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65865U - 一种生态控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控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65865U
CN208265865U CN201820297495.2U CN201820297495U CN208265865U CN 208265865 U CN208265865 U CN 208265865U CN 201820297495 U CN201820297495 U CN 201820297495U CN 208265865 U CN208265865 U CN 2082658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gae
fixed bed
outline border
water
seepy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9749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映津
张玉珍
苏玉萍
林佳
黄文丹
童月华
刘毅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 Ch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29749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658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658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658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控藻装置,包括外框,所述的外框上部右侧设置导流板,导流板左侧为固定床,外框下部右侧设置曝气设备,外框右部连接粗孔性透水材料,粗孔性透水材料其余三侧连接细孔性透水材料,粗孔性透水材料和细孔性透水材料四周固定一圈配重;所述的固定床上部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下部为生物固载,它能够利用曝气设备和导流板将藻类导流进入生态控藻装置底部,利用固定床中的水生植物、微生物及贝类,配合水体中食藻鱼类和底栖动物形成良性的生态食物链,达到控藻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控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藻技术,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生态控藻装置。
背景技术
控藻、除藻是一个典型的生态问题,化学、物理控藻除藻成本高且容易引起二次污染,无污染且运行成本低的生态控藻除藻方法是如今被广泛追求的方法,虽然现有的滤食鱼类除藻和生物操作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但鱼类含藻粪便上浮扩散造成的二次污染又成为新的污染源,导致藻类在水体中继续大量繁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控藻装置,它能够利用曝气设备和导流板将藻类导流进入生态控藻装置底部,利用固定床中的水生植物、微生物及贝类,配合水体中食藻鱼类和底栖动物形成良性的生态食物链,达到控藻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生态控藻装置包括外框,所述的外框上部右侧设置导流板,导流板左侧为固定床,外框下部右侧设置曝气设备,外框右部连接粗孔性透水材料,粗孔性透水材料其余三侧连接细孔性透水材料,粗孔性透水材料和细孔性透水材料四周固定一圈配重;所述的固定床上部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下部为生物固载;所述的外框组成的材质为环保材料,由绳索或刚性材料组成,外框利用绳索固定在水面;所述的固定床通过绳索悬挂于外框上中部,并通过绳索调整固定床的高度,固定床采用光催化材料,固定床上部的水生植物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或浮水植物;固定床下部的生物固载为原位环境友好型微生物和食藻性贝类;所述的曝气设备采用的是阵列可控纳米溶氧盘,曝气流态配合导流板的作用,将从粗孔性透水材料引入的藻类导流至固定床底部,通过固定床进行控藻;所述的配重固定在粗孔性透水材料和细孔性透水材料底部四周相同高度的地方,配重根据实际水深设置多个层次配重的数量,数量的不同能调节本实用新型装置在水中的深度,配重的间距根据当地水位落差设置,配重使本实用新型装置始终处于垂直状态。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的外框组成材质属环保材料,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外框通过绳索固定在水面,通过岸边绳索的收缩,能够移动装置转移到所需位置。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固定床采用光催化材料,见光充氧,固定床能够根据需要固定于水体不同深度,固定床上部的水生植物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或浮水植物,植物形成阴影,对底部分布的藻类的光合作用起到抑制作用,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生长繁殖;固定床下部的生物固载为原位环境友好型微生物和食藻性贝类,环境友好型微生物能够分解食藻鱼类产生的上浮的含藻粪便,能使水体中不易降解的固体悬浮颗粒凝聚,进而沉淀到底部,食藻性贝类能降低藻密度。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的曝气设备采用的是阵列可控纳米溶氧盘,微纳米气泡能够快速增加水体溶解氧使底部水体处于好氧状态,对藻类生长繁殖有一定抑制作用,曝气流态配合导流板的作用,将从粗孔性透水材料引入的藻类导流至固定床底部,通过固定床阴影、固载生物结合水体中食藻鱼类和底栖动物进行控藻,通过调节曝气设备流量和气泡的大小,改变水体中泥沙含量,使食藻鱼类在摄入藻类的同时摄入泥沙,产生的粪便带有泥沙能够下沉到底泥,避免含藻粪便上浮扩散引起藻类二次污染。