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31749U - 恒位补液器及润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恒位补液器及润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31749U
CN208331749U CN201820977930.6U CN201820977930U CN208331749U CN 208331749 U CN208331749 U CN 208331749U CN 201820977930 U CN201820977930 U CN 201820977930U CN 208331749 U CN208331749 U CN 208331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fluid infusion
fluid reservoir
replenisher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779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鼎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Qun Ya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Qun Ya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Qun Ya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Qun Ya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7793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31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31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3174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恒位补液器及润滑装置,涉及恒位加油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恒位补液器在油液加注过程中,存在加液不便、回装困难和易泄露等技术问题。涉及一种恒位补液器,包括:储液罐、补液座体以及用于使储液罐内的油液流入补液座体的排液机构;储液罐包括进液口和用于打开或闭合所述进液口的加液盖帽,补液座体包括与外接设备相通的外接接口;补液座体上设有与外界相通的通气孔。还涉及一种润滑装置,包括:上述的恒位补液器。该恒位补液器及润滑装置的维护过程简单、无需频繁更换,在注入油液过程中,不易产生环境问题。

Description

恒位补液器及润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恒位加油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恒位补液器及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恒位补液器特别是恒位油杯(或恒位液杯)主要用于为一些润滑机构补充油液,例如:轴承箱的油液补充,或者为其它作用的液体补充。
现以油液补充为例。现有的恒位补液器主要由一个油液器皿倒装于一个油杯座上实现对润滑机械设备的油液补充。现有的油液器皿与油杯座为活动连接,当其油液器皿需要补充油液时,需要将油液器皿从油杯座上卸下,或者将油液器皿旋转180°,然后对油液器皿进行油液加注。
由以上可知,采用现有的恒位补液器在油液加注过程中,存在加液不便、回装困难和易泄漏等缺点,从而造成维护过程复杂、更换频繁以及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位补液器,为解决现有恒位补液器在油液加注过程中,存在加液不便、回装困难和易泄漏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恒位补液器,包括:储液罐、补液座体以及用于使所述储液罐内的油液流入所述补液座体的排液机构。
所述储液罐包括进液口和用于打开或闭合所述进液口的加液盖帽,所述补液座体包括与外接设备相通的外接接口。
所述补液座体上设有与外界相通的通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排液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储液罐和所述补液座体之间的液流接口部、用于打开或闭合所述液流接口部的活塞部,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活塞部往复运动的动力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能够往复运动的控制杆。
所述控制杆和所述活塞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活塞部打开或闭合所述液流接口部。
进一步地,所述液流接口部包括液流嘴。
所述液流嘴包括与所述控制杆滑动配合的通孔以及使所述储液罐与所述补液座体相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活塞部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可形变的弹性元件。
所述控制杆上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沿所述控制杆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弹性元件卡接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液流嘴之间的所述控制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加液盖帽包括封堵段和嵌入段。
所述封堵段闭合所述进液口,所述嵌入段远离所述进液口的端部与所述控制杆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杆的外周侧设有空心套管,所述空心套管的一端与所述液流嘴连接,另一端连通有空心补液嘴。
所述空心补液嘴设在所述进液口处,所述空心补液嘴上设有与所述储液罐相通的第二开口,所述封堵段闭合所述空心补液嘴,所述嵌入段凸出于所述空心补液嘴,且位于所述空心套管的端部与所述控制杆相接。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罐包括罐本体、设在所述罐本体上端的上压盖以及设在所述罐本体下端的下压盖,所述上压盖设有所述进液口,所述下压盖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液流接口部的第三开口。
所述罐本体、所述上压盖和所述下压盖一体成型。
