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57626U - 电机端盖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机端盖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257626U CN208257626U CN201821007805.9U CN201821007805U CN208257626U CN 208257626 U CN208257626 U CN 208257626U CN 201821007805 U CN201821007805 U CN 201821007805U CN 208257626 U CN208257626 U CN 2082576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tor
- end cap
- motor
- clamp assemblies
- separator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04443 Ricinu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37858 Gastropod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端盖分离装置。该分离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定子夹持组件、端盖夹持组件,定子夹持组件用于对电机定子的夹持固定,端盖夹持组件用于对电机端盖进行夹持,定子夹持组件与端盖夹持组件相对独立设置,第一驱动组件与端盖夹持组件连接,以驱动端盖夹持组件产生相对于定子夹持组件的运动,以使电机端盖与电机定子分离;和/或,第一驱动组件与定子夹持组件连接,以驱动定子夹持组件产生相对于端盖夹持组件的运动,以使电机端盖与电机定子分离。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端盖分离装置,能够便捷高效地分离电机端盖与定子,极大降低定子及端盖在分离后的破损率,提高端盖及电机定子的再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端盖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塑封直流电机在生产之后,为了保证塑封直流电机的产品质量,往往需要抽检电机的端盖与电机外壳或者定子的结合力,这个过程需要将电机端盖与定子分离,电机端盖与定子结合处缝隙较小,目前采用的方式是人工用一字螺丝嵌入缝隙处,之后用锤子敲打使端盖与定子分离,这种处理方式速度慢、效率低,且往往导致定子崩料报废异常,不能再次利用造成极大浪费,另外,此过程为了能够得到端盖与定子的结合力值,以便对问题进行针对性研判,还需要单独设置监控设备,工序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机端盖分离装置,能够便捷高效地分离电机端盖与定子,极大降低定子及端盖在分离后的破损率,提高端盖及电机定子的再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端盖分离装置,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定子夹持组件、端盖夹持组件,所述定子夹持组件用于对电机定子的夹持固定,所述端盖夹持组件用于对电机端盖进行夹持,所述定子夹持组件与所述端盖夹持组件相对独立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端盖夹持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端盖夹持组件产生相对于定子夹持组件的运动,以使所述电机端盖与所述电机定子分离;和/或,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定子夹持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定子夹持组件产生相对于端盖夹持组件的运动,以使所述电机端盖与所述电机定子分离。
优选地,所述定子夹持组件包括电机定位板,所述电机定位板具有第一定子穿行孔,还包括定子夹持件,所述定子夹持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电机定位板上,且所述定子夹持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定子穿行孔的径向滑动,以对电机定子形成夹持。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子穿行孔的孔周壁上具有沿着其径向延伸的第一凸块。
优选地,所述定子夹持件具有弧壁,所述弧壁与所述电机定子的外周壁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定子夹持件还具有第一扣件,所述第一扣件能够卡设于所述电机定子上具有的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定子夹持件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子夹持件关于所述第一定子穿行孔的中心对称,两个所述定子夹持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电机定位板上。
优选地,所述定子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定子夹持件产生相对于所述电机定位板的滑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拖动块,所述第二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拖动块连接,所述第二拖动块与所述定子夹持件连接,所述第二气缸装设于所述电机定位板上。
优选地,所述定子夹持组件还包括电机支撑板,所述电机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电机定位板远离所述定子夹持组件的一侧上。
优选地,所述电机支撑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定子穿行孔同轴设置的第二定子穿行孔,还具有与所述第二定子穿行孔同心的环形凹台,电机能够放置于所述环形凹台上。
优选地,所述环形凹台的周壁上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沿所述环形凹台的径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二凸块数量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端盖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端盖夹持件,所述第一安装板具有与所述第一定子穿行孔对应的第三定子穿行孔,所述端盖夹持件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且所述端盖夹持件能够沿着所述第三定子穿行孔的径向滑动,以对电机端盖形成夹持。
优选地,所述端盖夹持件具有撬嘴,所述撬嘴能够嵌入电机定子与电机端盖之间的缝隙中。
