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10494U - 闩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闩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10494U
CN208310494U CN201820565933.9U CN201820565933U CN208310494U CN 208310494 U CN208310494 U CN 208310494U CN 201820565933 U CN201820565933 U CN 201820565933U CN 208310494 U CN208310494 U CN 2083104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installation shell
sliding panel
push button
rel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659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景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sco Locki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sco Locki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4718378&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08310494(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sco Locki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sco Locking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6593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104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104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104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闩锁装置,包括:安装壳体,具有底壁、沿着所述安装壳体纵向延伸的两个侧壁、和顶部开口;滑动板,被安置于所述安装壳体中,沿着所述安装壳体的纵向延伸,并且能够与所述安装壳体相对于彼此纵向移动;把手,被安置于所述安装壳体的顶部开口处,并且具有枢接端和供操作用的自由端,所述把手的枢接端被枢转连接到所述滑动板的相应的枢接端;所述闩锁装置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被枢转连接到所述安装壳体,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被枢转连接到所述把手,其中,借助于所述连杆,所述把手相对于所述滑动板的旋转能带动所述滑动板与所述安装壳体相对于彼此纵向移动。

Description

闩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大体涉及闩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小尺寸的闩锁。
背景技术
通常,诸如服务器箱体等设备具有可以打开和关闭的面板,这些面板由闩锁装置锁定在闭合位置。当面板处于关闭状态时,闩锁至少部分地位于面板中,闩锁的把手处于第一位置(即,锁定位置),以便节省空间。当使用者想要打开面板时,其将闩锁的把手从第一位置旋转到第二位置(即,开锁位置),从而对面板产生一个解锁行程,使得面板脱离锁定状态,然后使用者可以握持抬起的把手来滑动或转动面板,从而打开面板。
对于这类闩锁,通常需要满足几个方面的需求。闩锁的尺寸要足够小,同时能够在有限的转动角度内产生足够的解锁行程,从而在狭小环境中操作。在闩锁总体尺寸减小,甚至小于手指尺寸的情况下,要让使用者依然能够方便地抬起闩锁的把手。而且,需要可靠的机构将闩锁的把手保持在第一位置,使得把手不会意外弹出。
图1A至图1C示出了现有技术的闩锁装置的示意图。在这种现有的闩锁装置900中采用了一种提拉式把手930,该把手930容纳在闩锁装置900的安装壳体910中,在该安装壳体910中、在该把手930的自由端处需要留出供手指抠入以提拉把手930的空间,通常这个空间的长度尺寸在13mm左右,而这个尺寸几乎没有可缩减的余地,否则难以将手指伸入进行操作;另外,由于把手930的旋转角度通常能够达到120°的开启角度极限,这致使把手旋转的空间在厚度方面也要满足一定要求,例如,当把手开启到120°时,闩锁装置至少要在13mm的总体厚度上留出供把手操作的空间,从而实现滑动板920相对于安装壳体910伸出10mm的行程的目的。可见,这种闩锁装置在整个长度和厚度上的可缩小尺寸受限,难以满足客户对闩锁装置更小更薄的要求。再者,这种把手与壳体的干涉固定方法对尺寸控制较严,在已有的该闩锁装置900中,其卡簧940的制造公差较大,有时把手930的固定松紧会不一致,会导致把手930的开启力差别较大。同时在有些应用条件下,可能导致把手930卡不住,或者机箱定位柱的反向推力会造成卡簧940脱开进而把手930弹开的安全隐患。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适用于更狭小空间的闩锁,其能够满足上述几方面的需求至少其中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闩锁装置,其更适用于狭小空间,并且操作方便、锁定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一种闩锁装置,包括:安装壳体,具有底壁、沿着安装壳体纵向延伸的两个侧壁、和顶部开口;滑动板,被安置于安装壳体中,沿着安装壳体的纵向延伸,并且能够与安装壳体相对于彼此纵向移动;把手,被安置于安装壳体的顶部开口处,并且具有枢接端和供操作用的自由端,把手的枢接端被枢转连接到滑动板的相应的枢接端。闩锁装置还包括连杆,连杆的一端被枢转连接到安装壳体,连杆的另一端被枢转连接到把手。借助于连杆,把手相对于滑动板的旋转能带动滑动板与安装壳体相对于彼此纵向移动。