或者是,所述罐本体、所述上压盖和所述下压盖呈分体式组装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罐和/或所述补液座体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
或者是,所述储液罐和/或所述补液座体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所述观察窗嵌装在所述储液罐和/或所述补液座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恒位补液器的有益效果:
以该恒位补液器提供油液为例进行介绍,当然,该恒位补液器还可提供其它类型的液体(如:冷却液等)。
在该恒位补液器中,储液罐包括进液口,通过该进液口可以向储液罐内注入油液,由于储液罐与补液座体之间设有排液机构,因而当恒位补液器工作时,通过此排液机构能够将储液罐内的油液输送至补液座体,并通过补液座体上的外接接口输送给外接设备,从而实现对外接设备的油液补充,实现外接设备的润滑操作;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补液座体上设有与外界相通的通气孔,当外接接口的压力小于通气孔处的压力时,气流通过通气孔向补液座体内补充,并在排液机构的配合下进入储液罐,将储液罐内的油液压出,使油液进入补液座体中。
再者,由于进液口处设有加液盖帽,当储液罐内油液不足需要补充时,只需将加液盖帽取下即可通过进液口补充油液,因而在注入油液的过程中,无需将整个储液罐取下,也无需180°旋转储液罐,因而避免了储液罐的拆卸或回装操作的麻烦问题,从而使得加注油液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并且在加注过程中,由进液口注入油液不易泄漏。此外,该恒位补液器的维护过程也较简单,在注入油液过程中,也不易产生环境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装置,为解决现有恒位补液器在油液加注过程中,存在加液不便、回装困难和易泄漏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包括:上述的恒位补液器;所述恒位补液器通过所述外接接口与需润滑的外接设备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润滑装置的有益效果:
该润滑装置中包括上述的恒位补液器,其中,恒位补液器的具体结构、连接关系以及有益效果等已在上述文字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的恒位补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恒位补液器中的补液座体的侧视局部视图。
图标:100-储液罐;200-补液座体;300-加液盖帽;400-活塞部; 500-控制杆;600-液流嘴;700-弹簧;800-空心套管;900-空心补液嘴;
110-罐本体;120-上压盖;130-下压盖;210-外接接口;220-通气孔;230-视镜玻璃;240-压板;510-限位部;610-第一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恒位补液器,包括:储液罐100、补液座体200以及用于使储液罐100内的油液流入补液座体200的排液机构;储液罐100包括进液口和用于打开或闭合进液口的加液盖帽300,补液座体200包括与外接设备相通的外接接口210;补液座体200上设有与外界相通的通气孔220。
以该恒位补液器提供油液为例进行介绍,当然,该恒位补液器还可提供其它类型的液体(如:冷却液等)。
在该恒位补液器中,储液罐100包括进液口,通过该进液口可以向储液罐100内注入油液,由于储液罐100与补液座体200之间设有排液机构,因而当恒位补液器工作时,通过此排液机构能够将储液罐 100内的油液输送至补液座体200内,并通过补液座体200上的外接接口210输送给外接设备,从而实现对外接设备的油液补充,实现外接设备的润滑操作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补液座体200上设有与外界相通的通气孔220,当外接接口210的压力小于通气孔220处的压力时,气流通过通气孔220向补液座体200内补充,并在排液机构的配合下进入储液罐100,将储液罐100内的油液压出,使其进入补液座体200内。
再者,由于进液口处设有加液盖帽300,当储液罐100内油液不足需要补充时,只需将加液盖帽300取下即可通过进液口补充油液,因而在注入油液的过程中,无需将整个储液罐100取下,也无需180°旋转储液罐100,因而避免了储液罐100的拆卸或回装操作的麻烦问题,从而使加注油液操作更加简单、方便,且在加注过程中,由进液口注入油液不易泄漏。此外,该恒位补液器的维护过程也较简单,在注入油液过程中,也不易产生环境问题。
该实施例中,排液机构包括设在储液罐100和补液座体200之间的液流接口部、用于打开或闭合液流接口部的活塞部400,以及用于带动活塞部400往复运动的动力机构。
如图2所示,动力机构工作,带动活塞部400工作以打开或闭合液流接口部;当需要供液时,动力机构带动活塞部400打开液流接口部(此时储液罐100与补液座体200连通),油液由储液罐100进入补液座体200内,并由外接接口210供给外接设备;反之,动力机构带动活塞部400闭合液流接口部(此时储液罐100与补液座体200 不连通)。
请继续参照图2,动力机构包括能够往复运动的控制杆500;控制杆500和活塞部400连接,用于带动活塞部400打开或闭合液流接口部。该实施例中,控制杆500工作,带动活塞部400工作以打开或闭合液流接口部;当需要供给油液时,控制杆500带动活塞部400 打开液流接口部,油液由储液罐100进入补液座体200内,并由外接接口210供给外接设备;反之,控制杆500带动活塞部400闭合液流接口部。
请继续参照图2,液流接口部包括液流嘴600,液流嘴600包括与控制杆500滑动配合的通孔以及使储液罐100与补液座体200相通的第一开口610,第一开口610与活塞部400相适配。
该实施例中,控制杆500工作,带动活塞部400工作以打开或闭合第一开口610;当需要供给油液时,控制杆500带动活塞部400打开第一开口610,油液由储液罐100进入补液座体200内,并由外接接口210供给外接设备;反之,控制杆500带动活塞部400闭合第一开口610。
其中,液流嘴600的下端位于补液座体200的腔体中,当外接接口210的压力大于或等于通气孔220处的压力时,补液座体200内的液位将高于液流嘴600的底端出口或与液流嘴600的底端出口齐平,通过液封原理,液流嘴600的底端出口为恒位补液器的恒定液位面。
如图3所示,动力机构还包括可形变的弹性元件;控制杆500 上设有限位部510,限位部510沿控制杆500的径向向外延伸,弹性元件卡接于限位部510和液流嘴600之间的控制杆500上。
其中,该实施例中的弹性元件选用弹簧700,当然,还可选用其它弹性材料。
在初始状态下,弹簧700能够为控制杆500提供向上的弹簧力,使活塞部400闭合第一开口610;当控制杆500向下运动时,弹簧700 被压缩,同时控制杆500带动活塞部400向下运动打开第一开口610,松开控制杆500,在弹簧700的弹力作用下,控制杆500回复至初始状态,活塞部400重新闭合第一开口610。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加液盖帽300包括封堵段和嵌入段,其中,封堵段用于闭合进液口,嵌入段远离进液口的端部用于与控制杆500相接。
