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19742U - 消防控制模块 - Google Patents

消防控制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19742U
CN208319742U CN201820512221.0U CN201820512221U CN208319742U CN 208319742 U CN208319742 U CN 208319742U CN 201820512221 U CN201820512221 U CN 201820512221U CN 208319742 U CN208319742 U CN 2083197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re
piece
circuit board
face
flat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122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佳城
陈宇弘
靳东风
侯善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D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D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D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122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197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197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197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防控制模块,包括面壳、底座、电路板和若干接触弹片,电路板设于面壳内,面壳的底部连接有将电路板固定于面壳内的封壳盖板,电路板上设有若干电性接触位,封壳盖板上开设有位置与各电性接触位正对应的开口;各接触弹片均固定于底座内,面壳卡接于底座上,且各接触弹片分别与各电性接触位一一对应弹性抵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于底座内的接触弹片会与电路板上的电性接触位抵接,这样就使得接触弹片与电路板实现电性连接,当接触弹片与外接电源线电性连接时,即可为电路板实现导电,整个模块零件减少,结构简单化,且接触弹片与电路板之间直接通过弹性抵接实现的电性连接更加可靠,降低技术风险。

Description

消防控制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防控制模块。
背景技术
消防控制模块是消防火灾报警系统中的一部分,每个模块电路板都需要与总线、电源线连接,通过输入输出端口与外部控制系统及探测系统相连。外部所有线路需要通过接线端子与产品内的电路板导通。
目前市场上的消防控制模块产品通常由外壳上盖、电路板、封壳、上弹片等组成面壳,底盖、端子座、下弹片、螺钉、螺母等组成下底座;模块的对外接线需要连接到下弹片的接线端子组上,接线端子组再通过与上弹片的配合将外部电流、信号与电路板导通。其中,上弹片需要固定在面壳中,下弹片通过端子组件固定在下底座上,然后该种结构设计导致弹片数量多,结构复杂,弹片与弹片之间需保证接触电阻满足的技术要求,增加设计难度及技术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控制模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消防控制模块零件数量多导致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防控制模块,包括面壳、底座、电路板和若干接触弹片,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面壳内,所述面壳的底部连接有将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面壳内的封壳盖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若干电性接触位,所述封壳盖板上开设有位置与各所述电性接触位正对应的开口;各所述接触弹片均固定于所述底座内,所述面壳卡接于所述底座上,且各所述接触弹片分别与各所述电性接触位一一对应弹性抵接。
优选地,所述消防控制模块还包括端子排,各所述接触弹片并排固定于所述端子排上,所述端子排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接触弹片包括弹性部和与所述弹性部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通过接线紧固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端子排的底部,且所述端子排上设有用于避空所述弹性部的避空孔,所述弹性部穿过所述避空孔并与对应的所述电性接触位弹性抵接。
优选地,所述接触弹片还包括竖直连接于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冲压成型有与所述连接部形成夹角并背离所述弹性部延伸设置的防脱部,所述防脱部与所述端子排的内壁抵接。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上开设有形变孔。
优选地,所述接线紧固件包括接线螺钉和接线螺母,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过孔,所述接线螺钉穿过所述过孔并通过与所述接线螺母的螺纹连接而固定于所述端子排上。
优选地,所述端子排上开设有与所述接线螺钉位置对应的接线缺口。
优选地,各所述电性接触位均通过沉金工艺或者电镀工艺于所述电路板上成型。
优选地,所述面壳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内凸扣,所述封壳盖板的周缘与各所述内凸扣对应的位置设有扣槽,各所述内凸扣分别与各所述扣槽一一对应扣接。
