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86378U - 雾化头、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 Google Patents

雾化头、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86378U
CN208286378U CN201820892309.XU CN201820892309U CN208286378U CN 208286378 U CN208286378 U CN 208286378U CN 201820892309 U CN201820892309 U CN 201820892309U CN 208286378 U CN208286378 U CN 208286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heat generating
generating member
locating slot
insulat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923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Pa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Pa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Pa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Pait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923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86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86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863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雾化头,其包括绝缘座、发热件、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通过绝缘座电性绝缘设置,绝缘座的一端为敞口并向内延伸形成容置腔,发热件安装在容置腔内,绝缘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发热件的正极连接端与第一定位槽配合连接时,发热件的正极连接端与第一电极电性连接,发热件的负极连接端与第二定位槽配合连接时,发热件的负极连接端与第二电极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发热件的正、负极连接端分别位于第一定位槽及第二定位槽内,便能保证发热件与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接触并电性连接,安装简单。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带有该雾化头的雾化组件、带有该雾化组件的的雾化器及带有该雾化器的电子烟。

Description

雾化头、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拟吸烟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雾化头、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电子烟包括雾化器和电源装置,使用时,电源装置作为供电电源为雾化器提供电能,雾化器工作加热烟液产生烟雾以供用户吸食。为了获得较佳的吸食体验,用户需经常更换发热件,由于市面上的雾化器结构较为复杂,用户进行更换操作时通常比较麻烦,同时,为保证发热件处于正常导通状态,安装完毕后需要反复调试,由此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进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用户安装发热件的雾化头;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雾化头的雾化组件;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雾化组件的雾化器;
更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雾化器的电子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雾化头,所述雾化头包括绝缘座、发热件、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绝缘座电性绝缘设置,所述绝缘座的一端为敞口并向内延伸形成容置腔,所述发热件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绝缘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发热件的正极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槽配合连接时,所述发热件的正极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性连接,所述发热件的负极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槽配合连接时,所述发热件的负极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槽及所述第二定位槽均为设置在所述绝缘座的上端面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凹槽,所述发热件为螺旋状结构的发热丝,所述发热件的正极连接端与负极连接端分别由该发热丝的两个引脚构成。
进一步地,部分所述第一电极贯穿所述绝缘座的壁体后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二电极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槽位于所述绝缘座的一侧,该发热丝的一个引脚延伸至所述绝缘座的外部后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座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容置腔的相对腔壁的两个卡合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由两个所述卡合槽的其中一个构成,所述第二定位槽由另一个所述卡合槽构成,所述发热件为两端贯通的发热筒,该发热筒的正极连接端与负极连接端分别搭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及所述第二定位槽上。
