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06950U - 采用双护舷的搜救巡逻艇 - Google Patents

采用双护舷的搜救巡逻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06950U
CN208306950U CN201820630850.3U CN201820630850U CN208306950U CN 208306950 U CN208306950 U CN 208306950U CN 201820630850 U CN201820630850 U CN 201820630850U CN 208306950 U CN208306950 U CN 208306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nder
ship
guard boat
search
fend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308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中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BEIHAI LS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BEIHAI LS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BEIHAI LSA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BEIHAI LS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308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06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06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06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70/00Maritime or waterways transport
    • Y02T70/10Measures concerning design or construction of watercraft hull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双护舷的搜救巡逻艇,搜救巡逻艇水线面以下及船舷上边缘均设有若干个护舷,水线面以上的护舷为上护舷且沿船舷上边缘一周设置,水线面以下的护舷为下护舷且绕设搜救巡逻艇一周设置,相邻上护舷间、下护舷间设有间距,搜救巡逻艇外表面绕设一圈滑轨,下护舷设置在滑轨上,滑轨或滑轨上方的艇体表面设置标识;本实用新型根据数字标识的指示可以调整护舷的设置位置,以满足艇速不同时护舷位置不同,以最大程度降低兴波阻力以在护舷间隔处形成微小波浪,以抵消船艏波和船艉波,数字标识根据不同航速节数设置几列,根据搜救巡逻艇此次需要航行的航速调整护舷位置。

Description

采用双护舷的搜救巡逻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运输作业,船舶或其他水上船只,尤其涉及采用双护舷的搜救巡逻艇。
背景技术
船舶行驶时,船艏对水施加压力,把水劈开而前进,于是就激起了一组随船前进的波浪,这就是首波。船艉在前进时,水中留出了一个低压区,成为波谷,形成了一组由船艉引起的波浪,称为尾波。由于船舶航行时,船体兴起了首波和尾波,需要能量,形成了兴波阻力。减小兴波阻力的主要措施就是要降低兴波的波幅。如果船艏波与船艉波在船艉处互相迭加,兴波阻力就大;如果船艏波和船艉波在船艉处互相抵消,兴波阻力就小。所以兴波阻力的大小,主要与航速和船长有关。航速越快,兴波阻力越大。船型与波速都对兴波阻力有显著的影响。兴波阻力与粘性无关。为了减小兴波阻力,在船舶设计时可以采用球鼻首,即把船着水线以下做成球鼻状的流线型,利用球状部分所形成的低压,降低首波的高度,从而减小兴波阻力,这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提高船速的方法。远洋船多采用球鼻船艏型,就是为了调整船长,以达到减少兴波阻力的目的。但目前都是采用球鼻艏的设计,需增加艇体的总重量,成本也大幅增加。
另外,目前搜救巡逻艇一般采用充气式护舷,重量较大,不耐冲击,不好打理,易吸水,易破,破损后会失去减缓船舶与码头或船舶之间在靠岸或系泊过程中的冲击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护舷,护舷在搜救巡逻艇上设置形成球鼻艏以减小兴波阻力,而且可以根据搜救巡逻艇的航速选择合适的水线面下护舷的位置以降低兴波阻力。本护舷相对轻盈重量,整体护舷,耐冲击,易打理,不吸水,不易破,即使破损后也不会失去减缓船舶与码头或船舶之间在靠岸或系泊过程中的冲击力,同时也能提供储备浮力,增加航行时候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搜救巡逻艇水线面以下及船舷上边缘均设有若干个护舷,水线面以上的护舷为上护舷且沿船舷上边缘一周设置,水线面以下的护舷为下护舷且绕设搜救巡逻艇一周设置,相邻上护舷间、下护舷间设有间距,搜救巡逻艇外表面绕设一圈滑轨,下护舷设置在滑轨上,滑轨或滑轨上方的艇体表面设置标识。