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22992U - 行星式研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行星式研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22992U
CN208322992U CN201820143793.6U CN201820143793U CN208322992U CN 208322992 U CN208322992 U CN 208322992U CN 201820143793 U CN201820143793 U CN 201820143793U CN 208322992 U CN208322992 U CN 2083229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nding
motor
toothed disc
planetary
fixedly instal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437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刚
张国芯
陈晓明
蔡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le (suzhou)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ble (suzhou)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le (suzhou)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ble (suzhou)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437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229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229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229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rinding Of Cylindrical And Plane Surfaces (AREA)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行星式研磨装置,包括设备支架、研磨组件、公转组件以及控制组件,所述公转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设备支架上,所述研磨组件与所述公转组件相连接,所述研磨组件在所述公转组件的带动下实现整体转动,所述研磨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并由其驱动控制。本实用新型以一种自动化的形式,通过研磨加工过程中产品相对静止、砂轮行星式旋转的方式实现了对细长类工件的研磨加工,不仅有效提升了研磨加工的效率,而且显著地提升了对该类工件的加工精度,提高了加工企业的成品合格率。

Description

行星式研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研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无法旋转或无法进行高速旋转的细长类工件研磨的行星式研磨装置,属于自动化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迅速崛起,我国的工业化生产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机械加工作为工业化生产的重要一环,其应用范围、涉及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研磨工艺作为零部件加工过程中必备的一环,其加工形式也日益多样。
目前,常见的研磨工艺方法通常包括以下两种形式。其一是砂轮高速旋转,而加工产品不旋转,这类加工形式常见于磨床加工。其二则是砂轮高速旋转,加工产品也同时旋转,这类加工形式则常见于无心研磨机加工。通常情况下,上述两种研磨加工的形式相比较,后者在加工精度及研磨效率上优势显著,因此,各加工企业在进行零部件研磨加工时,大多会选用第二种加工形式。但对于一些工件自身长度较长、且无法进行高速旋转的零部件而言,如何利用上述加工形式进行产品加工,就成为了行业内共同面临的技术难题。
以软轴研磨加工为例,由于受到软轴自身材料及结构的限制,软轴本身无法进行高速旋转,在现行的软轴研磨加工中,通常需要以砂轮高速旋转、软轴低速自转的形式完成加工,但这样的软轴研磨方式不仅加工效率低下,而且加工精度很低,这样加工出的软轴零件有很大一部分不符合标 准,成品合格率较低。
正因如此,如何在保证研磨效率有所提高的前提下,设计出一种能够提升细长类工件研磨精度的研磨装置,就成为了本领域内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对无法旋转或无法进行高速旋转的细长类工件研磨的行星式研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行星式研磨装置,包括设备支架、研磨组件、公转组件以及控制组件,所述公转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设备支架上,所述研磨组件与所述公转组件相连接,所述研磨组件在所述公转组件的带动下实现整体转动,所述研磨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并由其驱动控制。
优选地,所述设备支架包括水平支架及垂直支架,所述垂直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水平支架的上端面、且二者保持垂直,所述垂直支架上贯穿设置有与所述公转组件相匹配的圆形槽孔。
优选地,所述水平支架与所述垂直支架的连接处的接缝位置还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保证二者间连接强度的支架固定件。