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的配重能够根据水位调节使本实用新型装置始终处于垂直状态,避免粗孔性透水材料、细孔性透水材料因水位的调节而纠缠在一起,影响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岸边固定绳索的收缩,移动装置到藻类多发区,通过曝气设备的气流和导流板的作用将藻类导流进入装置底部,固定床水生植物的阴影能够对藻类光合作用起到抑制作用,固定床固载贝类及水体中食藻鱼类能够摄食藻类,固载微生物对含藻鱼粪便进行分解,对曝气设备流量和气泡的调节能够改变水体中泥沙含量,鱼类摄入藻类的同时摄入泥沙,使大量粪便含带泥沙下沉到底泥被底栖动物分解,通过曝气设备、导流板、固定床、食藻鱼类和底栖动物的配合形成生态食物链,达到生态控藻的目的,同时通过固定床固载生物的位置调整,使固载生物下降到底泥位置,固载生物能够摄入和降解底泥中繁殖前期的藻类、底泥中营养物质,能够有效防止藻类爆发,同时削减底泥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态控藻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态控藻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态控藻装置的水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态控藻装置包括外框1,其特征是所述的外框1上部右侧设置导流板3,导流板3左侧为固定床2,外框1下部右侧设置曝气设备8,外框1右部连接粗孔性透水材料9,粗孔性透水材料9其余三侧连接细孔性透水材料6,粗孔性透水材料9和细孔性透水材料6四周固定一圈配重7;所述的固定床2上部种植水生植物4,水生植物4下部为生物固载5;所述的外框1组成的材质为环保材料,由绳索或刚性材料组成,外框1利用绳索固定在水面;所述的固定床2通过绳索悬挂于外框1中部,并通过绳索调整固定床2的高度,固定床2采用光催化材料,固定床2上部的水生植物4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或浮水植物;固定床2下部的生物固载5为原位环境友好型微生物和食藻性贝类;所述的曝气设备8采用的是阵列可控纳米溶氧盘,曝气流态配合导流板3的作用,将从粗孔性透水材料9引入的藻类导流至固定床2的底部,通过固定床2进行控藻;所述的配重7固定在粗孔性透水材料9和细孔性透水材料6底部四周相同高度的地方,配重7根据实际水深设置多个层次配重7的数量,数量的不同能调节本实用新型装置在水中的深度,配重7的间距根据当地水位落差设置,配重7使本实用新型装置始终处于垂直状态。
更进一步的说明, 所述的外框1组成材质属环保材料,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外框1利用绳索固定在水面,通过岸边绳索的收缩,移动装置转移到所需位置。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固定床2采用光催化材料,见光充氧,固定床2能够根据需要固定于水体不同深度,固定床2上部的水生植物4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或浮水植物,植物形成阴影,对底部分布的藻类的光合作用起到抑制作用,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生长繁殖;固定床2下部的生物固载5为原位环境友好型微生物和食藻性贝类,环境友好型微生物分解食藻鱼类产生的上浮的含藻粪便,使水体中不易降解的固体悬浮颗粒凝聚,进而沉淀到底部,食藻性贝类能够降低藻密度。
更进一步的说明, 所述的曝气设备8采用的是阵列可控纳米溶氧盘,纳米级气泡能够快速增加水体溶解氧使底部水体处于好氧状态,对藻类的生长繁殖有一定抑制作用,通过调节曝气流态配合导流板3的作用,将从粗孔性透水材料9引入的藻类导流至固定床2底部,通过固定床2阴影、固载生物4结合水体中食藻鱼类和底栖动物进行控藻。通过调节曝气设备8的流量和气泡的大小,改变水体中泥沙含量,使食藻鱼类在摄入藻类的同时摄入泥沙,产生的粪便带有泥沙能够下沉到底泥,避免含藻粪便上浮扩散引起藻类二次污染。
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配重7能够根据水位调节使本实用新型装置始终处于垂直状态,避免粗孔性透水材料、细孔性透水材料因水位的调节而纠缠在一起,影响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操作时根据要求和水面情况使用浮体或绳索或刚性材料组成外框1,用绳索将外框1固定在岸边,将种植有水生植物4和固载生物5的固定床2悬挂在外框1,再将导流板3固定于外框1,然后将粗孔性透水材料9和细孔性透水材料6连接到外框1四周,再将配重7安装到粗孔性透水材料9和细孔性透水材料6底部四周,粗孔性透水材料9和细孔性透水材料6垂直到底泥界面,根据当地的水位落差调节配重7的间距,根据水深设置多个层次的配重7的数量以调节本实用新型装置在水中的深度,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将本装置转移至藻类爆发区,在外框1底部右侧放置曝气设备8,开启曝气设备8进行曝气,根据曝气气流和导流板3的作用,藻类经过导流进入本装置固定床2底部,利用固定床2中水生植物4的阴影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利用固载生物4中的食藻贝类及水体中鱼类摄食藻类,利用固载生物4中的微生物分解小部分重量轻的含藻鱼粪便,通过曝气设备8的流量和气泡大小的调整,增加水体中泥沙含量,使鱼类在摄入藻类的同时摄入泥沙,产生的粪便含有泥沙,重量增加,下沉到底泥被底栖动物分解。在藻类爆发前期,调节固定床中固载生物到底泥位置,固载生物能够摄入和降解底泥中藻类、底泥营养物质,能够提取防止藻类爆发,同时削减底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态控藻装置,通过配重7调节使一种生态抑藻装置始终处于垂直状态,避免粗孔性透水材料、细孔性透水材料因水位的调节而纠缠在一起,影响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效果。
所述固载生物4中的微生物属原位环境友好型微生物,从原位底泥中提取的微生物经过实验室培养、驯化后固载于固定床2,未引入外来物种,不会引起外来物种入侵隐患。
相对于传统的物理、化学控藻杀藻,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属于生态控藻装置,不会引起二次污染;相对于现有的滤食鱼类除藻和生物操作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能够避免食藻鱼类产生的含藻粪便上浮扩散引起的藻类二次爆发。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它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和优点,是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控藻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未详细说明的技术特征均为公知技术。