根据(数字)标识的指示可以调整护舷的设置位置,以满足艇速不同时护舷位置不同,以最大程度降低兴波阻力(以在护舷间隔处形成微小波浪,以抵消船艏波和船艉波),数字标识根据不同航速节数设置几列,根据搜救巡逻艇此次需要航行的航速调整护舷位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护舷及下护舷皆均匀分布;相邻上护舷间的间距等于零,相邻下护舷间的间距大于零或等于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位于船艏处的下护舷其厚度大于舯部及艉部的下护舷,且船艏处的下护舷形成球鼻艏的形状;船艏处的下护舷固定设置在滑轨上,位于舯部及艉部的下护舷滑动设置在滑轨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同一侧舯部及艉部的相邻下护舷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其中一个下护舷固定连接齿条,与齿条啮合设置有齿轮,齿轮上的齿轮轴穿过艇体与减速机的输出轴相连,减速机的输入轴与电机轴相连,艇体上设置齿轮轴的穿孔,穿孔处设置密封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密封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槽顶壁的密封座,密封座呈圆管状,密封座内设置固定密封圈和活动密封圈,固定密封圈紧靠槽顶壁设置,活动密封圈远离槽顶壁设置,固定密封圈、活动密封圈均与齿轮轴相适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护舷由氯磺化聚乙烯层、氯丁橡胶层、网格纤维布层及酚醛树脂层粘结而成,氯磺化聚乙烯层、氯丁橡胶层、网格纤维布层及酚醛树脂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最上层为氯磺化聚乙烯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护舷,其由氯磺化聚乙烯层、氯丁橡胶层、网格纤维布层及酚醛树脂层粘结而成,氯磺化聚乙烯层、氯丁橡胶层、网格纤维布层及酚醛树脂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采用EVA发泡材质外包海派龙(氯磺化聚乙烯别名海泊龙或海泊隆,即hypalon)皮,不仅没有了充气式护舷的缺点,相对轻盈重量,整体护舷,耐冲击,易打理,不吸水,不易破,即使破损后也不会失去,同时也能提供储备浮力,增加航行时候的安全性。
包含所述护舷的搜救巡逻艇,搜救巡逻艇上端边缘及搜救巡逻艇水线面以下均设有若干个护舷,搜救巡逻艇上端边缘处的护舷绕设搜救巡逻艇一圈设置,搜救巡逻艇上端边缘处的护舷其所在平面为与水线面平行的第一水平面;水线面以下的护舷绕设搜救巡逻艇一圈设置,水线面以下的护舷其所在平面为与水线面平行的第二水平面,且第一水平面、第二水平面上的相邻护舷间设有间距,搜救巡逻艇外表面绕设一圈滑轨,护舷包覆设置在滑轨上,滑轨设置在第二水平面处,滑轨或滑轨上方的艇体表面设置数字标识。数字标识可以是印在或刻在搜救巡逻艇上的,或采用凸起的金属件安装在搜救巡逻艇上;搜救巡逻艇上端边缘处的护舷固定设置在搜救巡逻艇上端边缘处,起到减缓船舶与码头或船舶之间在靠岸或系泊过程中的冲击力。而第二水平面上设置的护舷根据数字标识的指示可以调整护舷的设置位置,以满足艇速不同时护舷位置不同,以最大程度降低兴波阻力(以在护舷间隔处形成微小波浪,以抵消船艏波和船艉波),数字标识根据不同航速节数设置几列,根据搜救巡逻艇此次需要航行的航速调整护舷位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同一水平面上的护舷均匀分布;搜救巡逻艇边缘处的相邻护舷间的间距等于零,搜救巡逻艇水线面以下的相邻护舷间的间距大于零或等于零。搜救巡逻艇边缘处的相邻护舷间的间距等于零,可以充分缓冲船舶与码头或船舶之间在靠岸或系泊过程中的冲击力。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二水平面上位于船艏处的护舷其厚度大于舯部及艉部的护舷,且船艏处的护舷形成球鼻艏的形状;船艏处的护舷固定设置在滑轨上,第二水平面上位于舯部及艉部的护舷夹设在滑轨上。船艏处设置的护舷间的间距为零,通过护舷形成球鼻艏,节约了搜救巡逻艇艇体用料,且增加了船舶与码头或船舶之间在靠岸或系泊过程中的冲击力的缓冲能力,而舯部和艉部的相邻护舷的间距大于零,具体间距多少根据预设的航速(搜救巡逻艇设计好后艇长已经确定)而选择不同的间距,以达到减小兴波阻力的作用。
