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30243U - 捞砂用沉砂筒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捞砂用沉砂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30243U
CN208330243U CN201820615156.4U CN201820615156U CN208330243U CN 208330243 U CN208330243 U CN 208330243U CN 201820615156 U CN201820615156 U CN 201820615156U CN 208330243 U CN208330243 U CN 2083302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ylinder
sand
outer barrel
barrel component
tub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151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航波
周津捷
欧如学
钟家维
张超
丁西坤
周忠泽
续丽欣
张静严
曹献平
鲁相
张璐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151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302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302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302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捞砂用沉砂筒装置,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通过设置钻杆连接的外筒组件,在外筒组件中设置偏离外筒组件的中轴线的内筒,如此,内筒的一侧与外筒组件之间能够形成更大的间距,以允许较大的砂粒通过,从而能够缓解甚至避免砂粒堵塞,进而能够提高沉砂量,提高捞砂效率。

Description

捞砂用沉砂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捞砂用沉砂筒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深井开采过程中,地层中的砂粒会随天然气或石油的流动而被携带进入井筒,因砂粒的比重比油水高,在重力作用下会沉降在井底,越积越多,最后会堵死井筒,造成停产,因此,清理井筒内的砂子是油井维护必须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清理井筒时,传统的做法是向井筒中下入钻杆(或油管),地面上的泥浆泵通过钻杆(或油管)向井筒中泵入清水或盐水,以进行正循环或反循环冲砂。
但由于很多深井的地层压力低,无法建立循环,导致传统的正循环和反循环冲砂均无效,因此,目前又出现一种利用文丘里泵从钻杆内吸砂的捞砂工艺,通过文丘里泵在井下建立局部反循环,在文丘里泵的作用下,井筒中的砂粒会随着上返的液体向上运动并到达沉砂筒,在上返的液体的流速降低时,向上运动的砂粒会沉降在沉砂筒中,通过起出沉砂筒将砂粒带至地面上,实现捞砂目的。
现有技术中,沉砂筒包括:内筒以及套设在内筒外周的外筒,外筒与内筒同轴设置,沉砂筒的上端可通过钻杆与文丘里泵连通,携带砂粒的上返液体从内筒下端进入沉砂筒,在携带砂粒的上返液体向钻杆流动时,由于内筒的内径小于钻杆的内径,在内筒与钻杆的连通处则会出现扰流现象,在扰流作用下,上返液体携带的砂粒会沉积在内外筒之间的环隙中。
然而,受井筒内空间的限制,现有的沉砂筒中内外筒之间的环隙也较小,当有较大的砂粒进入内外筒之间的环隙时,较大的砂粒极易卡在内外筒之间,且阻碍其上方的砂粒沉降也就是造成堵塞,从而在其下方形成空隙,进而降低沉砂筒中的沉砂量,导致捞砂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捞砂用沉砂筒装置,能够缓解甚至避免砂粒堵塞,从而能够提高沉砂量,提高捞砂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捞砂用沉砂筒装置,包括:外筒组件,所述外筒组件用于与钻杆连接;内筒,所述内筒具有可供上返液进入的入口,所述内筒还具有可供上返液流出的出口,所述出口位于所述入口的上方;所述内筒固定在所述外筒组件中,所述内筒偏离所述外筒组件的中轴线设置,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组件之间形成有沉砂空间,所述沉砂空间与所述出口连通设置;挡板,所述挡板固定在所述外筒组件中,所述内筒穿设在所述挡板中,且所述内筒与所述挡板密封配合,所述挡板用于盛接所述上返液中携带的砂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通过设置与钻杆连接的外筒组件,在外筒组件中设置偏离外筒组件的中轴线的内筒,如此,内筒的一侧与外筒组件之间能够形成更大的间距,以允许较大的砂粒通过,从而能够缓解甚至避免砂粒堵塞,进而能够提高沉砂量,提高捞砂效率。
