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57110U - 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57110U
CN208357110U CN201820679665.3U CN201820679665U CN208357110U CN 208357110 U CN208357110 U CN 208357110U CN 201820679665 U CN201820679665 U CN 201820679665U CN 208357110 U CN208357110 U CN 2083571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vehicle lid
fixedly connected
spraying
fixing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7966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东辉
孙书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7966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571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571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571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包括:固定装置、卡持装置和定位装置,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架、固定装设于支撑架上的安装板及静电屏蔽圈;卡持装置包括横梁及固定装设于横梁上的卡持件,横梁固定连接于支撑架的下端;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横梁且向下延伸的支撑杆、位于支撑杆下方且向下延伸的丝杆、及固定装设于支撑杆下端和丝杆上端之间的弹性扭力件,丝杆的下端向一侧折弯形成用于钩住车身孔的钩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采用弹性扭力件及丝杆,与车身上设计的定位孔匹配,通过高强度弹性扭力件的压力和丝杆的支撑作用牢固且精准固定车辆口盖至车身的指定位置,操作简便,拆装方便,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
背景技术
通常各车辆厂针对车辆口盖(如电动汽车的充电口盖、燃油汽车的加油口盖等)的喷涂工艺一般采用供应商喷涂,包装完成后送往主机厂总装车间进行装配,但这种工艺存在车辆口盖与车身的色差问题,且极难解决。
为规避色差问题,目前更流行的工艺是用工装将车辆口盖固定到车身上某个部位,随车身一起进行机器人自动喷涂。但现有的工装多采用锁紧夹将车辆口盖固定于工装上,然后再用多个螺栓或锁紧柱将工装固定于车身上,装卸繁琐,耗费大量工时。
因此,如何实现车辆口盖与车身的方便装配与拆卸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包括: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架、固定装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安装板及静电屏蔽圈,所述安装板用于固定车辆口盖,所述静电屏蔽圈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外围;卡持装置,包括横梁及固定装设于所述横梁上的卡持件,所述横梁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和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梁且向下延伸的支撑杆、位于所述支撑杆下方且向下延伸的丝杆、及固定装设于所述支撑杆下端和所述丝杆上端之间的弹性扭力件,所述丝杆的下端向一侧折弯形成用于钩住车身孔的钩子。
另外,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弹性扭力件为弹簧夹,所述弹簧夹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及支撑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的扭簧,所述上壳体的一端部形成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部、另一端部形成供按压的上按压部,所述下壳体的一端部形成与所述丝杆固定连接的下连接部、另一端部形成供按压的下按压部。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丝杆的上端与所述下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按压部与所述钩子位于所述丝杆相背的两侧。