优选地,所述面壳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卡槽,所述底座的内壁上与各所述卡槽对应的位置设有内卡扣,各所述内卡扣分别与各所述卡扣一一对应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消防控制模块,当面壳与底座卡接时,固定于底座内的接触弹片会与电路板上设置并露出于开口的电性接触位一一对应抵接,这样就使得接触弹片实现与电性接触位电性连接,也即是接触弹片与电路板实现电性连接,当接触弹片与外接电源线电性连接时,即可为电路板实现导电,整个模块零件减少,结构简单化,设计难度降低,且接触弹片与电路板之间直接通过弹性抵接实现的电性连接更加可靠,降低技术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防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防控制模块的剖切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防控制模块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防控制模块的面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防控制模块的接触弹片固定于端子排上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防控制模块的接触弹片固定于端子排上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防控制模块的端子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防控制模块的接触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防控制模块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面壳 11—内凸扣 12—卡槽
20—底座 21—内卡扣 30—电路板
31—电性接触位 40—接触弹片 41—弹性部
42—固定部 43—连接部 50—封壳盖板
51—开口 52—扣槽 60—端子排
61—避空孔 62—接线缺口 70—接线紧固件
71—接线螺钉 72—接线螺母 411—形变孔
421—过孔 431—防脱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10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3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消防控制模块,包括面壳10、底座20、电路板30和若干接触弹片40,所述电路板30设于所述面壳10内,所述面壳10的底部连接有将所述电路板30固定于所述面壳10内的封壳盖板50,所述电路板30上设有若干电性接触位31,所述封壳盖板50上开设有位置与各所述电性接触位31正对应的开口51;各所述接触弹片40均固定于所述底座20内,所述面壳10卡接于所述底座20上,且各所述接触弹片40分别与各所述电性接触位31一一对应弹性抵接。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防控制模块,当面壳10与底座20卡接时,固定于底座20内的接触弹片40会与电路板30上设置并露出于开口51的电性接触位31一一对应抵接,这样就使得接触弹片40实现与电性接触位31电性连接,也即是接触弹片40与电路板30实现电性连接,当接触弹片40与外接电源线电性连接时,即可为电路板30实现导电,整个模块零件减少,结构简单化,设计难度降低,且接触弹片40与电路板30之间直接通过弹性抵接实现的电性连接更加可靠,降低技术风险。
其中,封壳盖板50的主要用于是用于辅助固定电路板30,确保电路板30设于面壳10内的稳定性,并且进一步在封壳面板上设置开口51,确保电路板30上设置电性接触位31能够通过设置的该开口51实现外露,确保当面壳10与底座20卡接时,电路板30上的电性接触位31能够与接触弹片40实现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防控制模块,避免了弹片与弹片实现接触的以确保能够对电路板30导电的连接方式,而是改用接触弹性片直接与电路板30电性连接是方式,这样可以避免弹片与弹片连接容易因为弹性变形而出现的技术风险,提升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通过卡接的形式将模块的面壳10与底座20固定,可以使接触弹片40与电路板30接触紧密。面壳10与底座20固定的力至少需要F≥f*n N(f为接触弹片40的反弹力,n为依据模块功能应组装接触弹片40的数量);接触弹片40与电路板30的电性接触位31接触并导通,刺破电性接触位31的氧化层所需正压力≥1N;长时间接触应力会损失30%~40%,所以接触弹片40的正向力至少需要≥1.4N,并依照2.5的安全系数设计本实施例中的接触弹片40的正向压接力要求≥3.5N,故f≥3.5N。
更进一步地,接触弹片40的变形量设计,需保证接触弹片40与电路板30的电性接触位31充分接触,当设计接触应力固定时,弹片的变形高度可通过solidwork软件Simulattion功能可以计算不同材料或结构的接触弹片40,在一定正压力时的接触弹片40的变形量,接触弹片40设计时需要保证在3mm的变形为弹性变形。
如图2~3、图5~6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消防控制模块还包括端子排60,各所述接触弹片40并排固定于所述端子排60上,所述端子排60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20上。具体地,通过端子排60的设置可以先将各个接触弹片40固定在端子排60上,然后将固定有接触弹片40的端子排60再固定在底座20内,这样可以提升安装效率并且安装后的各接触弹片40的稳定性也更好。即,端子排60不但起到固定接触弹片40的作用,还起到对接触弹片40保护的作用。另外,接触弹片40还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操作安装到端子排60的相应位置处。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接触弹片40包括弹性部41和与所述弹性部41连接的固定部42,所述固定部42通过接线紧固件70固定连接于所述端子排60的底部,且所述端子排60上设有用于避空所述弹性部41的避空孔61,所述弹性部41穿过所述避空孔61并与对应的所述电性接触位31弹性抵接。具体地,接触弹片40的固定部42主要实现与端子排60固定连接,即通过接线紧固件70与端子排60实现连接,其中,接线紧固件70还可以与电源线实现电性以及机械的连接,而与固定部42连接的弹性部41则实现与电路板30上的电性接触位31实现弹性抵接而电性连接于电路板30,其中,弹性部41在受力作用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从而形成一个抵接于电路板30的电性接触位31的力,这样可以确保接触弹片40始终与电路板30实现电性连接。另外,弹性部41大致呈V字形状,V字形状的弹性部41的一端延伸与固定连接,V字形状的弹性部41的另一端延伸形成悬臂梁结构,V字形状的弹性部41的V字尖端伸出端子排60上设置的避空孔61至端子排60的顶部,这样可以确保V字形状的弹性部41的V字尖端可以与电路板30的电性接触位31实现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如图6~7和图9所示,所述接触弹片40还包括竖直连接于所述弹性部41与所述固定部42之间的连接部43,所述连接部43上冲压成型有与所述连接部43形成夹角并背离所述弹性部41延伸设置的防脱部431,所述防脱部431与所述端子排60的内壁抵接。