优选地,所述公转组件包括齿轮盘、回转轴承以及驱动电机,所述齿轮盘借助所述回转轴承与所述垂直支架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盘与所述圆形槽孔相匹配,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水平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边缘与所述齿轮盘的边缘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齿轮盘的边缘固定设置有旋转齿,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旋转齿啮合,所述齿轮盘在所述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完成转动。
优选地,所述研磨组件包括砂轮研磨机构及移动调节机构,所述砂轮研磨机构包括多个砂轮及多个研磨电机,所述砂轮与所述研磨电机的数量相等,所述砂轮固定设置于所述研磨电机的输出轴上、并在所述研磨电机带动实现旋转,在装置的组合状态下,所述研磨电机与所述砂轮分别位于所述齿轮盘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移动调节机构包括直线导轨、电机安装座以及驱动气缸,所述电机安装座、驱动气缸以及所述研磨电机三者的数量、位置均一一匹配对应,所述电机安装座借助所述直线导轨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齿轮盘上,所述驱动气缸固定设置于所述齿轮盘上,所述电机安装座与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座在所述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在所述直线导轨上移动,所述研磨电机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机安装座上,所述研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电机安装座,所述研磨电机与所述砂轮分别位于所述电机安装座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齿轮盘上贯穿开设有多条移动槽,多条所述移动槽以所述齿轮盘的圆心位置为中心、向外周发散,多条所述移动槽等距分布,所述直线导轨固定设置于所述移动槽槽体两侧的边缘位置处,所述移动槽的与所述电机安装座匹配对应。
优选地,所述齿轮盘上贯穿开设有两条移动槽,两条所述移动槽共线,所述齿轮盘的圆心位于两条所述移动槽的公共轴线上。
优选地,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磁阀及导电滑环,所述电磁阀固定设置于所述齿轮盘上,所述驱动气缸与所述电磁阀管路连接、并由其驱动控制,所述导电滑环固定设置于所述齿轮盘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导电滑环与所述研磨电机均位于所述齿轮盘的同侧,所述研磨电机与所述导电滑环电性连接、并由其供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以一种自动化的形式,通过研磨加工过程中产品相对静止、砂轮行星式旋转的方式实现了对细长类工件的研磨加工,不仅有效提升了研磨加工的效率,而且显著地提升了对该类工件的加工精度,提高了加工企业的成品合格率,充分节约了加工企业的生产资源。同时,本实用新型具备调节功能,除了可以完成对细长类工件的研磨加工外,也适用于各种其他类型工件的研磨加工,装置适用范围广,适用性及通用性强。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对现有设备、现有零件的改装、组合而获得,装置加工成本低,装配过程较为便捷,便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适配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地提升产品研磨效率及精度,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1、水平支架;12、垂直支架;13、支架固定件;21、齿轮盘;22、回转轴承;23、驱动电机;31、砂轮;32、研磨电机;33、直线导轨;34、电机安装座;35、驱动气缸;41、电磁阀;42、导电滑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用于对无法旋转或无法进行高速旋转的细长类工件研磨的行星式研磨装置。
具体而言,一种行星式研磨装置,包括设备支架、研磨组件、公转组件以及控制组件,所述公转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设备支架上,所述研磨组件与所述公转组件相连接,所述研磨组件在所述公转组件的带动下实现整体转动,所述研磨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并由其驱动控制。
所述设备支架包括水平支架11及垂直支架12,所述垂直支架12固定设置于所述水平支架11的上端面、且二者保持垂直,所述垂直支架12上贯穿设置有与所述公转组件相匹配的圆形槽孔。
所述水平支架11与所述垂直支架12的连接处的接缝位置还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保证二者间连接强度的支架固定件13。
所述公转组件包括齿轮盘21、回转轴承22以及驱动电机23,所述齿轮盘21借助所述回转轴承22与所述垂直支架12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盘21与所述圆形槽孔相匹配,所述驱动电机23与所述水平支架11固定连接,所述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边缘与所述齿轮盘21的边缘相匹配。
所述齿轮盘21的边缘固定设置有旋转齿,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旋转齿啮合,所述齿轮盘21在所述驱动电机23的带动下实现360度的公转。
所述研磨组件包括砂轮研磨机构及移动调节机构,所述砂轮研磨机构包括多个砂轮31及多个研磨电机32,所述砂轮31与所述研磨电机32的数量相等,所述砂轮31固定设置于所述研磨电机32的输出轴上、并在所述研磨电机32带动实现旋转,在装置的组合状态下,所述研磨电机32与所述砂轮31分别位于所述齿轮盘21的两侧。
所述移动调节机构包括直线导轨33、电机安装座34以及驱动气缸35,所述电机安装座34、驱动气缸35以及所述研磨电机32三者的数量、位置均一一匹配对应,所述电机安装座34借助所述直线导轨33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齿轮盘21上,所述驱动气缸35固定设置于所述齿轮盘21上,所述电机安装座34与所述驱动气缸3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座34在所述驱动气缸35的驱动下、在所述直线导轨33上移动,所述研磨电机32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机安装座34上,所述研磨电机32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电机安装座34,所述研磨电机32与所述砂轮31分别位于所述电机安装座34的两侧。
