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49420U - 补水脱气装置用的补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补水脱气装置用的补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49420U
CN208349420U CN201820817194.8U CN201820817194U CN208349420U CN 208349420 U CN208349420 U CN 208349420U CN 201820817194 U CN201820817194 U CN 201820817194U CN 208349420 U CN208349420 U CN 208349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inlet
inlet
water outlet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1719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俊
高峰
宗里刚
杨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mao human settlemen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mao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mao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mao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1719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49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49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49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补水脱气装置用的补水系统,包括水循环系统和补水箱,补水箱上的进水部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分别设置在补水箱内壁的高控制水位和底部区域,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水管路和第二进水管路;补水箱上的出水部包括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与水循环系统相连通,补水箱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打开机构和第二打开机构,第一打开机构和第二打开机构可分别控制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的打开或关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补水系统,使补水系统内的水始终处于预设的合理水位范围内。

Description

补水脱气装置用的补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补水脱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补水脱气装置用的补水系统。
背景技术
在集中供暖水循环系统以及中央空调的水循环系统中,补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集中供暖设备以及中央空调启动和运行的过程中,水循环系统中的水压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水循环系统中的水会丢失,造成水压降低,这时就需要就行补水。也因此,水箱是补水系统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水箱中必须要保证有足够的存水,才能随时供给水循环系统。如果水箱中存水量不够,会导致水循环系统水压降低,循环泵因为水压低而保护停泵,造成集中供暖设备以及中央空调停止工作。
由于水循环系统丢水属于不可预见事件,随时有可能发生,需要人员时时注意水箱内水位,如设置专人负责监控水箱内的液位。对于无人值守的集中供暖设备以及中央空调来说,设置专人监控水箱的液位,浪费人力物力,造成资源浪费,且现有的补水系统的补水速度较慢,能够满足在集中供暖设备以及中央空调运行过程中进行补水,当在集中供暖设备以及中央空调启动过程中,需要快速的向水循环系统中进行补水,现有的补水系统往往达不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补水脱气装置用的补水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补水脱气装置用的补水系统,包括水循环系统和补水箱,所述补水箱上设置有进水部和出水部,所述进水部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补水箱内壁的顶部区域,所述第二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补水箱内壁的底部区域,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水管路和第二进水管路;所述出水部包括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一补水管与所述水循环系统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第二补水管与所述水循环系统相连通,所述第一补水管和第二补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补水泵和第二补水泵;所述补水箱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进水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进水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打开机构和第二打开机构,所述第一打开机构和第二打开机构均包括滑动板,所述滑动板靠近所述补水箱内壁一侧设置有密封板,所述滑动板上还设置有浮力件,所述浮力件可随所述补水箱内的水位变化驱动所述滑动板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