优选地,把手的枢接端和滑动板的相应的枢接端通过连接销连接;在安装壳体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滑动槽,滑动槽相对于纵向彼此对称;以及连接销的两端分别安装到滑动槽中,并且能够随着把手相对于滑动板的旋转而相对于滑动槽纵向移动。
优选地,滑动槽的长度被设置为,使得把手能够相对于滑动板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位置,把手处于沿着安装壳体的纵向延伸的状态;在第二位置,把手处于与安装壳体的纵向呈一倾斜角的状态。
优选地,在连接销上设置有扭簧,扭簧的一端连接到滑动板,扭簧的另一端连接到把手,用以致使把手相对于滑动板旋转。
优选地,在第二位置的倾斜角小于60°,或者小于90°,或者小于120°,或者小于150°。
优选地,把手上设置有能相对于把手转动的锁定装置,锁定装置与连杆配合,用以将把手锁定在第一位置。
优选地,锁定装置具有:转动头,其能转动地安装于位于把手上的锁安装孔中;以及卡锁部,其突伸到安装壳体内;连杆具有与卡锁部配合的锁槽;且卡锁部被配置为能插入到锁槽内,并通过旋转与锁槽固定接合或者与锁槽脱离接合。
优选地,闩锁装置还包括按压按钮,按压按钮被安置于安装壳体的顶部开口,并靠近把手的自由端设置,按压按钮具有在未受力状态下的初始位置和在受压状态下的按下位置;在按压按钮处于初始位置时,按压按钮卡合把手的自由端,防止把手相对于滑动板旋转;在按压按钮处于按下位置时,按压按钮解除对把手的自由端的卡合,使得把手能够相对于滑动板旋转。
优选地,按压按钮具有:按压本体;止挡部,设置在按压本体的紧邻自由端的一端,能与自由端卡合;转动部,设置按压本体上,通过转动销与安装壳体枢转连接;卡止部,设置在按压本体的与止挡部相对的一端,能与安装壳体卡接;以及扭簧,其设置在转动销上,一端连接到按压本体,另一端连接到安装壳体。在按压按钮处于初始位置时,卡止部通过扭簧卡接于安装壳体;在按压按钮处于按下位置时,卡止部与安装壳体脱离卡接,并且止挡部与自由端脱离卡合。
优选地,闩锁装置通过安装壳体能被固定连接到一面板,面板能安装于一箱体上,箱体具有定位柱,滑动板具有供定位柱插设的定位孔,安装壳体的底壁具有供安装壳体相对于定位柱移动的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案,一种闩锁装置,包括:安装壳体,具有底壁、沿着安装壳体纵向延伸的两个侧壁、和顶部开口;滑动板,被安置于安装壳体中,沿着安装壳体的纵向延伸,并且能够与安装壳体相对于彼此纵向移动;把手,被安置于安装壳体的顶部开口处,并且具有枢接端和供操作用的自由端,把手的枢接端被枢转连接到滑动板的枢接端。按压按钮被安置于安装壳体的顶部开口,并靠近把手的自由端设置,按压按钮具有在未受到外部按压状态下的初始位置和在受到外部按压状态下的按下位置,在按压按钮处于初始位置时,按压按钮卡合把手的自由端,防止把手相对于滑动板旋转;在按压按钮处于按下位置时,按压按钮解除对把手的自由端的卡合,允许把手能够相对于滑动板旋转。
优选地,按压按钮具有:按压本体;止挡部,设置在按压本体的紧邻自由端的一端,能与自由端卡合;转动部,设置按压本体上,能与安装壳体枢转连接;卡止部,设置在按压本体的与止挡部相对的一端,能与安装壳体卡接。在按压按钮处于初始位置时,卡止部与安装壳体卡接,并且止挡部与自由端卡合;在按压按钮处于按下位置时,卡止部与安装壳体脱离卡接,并且止挡部与自由端脱离卡合。
优选地,按压按钮还具有:转动销,其设置在转动部上,并且能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壳体上;扭簧,其设置在转动销上,一端连接到按压本体,另一端连接到安装壳体,用以保持按压按钮处于初始位置。
优选地,闩锁装置还包括连杆,连杆的一端被枢转连接到安装壳体,连杆的另一端被枢转连接到把手。借助于连杆,把手相对于滑动板的旋转能带动滑动板与安装壳体相对于彼此纵向移动。
优选地,把手的枢接端和滑动板的相应的枢接端通过连接销连接;在安装壳体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滑动槽,滑动槽相对于纵向彼此对称;以及连接销的两端分别安装到滑动槽中,并且能够随着把手相对于滑动板的旋转而相对于滑动槽纵向移动。
优选地,滑动槽的长度被设置为,使得把手能够相对于滑动板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位置,把手处于沿着安装壳体的纵向延伸的状态;在第二位置,把手处于与安装壳体的纵向呈一倾斜角的状态。
优选地,在连接销上设置有扭簧,扭簧的一端连接到滑动板,扭簧的另一端连接到把手,用以致使把手相对于滑动板旋转。
优选地,在第二位置的倾斜角小于60°,或者小于90°,或者小于120°,或者小于150°。
优选地,把手上设置有能相对于把手转动的锁定装置,锁定装置与连杆配合,用以将把手锁定在第一位置。
优选地,锁定装置具有:转动头,其能转动地安装于位于把手上的锁安装孔中;以及卡锁部,其突伸到安装壳体内;连杆具有与卡锁部配合的锁槽;且卡锁部被配置为能插入到锁槽内,并通过旋转与锁槽固定接合或者与锁槽脱离接合。
本实用新型至少能够实现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构造更小型的闩锁,由于无需设计供手指抠动把手所需要的手指空间,闩锁的长度尺寸可以减小;又由于本实用新型引入了连杆滑动机构,在较小的把手开启角度内,确保了把手的转动通过连杆机构放大行程,从而推动滑动板有足够的解锁行程,所以把手的开启角度可以更小;由于按压式按钮的设计,把手推到锁定位置可以被自动锁定,由此解决了采用过盈量固定松紧不一致的问题,打开力度均匀,把手在锁定位置也更安全;由于闩锁尺寸更小,难以插入,通过按压按压式按钮后能够使得把手自动弹起,为此能够给出足够的空间便于进行提拉操作。
