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02808U - 一种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302808U CN208302808U CN201820645970.0U CN201820645970U CN208302808U CN 208302808 U CN208302808 U CN 208302808U CN 201820645970 U CN201820645970 U CN 201820645970U CN 208302808 U CN208302808 U CN 2083028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iner
- cavity
- detection
- reagent
- auxiliary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包括第一容器及与第一容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容器,第一容器设有第一容腔及突伸入第一容腔内的刺破部;第二容器设有第二容腔及用于封盖第二容腔的开口的膜片,第二容器用于遮盖第一容腔的开口;将预先准备好的第一试剂装入第一容腔内,将预先准备好的第二试剂装入第二容腔内,然后将第二容器安装在第一容器上,利用第二容器将第一试剂封装在第一容腔内;当需要混合试剂时,利用刺破部刺破膜片,使得第二试剂进入第一容腔内与第一试剂混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实现仪器的小型化,适用于床旁、现场快速检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的反应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检测分析设备出现了向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一种是向着更“高、精、集成”的方向发展,此方向依赖大型全自动的仪器设备,具有批量检测速度快、结果准确等优势,但也存在仪器价格高昂,操作复杂,单个样本报告时间长等缺陷;另一种是向着“简单、便捷、快速”的方向发展,其特点是实现仪器小型化、操作简便、报告快捷,虽然其批处理样本能力不如大型全自动仪器,但其具有仪器成本低,样本处理简单,适应于现场快速检测的需要。
在疾病诊断、环境监测、食品与药品安全等领域,对生化、免疫等检测指标进行现场快速定量检测分析十分重要。在该领域,传统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其缺点是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下、重复性差、检测参数少,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之后又出现了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其在分光光度计的基础上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仍不能满足样本量日常增长的实际工作需要。目前已发展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该方法将生化免疫分析中的加样、加试剂、混合、预温、比色(浊)、结果计算与报告等步骤的部分或全部由仪器自动完成,工作效率和检测质量大大提高。但现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体积庞大、价格昂贵、操作复杂、还需要配备专业设备进行样品的前处理,所以只能应用于大型医院的中心实验室,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以上方法均不能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要。
在现场快速检测领域,出现了微流控技术,该技术将生化分析仪检测所需的取样、加试剂、混合、保温、比色等功能整合在一块微型芯片上,但该技术存在只能一次同时检测若干指标的缺陷,不能实现拆分单项指标进行检测,且该技术目前检测结果准确性差等缺陷。
其他的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则是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小型化,但因仍然存在需设置自动加样、洗针、混合、洗杯等步骤,因此仅适合小型试验室,不能适应现场快速诊断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结果可靠、操作简单、报告快捷且能实现仪器小型化的用于床旁、现场快速检测的反应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包括第一容器及与第一容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容器,第一容器采用透光材料制成,第一容器设有第一容腔及突伸入第一容腔内的刺破部,第一容腔用于容设外界的第一试剂;第二容器设有第二容腔及用于封盖第二容腔的开口的膜片,第二容腔用于容设外界的第二试剂,第二容器用于遮盖第一容腔的开口,刺破部用于刺破膜片以使得第二试剂进入第一容腔内与第一试剂混合。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器设有遮盖片,刺破部自遮盖片突设而成,遮盖片设有贯穿遮盖片的穿孔,第二试剂经由穿孔流入第一容腔内。
优选地,所述遮盖片的边缘连接于第一容腔的侧壁。
优选地,所述第二容器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用于隔离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的隔离部,隔离部用于封闭第一容腔的开口,第一配合部或第二配合部与第一容器可拆卸连接,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分别设有位于隔离部两侧的第一盲槽及第二盲槽,第二容腔、膜片位于隔离部的同一侧,第二容腔、膜片均位于第一盲槽内。
优选地,所述隔离部连接有位于第一盲槽内的圈体,隔离部、圈体围设形成第二容腔,膜片用于遮盖圈体远离隔离部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圈体与第一盲槽的侧壁之间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还包括容料包,容料包装设于第一盲槽内。