上述的补水系统,还包括第一出水调节机构和第二出水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出水调节机构和第二出水调节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对应设置。
上述的补水系统,所述第一出水调节机构和第二出水调节机构均包括调节板,所述补水箱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对应设置,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滑动条,所述滑动条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上述的补水系统,所述调节板通过连接杆与所述浮力件相连接,所述浮力件可驱动所述调节板对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的大小进行调节。
上述的补水系统,所述第一滑槽位于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二滑槽位于所述第二进水口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位于所述密封板沿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运动行程上。
上述的补水系统,所述补水箱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磁吸片,所述环形磁吸片环绕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设置,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磁吸部,所述环形磁吸片和所述磁吸部的磁性不同;所述密封板上还设置有承重块,所述承重块的重力大于所述环形磁吸片和所述磁吸部之间的磁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补水脱气装置用的补水系统,补水箱上设置有进水部和出水部,进水部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分别位于补水箱的高控制水位和低控制水位上,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水管路和第二进水管路,第一进水管路和第二进水管路可分别向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输送水,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上对应设置有第一打开机构和第二打开机构,第一打开机构和第二打开机构可根据补水箱的水位自动打开或关闭第一进水口或第二进水口,使得补水箱内的水始终处于预设的合理范围内,同时出水部包括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一补水泵及第一补水管与水循环装置相连接,第二出水口通过第二补水泵及第二补水管与水循环装置相连接,如此当水循环装置在启动过程中,可通过第一补水泵和第二补水泵快速的进行补水,当循环装置处于运行过程中,仅通过第一补水泵或第二补水泵进行补水,从而满足水循环系统不同运动阶段对补水速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补水脱气装置用的补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打开机构和第一出水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水循环系统;1.1、第一补水管;1.2、第二补水管;1.3、第一补水泵; 1.4、第二补水泵;2、补水箱;2.1、第一进水口;2.2、第二进水口;2.3、第一出水口;2.4、第二出水口;2.5、第一进水管路;2.6、第二进水管路; 2.7、限位槽;2.8、环形磁吸片;3、第一滑槽;3.1、第一打开机构;3.1、第一阻挡部;4、第二滑槽;4.1、第二打开机构;5、滑动板;5.1、密封板;5.2、浮力件;5.3、磁吸部;6、第一出水调节机构;7、第二出水调节机构; 8、调节板;8.1、滑动条;8.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补水脱气装置用的补水系统,包括水循环系统1和补水箱2,所述补水箱2上设置有进水部和出水部,所述进水部包括第一进水口2.1和第二进水口2.2,所述第一进水口2.1设置在所述补水箱2内壁的顶部区域,所述第二进水口2.2设置在所述补水箱2 内壁的底部区域,所述第一进水口2.1和第二进水口2.2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水管路2.5和第二进水管路2.6;所述出水部包括第一出水口2.3和第二出水口2.4,所述第一出水口2.3和第二出水口2.4与所述第一进水口2.1和所述第二进水口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出水口2.3通过第一补水管1.1与所述水循环系统1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2.4通过第二补水管1.2与所述水循环系统1相连通,所述第一补水管1.1和第二补水管1.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补水泵 1.3和第二补水泵1.4;所述补水箱2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滑槽3和第二滑槽 4,所述第一滑槽3与所述第一进水口2.1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滑槽4与所述第二进水口2.2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滑槽3和第二滑槽4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打开机构3.1和第二打开机构4.1,所述第一打开机构3.1和第二打开机构4.1 均包括滑动板5,所述滑动板5靠近所述补水箱2内壁一侧设置有密封板5.1,所述滑动板5上还设置有浮力件5.2,所述浮力件5.2可随所述补水箱2内的水位变化驱动所述滑动板5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水口2.1以及第二进水口2.2。