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弹性扭力件包括一体绕制的螺旋状扭簧,所述扭簧包括扭簧本体、由所述扭簧本体的一端部向下倾斜延展形成的第一扭臂、及由所述扭簧本体的另一端部向上倾斜延展形成的第二扭臂,所述第一扭臂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扭臂与所述丝杆固定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卡持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分设于所述横梁的两端,两个所述卡持件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向下开口的定位卡槽、另一个上形成有向下开口的适应性卡槽,所述定位卡槽用于沿设定方向插入车身门框并与所述车身门框定位配合,所述适应性卡槽用于沿预设角度范围内插入所述车身门框并与所述车身门框定位配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两个所述卡持件中的所述一个为板状卡持件,所述板状卡持件的一端与所述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所述定位卡槽;所述横梁的另一端向一侧弯曲延伸形成固定部,两个所述卡持件中的所述另一个为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端部的倒U形卡持件,所述倒U形卡持件上形成所述适应性卡槽,所述适应性卡槽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定位卡槽的开口宽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有沿板面方向向外延伸的多个支脚,多个所述支脚用于插入所述车辆口盖背部的卡槽中,以对所述车辆口盖进行左右及前后定位;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有向上开口的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供所述车辆口盖背部的凸扣插入,以利用所述凹槽及所述车辆口盖自重对所述车辆口盖进行上下定位。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静电屏蔽圈的形状与所述车辆口盖的形状相适配、且位于所述车辆口盖的外围,所述静电屏蔽圈与所述车辆口盖周边的距离在10mm~20mm范围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梁且向上延伸的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安装板之间的第一支撑杆、及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静电屏蔽圈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杆。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静电屏蔽圈的上下两端或左右两侧。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与车身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11支撑架,111连接杆,112第一支撑杆,113第二支撑杆,12安装板,121支脚,122凹槽,13静电屏蔽圈,14横梁,15板状卡持件,16倒U形卡持件,17支撑杆,18丝杆,181钩子,19弹簧夹,191上壳体,192下壳体,193扭簧,2车辆口盖,21卡槽,22凸扣,3车身,31车身门框,32车身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1,包括:固定装置、卡持装置和定位装置。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架11、固定装设于支撑架11上的安装板12及静电屏蔽圈13,安装板12用于固定车辆口盖2,静电屏蔽圈13位于安装板12的外围;卡持装置包括横梁14及固定装设于横梁14上的卡持件,横梁14固定连接于支撑架11的下端;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横梁14且向下延伸的支撑杆17、位于支撑杆17下方且向下延伸的丝杆18、及固定装设于支撑杆17下端和丝杆18上端之间的弹性扭力件,丝杆18的下端向一侧折弯形成用于钩住车身孔32的钩子181。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1,固定工装的固定装置用来固定车辆口盖2及在喷涂过程中屏蔽静电,具体地,车辆口盖2固定装设在固定装置的安装板12上,并在喷涂过程中利用静电屏蔽圈13有效屏蔽车辆口盖2边角的静电,消除边角效应,避免车辆口盖2边角部位出现流挂、痱子等缺陷;固定工装的卡持装置和定位装置用来与车身3固定,具体地,利用丝杆18与车门对应孔的配合实现固定工装与车门的精准定位及固定,利用卡持件与车身门框的固定来保证固定工装在车门上指定位置的固定,利用弹性扭力件的压紧作用来安装或拆卸工装,代替螺栓与车身固定,操作简便,拆装方便,省时省力。
具体而言,将车辆口盖2(如充电口盖、加油口盖等)固定装设在固定装置的安装板12上,然后将固装有车辆口盖2的固定工装固定装设在车辆的车身3上,利用弹性扭力件(如弹簧夹19、扭簧等)的弹力作用,使丝杆18下端的钩子181与车身3上设计的定位孔(即车身孔32)配合,实现固定工装与车门对应孔的精确定位及固定,也即通过高强度弹性扭力件的压力和丝杆18的支撑作用牢固且精准固定车辆口盖2至车身的指定位置;利用横梁14上的卡持件与车身门框31的固定来保证工装在车门上指定位置的固定;并利用弹性扭力件的压紧作用来安装或拆卸固定工装,拆卸时依靠弹性扭力件的弹力可方便地将丝杆18下端的钩子181与车身孔32分离,然后将卡持件与车身门框31脱离,即可方便的拆卸固定工装,代替螺栓与车身固定,操作简便,拆装方便,省时省力,大大节省了工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弹性扭力件为弹簧夹19,弹簧夹19包括上壳体191、下壳体192及支撑于上壳体191和下壳体192之间的扭簧193,上壳体191的一端部形成与支撑杆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部、另一端部形成供按压的上按压部,下壳体192的一端部形成与丝杆18固定连接的下连接部、另一端部形成供按压的下按压部;优选地,弹簧夹19中的扭簧193的材质为高强度弹簧钢。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丝杆18的上端与下连接部固定连接,下按压部与钩子181位于丝杆18相背的两侧,也即钩子181相对丝杆18的折弯延伸方向与下按压部相对下连接部的延伸方向相背、且位于同一平面上。