所述齿轮盘21上贯穿开设有多条移动槽,多条所述移动槽以所述齿轮盘21的圆心位置为中心、向外周发散,多条所述移动槽等距分布,所述直线导轨33固定设置于所述移动槽槽体两侧的边缘位置处,所述移动槽的与所述电机安装座34匹配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盘21上贯穿开设有两条移动槽,两条所述移动槽共线,所述齿轮盘21的圆心位于两条所述移动槽的公共轴线上。除本实施例外,所述移动槽还可以设置为三条、四条或五条,仅需要保证多条所述移动槽等距分布即可。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保证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多个所述砂轮31能够顺利完成夹紧与张开,且进一步保证所述控制组件能够顺利进行。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磁阀41及导电滑环42,所述电磁阀41固定设置于所述齿轮盘21上,所述驱动气缸35与所述电磁阀41管路连接、并由其驱动控制,所述导电滑环42固定设置于所述齿轮盘21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导电滑环42与所述研磨电机32均位于所述齿轮盘21的同侧,所述研磨电机32与所述导电滑环42电性连接、并由其供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中,所述电磁阀41通过控制所述驱动气缸35的运行来实现所述砂轮31的夹紧与闭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研磨组件为装置的执行部件,所述研磨组件中的多个砂轮31相配合、能够完成夹紧与张开,且多个所述砂轮31的旋转为产品的打磨提供了自转基础。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公转组件是所述研磨组件的基体,所述公转组件为所述砂轮31提供了公转基础,再借由公转与自转的配合,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顺利地完成对细长类工件的研磨加工。
本实用新型以一种自动化的形式,通过研磨加工过程中产品相对静止、砂轮行星式旋转的方式实现了对细长类工件的研磨加工,不仅有效提升了研磨加工的效率,而且显著地提升了对该类工件的加工精度,提高了加工企业的成品合格率,充分节约了加工企业的生产资源。同时,本实用新型具备调节功能,除了可以完成对细长类工件的研磨加工外,也适用于各种其他类型工件的研磨加工,装置适用范围广,适用性及通用性强。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对现有设备、现有零件的改装、组合而获得,装置加工成本低,装配过程较为便捷,便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适配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可有效地提升产品研磨效率及精度,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行星式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支架、研磨组件、公转组件以及控制组件,所述公转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设备支架上,所述研磨组件与所述公转组件相连接,所述研磨组件在所述公转组件的带动下实现整体转动,所述研磨组件与所述控制组件电性连接并由其驱动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式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支架包括水平支架(11)及垂直支架(12),所述垂直支架(12)固定设置于所述水平支架(11)的上端面、且二者保持垂直,所述垂直支架(12)上贯穿设置有与所述公转组件相匹配的圆形槽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式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架(11)与所述垂直支架(12)的连接处的接缝位置还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保证二者间连接强度的支架固定件(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式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转组件包括齿轮盘(21)、回转轴承(22)以及驱动电机(23),所述齿轮盘(21)借助所述回转轴承(22)与所述垂直支架(12)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盘(21)与所述圆形槽孔相匹配,所述驱动电机(23)与所述水平支架(11)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3)的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边缘与所述齿轮盘(21)的边缘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星式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盘(21)的边缘固定设置有旋转齿,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旋转齿啮合,所述齿轮盘(21)在所述驱动电机(23)的带动下完成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星式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组件包括砂轮研磨机构及移动调节机构,所述砂轮研磨机构包括多个砂轮(31)及多个研磨电机(32),所述砂轮(31)与所述研磨电机(32)的数量相等,所述砂轮(31)固定设置于所述研磨电机(32)的输出轴上、并在