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08877U - 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308877U CN208308877U CN201820487849.XU CN201820487849U CN208308877U CN 208308877 U CN208308877 U CN 208308877U CN 201820487849 U CN201820487849 U CN 201820487849U CN 208308877 U CN208308877 U CN 2083088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theter
- incubator
- outer container
- water
- det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包括密封盖、培养液放置槽、第一导液管、培养箱、培养槽、密封保温板、液压缸、添加液放置导管、气囊、检测皿、检测箱和温度调节器,利用液压缸控制密封保温板固定在环形凹槽里面,利用培养液放置槽、电磁阀和第一导液管控制培养液的添加,避免培养箱开启导致微生物进入培养箱里面,利用透明的密封盖观察培养液的添加,利用第三导液管将自然杀伤细胞导入检测皿里面,利用按压气囊形成负压将添加液放置导管里面的液体导入检测皿里面,本装置能在不打开培养箱的情况下进行添加培养液,保证了细胞培养的洁净性,同时能对自然杀伤细胞进行活性检测,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胞培养领域,具体是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能够识别靶细胞、杀伤介质。使用自然杀伤细胞进行免疫治疗,需要首先在体外扩增大量的具有较高杀伤活性的自然杀伤细胞,同时对其进行活性检测,但是市面上使用的自然杀伤细胞的培养装置不能对细胞进行检测,实用性不够好,且细胞培养时培养液的添加需要打开培养箱来操作,容易致使微生物进入培养箱里面,影响细胞培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包括密封盖、培养液放置槽、进出通道、第一导液管、培养箱、培养槽、外箱、第一水箱、水泵、密封保温板、液压缸、添加液放置导管、第二导液管、第三导液管、气囊、检测皿、检测箱、温度调节器、加热管、制冷管、水盘、过滤箱、第二水箱和气泵,第一水箱顶面一侧设置有外箱,另一侧设置有检测箱,外箱里面设置有培养箱,外箱的内壁和培养箱的内壁之间形成调温仓,外箱背离检测箱一侧顶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导水管一端连接,导水管另一端和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水泵固定在第一水箱一侧,水泵的输入端伸入第一水箱里面,第一水箱另一侧设置有温度调节器,温度调节器一侧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加热管和制冷管,加热管和制冷管均横向设置,加热管和制冷管的工作端伸入第一水箱里面,第一水箱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和外箱的底板上靠近检测箱一侧开设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外箱上开设的出水口位置处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水泵正上方设置有过滤箱,过滤箱背离外箱一侧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过滤箱的进气口和气泵的输出端连通,气泵设置在过滤箱一侧下部,过滤箱里面靠近气泵一侧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是冷触媒过滤网,过滤箱里面另一侧设置有活性炭填料室,过滤箱另一侧开设有出气口,所述过滤箱的出气口用导管和培养箱连通。
所述外箱顶面中部位置开设有方形通孔,所述方形通孔正下方位于培养箱的顶板中部位置开设有和其尺寸相同的方形通孔,培养箱顶部的方形通孔和进出通道一端连接,进出通道竖向设置,进出通道中部固定在外箱的方形通孔位置处,进出通道顶部设置有密封盖,进出通道另一端里面位于密封盖下方横向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里面设置有密封保温板,密封保温板靠近检测箱一端穿出进出通道,密封保温板另一端端面处设置有推板,推板另一侧中部和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液压缸横向设置在检测箱顶面背离外箱一侧,外箱靠近过滤箱一侧上部设置有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检测端伸入培养箱里面,外箱一侧上部设置有第二水箱,第二水箱底部的出水口和导水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水箱的出水口和导水管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导水管另一端伸入培养箱里面和水盘连通,水盘固定在培养箱的底板内壁中部位置,水盘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基台,两侧支撑基台顶面设置有培养槽。
所述外箱顶面背离液压缸一侧设置有培养液放置槽,培养液放置槽底部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和第一导液管一端连接,且出液口和第一导液管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第一导液管另一端穿过调温仓伸入培养箱里面,且第一导液管另一端的端口正对着培养槽,培养槽靠近检测箱一侧下部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培养槽的出液口和第三导液管一端连接,且培养槽的出液口和第三导液管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第三导液管横向设置,第三导液管另一端伸入检测箱里面,第三导液管另一端端口正对着检测皿,检测皿设置在检测箱的底板内壁中部位置,检测箱靠近外箱一侧内壁上部纵向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侧对称设置有添加液放置导管,添加液放置导管顶部和导气管一端连通,导气管另一端和气囊连通,气囊固