附图说明
以下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附图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A至图1C是现有技术的闩锁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闩锁装置的俯视立体示意图图;
图3以分解立体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中的闩锁装置的各部件;
图4A至图4C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图2的闩锁装置的侧视图,其中闩锁装置的把手分别处于第一位置、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以及第二位置;
图4D-图4F示出对应于图4A至图4C的闩锁装置的内部构型示意图;
图4G-图4I示出对应于图4A至图4C的闩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A至图5C示意性地示出图2中的把手与按压按钮的位置关系,其中为了清楚而略去了闩锁装置的其他部件。
图6示意性地示出安装到面板上的本实用新型的闩锁装置。
附图标记列表
900 闩锁装置
910 安装壳体
920 滑动板
930 把手
940 卡簧
1 闩锁装置
10 安装壳体
11 底壁
12 侧壁
11a 滑动槽
11b 滑动槽
12a 安装壳体第一轴孔
12b 安装壳体第一轴孔
13a 安装壳体第二轴孔
13b 安装壳体第二轴孔
14a 限位块
14b 限位块
13 顶部开口
14 凸缘
20 滑动板
21 枢接端
21a 凸耳
21b 凸耳
23 定位孔
24 锁孔
25 连接销
26 扭簧
30 把手
31 锁安装孔
32 枢接端
32a 把手第一轴孔
33 自由端
33a 把手第二轴孔
40 连杆
41 锁槽
42 连杆第一轴孔
43 连杆第二轴孔
44 第一轴
45 第二轴
50 按压按钮
51 按压本体
52 转动部
53 卡止部
54 止挡部
55 转动销
56 扭簧
60 锁定装置
61 转动头
62 卡锁部
63 弹簧卡圈
100 面板
200 箱体
90 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本文参考特定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应被局限于所示细节。确切地说,在权利要求的等价方案的范围内且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细节做出多种修改。
本文中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向描述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这些方向,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参照图2和图3,其中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闩锁装置1。该闩锁装置1被安装于两个可拆装的物件之间,用以在这两个物件之间进行锁定和解锁。这两个物件例如可以是面板100和箱体200,下面将以此为例详细说明闩锁装置1的构造和操作。
闩锁装置1包括安装壳体10、滑动板20、把手30、连杆40、按压按钮50。闩锁装置1借助于安装壳体10被固定到面板100上,实现面板100与箱体200的锁定和解锁。
安装壳体10是容置闩锁装置大部分部件的壳体。滑动板20、把手30、连杆40、按压按钮50均被安装在安装壳体10内。
如图3所示,安装壳体10具有底壁11、两个侧壁12和顶部开口13。安装壳体的两个侧壁12可以分别具有沿安装壳体的纵向延伸的滑动槽11a、11b,且分别具有安装壳体第一轴孔12a、12b和安装壳体第二轴孔13a、13b。
例如,滑动槽11a、11b可以彼此沿纵向对称,滑动槽11a、11b可以位于靠近安装壳体10的沿纵向的一端的位置,供枢转连接把手30与滑动板20的连接销25在其中转动和滑移。
再例如,安装壳体第一轴孔12a、12b可以位于靠近安装壳体10的中部的位置,用以安装供连杆40与安装壳体10枢转连接的第二轴45。
还例如,安装壳体第二轴孔13a、13b可以位于靠近安装壳体的沿纵向的另一端的位置,用以安装供按压按钮50与安装壳体10枢转连接的转动销55。
安装壳体10的侧壁12还可以具有多个朝向壳体内部伸出的限位块14a、14b,用于在滑动板20被组装到安装壳体10中之后,限制滑动板20的运动,例如能够防止滑动板20与安装壳体10相对旋转,还例如能够防止滑动板20沿闩锁装置1的厚度(高度)方向移动,等。
安装壳体10还可以具有凸缘14,凸缘14可以从侧壁12朝向外伸展延伸,例如沿着平行于底壁11的方向延伸。凸缘14上具有多个安装孔,闩锁装置1借助这些安装孔能够通过例如螺钉、铆钉等的紧固件被固定到面板100上,使得安装壳体10与面板100固定为一体。
滑动板20的形状设置为能够被安置在安装壳体10中,且沿着安装壳体10的纵向延伸,在被组装到安装壳体10中之后,还能够与安装壳体10彼此沿纵向相对移动。
例如,滑动板20可以大体呈直板状,其长度和宽度可以与安装壳体10的底壁11适配,以便能够顺利地被安装在安装壳体10中,并且能够相对于安装壳体10移动。当安装壳体10被固定到面板100,且滑动板20被固定到箱体200时,滑动板20能够抵靠箱体200,使得安装壳体10与滑动板20之间的相对移动引起面板100与箱体200之间的锁定和解锁。
在一实施例中,滑动板20的一端为枢接端21,在枢接端21处具有两个凸耳21a、21b,凸耳21a、21b分别位于该枢接端21的两侧,并且沿着垂直于滑动板20的方向(即,闩锁装置的厚度方向)延伸,且分别具有用于安装滑动板销25的孔。
滑动板20例如在其两端位置处分别具有定位孔23,该定位孔23用于供箱体200的定位柱90插设。