第二水平面上位于舯部及艉部的护舷其装夹过程是:根据设定的航速(根据海况的情况可能每次航速不同)掰开护舷的朝向滑轨的那一侧(类似U形槽的一侧),然后移到数字标识那标识的相应航速处的滑轨那,使得护舷的前段(靠近船艏的那一端)紧挨着数字标识的刻度线后松开,使得护舷紧紧夹在滑轨上,为保证护舷的安装严密,可以在船艏的护舷那固定设置一圈钢丝绳(绕设船舶一圈,呈U形),护舷除了通过弹性夹紧力夹在滑轨上还通过钢丝绳加强固定连接在滑轨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护舷分体式的设置,即使某个破损了首先是不影响其缓冲能力,其次还便于更换;其水线面下也设置了本护舷并且形成球鼻艏以减小兴波阻力,而且数字标识配合可更改设置位置的护舷可以根据搜救巡逻艇的航速选择合适的水线面下护舷的位置以降低兴波阻力。本实用新型采用EVA发泡材质外包海派龙皮,不仅没有了充气式护舷的缺点,相对轻盈重量,整体护舷,耐冲击,易打理,不吸水,不易破,即使破损后也不会失去,同时也能提供储备浮力,增加航行时候的安全性。数字标识可以是印在或刻在搜救巡逻艇上的,或采用凸起的金属件安装在搜救巡逻艇上;搜救巡逻艇上端边缘处的护舷固定设置在搜救巡逻艇上端边缘处,起到减缓船舶与码头或船舶之间在靠岸或系泊过程中的冲击力。而第二水平面上设置的护舷根据数字标识的指示可以调整护舷的设置位置,以满足艇速不同时护舷位置不同,以最大程度降低兴波阻力(以在护舷间隔处形成微小波浪,以抵消船艏波和船艉波),数字标识根据不同航速节数设置几列,根据搜救巡逻艇此次需要航行的航速调整护舷位置。搜救巡逻艇边缘处的相邻护舷间的间距等于零,可以充分缓冲船舶与码头或船舶之间在靠岸或系泊过程中的冲击力。船艏处设置的护舷间的间距为零,通过护舷形成球鼻艏,节约了搜救巡逻艇艇体用料,且增加了船舶与码头或船舶之间在靠岸或系泊过程中的冲击力的缓冲能力,而舯部和艉部的相邻护舷的间距大于零,具体间距多少根据预设的航速(搜救巡逻艇设计好后艇长已经确定)而选择不同的间距,以达到减小兴波阻力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护舷的层次结构图;
图2是包含本护舷的搜救巡逻艇其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中齿轮齿条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密封座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氯磺化聚乙烯层;2、氯丁橡胶层;3、网格纤维布层;4、酚醛树脂层;5、护舷;6、滑轨;7、数字标识;8、连接杆;9、齿条;10、齿轮;11、减速机;12、穿孔;13、密封座;14、固定密封圈;15、活动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护舷,其由氯磺化聚乙烯层1、氯丁橡胶层2、网格纤维布层3及酚醛树脂层4粘结而成,氯磺化聚乙烯层1、氯丁橡胶层2、网格纤维布层3及酚醛树脂层4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包含所述护舷5的搜救巡逻艇,搜救巡逻艇上端边缘及搜救巡逻艇水线面以下均设有若干个护舷5,搜救巡逻艇上端边缘处的护舷5绕设搜救巡逻艇一圈设置,搜救巡逻艇上端边缘处的护舷5其所在平面为与水线面平行的第一水平面;水线面以下的护舷5绕设搜救巡逻艇一圈设置,水线面以下的护舷5其所在平面为与水线面平行的第二水平面,且第一水平面、第二水平面上的相邻护舷5间设有间距,搜救巡逻艇外表面绕设一圈滑轨6,护舷5包覆设置在滑轨6上,滑轨6设置在第二水平面处,滑轨6上方的艇体表面设置数字标识7。同一水平面上的护舷5均匀分布;搜救巡逻艇边缘处的相邻护舷5间的间距等于零,搜救巡逻艇水线面以下的相邻护舷5间的间距大于零或等于零。第二水平面上位于船艏处的护舷5其厚度大于舯部及艉部的护舷5,且船艏处的护舷5形成球鼻艏的形状;船艏处的护舷5固定设置在滑轨6上,第二水平面上位于舯部及艉部的护舷5夹设在滑轨6上。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如图3至图5所示,船艏处的下护舷5固定设置在滑轨6上,位于舯部及艉部的下护舷5滑动设置在滑轨6上。同一侧舯部及艉部的相邻下护舷5之间通过连接杆8固定连接,其中一个下护舷5固定连接齿条9,与齿条9啮合设置有齿轮10,齿轮10上的齿轮10轴穿过艇体与减速机11的输出轴相连,减速机11的输入轴与电机轴相连,艇体上设置齿轮10轴的穿孔12,穿孔12处设置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槽顶壁的密封座13,密封座13呈圆管状,密封座13内设置固定密封圈14和活动密封圈15,固定密封圈14紧靠槽顶壁(即靠近艇体的船板处)设置,活动密封圈15远离槽顶壁设置,固定密封圈14、活动密封圈15均与齿轮10轴相适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采用双护舷的搜救巡逻艇,其特征在于,搜救巡逻艇水线面以下及船舷上边缘均设有若干个护舷,水线面以上的护舷为上护舷且沿船舷上边缘一周设置,水线面以下的护舷为下护舷且绕设搜救巡逻艇一周设置,相邻上护舷间、下护舷间设有间距,搜救巡逻艇外表面绕设一圈滑轨,下护舷设置在滑轨上,滑轨或滑轨上方的艇体表面设置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双护舷的搜救巡逻艇,其特征在于,上护舷及下护舷皆均匀分布;相邻上护舷间的间距等于零,相邻下护舷间的间距大于零或等于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双护舷的搜救巡逻艇,其特征在于,位于船艏处的下护舷其厚度大于舯部及艉部的下护舷,且船艏处的下护舷形成球鼻艏的形状;船艏处的下护舷固定设置在滑轨上,位于舯部及艉部的下护舷滑动设置在滑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双护舷的搜救巡逻艇,其特征在于,同一侧舯部及艉部的相邻下护舷