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17921U - 防风浪漂浮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风浪漂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17921U
CN208317921U CN201820587371.8U CN201820587371U CN208317921U CN 208317921 U CN208317921 U CN 208317921U CN 201820587371 U CN201820587371 U CN 201820587371U CN 208317921 U CN208317921 U CN 208317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wing piece
lifting
float mechanism
float
lockable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873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长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nan Yuxiaoq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nan Xiaoqing Deep Sea Bree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nan Xiaoqing Deep Sea Bree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nan Xiaoqing Deep Sea Breed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873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17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17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179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风浪漂浮装置,包括牵拉件、漂浮机构及提拉锁止机构。牵拉件一端用于与海底固定基础连接,牵拉件另一端与提拉锁止机构相连。提拉锁止机构用于提拉锁紧或反向松开牵拉件。上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当遇上风浪天气时,通过提拉锁止机构来提拉牵拉件,在提拉收起牵拉件时,牵拉件反向作用于漂浮机构使漂浮机构沉入到海水中,直到漂浮机构沉入到海水下面预设深度后,便可以停止提拉锁止机构的提拉操作,由提拉锁止机构锁紧牵拉件使漂浮机构悬浮固定在海水中,如此便能逃避海面上的风浪袭击,减小损坏程度。待风浪天气过后,再通过提拉锁止机构反向松开牵拉件,漂浮机构在自身浮力作用下慢慢返回到海面上。

Description

防风浪漂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漂浮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风浪漂浮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漂浮装置,例如养殖台、石油能源开采台、晾晒台、船只等等通常是漂浮在海面上,并借助锚绳拉住固定。然而,当遇上风浪天气甚至台风天气时,海面上的漂浮装置还是会受风浪的影响,随着波浪颠簸,随着海风不停摇摆,这样极容易被损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防风浪漂浮装置,它能够避开海上风浪的袭击,以减小损坏程度。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风浪漂浮装置,包括:牵拉件、漂浮机构及提拉锁止机构,所述提拉锁止机构用于提拉锁紧或反向松开所述牵拉件;所述牵拉件一端用于与位于海底的海底固定基础连接;所述牵拉件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上的所述提拉锁止机构相连,或者,所述牵拉件另一端绕过所述漂浮机构上设置的滑轮后与设置在所述海底固定基础上的所述提拉锁止机构相连。
上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当遇上风浪天气时,可以通过提拉锁止机构来提拉牵拉件,在提拉收起牵拉件时,牵拉件反向作用于漂浮机构使漂浮机构沉入到海水中,直到漂浮机构沉入到海水下面预设深度后,便可以停止提拉锁止机构的提拉操作,由提拉锁止机构锁紧牵拉件使漂浮机构悬浮固定在海水中,如此便能逃避海面上的风浪袭击,减小损坏程度。待风浪天气过后,再通过提拉锁止机构反向松开牵拉件,漂浮机构在自身浮力作用下慢慢返回到海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牵拉件为多个,所述提拉锁止机构为多个,所述牵拉件与所述提拉锁止机构一一相应,所述提拉锁止机构绕所述漂浮机构侧部周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漂浮机构在海面上的投影为正多边形、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所述提拉锁止机构绕所述漂浮机构侧部周向等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漂浮机构侧部设有多个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提拉锁止机构一一相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