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65628U - 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65628U
CN208365628U CN201820650472.5U CN201820650472U CN208365628U CN 208365628 U CN208365628 U CN 208365628U CN 201820650472 U CN201820650472 U CN 201820650472U CN 208365628 U CN208365628 U CN 208365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storage
storage unit
heat
motor
heat rele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504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东夏
王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ong Yao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ong Yao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ong Yao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ong Yao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504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656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65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65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它包括放热用板式换热器和蓄热用板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放热用板式换热器高温侧流体进口与热源供水管路连通,放热用板式换热器高温侧流体出口与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连通;放热用板式换热器低温侧流体进口及放热用板式换热器低温侧流体出口与供热循环管路连通;蓄热用板式换热器高温侧流体进口通过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与热源供水管路连通;蓄热用板式换热器高温侧流体出口与热源回水管路连通;蓄热用板式换热器低温侧流体出口通过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同时连通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和蓄热单元进水管。

Description

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
背景技术
采用加热设备直接提供生活热水,要求配备的加热设备容量较大,投资造价高且系统稳定性不高。而蓄热技术的融入,可以减少热水系统初投资,增加系统的稳定性。
常见的蓄热按介质分为水蓄热、相变材料蓄热、蒸汽蓄热等。因为蓄热水箱成本比较便宜、系统比较稳定等,使其成为当今比较常用的蓄热方式。蓄热,是在生活热水需求量小时仍然使加热设备运行在满载状态,将加热后的生活热水储存在蓄热水箱,在生活热水需求量大时使用蓄水箱中储蓄的热水。通过延长加热设备运行时间,减小加热设备配置容量,降低系统总体投资,同时还能增加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但是由于受到建筑用热需求变化的影响,导致蓄热系统水箱热量在不断变化。采用固定容积蓄热水箱系统后,蓄热容积过大会造成水箱温度明显低于设计供水温度,系统需长时间启动辅助热源进行供热,降低了系统的节能性;蓄热容积过小则会造成蓄热用板式换热器1的回水温度偏高,降低蓄热用板式换热器1的换热量,同样会降低系统的节能性。由此,常会出现整个供暖季节水箱水温波动剧烈,在供暖负荷需求小的供暖初期和供暖末期,由于蓄热量大于水箱蓄热能力,导致蓄热水箱水温高于设计值,一方面使得蓄热用板式换热器1的回水水温升高,蓄热用板式换热器1对流换热量增加,将降低蓄热用板式换热器1的换热效率,减少系统换热量;另一方面使得蓄热水箱散热损失增加,降低了整个系统的用能效率。对于蓄热采暖系统,还要重点考虑蓄热装置内冷热水混合、死水区和蓄热效率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避免了蓄热容积以及温度混合等问题。
多组蓄热水箱的供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可以通对控制相应的阀门来对多组水箱进行有序的蓄放热过程。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一种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它包括放热用板式换热器和蓄热用板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放热用板式换热器高温侧流体进口与热源供水管路连通,放热用板式换热器高温侧流体出口与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连通;放热用板式换热器低温侧流体进口及放热用板式换热器低温侧流体出口与供热循环管路连通;蓄热用板式换热器高温侧流体进口通过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与热源供水管路连通,在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上设置有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电动调节蝶阀;蓄热用板式换热器高温侧流体出口与热源回水管路连通;蓄热用板式换热器低温侧流体出口通过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同时连通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和蓄热单元进水管,在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上设置有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和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在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上设置有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泵前电动阀和放热循环泵,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与热源供水管路连通;在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和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泵前电动阀之间的管路上连通蓄热单元进水管;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上设置有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位于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和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交汇处之后;在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上设置有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和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蓄热用板式换热器低温侧流体进口连通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连通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在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上设置有蓄热循环泵和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电动阀;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还通过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与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连通;在热源供水管路上位于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和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之间设置有热源供水管路电动调节蝶阀;在蓄热单元进水管和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之间至少并联设置有两个蓄热单元。
本方案的具体特点还有,蓄热单元包括蓄热水箱以及设置于蓄热水箱上的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和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蓄热水箱的进水口通过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连通蓄热单元进水管。蓄热水箱的出水口通过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连通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
所述蓄热单元为5个。第一蓄热单元包括第一蓄热单元蓄热水箱,第一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第一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和第一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
第二蓄热单元包括第二蓄热单元蓄热水箱,第二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第二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和第二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