在滑动板20的中间位置附近例如还设置有锁孔24,用以供锁定装置60插设(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在组装状态下,滑动板20被置于安装壳体10中,在安装壳体10的底壁11上方并平行于安装壳体10的底壁11。滑动板20与安装壳体10借助于能够在滑动槽11a、11b中移动的连接销25而可以沿纵向彼此相对滑动。
安装壳体10的底壁11具有供安装壳体10相对于定位柱移动的槽。由于闩锁装置1通过安装壳体10被固定连接到面板100上,并且箱体200的定位柱90插设于安装壳体10中并穿设于滑动板20的定位孔23,从而能够将面板100安装于箱体200上。
把手30的形状设置为适于被安置在安装壳体10的顶部开口13处。把手30具有枢接端32和自由端33,枢接端32可以枢转连接到滑动板20的枢接端21,自由端33可供使用者操作。把手30还设有锁安装孔31。例如,把手30可以大体呈矩形,其宽度与安装壳体10的底壁11相近,长度短于底壁11,以便被安置在安装壳体10的顶部开口13处。把手30可以具有从其上表面向下延伸的两个侧壁,以便更好地封闭安装壳体10的顶部开口13。
此外,把手30的两个侧壁可以分别设有把手第一轴孔32a以及把手第二轴孔33a。在组装时,把手30的枢接端32被枢转连接到滑动板20的枢接端21。例如,滑动板20的凸耳21a、21b分别位于把手30的两个侧壁内侧,滑动板销25可以穿过把手第一轴孔32a、32b以及凸耳21a、21b上的孔,并且其两端架设于滑动槽11a、11b中,从而安装壳体10、滑动板20、把手30三者被枢转连接在一起,使得滑动板20的枢接端21、把手30的枢接端32能够整体地在滑动槽11a、11b限定的范围内相对于安装壳体10纵向移动,把手30同时还能够围绕其枢接端32相对于安装壳体10和滑动板20旋转。
滑动槽11a、11b的长度被设置为,使得把手30能够相对于滑动板2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一位置时,把手30处于沿着安装壳体10的纵向延伸的状态;在第二位置时,把手30处于与安装壳体10的纵向呈一倾斜角的状态。优选地,在第二位置时,把手30的倾斜角小于60°,或者小于90°,或者小于120°,或者小于150°。
再者,在连接销25上设置有扭簧26,扭簧26的一端连接到滑动板20,扭簧26的另一端连接到把手30,用以在滑动板20与把手30之间施加作用力,致使把手30相对于滑动板20旋转。
连杆40具有锁槽41、连杆第一轴孔42、连杆第二轴孔43。
在组装时,连杆40被安置在滑动板20与把手30之间,并被枢转连接到安装壳体10和把手30。例如,连杆40被设置于把手30的两个侧壁内侧,第一轴44穿过把手第二轴孔33a、33b和连杆第一轴孔42,使得连杆40能够相对于把手30旋转。第二轴45穿过安装壳体第一轴孔12a、12b和连杆第二轴孔43,使得连杆40能够相对于安装壳体10旋转。
把手30上设置有能相对于把手30转动的锁定装置60,锁定装置60与连杆40配合,用以将把手30锁定在第一位置。在一实施例中,锁定装置60与连杆40和滑动板20配合,用以将把手30锁定在第一位置。
锁安装孔31可以设置在把手30的上表面上。锁定装置60通过锁安装孔31安装到把手30上。
在一实施例中,锁定装置60具有:转动头61,其能转动地安装于位于把手30上的锁安装孔31中;以及卡锁部62,其突伸到安装壳体10内。连杆40具有与卡锁部62配合的锁槽41。卡锁部61被配置为能插入到锁槽41内,并通过旋转与锁槽41固定接合或者与锁槽41脱离接合。例如,卡锁部61可以在插入到锁槽41内之后继续伸展,而插入到滑动板20的锁孔24内。
以下参照图4A至图4I描述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闩锁装置来解锁和锁定面板100的过程。
在解锁过程中,闩锁装置1首先处于图4A、4D、4G所示的锁定状态。在图4A、4D、4G示出的闩锁装置中,把手30处于第一位置。可以看出,把手30、滑动板20、连杆40此时基本都被容置在安装壳体10中。滑动板销25处于滑动槽11a、11b的第一端,此时把手30、连杆40大致平行于安装壳体10的底壁11。
为了解锁面板100,使用者按下按压按钮50的按压本体51,使得按压按钮50释放把手30(后面详述)。然后,使用者可以抬起把手30或者通过扭簧26的弹性来弹起把手30,使得闩锁装置1到达图4B、4E、4H所示的状态。在图4B、4E、4H示出的闩锁装置中,把手30处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可以看出,把手30的自由端33已经向上抬起一定高度,连杆40也已经向上抬起一定高度,而与安装壳体呈一较小的锐角。与图4A、4D、4G示出的状态相比,图4B、4E、4H中的把手30、连杆40均与安装壳体10的底壁11成一定角度,这使得滑动板销25与第二轴45之间的纵向距离缩短,引起滑动板销25沿着滑动槽11a、11b向滑动槽11a、11b的第二端移动,进而引起滑动板20与安装壳体10之间的相对运动。
使用者继续抬起把手30,最后到达图4C、4F、4I所示的状态。在图4C、4F、4I示出的闩锁装置中,把手30处于第二位置。可以看出,把手30的自由端33已经向上抬起到最大高度,连杆40也已经向上抬起到最大高度。此时,把手30、连杆40均与安装壳体10的底壁成最大角度,这使得滑动板销25与第二轴45之间的距离最短,滑动板销25已经沿着滑动槽11a、11b移动到第二端,滑动板20与安装壳体10之间形成最大位移。当滑动板20通过定位柱90固定到箱体200上时,安装壳体10会带动面板100相对于箱体200移动,从而使面板100相对于箱体200处于解锁状态。
在图4C、4F、4I示出的状态中,由于滑动槽11a、11b的限位作用,滑动板销25不能继续向滑动槽11a、11b的第二端移动,使得把手30不能继续向上抬起。此时,如果使用者向把手30施加向上的力,则向上的拉力会传递到面板100,以便拉动并且打开面板100。
锁定面板100的过程与解锁面板100的过程相反。在锁定面板100的过程中,闩锁装置1首先处于图4C、4F、4I所示的状态,此时滑动板20与安装壳体10具有最大位移,面板100处于解锁状态。
