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28492U - 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28492U
CN208328492U CN201820378599.6U CN201820378599U CN208328492U CN 208328492 U CN208328492 U CN 208328492U CN 201820378599 U CN201820378599 U CN 201820378599U CN 208328492 U CN208328492 U CN 208328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ene
cabinet
drying mechanism
interio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785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红蕾
许燕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ua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ua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ua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ua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785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28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28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2849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由多个内表面组成,相邻的内表面之间衔接的折线位置设置有加热带,所述内表面设置有石墨烯发热部件;所述箱体上还开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负氧离子发生器。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方案,在箱体的内表面设置石墨烯发热部件,利用石墨烯作为空间内部的导热源之后,能够迅速将热量进行传递,再通过各面向空间传递,大大增加内部空间温度的均匀性;同时依赖于石墨烯本身良好的导电和导热能力,获得接近百分之百的电热转换效率,减低能耗,同时保证膜表面的温差在±3℃以内,保证热量传导的均匀性,这样以来,可以提高烘干的效率和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衣物干燥烘干机一般只通过电加热管或者红外加热管等局部的热源的加热,依靠空气进行热量传递,而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只有0.025W/(m·K),结果导致距离热源越近温度越高,距离热源越远温度越低,热传导速度较低,空间的温度严重不均匀;同时加热源的电热转换效率较低,不利于减低能耗。现有技术急需一种能够提高热传导速度,温度分布均匀,烘干效果好的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热传导速度,温度分布均匀,烘干效果好的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由多个内表面组成,相邻的内表面之间衔接的折线位置设置有加热带,所述内表面设置有石墨烯发热部件;所述箱体上还开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负氧离子发生器。
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方案,在箱体的内表面设置石墨烯发热部件,利用石墨烯作为空间内部的导热源之后,能够迅速将热量进行传递,再通过各面向空间传递,大大增加内部空间温度的均匀性;同时依赖于石墨烯本身良好的导电和导热能力,获得接近百分之百的电热转换效率,减低能耗,同时保证膜表面的温差在±3℃以内,保证热量传导的均匀性,这样以来,可以提高烘干的效率和效果。
作为优选的,所述箱体呈长方体,所述加热带设置在长方体内壁多个边沿,所述石墨烯发热部件设置在长方体内壁表面。这样的设计利于箱体内衣物的摆放,扩大存储空间。
作为优选的,所述石墨烯发热部件为石墨烯发热膜;所述加热带和石墨烯发热部件通过线路与供电系统连接。这样的设计利于实现供电加热。
作为优选的,所述箱体前端设置有箱体门,所述箱体门为双开门户或者单开门。这样的设计利于衣物的存取。
