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是关于一种三轮滑板车,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尾翼的车架的三轮滑板车。
背景技术
滑板车具有体积轻巧、高机动性及容易操作等优点,使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市面上的滑板车以具有前、后二轮的双轮滑板车为主流,然而,具有二轮结构的双轮滑板车在低速或行驶于崎岖的路面时容易因平衡不稳而发生倾倒等意外,而影响双轮滑板车的使用安全性。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遂有业者推出具有三轮结构的三轮滑板车。相较于双轮滑板车,三轮滑板车具有较佳的行驶稳定度与较高的使用安全性,使其广受不同年龄层的使用者的青睐。然而,习知的三轮滑板车在整体结构上通常较为笨重,且在车轮的配置方面多是于车架上装设前轮及两个左右对称的后轮,当前述的三轮滑板车在高速行驶的状况下进行转向时,位于转弯外侧的后轮将会承受较大的向心力,加之三轮滑板车具有较大的体积及重量,使其在转弯时容易因重心偏摆而有转向不足的缺陷,导致使用者无法精确地控制三轮滑板车的行驶方向,更甚者则可能发生倾倒、翻覆等意外而危害使用者的安全。
再者,当使用者骑乘前述的三轮滑板车时,其一脚将踩踏于车架上,而另一脚将推踩地面以提供三轮滑板车前进的动力,然而,当使用者的双脚欲同时踩踏于车架上时,其用于推踩地面的另一脚将可能在复踩至车架上的过程中不慎踩踏于二后轮上,而影响三轮滑板车的行驶安全性。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兼具行驶稳定性及使用安全性的三轮滑板车,实为一具有商业价值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轮滑板车,其通过尾翼的设置而可避免使用者在骑乘三轮滑板车时其双脚直接踩踏至后轮组之上,并可有效提升三轮滑板车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三轮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含车架、把手前管、前轮组以及后轮组。车架包含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且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一体成型。把手前管枢设于第一端部。前轮组设置于把手前管的一端。后轮组设置于第二端部,且后轮组包含轮体连接结构及两个后轮,两个后轮分别设置于轮体连接结构的两侧。其中,车架更包含尾翼,尾翼一体设置于第二端部并部分遮盖轮体连接结构。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三轮滑板车,其中轮体连接结构可包含本体以及轮轴。本体连接设置于第二端部。轮轴一体设置于本体,且两个后轮分别设置于轮轴的两端。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三轮滑板车,其中轮体连接结构可更包含至少一个缓冲件,缓冲件设置于轮轴上,且缓冲件受尾翼遮盖。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三轮滑板车,其中车架可更包含内部空间、安装孔以及套筒。安装孔设置于第二端部,且安装孔连通内部空间。套筒的一端套设于安装孔中,且轮体连接结构包含本体,套筒的另一端套设于本体中,借以连接轮体连接结构与车架。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三轮滑板车,其中车架可更包含弹性件,且弹性件的一端与内部空间的固定结构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从内部空间延伸并穿出安装孔而与本体的固定部连接。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三轮滑板车,其中车架可更包含至少一个滑槽,固定结构可包含固定滑块与至少一个滑件,固定滑块与弹性件的一端枢接,滑件设置于固定滑块上,且滑件对应设置并限位于滑槽中,借以限制固定滑块的位置。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三轮滑板车,其中车架可更包含两个衬套,其中一个衬套设置于套筒与安装孔之间,另一个衬套设置于套筒与本体之间。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通过尾翼一体设置于第二端部并部分遮盖轮体连接结构的方式可避免用户在三轮滑板车行驶的过程中直接踩踏轮体连接结构而影响后轮组的运行,使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的使用更为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三轮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含车架、前管、把手、前轮组以及后轮组。