具体的,水循环系统1上设置有进水部,通过进水部可向水循环系统1 中进行补水,补水箱2用于对水进行储存,同时在水循环系统1需要进行补水时将储存的水输送至水循环系统1中,补水箱2上设置有进水部和出水部,进水部包括第一进水口2.1和第二进水口2.2,第一进水口2.1设置在补水箱2 内壁的顶部区域,第二进水口2.2设置在补水箱2内壁的底部区域,高控制水位和低控制水位为根据补水箱2大小及水系统的补水量进行设置,通过第一进水口2.1和第二进水口2.2可实现补水箱2水输送速率的控制,第一进水口 2.1上设置有第一进水管路2.5,第二进水口2.2上设置有第二进水管路2.6,第一进水管路2.5和第二进水管路2.6用于向储水箱内输送水,当补水箱2 内的水位低于高控制水位时,通过第一进水口2.1可相补水箱2内输送水,当补水箱2内的水位低于低控制水位,第一进水口2.1和第二进水口2.2均打开,通过第一进水口2.1和第二进水口2.2同时向补水箱2输送水,从而增加向补水箱2输送水的速度,出水部也包括第一出水口2.3和第二出水口2.4,第一出水口2.3和第二出水口2.4与第一进水口2.1和第二进水口2.2相对设置,通过第一出水口2.3和第二出水口2.4可将补水箱2内的水输送至水循环系统 1中,第一出水口2.3通过第一补水管1.1和水循环系统1相连通,第二出水口2.4通过第二补水管1.2与水循环系统1相连通,第一补水管1.1上设置有第一补水泵1.3,第二补水管1.2上设置有第二补水泵1.4,如此根据水循环系统1的水量情况,通过第一补水管1.1和第二补水管1.2控制向水循环系统 1补水的速度,当水循环系统1中的水量较少时,通过第一补水泵1.3和第二补水泵1.4同时向水循环系统1中补水,增加补水的速度,当水循环系统1 中的水量较多时,可通过第一补水泵1.3或第二补水泵1.4单独向水循环系统 1补水,从而降低水循环系统1补水的速度。
本实施例中,补水箱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滑槽3和第二滑槽4,第一滑槽 3和第二滑槽4均竖直设置,第一滑槽3与第一进水口2.1对应设置,第一进水口2.1可以位于第一滑槽3内部,也可以将第一滑槽3设置在第一进水口 2.1的一侧或两侧,第二滑槽4与第二进水口2.2对应设置,在第一滑槽3内设置有第一打开机构3.1,第一打开机构3.1可沿第一滑槽3滑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一进水口2.1,在第二滑槽4内设置有第二打开机构4.1,第二打开机构4.1可沿第二滑槽4滑动以打开或关闭第二进水口2.2,第一打开机构3.1和第二打开机构4.1均包括滑动板5,滑动板5上设置有滑动件,滑动件可限制在第一滑槽3和第二滑槽4内,使得滑动板5既可以沿第一滑槽3或第二滑槽 4滑动,且第一滑槽3和第二滑槽4对滑动板5有限制作用,避免滑动板5从第一滑槽3或第二滑槽4内滑出,滑动板5靠近补水箱2内壁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板5.1,密封板5.1的形状与第一进水口2.1和第二进水口2.2对应设置,使得密封板5.1能够关闭第一进水口2.1和第二进水口2.2,在滑动板5上还设置有浮力件5.2,浮力件5.2可以是浮力球、浮力板或其他的机构,浮力件 5.2在补水箱2的内部可随水位的变化上升或下降,且浮力件5.2随水位变化运动驱动第二打开机构4.1的滑动板5沿第二滑槽4滑动,使得当补水箱2 内的水位上升至低控制水位时,第二打开机构4.1上的密封板5.1关闭第二进水口2.2,当当补水箱2内的水位下降低于低控制水位时,第二打开机构4.1 上的密封板5.1打开第二进水口2.2,同理,在浮力件5.2的驱动作用下,当补水箱2内的水位上升至高控制水位时,第一打开机构3.1上的密封板5.1 关闭第一进水口2.1,当当补水箱2内的水位下降低于高控制水位时,第一打开机构3.1上的密封板5.1打开第一进水口2.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补水脱气装置用的补水系统,补水箱2上设置有进水部和出水部,进水部包括第一进水口2.1和第二进水口2.2,第一进水口 2.1和第二进水口2.2分别位于补水箱2的高控制水位和低控制水位上,第一进水口2.1和第二进水口2.2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水管路2.5和第二进水管路 2.6,第一进水管路2.5和第二进水管路2.6可分别向第一进水口2.1和第二进水口2.2输送水,第一进水口2.1和第二进水口2.2上对应设置有第一打开机构3.1和第二打开机构4.1,第一打开机构3.1和第二打开机构4.1可根据补水箱2的水位自动打开或关闭第一进水口2.1或第二进水口2.2,使得补水箱2内的水始终处于预设的合理范围内,同时出水部包括第一出水口2.3和第二出水口2.4,第一出水口2.3通过第一补水泵1.3及第一补水管1.1与水循环装置相连接,第二出水口2.4通过第二补水泵1.4及第二补水管1.2与水循环装置相连接,如此当水循环装置在启动过程中,可通过第一补水泵1.3和第二补水泵1.4快速的进行补水,当循环装置处于运行过程中,仅通过第一补水泵1.3或第二补水泵1.4进行补水,从而满足水循环系统1不同运动阶段对补水速度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出水调节机构6和第二出水调节机构7,所述第一出水调节机构6和第二出水调节机构7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口2.3 和第二出水口2.4对应设置;第一出水调节机构6用于对第一出水口2.3的大小进行调节,第二出水调节机构7用于对第二出水口2.4的大小进行调节,且第一出水调节机构6和第二出水调节机构7根据补水箱2内的水位变化自动对第一出水口2.3和第二出水口2.4的大小进行调节。