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82383U - 具有双重温度保护的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双重温度保护的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82383U
CN208282383U CN201820399571.0U CN201820399571U CN208282383U CN 208282383 U CN208282383 U CN 208282383U CN 201820399571 U CN201820399571 U CN 201820399571U CN 208282383 U CN208282383 U CN 2082823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capacitor
bidirectional triode
triode thyristor
separate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995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志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gao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gao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gao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gao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9957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823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823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823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即热式加热模块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双重温度保护的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模块,其加热管采用陶瓷加热管,所述的陶瓷加热管为在陶瓷管外沿轴向绕设2组绕向相反的加热线圈而构成;在外壳的近末端处的外壁上采用热传导装置装配一70℃双金属片温控器;在外壳的进口端的外壁上采用另一热传导装置装配一45℃双金属片温控器;所述的两级温度保护装置为在电源与控制电路之间依次串联70℃双金属片温控器、45℃双金属片温控器、并联的2组绕向相反的加热线圈所构成。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当加热温度过高时能及时断开电源防止意外,而当温度下降到正常时,还能自动接通,无需外部电源供电,不易损坏,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具有双重温度保护的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即热式加热模块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双重温度保护的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模块。
背景技术
智能马桶从第一代的储热式发展到现在的即热式,健康、舒适、安全、节能、冲力、智控、美感已成行业发展的趋势。
大多产品采用即热式加热技术,机器内部是没有任何水容器的,仅仅是靠一小截带有精密温度和保护私服电路组成的瞬间加热管来加热流经其中的水,要比带水箱的那种类似电热水壶的简单加热方式安全些。因为瞬间加热管一旦破裂漏电,水也会瞬间喷出烧毁加热管,产生可见的故障现象被发现而停止使用。
但是老式的蓄热式在水中漏电,则不宜被察觉,除非触电才知道。
当然这都是极端的故障预测,正常寿命中的机器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寿命终结时还是不如蓄热式机器让人使用比较安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在电源回路中设置2个双金属片温控器,来在加热温度过高时有效及时地断开电源,避免意外发生,并在温度下降后自动恢复。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具有双重温度保护的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模块,包括进水装置、出水装置、加热管、在出水口设两级温度保护装置、进水温度传感器、出水温度传感器、设有单片机的控制电路;所述的控制电路连接有电源,所述的进水装置上设有水流量传感器,特征在于:
所述的加热管采用陶瓷加热管,所述的陶瓷加热管为在陶瓷管外沿轴向绕设2组绕向相反的加热线圈而构成;
在外壳的近末端处的外壁上采用热传导装置装配一70℃双金属片温控器;在外壳的进口端的外壁上采用另一热传导装置装配一45℃双金属片温控器;
所述的两级温度保护装置为在电源与控制电路之间依次串联70℃双金属片温控器、45℃双金属片温控器、并联的2组绕向相反的加热线圈所构成。
所述设有单片机的控制电路包括PIC单片机、220V电网同步检测电路;两路浪涌吸收电路;两路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两路同步触发信号放大电路;
所述的PIC单片机采用16F1925单片机;
所述的进水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出水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水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PIC单片机的相应信号输入端;
所述的220V电网同步检测电路包括一端与16F1925单片机的RA2输入引脚连接的电阻R13,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光耦合器件PC814的发射极、电阻R19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接地;光耦合器件PC814的集电极连接电源;光耦合器件PC814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U3的负极连接电阻R16后接地;红外线发光二极管U3的正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220V电源;
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两路,各自分别连接一路浪涌吸收电路;
每路浪涌吸收电路再依次连接一路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
两路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PIC单片机的相应输出端。
所述的第一路浪涌吸收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9、电容C4;
所述的第二路浪涌吸收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22、电容C11。
第一路所述的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包括双向可控硅T1、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双向可控硅T1的一个主电极分别连接第一路浪涌吸收电路中电阻R10的另一端、220V电网同步检测电路中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8的一端,双向可控硅T1的另一个主电极分别连接第一路浪涌吸收电路中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双向可控硅T1的门极、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的一主电极;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的另一主电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U2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红外线发光二极管U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5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后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PCI单片机的输出引脚RC4;