可选地,所述内筒通过悬挂头与所述外筒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悬挂头呈柱状,所述悬挂头与所述内筒螺接,所述悬挂头还与所述外筒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捞砂用沉砂筒装置,还包括:夹板,所述夹板连接在所述悬挂头与所述外筒组件之间,所述夹板朝向所述悬挂头的内侧壁具有与所述悬挂头相适配的弧度,所述夹板的外侧壁具有与所述外筒组件相适配的弧度。
通过设置夹板,能够增大悬挂头与外筒组件之间的连接面积,从而提高内筒与外筒组件的连接可靠性。
可选地,所述内筒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沿所述内筒的周向延伸的侧开口,各所述侧开口分别形成所述内筒的出口;各所述侧开口沿所述内筒的周向形成的圆弧所对应的弦长大于等于所述内筒的内径的二分之一。
各侧开口沿内筒的周向延伸设置,且沿内筒的轴向延伸设置,以便于上返液携带的砂粒能顺利从内筒进入沉砂空间。各侧开口沿内筒的周向形成的圆弧所对应的弦长大于等于内筒的内径的二分之一,也就是侧开口在平行于内筒的径向且垂直于内筒的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形成的圆弧所对应的弦长等于内筒的内径的二分之一,以便于上返液携带的砂粒能顺利从内筒进入沉砂空间。
可选地,其中至少两个侧开口沿所述内筒的轴向间隔设置;并且至少有两个侧开口沿所述内筒的周向间隔设置,以便于上返液携带的砂粒能顺利进入沉砂空间。
可选地,各所述侧开口、在平行于所述内筒的径向且垂直于所述内筒的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围成闭环,以保证在内筒相对于外筒组件旋转至任意角度时,均有至少一个侧开口朝向内筒背离夹板的一侧,便于上返液携带的砂粒能顺利从内筒背离夹板的一侧的较大间隙处通过。
可选地,上下相邻的两个侧开口在垂直于所述内筒的径向且平行于所述内筒的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60°,以保证在内筒相对于外筒组件旋转至任意角度时,均有至少一个侧开口朝向内筒背离夹板的一侧,便于上返液携带的砂粒能顺利从内筒背离夹板的一侧的较大间隙处通过。
可选地,所述外筒组件包括:外筒主体,所述外筒主体的上端设置有上接头,所述上接头用于与所述钻杆螺接;所述外筒主体的下端设置有下接头,所述下接头用于与钻头、磨鞋和钻杆中的一个连接。
可选地,所述挡板通过至少一个密封圈与所述外筒组件密封配合。挡板具体可通过密封圈与外筒组件中的下接头密封配合,提高沉砂空间的密封性,同时,还能通过密封圈与下接头、挡板之间的摩擦力将下接头与挡板相对固定。
可选地,所述捞砂用沉砂筒装置还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在内筒的下端,且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内筒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环位于所述挡板的下方,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密封设置在所述内筒与挡板之间。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固定环,固定环与内筒螺纹连接,以实现固定环与内筒之间的密封,同时,固定环上的密封环还密封内筒与挡板之间的间隙,以通过多层密封保证对内筒与外筒组件之间形成的沉砂空间的密封效果,且便于捞砂用沉砂筒装置的装配。
可选地,所述下接头的内侧设置有向内延伸的限位凸台,所述挡板夹设在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固定环之间。
如此,限位凸台可与固定环共同夹持挡板,以提高挡板的安装可靠性,提高挡板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中,外筒组件、内筒及夹板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捞砂用沉砂筒装置;
1a-沉砂空间;
11-外筒组件;
111-外筒主体;
112-上接头;
113-下接头;
1131-限位凸台;
12-内筒;
121-入口;
122-出口;
13-挡板;
131-密封圈;
14-悬挂头;
15-夹板;
16-固定环;