具体地,将固定工装固定在车身3上时,单手握紧弹簧夹19并对其施加按压力,即可增大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大支撑杆的下端和丝杆18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从而将丝杆18下端的钩子181方便地伸入车门对应的定位孔中(即车身孔32)中,然后将位于横梁14上的卡持件卡进车身门框31,松开弹簧夹19,则固定工装被固定在车门上指定位置;拆卸时,单手握紧弹簧夹19并对其施加按压力,先将卡持件与车身门框31分离,然后将丝杆18下端的钩子181从车门定位孔内取出,松开弹簧夹19即可,操作简便,拆装方便,省时省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弹性扭力件包括一体绕制的螺旋状扭簧,扭簧包括扭簧本体、由扭簧本体的一端部向下倾斜延展形成的第一扭臂、及由扭簧本体的另一端部向上倾斜延展形成的第二扭臂,第一扭臂与支撑杆固定连接、第二扭臂与丝杆18固定连接;扭簧的材质为高强度弹簧钢。
具体地,可以在支撑杆的下端和丝杆18的上端之间直接连接扭簧,并使支撑杆的下端与向下倾斜延展的第一扭臂固定连接、丝杆18的上端与向上倾斜延展的第二扭臂固定连接,依靠扭簧的弹力使丝杆18下端的钩子181钩住车身上的定位孔,通过高强度扭簧的压力和丝杆18的支撑作用牢固且精准固定车辆口盖2至车身3的指定位置,并利用卡持件卡进车身门框31,实现固定工装在车身3上的精准定位及牢固固定;拆卸时依靠扭簧的弹力作用可方便地将丝杆18下端的钩子181与车身孔分离,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需要说明的是,扭簧本体的两端部可相向靠拢延展形成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扭簧本体的两端部也可以相背张开延展形成第一扭臂和第二扭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卡持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分设于横梁14的两端,两个卡持件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向下开口的定位卡槽、另一个上形成有向下开口的适应性卡槽,定位卡槽用于沿设定方向插入车身门框31并与车身门框31定位配合,适应性卡槽用于沿预设角度范围内插入车身门框31并与车身门框31定位配合。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两个卡持件中的所述一个为板状卡持件15,板状卡持件15的一端与横梁14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定位卡槽;横梁14的另一端向一侧弯曲延伸形成固定部,两个卡持件中的所述另一个为固定连接于固定部端部的倒U形卡持件16,倒U形卡持件16上形成适应性卡槽,适应性卡槽的开口宽度大于定位卡槽的开口宽度。
两个卡持件中的一个上形成精确定位卡槽、另一个上形成适应性卡槽,类似于安装孔中的一个是圆孔、另一个是腰型孔,可以防止由于误差而卡不进去;具体装配时,可以先确保厚度相对较薄的板状卡持件15卡进车身门框31,然后再确保倒U形卡持件16卡进车身门框31,由于倒U形卡持件16上形成的适应性卡槽的开口宽度大于定位卡槽的开口宽度,使得倒U形卡持件16卡进车身门框31时有一定角度的调整量,从而确保两个卡持件均顺利卡进车身门框31。
当然,卡持件的数量不限于为两个,也可以是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对于卡持件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三个的情况,优选地多个卡持件沿横梁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进一步地,多个卡持件均具有开口朝向一致或者朝向大体一致的卡槽;此外,卡持件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进一步地,为了提升一个卡持件卡持的牢固性,可以适当加长卡持件的长度,也即加长卡持件沿横梁长度方向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安装板12上形成有沿板面方向向外延伸的多个支脚121,多个支脚121用于插入车辆口盖2背部的卡槽21中,以对车辆口盖2进行左右及前后定位;安装板12上形成有向上开口的凹槽122,凹槽122用于供车辆口盖2背部的凸扣22插入,以利用凹槽122及车辆口盖2自重对车辆口盖2进行上下定位。