车架包含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尾翼,尾翼设置并延伸凸出于第二端部。前管枢设于第一端部。把手设置于前管的一端。前轮组设置于前管的另一端。后轮组设置于第二端部,且后轮组包含两个后轮及轮体连接结构。轮体连接结构包含连接管、轮轴及至少一个缓冲件。连接管设置于第二端部。轮轴一体设置于连接管上,且两个后轮分别设置于轮轴的两端。缓冲件设置于轮轴上,且缓冲件受尾翼遮盖。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三轮滑板车,其中轮轴可包含至少一个底座,缓冲件可包含缓冲块与连接件,连接件组设于底座上,而缓冲块则设置于连接件上并面向尾翼。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三轮滑板车,其中缓冲块的材质可为橡胶。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三轮滑板车,其中底座的数量可为两个,缓冲件的数量可为两个,两个底座间隔设置于轮轴上,用以供两个缓冲件组设。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通过尾翼设置并延伸凸出于第二端部的方式可避免使用者在三轮滑板车行驶的过程中直接踩踏轮体连接结构而影响后轮组的运行,而后轮组包含缓冲件的方式则可利用缓冲件的缓冲效果而防止后轮组在三轮滑板车行驶的过程中过度偏摆,进而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的行驶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三轮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含车架、前管、把手、前轮组以及后轮组。车架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且车架包含尾翼、内部空间、安装孔及弹性件。尾翼设置并延伸凸出于第二端部。内部空间设置于车架中。安装孔设置于第二端部,且安装孔连通内部空间。弹性件设置于内部空间。前管枢设于第一端部。把手设置于前管的一端。前轮组设置于前管的另一端。后轮组设置于第二端部,且后轮组包含两个后轮及轮体连接结构。轮体连接结构包含连接管及轮轴。连接管连接设置于安装孔。轮轴一体设置于连接管上,且两个后轮分别设置于轮轴的两端。其中,弹性件的一端与内部空间的固定结构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从内部空间延伸并穿出安装孔而与连接管的固定部连接。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三轮滑板车,其中车架可更包含套筒。套筒的一端套设于安装孔中,另一端凸出于第二端部,用以供连接管套设,借以连接轮体连接结构与车架。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三轮滑板车,其中车架可更包含至少一个滑槽,固定结构可包含固定滑块与至少一个滑件,固定滑块与弹性件的一端枢接,滑件设置于固定滑块上,且滑件对应设置并限位于滑槽中,借以限制固定滑块的位置。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三轮滑板车,其中滑槽的数量可为两个,滑件的数量可为两个,两个滑件分别对应设置并限位于两个滑槽中。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三轮滑板车,其中车架可更包含两个衬套,其中一个衬套设置于套筒与安装孔之间,另一个衬套设置于套筒与连接管之间。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通过尾翼设置并延伸凸出于第二端部的方式可避免使用者在三轮滑板车行驶的过程中直接踩踏后轮组而影响其运行,而车架通过设置于内部空间的弹性件可提供后轮组适当的缓冲与扭转力量,不仅可增加后轮组在三轮滑板车行驶的过程中的扭转适应性,亦可防止后轮组过度偏摆,进而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的行驶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三轮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包含车架、把手前管、前轮组以及后轮组。车架包含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及尾翼。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一体成型。尾翼附接于第二端部。把手前管枢设于第一端部。前轮组设置于把手前管的一端。后轮组设置于第二端部,且后轮组包含轮体连接结构及两个后轮。轮体连接结构受尾翼遮盖。两个后轮分别设置于轮体连接结构的两侧。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三轮滑板车,其中轮体连接结构可包含本体以及轮轴。本体连接设置于第二端部。