作为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上端面开设有排气孔,所述箱体的下端面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外部设置有隔滤网;所述箱体门上设置有空气循环外气筒,所述空气循环外气筒内设置有外风轮,所述箱体的后壁上设置有空气循环内气筒,所述空气循环内气筒内设置有内风轮,所述外风轮和内风轮排气方向相反。这样的设计可以通过排气孔将衣物散发出来的潮湿空气从排气孔排出,通过进气孔调节箱体内的气压平衡;通过空气循环内气筒和空气循环外气筒在箱体内形成循环风,使得干燥空气能更好的与衣物进行交换,提高烘干的效率。
作为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挂衣杆,所述挂衣杆包括内杆体和滑动连接在内杆体上的外套杆,所述内杆体两端与箱体的左右两侧的内壁固定,所述外套杆一端与箱体的左侧内壁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所述外套杆另一端与偏心轮配合,外套杆与偏心轮配合的端部设置有圆弧形凹槽,所述偏心轮的外轮面与圆弧形凹槽内表面在弹簧的压力下接触配合,所述偏心轮与伺服电机驱动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以通过偏心轮的转动驱动外套杆在内杆体上往复滑动,从而带动挂在挂衣杆上的衣服抖动,这样衣物可以更好的与箱体内的空气接触,特别是衣服折叠接触的位置可以通过抖动而使得空气进入,加快烘干效果。
作为优选的,所述挂衣杆底部设置有若干挂衣钩。这样的设计利于衣物的悬挂。
作为优选的,所述石墨烯发热部件为石墨烯发热膜,所述石墨烯发热膜设置在箱体侧壁和底面上,所述侧壁与底面拐角处设置有转向条,所述底面上开设有膜槽,所述膜槽内设置有收纳导向辊和收纳卷轴;所述石墨烯发热膜一端固定在侧壁上并与上电极电连接,所述石墨烯发热膜另一端沿侧壁向下并在转向条转折后经过收纳导向辊导向后收纳于收纳卷轴,所述收纳导向辊上设置有下电极,所述下电极与石墨烯发热膜电接触。这样的设计可以将石墨烯发热膜设置在侧壁上,并根据需要确定石墨烯发热膜上边缘的高度,也就是发热面积。
作为优选的,所述侧壁上从上至下分布有多条限位条,所述限位条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外侧,所述侧壁上从上至下分布有多条气囊容纳槽,所述气囊容纳槽与限位条间隔设置,所述气囊容纳槽内固定有条形气囊,所述条形气囊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内侧;所述条形气囊充气膨胀将石墨烯发热膜撑起,所述限位条限制石墨烯发热膜,在侧壁外部形成波浪形的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面。这样设计,使得石墨烯发热膜在侧壁上具有两种发热模式,在条形气囊未充气状态下,石墨烯发热膜为平面状态,满足基本的烘干要求,属于基本模式;在条形气囊充气状态下,与条形气囊配合的石墨烯发热膜位置凸起,而限位条相对凹陷,形成波浪形的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面,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烘干效果,属于加强模式。
作为优选的,所述条形气囊中部设置有气囊固定杆,所述气囊固定杆两端与气囊容纳槽固定,所述限位条包括内部固定杆和转动连接在内部固定杆外部的聚四氟乙烯外套管。这样的设计利于条形气囊的固定;限位条的设计利于聚四氟乙烯外套管与石墨烯发热膜配合转动,降低摩擦,利于对石墨烯发热膜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使用本申请所述的方案,在箱体的内表面设置石墨烯发热部件,利用石墨烯作为空间内部的导热源之后,能够迅速将热量进行传递,再通过各面向空间传递,大大增加内部空间温度的均匀性;同时依赖于石墨烯本身良好的导电和导热能力,获得接近百分之百的电热转换效率,减低能耗,同时保证膜表面的温差在±3℃以内,保证热量传导的均匀性,这样以来,可以提高烘干的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箱体结构示意图(主视视角,省略箱体门);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箱体结构示意图(侧视视角,剖视图);
图4为石墨烯发热膜与箱体内壁固定连接示意图;
图5为石墨烯发热膜发热基本模式结构示意图;
图6为石墨烯发热膜发热加强模式结构示意图;
图7为限位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带;2、进气孔;3、出气孔;4、负氧离子发生器;5、隔滤网;6、空气循环外气筒;7、空气循环内气筒;8、外风轮;9、内风轮;10、内杆体;11、外套杆;12、弹簧;13、偏心轮;14、圆弧形凹槽;15、伺服电机;16、挂衣钩;17、侧壁;18、底面;19、转向条;20、膜槽;21、收纳导向辊;22、收纳卷轴;23、上电极;24、限位条;25、气囊容纳槽;26、条形气囊;27、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面;28、气囊固定杆;29、内部固定杆;30、聚四氟乙烯外套管;31、石墨烯发热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由多个内表面组成,相邻的内表面之间衔接的折线位置设置有加热带1,所述内表面设置有石墨烯发热部件;所述箱体上还开设有进气孔2和出气孔3,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负氧离子发生器4。