第二路所述的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包括双向可控硅T2、另一个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双向可控硅T2的一个主电极分别连接第二路浪涌吸收电路中电阻R22的另一端、220V电网同步检测电路中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17的一端,双向可控硅T2的另一个主电极分别连接第二路浪涌吸收电路中电容C11的另一端、另一个加热线圈的一端、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双向可控硅T2的门极、另一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的一主电极;另一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的另一主电极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另一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U4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红外线发光二极管U4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10的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后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PCI单片机的输出引脚RC2;
第一路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中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陶瓷加热管中的一个加热线圈的一端,第二路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中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陶瓷加热管中的另一个加热线圈的一端,两个加热线圈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后接地;两个加热线圈的另一端还依次串联45℃双金属片温控器、70℃双金属片温控器后分别连接220V源、电阻R9的另一端。
所述的双向可控硅T1、T2分别采用BCR8PM。
每组所述加热线圈的功率为750W。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双金属片温控器,当加热温度过高时能及时断开电源防止意外,而当温度下降到正常时,还能自动接通,无需外部电源供电,不易损坏,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陶瓷加热线圈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设有两个双金属片温控器的220V交流电源回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具有双重温度保护的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模块,包括进水装置、出水装置、加热管、在出水口设两级温度保护装置、进水温度传感器、出水温度传感器、设有单片机的控制电路;所述的控制电路连接有电源,所述的进水装置上设有水流量传感器,特征在于:
所述的加热管采用陶瓷加热管,所述的陶瓷加热管为在陶瓷管外沿轴向绕设2组绕向相反的加热线圈而构成;
在外壳的近末端处的外壁上采用热传导装置装配一70℃双金属片温控器;在外壳的进口端的外壁上采用另一热传导装置装配一45℃双金属片温控器;
所述的两级温度保护装置为在电源与控制电路之间依次串联70℃双金属片温控器、45℃双金属片温控器、并联的2组绕向相反的加热线圈所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即热式加热模块中采用了由机械器件构成双金属片温控器,双金属片温控不需要外部电源供电,实现硬件双重保护功能的,确保在使用时出现烧坏陶瓷加热管的现象。在电器正常工作时,双金属片处于自由状态,触点处于闭合状态,当温度达到动作温度时,双金属片受热产生内应力而迅速动作,打开触点,切断电源,从而起到控温作用。当电器冷却到复位温度时,触点自动闭合,恢复正常工作状态。本例中70℃温控器的动作温度是70℃,自恢复温度约为55℃,45℃温控器的动作温度是45℃,自恢复温度约为38℃。具体为:
第一级硬件保护器——45℃温控器,机械式自恢复的设定的温度是45℃断开,在低于38℃自动接通,这样当故障排除恢复正常以后,模块就能正常工作。它的作用原理是由于它是串联在220V的电源中,当水加热上升到45℃时,立刻就断开。这样它的出水温度控制在不超过45℃,让使用者不会由于温度过高而发生烫伤。
第二级硬件保护器——70℃温控器,也是一个机械式的温度开关,设定温度70℃断开,温度下降至55℃左右接通自恢复,它也是串联在220V的交流回路中的。它的作用原理是,当第一级硬件保护器失效时,水温继续上升,当水温升至70℃左右时,第二级硬件保护器动作断开电源,第二级主要作用来保护模块塑料外壳,及陶瓷加热管不至于被烧坏。
实施例2
本例是在实施例1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
参见图3,所述设有单片机的控制电路包括PIC单片机、220V电网同步检测电路;两路浪涌吸收电路;两路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两路同步触发信号放大电路;
所述的PIC单片机采用16F1925单片机;
所述的进水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出水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水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PIC单片机的相应信号输入端;
所述的220V电网同步检测电路包括一端与16F1925单片机的RA2输入引脚连接的电阻R13,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光耦合器件PC814的发射极、电阻R19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接地;光耦合器件PC814的集电极连接电源;光耦合器件PC814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U3的负极连接电阻R16后接地;红外线发光二极管U3的正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220V电源;
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两路,各自分别连接一路浪涌吸收电路;
每路浪涌吸收电路再依次连接一路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
两路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PIC单片机的相应输出端。
本例中,第一路所述的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包括双向可控硅T1、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双向可控硅T1的一个主电极分别连接第一路浪涌吸收电路中电阻R10的另一端、220V电网同步检测电路中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8的一端,双向可控硅T1的另一个主电极分别连接第一路浪涌吸收电路中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双向可控硅T1的门极、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的一主电极;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的另一主电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U2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红外线发光二极管U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5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后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PCI单片机的输出引脚RC4;