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这个实施例子的说明只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行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凡依上述构思所作的相类似改变,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涵盖内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生态控藻装置,其特征是外框(1)上部右侧设置导流板(3),导流板(3)左侧为固定床(2),外框(1)下部右侧设置曝气设备(8),外框(1)右部连接粗孔性透水材料(9),粗孔性透水材料(9)其余三侧连接细孔性透水材料(6),粗孔性透水材料(9)和细孔性透水材料(6)四周固定一圈配重(7);所述的固定床(2)上部种植水生植物(4),水生植物(4)下部为生物固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控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外框(1)组成的材质为环保材料,由绳索或刚性材料组成,外框(1)利用绳索固定在水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控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床(2)通过绳索悬挂于外框(1)上中部,并通过绳索调整固定床(2)的高度,固定床(2)采用光催化材料,固定床(2)上部的水生植物(4)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或浮水植物;固定床(2)下部的生物固载(5)为原位环境友好型微生物和食藻性贝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控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曝气设备(8)采用的是阵列可控纳米溶氧盘,曝气流态配合导流板(3)的作用,将从粗孔性透水材料(9)引入的藻类导流至固定床(2)的底部,通过固定床(2)进行控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控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配重(7)固定在粗孔性透水材料(9)和细孔性透水材料(6)底部四周相同高度的地方,配重(7)根据实际水深设置多个层次配重(7)的数量,数量的不同能调节本装置在水中的深度,配重(7)的间距根据当地水位落差设置,配重(7)使本装置始终处于垂直状态。
CN201820297495.2U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生态控藻装置 Active CN2082658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97495.2U CN208265865U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生态控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97495.2U CN208265865U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生态控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65865U true CN208265865U (zh) 2018-12-21

Family

ID=64675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97495.2U Active CN208265865U (zh) 2018-03-05 2018-03-05 一种生态控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658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1984A (zh) * 2019-08-09 2019-10-0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用于大型水域深水种植水草的筏架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1984A (zh) * 2019-08-09 2019-10-0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用于大型水域深水种植水草的筏架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2796B (zh) 刺参自然海区规模化生态育苗方法
CN202272773U (zh) 沉水位置可调的网箱式生态沉床
CN102090361A (zh) 光唇鱼的人工繁育方法
JP2008271989A (ja) 沈水植物用人工浮島を用いた沈水植物群の形成方法
CN206402945U (zh) 一种上升流式人工鱼礁
JP2007209969A (ja) 水中設置型植物栽培容器体
CN101288386B (zh) 淤泥海底海参养殖箱及养殖方法
CN109349189A (zh) 一种海浪驱动的贝类自动投喂养殖装置及养殖方法
CN107864774A (zh) 一种水下原位生态修复沉水水草培植装载系统
CN109548716A (zh) 一种线纹海马稚、幼鱼阶段生态培育方法
CN104686427A (zh) 一种松江鲈鱼集约化生态养殖方法
CN106719222A (zh) 一种上升流式人工鱼礁
CN105684972B (zh) 一种泥东风螺的养殖方法
CN102870712A (zh) 海参种苗的育苗方法
CN113068646A (zh) 一种适用于淤泥质海湾的生态鱼礁及其培育方法
CN106359222B (zh) 一种小水池养殖中华绒螯蟹的方法
CN208265865U (zh) 一种生态控藻装置
CN207341005U (zh) 黄鳝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和幼苗养殖一体化装置
KR101019537B1 (ko) 양식용 개불 종묘의 생산 방법
CN108249599A (zh) 一种生态控藻装置
CN105309343A (zh) 一种利用林下沟渠围网养殖龙虾的方法
CN207574030U (zh) 一种水下原位生态修复沉水水草培植装载系统
CN109006450A (zh) 一种大型海藻挂养筏架及其使用方法
CN108990852A (zh) 一种沉式螺类增养殖装置
CN101731173A (zh) 黄唇鱼的全人工养殖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08

Address after: 350007 2nd Floor, No. 11 Jingpu Road, Jinshan Pushang Industrial Zone, Cangshan District, Fuzhou,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 Chua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50007 2nd Floor, No. 11 Jingpu Road, Jinshan Pushang Industrial Zone, Cangshan District,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n Yingj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