所述箱体呈长方体,所述加热带1设置在长方体内壁多个边沿,所述石墨烯发热部件设置在长方体内壁表面。
所述石墨烯发热部件为石墨烯发热膜31;所述加热带1和石墨烯发热部件通过线路与供电系统连接。
所述箱体前端设置有箱体门,所述箱体门为双开门户或者单开门。
所述箱体的上端面开设有排气孔,所述箱体的下端面开设有进气孔2,所述进气孔2外部设置有隔滤网5;所述箱体门上设置有空气循环外气筒6,所述空气循环外气筒6内设置有外风轮8,所述箱体的后壁上设置有空气循环内气筒7,所述空气循环内气筒7内设置有内风轮9,所述外风轮8和内风轮9排气方向相反。
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挂衣杆,所述挂衣杆包括内杆体10和滑动连接在内杆体10上的外套杆11,所述内杆体10两端与箱体的左右两侧的内壁固定,所述外套杆11一端与箱体的左侧内壁之间通过弹簧12弹性连接,所述外套杆11另一端与偏心轮13配合,外套杆11与偏心轮13配合的端部设置有圆弧形凹槽14,所述偏心轮13的外轮面与圆弧形凹槽14内表面在弹簧12的压力下接触配合,所述偏心轮13与伺服电机15驱动连接。
所述挂衣杆底部设置有若干挂衣钩16。
所述石墨烯发热部件为石墨烯发热膜31,所述石墨烯发热膜31设置在箱体侧壁17和底面18上,所述侧壁17与底面18拐角处设置有转向条19,所述底面18上开设有膜槽20,所述膜槽20内设置有收纳导向辊21和收纳卷轴22;所述石墨烯发热膜31一端固定在侧壁17上并与上电极23电连接,所述石墨烯发热膜31另一端沿侧壁17向下并在转向条19转折后经过收纳导向辊21导向后收纳于收纳卷轴22,所述收纳导向辊21上设置有下电极,所述下电极与石墨烯发热膜31电接触。
所述侧壁17上从上至下分布有多条限位条24,所述限位条24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31外侧,所述侧壁17上从上至下分布有多条气囊容纳槽25,所述气囊容纳槽25与限位条24间隔设置,所述气囊容纳槽25内固定有条形气囊26,所述条形气囊26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31内侧;所述条形气囊26充气膨胀将石墨烯发热膜31撑起,所述限位条24限制石墨烯发热膜31,在侧壁17外部形成波浪形的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面27。
所述条形气囊26中部设置有气囊固定杆28,所述气囊固定杆28两端与气囊容纳槽25固定,所述限位条24包括内部固定杆29和转动连接在内部固定杆29外部的聚四氟乙烯外套管30。
实施例1
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由多个内表面组成,相邻的内表面之间衔接的折线位置设置有加热带1,所述内表面设置有石墨烯发热部件;所述箱体上还开设有进气孔2和出气孔3,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负氧离子发生器4。
所述箱体呈长方体,所述加热带1设置在长方体内壁多个边沿,所述石墨烯发热部件设置在长方体内壁表面。
所述石墨烯发热部件为石墨烯发热膜31;所述加热带1和石墨烯发热部件通过线路与供电系统连接。石墨烯发热膜31与箱体内壁为固定方式例如图4,或者可移动方式例如图5或图6。
所述箱体前端设置有箱体门,所述箱体门为双开门户或者单开门。
所述箱体的上端面开设有排气孔,所述箱体的下端面开设有进气孔2,所述进气孔2外部设置有隔滤网5;所述箱体门上设置有空气循环外气筒6,所述空气循环外气筒6内设置有外风轮8,所述箱体的后壁上设置有空气循环内气筒7,所述空气循环内气筒7内设置有内风轮9,所述外风轮8和内风轮9排气方向相反。外风轮8和内风轮9通过微型电机驱动转动。
本申请的箱体内的加热部件通过传统的加热带1(加热管、加热棒可以同等替换)和石墨烯发热部件相结合的加热方式,能够迅速将热量进行传递,再通过各面向空间传递,大大增加内部空间温度的均匀性。同时负氧离子发生器4释放的负氧离子,能与细菌、灰尘、烟雾等带正电的微粒相结合,并聚成球掉落,从而起到杀菌和消除异味(香烟烟雾、装修材料中释放的有害气体所产生的异味等)的作用。
综合来看,本申请所述的烘干机构集合杀菌、消毒、塑形、烘干于一体,不受环境、天气等等影响,且衣物期望的烘干程度,可以通过调节功率而调整。
本专利所述的石墨烯发热部件为石墨烯发热膜31,石墨烯电热膜是纯碳原子的柔性膜,它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生长出来的单层碳原子,其特征是透明、安全,电-热转换效率是所有电加热元件中最高或并列最高的,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能量损失,如机械能、光能、化学能等,电-热转换效率接近100%。其中,电-热辐射转换效率比例也是相同单位面积功率的电加热元器件中较大的。