第二路所述的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包括双向可控硅T2、另一个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双向可控硅T2的一个主电极分别连接第二路浪涌吸收电路中电阻R22的另一端、220V电网同步检测电路中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17的一端,双向可控硅T2的另一个主电极分别连接第二路浪涌吸收电路中电容C11的另一端、另一个加热线圈的一端、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双向可控硅T2的门极、另一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的一主电极;另一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的另一主电极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另一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U4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红外线发光二极管U4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10的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后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PCI单片机的输出引脚RC2;
第一路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中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陶瓷加热管中的一个加热线圈的一端,第二路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中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陶瓷加热管中的另一个加热线圈的一端,两个加热线圈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后接地;两个加热线圈的另一端还依次串联45℃双金属片温控器、70℃双金属片温控器后分别连接220V源、电阻R9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路浪涌吸收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9、电容C4;所述的第二路浪涌吸收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22、电容C11。
进一步的,所述的双向可控硅T1、T2分别采用BCR8PM。
进一步的,每组加热线圈的功率为750W。
1、本实用新型中光耦合器件PC814、R9、R13、R16、R19、C7组成电网同步检测电路,当交流过零时触发CPU中断,控制可控硅触发电路。
2、Q1、U2、MOC3063、T1和Q2、U4、MOC3063、T2是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当交流电周期过零时触发可控硅导通,这样的触发电路可以减少触发电路对电网的干扰,减少对其室内的其他家用电器的干扰。
3、C2、C8这两个电容对系统的可靠性及防止过加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们只对脉冲信号起作用。当CPU一旦受到干扰、程序走飞,那么CPU的第6引脚和第8引脚可能产生高电平来控制触发电路。如果没有这两个电容触发电路将一直触发可控硅电路工作,将出现过度加热的现象,从而引起整个加热模块失控,影响正常使用。
本例中水流量传感器每500ms检测一次,当由于某种不可预知原因突然断水、水流量突然大幅减小、进水温度突然快速升高等情况,流量参数快速传送单片机采取相应保护,单片机每隔20ms检测一次水温变化,当加热水温超过45℃时快速切断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电路,电路的反应时间约50ms,从而保证上述不可预知因素不能对用户造成伤害。
当由于某种原因单片机系统控制失效时,加热器温度超过45℃或70℃时,2个双金属温度控制器动作,切断电源停止加热,从而提高了整个即热式加热模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将组装好的模块在实验室进行实测,进水温度5℃——30℃,设定温度38℃,出水2-3秒达到设定温度,温度变化范围38℃±1℃,出水温度超过45℃保护电路工作,可以连续工作8小时以上,达到设计要求。

Claims (6)

1.一种具有双重温度保护的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模块,包括进水装置、出水装置、外壳、加热管、在出水口设两级温度保护装置、进水温度传感器、出水温度传感器、设有单片机的控制电路;所述的控制电路连接有电源,所述的进水装置上设有水流量传感器,特征在于:
所述的加热管采用陶瓷加热管,所述的陶瓷加热管为在陶瓷管外沿轴向绕设2组绕向相反的加热线圈而构成;
在外壳的近末端处的外壁上采用热传导装置装配一70℃双金属片温控器;在外壳的进口端的外壁上采用另一热传导装置装配一45℃双金属片温控器;
所述的两级温度保护装置为在电源与控制电路之间依次串联70℃双金属片温控器、45℃双金属片温控器、并联的2组绕向相反的加热线圈所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重温度保护的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有单片机的控制电路包括PIC单片机、220V电网同步检测电路;两路浪涌吸收电路;两路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两路同步触发信号放大电路;
所述的PIC单片机采用16F1925单片机;
所述的进水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出水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水流量传感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PIC单片机的相应信号输入端;
所述的220V电网同步检测电路包括一端与16F1925单片机的RA2输入引脚连接的电阻R13,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光耦合器件PC814的发射极、电阻R19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接地;光耦合器件PC814的集电极连接电源;光耦合器件PC814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U3的负极连接电阻R16后接地;红外线发光二极管U3的正极连接电阻R9的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220V电源;
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两路,各自分别连接一路浪涌吸收电路;
每路浪涌吸收电路再依次连接一路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
两路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的输入端分别连接PIC单片机的相应输出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双重温度保护的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路浪涌吸收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9、电容C4;
所述的第二路浪涌吸收电路包括串联的电阻R22、电容C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双重温度保护的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