牵拉件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到海底与所述海底固定基础相连;所述漂浮机构升降过程中,所述牵拉件始终处于张紧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漂浮机构侧部设置有与所述牵拉件相应的限位环或限位管,所述限位环或所述限位管套设在所述牵拉件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还包括网箱与工作台,所述网箱与所述漂浮机构相连,所述工作台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还包括支撑桁架,所述工作台通过所述支撑桁架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桁架包括若干个支撑竖梁组与支撑横梁组;所述支撑竖梁组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上,所述支撑竖梁组与所述支撑横梁组相连;所述支撑竖梁组包括倾斜地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上的若干个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一端相对集中地焊接在所述漂浮机构上,所述第一支撑梁另一端相对分散地焊接在所述支撑横梁组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所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所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中漂浮机构与支撑桁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牵拉件,20、漂浮机构,21、管道漂浮结构,211、第一硬质管,212、第二硬质管,213、连通管道,22、空心管,30、提拉锁止机构,40、海底固定基础连接,50、操作平台,60、限位管,70、网箱,71、渔网吊袋,80、支撑桁架,81、支撑竖梁组,811、第一支撑梁,82、支撑横梁组,821、第二支撑梁,822、第三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或图3或图5,一种防风浪漂浮装置,包括:牵拉件10、漂浮机构20及提拉锁止机构30。所述牵拉件10一端用于与位于海底的海底固定基础连接40,所述牵拉件10另一端与所述提拉锁止机构30相连。具体地,牵拉件10为牵拉绳或牵拉链。具体地,海底固定基础可以为固定在海底的地桩、地锚或者约40吨重的水泥墩。所述提拉锁止机构30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20上或者设置在所述海底固定基础40上,所述提拉锁止机构30用于提拉锁紧或反向松开所述牵拉件10。具体地,提拉锁止机构30为手动葫芦或电动葫芦或其它制动结构。其中,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手动葫芦,能较为省力地拉起牵拉件10,并能将牵拉件10锁紧固定。
其中,提拉锁止机构30可以设置在漂浮机构20上,提拉锁止机构30提拉牵拉件10时便能使漂浮机构20沉入到海水中,由于提拉锁止机构大部分时间位于海面上,并非位于海底,这样不会被海底较大的水压压迫损坏,能提高提拉锁止机构30的使用寿命。另外,相对于装设到海底的海底固定基础40,提拉锁止机构30更便于装设到位于海面上的漂浮机构20上,工作人员在海面上也便于操作提拉锁止机构30来提拉牵拉件10。当然,提拉锁止机构30也能设置在海底的海底固定基础40上,提拉锁止机构30提拉牵拉件10时,为了实现将漂浮机构20沉入到海水中,则可以相应在漂浮机构20上设置滑轮,牵拉件10绕过滑轮后与提拉锁止机构相连。
上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当遇上风浪天气时,可以通过提拉锁止机构30来提拉牵拉件10,在提拉收起牵拉件10时,牵拉件10反向作用于漂浮机构20使漂浮机构20沉入到海水中,直到漂浮机构20沉入到海水下面预设深度后,便可以停止提拉锁止机构30的提拉操作,由提拉锁止机构30锁紧牵拉件10使漂浮机构20悬浮固定在海水中,如此便能逃避海面上的风浪袭击,减小损坏程度。待风浪天气过后,再通过提拉锁止机构30反向松开牵拉件10,漂浮机构20在自身浮力作用下慢慢返回到海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牵拉件10为多个,所述提拉锁止机构30为多个,所述牵拉件10与所述提拉锁止机构30一一相应。所述提拉锁止机构30绕所述漂浮机构20侧部周向间隔设置。如此,通过多个牵拉件10共同作用于漂浮机构20,对漂浮机构20的牵拉力增大,避免漂浮机构20在海面上晃动,能使漂浮机构20较为平稳地漂浮在海面上并承受得住较小的风浪。
在一个实施例中,牵拉件10与提拉锁止机构30也可以均为一个,此时提拉锁止机构30设置在漂浮机构20的中部位置,这样能够利于牵拉件10动作时将漂浮机构20平稳地拉入到海水中。
进一步地,所述漂浮机构20在海面上的投影为正多边形、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所述提拉锁止机构30绕所述漂浮机构20侧部周向等间隔设置。如此,漂浮机构20各处受力较为均衡,有利于漂浮机构20平稳地漂浮在海面上,也有利于将漂浮机构20平稳地沉入到海水中。具体地,漂浮机构20的投影为正方形,牵拉件10与提拉锁止机构30均为四个并分别位于漂浮机构20的四个角部,或者分别位于漂浮机构20四个侧边的中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及图4,所述漂浮机构20侧部设有多个操作平台50。所述操作平台50与所述提拉锁止机构30一一相应设置。如此,多个工作人员(例如潜水员)可以分别站在各个操作平台50上来对提拉锁止机构30同步进行操作,使得提拉锁紧或反向松开所述牵拉件10。具体地,为了避免操作平台50与牵拉件10对海面上其它船体的停船影响,也为了节省牵拉件10的长度,操作平台50可以设置在漂浮机构20各个顶角的下侧位置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拉锁止机构30的提拉锁紧操作或反向松开操作可以通过机器来自动实现,这样便无需人工亲自站在漂浮机构20侧部设置的操作平台50上,即可以无需设置操作平台50。