石墨烯发热膜31为面状发热材料,与被加热体形成最大限度的导热面,传热热阻小。通电加热时热量可以很快传给被加热体,并且由于这种加热方式热传导性好,所以电热膜本身温度并不太高,没有发红、炽热现象产生,辐射热损失很小,因此用电热膜制成的电热器具,热效率相当高,一般都在 90%左右。而传统的点热源(加热管、加热棒,加热带1)由于散热面积小,与被加热体要靠其他物体间接传导,在电热转换过程中,电能所产生的热能不能很快传给被加热体,造成电热元件上热量过于集中,元件本身很快变得炽热,电能的很大一部分变成光能而散失,造成电热转换效率较低。
在通过石墨烯发热膜31和加热带1提高至合理的箱体内部温度后,为了加快烘干的效率,通过空气循环内气筒7和空气循环外气筒6在箱体内形成循环风,使得干燥空气能更好的与衣物进行交换,提高烘干的效率;为了将箱体内从衣物中释放出来的湿气排出,设计了排气孔,这样的设计可以通过排气孔将衣物散发出来的潮湿空气从排气孔排出,通过进气孔2调节箱体内的气压平衡;优选在排气孔处安装排风扇,而进气孔2安装物理格栅,避免灰尘进入箱体内。
实施例2
实施例1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挂衣杆,所述挂衣杆包括内杆体10和滑动连接在内杆体10上的外套杆11,所述内杆体10两端与箱体的左右两侧的内壁固定,所述外套杆11一端与箱体的左侧内壁之间通过弹簧12弹性连接,所述外套杆11另一端与偏心轮13配合,外套杆11与偏心轮13配合的端部设置有圆弧形凹槽14,所述偏心轮13的外轮面与圆弧形凹槽14内表面在弹簧12的压力下接触配合,所述偏心轮13与伺服电机15驱动连接。
所述挂衣杆底部设置有若干挂衣钩16。
为了进一步提高,干燥气体以及负氧离子与衣物之间的热交换和清洁作用,将衣物通过挂衣杆而抖动,偏心轮13与伺服电机15驱动连接,偏心轮13的外轮面与圆弧形凹槽14内表面在弹簧12的压力下接触配合,在偏心轮13转动时,由于偏心轮13的轮轴与圆弧形凹槽14的距离在转动中发生变化,偏心轮13的轮轴位置固定,所以外套杆11会在偏心轮13的驱动下在内杆体10上往复滑动,进而带动挂衣钩16、衣物抖动,这样衣物可以更好的与箱体内的空气接触,特别是衣服折叠接触的位置可以通过抖动而使得空气进入,加快烘干效果。
实施例3
对实施例1或者2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石墨烯发热部件为石墨烯发热膜31,所述石墨烯发热膜31设置在箱体侧壁17和底面18上,所述侧壁17与底面18拐角处设置有转向条19,所述底面18上开设有膜槽20,所述膜槽20内设置有收纳导向辊21和收纳卷轴22;所述石墨烯发热膜31一端固定在侧壁17上并与上电极23电连接,所述石墨烯发热膜31另一端沿侧壁17向下并在转向条19转折后经过收纳导向辊21导向后收纳于收纳卷轴22,所述收纳导向辊21上设置有下电极,所述下电极与石墨烯发热膜31电接触。
所述侧壁17上从上至下分布有多条限位条24,所述限位条24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31外侧,所述侧壁17上从上至下分布有多条气囊容纳槽25,所述气囊容纳槽25与限位条24间隔设置,所述气囊容纳槽25内固定有条形气囊26,所述条形气囊26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31内侧;所述条形气囊26充气膨胀将石墨烯发热膜31撑起,所述限位条24限制石墨烯发热膜31,在侧壁17外部形成波浪形的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面27。
所述条形气囊26中部设置有气囊固定杆28,所述气囊固定杆28两端与气囊容纳槽25固定,所述限位条24包括内部固定杆29和转动连接在内部固定杆29外部的聚四氟乙烯外套管30。
为了丰富箱体内石墨烯发热膜31发热的模式,本申请的石墨烯发热膜31可以呈现平整的基本模式和弯折波浪形的加强模式;
如图5,在基本模式下,条形气囊26处于放气状态,收纳卷轴22(通过伺服电机控制或者为扭簧的自回卷机构驱动)将石墨烯发热膜31收紧,石墨烯发热膜31通过转向条19、限位条24平整的设置在箱体的侧壁17和底面18上;
如图6,在加强模式下,条形气囊26充气,与条形气囊26配合的石墨烯发热膜31位置凸起,而限位条24相对凹陷,形成波浪形的石墨烯发热膜发热面27,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烘干效果;
多个条形气囊26与充气泵连接。
所述收纳导向辊21为金属辊,收纳导向辊21直接与供电电路连通或者收纳导向辊上设置金属电极,金属电极与石墨烯发热膜31配合电连接。