第三蓄热单元包括第三蓄热单元蓄热水箱,第三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第三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和第三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
第四蓄热单元包括第四蓄热单元蓄热水箱,第四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第四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和第四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
第五蓄热单元包括第五蓄热单元蓄热水箱,第五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第五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和第五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
第一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 第二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第三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第四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和第五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均采用美控MIK-P260液位传感器。
第一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 第一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 第二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第二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第三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第三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 第四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第四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第五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和第五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均采用DN50霍尼韦尔VBA216-050P-N+MVN6110电动开关阀。
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电动调节蝶阀,热源供水管路电动调节蝶阀采用DN100霍尼韦尔VBA216-100F-N+MVN7220电动调节阀。
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电动阀,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泵前电动阀,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采用DN100霍尼韦尔VBA216-100F-N+MVN6120电动开关阀。
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和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采用霍尼韦尔VF20T-1B54水管温度传感器。
在供热循环管路上设置有供热循环泵。在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上设置有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在热源回水管路上设置有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使任意蓄热水箱和蓄热用板式换热器之间形成循环通路结构,使任意蓄热水箱与放热用板式换热器之间形成循环通路结构,使热源分别与放热用板式换热器、蓄热用板式换热器之间形成循环通路结构以及使用户端用水与放热用板式换热器之间形成循环通路结构。本方案通过对多个阀门的相应控制,使蓄热水箱与蓄热用板式换热器之间进行蓄热循环,蓄热水箱和放热用板式换热器之间进行放热循环,热源和放热用板式换热器以及蓄热用板式换热器之间进行供热循环,用户端和放热用板式换热器之间进行供热循环,在保证了热源供热效率的同时,使蓄热水箱内的水温保持相对稳定,而在保证供水温度的情况下减少了热量损失,使系统更节能和高效。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热用板式换热器;2-放热用板式换热器;3-第一蓄热单元蓄热水箱;4-第二蓄热单元蓄热水箱;5-第三蓄热单元蓄热水箱;6-第四蓄热单元蓄热水箱;7-第五蓄热单元蓄热水箱;8-第一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9-第二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0-第三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1-第四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2-第五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3-第一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4-第二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5-第三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6-第四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7-第五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8-第一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19-第二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20-第三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21-第四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22-第五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23-蓄热循环泵;24-放热循环泵;25-供热循环泵;26-热源供水管路电动调节蝶阀;27-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28-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电动调节蝶阀;29-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电动阀;30-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31-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32-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泵前电动阀;33-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34-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35-放热用板式换热器高温侧流体进口;36-放热用板式换热器高温侧流体出口;37-放热用板式换热器低温侧流体出口;38-放热用板式换热器低温侧流体进口;39-蓄热用板式换热器高温侧流体进口;40-蓄热用板式换热器高温侧流体出口;41-蓄热用板式换热器低温侧流体出口; 42-蓄热用板式换热器低温侧流体进口;43-热源供水管路;44-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45-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46-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47-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48-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49-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50-热源回水管路;51-供热循环管路;52-蓄热单元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方案作详细地说明。
如图 1 所示,一种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它包括放热用板式换热器2和蓄热用板式换热器1,放热用板式换热器高温侧流体进口35与热源供水管路43连通,放热用板式换热器高温侧流体出口36与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48连通;放热用板式换热器低温侧流体进口38及放热用板式换热器低温侧流体出口37与供热循环管路51连通。
蓄热用板式换热器高温侧流体进口39通过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44与热源供水管路43连通,在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44上设置有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电动调节蝶阀28;蓄热用板式换热器高温侧流体出口40与热源回水管路50连通。
蓄热用板式换热器低温侧流体出口41通过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46同时连通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47和蓄热单元进水管52,在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46上设置有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33和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31;在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47上设置有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泵前电动阀32和放热循环泵24,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47与热源供水管路43连通。在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31和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泵前电动阀32之间的管路上连通蓄热单元进水管52。