轮轴一体设置于本体,且两个后轮分别设置于轮轴的两端。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三轮滑板车,其中轮体连接结构可更包含至少一个缓冲件,缓冲件设置于轮轴上,且缓冲件受尾翼遮盖。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三轮滑板车,其中车架可更包含内部空间、安装孔以及套筒。安装孔设置于第二端部,且安装孔连通内部空间。套筒的一端套设于安装孔中,且轮体连接结构包含本体,套筒的另一端套设于本体中,借以连接轮体连接结构与车架。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三轮滑板车,其中车架可更包含弹性件,且弹性件的一端与内部空间的固定结构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从内部空间延伸并穿出安装孔而与本体的固定部连接。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三轮滑板车,其中车架可更包含至少一个滑槽,固定结构可包含固定滑块与至少一个滑件,固定滑块与弹性件的一端枢接,滑件设置于固定滑块上,且滑件对应设置并限位于滑槽中,借以限制固定滑块的位置。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三轮滑板车,其中车架可更包含两个衬套,其中一个衬套设置于套筒与安装孔之间,另一个衬套设置于套筒与本体之间。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三轮滑板车,其中尾翼可包含两个后轮上盖。两个后轮上盖分别设置于尾翼的两侧并分别遮盖两后轮。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通过尾翼附接设置于第二端部并遮盖轮体连接结构的方式可避免用户在三轮滑板车行驶的过程中直接踩踏轮体连接结构而影响后轮组的运行,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三轮滑板车的示意图;
图2是绘示图1的三轮滑板车的另一方向的部分示意图;
图3是绘示图1的三轮滑板车的又一方向的部分示意图;
图4是绘示图1的三轮滑板车的部分剖视图;
图5是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三轮滑板车的示意图;
图6是绘示图5的三轮滑板车的另一方向的部分示意图;
图7是绘示图5的三轮滑板车的又一方向的部分示意图;
图8是绘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三轮滑板车的示意图;
图9是绘示图8的三轮滑板车的另一方向的部分示意图;
图10是绘示图8的三轮滑板车的部分剖视图;
图11是绘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三轮滑板车的示意图;以及
图12是绘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三轮滑板车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200、300、400、500:三轮滑板车
110、210、310、410、520:车架
111、211、311、411、511:第一端部
112、212、312、412、512:第二端部
113、213、313、413、513:尾翼
114、314:内部空间
115、315:安装孔
116、316:套筒
117、317:滑槽
118、318:衬套
120、420、520:把手前管
130、230、330、430、530:前轮组
140、240、340、440、540:后轮组
141、241、341、441、541:后轮
150、250、350、450、550:轮体连接结构
151:本体
152、252、352:轮轴
153、353:固定部
160、260:缓冲件
170、370:弹性件
180、380:固定结构
181、381:固定滑块
182、382:滑件
220、320:前管
221、321:把手
251、351:连接管
253:底座
261:缓冲块
262:连接件
514:后轮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并且重复之组件将可能使用相同的编号表示之。
请参照图1与图2,图1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三轮滑板车100的示意图,而图2则是绘示图1的三轮滑板车100的另一方向的部分示意图。三轮滑板车100包含车架110、把手前管120、前轮组130以及后轮组140。