优选地,所述端盖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端盖夹持件产生朝向或者背离电机端盖的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气缸、第三拖动块,所述第三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拖动块连接,所述第三拖动块与所述端盖夹持件连接,所述第三气缸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还包括导向固定座,所述导向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固定座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形成所述端盖夹持件的导向容纳空间。
优选地,所述端盖夹持组件至少两组,两组所述端盖夹持组件沿所述第三定子穿行孔的周向均匀布设。
优选地,所述端盖夹持组件还包括导向件、第二安装板,所述导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存在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能够施力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优选地,所述电机端盖分离装置还包括固定板、连接固定柱,所述连接固定柱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定位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电机定位板与所述固定板平行设置,所述电机定位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存在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安装板处于所述容纳空间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以驱动所述端盖夹持组件产生相对于所述定子夹持组件在电机轴向上的运动。
优选地,所述电机端盖分离装置还包括安装台架,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台架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安装台架的底部设置有脚轮。
优选地,所述安装台架设有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电路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的启停。
优选地,所述安装台架包括罩体,所述罩体具有中空区域,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定子夹持组件、端盖夹持组件、固定板、连接固定柱均处于所述中空区域中。
优选地,所述电机端盖分离装置还包括压力检测件,以检测所述第一气缸在顶推时所产生的顶推力。
优选地,所述电机端盖分离装置还包括顶推力显示部件,用以显示所述压力检测件检测到的顶推力数据,所述顶推力显示部件与所述压力检测件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机端盖分离装置,通过所述定子夹持组件固定所述电机具有的电机外壳或者电机定子,通过所述端盖夹持组件对电机端盖进行夹持,所述的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端盖夹持组件产生相对于所述定子夹持组件的运动,由于电机定子被所述定子夹持组件固定,因此,电机端盖随着所述端盖夹持组件的运动与电机定子分离,该方案采用机械化的方式对电机端盖进行分离,施力更加可控、均衡,能够便捷高效地分离电机端盖与定子,极大降低定子及端盖在分离后的破损率,提高端盖及电机定子的再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端盖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S-S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电机定位板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电机定位板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定子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电机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第一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的端盖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电机端盖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1、第一气缸;21、电机定位板;211、滑槽;22、第一定子穿行孔;221、第一凸块;23、定子夹持件;231、弧壁;232、第一扣件;24、第二驱动装置;241、第二气缸;242、第二拖动块;25、电机支撑板;251、第二定子穿行孔;252、环形凹台;253、第二凸块;31、第一安装板;311、第三定子穿行孔;32、端盖夹持件;321、撬嘴;33、第三驱动装置;331、第三气缸;332、第三拖动块;333、导向固定座;34、导向件;35、第二安装板;4、固定板;5、连接固定柱;6、压力检测件;61、顶推力显示部件;62、检测件安装座;7、安装台架;71、脚轮;72、控制部件;73、罩体;10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端盖分离装置,用于对电机100的电机定子与电机端盖进行分离,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定子夹持组件、端盖夹持组件,所述定子夹持组件用于对电机定子的夹持固定,所述端盖夹持组件用于对电机端盖进行夹持,所述定子夹持组件与所述端盖夹持组件相对独立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端盖夹持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端盖夹持组件产生相对于定子夹持组件的运动,以使所述电机端盖与所述电机定子分离;和/或,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定子夹持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定子夹持组件产生相对于端盖夹持组件的运动,以使所述电机端盖与所述电机定子分离。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定子夹持组件固定所述电机100具有的电机外壳或者电机定子,通过所述端盖夹持组件对电机端盖进行夹持,所述的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端盖夹持组件产生相对于所述定子夹持组件的运动,由于电机定子被所述定子夹持组件固定,因此,电机端盖随着所述端盖夹持组件的运动与电机定子分离,该方案采用机械化的方式对电机端盖进行分离,施力更加可控、均衡,能够便捷高效地分离电机端盖与定子,极大降低定子及端盖在分离后的破损率,提高端盖及电机定子的再利用率。