进一步地,部分所述第一电极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对应设置,部分所述第二电极穿过所述绝缘座的底壁后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相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电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发热件的外周面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配合的第一凸缘及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配合的第二凸缘,所述发热件的正极连接端由所述第一凸缘构成,所述发热件的负极连接端由所述第二凸缘构成。
一种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头,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雾化底座,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均安装在所述雾化底座上,所述雾化底座上设置有收纳部,所述绝缘座安装在所述收纳部内。
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前述所述的雾化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外壳,所述雾化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的一端,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储液腔,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发热件接触的吸液件,所述吸液件的两端延伸至所述储液腔内。
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包括前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雾化头、雾化组件或雾化器或电子烟,安装发热件时,只需将发热件放置在绝缘座上,并使得发热件的正、负极连接端分别位于第一定位槽及第二定位槽内,便能够保证发热件的正、负极连接端分别与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接触并电性连接,用户无需反复调试,操作简单、便捷,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雾化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3是图2所示雾化器中雾化组件的爆炸图(省略吸液件);
图4是图3所示雾化组件中发热组件与绝缘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发热组件、绝缘座及第一电极连接时的俯视图;
图6是图1所示雾化器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雾化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图8是图7所示雾化组件的俯视图;
图9是带有图7所示雾化组件的雾化器的剖视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编号分别为:
雾化器100,200 外壳10 储液腔101
上盖组件20 上盖21 内衬件22
通孔221 烟嘴23 雾化组件30
雾化底座31 本体311 固定套312
收纳部3121 开口3122 绝缘座32
容置腔321 卡合槽322 第一定位槽3211
第二定位槽3212 发热件33 吸液件34
第一电极35 连接座351 电极管352
电极杆353 绝缘衬垫354 连通孔3521
第二电极36 固定座37 进气口371
连接管372 电极柱3721 绝缘衬套3722
调节环38 调气口381 通气件40
顶板41 出烟口411 注液口412
通气管42 抵持件43 第一限位槽3531
第二限位槽361 第一凸缘331 第二凸缘332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电子烟,该电子烟包括雾化器100以及与雾化器100电性连接的电源装置(图未示出)。其中,雾化器100包括外壳10、相对设置在外壳10两端的上盖组件20和雾化组件30,以及连接在上盖组件20与雾化组件30之间的通气件40,具体地,所述电源装置与雾化组件30可拆卸地连接,工作时,作为电源的所述电源装置向雾化组件30供电,从而使雾化组件30加热并雾化发烟体1形成烟雾,烟雾依次经由通气件40以及上盖组件20进入至用户口中。
请参阅图6,外壳10大致呈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通气件40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外壳10上端的顶板41以及设置在顶板41上的通气管42。顶板41盖设在外壳10的上端,顶盖41的中心处设置有出烟口411,通气管42对应出烟口411沿顶板41的轴向向下延伸形成,通气管42两端贯通且通气管42收容于外壳10的内部。外壳10的内壁与通气管42的外壁之间形成用于存储烟液的储液腔101,顶板41上位于出烟口411的一侧开设有与储液腔101相连通的注液口412,用户可通过注液口412向储液腔101内注液操作。
另外,外壳10由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制成,以使得用户能够透过外壳10观察储液腔101内的烟液余量,方便用户及时注液操作。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0由玻璃材料制成。
上盖组件20包括设置在顶板41上的上盖21、收容于上盖21内的内衬件22以及连接在上盖21上的烟嘴23。
上盖21大致呈两端贯通的筒状结构,内衬件22与顶板41可活动地连接,内衬件22的下端面与顶板41的上端面相贴合,相对顶板41活动上盖21进而带动内衬件22活动,可使得内衬件22关闭或打开注液口412。可以理解地,内衬件22与顶板41滑动连接,或内衬件22与顶板41转动连接,或内衬件22与顶板41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内衬件22与顶板41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制,只需满足当内衬件22活动时,内衬件22能够关闭或打开注液口412即可。
内衬件22上对应出烟口411设置有通孔221,当内衬件22关闭注液口412时,通孔221与出液口411相连通,此时用户可进行抽吸抽操作。
烟嘴23大致呈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烟嘴23的一端穿过上盖21后与内衬件22连接,且与通孔221对应连通。用户抽吸时,生成的烟雾依次经由通气管42的内腔、出烟口411、通孔221以及烟嘴23进入至用户口中。
请参阅图3、图4及图5,雾化组件30包括雾化底座31、安装在雾化底座31上的雾化头(图未标出)、安装在雾化底座31上的第一电极35和第二电极36、固定连接在雾化底座31下端的固定座37以及可转动地套设在固定座37外部的调节环38。其中,所述雾化头包括收容于雾化底座31内的绝缘座32、设置在绝缘座32上的发热件33和吸液件34。
