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06555U - 转向泵隔热罩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转向泵隔热罩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06555U
CN208306555U CN201820675083.8U CN201820675083U CN208306555U CN 208306555 U CN208306555 U CN 208306555U CN 201820675083 U CN201820675083 U CN 201820675083U CN 208306555 U CN208306555 U CN 208306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pump
thermal insulator
heat shield
steering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750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志琴
马慧
刘阳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Group ORV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tomotiv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750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06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06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065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泵隔热罩及具有其的车辆,转向泵隔热罩用于安装在车辆转向泵的外端以阻隔车辆发动机到转向泵的热辐射和热传导,所述转向泵隔热罩包括:第一隔热件,所述第一隔热件形成为片状板体,所述第一隔热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隔热件用于安装在所述转向泵的端部;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二隔热件与所述第一隔热件相连,所述第二隔热件形成为片状板体,并设置在所述转向泵的侧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泵隔热罩,可以避免转向系统受发动机热辐射的影响,保证转向系统正常工作,有利于转向泵前机舱空间的布置,同时安装方便快捷,提高了维修效率。

Description

转向泵隔热罩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向泵隔热罩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辐射热能,该辐射热能传递到转向系统中,影响转向系统的正常工作。而汽车的动力转向泵隔热罩装配在转向泵外表面,用于阻隔发动机到转向泵的热辐射以及热传导,起隔热作用,避免发动机辐射热能传递到转向系统,从而保证液压转向系各零部件正常工作。现有的汽车技术领域中,为了使发动机的辐射热能不影响转向系统的零部件,需要对汽车前机舱发动机排气周边进行合理的布置,然而由于汽车前机舱位置有限在对汽车前机舱发动机排气周边布置时越来越困难,因此亟待需要解决此类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向泵隔罩。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转向泵隔罩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转向泵隔罩,用于安装在车辆转向泵的外端以阻隔车辆发动机到转向泵的热辐射和热传导,所述转向泵隔热罩包括:
第一隔热件,所述第一隔热件形成为片状板体,所述第一隔热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隔热件用于安装在所述转向泵的端部;
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二隔热件与所述第一隔热件相连,所述第二隔热件形成为片状板体,并设置在所述转向泵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热件与所述第二隔热件垂直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热件与所述第二隔热件的连接处形成为弧形以与所述转向泵的端部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包括:
第一孔道,所述第一孔道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热件的外边缘;
第二孔道,所述第二孔道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热件上邻近所述第二隔热件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向邻近所述转向泵的一面凹陷。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热件上设有一端封闭的沉孔。
优选地,所述沉孔向邻近所述转向泵的一面凹陷。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热件与所述第二隔热件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转向泵隔热罩。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泵隔热罩,通过设置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并将隔热件安装在车辆的转向泵上,阻隔发动机到转向泵的热辐射以及热传导,从而避免转向系统受发动机热辐射的影响,保证转向系统正常工作,该隔热罩还可以根据发动机排气位置的不同,调整安装位置,满足不同需求的布置要求,且有利于转向泵前机舱空间的布置,同时安装方便快捷,提高了维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泵隔热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泵隔热罩与转向泵装配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泵隔热罩与转向泵装配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转向泵隔热罩100;转向泵200;
第一隔热件10;第一孔道11;第二孔道12;沉孔13;
第二隔热件20;
转向泵的安装孔30;
螺栓4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泵隔热罩100。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泵隔热罩100,用于安装在车辆的转向泵200的外端以阻隔车辆发动机到转向泵200的热辐射和热传导,转向泵隔热罩100包括第一隔热件10和第二隔热件20。
具体而言,第一隔热件10形成为片状板体,第一隔热件10上设有安装孔,第一隔热件10用于安装在转向泵200的端部,第二隔热件20与第一隔热件10相连,第二隔热件20形成为片状板体,并设置在转向泵200的侧面。
也就是说,第一隔热件10与第二隔热件20均为片状板体,两者连接在一起以在不同的角度遮挡车辆转向泵200,采用片状板体能够大面积遮挡车辆转向泵200的外表面,且占用面积较小。其中,第一隔热件10上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与转向泵的安装孔30相匹配,可以采用螺栓40穿过第一隔热件10的安装孔和转向泵的安装孔30以将转向泵隔热罩100固定在转向泵200上,由于转向泵200与车辆发动机距离较近,车辆发动机工作时大量的辐射热会影响车辆的转向泵200,因而通过在车辆的转向泵200的外周固定有转向泵隔热罩100能够有效的阻隔车辆发动机到转向泵200的热辐射和热传导,且该转向泵隔热罩100的占用空间较小。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泵隔热罩100,通过设置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并将隔热件安装在车辆的转向泵上,阻隔发动机到转向泵的热辐射以及热传导,从而避免转向系统受发动机热辐射的影响,保证转向系统正常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隔热件10与第二隔热件20垂直设置,通过第一隔热件10和第二隔热件20垂直设置,可以使得第一隔热件10和第二隔热件20分别在车辆转向泵200的前端和侧端进行有效的阻隔,且更加贴近车辆转向泵200的外表面,减少占用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隔热件10与第二隔热件20的连接处形成为弧形以与转向泵200的端部相对应。由于转向泵200前端大多采用弧形设计,因此第一隔热件10与第二隔热件20的连接处形成为弧形,使其与转向泵200的前端形状更加对应。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隔热件10与第二隔热件20的连接处也可以形成其他形状以适应不同形状的转向泵2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安装孔包括第一孔道11和第二孔道12。
具体而言,第一孔道11设置在第一隔热件10的外边缘,第二孔道12设置在第一隔热件10上邻近第二隔热件20的一端。
也就是说,通过在第一隔热件10上不同位置设置第一孔道11和第二孔道12,在第一孔道11和第二孔道12与转向泵的安装孔30配合安装时,可以根据发动机与转向泵200之间的位置关系选择将转向泵隔热罩100固定在转向泵200的不同位置,即通过第一孔道11和第二孔道12与两个不同位置的转向泵的安装孔30配合安装上以使转向泵隔热罩100对准发动机的方向,从而更有效的阻隔发动机产生的辐射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安装孔向邻近转向泵200的一面凹陷。由此可以使得安装孔可以与转向泵200有效的连接,且使得第一隔热件10的其他位置与转向泵200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转向泵隔热罩100影响转向泵200的散热,同时加强了转向泵隔热罩100的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隔热件10上设有一端封闭的沉孔13,沉孔13向邻近转向泵200的一面凹陷。通过设有沉孔13,能够加强转向泵隔热罩100的强度,使隔热罩能够承受发动机高频、持续、剧烈地震动。
优选地,第一隔热件10与第二隔热件20一体成型。也就是说,转向泵隔热罩100优选为一体成型,进一步加强了转向泵隔热罩100的自身的强度,并且成型方便,成本低廉。
总而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泵隔热罩100,可以避免转向系统受发动机热辐射的影响,保证转向系统正常工作,该隔热罩还可以根据发动机排气位置的不同,调整安装位置,满足不同需求的布置要求,且有利于转向泵200前机舱空间的布置,同时安装方便,提高了维修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转向泵隔热罩100,其中,第一隔热件10安装在转向泵200的端部,第二隔热件20与第一隔热件10相连,并设置在转向泵200的侧面,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转向泵隔热罩10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避免转向系统受发动机热辐射的影响,保证转向系统正常稳定的工作,有利于转向泵前机舱空间的布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转向泵隔热罩,用于安装在车辆转向泵的外端以阻隔车辆发动机到转向泵的热辐射和热传导,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泵隔热罩包括:
第一隔热件,所述第一隔热件形成为片状板体,所述第一隔热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隔热件用于安装在所述转向泵的端部;
第二隔热件,所述第二隔热件与所述第一隔热件相连,所述第二隔热件形成为片状板体,并设置在所述转向泵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泵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件与所述第二隔热件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向泵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件与所述第二隔热件的连接处形成为弧形以与所述转向泵的端部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泵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包括:
第一孔道,所述第一孔道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热件的外边缘;
第二孔道,所述第二孔道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热件上邻近所述第二隔热件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泵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向邻近所述转向泵的一面凹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泵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件上设有一端封闭的沉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泵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向邻近所述转向泵的一面凹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泵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件与所述第二隔热件一体成型。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泵隔热罩。
CN201820675083.8U 2018-05-08 2018-05-08 转向泵隔热罩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08306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75083.8U CN208306555U (zh) 2018-05-08 2018-05-08 转向泵隔热罩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75083.8U CN208306555U (zh) 2018-05-08 2018-05-08 转向泵隔热罩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06555U true CN208306555U (zh) 2019-01-01