安装板12上的多个支脚121卡在车辆口盖2背部结构的卡槽21中,并利用安装板12上的凹槽122及充电口盖自身重力作用,保证车辆口盖2的定位及固定。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以充电口盖为例,充电口盖的背部通常形成有连接结构,用于跟充电口盖背部的其它零部件装配用,不是专门为了安装到安装板12上专门加工的;安装板12上形成有四个支脚121和一个凹槽122,支脚121及凹槽122与车辆口盖2背部的连接结构相适配,而车辆口盖2背部的连接结构为车辆口盖2本身就有;具体地,将充电口盖固定到固定工装上时,取充电口盖,将固定工装的安装板12上的多个支脚121插入充电口盖背部对应的卡槽21中,直至充电口盖背部的凸扣22与安装板12上的凹槽122底壁接触,确保定位准确,实现充电口盖在固定工装上的定位及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加油口盖等其他车辆口盖2,也可以根据加油口盖背部的连接结构合理设计安装板12上的连接结构,以利用车辆口盖2自身结构实现安装板12与车辆口盖2的定位及固定,结构简单,拆装方便,省时省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静电屏蔽圈13的形状与车辆口盖2的形状相适配、且位于车辆口盖2的外围,静电屏蔽圈13与车辆口盖2周边的距离在10mm~20mm范围内。
静电屏蔽圈13的形状与车辆口盖2形状相适配,静电屏蔽圈13跟车辆口盖2周边距离10mm~20mm范围内为佳,当然不限于上述范围限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静电屏蔽圈13的材质为金属(必须是导体,否则不能起到防静电效果),可有效屏蔽车辆口盖2边角的静电,消除边角效应,避免车辆口盖2边角部位出现流挂、痱子等缺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支撑架11包括固定连接于横梁14且向上延伸的连接杆111、固定连接于连接杆111和安装板12之间的第一支撑杆112、及固定连接于连接杆111和静电屏蔽圈13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杆113。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杆1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支撑杆113固定连接于静电屏蔽圈13的上下两端或左右两侧。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支撑杆1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支撑杆113固定连接于静电屏蔽圈13的上下两端。
安装板12通过第一支撑杆112与连接杆111固定连接、静电屏蔽圈13通过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杆113与连接杆111固定连接,既使得支撑架11的结构简单,又使得安装板12与支撑架11、静电屏蔽圈13与支撑架11的固定牢固。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架11、支撑杆、横梁14及丝杆18均为金属件,或者说整个安装支架都是金属件,金属件优选采用碳钢材质。
下面以用于充电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固定工装的上部结构(固定装置)用来固定充电口盖及在喷涂过程中屏蔽静电,如图1和图3所示,主要由静电屏蔽圈13、支撑架11、安装板12组成,安装板12卡在充电口盖背部结构上,并利用安装板12的凹槽122结构及充电口盖自身重力作用,保证充电口盖的定位及固定;静电屏蔽圈13的形状与充电口盖形状相适配,静电屏蔽圈13跟充电口盖周边距离以10mm~20mm为佳,静电屏蔽圈13的材质为金属(必须是导体,否则不能起到防静电效果),可有效屏蔽充电口盖边角的静电,消除边角效应,避免充电口盖边角部位出现流挂、痱子等缺陷。
固定工装的下部结构(卡持装置和定位装置)用来和车身的车门固定,如图1和图3所示,主要由丝杆18、弹簧夹19、支撑杆17、横梁14、板状卡持件15、倒U形卡持件16组成,利用丝杆18与车门对应孔的精准定位及固定,以及板状卡持件15、倒U形卡持件16与车身门框31的固定来保证工装在车门上指定位置的固定,利用弹簧夹19的压紧作用来安装或拆卸工装。
为保证固定工装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对车身及喷涂工艺有如下要求:1)涂装SE须在设计阶段就提出固定工装所用的定位孔,并有足够强度;2)机器人喷涂仿行设计及调试时需确保机器人喷漆的轨迹可以覆盖充电口盖。
具体操作时,1)取充电口盖,将固定工装上部结构的安装板12插入充电口盖背部对应的卡槽21内,直至充电口盖背部的凸扣22(凸扣优选为三角锥形状)与安装板12的凹槽122结构接触,确保定位准确;目视充电口盖与静电屏蔽圈13的相对位置,确保充电口盖位于静电屏蔽圈13的的中心区域位置;2)单手握紧下部结构的弹簧夹19,将丝杆18伸入车门对应的定位孔中,将板状卡持件15、倒U形卡持件16卡进车身门框31,轻轻松开弹簧夹19,则工装被固定在车门上指定位置;轻轻晃动工装,看是否已固定牢靠,若下部结构不晃动,说明已经固定牢靠;3)拆卸固定工装时,单手握紧下部结构的弹簧夹19,先将板状卡持件15、倒U形卡持件16与车身门框31分离,然后将丝杆18从车门定位孔内取出,松开弹簧夹19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1)弹簧夹19中的弹簧为扭簧,材质为高强度弹簧钢;2)安装板12上有四个支脚121、一个凹槽122,与充电口盖后面的连接件相适配,充电口盖后面的连接件为充电口盖本身就有,为了跟充电口盖后面的其它零部件装配用的,不是专门为了安装到安装板12上专门加工的;3)优选地,整个安装支架都是金属件,材质选用碳钢;4)板状卡持件15、倒U形卡持件16中的一个上形成精确定位卡槽、另一个上形成适应性卡槽,类似于安装孔中的一个是圆孔,另一个是腰型孔,可以防止由于误差而卡不进去;5)丝杆18下面有个钩子181,钩子181钩住的孔可以是现有的车身上的孔,也可以专门根据需要加工一个孔,具体可以根据工装的高度需求设计。