161-密封环。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中,外筒组件、内筒及夹板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捞砂用沉砂筒装置1,包括:外筒组件11,外筒组件11用于与钻杆连接;内筒12,内筒12具有可供上返液进入的入口121,内筒12还具有可供上返液流出的出口122,出口122位于入口121的上方;内筒12固定在外筒组件11中,内筒12偏离外筒组件11的中轴线设置,内筒12与外筒组件11之间形成有沉砂空间1a,沉砂空间1a与出口122连通设置;挡板13,挡板13固定在外筒组件11中,内筒12穿设在挡板13中,且内筒12与挡板13密封配合,挡板13用于盛接上返液中携带的砂粒。
外筒组件11为中空柱体,中空柱体的上端可用于与其上方的钻杆连接,中空柱体的下端可用于与其下方的钻杆、钻头或者磨鞋连接。
内筒12为直径小于外筒组件11的直径的中空柱体,内筒12位于外筒组件11中,从而在内筒12与外筒组件11之间形成能够收容砂粒的沉砂空间1a。内筒12具体可以通过焊接、卡接、螺接等连接方式与外筒组件11固定。
例如:内筒12的外侧壁与外筒组件1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或者,内筒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背离其中轴线向外翻折的翻折边,内筒12通过该翻折边与外筒组件11卡接。当然,内筒12与外筒组件11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
内筒12上形成有入口121,入口121具体可为开设在内筒12下方的下开口,内筒12通过其入口121与位于下方的钻杆、钻头或者磨鞋连通,以使下方的钻杆、钻头或者磨鞋中的携带有砂粒的上返液能够经其入口121进入内筒12中。
内筒12上还形成有出口122,出口122位于入口121的上方,出口122具体可以为开设在内筒12上方的上开口,内筒12经其出口122与内筒12、外筒组件11之间形成的沉砂空间1a连通,进入内筒12的上返液经内筒12的出口122进入沉砂空间1a中。
由于内筒12的直径小于位于其上方的钻杆的直径,当上返液从内筒12流向位于其上方的钻杆中时,上返液的流速将减小,此时,上返液中携带的砂粒将沉降到内筒12与外筒组件11之间的沉砂空间1a中,并最终落到挡板13上。
本实施例中,由于内筒12偏离外筒组件11的中轴线设置,如此,内筒12的一侧与外筒组件11之间能够具有更大间距,以允许较大的砂粒通过,从而能够缓解甚至避免砂粒堵塞,进而能够提高沉砂量,提高捞砂效率。
挡板13具体可以为具有一定承载能力的板体,挡板13的外径可与外筒组件11的内径相适配,且挡板13可与外筒组件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圈131,以将实现对沉砂空间1a的密封,同时,通过密封圈131与挡板13、外筒组件11之间的摩擦力将挡板13与外筒组件11相对固定。
其中,当密封圈131为多个时,多个密封圈131沿外筒组件11的轴向间隔分布。
挡板13上还设置有内筒过孔,内筒过孔偏离挡板13的中心设置,内筒12充内筒过孔中穿过,且内筒12的入口121位于挡板13的下方。
本实施例提供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1,通过设置钻杆连接的外筒组件11,在外筒组件11中设置偏离外筒组件11的中轴线的内筒12,如此,内筒12的一侧与外筒组件11之间能够形成更大的间距,以允许较大的砂粒通过,从而能够缓解甚至避免砂粒堵塞,进而能够提高沉砂量,提高捞砂效率。
可选地,内筒12通过悬挂头14与外筒组件11连接。
具体地,悬挂头14呈柱状,悬挂头14可以为实心柱体,以密封内筒12的上端,此时,可以在内筒12的侧壁上形成出口122,以使更多的上返液能够流向内筒12与外筒组件11之间间隙更大的那部分沉砂空间1a中。
悬挂头14与内筒12螺接,悬挂头14还与外筒组件11连接。悬挂头14的下端可以设置有外螺纹,内筒12的上端可以设置有内螺纹,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将悬挂头14与内筒12螺接固定。悬挂头14可以与外筒组件11焊接固定,或者悬挂头14还可与外筒组件11一体设置。
可选地,捞砂用沉砂筒装置1,还包括:夹板15,夹板15连接在悬挂头14与外筒组件11之间,夹板15朝向悬挂头14的内侧壁具有与悬挂头14相适配的弧度,夹板15的外侧壁具有与外筒组件11相适配的弧度,具体可如图2所述。
在图2中,R表示外筒组件11的半径,r表示内筒12的半径,M1表示内筒12的外侧壁与内筒12组件的内侧壁之间的做大间隙,N表示夹板15沿内筒12径向的最薄处。
则内筒12与外筒组件11之间的最大间隙M1=2R-2r-N;同时,M1也是可允许通过砂粒的最大尺寸。