所述研磨电机(32)带动实现旋转,在装置的组合状态下,所述研磨电机(32)与所述砂轮(31)分别位于所述齿轮盘(21)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星式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调节机构包括直线导轨(33)、电机安装座(34)以及驱动气缸(35),所述电机安装座(34)、驱动气缸(35)以及所述研磨电机(32)三者的数量、位置均一一匹配对应,所述电机安装座(34)借助所述直线导轨(33)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齿轮盘(21)上,所述驱动气缸(35)固定设置于所述齿轮盘(21)上,所述电机安装座(34)与所述驱动气缸(3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安装座(34)在所述驱动气缸(35)的驱动下、在所述直线导轨(33)上移动,所述研磨电机(32)固定设置于所述电机安装座(34)上,所述研磨电机(32)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电机安装座(34),所述研磨电机(32)与所述砂轮(31)分别位于所述电机安装座(34)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星式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盘(21)上贯穿开设有多条移动槽,多条所述移动槽以所述齿轮盘(21)的圆心位置为中心、向外周发散,多条所述移动槽等距分布,所述直线导轨(33)固定设置于所述移动槽槽体两侧的边缘位置处,所述移动槽的与所述电机安装座(34)匹配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星式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盘(21)上贯穿开设有两条移动槽,两条所述移动槽共线,所述齿轮盘(21)的圆心位于两条所述移动槽的公共轴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星式研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电磁阀(41)及导电滑环(42),所述电磁阀(41)固定设置于所述齿轮盘(21)上,所述驱动气缸(35)与所述电磁阀(41)管路连接、并由其驱动控制,所述导电滑环(42)固定设置于所述齿轮盘(21)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导电滑环(42)与所述研磨电机(32)均位于所述齿轮盘(21)的同侧,所述研磨电机(32)与所述导电滑环(42)电性连接、并由其供电。
CN201820143793.6U 2018-01-29 2018-01-29 行星式研磨装置 Active CN2083229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43793.6U CN208322992U (zh) 2018-01-29 2018-01-29 行星式研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43793.6U CN208322992U (zh) 2018-01-29 2018-01-29 行星式研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22992U true CN208322992U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82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43793.6U Active CN208322992U (zh) 2018-01-29 2018-01-29 行星式研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229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3111A (zh) * 2018-01-29 2019-08-09 舒能(苏州)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行星式研磨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3111A (zh) * 2018-01-29 2019-08-09 舒能(苏州)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行星式研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62558U (zh) 一种离心泵叶轮盖板抛光装置
CN106346349A (zh) 一种曲面抛光机
CN100546769C (zh) 模具自由曲面柔性抛光机的磨头驱动机构
CN106239346B (zh) 一种安全阀阀瓣磁流体研磨抛光机及抛光方法
CN208358450U (zh) 一种用于多工位手机玻璃扫光机的动力扫光装置
CN104842254A (zh) 一种轮毂光饰机
CN205734320U (zh) 打磨机
CN106862676B (zh) 用于打磨齿轮齿廓曲面的装置
CN105127882A (zh) 一种抛光机传动系统
CN106378670A (zh) 一种3d凹面抛光的方法
CN208322992U (zh) 行星式研磨装置
CN2707431Y (zh) 二维流体振动超光滑表面抛光设备
CN110103111A (zh) 行星式研磨装置
CN212947077U (zh) 一种管道抛光系统
CN201227774Y (zh) 一种模具自由曲面柔性抛光机的磨头驱动机构
CN206105590U (zh) 一种轮毂抛光用自动抛光机
CN100484709C (zh) 二维流体振动超光滑表面抛光设备及其抛光方法
CN208034427U (zh) 用于连续式曲面抛光机的高精密传动系统
CN108296949B (zh) 一种零件内弧面手动磨削装置
CN203804742U (zh) 一种砂带打磨机中机架的转动机构
CN206732738U (zh) 用于多头金属件智能抛光打磨机的打磨装置
CN213765113U (zh) 一种可旋转磁场的磁流变3d抛光装置
CN210281882U (zh) 抛光机的转盘驱动机构
CN103894908B (zh) 一种砂带打磨机中机架的转动机构
CN205043605U (zh) 一种单面抛光打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