供室外空气流入;第二供气室,将经过所述第一供气室的室外空气供应至室内;全热交换器,实现从所述第一排气室向第二排气室流动的室内空气与从所述第一供气室向第二供气室流动的室外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其中,配备有开闭所述第一排气室与所述第一供气室之间的通道的第一风门。

Description

换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防止结露且能够将装置内部的灰尘自动去除的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普通家庭及办公室等,为了根据季节变化进行室内制冷/制热而设置制冷/制热装置,这种制冷/制热装置包括以冷却及加热方式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制冷/制热的空调、锅炉等。
如上所述,设置有制冷/制热装置的普通家庭及办公室等的室内为了提高制冷/制热效率而维持封闭的状态,封闭的空间在经过预定时间后导致空气的污染程度增加,因此在室内可能产生恶臭或者漂浮灰尘等异物。因此,为了从室内去除这种恶臭或灰尘等,每隔预定时间而对室内空间进行换气,因此会用到用于维持室内温度且更加迅速地将被污染的室内空气排出到室外,且将新鲜的室外空气供应到室内的换气装置。
通常,在这种换气装置设置于公寓或建筑物中的外壁隔热的空间的情况下,能够在换气装置内最小化结露的产生,但是在设置于建筑物中的外壁没有隔热的空间的情况下,设置换气装置的空间变成与室外空间几乎类似的条件,从而在换气装置内部产生结露。
作为用于防止换气装置中产生的结露现象的方案,以往使用于吸入室内空间并向室外排出的排气风扇工作,或者在换气装置的内部设置加热器,从而借助由加热器产生的热而去除了结露。
但是,如果使排气风扇工作预定时间以上,则可能导致室内压力成为负压而使被污染的凉的室外空气混入室内,并且存在如下限制:只能在室内空气向室外流动的通道防止结露,而在外部空气流入的空间内无法防止结露。并且,在通过加热器的发热而去除结露的情况下,存在电能消耗增加的问题。
关于防止换气装置中的结露的现有技术在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7-0094982号中公开,对于所述现有技术而言,公开了包括如下的结露防止部的构成:为了能够在外部的空气通过室外侧入口流入主体时防止发生结露,使通过室内侧入口流入主体的室内的空气与通过室外侧入口流入主体的外部空气混合,之后使该混合的空气通过全热交换元件。但是,根据如上所述的构成,在冬季等室内湿度高于室外湿度的环境下,存在无法有效地防止换气装置内部的结露现象的问题。
另外,在长时间使用换气装置时,在换气装置的内部,尤其是流入室外空气的供气室内部落灰,因此需要周期性地去除灰尘。但是,在现有技术中没有配备能够将换气装置内部的灰尘自动去除而排出的构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换气装置:能够防止在装置内部发生结露,且能够自动去除装置内部的灰尘。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气装置包括:第一排气室,供室内空气流入;第二排气室,供经过所述第一排气室的室内空气向室外排出;第一供气室,供室外空气流入;第二供气室,将经过所述第一供气室的室外空气供应至室内;全热交换器,实现从所述第一排气室向第二排气室流动的室内空气与从所述第一供气室向第二供气室流动的室外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其中,配备有开闭所述第一排气室与所述第一供气室之间的通道的第一风门。
在所述第一排气室与所述全热交换器之间可以配备有第一过滤器。
在所述第一供气室与所述全热交换器之间可以配备有第二过滤器。
在所述第二排气室的一侧可以配备有开闭室内空气排出口的第二风门,在所述第一供气室的一侧配备有开闭室外空气流入口的第三风门。
在所述第二供气室可以配备有将空气向室外空气排出口侧压送的供气用送风机。
在所述第一供气室与所述全热交换器之间可以配备有第二过滤器,在空气净化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门被开放,所述第二风门与所述第三风门被关闭,所述供气用送风机被启动,从而流入所述第一排气室的室内空气经过所述第一供气室、所述第二过滤器、所述全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二供气室而供应到室内。
在所述第二排气室可以配备有将空气向所述室内空气排出口侧压送的排气用送风机。
在第一结露防止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门、所述第二风门及所述第三风门被开放,所述排气用送风机被启动,从而流入所述第一供气室的室外空气可以经过所述第一排气室、所述全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二排气室而排出到室外。
在所述第一供气室配备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并且还可以包括:控制部,在由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感测的湿度低于预定基准值湿度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结露防止模式执行。
还可以包括:控制部,在判断季节为冬季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结露防止模式执行。
在第二结露防止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被开放,所述第三风门被关闭,所述排气用送风机被启动,从而流入所述第二供气室的室内空气可以依次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第一供气室、第一排气室、全热交换器及第二排气室而排出到室外。
在所述第二结露防止模式下,流入所述第一排气室的室内空气可以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排气室而排出到室外。
在所述第二供气室配备有第二温湿度传感器,并且还可以包括:控制部,在由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感测的湿度低于预定基准值湿度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结露防止模式执行。