其中,夹板15的外侧可与外筒组件1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或者夹板15可与外筒组件11一体设置。夹板15的内侧可与悬挂头14焊接固定,或者,夹板15可与悬挂头14一体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夹板15,能够增大悬挂头14与外筒组件11之间连接区域的面积,从而增大悬挂头14与外筒组件1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并且,由于悬挂头14与内筒12同轴设置,加之内筒12相对于外筒组件11偏心设置,则悬挂头14也可偏心设置,如此可减少悬挂头14对沉砂空间1a的占用,提高沉砂空间1a的容积。
可选地,内筒12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侧开口,各侧开口形成内筒12的出口122;各侧开口沿内筒12的周向形成的圆弧所对应的弦长大于等于内筒12的内径的二分之一。
各侧开口沿内筒12的周向延伸设置,且沿内筒12的轴向延伸设置,以便于上返液携带的砂粒能顺利从内筒12进入沉砂空间1a。
各侧开口沿内筒12的周向形成的圆弧所对应的弦长大于等于内筒12的内径的二分之一,也就是侧开口在平行于内筒12的径向且垂直于内筒12的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形成的圆弧所对应的弦长等于内筒12的内径的二分之一,以便于上返液携带的砂粒能顺利从内筒12进入沉砂空间1a。
此外,各侧开口沿内筒12的周向形成的圆弧所对应的弦长可小于内筒12的内径,以保证内筒12的强度。当然,侧开口的尺寸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
可选地,其中至少两个侧开口沿内筒12的轴向间隔设置;其中至少两个侧开口沿内筒12的周向间隔设置,以保证在内筒12相对于外筒组件11旋转至任意角度时,均有至少一个侧开口朝向内筒12背离夹板15的一侧。
具体地,内筒12的侧壁上的侧开口可分布在3或4个平行于内筒12的径向且垂直于内筒12的轴向的圆周上,每个圆周上可以设置有2个侧开口,在保证上返液能够将砂粒携带至沉砂空间1a中的同时,还能简化内筒12的结构。
可选地,各侧开口在平行于内筒12的径向且垂直于内筒12的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围成闭环,以进一步保证在内筒12相对于外筒组件11旋转至任意角度时,均有至少一个侧开口朝向内筒12背离夹板15的一侧,便于上返液携带的砂粒能顺利从内筒12背离夹板15的一侧的较大间隙处通过。
可选地,上下相邻的两个侧开口在垂直于内筒12的径向且平行于内筒12的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60°,以进一步保证在内筒12相对于外筒组件11旋转至任意角度时,均有至少一个侧开口朝向内筒12背离夹板15的一侧,便于上返液携带的砂粒能顺利从内筒12背离夹板15的一侧的较大间隙处通过。
其中,上下相邻的两个侧开口在垂直于内筒12的径向且平行于内筒12的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60°,是指,上下相邻的两个侧开口在垂直于内筒12的径向且平行于内筒12的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形成的圆弧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60°。
也就是,上下相邻的两个侧开口投影形成的圆弧均具有中点,以两个中点为端点的第一线段具有中垂线,中垂线与内筒12的中轴线相交并具有一交点,两个中点分别与交点连接形成两个连线,两个连线之间的夹角,即为上下相邻的两个侧开口在垂直于内筒12的径向且平行于内筒12的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形成的圆弧之间的夹角,也即上下相邻的两个侧开口在垂直于内筒12的径向且平行于内筒12的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
可选地,外筒组件11包括:外筒主体111,外筒主体111的上端设置有上接头112,上接头112用于与钻杆螺接;外筒主体111的下端设置有下接头113,下接头113用于与钻头、磨鞋或者钻杆连接。
其中,上接头112的上端可以设置有双台肩打捞母扣,双台肩打捞母扣用于与位于其上方的钻杆连接;上接头112的下端可以设置有双台肩打捞公扣,双台肩打捞公扣用于与外筒主体111连接,夹板15与上接头112的内侧壁连接,也就是说内筒12通过悬挂头14与上接头112连接。
下接头113的上端可以设置有双台肩打捞母扣,双台肩打捞母扣用于与外筒主体111连接;下接头113的下端可以设置有双台肩打捞公扣,双台肩打捞公扣用于与位于其下方的钻杆、钻头或者磨鞋连接。
可选地,下接头113的内侧设置有向内延伸的限位凸台,挡板13位于限位凸台的下方,以通过限位凸台限制挡板13相对于下接头113向上运动。限位凸台可以为沿下接头113的周向延伸形成的闭环,或者,限位凸台可以为为沿下接头113的周向延伸形成的至少一个开环。