第一路所述的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包括双向可控硅T1、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双向可控硅T1的一个主电极分别连接第一路浪涌吸收电路中电阻R10的另一端、220V电网同步检测电路中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8的一端,双向可控硅T1的另一个主电极分别连接第一路浪涌吸收电路中电容C4的另一端、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双向可控硅T1的门极、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的一主电极;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的另一主电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U2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7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红外线发光二极管U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5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后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PCI单片机的输出引脚RC4;
第二路所述的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包括双向可控硅T2、另一个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双向可控硅T2的一个主电极分别连接第二路浪涌吸收电路中电阻R22的另一端、220V电网同步检测电路中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17的一端,双向可控硅T2的另一个主电极分别连接第二路浪涌吸收电路中电容C11的另一端、另一个加热线圈的一端、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双向可控硅T2的门极、另一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的一主电极;另一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的另一主电极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另一双向可控硅光耦MOC3063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U4的正极分别连接电阻R1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电源,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红外线发光二极管U4的负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10的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后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2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PCI单片机的输出引脚RC2;
第一路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中电容C4的另一端连接陶瓷加热管中的一个加热线圈的一端,第二路双向可控硅过零触发电路中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陶瓷加热管中的另一个加热线圈的一端,两个加热线圈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后接地;两个加热线圈的另一端还依次串联45℃双金属片温控器、70℃双金属片温控器后分别连接220V源、电阻R9的另一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双重温度保护的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向可控硅T1、T2分别采用BCR8P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双重温度保护的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加热线圈的功率为750W。
CN201820399571.0U 2018-03-23 2018-03-23 具有双重温度保护的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模块 Active CN2082823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99571.0U CN208282383U (zh) 2018-03-23 2018-03-23 具有双重温度保护的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99571.0U CN208282383U (zh) 2018-03-23 2018-03-23 具有双重温度保护的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82383U true CN208282383U (zh) 2018-12-25

Family

ID=64749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99571.0U Active CN208282383U (zh) 2018-03-23 2018-03-23 具有双重温度保护的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823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3060A (zh) * 2019-03-25 2019-06-14 深圳市深正宏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即时加热模块的智能马桶控制电路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3060A (zh) * 2019-03-25 2019-06-14 深圳市深正宏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即时加热模块的智能马桶控制电路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02759B (zh) 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系统
CN102548056A (zh) 一种智能控温电热垫
CN102538186A (zh) 一种多功能电热水锅炉
CN208282383U (zh) 具有双重温度保护的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模块
CN205755246U (zh) 一种ac‑dc电源模块
CN104202845B (zh) 一种电热水袋加热装置及该加热装置的加热方法
CN201340532Y (zh) 全自动豆浆机控制电路
US11629885B2 (en) Safety power connec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electric water heaters
CN209245436U (zh) 一种壁挂炉故障时自动关闭燃气供给阀门的控制装置
CN208687998U (zh) 分层加热水箱及热水器
CN206472318U (zh) 一种温控悬浮加热器
CN204217138U (zh) 一种电热水袋加热装置
CN202660755U (zh) 燃气热水器
CN104748356A (zh) 双胆中胆热能反应舱速热电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4199229U (zh) 气电共用节能出水装置
CN208804750U (zh) 一种小型环路供热器
CN209201362U (zh) 一种全程防止热控失效的确保安全电热毯
CN209260405U (zh) 一种新型手持式挂烫机的蒸发器
CN208519753U (zh) 超临界水防烧干系统装置
CN208804891U (zh) 一种带保护性好的加热器的导热油炉
CN105680253A (zh) 普及型电饭锅长延时电源插座
CN205636251U (zh) 挂烫机
CN204615795U (zh) 一种红外信号检测开关电路
CN220489426U (zh) 一种电热水器出水断电控制装置
CN205053778U (zh) 一种智能家居用电热水壶防干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