还可以包括:控制部,在判断季节为夏季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结露防止模式执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气装置,具有开闭第一排气室与第一供气室之间的通道的第一风门,并在结露防止模式下使第一风门被开放,从而能够防止在装置内部发生结露,并且能够利用空气的流动将积在装置的内部的灰尘,尤其是积在使外部空气流入的第一供气室的灰尘自动去除。
并且,能够感测室外和室内的湿度而选择性地启动第一结露防止模式和第二结露防止模式,从而使湿度相对低的一侧的空气循环,因此能够与季节变化无关地有效地防止在装置内部发生结露。
并且,可以仅使一个排气用送风机启动而执行结露防止模式,因此能够减少用于防止结露的电力消耗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气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气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气装置的换气模式的工作状态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气装置的空气净化模式的工作状态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气装置的第一结露防止模式的工作状态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气装置的第二结露防止模式的工作状态图。
符号说明
1:换气装置 10:第一排气室
11:室内空气流入口 20:第二排气室
21:室内空气排出口 22:第二风门
23:排气用送风机 30:第一供气室
31:室外空气流入口 32:第三风门
33:第一温湿度传感器 40:第二供气室
41:室外空气排出口 42:供气用送风机
43:第二温湿度传感器 50:全热交换器
60:第一风门 61:隔板
70:第一过滤器 80:第二过滤器
90:控制部 91:模式设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构成及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及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气装置1包括:第一排气室10,使室内空气流入;第二排气室20,使经过所述第一排气室10的室内空气向室外排出;第一供气室30,供室外空气流入;第二供气室40,向室内供应经过所述第一供气室30的室外空气;全热交换器50,实现从所述第一排气室10向第二排气室20流动的室内空气与从所述第一供气室30向第二供气室40流动的室外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第一风门60,能够将形成于隔板61的通道开闭,所述隔板61用于划分所述第一排气室10和所述第一供气室30之间。并且,在所述第一排气室10和所述全热交换器50之间配备有第一过滤器70,并且在所述第一供气室30和所述全热交换器50之间配备有第二过滤器80。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换气装置1还包括:模式设定部91,用于选择换气模式和空气净化模式以及第一、第二结露防止模式,其中,换气模式用于实现排出的室内空气与供气的室外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并进行换气,空气净化模式用于通过室内空气的再循环来实现室内空气的净化及换气装置的结露的防止,第一、第二结露防止模式用于通过室外空气或室内空气的循环来防止换气装置1的结露;控制部90,根据在所述模式设定部91设定的模式而控制换气装置1的动作。
在所述第一排气室10的室内侧配备有使室内空气流入的室内空气流入口11。所述室内空气流入口11可以以开放的状态配备。
在所述第二排气室20的室外侧配备有向室外侧排出室内空气的室内空气排出口21,在所述室内空气排出口21的内侧配备有用于开闭向室外排出室内空气的流路的第二风门22。并且,在第二排气室20配备有向室外侧强制吸入室内空气的排气用送风机23。
在所述第一供气室30的室外侧配备有供室外空气流入的室外空气流入口31,在室外空气流入口31的内侧配备有用于开闭供室外空气流入的流路的第三风门32。并且,在第一供气室30配备有用于感测室外空气的湿度的第一温湿度传感器33。
在所述第二供气室40的室内侧配备有使室外空气向室内侧排出的室外空气排出口41,在第二供气室40配备有将室外空气强制吸入到室内侧的供气用送风机42以及用于感测室内空气的湿度的第二温湿度传感器43。
所述全热交换器50在其内部交替地形成有供室内空气流动的流路以及供室外空气流动的流路,从而形成为能够实现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之间的热交换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3至图6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气装置1的换气模式、空气净化模式、第一结露防止模式及第二结露防止模式的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3,在换气模式下,第一风门60被关闭,第二风门22和第三风门32被开放,且排气用送风机23和供气用送风机42被驱动。
因此,在换气模式下,室内空气通过室内空气流入口11流入第一排气室10,然后经过全热交换器50和第二排气室20而通过室内空气排出口21向室外侧排出。室外空气通过室外空气流入口31流入第一供气室30,然后经过全热交换器50和第二供气室40而通过室外空气排出口41而向室内侧排出。此时,所述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通过全热交换器50并进行热交换。
参照图4,在空气净化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门60被开放,所述第二风门22和所述第三风门32被关闭,所述供气用送风机42被启动,排气用送风机23不被启动。因此,流入所述第一排气室10的室内空气经过所述第一供气室30、所述第二过滤器80、所述全热交换器50及所述第二供气室40而供应到室内。如上所述,室内空气在空气净化模式下也会经过换气装置1内部的较宽的区域而流动,因此可以同时执行空气净化功能和结露防止功能。