雾化底座31包括本体311以及沿本体311的轴向向上延伸的固定套312,本体311可拆卸地安装在外壳10的下端,本体311大致呈中心具有通孔的环状结构,固定套312两端贯通且与本体311的通孔相连通。固定套312的内部空间形成用于安装绝缘座32的收纳部3121,固定套312上沿固定套312的径向设置有贯通固定套312相对两侧壁的开口3122。
绝缘座32大致呈上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绝缘座32的下端中心处设置有通孔,绝缘座32的一端为敞口并向内延伸,敞口的内部空间构成容置腔321,绝缘座32上对应开口3122设置有贯通固定套312相对侧壁(及容置腔321相对的两个腔壁)的两个卡合槽322,卡合槽322与容置腔321相连通。绝缘座3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槽3211和第二定位槽3212。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槽3211为设置在绝缘座32的上端面且与容置腔321连通的凹槽。第二定位槽3212同样为设置在绝缘座32的上端面且与容置腔321连通的凹槽,且该凹槽贯通绝缘座32的外侧壁。
第一电极35包括连接座351以及相对连接在连接座351的上下两表面的电极管352和电极杆353,连接座351、电极管352以及电极杆353为一体成型结构。具体地,连接座351安装在本体311的中心处,连接座351的中心处设置有通孔,电极管352两端贯通连接在连接座351的下端面且贯通连接座351的下端面,电极杆353沿雾化底座31的轴向连接在连接座351的上端面,电极杆353的一端贯穿绝缘座32的壁体后位于第一定位槽3211内,绝缘座32的侧壁实现了电极杆353与固定套312之间的电性绝缘功能。同时,为了实现连接座351与本体311之间的电性绝缘功能,避免短路,连接座351与本体311之间夹设有绝缘衬垫354,绝缘衬垫354包括但不限于硅胶垫或橡胶垫。
电极管352通过绝缘座32的通孔与容置腔321相连通,电极管35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电极管352的内腔相连通的连通孔3521。
第二电极36连接在雾化底座31的侧壁上且靠近第二定位槽3212位于绝缘座32的一侧,第二电极36与雾化底座31电性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36与雾化底座31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36还可以通过插接、卡接等方式与雾化底座31可拆卸地连接,此处不作限制。
发热件33和吸液件34相互接触设置,本实施方式中,发热件33为螺旋形管状结构的发热丝,吸液件34为棉花,发热件33缠绕在吸液件34的外部,也就是说,吸液件34在装配时可以直接穿过管状的发热件33,从而省去了绕制棉花的麻烦。吸液件34能够吸收并储存烟液,发热件33通电后能够产生热量,工作时,发热件33产生的热量加热吸液件34上的烟液,进而使得烟液雾化生成烟雾。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发热件33还可以是金属发热片或发热筒等通电后能够产热的元件,吸液件34还可以是多孔陶瓷,多孔石墨或泡沫金属等具有吸液能力的元件。
用户安装发热件33和吸液件34时,先将发热件33缠绕在吸液件34的外部,然后将发热件33和吸液件34的组装体安装在容置腔321内,并使得吸液件34的两端搭接在卡合槽322上,发热件33的一个引脚做为正极连接端设置在第一定位槽3211内并与第一电极35的电极杆353接触,发热件33的另一个引脚做为负极连接端设置在第二定位槽3211内并延伸至绝缘座32的外部后与第二电极36接触。第一电极35与第二电极36分别与所述电源装置的正、负极导通,从而使得发热件33能够在通电后工作以产生热量。由此,用户安装发热件33时,只需将发热件33放置在绝缘座32上,并使得发热件33的正极连接端及负极连接端分别位于第一定位槽3211及第二定位槽3212内,便能够保证发热件33的正极连接端及负极连接端分别与第一电极35及第二电极36接触并电性连接,即可保证发热件33处于正确的安装位置上,操作简单,避免了用户反复调试的麻烦,给用户提供了方便。
使用电子烟时,用户可向吸液件34上滴加烟液,此时的电子烟为滴液式电子烟,吸液件34的吸液及储存烟液的能力保证了烟液的持续供应,避免干烧。绝缘座32由绝缘材料制成,从而避免短路。同时,绝缘座32具有一定的吸收、储存烟液的能力。由于吸液件34的两端搭接在卡合槽322上,因此,吸液件34上的部分烟液可传递并储存在绝缘座32内,进一步实现了可持续供应烟液的功能,减少了每次抽吸时滴加烟液的次数。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座32为多孔陶瓷,陶瓷具有良好的导热、保温效果,减少了热量散失以及再次启动加热的时间,使得雾化更充分,进而提升了用户的吸食口感。可以理解地,绝缘座32还可以是诸如多孔石墨等绝缘、吸液元件。
通气件40的通气管42与雾化底座31的固定套312可拆卸地连接,通气管42与容置腔321相连通,以使得容置腔321内生成的烟雾能够依次通过通气件40和上盖组件20进入至用户口中。具体地,所述储液腔101由外壳10、通气件40以及雾化底座31三者之间围设的空间构成,吸液件34的两端通过开口3122穿出固定套312进而延伸至储液腔101内。用户启动电子烟,当吸液件34接触烟液时,吸液件34能够吸取储液腔101内的烟液进而在发热件33的加热作用下雾化生成烟雾,此时的电子烟为储液式电子烟。当通气件40与雾化底座31连接时,通气件40的下端能够抵持吸液件34,进而将吸液件34挤压在开口3122上,对吸液件34起到固定作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管42通过螺纹连接套设在固定套312的外部,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通气管42与固定套312之间还可以通过卡接、插接或磁性连接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
另外,请再次参阅图6,通气件40上设置有抵持件43,本实施方式中,抵持件43为两端贯通的套筒状结构,抵持件43收容于通气管42的下端内,当通气管42与固定套312连接时,抵持件43的下端能够与发热件33的正极连接端及负极连接端均相抵持,从而将发热件33的两个正极连接端及负极连接端分别挤压在第一定位槽3211和第二定位槽3212内,进而分别与第一电极35和第二电极36接触,避免发热件33与第一电极35及第二电极36之间脱开。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抵持件43还可以是一体设置在通气管42内壁上的凸缘,通气件40与雾化底座31连接时,该凸缘将发热件33的两个引脚挤压在第一定位槽3211和第二定位槽3212内。
固定座37大致呈上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固定座37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371,进气口371与第一电极35上的连通孔3521相连通,调节环38的侧壁上对应进气口371开设有调气口381,通过转动调节环38,可改变调气口381与进气口371的连通面积,从而控制进气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用户抽吸操作时,外部气体由调气口381进入,依次通过进气口371、连通孔3521进入至容置腔321内,最终由通气件40及上盖组件20进入至用户口中。