这样的电连接方式可以使得收纳导向辊21与上电极23之间的石墨烯发热膜31供电发热,而收纳在收纳卷轴22上的石墨烯发热膜31非通电状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壁由多个内表面组成,相邻的内表面之间衔接的折线位置设置有加热带,所述内表面设置有石墨烯发热部件;所述箱体上还开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负氧离子发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呈长方体,所述加热带设置在长方体内壁多个边沿,所述石墨烯发热部件设置在长方体内壁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发热部件为石墨烯发热膜;所述加热带和石墨烯发热部件通过线路与供电系统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前端设置有箱体门,所述箱体门为双开门户或者单开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上端面开设有排气孔,所述箱体的下端面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外部设置有隔滤网;所述箱体门上设置有空气循环外气筒,所述空气循环外气筒内设置有外风轮,所述箱体的后壁上设置有空气循环内气筒,所述空气循环内气筒内设置有内风轮,所述外风轮和内风轮排气方向相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挂衣杆,所述挂衣杆包括内杆体和滑动连接在内杆体上的外套杆,所述内杆体两端与箱体的左右两侧的内壁固定,所述外套杆一端与箱体的左侧内壁之间通过弹簧弹性连接,所述外套杆另一端与偏心轮配合,外套杆与偏心轮配合的端部设置有圆弧形凹槽,所述偏心轮的外轮面与圆弧形凹槽内表面在弹簧的压力下接触配合,所述偏心轮与伺服电机驱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衣杆底部设置有若干挂衣钩。
CN201820378599.6U 2018-03-20 2018-03-20 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28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78599.6U CN208328492U (zh) 2018-03-20 2018-03-20 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78599.6U CN208328492U (zh) 2018-03-20 2018-03-20 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28492U true CN208328492U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83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7859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28492U (zh) 2018-03-20 2018-03-20 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284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5347A (zh) * 2018-03-20 2018-08-10 江苏金双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5347A (zh) * 2018-03-20 2018-08-10 江苏金双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6818A (zh) 一种直接加热式干衣柜
CN208328492U (zh) 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
CN206018874U (zh) 单风机半导体除湿机及防霉衣柜、防霉橱柜、防霉鞋柜
CN206222849U (zh) 一种方便烘干床上用品的晾晒架
CN107036419A (zh) 一种水产品的节能干燥装置
CN108385347A (zh) 一种包含石墨烯的立体烘干机构
CN204388551U (zh) 一种热泵除湿干燥机
CN208328493U (zh) 一种衣物护理机
CN108457060A (zh) 一种衣物干燥机
CN208349735U (zh) 一种气式皮革烘干装置
CN208455309U (zh) 一种衣物干燥机
CN208312891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茶叶烘房
CN206974042U (zh) 一种种子加工分级烘干设备
CN105135846A (zh) 一种内置双烘干室的烘干装置
CN205568120U (zh) 一种太阳能干衣行李箱
CN207963311U (zh) 一种隧道式烘房
CN103966815A (zh) 一种直接加热式双筒干衣机
CN210292620U (zh) 一种烘干机
CN103966814A (zh) 一种直接加热式单筒干衣机
CN209689362U (zh) 一种热泵烘干节能除湿系统
CN205002550U (zh) 一种内置双烘干室的烘干装置
CN114836956A (zh) 一种具有辅热功能的衣物护理机
CN210227398U (zh) 一种防潮式财务文件柜
CN108360232A (zh) 一种衣物护理机
CN208124779U (zh) 一种恒温型茶叶烘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