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水调节机构6和第二出水调节机构7 均包括调节板8,所述补水箱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槽2.7和第二限位槽 2.7,所述第一限位槽2.7和第二限位槽2.7与所述第一出水口2.3和第二出水口2.4对应设置,所述调节板8上设置有滑动条8.1,所述滑动条8.1位于所述限位槽2.7内;所述调节板8通过连接杆8.2与所述浮力件相连接,所述浮力件可驱动所述调节板8对所述第一出水口2.3和第二出水口2.4的大小进行调节;第一出水口2.3的位置低于第一进水口2.1的位置,第二出水口2.4 的位置低于第二进水口2.2的位置,调节板8的形状与第一出水口2.3和第二出水口2.4对应设置,调节板8可沿第一限位槽2.7和第二限位槽2.7滑动,且由于滑动条8.1位于限位槽2.7内,使得第一限位槽2.7和第二限位槽2.7 对调节板8进行限制,避免调节板8的滑动条8.1从第一限位槽2.7或第二限位槽2.7内滑出,第一出水调节机构6上的调节板8与第一打开机构3.1上的滑动板5相连接,第二出水调节机构7上的调节板8与第二打开机构4.1上的滑动板5相连接,如此使得当水位上升时,在浮力件5.2的作用下驱动滑动板 5沿第一滑槽3或第二滑槽4滑动的同时,滑动板5带动调节板8沿第一限位槽2.7和第二限位槽2.7运动,当水位下降时,调节板8依次使得第一出水口 2.3减小、第一出水口2.3关闭、第二出水口2.4减小、第二出水口2.4关闭,从而避免补水箱2内的空气通过第一出水口2.3或第二出水口2.4进入到水循环系统1中。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3位于所述第一进水口2.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阻挡部3.2,所述第二滑槽4位于所述第二进水口2.2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3.2和第二阻挡部位于所述密封板5.1沿所述第一滑槽3和第二滑槽4的运动行程上;第一阻挡部3.2和第二阻挡部可以是弧形的阻挡条,通过第一阻挡部3.2和第二阻挡部使得密封板5.1能够刚好关闭第一进水口2.1和第二进水口2.2。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补水箱2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磁吸片2.8,所述环形磁吸片2.8环绕所述第一进水口2.1和第二进水口2.2设置,所述密封板5.1上设置有磁吸部5.3,所述环形磁吸片2.8和所述磁吸部5.3的磁性不同;所述密封板5.1上还设置有承重块,所述承重块的重力大于所述环形磁吸片2.8和所述磁吸部5.3之间的磁力;当补水箱2内的水位上升后,在浮力件 5.2的作用下驱动滑动板5以及密封板5.1向上运动,当水位上升至底部区域,第二打开机构4.1的密封板5.1上的磁吸部5.3与第二进水口2.2处的环形磁吸片2.8相吸,使得密封板5.1关闭第二进水口2.2,同理,当水位上升至顶部区域,第一打开机构3.1的密封板5.1上的磁吸部5.3与第一进水口2.1 处的环形磁吸片2.8相吸,使得密封板5.1关闭第一进水口2.1,当水位下降后,在称重块的作用下,使得磁吸部5.3与环形磁吸片2.8相分离,第一进水口2.1和第二进水口2.2对应被打开。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补水脱气装置用的补水系统,包括水循环系统和补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箱上设置有进水部和出水部,所述进水部包括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补水箱内壁的顶部区域,所述第二进水口设置在所述补水箱内壁的底部区域,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进水管路和第二进水管路;
所述出水部包括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二进水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一补水管与所述水循环系统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第二补水管与所述水循环系统相连通,所述第一补水管和第二补水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补水泵和第二补水泵;
所述补水箱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一进水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第二进水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打开机构和第二打开机构,所述第一打开机构和第二打开机构均包括滑动板,所述滑动板靠近所述补水箱内壁一侧设置有密封板,所述滑动板上还设置有浮力件,所述浮力件可随所述补水箱内的水位变化驱动所述滑动板运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出水调节机构和第二出水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出水调节机构和第二出水调节机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调节机构和第二出水调节机构均包括调节板,所述补水箱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对应设置,所述调节板上设置有滑动条,所述滑动条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通过连接杆与所述浮力件相连接,所述浮力件可驱动所述调节板对所述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的大小进行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