可选地,捞砂用沉砂筒装置1还包括:固定环16,固定环16螺接在内筒12的下端,固定环16位于挡板13的下方,固定环16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密封环161,密封环161密封设置在内筒12与挡板13之间,也即密封环161密封设置在内筒12的外侧壁与挡板13上的内筒过孔的孔壁之间。
本实施例中,固定环16具体为套设在内筒12上的环体,固定环16与内筒12螺接固定,以实现固定环16与内筒12之间的密封。
同时,固定环16上的密封环161还密封内筒12与挡板13之间的间隙,以通过多层密封保证对内筒12与外筒组件11之间形成的沉砂空间1a的密封效果,且便于捞砂用沉砂筒装置1的装配。
此外,固定环16还可与限位凸台共同夹持挡板13,以提高挡板13的安装可靠性,提高挡板13的承载能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1组装方式可以如下:将悬挂头14与内筒12螺接,将上接头112与外筒主体111的上端连接;将下接头113与外筒主体111的下端连接;将挡板13与下接头113连接;将内筒12从挡板13的下方插入,内筒12穿过挡板13;将内筒12与固定环16连接;向上推动固定环16,同时,固定环16上的密封环161密封在内筒12与挡板13之间,直至固定环16将挡板13与限位凸台1131压紧。
在实际现场使用时,将装有本实施例提供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1的捞砂管柱下入井筒中,直至捞砂用沉砂筒装置1下入到井底上部、文丘里泵下部;其中,捞砂用沉砂筒装置1的下端与钻杆、磨鞋或钻头连接,捞砂用沉砂筒装置1的上端与钻杆连接。
其中,捞砂管柱可以设置有多个捞砂用沉砂筒装置1,多个捞砂用沉砂筒装置1串联设置,以进一步提高捞砂管柱的装砂量,提高捞砂效率。此时,位于最下方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1中的内筒12的下端与钻头或者磨鞋连接,其它内筒12则与钻杆连接;由于内筒12偏心设置,内筒12的下端可通过转接头或者弯折管等与钻杆、钻头或者磨鞋连通。
装有本实施例提供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1的捞砂管柱的捞砂过程具体可以如下:文丘里泵通过钻杆水眼抽汲井下冲砂液向上流动,同时钻柱顺时针转动,冲砂液经过文丘里泵后进入钻杆与套管之间的环空,冲砂液会携带不同粒径的砂粒形成上返液从井底磨鞋或钻头水眼进入捞砂用沉砂筒装置1的下接头113的内腔中,因挡板13和下接头113密封,固定环16与挡板13密封,所以在文丘泵的抽汲下,上返液只能进入从内筒12的入口121并向上流动,然后从内筒12的侧开口形成的出口122流出并进入内筒12与外筒组件11之间的沉砂空间1a中。
由于上返液从内筒12的出口121进入沉砂空间1a时,加之出口121的尺寸小于沉砂空间1a的尺寸,因此,上返液的流速会减小,此时,上返液中携带的砂粒将沉降到内筒12与外筒组件11之间的沉砂空间1a中,并最终落到挡板13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捞砂用沉砂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筒组件,所述外筒组件用于与钻杆连接;
内筒,所述内筒具有可供上返液进入的入口,所述内筒还具有可供上返液流出的出口,所述出口位于所述入口的上方;所述内筒固定在所述外筒组件中,所述内筒偏离所述外筒组件的中轴线设置,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组件之间形成有沉砂空间,所述沉砂空间与所述出口连通设置;
挡板,所述挡板固定在所述外筒组件中,所述内筒穿设在所述挡板中,且所述内筒与所述挡板密封配合,所述挡板用于盛接所述上返液中携带的砂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通过悬挂头与所述外筒组件连接;其中,所述悬挂头与所述内筒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头呈柱状,所述悬挂头与所述内筒螺接,所述悬挂头还与所述外筒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板,所述夹板连接在所述悬挂头与所述外筒组件之间,所述夹板朝向所述悬挂头的内侧壁具有与所述悬挂头相适配的弧度,所述夹板的外侧壁具有与所述外筒组件相适配的弧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沿所述内筒的周向延伸的侧开口,各所述侧开口分别形成所述内筒的出口;各所述侧开口沿所述内筒的周向形成的圆弧所对应的弦长大于等于所述内筒的内径的二分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有两个侧开口沿所述内筒的轴向间隔设置,并且至少有两个侧开口沿所述内筒的周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开口、在平行于所述内筒的径向且垂直于所述内筒的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围成闭环;
