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67589U - 拉链锁及储物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拉链锁及储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67589U
CN208267589U CN201820723858.4U CN201820723858U CN208267589U CN 208267589 U CN208267589 U CN 208267589U CN 201820723858 U CN201820723858 U CN 201820723858U CN 208267589 U CN208267589 U CN 2082675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zipper
piece
solenoid valve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2385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茜茜
张洋溢
聂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72385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675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675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6758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拉链锁及储物装置,涉及拉链技术领域。一种拉链锁,用于连接于拉链,拉链锁包括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第一锁扣能沿拉链沿第一方向移动并拉合拉链,或沿拉链沿第二方向移动并解开拉链。第二锁扣能沿拉链沿第二方向移动并拉合拉链,或沿拉链沿第一方向移动并解开拉链。第一锁扣上设置有指纹识别装置和锁止电磁阀,锁止电磁阀与指纹识别装置电连接。第二锁扣上设置有锁止件。锁止件能卡合于锁止电磁阀,指纹识别装置能依据预设指纹信号驱动锁止电磁阀脱离锁止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链锁及储物装置安全便捷,结构简单,并且提高了防盗功能。

Description

拉链锁及储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拉链锁及储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背包上的拉链基本上都是没有加锁的,或者是旅行箱上使用的密码锁,但是这种密码锁有两个明显的缺点,其一是经常会出现忘记密码的情况,给人们带来生活的不便,其二是会出现人们因为密码锁麻烦而很少去使用的情况,因此很多这样的密码锁没有起到其本质加强防盗系数的作用,成为一种摆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锁,其安全便捷,结构简单,并且提高了防盗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物装置,其安全便捷,结构简单,并且提高了防盗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拉链锁,用于连接于拉链,所述拉链锁包括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所述第一锁扣和所述第二锁扣分别连接于所述拉链。所述第一锁扣能沿所述拉链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拉合所述拉链,或者,沿所述拉链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解开所述拉链。所述第二锁扣能沿所述拉链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并拉合所述拉链,或者,沿所述拉链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解开所述拉链。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锁扣上设置有指纹识别装置和锁止电磁阀,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锁扣的外侧,所述锁止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一锁扣内部并与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二锁扣上设置有锁止件,所述锁止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锁扣的外侧。所述锁止件能伸入所述第一锁扣内部并卡合于所述锁止电磁阀,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能依据预设指纹信号驱动所述锁止电磁阀脱离所述锁止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扣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开设有锁止孔,所述锁止孔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锁止电磁阀设置于所述锁止孔内部。所述锁止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锁扣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端部,并且所述锁止件自所述第二锁扣的端面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锁止件能伸入所述锁止孔内并与所述锁止电磁阀相卡合。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孔内部具有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朝向第三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夹角。所述锁止件能伸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部。所述锁止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部并伸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能驱动所述锁止电磁阀缩回所述第二容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件包括连接部和卡锁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锁扣的端面,并且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卡锁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锁止电磁阀抵持于所述卡锁部靠近所述第二锁扣的侧面以与所述卡锁部相卡合。
进一步地,所述卡锁部自所述连接部的端部的侧面延伸而出,并且所述卡锁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卡锁部远离所述第二锁扣的一侧设置为斜面,并使得所述卡锁部的宽度自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至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锁扣的上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扣和所述第二锁扣的两侧均设置内凹形成内凹弧面。