具体地,连接部43的设置可以居中连接弹性部41和固定部42,并且该连接部43是竖直连接在弹性部41与固定部42之间的,那么可以使得弹性部41与固定部42之间至少具有一定的空间距离,而该空间具体的形成一方面利于整个接触弹片40的安装,另外也为弹性部41的弹性形变提供的位置,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进一步地,在连接部43上设置的防脱部431由于与连接部43形成夹角,且末端背离弹性部41延伸设置,这样使得防脱部431也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那么当节诶出弹片安装在端子排60上时,通过该防脱部431与端子排60的内壁的抵接可以加强接触弹片40与端子排6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不易使得接触弹片40脱离与端子排60的连接。并且,该防脱部431也类似与鱼钩倒刺的作用,外力取出接触弹片40时,该防脱部431的末端与端子排60的壁面之间的摩擦力会更大,更难以取出接触弹片40,如此进一步使得接触弹片40安装后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优选地,所述弹性部41上开设有形变孔411。具体地,形变孔411的设置可以使得弹性部41发生弹性形变后,一旦移除外力更容易恢复原状。
本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接线紧固件70包括接线螺钉71和接线螺母72,所述固定部42上开设有过孔421,所述接线螺钉71穿过所述过孔421并通过与所述接线螺母72的螺纹连接而固定于所述端子排60上。具体地,接线螺钉71和接触螺母可以选用普通金属螺钉和金属螺母,其目的是一方面要实现与固定部42的机械连接,另一方面还要实现与固定部42的电性连接。并且,接线螺钉71穿过固定部42上开设的过孔421后与接线螺母72可以在接线螺钉71与固定部42之间,或者接线螺母72与固定部42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可以用于与电源线连接,并且通过拧紧接线螺钉71与接线螺母72的螺纹连接可以减小该间隙而紧固连接电源线。
进一步地,端子排60可以通过紧固件(螺钉和螺丝)锁紧在底座20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8所示,所述端子排60上开设有与所述接线螺钉71位置对应的接线缺口62。具体地,该缺口的设置由于与固定部42实现限定连接的电源线的引出,即有利于电源线的布置。
本实施例中,各所述电性接触位31均通过沉金工艺或者电镀工艺于所述电路板30上成型。具体地,通过沉金工艺或者电镀工艺均可以在电路板30上形成金属接触区域,该金属接触区域即为电性接触位31,那么接触弹片40与该金属接触区域弹性抵接时,即实现电性导通。
本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所述面壳10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内凸扣11,所述封壳盖板50的周缘与各所述内凸扣11对应的位置设有扣槽52,各所述内凸扣11分别与各所述扣槽52一一对应扣接。具体地,内凸扣11和扣槽52的数量相同并且位置也相对应,其数量可以根据面壳10与封壳盖板50的大小而确保,例如可以是四个、八个等。通过内凸扣11与扣槽52的扣接可以使得面壳10与封壳盖板50实现可拆卸连接,不但方便封壳盖板50的安装,也方便封壳盖板50的拆卸。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面壳10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卡槽12,所述底座20的内壁上与各所述卡槽12对应的位置设有内卡扣21,各所述内卡扣21分别与各所述卡扣一一对应卡接。具体地,内卡扣21和卡槽12的数量相同并且位置也相对应,其数量可以根据面壳10与底座20的大小而确保,例如可以是四个、八个等。通过内卡扣21与卡槽12的卡接可以使得面壳10与底座20实现可拆卸连接,不但方便面壳10与底座20之间的安装,也方便对面壳10或者底座20的拆卸。
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面壳10上设置的卡槽12延伸至其顶部,这样,使用拆额面壳10与底座20之间的连接时,工具使用无空间制约,拆卸更为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消防控制模块,包括面壳、底座、电路板和若干接触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面壳内,所述面壳的底部连接有将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面壳内的封壳盖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若干电性接触位,所述封壳盖板上开设有位置与各所述电性接触位正对应的开口;各所述接触弹片均固定于所述底座内,所述面壳卡接于所述底座上,且各所述接触弹片分别与各所述电性接触位一一对应弹性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防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控制模块还包括端子排,各所述接触弹片并排固定于所述端子排上,所述端子排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防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弹片包括弹性部和与所述弹性部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通过接线紧固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端子排的底部,且所述端子排上设有用于避空所述弹性部的避空孔,所述弹性部穿过所述避空孔并与对应的所述电性接触位弹性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防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弹片还包括竖直连接于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冲压成型有与所述连接部形成夹角并背离所述弹性部延伸设置的防脱部,所述防脱部与所述端子排的内壁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防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上开设有形变