车架110包含第一端部111与第二端部112,且第一端部111与第二端部112一体成型。把手前管120枢设于第一端部111。前轮组130设置于把手前管120的一端。后轮组140设置于第二端部112,且后轮组140包含轮体连接结构150及两个后轮141,两个后轮141分别设置于轮体连接结构150的两侧。其中车架110更包含尾翼113,尾翼113一体设置于第二端部112并部分遮盖轮体连接结构150。借此,三轮滑板车100通过一体延伸设置于车架110的第二端部112的尾翼113则可供使用者的双脚踩踏(图未绘示),防止使用者在骑乘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100时双脚直接踩踏于轮体连接结构150上,并可避免使用者的脚部随着后轮组140的运行而摆动,进而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100的行驶稳定性与安全性。再者,一体成型的车架110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与制造时间,并可大幅增加三轮滑板车100的整体结构强度。
请参照图2与图3,图3是绘示图1的三轮滑板车100的又一方向的部分示意图。在图2的实施例中,轮体连接结构150可包含本体151以及轮轴152。本体151连接设置于第二端部112。轮轴152一体设置于本体151,且两个后轮141分别设置于轮轴152的两端。而如图2所示,轮体连接结构150可更包含至少一个缓冲件160,缓冲件160设置于轮轴152上并受尾翼113遮盖,且缓冲件160可为橡胶或其他具有弹性的物质制成,以提高缓冲件160对震动的缓冲效果。较佳地,在图3的实施例中,轮体连接结构150可包含两个缓冲件160,两个缓冲件160间隔设置于轮轴152上且位于本体151的两侧。在三轮滑板车100运行的过程中,设置于轮轴152的两个缓冲件160将随着后轮组140的震动而摆动,而当后轮组140受路面状况的影响而发生较大幅度的偏摆时,两个缓冲件160将随着轮轴152的震动与偏摆而分别与尾翼113接触,此时两个缓冲件160将受尾翼113抵挡并进一步吸收后轮组140于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并限制后轮组140的偏摆幅度,而使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100的行驶稳定性与安全性大幅提升。
请参照图4,其是绘示图1的三轮滑板车100的部分剖视图。车架110更包含内部空间114、安装孔115以及套筒116。安装孔115设置于第二端部112,且安装孔115连通内部空间114。套筒116的一端套设于安装孔115中,另一端套设于本体151中,借以连接轮体连接结构150与车架110。而如图4所示,车架110更包含弹性件170,弹性件170的一端与内部空间114的固定结构180连接,弹性件170的另一端则从内部空间114延伸并穿出安装孔115而与本体151的固定部153连接。借此,通过弹性件17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内部空间114的固定结构180以及本体151的固定部153的方式可增加后轮组140相对于车架110的摆动裕度。当三轮滑板车100行驶于崎岖的路面时,弹性件170可提供扭转弹力以利于后轮组140因应路面状况与转弯时的向心力而适度的相对于车架110进行扭转与偏摆,而缓冲件160则可进一步限制后轮组140的偏摆幅度,使后轮组140可在适当的范围内因应路面的状况而适应性的偏摆,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100的行驶稳定性。
如图2与图4所示,车架110可更包含至少一个滑槽117,固定结构180可包含固定滑块181与至少一个滑件182,固定滑块181与弹性件170的一端枢接,滑件182设置于固定滑块181上,且滑件182对应设置并限位于滑槽117中,借以限制固定滑块181的位置。当设置于固定滑块181上的滑件182于滑槽117中位移时,固定滑块181于弹性件170上的枢接位置将受固定滑块181的位移而改变,而弹性件170提供予连接轮体连接结构150的扭转弹力大小则会因应固定滑块181于弹性件170上的枢接位置不同而受到调整,进而使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100可视实际的行驶状况而调整后轮组140的扭转裕度与扭转力,使其应用更为广泛。
再如图4所示,车架110可更包含两个衬套118,其中一个衬套118设置于套筒116与安装孔115之间,另一个衬套118设置于套筒116与本体151之间。借此,不仅可增加轮体连接结构150与车架110的连接强度,并可防止轮体连接结构150的本体151与套筒116之间的摩擦力影响后轮组140的摆动裕度,进而增加三轮滑板车100的整体结构强度与行驶稳定度。
请参照图5、图6与图7,图5是绘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三轮滑板车200的示意图,图6是绘示图5的三轮滑板车200的另一方向的部分示意图,而图7则是绘示图5的三轮滑板车200的又一方向的部分示意图。三轮滑板车200包含车架210、前管220、把手221、前轮组230以及后轮组240。