优选地,所述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用于密封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之间的间隙。
优选地,所述膜片采用铝箔制成。
优选地,所述刺破部呈锥状,刺破部远离遮盖片一端的外径小于刺破部靠近遮盖片一端的外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预先准备好的第一试剂装入第一容腔内,将预先准备好的第二试剂装入第二容腔内,然后将第二容器安装在第一容器上,利用第二容器将第一试剂封装在第一容腔内;当需要混合试剂时,利用刺破部刺破膜片,使得第二试剂进入第一容腔内与第一试剂混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实现仪器的小型化,适用于床旁、现场快速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容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容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容料包装入第二容器的第一盲槽内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第一容器 2—第二容器 3—第一容腔
4—刺破部 5—第二容腔 6—膜片
7—遮盖片 8—穿孔 9—第一配合部
11—第二配合部 12—隔离部 13—第一盲槽
14—第二盲槽 15—圈体 16—容料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包括第一容器1及与第一容器1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容器2,例如,第一容器1与第二容器2螺纹连接,第一容器1大致呈中空的柱状,第一容器1设置有第一容腔3及突伸入第一容腔3内的刺破部4,第一容腔3自第一容器1一端的端面凹设而成,第一容腔3用于容设外界的第一试剂,装设在第一容器1上的第二容器2遮盖住第一容腔3的开口,防止第一试剂流出第一容腔3;第二容器2设置有第二容腔5及用于封盖第二容腔5的开口的膜片6,第二容腔5用于容设外界的第二试剂,第二容器2用于遮盖第一容腔3的开口以防止第二试剂从第二容腔5内流出,刺破部4用于刺破膜片6以使得第二试剂进入第一容腔3 内与第一试剂混合。
将预先准备好的外界的第一试剂装入第一容腔3内,将预先准备好的外界的第二试剂装入第二容腔5内,然后将第二容器2以第二配合部11安装在第一容器1上,利用第二容器2将第一试剂封装在第一容腔3内,防止第一试剂从第一容腔3内流出;检测前,先使第二配合部11与第一容腔3脱离,将检测样本加入第一容腔3中,再使第二配合部11与第一容腔3紧密连接,颠倒检测容器,使第一容腔3中的试剂与检测样本充分混匀并发生反应,当反应完成后,使第二配合部11与第一容腔3脱离,然后使用第二容器2的第一配合部9与第一容腔3紧密连接,此时,刺破部4刺破第二容腔3的膜片6,使第二容腔3 中的试剂释放出来,颠倒检测容器,使第一容腔3中的试剂与检测样本的混合物与第二容腔5中的试剂充分混匀并发生反应,当反应完成后,进行检测。本实用新型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实现仪器的小型化,适用于床旁、现场快速检测。
所述第一容器1上设置有遮盖片7,遮盖片7大致呈平板状,刺破部4自遮盖片7突设而成,本实施例中,遮盖片7与刺破部4为一体式构造,遮盖片 7上设置有贯穿遮盖片7的穿孔8,第二试剂经由穿孔8流入第一容腔3内。
所述刺破部4呈锥状,根据实际需要,刺破部4可以为圆锥状或棱锥状,刺破部4远离遮盖片7一端的外径小于刺破部4靠近遮盖片7一端的外径,实际使用时,确保刺破部4可以轻松刺破膜片6。
所述遮盖片7的边缘连接在第一容腔3的侧壁上,刺破部4自遮盖片7向上突设而成,刺破部4未突伸出第一容腔3的侧壁,即刺破部4完全没入第一容腔3内,利用第一容腔3的侧壁防护刺破部4,防止刺破部4受到外界物件的碰撞而损坏。
所述第二容器2包括第一配合部9、第二配合部11、用于隔离第一配合部 9与第二配合部11的隔离部12,隔离部12大致呈平板状,隔离部12用于封闭第一容腔3的开口,第一配合部9或第二配合部11与第一容器1可拆卸连接,第一配合部9、第二配合部11分别设置有位于隔离部12两侧的第一盲槽13及第二盲槽14,第一盲槽13自第一配合部9远离隔离部12一端的端面凹设而成,第二盲槽14自第二配合部11远离隔离部12一端的端面凹设而成,当第一容器 1与第二容器2安装在一起之后,刺破部4位于第一盲槽13内或第二盲槽14 内,优选地,第一盲槽13的深度、第二盲槽14的深度均大于刺破部4的高度,防止盲槽的底壁碰伤刺破部4,第二容腔5、膜片6位于隔离部12的同一侧,第二容腔5、膜片6均位于第一盲槽13内。
所述隔离部12连接有位于第一盲槽13内的圈体15,圈体15大致为中空圆柱状,优选地,隔离部12与圈体15为一体式构造,隔离部12、圈体15围设形成第二容腔5,膜片6用于遮盖圈体15远离隔离部12的一端。
所述圈体15与第一盲槽13的侧壁之间间隔设置,即圈体15与第一盲槽 13的侧壁之间具有让位间隙,让位间隙环绕圈体15使得圈体15不直接接触第一盲槽13的侧壁。当刺破部4刺破膜片6时,第一容腔3的侧壁突伸入让位间隙内。
所述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还包括容料包16,容料包16装设在第一盲槽13内,即容料包16与第二容器2为分体式构造,实际制造时,容料包16、第二容器2分开单独成型,待两者制造完成后,再将两者组装在一起,优选地,容料包16与第一盲槽13之间为过盈配合,利用容料包16的外表面与第一盲槽 13的侧壁之间的摩擦力将容料包16紧紧定位在第二容器2中。当然,第二容器2亦可采用弹性材料(如硅胶等)制成,当容料包16装入第一盲槽13中之后,第二容器2发生弹性变形,利用第二容器2的弹性回复力使得容料包16 稳稳定位在第二容器2的第一盲槽13中。
所述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还包括密封圈(图中未示出),密封圈用于密封第一容器1与第二容器2之间的间隙,通过增设密封圈,当第一容器1与第二容器2安装在一起之后,防止容腔内的试剂流出到容器之外。