定在检测箱的底板内壁上,添加液放置导管正对着检测皿一侧上部开设有通孔,第二导液管一端穿过第二导液管的通孔伸入第二导液管里面,第二导液管另一端的端口正对着检测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箱和检测箱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密封盖是由透明材料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出通道的竖向中心轴、外箱的竖向中心轴和培养箱的竖向中心轴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添加液放置导管有四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导液管表面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是以微升为单位设置的,且工作人员每次按压气囊时,添加液的输出量不超过100微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液压缸控制密封保温板固定在环形凹槽里面,利用培养液放置槽、电磁阀和第一导液管控制培养液的添加,避免培养箱开启导致微生物进入培养箱里面,利用透明的密封盖观察培养液的添加,利用第三导液管将自然杀伤细胞导入检测皿里面,利用按压气囊形成负压将添加液放置导管里面的液体导入检测皿里面,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监测培养箱里面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利用气泵、过滤箱向培养箱里面倒入洁净的二氧化碳,利用水盘保证培养箱里面的湿度,利用第二水箱使工作人员向水盘里面添加蒸馏水时不用打开培养箱,本装置能在不打开培养箱的情况下进行添加培养液,保证了细胞培养的洁净性,同时能对自然杀伤细胞进行活性检测,且对细胞检查时添加液的输入量进行控制,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中检测箱内部右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中检测箱内部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中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密封盖1、培养液放置槽2、进出通道3、第一导液管4、培养箱5、培养槽6、外箱7、第一水箱8、水泵9、密封保温板10、液压缸11、添加液放置导管12、第二导液管13、第三导液管14、气囊15、检测皿16、检测箱17、温度调节器18、加热管19、制冷管20、水盘21、过滤箱22、第二水箱23和气泵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包括密封盖1、培养液放置槽2、进出通道3、第一导液管4、培养箱5、培养槽6、外箱7、第一水箱8、水泵9、密封保温板10、液压缸11、添加液放置导管12、第二导液管13、第三导液管14、气囊15、检测皿16、检测箱17、温度调节器18、加热管19、制冷管20、水盘21、过滤箱22、第二水箱23和气泵24,第一水箱8顶面一侧设置有外箱7,另一侧设置有检测箱17,所述外箱7和检测箱17一体成型,外箱7里面设置有培养箱5,外箱7的内壁和培养箱5的内壁之间形成调温仓,外箱7背离检测箱17一侧顶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导水管一端连接,导水管另一端和水泵9的输出端连接,水泵9固定在第一水箱8一侧,水泵9的输入端伸入第一水箱8里面,第一水箱8另一侧设置有温度调节器18,温度调节器18一侧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加热管19和制冷管20,加热管19和制冷管20均横向设置,加热管19和制冷管20的工作端伸入第一水箱8里面,第一水箱8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和外箱7的底板上靠近检测箱17一侧开设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外箱7上开设的出水口位置处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水泵9正上方设置有过滤箱22,过滤箱22背离外箱7一侧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过滤箱22的进气口和气泵24的输出端连通,气泵24设置在过滤箱22一侧下部,过滤箱22里面靠近气泵24一侧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是冷触媒过滤网,过滤箱22里面另一侧设置有活性炭填料室,过滤箱22另一侧开设有出气口,所述过滤箱22的出气口用导管和培养箱5连通。
所述外箱7顶面中部位置开设有方形通孔,所述方形通孔正下方位于培养箱5的顶板中部位置开设有和其尺寸相同的方形通孔,培养箱5顶部的方形通孔和进出通道3一端连接,进出通道3竖向设置,进出通道3中部固定在外箱7的方形通孔位置处,所述进出通道3的竖向中心轴、外箱7的竖向中心轴和培养箱5的竖向中心轴重合,进出通道3顶部设置有密封盖1,所述密封盖1是由透明材料制成,进出通道3另一端里面位于密封盖1下方横向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里面设置有密封保温板10,密封保温板10靠近检测箱17一端穿出进出通道3,密封保温板10另一端端面处设置有推板,推板另一侧中部和液压缸1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液压缸11横向设置在检测箱17顶面背离外箱7一侧,外箱7靠近过滤箱22一侧上部设置有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检测端伸入培养箱5里面,外箱2一侧上部设置有第二水箱23,第二水箱23里面装有蒸馏水,第二水箱23底部的出水口和导水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水箱23的出水口和导水管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导水管另一端伸入培养箱5里面和水盘21连通,水盘21固定在培养箱5的底板内壁中部位置,水盘21里面设置有蒸馏水,水盘21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基台,两侧支撑基台顶面设置有培养槽6,所述外箱7顶面背离液压缸11一侧设置有培养液放置槽2,培养液放置槽2底部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和第一导液管4一端连接,且出液口和第一导液管4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第一导液管4另一端穿过调温仓伸入培养箱5里面,且第一导液管4另一端的端口正对着培养槽6,利用液压缸11控制密封保温板10固定在环形凹槽里面,利用培养液放置槽2、电磁阀和第一导液管4控制培养液的添加,避免培养箱5开启导致微生物进入培养箱5里面,利用透明的密封盖1观察培养液的添加。
