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45137U - 菌料动态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菌料动态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45137U
CN208345137U CN201821023045.0U CN201821023045U CN208345137U CN 208345137 U CN208345137 U CN 208345137U CN 201821023045 U CN201821023045 U CN 201821023045U CN 208345137 U CN208345137 U CN 208345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water
water cabin
bacterium material
spice
cooling storeho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230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永成
孟庆祥
华秀萍
李建军
史春梅
朱世伟
单琪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Le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Lef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Le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230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45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45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45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菌料动态冷却装置,属于食用菌领域,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食用菌冷却工艺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方案:冷却仓内部空间分为进料腔和拌料腔;所述进料腔左端口连接进料通道,进料绞龙设置在进料通道内;所述拌料腔右端口连接出料通道,拌料绞龙设置在拌料腔内;U型的冷水仓包裹在冷却仓的拌料腔外部,冷水仓的底部开进水口并连接进水管,冷水仓的顶部开出水口并连接出水管;红外线传感器的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分别对称设置在冷水仓的内壁,且靠近冷水仓的顶部,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之间设置两个透视窗,所述透视窗设置在冷却仓和冷水仓接触的侧壁上,红外线传感器发出的红外光通过两个透视窗检测冷却仓的拌料腔中菌料是否装满。

Description

菌料动态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领域,涉及食用菌的冷却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量持续增长,其中药用食用菌增长快,大众化品种平稳增长,部分小品种产量降低,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整个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灭菌后的菌料温度较高,需要先冷却再进入下一个工艺,目前常采用冷却室制冷:已灭菌菌料装瓶(袋),装小车,推入冷却室,或摆放物料盘,温控系统采温控温。中国专利CN204291904U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冷却房降温系统,该系统需人工放取培养基菌瓶,操作繁琐;带瓶降温,效率低,耗能高。另一个中国专利CN205939891U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培养基冷却室,将菌瓶置于小车放入冷却室,但需人工操作;制冷系统耗能大;工艺独立,无法与灭菌、接种、栽培工艺配合形成产线。
综上,现有食用菌冷即工艺存在如下不足:
1.菌瓶(袋)不动,制冷系统在上方,冷气分布不均,上冷下热,冷却效果不均。
2.温度探头分布不合理,感应温度区域小,温控粗犷。
3.空调降温,能耗大,成本高;换风时自然风进入,菌料易受二次污染。
4.装瓶(袋)制冷,效率低,耗能高。
5.工艺独立,难以配合其他工艺形成产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食用菌冷却工艺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菌料动态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菌料动态冷却装置包括进料电机14、搅拌电机1、进料绞龙2、拌料绞龙3、冷却仓4、冷水仓5和红外线传感器9;
冷却仓4内部空间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上部区域为进料腔,下部区域为拌料腔;