为了锁定面板100,使用者向下按压把手30,使得闩锁装置1到达图4B、4E、4H所示的状态。与图4C、4F、4I所示的状态相比,图4B中的把手30的自由端33降低,连杆40也同时降低。此时由于把手30、连杆40与安装壳体10之间的角度减小,滑动板销25与第二轴45之间的距离增加,这引起滑动板销25沿着滑动槽11a、11b向其第一端滑动,进而使滑动板20与安装壳体10相对移动。
使用者继续向下按压把手30,使得把手30滑到按压按钮50的下方而被卡合,此时闩锁装置1到达图4A、4D、4G所示的状态。在图4A、4D、4G所示的状态中,把手30和连杆40基本平行于安装壳体10的底壁11,滑动板销25与第二轴45之间的距离最长,此时滑动板销45沿着滑动槽11a、11b滑动到第一端。当滑动板20通过定位柱90固定到箱体200时,安装壳体10会带动面板100相对于箱体200移动,从而使面板100处于锁定状态。
参照图5A至图5C,其中示出图2中的把手与按压按钮的示意性位置关系,为了清楚的目的略去了闩锁装置的其他部件。
按压按钮50具有:按压本体51;止挡部54,其设置在按压本体51的紧邻自由端33的一端,能与自由端33卡合;转动部52,其设置按压本体51上,通过转动销55与安装壳体10枢转连接,例如与安装壳体10的侧壁上的安装壳体第二轴孔13a、13b枢转连接;卡止部53,其设置在按压本体51的与止挡部54相对的一端,能与安装壳体10卡接;以及扭簧56,其设置在转动销55上,其一端连接到按压本体51,另一端连接到安装壳体10,用以在按压本体51与安装壳体10之间施加作用力,致使卡止部53卡接于安装壳体10。
按压按钮50被安置在安装壳体10的顶部开口,并靠近把手30的自由端33设置,按压按钮50具有在未受力状态下的初始位置和在受压状态下的按下位置。在按压按钮50处于初始位置时,按压按钮50的止挡部54卡合把手30的自由端33,防止把手30相对于滑动板20旋转。在按压按钮50处于按下位置时,按压按钮50的止挡部54解除对把手30的自由端33的卡合,使得把手30能够相对于滑动板20旋转。在所述按压按钮50处于初始位置时,卡止部53通过扭簧56的作用力而保持卡接于安装壳体10。在按压按钮50处于所述按下位置时,卡止部53与安装壳体10脱离卡接,并且止挡部54与自由端33脱离卡合。
更具体地,按压按钮50的按压本体51可以是方形的板状部件。止挡部54是从按压本体51的上表面朝向把手30的自由端33突出的上唇沿部,该上唇沿部的上表面在临近自由端33处设置有圆角或斜面。相应地,自由端33的下表面处设置有下唇沿部,下唇沿部的下表面在临近止挡部54处设置有圆角或斜面。当按压按钮50处于初始位置时,止挡部54压在从自由端33的下表面突出的下唇沿部上,形成稳固的止挡配合。当把手30被从第二位置按下时,在下唇沿部和上唇沿部的圆角或斜面的相互作用下,把手30可以滑入到按压按钮50的下方,然后被按压按钮50卡合。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闩锁装置1的结构,在具有一定制造公差,或者由于外部受力而引起把手30与按压按钮50的相对位置存在一定变化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按压按钮50的开启力度不均匀,还能防止把手30的意外松脱。
卡止部53从按压本体5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然后转向水平方向(或者说,平行于安装壳体10的底壁11的方向)延伸。转动部52从按压本体51的下表面的临近自由端33的位置向下和向着自由端33延伸。转动部52形成为竖直方向上的凸耳,其中设置有供转动销55穿过的孔,从安装壳体10的纵向上来看,该孔的中心相比止挡部54的上唇沿略微远离自由端33。这样的设计更加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小尺寸闩锁装置的稳定卡合和便捷开启。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按压按钮50可以由其它卡合机构替代,用以卡合和释放把手30。例如,按压按钮50可以由滑动推扭来替代,该滑动推扭具有初始位置和释放位置。通常,滑动推扭可以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到安装壳体10,另一端连接到滑动推扭的推扭本体,以便将滑动推扭偏压向初始位置。在滑动推扭处于初始位置时,滑动推扭与把手30卡合。在滑动推扭受力被滑动到释放位置时,滑动推扭与把手30脱离卡合。
图6示出安装到面板100上的本实用新型的闩锁装置1。如上文所述,闩锁装置1的安装壳体10被固定到面板100上,当滑动板20被固定到箱体200(图中未示出)时,安装壳体10相对于滑动板20的相对运动会引起面板100与箱体200的相对运动,使得面板100一侧的插舌接合或脱离箱体200上的插槽。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面板100与箱体200之间的接合/脱离结构不仅限于插舌/插槽,本实用新型的闩锁装置适用于所有通过相对运动来接合/脱离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闩锁装置,能够有益地在小尺寸环境下实现面板与箱体的锁定和分离。通过安装壳体、滑动板、把手、连杆形成连杆系统,允许在把手的较小的转动角度内,获得安装壳体与滑动板之间的足够的相对移动距离。
虽然本文已示出并描述了优选实施例,但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作为示例给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想到许多变型、改变和替换,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因此,随附权利要求旨在覆盖落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变型。

Claims (20)

1.一种闩锁装置(1),包括:
安装壳体(10),具有底壁(11)、沿着所述安装壳体(10)纵向延伸的两个侧壁(12)、和顶部开口(13);