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48上设置有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30,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30位于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48和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49交汇处之后。
在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49上设置有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34和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27。
蓄热用板式换热器低温侧流体进口42连通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45,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45连通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48。在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45上设置有蓄热循环泵23和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电动阀29。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45还通过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30与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49连通。
在热源供水管路43上位于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44和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47之间设置有热源供水管路电动调节蝶阀26。
在蓄热单元进水管52和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48之间至少并联设置有两个蓄热单元。蓄热单元包括蓄热水箱以及设置于蓄热水箱上的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和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蓄热水箱的进水口通过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连通蓄热单元进水管52。蓄热水箱的出水口通过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连通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48及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45。
所述蓄热单元为5个。第一蓄热单元包括第一蓄热单元蓄热水箱3,第一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18,第一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3和第一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8。
第二蓄热单元包括第二蓄热单元蓄热水箱4,第二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19,第二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4和第二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9。
第三蓄热单元包括第三蓄热单元蓄热水箱5,第三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0,第三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5和第三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20。
第四蓄热单元包括第四蓄热单元蓄热水箱6,第四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1,第四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6和第四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21。
第五蓄热单元包括第五蓄热单元蓄热水箱7,第五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2,第五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7和第五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22。
第一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18, 第二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19,第三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20,第四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21和第五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22均采用美控MIK-P260液位传感器。
第一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3, 第一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8, 第二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9,第二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4,第三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0,第三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5, 第四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1,第四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6,第五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2和第五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7均采用DN50霍尼韦尔VBA216-050P-N+MVN6110电动开关阀。
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电动调节蝶阀28,热源供水管路电动调节蝶阀26采用DN100霍尼韦尔VBA216-100F-N+MVN7220电动调节阀。
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31,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27,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电动阀29,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泵前电动阀32,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30采用DN100霍尼韦尔VBA216-100F-N+MVN6120电动开关阀。
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33和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34采用霍尼韦尔VF20T-1B54水管温度传感器。
在供热循环管路51上设置有供热循环泵25。在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上设置有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34,在热源回水管路50上设置有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49,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27。
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的控制方法是:当处于蓄热工况时,各蓄热水箱的温度及液位均实时显示。第一蓄热单元蓄热水箱3为空,第二蓄热单元蓄热水箱4、第三蓄热单元蓄热水箱5、第四蓄热单元蓄热水箱6与第五蓄热单元蓄热水箱7为64℃的热水。通过输出信号,打开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45上的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泵前电动阀29及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46上的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31,关闭热源供水管路43上的热源供水管路电动调节蝶阀26及调节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44上的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电动调节蝶阀28,打开第一蓄热单元蓄热水箱3的第一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3以及第二蓄热单元蓄热水箱4的第二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9,由蓄热循环泵23将第二蓄热单元蓄热水箱4的水抽至蓄热用板式换热器1换热,经过换热后得到85℃的热水进入第一蓄热单元蓄热水箱3,第一蓄热单元蓄热水箱3满水后关闭第一蓄热单元蓄热水箱3的第一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3以及第二蓄热单元蓄热水箱4的第二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9。