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1,控制杆500的外周侧设有空心套管800,空心套管800的一端与液流嘴600连接,另一端连通有空心补液嘴 900;空心补液嘴900设在进液口处,空心补液嘴900上设有与储液罐100相通的第二开口,封堵段闭合空心补液嘴900的开口,嵌入段凸出于空心补液嘴900,且嵌入段位于空心套管800的端部与控制杆 500相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嵌入段与控制杆500相接”是指,嵌入段与控制杆500直接相连,或者是,间接相连,且此处的相连为两者连接在一起,也可以为抵接。
该实施例中,加液盖帽300的封堵段通过竖向运动或螺纹连接的方式闭合在进液口处,该恒位补液器工作时,需要下压或转动加液盖帽300,使加液盖帽300向下运动,触发控制杆500和活塞部400,进而打开第一开口610;当需要补液时,取下加液盖帽300,此时控制杆500在弹簧700的弹力作用下回复至初始状态,活塞部400重新闭合第一开口610,此时由空心补液嘴900处注入油液,油液通过第二开口进入储液罐100。
请继续参照图1,储液罐100包括罐本体110、设在罐本体110 上端的上压盖120以及设在罐本体110下端的下压盖130,所上压盖120设有进液口,下压盖130设有用于安装液流接口部的第三开口;罐本体110、上压盖120和下压盖130一体成型;或者是,罐本体110、上压盖120和下压盖130呈分体式组装结构。
该实施例中,当罐本体110、上压盖120和下压盖130呈分体式组装结构时,罐本体110夹紧在上压盖120与下压盖130之间;其中,上述三者可通过螺钉、铆接、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当然上述三者还可以为其它连接形式。
由以上可知,液流嘴600和空心补液嘴900通过空心套管800 紧固连接并拉紧,从而使上压盖120与下压盖130被液流嘴600和空心补液嘴900通过挤压力压紧密封。
该实施例中,储液罐100或补液座体200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或者是,储液罐100和补液座体200均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再或者是,储液罐100或补液座体200上设有观察窗,观察窗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观察窗嵌装在储液罐100或补液座体200上;再或者是,储液罐100和补液座体200上均设有观察窗,其中,观察窗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观察窗嵌装在储液罐100和补液座体200 上。
该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视镜玻璃230或其它透明材质通过压板240以螺栓紧固的方式安装在补液座体200的任意一个面上,以便于观察该恒位补液器的工作状况或实际液位,并能够直观得知该恒位补液器是否存在断液、阻塞等故障。
该恒位补液器的工作原理为:
下压或转动加液盖帽300,使加液盖帽300向下运动,使其嵌入部与控制杆500接触,并向下推动控制杆500,使活塞部400打开第一开口610,此时,储液罐100与补液座体200保持通畅,油液通过第一开口610进入补液座体200,同时在上述过程中,当外接接口210 的压力小于通气孔220处的压力时,气流通过通气孔220向补液座体 200内补充,并通过第一开口610进入储液罐100,将其内油液压出,使其进入补液座体200内;当外接接口210的压力大于或等于通气孔 220处的压力时,补液座体200内的液位将高于液流嘴600的底端出口或与液流嘴600的底端出口齐平;当储液罐100需要补充油液时,将加液盖帽300从空心补液嘴900中拉出或旋出,此时,加液盖帽 300的嵌入部将不再向下推动控制杆500,控制杆500在弹簧700提供的向上的弹簧力作用下,带动控制杆500连同活塞部400向上运动,直至使活塞部400将第一开口610闭合,此时,可由空心补液嘴900 处向储液罐100内加注油液,油液通过第二开口进入储液罐100,完成补液工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润滑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一中的恒位补液器;其中,恒位补液器通过外接接口210与需润滑的外接设备连接。
该润滑装置中包括上述的恒位补液器,其中,恒位补液器的具体结构、连接关系以及有益效果等已在上述文字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外接设备为轴承箱或其它润滑机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恒位补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罐(100)、补液座体(200)以及用于使所述储液罐(100)内的油液流入所述补液座体(200)的排液机构;
所述储液罐(100)包括进液口和用于打开或闭合所述进液口的加液盖帽(300),所述补液座体(200)包括与外接设备相通的外接接口(210);
所述补液座体(200)上设有与外界相通的通气孔(2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位补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储液罐(100)和所述补液座体(200)之间的液流接口部、用于打开或闭合所述液流接口部的活塞部(400),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活塞部(400)往复运动的动力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位补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能够往复运动的控制杆(500);
所述控制杆(500)与所述活塞部(400)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活塞部(400)打开或闭合所述液流接口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恒位补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流接口部包括液流嘴(600);
所述液流嘴(600)包括与所述控制杆(500)滑动配合的通孔以及使所述储液罐(100)与所述补液座体(200)相通的第一开口(610),所述第一开口(610)与所述活塞部(400)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恒位补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可形变的弹性元件;