滑动板(20),被安置于所述安装壳体(10)中,沿着所述安装壳体(10)的纵向延伸,并且能够与所述安装壳体(10)相对于彼此纵向移动;
把手(30),被安置于所述安装壳体(10)的顶部开口处,并且具有枢接端(32)和供操作用的自由端(33),所述把手(30)的枢接端(32)被枢转连接到所述滑动板(20)的相应的枢接端(21);
其特征在于:
所述闩锁装置(1)还包括连杆(40),所述连杆(40)的一端被枢转连接到所述安装壳体(10),所述连杆(40)的另一端被枢转连接到所述把手(30),其中,借助于所述连杆(40),所述把手(30)相对于所述滑动板(20)的旋转能带动所述滑动板(20)与所述安装壳体(10)相对于彼此纵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0)的枢接端(32)和所述滑动板(20)的相应的枢接端(21)通过连接销(25)连接;
在所述安装壳体(10)的两个侧壁(12)上分别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滑动槽(11a,11b),所述滑动槽(11a,11b)相对于纵向彼此对称;以及
所述连接销(25)的两端分别安装到所述滑动槽(11a,11b)中,并且能够随着所述把手(30)相对于所述滑动板(20)的旋转而相对于所述滑动槽(11a,11b)纵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闩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11a,11b)的长度被设置为,使得所述把手(30)能够相对于所述滑动板(2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把手(30)处于沿着所述安装壳体(10)的纵向延伸的状态;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把手(30)处于与所述安装壳体(10)的纵向呈一倾斜角的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闩锁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销(25)上设置有扭簧(26),所述扭簧(26)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滑动板(20),所述扭簧(26)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把手(30),用以致使所述把手(30)相对于所述滑动板(20)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闩锁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倾斜角小于60°,或者小于90°,或者小于120°,或者小于15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闩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0)上设置有能相对于所述把手(30)转动的锁定装置(60),所述锁定装置(60)与所述连杆(40)配合,用以将所述把手(30)锁定在所述第一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装置(60)具有:转动头(61),其能转动地安装于位于所述把手(30)上的锁安装孔(31)中;以及卡锁部(62),其突伸到所述安装壳体(10)内;
所述连杆(40)具有与所述卡锁部(62)配合的锁槽(41);且
所述卡锁部(62)被配置为能插入到所述锁槽(41)内,并通过旋转与所述锁槽(41)固定接合或者与所述锁槽(41)脱离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装置(1)还包括按压按钮(50),所述按压按钮(50)被安置于所述安装壳体(10)的顶部开口,并靠近所述把手(30)的自由端(33)设置,所述按压按钮(50)具有在未受力状态下的初始位置和在受压状态下的按下位置;
在所述按压按钮(50)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按压按钮(50)卡合所述把手(30)的自由端(33),防止所述把手(30)相对于所述滑动板(20)旋转;
在所述按压按钮(50)处于所述按下位置时,所述按压按钮(50)解除对所述把手(30)的自由端(33)的卡合,使得所述把手(30)能够相对于所述滑动板(20)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按钮(50)具有:
按压本体(51);
止挡部(54),设置在所述按压本体(51)的紧邻所述自由端(33)的一端,能与所述自由端(33)卡合;
转动部(52),设置所述按压本体(51)上,通过转动销(55)与所述安装壳体(10)枢转连接;
卡止部(53),设置在所述按压本体(51)的与所述止挡部(54)相对的一端,能与所述安装壳体(10)卡接;以及
扭簧(56),其设置在所述转动销(55)上,一端连接到所述按压本体(51),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安装壳体(10),
其中,在所述按压按钮(50)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卡止部(53)通过所述扭簧(56)卡接于所述安装壳体(10);
在所述按压按钮(50)处于所述按下位置时,所述卡止部(53)与所述安装壳体(10)脱离卡接,并且所述止挡部(54)与所述自由端(33)脱离卡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装置(1)通过所述安装壳体(10)能被固定连接到一面板(100),所述面板(100)能安装于一箱体(200)上,所述箱体(200)具有定位柱,所述滑动板(20)具有供所述定位柱插设的定位孔(23),所述安装壳体(10)的底壁(11)具有供所述安装壳体(10)相对于所述定位柱移动的槽。