所述进料腔左端口连接进料通道11,进料腔右端口封闭,进料绞龙2设置在进料通道11内,且进料绞龙2的末端延伸至进料腔中,进料绞龙2的首端连接进料电机14的输出轴;
所述拌料腔左端口封闭,拌料腔右端口连接出料通道12,拌料绞龙3设置在拌料腔内,搅拌电机1的输出轴穿过拌料腔左端口侧壁并与拌料绞龙3的首端固接;
拌料腔的纵截面为U型,U型的冷水仓5包裹在冷却仓4的拌料腔外部,冷水仓5的底部开进水口并连接进水管6,冷水仓5的顶部开出水口并连接出水管7;
所述红外线传感器9包括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红外线传感器9的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分别对称设置在冷水仓5的内壁,且靠近冷水仓5的顶部,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之间设置两个透视窗13,所述透视窗13设置在冷却仓4和冷水仓5接触的侧壁上,红外线传感器9发出的红外光通过两个透视窗13检测冷却仓4的拌料腔中菌料是否装满。
优选地,还包括液位传感器10,液位传感器10设置在靠近冷水仓5顶部的侧壁上,用于监测冷水仓5内的液位是否到达上限。
优选地,液位传感器10与冷水仓5的仓壁通过螺栓固定。
优选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设置在冷却仓4内,用于监测冷却仓4内菌料的温度。
优选地,温度传感器8采用贴片式,并用螺钉固定于冷却仓4底部仓壁。
优选地,进料电机14的壳体通过法兰盘固定在进料通道11入口处。
优选地,搅拌电机1的壳体固定在冷却仓4的外部框架上。
优选地,进水管6和出水管7与冷水仓5之间通过焊接实现固定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动态冷却:菌料受冷均匀;散料冷却:冷却效率高;利用天然冷水:水资源易得,能耗低;密封焊接:无外界空气进入,防止菌料二次污染;绞龙输入输出:无需开闭门,可与其他工艺结合形成产线,能够大批量连续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菌料动态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灭菌后的菌料温度较高,需要经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工艺进行冷却再进入下一个工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菌料动态冷却装置,参见图1和图2,包括进料电机14、搅拌电机1、进料绞龙2、拌料绞龙3、冷却仓4、冷水仓5和红外线传感器9;
冷却仓4内部空间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上部区域为进料腔,下部区域为拌料腔;
所述进料腔左端口连接进料通道11,进料腔右端口封闭,进料绞龙2设置在进料通道11内,且进料绞龙2的末端延伸至进料腔中,进料绞龙2的首端连接进料电机14的输出轴;
所述拌料腔左端口封闭,拌料腔右端口连接出料通道12,拌料绞龙3设置在拌料腔内,搅拌电机1的输出轴穿过拌料腔左端口侧壁并与拌料绞龙3的首端固接;
拌料腔的纵截面为U型,U型的冷水仓5包裹在冷却仓4的拌料腔外部,冷水仓5的底部开进水口并连接进水管6,冷水仓5的顶部开出水口并连接出水管7;
所述红外线传感器9包括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红外线传感器9的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分别对称设置在冷水仓5的内壁,且靠近冷水仓5的顶部,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之间设置两个透视窗13,所述透视窗13设置在冷却仓4和冷水仓5接触的侧壁上,红外线传感器9发出的红外光通过两个透视窗13检测冷却仓4的拌料腔中菌料是否装满。
液位传感器10设置在靠近冷水仓5顶部的侧壁上,用于监测冷水仓5内的液位是否到达上限。
温度传感器8设置在冷却仓4内,用于监测冷却仓4内菌料的温度。
进料通道11与上一级出料通道连通,进料绞龙2位于冷却仓4内的上部区域,此机构也可用传送带等其他输料机构代替;进料电机14与进料绞龙2的轴同心。搅拌电机1固定在冷却仓4的外部框架上,搅拌电机1的轴与搅拌绞龙3的轴同心。
红外线传感器9位于冷水仓5的靠近顶部位置,红外线传感器9透过冷水仓5中的水及两个透视窗13检测冷却仓4内的菌料是否装满;冷却仓4的纵剖面呈U形,冷水仓5的纵剖面也呈U形,冷水仓5比冷却仓4大且成比例贴合在一起,冷水仓5在下部包裹住冷却仓4,冷却仓4与冷水仓5之间只有一层铁板,冷水仓5上部有铁板与冷却仓4连接,连接方式为焊接;温度传感器8采用贴片式,由螺钉固定于冷却仓4底部仓壁,防止菌料翻滚对其造成损害;进水管6从外部引进冷水,用于对冷却仓4内的菌料进行降温,进水管6在冷水仓5的底部与其焊接连通,也可用弹性垫片或防水胶带通过螺母固定密封连通,出水管7用于排出被菌料升温后的水,热水排出用于满足其它设备的热能需求,其与冷水仓5顶部的连通方式参照进水管6。
工作过程:高温菌料由送料绞龙2输送,落入冷却仓4,人工通过红外线传感器9检测冷却仓4是否料满,料满后停止进料;冷水通过进水管6进入冷水仓5,液位传感器10检测到液位到达上限时停止进水;菌料由搅拌绞龙3转动在冷却仓4内翻滚并缓慢向前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冷水仓5的低温冷水使高温菌料降温,温度传感器8感知冷却仓4内菌料温度,以得知冷却效果,冷却后的菌料被搅拌绞龙3送出进入下一工艺环节。冷水仓5内冷水变热被输送到供暖锅炉,热量不浪费。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8)