所述控制杆(500)上设有限位部(510),所述限位部(510)沿所述控制杆(500)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弹性元件卡接于所述限位部(510)和所述液流嘴(600)之间的所述控制杆(500)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恒位补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液盖帽(300)包括封堵段和嵌入段;
所述封堵段闭合所述进液口,所述嵌入段远离所述进液口的端部与所述控制杆(500)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恒位补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杆(500)的外周侧设有空心套管(800),所述空心套管(800)的一端与所述液流嘴(600)连接,另一端连通有空心补液嘴(900);
所述空心补液嘴(900)设在所述进液口处,所述空心补液嘴(900)上设有与所述储液罐(100)相通的第二开口,所述封堵段闭合所述空心补液嘴(900),所述嵌入段凸出于所述空心补液嘴(900),且位于所述空心套管(800)的端部与所述控制杆(500)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恒位补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100)包括罐本体(110)、设在所述罐本体(110)上端的上压盖(120)以及设在所述罐本体(110)下端的下压盖(130),所述上压盖(120)设有所述进液口,所述下压盖(130)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液流接口部的第三开口;
所述罐本体(110)、所述上压盖(120)和所述下压盖(130)一体成型;或者是,所述罐本体(110)、所述上压盖(120)和所述下压盖(130)呈分体式组装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位补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100)和/或所述补液座体(200)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
或者是,所述储液罐(100)和/或所述补液座体(200)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由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所述观察窗嵌装在所述储液罐(100)和/或所述补液座体(200)上。
10.一种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恒位补液器;
所述恒位补液器通过所述外接接口(210)与需润滑的外接设备连接。
CN201820977930.6U 2018-06-22 2018-06-22 恒位补液器及润滑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31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77930.6U CN208331749U (zh) 2018-06-22 2018-06-22 恒位补液器及润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77930.6U CN208331749U (zh) 2018-06-22 2018-06-22 恒位补液器及润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31749U true CN208331749U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69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7793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31749U (zh) 2018-06-22 2018-06-22 恒位补液器及润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317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1805A (zh) * 2018-06-22 2018-09-28 南京群扬机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恒位补液器及润滑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1805A (zh) * 2018-06-22 2018-09-28 南京群扬机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恒位补液器及润滑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30142B (zh) 一种洗涤添加剂盒及洗衣机
CN107380450A (zh) 一种无人机喷洒系统
CN208331749U (zh) 恒位补液器及润滑装置
CN205117709U (zh) 机油泵限压阀
CN204971669U (zh) 一种冲牙器
CN204253916U (zh) 一种气动衬氟放料球阀
CN108591805A (zh) 恒位补液器及润滑装置
CN201180845Y (zh) 一种改良结构的塑料截止阀
CN207760959U (zh) 一种低水箱坐便器
CN216895136U (zh) 一种可自动调节流量的液压元件用阀门
CN201090176Y (zh) 一种滑套式阀座调节阀
CN209229328U (zh) 一种限压阀螺塞以及柱塞式机油泵限压阀
CN209444832U (zh) 一种抗腐蚀的自动密封型电动刀形闸阀
CN211026241U (zh) 一种自动补液保压的机械密封设备
CN2878531Y (zh) 一种多功能补水装置
CN207470726U (zh) 密封容器
CN207954256U (zh) 一种磁性材料湿压料浆自动注料装置
CN218094576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阀门阀杆结构
CN220036926U (zh) 一种齿轮泵
CN217685962U (zh) 一种快速补油的制冷闭式装置
CN220891228U (zh) 电动止漏阀
CN208057333U (zh) 柱塞式计量泵泵头
CN218404680U (zh) 一种平缝缝纫机的旋梭结构
CN219299614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泵盖
CN220741223U (zh) 一种机器人机械手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4

Termination date: 202106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