所述培养槽6靠近检测箱17一侧下部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培养槽6的出液口和第三导液管14一端连接,且培养槽6的出液口和第三导液管14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第三导液管14横向设置,第三导液管14另一端伸入检测箱17里面,第三导液管14另一端端口正对着检测皿16,检测皿16设置在检测箱17的底板内壁中部位置,检测箱12靠近外箱7一侧内壁上部纵向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侧对称设置有添加液放置导管12,所述添加液放置导管12有四根,添加液放置导管12顶部和导气管一端连通,导气管另一端和气囊15连通,气囊15固定在检测箱17的底板内壁上,添加液放置导管12正对着检测皿16一侧上部开设有通孔,第二导液管13一端穿过第二导液管13的通孔伸入第二导液管13里面,第二导液管13另一端的端口正对着检测皿16,且第二导液管13表面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是以微升为单位设置的,且工作人员每次按压气囊15时,添加液的输出量不超过100微升,利用第三导液管14将自然杀伤细胞导入检测皿16里面,利用按压气囊15形成负压将添加液放置导管12里面的液体导入检测皿16里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打开温度调节器,调节第一水箱里面水的温度,打开水泵将第一水箱里面的水倒入调温仓,将培养液倒入培养槽,然后将处理好的自然杀伤细胞导入培养槽,打开液压缸,利用液压缸控制密封保温板固定在环形凹槽里面,盖上密封盖,一段时间之后,控制液压缸将密封保温板移出,利用培养液放置槽、电磁阀和第一导液管控制培养液的添加,避免培养箱开启导致微生物进入培养箱里面,利用透明的密封盖观察培养液的添加,利用第三导液管将自然杀伤细胞导入检测皿里面,然后按压气囊,利用负压将添加液放置导管里面的液体导入检测皿里面,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监测培养箱里面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利用气泵、过滤箱向培养箱里面倒入洁净的二氧化碳,利用水盘保证培养箱里面的湿度,利用第二水箱使工作人员向水盘里面添加蒸馏水时不用打开培养箱,本装置能在不打开培养箱的情况下进行添加培养液,保证了细胞培养的洁净性,同时能对自然杀伤细胞进行活性检测,且对细胞检查时添加液的输入量进行控制,实用性强。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包括密封盖、培养液放置槽、进出通道、第一导液管、培养箱、培养槽、外箱、第一水箱、水泵、密封保温板、液压缸、添加液放置导管、第二导液管、第三导液管、气囊、检测皿、检测箱、温度调节器、加热管、制冷管、水盘、过滤箱、第二水箱和气泵,其特征在于,第一水箱顶面一侧设置有外箱,另一侧设置有检测箱,外箱里面设置有培养箱,外箱的内壁和培养箱的内壁之间形成调温仓,外箱背离检测箱一侧顶部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导水管一端连接,导水管另一端和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水泵固定在第一水箱一侧,水泵的输入端伸入第一水箱里面,第一水箱另一侧设置有温度调节器,温度调节器一侧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加热管和制冷管,加热管和制冷管均横向设置,加热管和制冷管的工作端伸入第一水箱里面,第一水箱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和外箱的底板上靠近检测箱一侧开设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外箱上开设的出水口位置处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水泵正上方设置有过滤箱,过滤箱背离外箱一侧开设有进气口,所述过滤箱的进气口和气泵的输出端连通,气泵设置在过滤箱一侧下部,过滤箱另一侧开设有出气口,所述过滤箱的出气口用导管和培养箱连通;
所述外箱顶面中部位置开设有方形通孔,所述方形通孔正下方位于培养箱的顶板中部位置开设有和其尺寸相同的方形通孔,培养箱顶部的方形通孔和进出通道一端连接,进出通道竖向设置,进出通道顶部设置有密封盖,进出通道另一端里面位于密封盖下方横向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里面设置有密封保温板,密封保温板靠近检测箱一端穿出进出通道,密封保温板另一端端面处设置有推板,推板另一侧中部和液压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液压缸横向设置在检测箱顶面背离外箱一侧,外箱靠近过滤箱一侧上部设置有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的检测端伸入培养箱里面,外箱一侧上部设置有第二水箱,第二水箱底部的出水口和导水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水箱的出水口和导水管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导水管另一端伸入培养箱里面和水盘连通,水盘固定在培养箱的底板内壁中部位置,水盘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基台,两侧支撑基台顶面设置有培养槽,所述外箱顶面背离液压缸一侧设置有培养液放置槽,培养液放置槽底部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和第一导液管一端连接,且出液口和第一导液管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第一导液管另