进一步地,所述牵拉件10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到海底与所述海底固定基础相连。所述漂浮机构20升降过程中,所述牵拉件10始终处于张紧状态。如此,漂浮机构20各处受力较为均衡,有利于漂浮机构20平稳地漂浮在海面上,也有利于将漂浮机构20平稳地拉入到海水中或者浮起到海面上。
此外,牵拉件10也可以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地延伸到海底与海底固定基础相连,倾斜角度控制在45度或60度以内。为了使得漂浮机构20各处受力平衡,多个牵拉件10关于漂浮机构20对称设置,这样牵拉件10对漂浮机构20的拉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解力能够相互抵消掉,如此漂浮机构20承受的是牵拉件10施加的竖直方向的牵引力,在牵拉件10牵拉过程中仅仅沿着竖直方向沉入海底或浮出海面,平稳性较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牵拉件10为弹性牵拉件10。具体地,牵拉件10整体都为弹性牵拉件或者牵拉件10中某一段或某两段为弹性的弹性牵拉件。这样当突然遇上大风大浪天气时被海浪袭击时,漂浮机构20随着海浪发生倾斜,牵拉件10能随着漂浮机构20的倾斜相应发生变形伸长,从而能避免在海浪袭击漂浮机构20时牵拉件10因突然受力过大而出现断裂的不良现象。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与图6,所述漂浮机构20侧部设置有与所述牵拉件10相应的限位环或限位管60。所述限位环或所述限位管60套设在所述牵拉件10外部。如此,限位环与限位管60均能够起到限位牵拉件10的作用,避免大风大浪天气时牵拉件10大幅度晃动偏移,能增强漂浮机构20的平稳性。此外,防风漂浮装置初始装设到海上预设位置时,若选取与牵拉件10对应的重量较重的大水泥墩来牵引漂浮机构20,则可以将重量较重的大水泥墩分成重量轻的多个小水泥块。漂浮机构20每处的牵拉件10均相应为多个牵拉绳,牵拉绳与小水泥块一一对应设置,牵拉绳带着小水泥块顺着限位环或限位管60放入到海底中,在限位环或限位管60的导向作用下,小水泥块能沉入到海底中的预设位置,如此能便于防风漂浮装置快速装设到海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还包括网箱70与工作台。所述网箱70与所述漂浮机构20相连,所述工作台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20的上方。如此,在网箱70中可以饲养鱼类、虾类或贝类等等。工作人员站在工作台上,便能够对网箱70添加饲料或观察养殖情况等等。具体地,为了保证网箱70能够舒展开来,网箱70底部的各个角部均连接有渔网吊袋7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包括设置在漂浮机构20上方的工作台,但不包括设置在漂浮机构20下方的网箱70。工作台可以不用于海产品养殖,而是可以作为石油能源开采台或晾晒台、救生台等等。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7,所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还包括支撑桁架80。所述工作台通过所述支撑桁架80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20的上方。如此,支撑桁架80能够将工作台抬高远离海面,这样小风小浪天气时海浪不至于打到工作台的台面上,支撑桁架80中的桁架梁间的间隔也能够避开海浪,从而能够利于工作台平稳地漂浮在海面上。具体地,支撑桁架80可以根据当地天气情况设置为2米至3米高。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桁架80包括若干个支撑竖梁组81与支撑横梁组82。所述支撑竖梁组81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20上,所述支撑竖梁组81与所述支撑横梁组82相连。所述支撑竖梁组81包括倾斜地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20上的若干个第一支撑梁811。所述第一支撑梁811一端相对集中地焊接在所述漂浮机构20上,所述第一支撑梁811另一端相对分散地焊接在所述支撑横梁组82上。如此,工作台受到支撑桁架80的应力去均化,结构强度较高。另外,支撑桁架80的材料较为节省。具体地,支撑横梁组82包括若干个第二支撑梁821与若干个第三支撑梁822。第二支撑梁821并列间隔设置且通过第三支撑梁822相互连接,第二支撑梁821与第一支撑梁811相连。其中两个第一支撑梁811与一个第三支撑梁822呈三角形状设计,从而能够使得支撑桁架80结构强度增大。具体地,工作台是铺设在支撑桁架80表面上的木板、铁丝网、钢丝网等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漂浮机构20上方可以仅设置支撑桁架80。支撑桁架80的上表面为工作台。
在一个实施例中,漂浮机构20包括两层以上管道漂浮结构21。管道漂浮结构21之间通过多个加强筋或多个空心管22固定连接。为了保证漂浮机构20的结构强度,加强筋或空心管22呈Z形依次布置在相邻两个管道漂浮结构21之间,这样相邻的两个加强筋或空心管22与管道漂浮结构21之间构成三角形状。管道漂浮结构21具体包括两端均封闭的多个第一硬质管211。第一硬质管211首尾相连围成框架。当其中一个第一硬质管211有漏孔进水时,不会影响到其它硬质管。
