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64248U - 接触网检测车 - Google Patents

接触网检测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64248U
CN208264248U CN201721907728.8U CN201721907728U CN208264248U CN 208264248 U CN208264248 U CN 208264248U CN 201721907728 U CN201721907728 U CN 201721907728U CN 208264248 U CN208264248 U CN 2082642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wer
glass
car body
glass pan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90772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金城
寇晓阳
王琰
平遥
吴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90772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642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642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642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触网检测车,包括车体和观察塔,所述观察塔位于所述车体的顶部,并与所述车体焊接。本实用新型可提高接触网检测车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接触网检测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接触网检测车。
背景技术
接触网是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重要设备,接触网与受电弓之间的良好接触是保证电力机车取流质量的关键。然而,接触网工作环境恶劣,是整个牵引供电系统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需要通过接触网检测车来对接触网进行检测,以掌握接触网的状态。
接触网检测车是用于接触网参数检测、质量评价的专用设备。现有的接触网检测车包括车体和观察塔,观察塔设置在车体顶面的中部位置,观察塔上设有窗口,工作人员通过观察塔能够方便的观察到检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接触网的运营状况。
然而,现有的接触网检测车中,车体和观察塔采用螺栓连接,因此在车体和观察塔之间存在缝隙,降低了接触网检测车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触网检测车,以提高密封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触网检测车,包括车体和观察塔,所述观察塔位于所述车体的顶部,并与所述车体焊接。
所述的接触网检测车,优选的,所述观察塔包括塔体框架,所述塔体框架四周设有连接板;所述车体的顶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部焊接固定,使所述观察塔与车体连接定位。
所述的接触网检测车,优选的,所述塔体框架为棱台形状,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棱台的底边上,所述棱台的各棱处均设有支撑梁,各所述支撑梁的外侧均设有吊环,所述吊环位于所述支撑梁的顶部。
所述的接触网检测车,优选的,所述观察塔的四周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包括窗框和窗玻璃,所述窗框设置在所述塔体框架上,所述窗框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朝向所述观察塔内部设置,所述窗玻璃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并通过密封胶与所述窗框密封连接。
所述的接触网检测车,优选的,所述窗玻璃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钢化玻璃层、第二钢化玻璃层和第三钢化玻璃层,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层和第二钢化玻璃层之间形成有第一真空层,所述第二钢化玻璃层和第三钢化玻璃层之间形成有第二真空层。
所述的接触网检测车,优选的,所述第一真空层内设有缓冲胶板。
所述的接触网检测车,优选的,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层的厚度为8 毫米,所述第二钢化玻璃层和第三钢化玻璃层的厚度均为6毫米。
所述的接触网检测车,优选的,所述观察窗的外侧设有雨刷器和玻璃水喷头,所述玻璃水喷头用于向所述窗玻璃上喷射玻璃水,所述雨刷器与所述窗玻璃相接触,所述雨刷器能够相对于所述窗玻璃摆动以清理所述窗玻璃。
所述的接触网检测车,优选的,所述窗玻璃上设有电热防雾膜。
所述的接触网检测车,优选的,所述车体和观察塔之间设有爬梯,所述爬梯上设有扶手。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触网检测车,在装配过程中,可将观察塔吊运至车体的顶部,之后将观察塔与车体进行焊接固定。由于观察塔与车体焊接固定,因此利于消除车体和观察塔之间的缝隙,从而提高了接触网检测车的密封性和连接强度,改善了接触网检测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触网检测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触网检测车的观察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触网检测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触网检测车的观察塔的窗玻璃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车体;
102:观察塔;
103:塔体框架;
104:连接板;
105:窗框;
106:连接部;
107:安装槽;
108:开口;
109:密封胶;
110:支撑梁;
111:吊环;
112:观察窗;
113:窗玻璃;
114:第一钢化玻璃层;
115:第二钢化玻璃层;
116:第三钢化玻璃层;
117:第一真空层;
118:第二真空层;
119:雨刷器;
120:照明灯具。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网检测车用于接触网的参数检测和质量评价。
其中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其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几部分组成。
接触悬挂包括接触线、吊弦、承力索以及连接零件和绝缘子。接触悬挂通过支持装置架设在支柱上,其功用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输送给电力机车。
