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12616U - 一种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12616U
CN208312616U CN201820795986.XU CN201820795986U CN208312616U CN 208312616 U CN208312616 U CN 208312616U CN 201820795986 U CN201820795986 U CN 201820795986U CN 208312616 U CN208312616 U CN 2083126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water tank
built
intake vent
inle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9598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占旺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anhai Patozo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anhai Patozo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anhai Patozo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anhai Patozon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9598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126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126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126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其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内的水箱,所述主体包括底座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外壳,其中: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入风口,所述外壳与所述水箱之间形成环形风道,所述水箱的360度周向设置有环形入风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通过环形入风的方式,将风从360度吹入水箱,使得风力向水箱的中间汇聚,再将雾化发生器产生的水雾垂直带出,空气流动的路径单一,水雾不会自由扩散,利用率高,极大地提高了雾化效率,此外,水雾也不会向加湿器内其他位置溢散,不会像传统加湿器一样在外壳等位置产生水珠,从而导致诸多不便,影响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的加湿类产品,受雾化片本身技术及成本的限制,出雾量难以满足用户的体验。设计者为了增大出雾量,常用的方式包括增大雾化片功耗、增大风扇风量等,但这都大幅度增加生产成本以及使用成本;在结构设计上,大部分加湿器都会让雾扩散在水箱内,通过空气对流将雾带出,传统的加湿器水箱通过一个进风口进风,进风方向单一,由于水箱内的空间较大,而加湿器的出雾口较小,风在水箱中有较多的流通路径,使得雾不能及时被带出,并且一部分雾停留在水箱内不能被释放出来,降低了雾化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目前加湿类产品的雾化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可环形入风结构的雾化加湿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内的水箱,所述主体包括底座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外壳,其中:
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入风口,所述外壳与所述水箱之间形成环形风道,所述水箱的360度周向设置有环形入风口,风从所述第一入风口进入所述环形风道,再通过所述环形入风口进入所述水箱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设置有第二入风口,所述第二入风口处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实现所述加湿器的送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包括水箱体和水箱盖,所述环形入风口设置在所述水箱体和水箱盖的连接处,或者,所述环形入风口设置在所述水箱盖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盖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水箱体的上端和所述水箱盖的下端设置环形缝隙,所述环形缝隙为所述环形入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盖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嵌入端,所述嵌入端包括多个第一端部和多个第二端部,多个所述第一端部和多个所述第二端部依次交替设置在所述嵌入端的外侧面,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水箱盖的内侧相接触,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水箱盖的内侧形成空隙,多个所述第二端部形成的多个所述空隙构成所述环形入风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嵌入端的外侧面为波浪形,所述第一端部为所述嵌入端的凸起部位,所述第二端部为所述嵌入端的凹陷部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嵌入端的外侧面为多边棱形,所述第一端部为所述嵌入端的棱角部位,所述第二端部为所述嵌入端的棱形面部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嵌入端为镂空状,所述第一端部为所述嵌入端的实体部位,所述第二端部为所述嵌入端的镂空部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盖为倒置的漏斗形,所述水箱盖的顶部设置有出雾口,所述水箱盖内设置有雾化风道,风从所述环形入风口360度进入所述水箱,将水箱中的水雾沿所述雾化风道从所述出雾口带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设置有喷雾嘴,所述出雾口与所述喷雾嘴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通过环形入风的方式,将风从360度吹入水箱,使得风力向水箱的中间汇聚,再将雾化发生器产生的水雾垂直带出,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湿器入风结构,空气流动的路径单一,水雾不会自由扩散,利用率高,极大地提高了雾化效率。