所述定子夹持组件可以采用多种型式,理论上只要能够方便地将电机定子的位置进行固定即可,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定子夹持组件包括电机定位板21,所述电机定位板21具有第一定子穿行孔22,还包括定子夹持件23,所述定子夹持件23滑动连接于所述电机定位板21上,且所述定子夹持件23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定子穿行孔22的径向滑动,以对电机定子形成夹持。采用该技术方案,在应用时,将所述电机100放置于所述第一定子穿行孔22中,之后通过移动所述电机定位板21对电机定子形成夹持作用,从而能够对电机100进行便捷固定。更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定位板21朝向所述定子夹持件23一侧具有滑槽211,所述滑槽211具有卡位结构,所述定子夹持件23朝向所述电机定位板21的一侧具有与所述滑槽211相对应的导轨结构,所述导轨结构匹配的滑动连接于所述卡位结构中,即实现了对所述定子夹持件23的连接,又能保证所述定子夹持件23与所述电机定位板21的滑动运动,进而能够极为方便的对电机定子进行位置固定。为了防止电机100在端盖分离过程中产生绕其轴线的旋转,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定子穿行孔22的孔周壁上设置沿着其径向延伸的第一凸块221,当进行电机定子固定时,所述第一凸块221能够卡入电机定子或者外壳上具有凹槽内,从而对电机100的周向进行可靠定位,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块221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第一凸块221与电机定子或者外壳上具有的凹槽个数相匹配,比如,可以设置两个第一凸块221,两个第一凸块221沿所述第一定子穿行孔22的周向间隔设置。
为了保证所述定子夹持件23对电机定子或者外壳的夹持可靠性,优选地,所述定子夹持件23具有弧壁231,所述弧壁231与所述电机定子的外周壁相匹配,此时当所述定子夹持件23对电机定子或者外壳进行夹持时,所述弧壁231能够较为均匀地对所述电机定子或者外壳施力,防止施力的不均损坏电机定子或者外壳。更进一步地,所述定子夹持件23还具有第一扣件232,所述第一扣件232能够卡设于所述电机定子上具有的凹槽内,所述第一扣件232由于能够卡设于所述电机定子或者电机外壳具有的凹槽内,一方面能够防止电机定子或者电机外壳的周向旋转,也能够防止在电机100受轴向力(如在分离的时候)时与所述定子夹持件23脱离,连接更加可靠,此种结构特别适用于整圆电机,而对于具有安装脚的电机的固定,其完全可以通过所述定子夹持件23朝向所述电机定位板21的侧壁进行压紧。当然所述定子夹持件23可以设置多个,基于功能与机构简化方便的考虑,优选地,所述定子夹持件23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子夹持件23关于所述第一定子穿行孔22的中心对称,两个所述定子夹持件23滑动连接于所述电机定位板21上。
在所述定子夹持件23的滑动驱动方面,例如,可以采用第二驱动装置24,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4用于驱动所述定子夹持件23产生相对于所述电机定位板21的滑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电机端盖分离装置的机械化程度,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4可以采用第二气缸241、第二拖动块242来组合实现,所述第二气缸24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拖动块242连接,所述第二拖动块242与所述定子夹持件23连接,所述第二气缸241装设于所述电机定位板21上,当然也可以采用液压油缸替代所述第二气缸241。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更加精确的对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4的位移进行控制,比如对所述第二气缸241的动力输出端(例如气缸活塞杆),可以通过对所述第二气缸241的控制气路进行压力保持的设计,当然,作为一种更加便利的处理方式,优选地,所述第二气缸241选用带锁气缸。
为了进一步简化电机100的固定方式,所述定子夹持组件还包括电机支撑板25,所述电机支撑板25设置于所述电机定位板21远离所述定子夹持组件的一侧上,所述电机支撑板25主要是用来对电机100进行轴向支撑。具体地,所述电机支撑板25具有与所述第一定子穿行孔22同轴设置的第二定子穿行孔251,还具有与所述第二定子穿行孔251同心的环形凹台252,电机能够放置于所述环形凹台252上,所述的第二定子穿行孔251在该技术方案中并非能够穿行所述电机100,而恰恰相反,是为了穿行所述电机100的输出轴而设置,而电机100的与端盖相对的端面则坐落于所述环形凹台252上,也即所述环形凹台252对所述电机100实现支撑。更进一步的,所述电机支撑板25通过螺杆与所述电机定位板21连接,通过调节所述螺杆的旋进程度可以方便地对所述电机支撑板25在电机100的轴向上进行位置调节,从而可以更加适用于不同定子叠厚或者转子叠厚不同的电机。
优选地,所述环形凹台252的周壁上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二凸块253,所述第二凸块253沿所述环形凹台252的径向延伸,所述间隔设置的第二凸块253能够对所述电机100进行初步的周向定位,可以理解的是,其在设置角度应与所述电机100的对应端头(或者周壁)相适应。比如,当所述电机100在与所述环形凹台252接触区域具有两个凹槽时,此时可以将所述第二凸块253设置为两个。
作为所述端盖夹持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端盖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31、端盖夹持件32,所述第一安装板31具有与所述第一定子穿行孔22对应的第三定子穿行孔311,所述端盖夹持件32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上,且所述端盖夹持件32能够沿着所述第三定子穿行孔311的径向滑动,以对电机端盖形成夹持。该技术方案与所述定子夹持组件在实现原理上具有相通之处,在作用上也基本类似,因此其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端盖夹持件32具有撬嘴321,所述撬嘴321能够嵌入电机定子与电机端盖之间的缝隙中,该技术方案为所述端盖夹持件3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撬嘴321是所述电机端盖分离装置的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通过外力能够精确嵌入到所述电机定子与电机端盖之间的缝隙中,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能够顺利轻松地将所述端盖分离,当然,为了保证在分离过程中不损坏电机端盖,所述撬嘴321最好设计为楔形结构,这更便于将所述撬嘴321嵌入所述电机定子与电机端盖之间的缝隙中,在宽度尺寸上可设计的稍大一些,这样会使分离过程中的受力更加均匀。