11.一种闩锁装置(1),包括:
安装壳体(10),具有底壁(11)、沿着所述安装壳体(10)纵向延伸的两个侧壁(12)、和顶部开口(13);
滑动板(20),被安置于所述安装壳体(10)中,沿着所述安装壳体(10)的纵向延伸,并且能够与所述安装壳体(10)相对于彼此纵向移动;
把手(30),被安置于所述安装壳体(10)的顶部开口处,并且具有枢接端(32)和供操作用的自由端(33),所述把手(30)的枢接端(32)被枢转连接到所述滑动板(20)的枢接端(21);
其特征在于:
所述闩锁装置(1)还包括卡合机构,所述卡合机构被安置于所述安装壳体(10)的顶部开口,并靠近所述把手(30)的自由端(33)设置,所述卡合机构具有初始位置和释放位置,
在所述卡合机构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卡合机构卡合所述把手(30),防止所述把手(30)相对于所述滑动板(20)旋转;
在所述卡合机构处于所述释放位置时,所述卡合机构解除对所述把手(30)的卡合,允许所述把手(30)相对于所述滑动板(20)旋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机构是按压按钮(50),所述按压按钮(50)的初始位置是在未受到外部按压状态下的位置,所述按压按钮(50)的释放位置是在受到外部按压状态下的按下位置,
在所述按压按钮(50)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按压按钮(50)卡合所述把手(30)的自由端(33),防止所述把手(30)相对于所述滑动板(20)旋转;
在所述按压按钮(50)处于所述按下位置时,所述按压按钮(50)解除对所述把手(30)的自由端(33)的卡合,允许所述把手(30)能够相对于所述滑动板(20)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按钮(50)具有:
按压本体(51);
止挡部(54),设置在所述按压本体(51)的紧邻所述自由端(33)的一端,能与所述自由端(33)卡合;
转动部(52),设置所述按压本体(51)上,能与所述安装壳体(10)枢转连接;
卡止部(53),设置在所述按压本体(51)的与所述止挡部(54)相对的一端,能与所述安装壳体(10)卡接;
其中,在所述按压按钮(50)处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卡止部(53)与所述安装壳体(10)卡接,并且所述止挡部(54)与所述自由端(33)卡合;
在所述按压按钮(50)处于所述按下位置时,所述卡止部(53)与所述安装壳体(10)脱离卡接,并且所述止挡部(54)与所述自由端(33)脱离卡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按钮(50)还具有:
转动销(55),其设置在所述转动部(52)上,并且能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壳体(10)上;
扭簧(56),其设置在所述转动销(55)上,一端连接到所述按压本体(51),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安装壳体(10),用以保持所述按压按钮(50)处于所述初始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装置(1)还包括连杆(40),所述连杆(40)的一端被枢转连接到所述安装壳体(10),所述连杆(40)的另一端被枢转连接到所述把手(30),其中,借助于所述连杆(40),所述把手(30)相对于所述滑动板(20)的旋转能带动所述滑动板(20)与所述安装壳体(10)相对于彼此纵向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闩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0)的枢接端(32)和所述滑动板(20)的相应的枢接端(21)通过连接销(25)连接;
在所述安装壳体(10)的两个侧壁(12)上分别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滑动槽(11a,11b),所述滑动槽(11a,11b)相对于纵向彼此对称;以及
所述连接销(25)的两端分别安装到所述滑动槽(11a,11b)中,并且能够随着所述把手(30)相对于所述滑动板(20)的旋转而相对于所述滑动槽(11a,11b)纵向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闩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11a,11b)的长度被设置为,使得所述把手(30)能够相对于所述滑动板(2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把手(30)处于沿着所述安装壳体(10)的纵向延伸的状态;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把手(30)处于与所述安装壳体(10)的纵向呈一倾斜角的状态,所述倾斜角小于60°,或者小于90°,或者小于120°,或者小于150°。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闩锁装置(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销(25)上设置有扭簧(26),所述扭簧(26)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滑动板(20),所述扭簧(26)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把手(30),用以致使所述把手(30)相对于所述滑动板(20)旋转。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闩锁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0)上设置有能相对于所述把手(30)转动的锁定装置(60),所述锁定装置(60)与所述连杆(40)配合,用以将所述把手(30)锁定在所述第一位置,