参照图5,在第一结露防止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门60、所述第二风门22及所述第三风门32都被开放,所述排气用送风机23被启动,供气用送风机42不被启动。因此,流入所述第一供气室30的室外空气经过所述第一排气室10、所述全热交换器50及所述第二排气室20而向室外排出。
一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模式设定部91选择所述第一结露防止模式。
另一示例中,控制部90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33感测的湿度低于预设基准值湿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风门60、第二风门22、第三风门32及排气用送风机23而自动执行第一结露防止模式。
又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90判断季节,从而在冬季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而执行第一结露防止模式。在此情况下,季节判断方法可以如下地构成:将从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33或者其他能够感测室外温度的传感器或者外部的通信网络接收的外气温度程度与已存储于所述控制部90的不同季节的平均外气温度信息进行比较而判断季节,或者从配备于控制部90的计时器(未示出)读取相应日期而判断季节。
参照图6,在第二结露防止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门60和所述第二风门22被开放,所述第三风门32被关闭,所述排气用送风机23被启动,供气用送风机42不被启动。因此,流入所述第二供气室40的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50、第一供气室30、第一排气室10、全热交换器50及第二排气室20而排出到室外。与此同时,在所述第二结露防止模式下,流入所述第一排气室10的室内空气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50和所述第二排气室20而排出到室外。
一实施例中,用户可以在模式设定部91选择第二结露防止模式。
在另一实施例中,控制部90可以构成为,在由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43感测的湿度低于预定基准值湿度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风门60、第二风门22、第三风门32及排气用送风机23而自动执行第二结露防止模式。
并且,作为又一实施例,所述控制部90可以判断季节而在夏季的情况下,通过控制而使所述第二结露防止模式执行。在此情况下,季节判断可以如上所述地执行。
当执行所述第一结露防止模式和第二结露防止模式时,通过使第一风门60开放,可以在换气装置1内部的较宽的区域有效地防止发生结露,同时利用空气的流动而将积在换气装置1的内部,尤其是外部空气所流入的第一供气室30中的灰自动去除。
并且,可以感测室外和室内的湿度而选择性地启动第一结露防止模式和第二结露防止模式,从而使湿度相对低的一侧的空气循环,因此能够与季节变化无关地防止换气装置1内部的结露。
并且,可以仅启动一个排气用送风机23而执行第一结露防止模式、第二结露防止模式,因此在运行用于防止结露的装置时,可以减少消耗的电力。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请求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基本知识的人员能够实现显然的变形实施,这种变形实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排气室,供室内空气流入;
第二排气室,供经过所述第一排气室的室内空气向室外排出;
第一供气室,供室外空气流入;
第二供气室,将经过所述第一供气室的室外空气供应至室内;
全热交换器,实现从所述第一排气室向第二排气室流动的室内空气与从所述第一供气室向第二供气室流动的室外空气之间的热交换,
其中,配备有开闭所述第一排气室与所述第一供气室之间的通道的第一风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排气室与所述全热交换器之间配备有第一过滤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供气室与所述全热交换器之间配备有第二过滤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排气室的一侧配备有开闭室内空气排出口的第二风门,
在所述第一供气室的一侧配备有开闭室外空气流入口的第三风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供气室配备有将空气向室外空气排出口侧压送的供气用送风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供气室与所述全热交换器之间配备有第二过滤器,
在空气净化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门被开放,所述第二风门与所述第三风门被关闭,所述供气用送风机被启动,
从而流入所述第一排气室的室内空气经过所述第一供气室、所述第二过滤器、所述全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二供气室而供应到室内。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排气室配备有将空气向所述室内空气排出口侧压送的排气用送风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结露防止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门、所述第二风门及所述第三风门被开放,所述排气用送风机被启动,