支持装置用以支持接触悬挂,并将其负荷传给支柱或其它建筑物。根据接触网所在区间、站场和大型建筑物而有所不同,支持装置包括腕臂、水平拉杆、悬式绝缘子串,棒式绝缘子及其它建筑物的特殊支持设备。
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管和定位器,其功用是固定接触线的位置,使接触线在受电弓滑板运行轨迹范围内,保证接触线与受电弓不脱离,并将接触线的水平负荷传给支柱。
支柱与基础用以承受接触悬挂、支持和定位装置的全部负荷,并将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和高度上。
电力机车通过受电弓从接触网取得电能,受电弓安装在电力机车的车顶上。
受电弓可分单臂弓和双臂弓两种,均由滑板、上框架、下臂杆、底架、升弓弹簧、传动气缸、支持绝缘子等部件组成。
负荷电流通过接触线和受电弓滑板接触面的流畅程度与滑板与接触线间的接触压力、过渡电阻、接触面积有关,取决于受电弓和接触网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触网检测车能够对接触网进行参数检测和质量评价,从而利于接触网的及时维护,保证了电力机车和接触网之间的良好接触,提高了电力机车运行的可靠性。
请参考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接触网检测车,包括车体101和观察塔102,所述观察塔102位于所述车体101的顶部,并与所述车体101焊接。
本实施例中的接触网检测车,在装配过程中,可将观察塔102吊运至车体101的顶部,之后将观察塔102与车体101进行焊接固定。由于观察塔102与车体101焊接固定,因此利于消除车体101和观察塔102之间的缝隙,从而提高了接触网检测车的密封性和连接强度,改善了接触网检测车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观察塔102包括塔体框架103,所述塔体框架103四周设有连接板104;所述车体101的顶部设有连接部106,所述连接板104与所述连接部106焊接固定,使所述观察塔102与车体101连接定位。
由此,在接触网检测车装配过程中,可将观察塔102吊运至车体 101的顶部,使塔体框架103四周的连接板104与车体101顶部的连接部106相接触,之后对连接板104和连接部106进行焊接固定。由于连接板104和连接部106接触面积较大,因此利于提高观察塔102与车体101连接的稳定性,且利于降低焊接的操作难度,提高焊接的可靠性。
当然,观察塔102与车体101也可通过卡接的方式进行预定位。在接触网检测车装配过程中,可将观察塔102吊运至车体101的顶部,之后将观察塔102与车体101进行卡持连接,从而使观察塔102与车体101预定位,之后可对连接板104与连接部106进行焊接固定。由于观察塔102与车体101在焊接之前先进行预定位,从而能够防止观察塔102与车体101在焊接过程中产生位移,因此利于降低焊接的操作难度,提高焊接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塔体框架103为棱台形状,所述连接板104 设置在所述棱台的底边上,所述棱台的各棱处均设有支撑梁110,各所述支撑梁110的外侧均设有吊环111,所述吊环111位于所述支撑梁110的顶部。
由此,在接触网检测车装配过程中,可将吊具与各支撑梁110上的吊环111连接,之后通过吊具对吊环111进行施力将观察塔102吊运至车体101的顶部。由于各吊环111位于棱台的各棱的顶部,因此,在吊运过程中,方便吊具与吊环111的连接,并提高了吊运的平稳性。另外,由于支撑梁110的强度较高,因此,能够保证吊运强度,提高吊运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观察塔的四周设有观察窗112,所述观察窗112包括窗框105和窗玻璃113,所述窗框105设置在所述塔体框架103上,所述窗框105上形成有安装槽107,所述安装槽107的开口108朝向所述观察塔102内部设置,所述窗玻璃113安装在所述安装槽107内,并通过密封胶109与所述窗框105密封连接。
由此,在接触网检测车装配过程中,可将塔体框架103吊运至车体101的顶部,使塔体框架103四周的连接板104与车体101顶部的连接部106相接触,之后对连接板104和连接部106进行焊接固定,使塔体框架103与车体101相对定位,之后将窗框105连接在所述塔体框架103上,再将窗玻璃113安装在窗框105的安装槽107内,并在窗玻璃113和窗框105之间注入密封胶109,使窗玻璃113和窗框 105密封连接。由于安装槽107的开口108朝向观察塔102内部设置,因此工作人员可在塔体框架103内将窗玻璃113安装在安装槽107内,降低了窗玻璃113的安装难度,提高了观察窗112安装的安全性。另外,当窗玻璃133发生损坏时,工作人员可在塔体框架103内将密封胶109划开即可将窗玻璃133取出并进行更换,无须破坏结构,操作简单方便。
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窗玻璃113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钢化玻璃层114、第二钢化玻璃层115和第三钢化玻璃层116,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层114和第二钢化玻璃层115之间形成有第一真空层117,所述第二钢化玻璃层115和第三钢化玻璃层116之间形成有第二真空层118。
由此,能够提高窗玻璃113的强度和隔音效果,防止在接触网检测车高速行驶过程中,石子等异物撞碎窗玻璃113,提高了接触网检测车的安全性。其中,窗玻璃113可通过密封胶条与塔体框架103密封连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真空层117内设有缓冲胶板。
由此,即使在接触网检测车高速行驶过程中,石子等异物撞碎第一钢化玻璃层114,通过缓冲胶板的缓冲作用能够使石子等异物停留在缓冲胶板中,进一步提高了接触网检测车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钢化玻璃层114的厚度为8毫米,所述第二钢化玻璃层115和第三钢化玻璃层116的厚度均为6毫米。
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窗玻璃113的强度和隔音效果。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观察窗112的外侧设有雨刷器119和玻璃水喷头,所述玻璃水喷头用于向所述窗玻璃113上喷射玻璃水,所述雨刷器119与所述窗玻璃113相接触,所述雨刷器119能够相对于所述窗玻璃113摆动以清理所述窗玻璃113。
由此,当遇到雨雪天气或窗玻璃113被灰尘、泥土所遮挡时,可通过玻璃水喷头向窗玻璃113上喷射玻璃水并通过雨刷器119相对于窗玻璃113摆动以实现对窗玻璃113清理,保证了窗玻璃113的清洁,便于工作人员通过窗玻璃113观察检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接触网的运营状况。
其中,玻璃水喷头可通过管道与玻璃水容器相连通,玻璃水容器内容纳有玻璃水并与水泵相连接,水泵与控制装置相连接,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水泵工作,使水泵将玻璃水容器内的玻璃水通过管道运送至玻璃水喷头处,并使玻璃水通过玻璃水喷头喷射至窗玻璃 113上。另外,雨刷器119可通过转轴与塔体框架103连接,转轴与电机连接,电机与控制装置连接,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电机工作,使电机驱动转轴旋转从而带动雨刷器119相对于窗玻璃113摆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窗玻璃113上设有电热防雾膜。