其中,所述锁定装置(60)具有:转动头(61),其能转动地安装于位于所述把手(30)上的锁安装孔(31)中;以及卡锁部(62),其突伸到所述安装壳体(10)内;
所述连杆(40)具有与所述卡锁部(62)配合的锁槽(41);且
所述卡锁部(62)被配置为能插入到所述锁槽(41)内,并通过旋转与所述锁槽(41)固定接合或者与所述锁槽(41)脱离接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机构是滑动推扭,所述滑动推扭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安装壳体(10),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滑动推扭的推扭本体,以便将所述滑动推扭偏压向所述初始位置。
CN201820565933.9U 2018-04-19 2018-04-19 闩锁装置 Active CN2083104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65933.9U CN208310494U (zh) 2018-04-19 2018-04-19 闩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65933.9U CN208310494U (zh) 2018-04-19 2018-04-19 闩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10494U true CN208310494U (zh) 2019-01-01

Family

ID=64718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65933.9U Active CN208310494U (zh) 2018-04-19 2018-04-19 闩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104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9636A (zh) * 2019-08-12 2019-10-29 泛亚电子工业(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网络管理器
CN110388148A (zh) * 2018-04-19 2019-10-29 索斯科锁定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闩锁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8148A (zh) * 2018-04-19 2019-10-29 索斯科锁定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闩锁装置
CN110389636A (zh) * 2019-08-12 2019-10-29 泛亚电子工业(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网络管理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11702B2 (en) Outer operational device for panic exit door lock
JP3749503B2 (ja) コンピュータケーシング
CN208310494U (zh) 闩锁装置
EP2762421B1 (en) Locking system applicable in large container
US20120175892A1 (en) Outer Operational Device for Panic Exit Door Lock
CN108419405A (zh) 用于机架安装驱动器机箱的自致动闩锁
CN110388148A (zh) 闩锁装置
US7106596B1 (en) Component removal apparatus
CN109209023A (zh) 一种上把手快速开关门锁
KR100903246B1 (ko) 슬라이딩도어 잠금장치용 손잡이
KR20140005746U (ko) 래치식 평면핸들장치
CN114625223B (zh) 一种服务器机箱及其滑动解锁箱盖机构
CN113027235B (zh) 一种锁舌模块及模组化锁具
US20080256992A1 (en) Two Point Lock for Doors and Windows
EP4174419A1 (en) Refrigerator door with replaceable door face
CN213383548U (zh) 嵌入式打印机
TWI549587B (zh) 閂鎖裝置及採用該閂鎖裝置的伺服器
CN110062540B (zh) 锁定机构、机箱及电子设备
TW202315500A (zh) 釋鎖機構及伺服器
TWM384335U (en) Housing case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and its detachable frame
CN220488681U (zh) 升降机构及充电装置
JPH10102846A (ja) カードキー式錠前の非常解錠装置
CN220493263U (zh) 把手组件及服务器
CN217812877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扣锁
CN210659542U (zh) 门把手、门锁及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