位于所述第一进水口的上方设置有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二滑槽位于所述第二进水口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位于所述密封板沿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的运动行程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补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箱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磁吸片,所述环形磁吸片环绕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二进水口设置,所述密封板上设置有磁吸部,所述环形磁吸片和所述磁吸部的磁性不同;
所述密封板上还设置有承重块,所述承重块的重力大于所述环形磁吸片和所述磁吸部之间的磁力。
CN201820817194.8U 2018-05-29 2018-05-29 补水脱气装置用的补水系统 Active CN208349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17194.8U CN208349420U (zh) 2018-05-29 2018-05-29 补水脱气装置用的补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17194.8U CN208349420U (zh) 2018-05-29 2018-05-29 补水脱气装置用的补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49420U true CN208349420U (zh) 2019-01-08

Family

ID=64891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17194.8U Active CN208349420U (zh) 2018-05-29 2018-05-29 补水脱气装置用的补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494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3480A (zh) * 2020-08-21 2022-02-2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水箱及洗碗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3480A (zh) * 2020-08-21 2022-02-2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水箱及洗碗机
CN114073480B (zh) * 2020-08-21 2024-03-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水箱及洗碗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49420U (zh) 补水脱气装置用的补水系统
CN209038288U (zh) 一种可自动补料的储液罐
CN102242810A (zh) 连续注排式离心密封装置及其气液控制系统
CN207961100U (zh) 一种拍门装置的液压控制系统
CN208800144U (zh) 一种自动补水的恒温水浴锅
CN217686123U (zh) 一种冷却水自循环系统
CN213271149U (zh) 一种气体管路通断的液封装置
CN111692787B (zh) 一种高效节能自动补液液冷源设备
CN204614854U (zh) 可调流量的蓄电池灌酸管冷却箱
CN106439048A (zh) 一种内置齿条副式调流阀
EP3339648B1 (en) Liquid pump with a priming air pump and, between the two pumps, a float actuated valve
CN204591221U (zh) 一种点滴加药装置
CN220917176U (zh) 一种水流控制装置及饮水设备
US11549602B2 (en) Liquid seal method for on-off of gas pipeline and device thereof
CN220917172U (zh) 一种流态控制装置及饮水设备
CN209042798U (zh) 冷水机
CN212346207U (zh) 一种导风结构及具有该导风结构的蒸箱
CN111963689B (zh) 一种电磁阀和调压器一体化装置
CN208786358U (zh) 一种带有温控功能的化胶罐
CN220507284U (zh) 增压阀及包括其的热水器
CN219639496U (zh) 一种可调节的自动化阀体
CN203877896U (zh) 液体供给装置
CN208700897U (zh) 液体水泥助磨剂稳流装置
CN220343211U (zh) 一种新型饮水装置
CN209724692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离心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24

Address after: 102600 211, floor 2, building 2, No. 46 yard, Tianshui street,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Jinmao human settlements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8, No. 28, No. 220, block A, main street, Xinjie street,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Jinmao Gre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