从而流入所述第一供气室的室外空气经过所述第一排气室、所述全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二排气室而排出到室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供气室配备有第一温湿度传感器,
并且还包括:控制部,在由所述第一温湿度传感器感测的湿度低于预定基准值湿度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结露防止模式执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部,在判断季节为冬季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一结露防止模式执行。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第二结露防止模式下,所述第一风门和所述第二风门被开放,所述第三风门被关闭,所述排气用送风机被启动,
从而流入所述第二供气室的室内空气依次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第一供气室、第一排气室、全热交换器及第二排气室而排出到室外。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结露防止模式下,流入所述第一排气室的室内空气经过所述全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排气室而排出到室外。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供气室配备有第二温湿度传感器,
并且还包括:控制部,在由所述第二温湿度传感器感测的湿度低于预定基准值湿度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结露防止模式执行。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部,在判断季节为夏季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结露防止模式执行。
CN201820459969.9U 2018-03-30 2018-03-30 换气装置 Active CN2083657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9969.9U CN208365747U (zh) 2018-03-30 2018-03-30 换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9969.9U CN208365747U (zh) 2018-03-30 2018-03-30 换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65747U true CN208365747U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22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59969.9U Active CN208365747U (zh) 2018-03-30 2018-03-30 换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657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2693A (zh) * 2019-03-13 2020-09-22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换气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92693A (zh) * 2019-03-13 2020-09-22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换气装置
CN111692693B (zh) * 2019-03-13 2022-05-13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换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4025B (zh) 兼具旁通及再循环功能的热交换型换气装置
CN207006407U (zh) 一种高效新风机
CN107152744B (zh) 换气装置
KR102056470B1 (ko) 실내 환경 제어 시스템
KR101034936B1 (ko) 전열교환형 환기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2059414B1 (ko) 다기능 전열교환기
CN107143945A (zh) 一种联控温度和co2的多风道恒湿新风机及其工作方法
KR100705670B1 (ko) 다수의 열교환부를 갖는 폐열회수 환기장치
CN102434947A (zh) 一种具有热交换功能的新风换气机
CN202229344U (zh) 一种智能通风装置
JP2011174674A (ja) 空調システム
CN107543291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02444941A (zh) 一种极低冷热损失的洁净新风除湿系统
KR20180014122A (ko) 환기장치
CN208365747U (zh) 换气装置
CN107621009A (zh) 室内机
KR101162973B1 (ko) 제습기능이 구비된 열회수형 환기장치
KR100747801B1 (ko) 환기장치 및 환기장치의 팬제어방법
KR102371835B1 (ko) 퍼지모드를 갖는 환기장치
KR100698516B1 (ko) 창문형 열교환 환기장치
CN106247523A (zh) 一种新风装置及空调系统
CN208936415U (zh) 一种浴室专用除湿保温热交换新风系统
US6974382B1 (en) Year round selective dehumidifying and humidify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2004301375A (ja) 換気システム
KR102613073B1 (ko) 탄소중립 형 ehp-erv 융복합 제어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