输出信号打开第二蓄热单元蓄热水箱4的第二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4以及第三蓄热单元蓄热水箱5的第三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0,由蓄热循环泵23将第三蓄热单元蓄热水箱5的水抽至蓄热用板式换热器1换热,经过换热后得到85℃的热水进入第二蓄热单元蓄热水箱4,第二蓄热单元蓄热水箱4满水后关闭第二蓄热单元蓄热水箱4的第二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4以及第三蓄热单元蓄热水箱5的第三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0。输出信号打开第三蓄热单元蓄热水箱5的第三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5以及第四蓄热单元蓄热水箱6的第四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1,由蓄热循环泵23将第四蓄热单元蓄热水箱6的水抽至蓄热用板式换热器1换热,经过换热后得到85℃的热水进入第三蓄热单元蓄热水箱5,第三蓄热单元蓄热水箱5满水后关闭第三蓄热单元蓄热水箱5的第三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5以及第四蓄热单元蓄热水箱6的第四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1。输出信号打开第四蓄热单元蓄热水箱6的第四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6以及第五蓄热单元蓄热水箱7的第五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2,由蓄热循环泵23将第五蓄热单元蓄热水箱7的水抽至蓄热用板式换热器1换热,经过换热后得到85℃的热水进入第四蓄热单元蓄热水箱6,第四蓄热单元蓄热水箱6满水后关闭第四蓄热单元蓄热水箱6的第四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6以及第五蓄热单元蓄热水箱7的第五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2。在上述的这些过程中,热源通过蓄热用板式换热器1放热后回至热源处加热后不断循环至蓄热用板式换热器1放热,同时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46上的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33一直实时控制蓄热循环泵23变频。当处于放热工况时,各水箱的温度及液位均实时显示。第五蓄热单元蓄热水箱7为空,第一蓄热单元蓄热水箱3、第二蓄热单元蓄热水箱4、第三蓄热单元蓄热水箱5与第四蓄热单元蓄热水箱6为85℃的热水。通过输出信号,关闭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45上的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电动阀29、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46上的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31、热源供水管路43上的热源供水管路电动调节蝶阀26及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44上的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电动调节蝶阀28,打开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48上的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30、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47上的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泵前电动阀32,打开第五蓄热单元蓄热水箱7的第五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2以及第四蓄热单元蓄热水箱6的第四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6,由放热循环泵24将第四蓄热单元蓄热水箱6的水抽至放热用板式换热器2换热,经过换热后得到64℃的热水进入第五蓄热单元蓄热水箱7,第五蓄热单元蓄热水箱7满水后关闭第五蓄热单元蓄热水箱7的第五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2以及第四蓄热单元蓄热水箱6的第四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6。输出信号打开第四蓄热单元蓄热水箱6的第四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1以及第三蓄热单元蓄热水箱5的第三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5,由放热循环泵24将第三蓄热单元蓄热水箱5的水抽至放热用板式换热器2换热,经过换热后得到64℃的热水进入第四蓄热单元蓄热水箱6,第四蓄热单元蓄热水箱6满水后关闭第四蓄热单元蓄热水箱6的第四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1以及第三蓄热单元蓄热水箱5的第三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5。输出信号打开第三蓄热单元蓄热水箱5的第三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0以及第二蓄热单元蓄热水箱4的第二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4,由放热循环泵24将第二蓄热单元蓄热水箱4的水抽至放热用板式换热器2换热,经过换热后得到64℃的热水进入第三蓄热单元蓄热水箱5,第三蓄热单元蓄热水箱5满水后关闭第三蓄热单元蓄热水箱5的第三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10以及第二蓄热单元蓄热水箱4的第二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4。输出信号打开第二蓄热单元蓄热水箱4的第二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9以及第一蓄热单元蓄热水箱3的第一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3,由放热循环泵24将第一蓄热单元蓄热水箱3的水抽至放热用板式换热器2换热,经过换热后得到64℃的热水进入第二蓄热单元蓄热水箱4,第二蓄热单元蓄热水箱4满水后关闭第二蓄热单元蓄热水箱4的第二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9以及第一蓄热单元蓄热水箱3的第一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13。同时在上述过程中,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49前端的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34一直实时控制放热循环泵24变频。当处于蓄热水箱蓄热,热源放热的工况时,当检测到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34的温度超过某一温度时(例如温度为68℃),此时用户负荷小于热源提供的热量,热源经过放热用板式换热器2放热的同时蓄热水箱蓄热。此时输出信号打开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49上的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27、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45上的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电动阀29及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46上的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31,调节热源供水管路43的热源供水管路电动调节蝶阀26及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44上的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电动调节蝶阀28,启动蓄热循环泵23,热源通过放热用板式换热器2放热的同时通过蓄热用板式换热器1来储存热量在蓄热水箱中。当水箱中的温度均达到85℃时,关闭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45上的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电动阀29、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46上的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31及蓄热循环泵23。当用户末端负荷仍然较低时,调节热源减小输入的热量。
当处于蓄热水箱放热,热源放热的工况时,当检测到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49上的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34的温度低于某一温度时(例如温度为60℃),此时用户负荷大于热源提供的热量,蓄热水箱放热的同时热源经过放热用板式换热器2放热。此时输出信号打开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49上的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27、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48上的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30、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47上的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泵前电动阀32,调节热源供水管路43的热源供水管路电动调节蝶阀26,关闭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44上的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电动调节蝶阀28,启动放热循环泵24,热源通过放热用板式换热器2放热的同时蓄热水箱的水通过放热用板式换热器2来与热源一起供热,使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49上的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34的温度保持到64℃。当检测到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49上的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34的温度恒定为64℃时,关闭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48上的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30、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47上的泵前电动阀32及放热循环泵24,只有热源通过放热用板式换热器2供热。