可选地,丝杆18的距离可以设计为可调节高度的方式;安装板12的四个支脚121可以设计为可调长度的支脚121,以适应更多车型的车辆口盖2的喷涂,但是,这两个方案对于喷涂类的工装一般不用,因为喷涂后各调节部可能会因为被喷上漆而卡死,所以这类工装一般都是越简单越好。
需要说明是,固定工装由于不是一次性用品,一般在喷涂500次左右需要进行一次清洗,将喷到工装上的油漆清理掉,清理方式可以是用溶剂清洗也可以用震动的方式将油漆脱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车辆口盖工装采用弹簧夹及丝杆,与车身上设计的定位孔匹配,通过高强度弹簧夹的压力和丝杆的支撑作用牢固且精准固定车辆口盖至车身的指定位置,代替螺栓与车身固定;拆卸时只需单手用力压下弹簧夹即可与车身分离,操作简便,拆装方便,省时省力,大大节省了工时。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架、固定装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安装板及静电屏蔽圈,所述安装板用于固定车辆口盖,所述静电屏蔽圈位于所述安装板的外围;
卡持装置,包括横梁及固定装设于所述横梁上的卡持件,所述横梁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和
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梁且向下延伸的支撑杆、位于所述支撑杆下方且向下延伸的丝杆、及固定装设于所述支撑杆下端和所述丝杆上端之间的弹性扭力件,所述丝杆的下端向一侧折弯形成用于钩住车身孔的钩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扭力件为弹簧夹,所述弹簧夹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及支撑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的扭簧,所述上壳体的一端部形成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的上连接部、另一端部形成供按压的上按压部,所述下壳体的一端部形成与所述丝杆固定连接的下连接部、另一端部形成供按压的下按压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丝杆的上端与所述下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下按压部与所述钩子位于所述丝杆相背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扭力件包括一体绕制的螺旋状扭簧,所述扭簧包括扭簧本体、由所述扭簧本体的一端部向下倾斜延展形成的第一扭臂、及由所述扭簧本体的另一端部向上倾斜延展形成的第二扭臂,所述第一扭臂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扭臂与所述丝杆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持件的数量为两个且分设于所述横梁的两端,两个所述卡持件中的一个上形成有向下开口的定位卡槽、另一个上形成有向下开口的适应性卡槽,所述定位卡槽用于沿设定方向插入车身门框并与所述车身门框定位配合,所述适应性卡槽用于沿预设角度范围内插入所述车身门框并与所述车身门框定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卡持件中的所述一个为板状卡持件,所述板状卡持件的一端与所述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所述定位卡槽;
所述横梁的另一端向一侧弯曲延伸形成固定部,两个所述卡持件中的所述另一个为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端部的倒U形卡持件,所述倒U形卡持件上形成所述适应性卡槽,所述适应性卡槽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定位卡槽的开口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有沿板面方向向外延伸的多个支脚,多个所述支脚用于插入所述车辆口盖背部的卡槽中,以对所述车辆口盖进行左右及前后定位;
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有向上开口的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供所述车辆口盖背部的凸扣插入,以利用所述凹槽及所述车辆口盖自重对所述车辆口盖进行上下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电屏蔽圈的形状与所述车辆口盖的形状相适配、且位于所述车辆口盖的外围,所述静电屏蔽圈与所述车辆口盖周边的距离在10mm~20mm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横梁且向上延伸的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安装板之间的第一支撑杆、及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静电屏蔽圈之间的至少两个第二支撑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静电屏蔽圈的上下两端或左右两侧。