一种储物装置,包括拉链锁。所述拉链锁包括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所述第一锁扣和所述第二锁扣分别连接于所述拉链。所述第一锁扣能沿所述拉链沿第一方向移动并拉合所述拉链,或者,沿所述拉链沿第二方向移动并解开所述拉链。所述第二锁扣能沿所述拉链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并拉合所述拉链,或者,沿所述拉链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解开所述拉链。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锁扣上设置有指纹识别装置和锁止电磁阀,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锁扣的外侧,所述锁止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一锁扣内部并与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二锁扣上设置有锁止件,所述锁止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锁扣的外侧。所述锁止件能伸入所述第一锁扣内部并卡合于所述锁止电磁阀,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能依据预设指纹信号驱动所述锁止电磁阀脱离所述锁止件。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链锁及储物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链锁及储物装置能通过第一锁扣沿第一方向移动拉合拉链,通过第二锁扣沿第二方向移动拉合拉链,当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相靠近时,能通过设置于第一锁扣内部的锁止电磁阀与安装于第二锁扣的锁止件相互卡合使得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相互卡合,使得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相联接,即能完成拉链完整地拉合。能提高拉链锁的防盗功能。另外,通过设置在第一锁扣上的指纹识别装置检测到预设的指纹信号并依据该指纹信号使得锁止电磁阀脱离锁止件,即能完成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的解锁,即能使得第一锁扣远离第二锁扣移动,此时便能通过第一锁扣远离第二锁扣运动,或者通过第二锁扣远离第一锁扣运动以解开拉链。并且,拉链锁的结构简单,安全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拉链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拉链锁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锁扣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锁扣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锁扣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拉链锁;100-第一锁扣;110-指纹识别装置;120-锁止电磁阀;130-锁止孔;131-第一容置空间;132-第二容置空间;200-第二锁扣;210-锁止件;211-连接部;212-卡锁部;213-斜面;300-内凹弧面;400-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拉链锁10,其应用于拉链(图未示)。其中,拉链锁10连接于拉链上,以选择性的拉合拉链或者解开拉链。拉链锁10的结构简单,并且其安全便捷,能提高防盗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拉链包括两条牙链带,拉链锁10连接于两条牙链带之间,并且拉链锁10能沿牙链带移动并选择性地将两条牙链带拉合或者解开。其中,上述的拉合指代的是,通过拉链锁10的移动使得两条牙链带相互啮合;上述的解开指代的是,通过拉链锁10的移动使得两条牙链带相脱离。
请结合参阅图1、图3和图5,拉链锁10包括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分别连接于拉链。并且,第一锁扣100能沿拉链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拉合拉链,或者,沿拉链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解开拉链;第二锁扣200能沿拉链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拉合拉链,或者,沿拉链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解开拉链。
即,其中,第一锁扣100连接于两条牙链带之间,并且第一锁扣100能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得两条牙链带能相互啮合,或者第一锁扣100能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得两条牙链带能相互脱离。同理,第二锁扣200连接于两条牙链带之间,并且第二锁扣200能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得两条牙链带能相互啮合,或者第二锁扣200能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得两条牙链带能相互脱离。
进一步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并且,第二锁扣200位于第一锁扣100沿第一方向上的一侧。即,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锁扣100沿第一方向运动并拉合拉链时,第一锁扣100朝向第二锁扣200运动至靠贴于第二锁扣200,此时即完成整个拉链的拉合。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拉链为O形拉链。即,两条牙链带的两端对应连接,并且,当两条牙链带处于未啮合的状态时,两条牙链带之间形成开口。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能沿两条牙链带移动并相互靠近,以使得两条牙链带能相互啮合;或者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沿两条牙链带移动并相互远离,以使得两条牙链带相互分离并形成上述的开口。
应当理解,第一锁扣100也可以作为固定连接于拉链的零件,即能通过第二锁扣200件朝向第一锁扣100移动以完成拉链的拉合;或者,第二锁扣200作为固定连接于拉链的零件,能通过第一锁扣100朝向第二锁扣200移动以完成拉链的拉合。
请结合参阅图1、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扣100上设置有指纹识别装置110和锁止电磁阀120,指纹识别装置110安装于第一锁扣100的外侧,锁止电磁阀120设置于第一锁扣100的内部并与指纹识别装置110电连接。其中,将指纹识别装置110设置于第一锁扣100的外侧能便于使用者通过指纹识别装置110采集指纹信息,并在指纹识别装置110中预存预设指纹信号;并且能便于使用者通过已存的指纹信号对应的指纹通过指纹识别装置110驱动锁止电磁阀120作业。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第二锁扣200上设置有锁止件210,锁止件210连接于第二锁扣200的外侧。
其中,锁止件210能伸入于第一锁扣100的内部并卡合于锁止电磁阀120,以使得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相卡合。其中,当第一锁扣100在靠贴于第二锁扣200时,锁止件210伸入第一锁扣100内部,此时即能完成锁止电磁阀120和锁止件210相互之间的卡合,进而完成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之间的卡合。另外,指纹识别装置110能依据预设指纹信号驱动锁止电磁阀120脱离锁止件210,即能使得锁止件210抽离第一锁扣100,完成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之间的解锁,此时即能使得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相互远离,便能解开拉链。