Claims (9)

1.一种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它包括放热用板式换热器和蓄热用板式换热器,其特征是放热用板式换热器高温侧流体进口与热源供水管路连通,放热用板式换热器高温侧流体出口与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连通;放热用板式换热器低温侧流体进口及放热用板式换热器低温侧流体出口与供热循环管路连通;蓄热用板式换热器高温侧流体进口通过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与热源供水管路连通,在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上设置有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电动调节蝶阀;蓄热用板式换热器高温侧流体出口与热源回水管路连通;蓄热用板式换热器低温侧流体出口通过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同时连通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和蓄热单元进水管,在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上设置有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和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在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上设置有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泵前电动阀和放热循环泵,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与热源供水管路连通;在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和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泵前电动阀之间的管路上连通蓄热单元进水管;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上设置有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位于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和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交汇处之后;在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上设置有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和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蓄热用板式换热器低温侧流体进口连通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连通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在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上设置有蓄热循环泵和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电动阀;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还通过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与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连通;在热源供水管路上位于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和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之间设置有热源供水管路电动调节蝶阀;在蓄热单元进水管和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之间至少并联设置有两个蓄热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其特征是蓄热单元包括蓄热水箱以及设置于蓄热水箱上的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和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蓄热水箱的进水口通过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连通蓄热单元进水管;
蓄热水箱的出水口通过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连通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蓄热单元为5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其特征是蓄热单元液位传感器采用美控MIK-P260液位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其特征是蓄热单元右侧电动阀,蓄热单元左侧电动阀均采用DN50霍尼韦尔VBA216-050P-N+MVN6110电动开关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其特征是热源供水管路蓄热支路电动调节蝶阀和热源供水管路电动调节蝶阀均采用DN100霍尼韦尔VBA216-100F-N+MVN7220电动调节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其特征是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出水管路电动阀,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出水管路泵前电动阀,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采用DN100霍尼韦尔VBA216-100F-N+MVN6120电动开关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其特征是在供热循环管路上设置有供热循环泵;在热源回水管路上设置有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热源放热回路回水管路电动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其特征是蓄热单元蓄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和蓄热单元放热回路回水管路温度传感器采用霍尼韦尔VF20T-1B54水管温度传感器。
CN201820650472.5U 2018-05-03 2018-05-03 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 Active CN208365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50472.5U CN208365628U (zh) 2018-05-03 2018-05-03 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50472.5U CN208365628U (zh) 2018-05-03 2018-05-03 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65628U true CN208365628U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33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50472.5U Active CN208365628U (zh) 2018-05-03 2018-05-03 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656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12910Y (zh) 一种以空气能热泵和太阳能为热源的热水装置
CN105352023A (zh)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CN203131932U (zh) 太阳能与低谷电结合供热系统
CN201503133U (zh) 热泵热水机
CN104848309A (zh) 太阳能集热供暖与生活热水换热机组
CN108954468A (zh) 一种相变储热峰谷供暖系统及其供暖方法
CN107388337B (zh) 一种分布式高效节能相变储热系统
CN208365628U (zh) 组合式蓄热采暖系统
CN210035687U (zh) 一种集成回水换热水箱
CN209263107U (zh) 气电混合采暖热水炉
CN101545654A (zh) 一种太阳能集中集热分户水箱交换供热系统
CN207350870U (zh) 一种全智能太空能热水器
CN206582934U (zh) 一种直补智能换热机组
CN205174553U (zh) 一种具有低谷电加热蓄能的二次换热供热系统
CN203131931U (zh) 太阳能与低谷电结合蓄热供热系统
CN114459163A (zh) 一种太阳能双水箱供热系统
CN210320247U (zh) 一种供暖系统
CN210289966U (zh) 一种制热量无级可调的车载燃油加热系统
CN209978160U (zh) 一种基于相变蓄热的地暖供暖与供热水系统
CN207162688U (zh) 一种锅炉供热系统
CN212987364U (zh) 一种太阳能及电加热一体式的水储热供暖系统
CN207779193U (zh) 一种储能放热系统
CN206131146U (zh) 一种利用低谷电蓄能供热供暖的系统
CN206919400U (zh) 一种相变蓄热锅炉
CN215412072U (zh) 一种地下车库循环换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