车架210包含第一端部211、第二端部212及尾翼213,尾翼213设置并延伸凸出于第二端部212。前管220枢设于第一端部211。把手221设置于前管220的一端。前轮组230设置于前管220的另一端。后轮组240设置于第二端部212,且后轮组240包含两个后轮241及轮体连接结构250。轮体连接结构250包含连接管251、轮轴252及至少一个缓冲件260。连接管251设置于第二端部212。轮轴252一体设置于连接管251上,且两个后轮241分别设置于轮轴252的两端。缓冲件260设置于轮轴252上且受尾翼213遮盖。借此,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200通过延伸设置于车架210的第二端部212的尾翼213可供使用者的双脚进行踩踏(图未绘示),防止使用者在骑乘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200时双脚直接踩踏于轮体连接结构250之上而影响后轮组240的运行,进而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200的行驶稳定性与安全性。再者,后轮组240可进一步利用缓冲件260的缓冲效果而防止后轮组240在三轮滑板车200行驶的过程中过度偏摆,而影响三轮滑板车200的行驶安全性。
如图7所示,轮轴252可包含至少一个底座253,缓冲件260可包含缓冲块261与连接件262,连接件262组设于底座253上,而缓冲块261则设置于连接件262上并面向尾翼213,且缓冲块261的材质可为橡胶或其他具有弹性的材料,以提高缓冲件260对震动的缓冲效果。较佳地,在图5的实施例中,底座253的数量可为两个,缓冲件260的数量可为两个,两个底座253间隔设置于轮轴252上且两个底座253分别位于连接管251的两侧,以供两个缓冲件260组设。在三轮滑板车200运行的过程中,两个缓冲件260将随着后轮组240的震动而摆动,而当后轮组240的偏摆幅度较大时,两个缓冲件260将随着轮轴252的震动而分别与尾翼213接触,此时两个缓冲件260将受尾翼213抵挡并进一步吸收后轮组240于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并限制后轮组240的震动幅度,防止三轮滑板车200因后轮组240的过度偏摆而倾倒,进而提升三轮滑板车200的行驶稳定性与安全性。再者,当缓冲件260损坏或缓冲块261发生磨损时,仅需将缓冲块261连同连接件262从底座253拆卸即可进行更换,而无需对轮体连接结构250的整体进行拆解与汰换,有利于降低维修时所需的成本以及增加三轮滑板车200的使用寿命。
请参照图8、图9与图10,图8是绘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三轮滑板车300的示意图,图9是绘示图8的三轮滑板车300的另一方向的部分示意图,而图10则是绘示图8的三轮滑板车300的部分剖视图。三轮滑板车300包含车架310、前管320、把手321、前轮组330以及后轮组340。
车架310具有第一端部311及第二端部312,且车架310包含尾翼313、内部空间314、安装孔315及弹性件370。尾翼313设置并延伸凸出于第二端部312。内部空间314设置于车架310中。安装孔315设置于第二端部312,且安装孔315连通内部空间314。弹性件370设置于内部空间314。前管320枢设于第一端部311。把手321设置于前管320的一端。前轮组330设置于前管320的另一端。后轮组340设置于第二端部312,且后轮组340包含两个后轮341及轮体连接结构350。轮体连接结构350包含连接管351及轮轴352。连接管351连接设置于安装孔315。轮轴352一体设置于连接管351上,且两个后轮341分别设置于轮轴352的两端。其中,弹性件370的一端与内部空间314的固定结构380连接,弹性件370的另一端从内部空间314延伸并穿出安装孔315而与连接管351的固定部353连接。借此,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300通过延伸设置于车架310的第二端部312的尾翼313可供使用者的双脚进行踩踏(图未绘示),防止使用者在骑乘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300时双脚直接踩踏于轮体连接结构350之上而影响后轮组340的运行,进而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300的行驶稳定性与安全性。再者,车架310通过设置于内部空间314的弹性件370可提供后轮组340适当的缓冲与扭转力量,不仅可增加后轮组340在三轮滑板车300行驶的过程中的扭转适应性,亦可防止后轮组340过度偏摆,进而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300的行驶稳定性。
如图9所示,车架310更包含套筒316,套筒316的一端套设于安装孔315中,另一端凸出于第二端部312,用以供连接管351套设,借以连接轮体连接结构350与车架310,且车架310可包含至少一个滑槽317,固定结构380可包含固定滑块381与至少一个滑件382,固定滑块381与弹性件370的一端枢接,滑件382设置于固定滑块381上,且滑件382对应设置并限位于滑槽317中,借以限制固定滑块381的位置;较佳地,在图10的实施例中,滑槽317的数量为两个,滑件38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件382分别对应设置并限位于两个滑槽317中。当设置于固定滑块381上的滑件382于滑槽317中位移时,固定滑块381于弹性件370上的枢接位置将受固定滑块381的位移而改变,而弹性件370提供予连接轮体连接结构350的扭转弹力大小则会因应固定滑块381于弹性件370上的枢接位置不同而受到调整,进而使本实用新型的的三轮滑板车300可视实际的行驶状况而调整后轮组340的扭转裕度,使其应用更为广泛。