1.菌料动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电机(14)、搅拌电机(1)、进料绞龙(2)、拌料绞龙(3)、冷却仓(4)、冷水仓(5)和红外线传感器(9);
冷却仓(4)内部空间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上部区域为进料腔,下部区域为拌料腔;
所述进料腔左端口连接进料通道(11),进料腔右端口封闭,进料绞龙(2)设置在进料通道(11)内,且进料绞龙(2)的末端延伸至进料腔中,进料绞龙(2)的首端连接进料电机(14)的输出轴;
所述拌料腔左端口封闭,拌料腔右端口连接出料通道(12),拌料绞龙(3)设置在拌料腔内,搅拌电机(1)的输出轴穿过拌料腔左端口侧壁并与拌料绞龙(3)的首端固接;
拌料腔的纵截面为U型,U型的冷水仓(5)包裹在冷却仓(4)的拌料腔外部,冷水仓(5)的底部开进水口并连接进水管(6),冷水仓(5)的顶部开出水口并连接出水管(7);
所述红外线传感器(9)包括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红外线传感器(9)的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分别对称设置在冷水仓(5)的内壁,且靠近冷水仓(5)的顶部,发射单元和接收单元之间设置两个透视窗(13),所述透视窗(13)设置在冷却仓(4)和冷水仓(5)接触的侧壁上,红外线传感器(9)发出的红外光通过两个透视窗(13)检测冷却仓(4)的拌料腔中菌料是否装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菌料动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传感器(10),液位传感器(10)设置在靠近冷水仓(5)顶部的侧壁上,用于监测冷水仓(5)内的液位是否到达上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菌料动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液位传感器(10)与冷水仓(5)的仓壁通过螺栓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菌料动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设置在冷却仓(4)内,用于监测冷却仓(4)内菌料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菌料动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温度传感器(8)采用贴片式,并用螺钉固定于冷却仓(4)底部仓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菌料动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料电机(14)的壳体通过法兰盘固定在进料通道(11)入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菌料动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电机(1)的壳体固定在冷却仓(4)的外部框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菌料动态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管(6)和出水管(7)与冷水仓(5)之间通过焊接实现固定密封连接。
CN201821023045.0U 2018-06-29 2018-06-29 菌料动态冷却装置 Active CN208345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23045.0U CN208345137U (zh) 2018-06-29 2018-06-29 菌料动态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23045.0U CN208345137U (zh) 2018-06-29 2018-06-29 菌料动态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45137U true CN208345137U (zh) 2019-01-08

Family

ID=64881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23045.0U Active CN208345137U (zh) 2018-06-29 2018-06-29 菌料动态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451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73301U (zh) 一种可分层取样的黄酒发酵罐
CN211051500U (zh) 一种反应釜节能冷却系统
CN204752735U (zh) 一种新型微生物发酵罐
CN208345137U (zh) 菌料动态冷却装置
CN103612847B (zh) 机械化分层置物并获取均匀工况的冷藏运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04757340B (zh) 连续循环加热蒸煮线
CN205046129U (zh) 一种乳酸菌发酵罐
CN108849256A (zh) 菌料动态冷却装置
CN207519590U (zh) 一种固态发酵系统
CN208365906U (zh) 一种化工原料冷却装置
CN216192349U (zh) 一种智能温控的食品发酵装置
CN216402146U (zh) 一种冷链物流运输智能温控托盘
CN205293763U (zh) 一种智能化粮食集装箱
CN108913186A (zh) 一种有机固体废弃物微波裂解处理系统及其微波裂解处理方法
CN205820355U (zh) 一种食品机械传送冷却装置
CN204864152U (zh) 一种连续式水浴灭菌锅
CN209054948U (zh) 一种活性氧化锌煅烧转炉系统
CN210922161U (zh) 一种封装胶烘烤用隧道炉
CN207210278U (zh) 一种餐厨垃圾好氧消化系统
CN207775239U (zh) 一种便携式的生物发酵罐
CN218115413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微生物发酵设备
CN206037542U (zh) 一种乳制品制冷售货机
CN206037543U (zh) 一种药剂恒温易运输保存装置
CN215975835U (zh) 一种益生菌高效发酵装置
CN205886823U (zh) 温度可控的高性能工业淀粉连续生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7

Address after: 300000 No. 22, Jinjing Road, Xiqing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after: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154002 hanlinyuan No.2 community, Jiamusi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ILONGJIANG LEFE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