此外,水雾也不会向加湿器内其他位置溢散,不会像传统加湿器一样在外壳等位置产生水珠,导致诸多不便,影响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加湿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加湿器中水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加湿器中水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加湿器中水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加湿器中水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加湿器中空气流通路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主体;2、水箱;11、底座;12、外壳;21、水箱体;22、水箱盖;111、第一入风口;1111、遮挡部;112、环形风道;113、环形入风口;114、第二入风口;115、风机;121、喷雾嘴;211、雾化发生器;221、出雾口;222、雾化风道;223、导流板;224、嵌入端;2241A、2241B、2241C、第一端部;2242A、2242B、2242C、第二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其包括主体1和设置在主体1内的水箱2,主体1包括底座11及设置在底座11上的外壳12,底座11设置有第一入风口111,外壳12和水箱2之间形成环形风道112,水箱2的360度周向设置有环形入风口113,风从第一入风口111进入环形风道112,再通过环形入风口113进入到水箱2内。具体地,水箱2设置在底座11上侧,水箱2被外壳12所包覆,外壳12可根据加湿器的外部造型自由设置,如此,外壳12和水箱2之间留有空隙,且该空隙环绕在水箱2的周向360度,该空隙可作为环形风道112。优选地,第一入风口111靠近水箱2的一侧,其上沿具有遮挡部1111,使得第一入风口111的开口水平朝向外壳12,如此设置的优点在于,加湿器的外壳12会因为加水或者清洁等情况时常被提起,若第一入风口111的开口朝上,则容易向底座11内掉入水或者其他垃圾,造成内部元件的损坏。
以外壳12和水箱2之间的空隙作为环形风道112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环形风道112也可单独设置成覆盖环形入风口113的环形管道形状,以减少空气流通路径,提高风机115利用效率,无需采用大功率风机115。
底座11还设置有第二入风口114,第二入风口114处设置有风机115,风机115将空气吹入加湿器内部,为加湿器内的空气流动提供动力,一般地,第二入风口114采用镂空结构,设置在底座11的底面,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入风口114也可以设置在底座11的侧面,或者同时设置在加湿器的底面和侧面。
在本实施例中,水箱2包括水箱体21和水箱盖22,环形入风口113设置在水箱体21和水箱盖22的连接处。优选地,水箱盖22为倒置的漏斗形,其顶部设置有出雾口221,外壳12对应该出雾口221处设置有喷雾嘴121,一般地,出雾口221设置卡槽,喷雾嘴121对应设置卡扣,以使得出雾口221和喷雾嘴121进行可拆卸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出雾口221和喷雾嘴121也可以采用螺连方式进行连接,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方便加湿器各部分的拆卸清洗。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水箱盖22与外壳12的可固定连接,水箱体21的上端和水箱盖22的下端之间则可以设置环形缝隙,相当于水箱盖22相对于水箱体21悬空设置,该环形缝隙则作为环形入风口113,如此设置环形入风口113,结构简单,容易实施,无需额外增加入风口结构,减少生产成本。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水箱盖22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嵌入端224,嵌入端224包括多个第一端部(2241A、2241B、2241C)和多个第二端部(2242A、2242B、2242C),多个第一端部(2241A、2241B、2241C)和多个第二端部(2242A、2242B、2242C)依次交替设置在该嵌入端224的外侧面,第一端部(2241A、2241B、2241C)与水箱盖22的内侧相接触,用以支撑水箱盖22,第二端部(2242A、2242B、2242C)与水箱盖22的内侧形成空隙,多个第二端部(2242A、2242B、2242C)形成的多个空隙构成所述环形入风口113,如此设置的环形入风口113,多个空隙大小一致,使得360度进风风速也保持一致。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嵌入端224的外侧面为波浪形,第一端部2241A为嵌入端224的凸起部位,第二端部2242A为嵌入端224的凹陷部位。或者,如图4所示,嵌入端224的外侧面为多边棱形,第一端部2241B为嵌入端224的棱角部位,第二端部2242B为嵌入端224的棱形面部位。又或者,如图5所示,嵌入端224为镂空状,第一端部2241C为所述嵌入端224的实体部位,第二端部2242C为所述嵌入端224的镂空部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列举的嵌入端224处的结构设置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环形入风口113的任何修改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另一实施例中,环形入风口113也可以单独设置在水箱盖22上,如图6所示,水箱盖22的斜面周向设置若干镂空位作为环形入风口113,该镂空位靠近水箱盖22的边缘设置,以防止环形入风口113的进风垂直向下,影响水箱2中间垂直向上出雾。
优选地,水箱盖22内设置雾化风道222,雾化风道222的底部靠近设置在水箱2底部中间位置的雾化发生器211,使得雾化发生器211产生的水雾可直接进入到雾化风道222中,雾化风道222的侧壁设置为镂空结构,环形风道112吹入的风从该镂空结构处吹入雾化风道222,带着水雾垂直向上再从出雾口221吹出加湿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加湿器,风从360度吹入雾化风道222,使得雾化发生器211产生的水雾不能扩散至水箱2,极大地提高了雾化效率。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镂空位具体可以设置为条形镂空,也可以设置为网状镂空,或者若干圆孔等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列举的镂空位的形状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镂空结构的任何修改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雾化风道222的顶部设置有导流板223,该导流板223斜置设置,其具有积液和引流的作用,部分大颗粒水滴喷到导流板223处,由于张力附在导流板223后逐渐增多汇聚成水流向下流向导流板223一侧,再经过雾化风道222回流至水箱2中,从而杜绝了水滴噪音的产生。进一步地,为了对大颗粒水珠有更好的引流作用,且进一步降低水珠对导流板223的拍打声音,本实施例提供的导流板223设置有锯齿部(未标示),锯齿部具体为导流板223底面凸设的条形三角锯齿,其纹路方向为导流板223的斜置方向,以对水流进行引流。