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防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紧固件包括接线螺钉和接线螺母,所述固定部上开设有过孔,所述接线螺钉穿过所述过孔并通过与所述接线螺母的螺纹连接而固定于所述端子排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防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排上开设有与所述接线螺钉位置对应的接线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消防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电性接触位均通过沉金工艺或者电镀工艺于所述电路板上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消防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内凸扣,所述封壳盖板的周缘与各所述内凸扣对应的位置设有扣槽,各所述内凸扣分别与各所述扣槽一一对应扣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消防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的外壁上设有若干卡槽,所述底座的内壁上与各所述卡槽对应的位置设有内卡扣,各所述内卡扣分别与各所述卡扣一一对应卡接。
CN201820512221.0U 2018-04-11 2018-04-11 消防控制模块 Active CN2083197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12221.0U CN208319742U (zh) 2018-04-11 2018-04-11 消防控制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12221.0U CN208319742U (zh) 2018-04-11 2018-04-11 消防控制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19742U true CN208319742U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81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12221.0U Active CN208319742U (zh) 2018-04-11 2018-04-11 消防控制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1974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5206A (zh) * 2019-09-09 2019-12-03 深圳市亿道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轻触式分离充放电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5206A (zh) * 2019-09-09 2019-12-03 深圳市亿道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轻触式分离充放电结构
CN110535206B (zh) * 2019-09-09 2021-01-26 深圳市亿道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轻触式分离充放电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85337B1 (en) Battery connector and circuit module
CN110542443A (zh) 一种防止螺母松动脱落的智能传感器
CN208319742U (zh) 消防控制模块
CN211088792U (zh) 环网柜
CN111162457A (zh) 低压配电柜预报警装置
CN211531421U (zh) 控制装置及其pcba板的装配结构
CN210572418U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电性能测试仪的pcb探针排
CN208317198U (zh) 一种探测器柔性电路板保护装置
CN208687678U (zh) 便于拆装的电源驱动外壳
CN208570756U (zh) 一种电池模组汇流排及电池模组
CN208833389U (zh) 壁挂型温度变送器
CN218913437U (zh) 一种一体式自锁螺母
CN107357007B (zh) 光模块
CN111065202A (zh) 控制装置及其pcba板的装配结构
CN207868420U (zh) 基于印刷线路工艺的pcb连接器
CN220272854U (zh) 一种电子显示熄火保护装置
CN211789767U (zh) 一种新型抗压式电连接器
CN201110867Y (zh) 主蓄电池组数据采集接口板
CN212321737U (zh) 一种可组装的故障电弧检测装置
CN211452491U (zh) 一种应用于燃气仪表的超小型电极片组件
CN209071766U (zh) 一种多功能继电保护插件转接板
CN109729675A (zh) 一种电路板器件安装座、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CN218448481U (zh) 一种带接线端子的蜗轮箱
CN218679498U (zh) 印刷电路板组件及笔记本计算机
CN214044140U (zh) 一种弹簧针触点式电池座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East and fourth floors, building A1, xinjianx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Fengxin Road, Loucun,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ANDA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Guangming New District Gongming Street Village Feng Xin Lu Xinjian Xing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A1 Building 1 floor, 3 floor, 4 East Building, 5 floor

Patentee before: TANDA Technology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