一端穿过调温仓伸入培养箱里面,且第一导液管另一端的端口正对着培养槽,培养槽靠近检测箱一侧下部开设有出液口,所述培养槽的出液口和第三导液管一端连接,且培养槽的出液口和第三导液管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第三导液管横向设置,第三导液管另一端伸入检测箱里面,第三导液管另一端端口正对着检测皿,检测皿设置在检测箱的底板内壁中部位置,检测箱靠近外箱一侧内壁上部纵向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侧对称设置有添加液放置导管,添加液放置导管顶部和导气管一端连通,导气管另一端和气囊连通,气囊固定在检测箱的底板内壁上,添加液放置导管正对着检测皿一侧上部开设有通孔,第二导液管一端穿过第二导液管的通孔伸入第二导液管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和检测箱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通道中部固定在外箱的方形通孔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通道的竖向中心轴、外箱的竖向中心轴和培养箱的竖向中心轴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是由透明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液放置导管有四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液管另一端的端口正对着检测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箱里面靠近气泵一侧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是冷触媒过滤网,过滤箱里面另一侧设置有活性炭填料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液管表面设置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是以微升为单位设置的,且工作人员每次按压气囊时,添加液的输出量不超过100微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87849.XU CN208308877U (zh) | 2018-04-08 | 2018-04-08 | 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87849.XU CN208308877U (zh) | 2018-04-08 | 2018-04-08 | 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308877U true CN208308877U (zh) | 2019-01-01 |
Family
ID=64719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487849.XU Active CN208308877U (zh) | 2018-04-08 | 2018-04-08 | 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30887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21498A (zh) * | 2021-08-12 | 2021-11-09 | 杭州中赢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nk细胞培养基的形态在线监测装置 |
-
2018
- 2018-04-08 CN CN201820487849.XU patent/CN20830887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21498A (zh) * | 2021-08-12 | 2021-11-09 | 杭州中赢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nk细胞培养基的形态在线监测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022799U (zh) | 家用智能葡萄酒酿造机 | |
CN208308877U (zh) | 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培养和检测装置 | |
CN204837318U (zh) | 一种山珍种植培育装置 | |
CN201729833U (zh) | 一种用于灌流实验的细胞培养皿 | |
CN103173347B (zh) | 多功能连续式发酵提取一体化装置 | |
JP3213454U (ja) | 藻類培養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 |
CN116694465A (zh) | 可监测细胞培养液体环境的细胞培养装置 | |
CN207519217U (zh) | 一种研究植物化感活性的装置 | |
CN203057904U (zh) | 一种液体菌种深层培养简易发酵装置 | |
CN206266605U (zh) | 一种培养瓶换气装置 | |
CN203537922U (zh) | 一种食用菌液体发酵罐 | |
CN205669027U (zh) | 一种可变光谱与光强的led藻类培养箱 | |
CN205669028U (zh) | 一种移动床生物菌群培养器 | |
CN208250337U (zh) | 新型密闭式t细胞培养装置 | |
CN103125269A (zh) | 一种液体菌种深层培养简易发酵装置 | |
CN208933383U (zh) | 一种智能自动化细胞集落实验设备 | |
CN218561464U (zh) | 一种液体微生物发酵生产系统 | |
CN206125720U (zh) | 废液收集罐 | |
CN215856095U (zh) | 一种小球藻养殖用采收装置 | |
CN205821302U (zh) | 一种实验室用培养基分装装置 | |
CN216058476U (zh) | 一种农业种子培育用温湿度调节装置 | |
CN216155883U (zh) | 一种干细胞培养装置 | |
CN216106991U (zh) | 一种生物细胞培植装置 | |
CN215050203U (zh) | 一种微生物固定化发酵反应器 | |
CN217324069U (zh) | 一种医学实验用培养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