和/或,上下相邻的两个侧开口在垂直于所述内筒的径向且平行于所述内筒的轴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60°。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组件包括:外筒主体,所述外筒主体的上端设置有上接头,所述上接头用于与所述钻杆螺接;所述外筒主体的下端设置有下接头,所述下接头用于与钻头、磨鞋和钻杆中的一个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套设在内筒的下端,且所述固定环与所述内筒螺纹连接;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密封设置在所述内筒与挡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捞砂用沉砂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头的内侧设置有向内延伸的限位凸台,所述挡板夹设在所述限位凸台与所述固定环之间;和/或,所述挡板通过至少一个密封圈与所述外筒组件密封配合。
CN201820615156.4U 2018-04-27 2018-04-27 捞砂用沉砂筒装置 Active CN2083302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15156.4U CN208330243U (zh) 2018-04-27 2018-04-27 捞砂用沉砂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15156.4U CN208330243U (zh) 2018-04-27 2018-04-27 捞砂用沉砂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30243U true CN208330243U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79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15156.4U Active CN208330243U (zh) 2018-04-27 2018-04-27 捞砂用沉砂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302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874694B1 (en) Cyclonic separator assembly and method
CN203285416U (zh) 一种双电潜泵井下油水分离装置
CA2306622A1 (en) Downhole roller vane motor and roller vane pump
CN214091833U (zh) 破胶分离机构及天然气水合物-砂胶结颗粒破胶分离装置
CN109763795A (zh) 一种旁通导流筛管
CN205516904U (zh) 螺旋加速式油气分离器
CN208330243U (zh) 捞砂用沉砂筒装置
CN205977154U (zh) 一种井下碎物局部反循环打捞筒
CN208416477U (zh) 打压球座自洁沉砂器
CN211692433U (zh) 井下三相分离器
CN106285620B (zh) 高气油比油井气液分离系统
US20030062717A1 (en) Multi-passage conduit
CN217558299U (zh) 一种油井多功能智能点滴加药工具
CN110566149A (zh) 套铣一体化捞砂装置及其捞砂装置的使用方法
WO2001092768A2 (en) Multi-passage pipe assembly
CN205136158U (zh) 自吸真空排污泵
CN209908419U (zh) 一种天然气水合物固态化开采双层管串二通桥式接头
CN207715118U (zh) 一种新型液动旋转扩眼浮鞋
CN209430129U (zh) 一种下套管作业专用节流防倒返旋转引鞋
CN107044278A (zh) 级联式量化切力分离气锚及多级量化气锚组合
CN208122803U (zh) 一种旋转封井器
CN2339744Y (zh) 井下连续冲洗装置
CN206468319U (zh) 连续油管打捞装置
CN206016794U (zh) 套装式可分层采油气锚
CN217582060U (zh) 一种用于防喷器的金属碎屑清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