固定座37底部的中心处沿固定座37的轴向向下延伸形成有与固定座37的内腔连通的连接管372,连接管372内安装有电极柱3721,电极柱3721与第一电极35的电极管352连接并电性导通。此外,电极柱3721与连接管372之间夹设有绝缘衬套3722,以实现电性绝缘作用。可以理解地,绝缘衬套3722包括但不限于橡胶套或硅胶套。所述电源装置与连接管372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电源装置的正、负极中的一个与连接管372电性连接,另一个与电极柱3721电性连接,从而实现电源装置向发热件33供电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雾化组件30,安装发热件33时,只需将发热件33放置在绝缘座32上,并使得发热件33的正极连接端及负极连接端分别位于第一定位槽3211及第二定位槽3212内,便能够保证发热件33的两个引脚分别与第一电极35及第二电极36接触并电性连接,用户无需反复调试,操作简单、便捷,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雾化器100及电子烟,因其具有上述雾化组件30全部的技术特征,故具有与上述雾化组件30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7、图8及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雾化组件30相较于实施例一的雾化组件30的区别就在于:本实施例二的雾化组件30的雾化头中发热件33为两端贯通的发热筒。
具体地,绝缘座32的相对侧壁上开设的两个卡合槽322,其中一个卡合槽322构成第一定位槽,另一个卡合槽322构成第二定位槽,绝缘座32设置在第一电极35与雾化底座31之间以实现二者的电性绝缘作用。第一电极35上的电极杆353收容于容置腔321内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对应,第二电极36的一端与雾化底座31的底壁连接,第二电极36的另一端穿过绝缘座32的底壁后收容于容置腔321内且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相对应。当发热件33的正极连接端及负极连接端分别搭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及所述第二定位槽上时,发热件33的正极连接端能够与第一电极35接触并电性连接,发热件33的负极连接端能够与第二电极36接触并电性连接。
另外,第一电极35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3531,第二电极36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361,发热件33一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槽3531配合的第一凸缘331,发热件33另一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第二限位槽361配合的第二凸缘332。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缘331做为发热件33的正极连接端,第二凸缘332做为发热件33的负极连接端。安装时,第一凸缘331与第一限位槽3531相卡合,第二凸缘332与第二限位槽361相卡合,从而对发热件33的安装起到限位作用,避免了发热件33沿绝缘座32的径向发生移动,同时,增加了发热件33与第一电极35及第二电极36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连接更稳定。同时,吸液件34安装在发热件33的内部,发热件33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多个透烟孔(图未标出),以使得产生的烟雾能够经由所述透烟孔流出进而被用户吸食。
本实施例中未提及的零部件结构及连接关系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雾化组件30,安装发热件33时,只需将发热件33的正极连接端及负极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及所述第二定位槽对应配合连接便可保证发热件33与第一电极35及第二电极36的电性连接关系,用户无需反复调试,操作简单、便捷,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带有上述雾化组件30的雾化器200及电子烟,因其具有上述雾化组件30全部的技术特征,故具有与上述雾化组件30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雾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头包括绝缘座、发热件、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通过所述绝缘座电性绝缘设置,所述绝缘座的一端为敞口并向内延伸形成容置腔,所述发热件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绝缘座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发热件的正极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槽配合连接时,所述发热件的正极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性连接,所述发热件的负极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槽配合连接时,所述发热件的负极连接端与所述第二电极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头,其特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及所述第二定位槽均为设置在所述绝缘座的上端面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凹槽,所述发热件为螺旋状结构的发热丝,所述发热件的正极连接端与负极连接端分别由该发热丝的两个引脚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头,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一电极贯穿所述绝缘座的壁体后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第二电极靠近所述第二定位槽位于所述绝缘座的一侧,该发热丝的一个引脚延伸至所述绝缘座的外部后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座上设置有贯通所述容置腔的相对腔壁的两个卡合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由两个所述卡合槽的其中一个构成,所述第二定位槽由另一个所述卡合槽构成,所述发热件为两端贯通的发热筒,该发热筒的正极连接端与负极连接端分别搭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及所述第二定位槽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雾化头,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第一电极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相对应设置,部分所述第二电极穿过所述绝缘座的底壁后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与所述第二定位槽相对应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电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发热件的外周面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配合的第一凸缘及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配合的第二凸缘,所述发热件的正极连接端由所述第一凸缘构成,所述发热件的负极连接端由所述第二凸缘构成。