具体地,第一硬质管211围成的框架可以为方形框架。方形框架的每个侧边均为两个或以上第一硬质管211串联构成。管道漂浮结构21还包括两端均封闭的多个第二硬质管212。第二硬质管212与方形框架相连,第二硬质管212相互连接后整体呈十字形布置在方形框架的中部。如此,第二硬质管212能够增强方形框架的整体强度,并能提供浮力。
进一步地,其中的一个管道漂浮结构21的第一硬质管211之间通过连通管道213相互连通,并且该管道漂浮结构21的第一硬质管211上设置有进水管阀结构与排水管阀结构。这样当需要快速地将漂浮机构20沉入到海底时,可以打开进水管阀结构的进水阀,将水注入到第一硬质管211内,减小漂浮机构20的浮力,通过提拉锁止机构30用更小的拉力便可将漂浮机构20沉入到海水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当漂浮机构20返回浮起到海面上时,则打开排水管阀结构的排水阀,将第一硬质管211内的水排放到海水中。具体可选择漂浮机构20最上侧位置处的管道漂浮结构21来设置排放水管阀结构,这样更利于工作人员进行加水或排水操作,操作方便。此外,漂浮机构20中涉及到的第一硬质管211、第二硬质管212、空心管22、连通管道213均可以选用钢制管,相对于选用塑胶管,这样能够保证漂浮机构20的结构强度,能避免漂浮机构20向下拉时发生结构变形,还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采用所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的防风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0、当遇上风浪天气时,通过所述提拉锁止机构30来提拉牵拉件10,在提拉收起所述牵拉件10时,所述牵拉件10反向作用于所述漂浮机构20使所述漂浮机构20沉入到海水中;
步骤S200、所述漂浮机构20沉入到海水下面预设深度后,停止所述提拉锁止机构30的提拉操作,由所述提拉锁止机构30锁紧所述牵拉件10使所述漂浮机构20悬浮固定在海水中;
步骤S300、待风浪天气过后,再通过所述提拉锁止机构30反向松开所述牵拉件10,所述漂浮机构20在自身浮力作用下逐渐返回到海面上。
上述的采用所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的防风浪方法,与所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能逃避海面上的风浪袭击,减小损坏程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防风浪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牵拉件、漂浮机构及提拉锁止机构,所述提拉锁止机构用于提拉锁紧或反向松开所述牵拉件;所述牵拉件一端用于与位于海底的海底固定基础连接;所述牵拉件另一端与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上的所述提拉锁止机构相连,或者,所述牵拉件另一端绕过所述漂浮机构上设置的滑轮后与设置在所述海底固定基础上的所述提拉锁止机构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件为多个,所述提拉锁止机构为多个,所述牵拉件与所述提拉锁止机构一一相应,所述提拉锁止机构绕所述漂浮机构侧部周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机构在海面上的投影为正多边形、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所述提拉锁止机构绕所述漂浮机构侧部周向等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机构侧部设有多个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提拉锁止机构一一相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件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到海底与所述海底固定基础相连;所述漂浮机构升降过程中,所述牵拉件始终处于张紧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机构侧部设置有与所述牵拉件相应的限位环或限位管,所述限位环或所述限位管套设在所述牵拉件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网箱与工作台,所述网箱与所述漂浮机构相连,所述工作台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桁架,所述工作台通过所述支撑桁架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风浪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桁架包括若干个支撑竖梁组与支撑横梁组;所述支撑竖梁组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上,所述支撑竖梁组与所述支撑横梁组相连;所述支撑竖梁组包括倾斜地设置在所述漂浮机构上的若干个第一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一端相对集中地焊接在所述漂浮机构上,所述第一支撑梁另一端相对分散地焊接在所述支撑横梁组上。