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其中一个下护舷固定连接齿条,与齿条啮合设置有齿轮,齿轮上的齿轮轴穿过艇体与减速机的输出轴相连,减速机的输入轴与电机轴相连,艇体上设置齿轮轴的穿孔,穿孔处设置密封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双护舷的搜救巡逻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槽顶壁的密封座,密封座呈圆管状,密封座内设置固定密封圈和活动密封圈,固定密封圈紧靠槽顶壁设置,活动密封圈远离槽顶壁设置,固定密封圈、活动密封圈均与齿轮轴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用双护舷的搜救巡逻艇,其特征在于,护舷由氯磺化聚乙烯层、氯丁橡胶层、网格纤维布层及酚醛树脂层粘结而成,氯磺化聚乙烯层、氯丁橡胶层、网格纤维布层及酚醛树脂层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最上层为氯磺化聚乙烯层。
CN201820630850.3U 2018-04-28 2018-04-28 采用双护舷的搜救巡逻艇 Active CN208306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30850.3U CN208306950U (zh) 2018-04-28 2018-04-28 采用双护舷的搜救巡逻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30850.3U CN208306950U (zh) 2018-04-28 2018-04-28 采用双护舷的搜救巡逻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06950U true CN208306950U (zh) 2019-01-01

Family

ID=64713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30850.3U Active CN208306950U (zh) 2018-04-28 2018-04-28 采用双护舷的搜救巡逻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069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08760A (zh) 小水线面双体型高性能水域无人巡查装置
US5191848A (en) Multihull vessels, including catamarans, with wave piercing hull configuration
CN103661818B (zh) 一种无人驾驶智能测量船
CN102923248A (zh) 前水翼可收放的复合翼滑艇
Maloney Chapman piloting & seamanship
Skene Elements of yacht design
CN208306950U (zh) 采用双护舷的搜救巡逻艇
KR20140045132A (ko) 부유식 해양 구조물의 병렬 계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계류 방법
CN205256578U (zh) 高速艇
Souppez et al. Hydrofoil configurations for sailing superyachts: Hydrodynamics, s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US20060124044A1 (en) Vessel provided with a foil situated below the waterline
CN208306911U (zh) 能减少兴波阻力的搜救巡逻艇
CN209290630U (zh) 一种防倾覆船
RU2672227C1 (ru) Корпус судна
RU164898U1 (ru) Моторная надувная лодка с килеватым надувным днищем
RU2648555C1 (ru) Способ проводки плавсредства по мелководным участкам водоема
CN207536088U (zh) 一种小水面线三体救援船
CN101486375B (zh) 子船体可移动式母子风帆船
CN213862585U (zh) 一种船舶停泊靠岸装置
RU99763U1 (ru) Плавучее средство катамаранного типа
RU107759U1 (ru) Многокорпусное судно
Dotson JAL'S NEF X AND GENOESE NAVAL ARCHITECTURE IN THE 13TH CENTURY
CN209600769U (zh) 一种带有表面沟槽的半潜小水线面遥控帆船
Di Piazza Words for canoes: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oceanic sailing craft
CN86106672A (zh) 船舶使用气流减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