请结合参阅图3、图4、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锁止电磁阀120和锁止件210之间的相互卡合使得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相互卡合,此时即能使得拉链拉合。此时,在指纹识别装置110未收到相应的指纹信息,即指纹识别装置110未收到预设指纹信号时,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处于锁止的状态,能保证拉链锁10提供的防盗功能。当使用者需要解开拉链时,只需将对应的指纹放置于指纹识别装置110上,即能使得锁止电磁阀120脱离锁止件210,便能使得第二锁扣200和第一锁扣100相互远离并解开拉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扣100沿第一方向上的端部开设有锁止孔130,并且锁止孔130朝向第一方向设置,锁止电磁阀120设置于锁止孔130内部。即,锁止孔130开设于第一锁扣100靠近第二锁扣200的端面。对应的,锁止件210设置于第二锁扣200沿第二方向的端部,并且锁止件210自第二锁扣200的端面沿第二方向延伸。使得当第一锁扣100靠贴于第二锁扣200时,锁止件210能伸入至锁止孔130内部,进而使得锁止件210能与锁止电磁阀120相互卡合。
进一步地,锁止孔130内部具有第一容置空间131和第二容置空间132,第一容置空间131和第二容置空间132相互连通。其中,第一容置空间131朝向第一方向设置,第二容置空间132朝向第三方向设置,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形成夹角。其中,锁止孔130的设置可以看作,先在第一锁扣100靠近第二锁扣200的端面沿第一方向所在直线开设一个凹槽,该凹槽即为第一容置空间131,并在第一容置空间131的内周壁上沿第三方向所在直线开设另一凹槽,该另一凹槽则为第二容置空间132。其中锁止电磁阀120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132内部,并且锁止电磁阀120伸入第一容置空间131。指纹识别装置110则能驱动锁止电磁阀120缩回第二容置空间132。其中,锁止件210能伸入至第一容置空间131内部,即当锁止件210伸入于第一容置空间131内部时,锁止件210能与锁止电磁阀120相卡合;当指纹识别装置110驱动锁止电磁阀120缩回第二容置空间132,锁止件210则能从第一容置空间131中脱离,即能实现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的相互远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即第二容置空间1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容置空间13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使得指纹识别装置110在驱动锁止电磁阀120时能运动较短的距离则能脱离锁止件210,以节约能量,保证指纹识别装置110的长时间运作,延长了使用寿命。
另外,锁止件210包括连接部211和卡锁部212,连接部211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锁扣200的端面,并且连接部211沿第二方向延伸,卡锁部212连接于连接部211的另一端。其中,当锁止件210伸入第一容置空间131,并且锁止电磁阀120伸入第一容置空间131时,锁止电磁阀120抵持于卡锁部212靠近第二锁扣200的侧面以与卡锁部212相卡合,此时即能对卡锁部212提供限位的作用,使得第二锁扣200卡合于第一锁扣100。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容置空间132靠近于第一容置空间131的开口设置,以使得锁止件210伸入至第一容置空间131内部时,卡锁部212能伸入至第一容置空间131底部,便于锁止电磁阀120运动至卡锁部212和第二锁扣200之间以抵持于卡锁部212。
进一步地,卡锁部212自连接部211的端部的侧面延伸而出,并且卡锁部21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连接部211的延伸方向,并使得锁止件210呈L形。以便于锁止件210和锁止电磁阀120之间稳定的卡合。
另外,卡锁部212远离第二锁扣200的一侧设置为斜面213,并且使得卡锁部212的宽度自靠近连接部211的一端至远离连接部211的一端逐渐减小。通过斜面213的设置,使得当锁止件210伸入于第一容置空间131内部时,能通过斜面213推动锁止电磁阀120缩回至第二容置空间132,以便于卡锁部212伸入第一容置空间131底部,当锁止电磁阀120脱离斜面213时,锁止电磁阀120则回弹至卡锁部212和第二锁扣200之间并抵持于卡锁部212,此时便完成了卡锁部212和锁止电磁阀120的锁止。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锁止电磁阀120包括电磁体(图未示)、卡锁块(图未示)和弹性件(图未示),电磁体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132底部并与指纹识别装置110电连接,卡锁块通过弹性件连接于电磁体,并且卡锁块伸入于第一容置空间131。当锁止件210伸入至第一容置空间131内部并通过斜面213抵持于卡锁块时,能通过斜面213推动卡锁块缩回第二容置空间132,并且同时卡锁块压缩弹性件,当卡锁块脱离斜面213时,在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使得卡锁块伸入至卡锁部212和第二锁扣200之间并抵持于卡锁部212,即能完成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的卡合。当指纹识别装置110接收到对应的指纹信息时,即能依据预设指纹信号使得电磁体得电,并向卡锁块提供吸引力,即能使得卡锁块缩回第二容置空间132,此时则解除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之间的锁定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指纹识别装置110设置于第一锁扣100的上侧面,以便于使用者将对应的指纹放置于指纹识别装置110上,便于使用者使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底部均开设有用于容置拉链的通道400,拉链穿过通道400设置。其中,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能沿拉链移动,并使得拉链穿过通道400并选择性的拉合或者解开。其中,通道400的设置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的两侧均内凹形成内凹弧面300,通过内凹弧面300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对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进行操作。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拉链锁10通过第一锁扣100沿第一方向移动拉合拉链,通过第二锁扣200沿第二方向移动拉合拉链,当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相靠近时,能通过设置于第一锁扣100内部的锁止电磁阀120与安装于第二锁扣200的锁止件210相互卡合使得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相互卡合,使得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相联接,即能完成拉链完整地拉合。能提高拉链锁10的防盗功能。另外,通过设置在第一锁扣100上的指纹识别装置110检测到预设的指纹信号并依据该指纹信号使得锁止电磁阀120脱离锁止件210,即能完成第一锁扣100和第二锁扣200的解锁,即能使得第一锁扣100远离第二锁扣200移动,此时便能通过第一锁扣100远离第二锁扣200运动,或者通过第二锁扣200远离第一锁扣100运动以解开拉链。并且,拉链锁10的结构简单,安全便捷。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拉链结构(图未示),其包括拉链和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拉链锁10,其安全便捷,结构简单,并且提高了防盗功能。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储物装置(图未示),其采用了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拉链锁10,其安全便捷,结构简单,并且提高了防盗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拉链锁,用于连接于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锁包括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所述第一锁扣和所述第二锁扣分别连接于所述拉链;