Family

ID=64712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75083.8U Active CN208306555U (zh) 2018-05-08 2018-05-08 转向泵隔热罩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065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25850U (zh) 一种伺服驱动器的外壳结构
CN208306555U (zh) 转向泵隔热罩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4761306U (zh) 一种组串型光伏并网逆变器
CN203353031U (zh) 三相静止变流散热及电磁屏蔽装置
CN104966994A (zh) 一种三相屏蔽触头盒
CN202733997U (zh) 超薄电磁炉及其底壳
CN206575277U (zh) 一体式进出风防护窗
CN207978235U (zh) 一种机电设备的散热装置
CN207611966U (zh) 一种分变电站用变电器防护警示装置
CN204153520U (zh) 散热型氙气灯
CN205102043U (zh) 一种节能型led筒灯
CN211743521U (zh) 一种计算机输入设备连接器
CN203407143U (zh) 一种调节器
CN202634243U (zh) 变频器装置
CN208021181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散热格栅
CN212936427U (zh) 一种散热性好的一体机用电阻电箱
CN203920406U (zh) 集成散热器
CN211872229U (zh) 一种横机机头箱的新型散热结构
CN203522593U (zh) 一种带有冷却功能的发电机控制柜
CN220927156U (zh) 缝纫机机头的电机安装结构及缝纫机
CN217936386U (zh) 一种plc、刹车模块有效配合的制动刹车机柜
CN212085514U (zh) 一种电气柜的防晒结构
CN209388235U (zh) 一种非标模块的安装结构
CN204858691U (zh) 卡箍式安装的通信基站电源系统
CN109339967B (zh) 航空风冷发动机导风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1

Address after: 100130 Zhaofe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Zhaofeng industrial base Tongxin Road No. 1

Patentee after: BAIC GROUP ORV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99, Shuanghe Avenue, Renhe Town, Beijing, Shuny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UTOMOBILE RESEARCH GENERAL INSTITUT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