由此,通过电热防雾膜对窗玻璃113进行加热能够去除窗玻璃113 上的雾和冰,便于工作人员通过窗玻璃113观察检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接触网的运营状况。
其中电热防雾膜可与控制装置连接,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电热防雾膜工作,从而对窗玻璃113进行加热能够去除窗玻璃113 上的雾和冰。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车体101和观察塔102之间设有爬梯,所述爬梯上设有扶手。
由此,工作人员可以方便的通过爬梯由车体101进入观察塔102 或由观察塔102进入车体101,另外,由于爬梯上设有扶手,因此方便工作人员的抓握,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观察塔102内设有照明灯具120。由此,方便工作人员照明。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照明灯具120设置在观察塔102内侧顶面的中心处,由此,能够提高照明灯具120的照明效果。
其中,照明灯具120组成中的灯具功率可为25W,电压可为 AC220V,节能且便于更换,观察塔102内的其他电器设备的电压可均为AC220V,以便于接口对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观察塔102内的电线采用低烟无卤阻燃电线,在电线穿过墙板处及电线转弯处设有护套,由此能够提高用电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观察塔102内侧的观察窗112处设有窗帘滑道,窗帘滑道上设有窗帘,窗帘能够遮蔽观察窗112,以起到遮挡阳光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观察塔102的外侧设有雨檐,雨檐位于观察窗112的上方,从而能够防止雨水落在窗玻璃113上。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观察塔102内设有工作台和座椅,以方便工作人员的工作和休息。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塔体框架103采耐候钢板,由此,提高了塔体框架103的强度和耐候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塔体框架103的顶板和支撑立梁采用封闭型腔结构,从而能够提高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塔体框架103内设有保温材料,由此,能够提高观察塔102的保温性能。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塔体框架103内的保温材料可为双组份聚氨酯发泡材料,由此,利于提高观察塔102的保温性能。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塔体框架103的内饰板可为不锈钢薄板及皮革材料,从而提高观察塔102内的装饰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接触网检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观察塔,所述观察塔位于所述车体的顶部,并与所述车体焊接;
所述观察塔包括塔体框架,所述塔体框架四周设有连接板;
所述车体的顶部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部焊接固定,使所述观察塔与车体连接定位;
所述观察塔的四周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包括窗框和窗玻璃,所述窗框设置在所述塔体框架上,所述窗框上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开口朝向所述观察塔内部设置,所述窗玻璃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并通过密封胶与所述窗框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网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框架为棱台形状,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棱台的底边上,所述棱台的各棱处均设有支撑梁,各所述支撑梁的外侧均设有吊环,所述吊环位于所述支撑梁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网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窗玻璃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第一钢化玻璃层、第二钢化玻璃层和第三钢化玻璃层,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层和第二钢化玻璃层之间形成有第一真空层,所述第二钢化玻璃层和第三钢化玻璃层之间形成有第二真空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网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真空层内设有缓冲胶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网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化玻璃层的厚度为8毫米,所述第二钢化玻璃层和第三钢化玻璃层的厚度均为6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网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的外侧设有雨刷器和玻璃水喷头,所述玻璃水喷头用于向所述窗玻璃上喷射玻璃水,所述雨刷器与所述窗玻璃相接触,所述雨刷器能够相对于所述窗玻璃摆动以清理所述窗玻璃。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网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窗玻璃上设有电热防雾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网检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和观察塔之间设有爬梯,所述爬梯上设有扶手。
CN201721907728.8U 2017-12-29 2017-12-29 接触网检测车 Active CN2082642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07728.8U CN208264248U (zh) 2017-12-29 2017-12-29 接触网检测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907728.8U CN208264248U (zh) 2017-12-29 2017-12-29 接触网检测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64248U true CN208264248U (zh) 2018-12-21