如图9所示,车架310可更包含两个衬套318,其中一个衬套318设置于套筒316与安装孔315之间,另一个衬套318设置于套筒316与连接管351之间。借此,可有效增加轮体连接结构350与车架310的连接强度,并可防止轮体连接结构350的连接管351与套筒316之间的摩擦力影响后轮组340摆动的裕度,进而增加三轮滑板车300的整体结构强度与行驶稳定度。
请参考图11,其是绘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的三轮滑板车400的示意图。三轮滑板车400包含车架410、把手前管420、前轮组430以及后轮组440。在图11的实施例中,三轮滑板车400与图1的三轮滑板车100的结构类似,相同的组件结构的细节则不再赘述。
车架410包含第一端部411、第二端部412及尾翼413。第一端部411与第二端部412一体成型。尾翼413附接于第二端部412。把手前管420枢设于第一端部411。前轮组430设置于把手前管420的一端。后轮组440设置于第二端部412,且后轮组440包含轮体连接结构450及两个后轮441。轮体连接结构450受尾翼413遮盖。两个后轮441分别设置于轮体连接结构450的两侧。借此,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400通过附接于车架410的第二端部412的尾翼413可供使用者的双脚进行踩踏(图未绘示),防止使用者在骑乘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400时双脚直接踩踏于轮体连接结构450之上而影响后轮组440的运行,进而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400的行驶稳定性与安全性。
请参照图12,其是绘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三轮滑板车500的示意图。三轮滑板车500包含车架510、把手前管520、前轮组530以及后轮组540。在图12的实施例中,三轮滑板车500与图1的三轮滑板车100的结构类似,相同的组件结构的细节则不再赘述。
车架510包含第一端部511、第二端部512及尾翼513。第一端部511与第二端部512一体成型。尾翼513附接于第二端部512。把手前管520枢设于第一端部511。前轮组530设置于把手前管520的一端。后轮组540设置于第二端部512,且后轮组540包含轮体连接结构550及两个后轮541。轮体连接结构550受尾翼513遮盖。两个后轮541分别设置于轮体连接结构550的两侧。借此,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500通过附接于车架510的第二端部512的尾翼513可供使用者的双脚进行踩踏(图未绘示),防止使用者在骑乘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500时双脚直接踩踏于轮体连接结构550之上而影响后轮组540的运行,进而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500的行驶稳定性与安全性。
在图12的实施例中,尾翼513是附接于第二端部512并包含两个后轮上盖514,两个后轮上盖514分别设置于尾翼513的两侧并分别遮盖两后轮541,防止两后轮541在运转的过程中裸露而不慎摩擦至使用者的双脚,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500的行驶更为安全。再者,两个后轮上盖514分别遮盖两个后轮541的方式亦可进一步防止三轮滑板车500行驶的过程中两个后轮541运转所挟带的泥沙与雨水飞溅,而使三轮滑板车500的使用更为方便。
综合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的优点如下。其一,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通过尾翼设置于第二端部并部分或全部遮盖轮体连接结构的方式可避免用户在三轮滑板车行驶的过程中直接踩踏轮体连接结构而影响后轮的运行,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的使用安全性。其二,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通过缓冲件的设置而可利用缓冲件的缓冲效果以防止后轮组在三轮滑板车行驶的过程中过度偏摆,而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的行驶安全性。其三,设置于内部空间的弹性件可提供后轮组适当的缓冲力量,防止后轮组在三轮滑板车行驶的过程中过度偏摆,进而增加本实用新型的三轮滑板车的行驶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