CN201820679665.3U 2018-05-08 2018-05-08 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 Active CN2083571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79665.3U CN208357110U (zh) 2018-05-08 2018-05-08 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79665.3U CN208357110U (zh) 2018-05-08 2018-05-08 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57110U true CN208357110U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34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79665.3U Active CN208357110U (zh) 2018-05-08 2018-05-08 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571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1658A (zh) * 2020-08-04 2020-11-0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面罩喷涂支架
CN114392865A (zh) * 2022-01-24 2022-04-26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喷涂定位工装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1658A (zh) * 2020-08-04 2020-11-03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面罩喷涂支架
CN111871658B (zh) * 2020-08-04 2021-10-08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面罩喷涂支架
CN114392865A (zh) * 2022-01-24 2022-04-26 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 喷涂定位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57110U (zh) 用于车辆口盖喷涂的固定工装
CN102878612A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01750789U (zh) 一种快速拆装柜
CN208288316U (zh) 一种汽车油箱盖涂装夹具
CN209257997U (zh) 车用行李网兜挂钩和具有该挂钩的汽车
CN211286516U (zh) 一种板材喷涂用腻子喷涂机
CN209663567U (zh) 油箱盖喷涂固定工装
CN109552256B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无骨雨刮通用底座的拆卸结构
CN212841739U (zh) 一种易拆装的安装结构及应用其的吸油烟机油网
CN108253471B (zh) 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导烟板拆装机构
CN216790493U (zh) 一种卡接结构、过滤网组件、室内机及空调
CN208969438U (zh) 座挂两用钟表
CN210634472U (zh) 一种储气筒安装总成及车辆
CN210370271U (zh) 车辆的门内拉手结构和车辆
CN209588138U (zh) 一种滤网安装结构及抽油烟机
CN208991174U (zh) 节能环保静电喷塑装置
CN208713997U (zh) 一种四足机器人机身结构以及应用其的四足机器人
CN209114200U (zh) 一种洗衣机的盖板组件
CN217491340U (zh) 充电口盖喷涂固定装置
CN208849261U (zh) 防护组件及电气柜
KR960002790Y1 (ko) 소화기의 호스걸이구
US10926743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upporting a shock absorber of a rear suspension member
CN208154669U (zh) 空调室外机的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CN217736120U (zh) 一种支撑稳定的高强度气弹簧
CN210522879U (zh) 一种新型吊扇叶喷涂挂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3

Address after: 101300 room 107, building 1, courtyard 4, Hengxing Road, Gaoliyi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unctional area)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01, 8 / F, building 3, No.10 courtyard, Wangjing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2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