Family

ID=64672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907728.8U Active CN208264248U (zh) 2017-12-29 2017-12-29 接触网检测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642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6369A (zh) * 2019-09-30 2019-12-31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车用多功能登顶梯组合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6369A (zh) * 2019-09-30 2019-12-31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车用多功能登顶梯组合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27439B1 (ko) 전동차 탑재 분사장치
CN202544623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窗
CN105539207A (zh) 地铁多功能接触网综合作业车
CN107320026B (zh) 一种玻璃幕墙清洗装置
CN108771509B (zh) 一种玻璃幕墙清洗机器人
CN208264248U (zh) 接触网检测车
CN108852147A (zh) 玻璃幕墙机器人清洁设备
CN101250858A (zh) 道路综合防护系统
CN208958015U (zh) 双脚幕墙机器人清洁设备
CN205100100U (zh) 箱形钢桥箱内吊轨巡检车
CN201872633U (zh) 一种应用于下接触式接触轨钢支架绝缘子的防护罩装置
CN205273215U (zh) 地铁多功能接触网综合作业车
CN202508106U (zh) 机车扫石器
CN207594971U (zh) 一种接触网检测车及观察塔
CN202574145U (zh) 一种通道式大巴洗车机顶刷装置
CN108327733A (zh) 一种高速轨道列车运输系统
CN113585909A (zh) 轨道车辆用内藏式密闭门及轨道车辆
CN208201756U (zh) 一种新型建筑工地用降尘洒水车
CN208777878U (zh) 一种新型半高站台门滑动门
CN219296688U (zh) 一种智能型c型转子式单车翻车机密闭装置
CN114162153B (zh) 一种地铁车辆用牵引式agv装置
CN2170873Y (zh) 接触轨托架结构
JPH01195824A (ja) 自動窓清掃装置
CN216476904U (zh) 一种具有防冻效果的汽车玻璃单导轨升降器
CN217420141U (zh) 一种安装在外立面上的隔热幕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uo Jincheng

Inventor after: Kou Xiaoyang

Inventor after: Wang Yan

Inventor after: Ping Yao

Inventor after: Wu Lei

Inventor before: Guo Jincheng

Inventor before: Kou Xiaoy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Yan

Inventor before: Ping Yao

Inventor before: Wu 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