请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流通路径示意图,风从水箱体21上边沿的360度进入到水箱2中,风力汇聚在水箱2的中间位置,由于仅有一个出雾口221,因此,产生的水雾在风力带动下垂直向上从出雾口221流出,360度进风的优点就在于水箱2内的风力都向中间汇聚,使得位于水箱2中间的雾化发生器211产生的水雾不能向水箱2内四处扩散,仅能垂直向上流动。此外,雾化风道222更好地约束了水雾的扩散空间,提高了水雾的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加湿器,通过环形入风的方式,将风从360度吹入水箱2,使得风力向水箱2的中间汇聚,再将雾化发生器211产生的水雾垂直带出,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湿器入风结构,空气流动的路径单一,水雾不会自由扩散,利用率高,极大地提高了雾化效率。此外,水雾也不会向加湿器内其他位置溢散,不会像传统加湿器一样在外壳12等位置产生水珠,导致诸多不便,影响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内的水箱,所述主体包括底座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外壳,其中:
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入风口,所述外壳与所述水箱之间形成环形风道,所述水箱的360度周向设置有环形入风口,风从所述第一入风口进入所述环形风道,再通过所述环形入风口进入所述水箱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设置有第二入风口,所述第二入风口处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实现所述加湿器的送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包括水箱体和水箱盖,所述环形入风口设置在所述水箱体和水箱盖的连接处,或者,所述环形入风口设置在所述水箱盖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盖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水箱体的上端和所述水箱盖的下端设置环形缝隙,所述环形缝隙为所述环形入风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盖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嵌入端,所述嵌入端包括多个第一端部和多个第二端部,多个所述第一端部和多个所述第二端部依次交替设置在所述嵌入端的外侧面,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水箱盖的内侧相接触,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水箱盖的内侧形成空隙,多个所述第二端部形成的多个所述空隙构成所述环形入风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端的外侧面为波浪形,所述第一端部为所述嵌入端的凸起部位,所述第二端部为所述嵌入端的凹陷部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端的外侧面为多边棱形,所述第一端部为所述嵌入端的棱角部位,所述第二端部为所述嵌入端的棱形面部位。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端为镂空状,所述第一端部为所述嵌入端的实体部位,所述第二端部为所述嵌入端的镂空部位。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盖为倒置的漏斗形,所述水箱盖的顶部设置有出雾口,所述水箱盖内设置有雾化风道,风从所述环形入风口360度进入所述水箱,将水箱中的水雾沿所述雾化风道从所述出雾口带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置有喷雾嘴,所述出雾口与所述喷雾嘴配合连接。
CN201820795986.XU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 Active CN2083126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95986.XU CN208312616U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95986.XU CN208312616U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12616U true CN208312616U (zh) 2019-01-01

Family

ID=64715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95986.XU Active CN208312616U (zh) 2018-05-25 2018-05-25 一种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126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7849A (zh) * 2018-05-25 2018-08-14 深圳前海帕拓逊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97849A (zh) * 2018-05-25 2018-08-14 深圳前海帕拓逊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11975U (zh) 一种雾化加湿器
CN210292179U (zh) 加湿器
CN108119976A (zh) 一种雾化加湿器
CN206522894U (zh) 一种超声波加湿器
CN107421047B (zh) 一种加湿器及其聚能环
CN208312616U (zh) 一种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
CN207881061U (zh) 一种加湿器
CN207945770U (zh) 一种出雾稳定的上加水加湿器
CN108397849A (zh) 一种可环形入风的雾化加湿器
CN201954701U (zh) 静音加湿器
CN203771609U (zh) 一种加湿冷风扇及其吹雾结构
CN208186568U (zh) 天花机
CN206803398U (zh) 一种上加水超声波加湿器
CN208936398U (zh) 水箱组件和加湿器
CN208886994U (zh) 加湿器及空调
CN209089762U (zh) 灭蚊器
CN207763080U (zh) 出风面板和空调器
CN212339578U (zh) 加湿器及其进风结构
CN207035399U (zh) 一种加湿器及其聚能环
CN205641321U (zh) 加湿器风道及超声波加湿器
CN210740615U (zh) 一种空气加湿器
CN220152917U (zh) 降噪结构以及加湿器
CN212987490U (zh) 一种出片状水雾的加湿器
CN108917014A (zh) 加湿器及空调
CN216448344U (zh) 一种具有香薰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