CN201820587371.8U 2018-04-23 2018-04-23 防风浪漂浮装置 Active CN208317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87371.8U CN208317921U (zh) 2018-04-23 2018-04-23 防风浪漂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87371.8U CN208317921U (zh) 2018-04-23 2018-04-23 防风浪漂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17921U true CN208317921U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78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87371.8U Active CN208317921U (zh) 2018-04-23 2018-04-23 防风浪漂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179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7948A (zh) * 2018-04-23 2018-08-10 海南渔小青深海养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防风浪漂浮装置及防风浪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77948A (zh) * 2018-04-23 2018-08-10 海南渔小青深海养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防风浪漂浮装置及防风浪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7948A (zh) 防风浪漂浮装置及防风浪方法
US7341021B2 (en) Submersible farm
CN105638532A (zh) 一种可下潜式网箱
CN107351985A (zh) 一种漂浮式水上光伏阵列的锚固系统
CN208317921U (zh) 防风浪漂浮装置
CN205962357U (zh) 免换网或易换网自系泊多边形张力腿柔性网箱
CN106719218A (zh) 一种单点锚泊式圆形深水网箱
KR20090125358A (ko) 진자형 가두리 양식 시설물
CN213427796U (zh) 一种抗风浪网箱
CN108018841A (zh) 移动式海洋牧场装置
CN208647111U (zh) 防风浪水上装置
CN108357649A (zh) 抗风浪水上装置
CN208325567U (zh) 抗风浪水上装置
CN2409772Y (zh) 固定式网箱
CN206713803U (zh) 一种单点锚泊式圆形深水网箱
CN216874529U (zh) 一种升降式养殖网箱
CN105432532A (zh) 一种抗风浪软质深海网箱
CN113632758B (zh) 一种浮力调控升降式养殖沉箱及其作业方法
RU193932U1 (ru) Бескаркасное плавучее сетчат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ыращивания мидий
CN212116694U (zh) 一种桩定位的离岸鲍鱼养殖平台
CN206851750U (zh) 自系泊鱼蚝混养浮绳式抗风浪环保网箱
CN215500922U (zh) 一种随水位升降的近海围网养殖装置
RU2314684C1 (ru) Искусственный биотоп
CN108750031A (zh) 防风浪水上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8959810U (zh) 深海网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72400 B 2, 3 level Lingshui Internet pioneer park, Binhai Road, catering street, Lingshui, Hainan.

Patentee after: Hainan yuxiaoq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72400 B 2, 3 level Lingshui Internet pioneer park, Binhai Road, catering street, Lingshui, Hainan.

Patentee before: HAINAN YUXIAOQING DEEPSEA AQUACULTU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029

Address after: 303, fulizhen building, No.1 Kefa Road, Science Park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yuxiaoq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72400 B 2, 3 level Lingshui Internet pioneer park, Binhai Road, catering street, Lingshui, Hainan.

Patentee before: Hainan yuxiaoqing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4

Address after: 572400 B 2, 3 level Lingshui Internet pioneer park, Binhai Road, catering street, Lingshui, Hainan.

Patentee after: Hainan yuxiaoq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03, fulizhen building, No.1 Kefa Road, Science Park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yuxiaoq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