本实施例中,所述膜片6采用铝箔制成;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膜片6亦可采用塑料等易刺破的薄膜材料制成。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器及与第一容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容器,第一容器采用透光材料制成,第一容器设有第一容腔及突伸入第一容腔内的刺破部,第一容腔用于容设外界的第一试剂;第二容器设有第二容腔及用于封盖第二容腔的开口的膜片,第二容腔用于容设外界的第二试剂,第二容器用于遮盖第一容腔的开口,刺破部用于刺破膜片以使得第二试剂进入第一容腔内与第一试剂混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设有遮盖片,刺破部自遮盖片突设而成,遮盖片设有贯穿遮盖片的穿孔,第二试剂经由穿孔流入第一容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片的边缘连接于第一容腔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器包括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用于隔离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的隔离部,隔离部用于封闭第一容腔的开口,第一配合部或第二配合部与第一容器可拆卸连接,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分别设有位于隔离部两侧的第一盲槽及第二盲槽,第二容腔、膜片位于隔离部的同一侧,第二容腔、膜片均位于第一盲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部连接有位于第一盲槽内的圈体,隔离部、圈体围设形成第二容腔,膜片用于遮盖圈体远离隔离部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圈体与第一盲槽的侧壁之间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还包括容料包,容料包装设于第一盲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用于密封第一容器与第二容器之间的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采用铝箔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部呈锥状,刺破部远离遮盖片一端的外径小于刺破部靠近遮盖片一端的外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45970.0U CN208302808U (zh) | 2018-04-28 | 2018-04-28 | 一种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45970.0U CN208302808U (zh) | 2018-04-28 | 2018-04-28 | 一种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302808U true CN208302808U (zh) | 2019-01-01 |
Family
ID=64714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645970.0U Active CN208302808U (zh) | 2018-04-28 | 2018-04-28 | 一种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302808U (zh) |
-
2018
- 2018-04-28 CN CN201820645970.0U patent/CN2083028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963855B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nalytes in fluid samples | |
CN105836240B (zh) | 破管机构、包含有该破管机构的密封性试管组件及其应用 | |
CN108489904A (zh) | 一种用于检测的反应容器 | |
CN207396345U (zh) | 一种poct特定蛋白检测分析仪 | |
CN105842434B (zh) | 一种样本收集检测装置 | |
CN107677838A (zh) | 检测集成芯片及其检测方法 | |
CN109967144A (zh) | 用于检测微流控芯片的干式化学分析仪及微流控芯片 | |
CN111733066A (zh) | 用于样本处理及检测的一体化试剂杯及检测样本的方法 | |
WO2023138148A1 (zh) | 一种应用于快速检测的密封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应用 | |
CN210796462U (zh) | 用于样本处理及检测的一体化试剂杯 | |
CN205038217U (zh) | 一种快速检测试剂卡 | |
US20210181088A1 (en) | Reaction vessel for testing | |
CN208302808U (zh) | 一种用于分析检测的检测容器 | |
CN110333344A (zh) | 一种粪便采样及检测一体化装置 | |
CN208297330U (zh) | 一种用于检测的反应容器 | |
CN208366832U (zh) | 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复杂水体多参数快检设备 | |
CN209311170U (zh) | 磁力检测笔 | |
CN218404216U (zh) | 一种核酸检测连接件及核酸扩增检测组件 | |
CN103940817B (zh) | 一种内置试剂的液体样品采集检测器 | |
CN105938066A (zh) | 液体混合装置及其混合方法 | |
US9352313B2 (en) | Device for collecting and testing analyte in a liquid sample | |
CN204269419U (zh) | 一种取样装置 | |
CN102608034A (zh) | 一种试剂预封装比色杯结构 | |
CN205826510U (zh) | 单针穿刺型多组分试剂反应杯 | |
CN204807439U (zh) | 适用于怕水怕氧化合物进行紫外荧光检测用比色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Room 412, 4th Floor, Building 3, No. 14 Gongye West Road,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Muma Lif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12, 4th Floor, Building 3, No. 14 Gongye West Road,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DEYI BIO-MEIDICNE TECHNOLOGY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