所述第一锁扣能沿所述拉链并沿第一方向移动以拉合所述拉链,或者,沿所述拉链并沿第二方向移动以解开所述拉链;
所述第二锁扣能沿所述拉链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拉合所述拉链,或者,沿所述拉链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解开所述拉链;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并且所述第二锁扣位于所述第一锁扣沿第一方向上的一侧;
所述第一锁扣上设置有指纹识别装置和锁止电磁阀,所述指纹识别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锁扣的外侧,所述锁止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一锁扣内部并与所述指纹识别装置电连接;
所述第二锁扣上设置有锁止件,所述锁止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锁扣的外侧;
所述锁止件能伸入所述第一锁扣内部并卡合于所述锁止电磁阀,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能依据预设指纹信号驱动所述锁止电磁阀脱离所述锁止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开设有锁止孔,所述锁止孔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锁止电磁阀设置于所述锁止孔内部;
所述锁止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锁扣沿所述第二方向的端部,并且所述锁止件自所述第二锁扣的端面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锁止件能伸入所述锁止孔内并与所述锁止电磁阀相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孔内部具有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相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朝向第三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夹角;
所述锁止件能伸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部;
所述锁止电磁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部并伸入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能驱动所述锁止电磁阀缩回所述第二容置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链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包括连接部和卡锁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锁扣的端面,并且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卡锁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所述锁止电磁阀抵持于所述卡锁部靠近所述第二锁扣的侧面以与所述卡锁部相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部自所述连接部的端部的侧面延伸而出,并且所述卡锁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部远离所述第二锁扣的一侧设置为斜面,并使得所述卡锁部的宽度自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至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锁扣的上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扣和所述第二锁扣的两侧均内凹形成内凹弧面。
10.一种储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拉链锁。
CN201820723858.4U 2018-05-15 2018-05-15 拉链锁及储物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675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23858.4U CN208267589U (zh) 2018-05-15 2018-05-15 拉链锁及储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23858.4U CN208267589U (zh) 2018-05-15 2018-05-15 拉链锁及储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67589U true CN208267589U (zh) 2018-12-21

Family

ID=64681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2385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67589U (zh) 2018-05-15 2018-05-15 拉链锁及储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675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99903U (zh) 搭扣锁
JP5496539B2 (ja) ジッパー錠
CN208267589U (zh) 拉链锁及储物装置
CN104839946A (zh) 自锁式拉头
CN108625688A (zh) 一种外置式薄型扣锁
CN108552681B (zh) 拉链和应用其的箱包
CN103375072B (zh) 拉链锁
CN209457584U (zh) 一种指纹箱包锁及采用该锁的箱包
CN202007586U (zh) 一种门闩
CN208937908U (zh) 一种锁定牢固的光罩盒
CN102155128B (zh) 一种门闩
CN211691907U (zh) 指纹防盗锁
US11655671B2 (en) Connecting assembly, door guardrail and fence
CN210563849U (zh) 一种带齿轮驱动式保险舌的电子锁
CN203308208U (zh) 具有多锁孔的锁芯及使用该锁芯的锁具
CN207917562U (zh) 变径酒瓶扣
CN218324242U (zh) 一种锁合装置以及防护屏障
KR200392358Y1 (ko) 도어록용 키홀 보호덮개
CN209862502U (zh) 磁性锁扣和包括该磁性锁扣的防走失牵引绳
CN216553430U (zh) 一种安全防护锁扣
CN211058482U (zh) 一种智能锁的结构
CN214564509U (zh) 一种推拉窗
CN217326853U (zh) 一种箱包锁
CN218185579U (zh) 一种拉链和具有自锁功能的移动块
CN213391587U (zh) 一种卡接式智能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