7.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雾化头,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雾化底座,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均安装在所述雾化底座上,所述雾化底座上设置有收纳部,所述绝缘座安装在所述收纳部内。
8.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外壳,所述雾化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的一端,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储液腔,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发热件接触的吸液件,所述吸液件的两端延伸至所述储液腔内。
10.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烟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雾化器。
CN201820892309.XU 2018-06-06 2018-06-06 雾化头、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Active CN208286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92309.XU CN208286378U (zh) 2018-06-06 2018-06-06 雾化头、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92309.XU CN208286378U (zh) 2018-06-06 2018-06-06 雾化头、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86378U true CN208286378U (zh) 2018-12-28

Family

ID=64722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92309.XU Active CN208286378U (zh) 2018-06-06 2018-06-06 雾化头、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863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8615A (zh) * 2018-06-06 2019-12-13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雾化头、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8615A (zh) * 2018-06-06 2019-12-13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雾化头、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06134B2 (en)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same
CN208096006U (zh) 一种电子烟
EP3153036B1 (en) E-cigarette atomizer
US9480286B2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device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thereof
US9301549B2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device,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atomization device thereof
EP2617303B1 (en) Replaceable general atomizing head
WO2014153782A1 (zh) 电子烟
WO2014153778A1 (zh) 电子烟
CN109965349A (zh) 一种电子烟
CN105707983B (zh) 电子烟
CN105996130A (zh) 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WO2014110750A1 (zh) 电子烟
CN206659108U (zh) 易拆装雾化器以及电子吸烟装置
CN112772996A (zh)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3215348U (zh) 储液组件、雾化器及其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08446610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08286378U (zh) 雾化头、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08550032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08909128U (zh) 电子烟
CN207821092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WO2019233390A1 (zh) 雾化头、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6135187U (zh) 一种电子雾化器
CN214854355U (zh) 主机、雾化装置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08523773U (zh) 底座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10277909U (zh) 一种雾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