为了能够机械化的控制所述端盖夹持组件的运动,所述端盖夹持组件还设计了第三驱动装置33,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3用于驱动所述端盖夹持件32产生朝向或者背离电机端盖的运动。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3包括第三气缸331、第三拖动块332,所述第三气缸33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拖动块332连接,所述第三拖动块332与所述端盖夹持件32连接,所述第三气缸331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上,也即所述端盖夹持件32在所述第一安装板31上产生的相对运动受控于所述第三气缸331。
为了保证所述端盖夹持件32的运动轨迹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3还包括导向固定座333,所述导向固定座333与所述第一安装板31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固定座333与所述第一安装板31之间形成所述端盖夹持件32的导向容纳空间,也即所述端盖夹持件32的运动轨迹将被所述导向固定座333所具有的导向容纳空间所规范,这能够提升所述端盖夹持件32对所述电机端盖夹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当然,所述端盖夹持组件可以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端盖夹持组件沿所述第三定子穿行孔311的周向均匀布设,还可以设置三组,或者四组(如图1),多组所述端盖夹持组件对所述电机端盖进行更加可靠稳定的夹持,更为重要的是,每组所述端盖夹持组件的受力及施力都相对较小,这有利于保护所述电机端盖在分离过程中免于损坏。
为了方便所述端盖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连接关系,使所述电机端盖分离装置结构更加合理,优选地,所述端盖夹持组件还包括导向件34、第二安装板35,所述导向件3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5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31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5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安装板31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5之间存在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能够施力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5上。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可以通过驱动所述第二安装板35,从而迫使所述第一安装板31上的端盖夹持组件整体产生远离所述定子夹持组件的运动,从而极为轻松的实现电机端盖的分离。
优选地,所述电机端盖分离装置还包括固定板4、连接固定柱5,所述连接固定柱5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定位板21与所述固定板4之间,所述电机定位板21与所述固定板4平行设置,所述电机定位板21与所述固定板4之间存在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安装板35处于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导向件34可以穿行于所述电机定位板21具有穿行孔中,这样将使整个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11,所述第一气缸11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4上,所述第一气缸11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5连接,以驱动所述端盖夹持组件产生相对于所述定子夹持组件在电机100轴向上的运动。
为了能够准确得到电机端盖与电机定子分离时的顶推力(也即电机端盖的结合力),在电机端盖分离装置中还设置了压力检测件6,以检测所述第一气缸11在顶推时所产生的顶推力,例如,压力检测件6可以采用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装设于相应的检测件安装座62上,所述检测件安装座62要求与所述固定板4之间保持固定,当然为了更加直观地获取顶推力(结合力)数据,优选地,所述电机端盖分离装置还包括顶推力显示部件61,用以显示所述压力检测件6检测到的顶推力数据,所述顶推力显示部件61与所述压力检测件6电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顶推力显示部件61设于所述安装台架7上。。
优选地,所述电机端盖分离装置还包括安装台架7,所述固定板4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台架7的顶部,所述安装台架7的设置,使所述分离装置在高度上更加合适,方便操作者进行操作,为了较为方便地对所述分离装置进行空间转移,优选地,所述安装台架7的底部设置有脚轮71。
所述安装台架7设有控制部件72,所述控制部件72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装置24、第三驱动装置33电路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装置24、第三驱动装置33的启停,该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了所述分离装置的系统集成化,自动化程度更高,优选地,所述控制部件72采用PLC控制对前述的驱动装置进行控制,能够提高所述定子夹持组件、端盖夹持组件的动作精度。
为了防止意外接触到所述分离装置中的运动部件如所述定子夹持组件、端盖夹持组件等,产生人身伤害,优选地,所述安装台架7包括罩体73,所述罩体73具有中空区域,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定子夹持组件、端盖夹持组件、固定板4、连接固定柱5均处于所述中空区域中。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7)
1.一种电机端盖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定子夹持组件、端盖夹持组件,所述定子夹持组件用于对电机定子的夹持固定,所述端盖夹持组件用于对电机端盖进行夹持,所述定子夹持组件与所述端盖夹持组件相对独立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端盖夹持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端盖夹持组件产生相对于定子夹持组件的运动,以使所述电机端盖与所述电机定子分离;和/或,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定子夹持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定子夹持组件产生相对于端盖夹持组件的运动,以使所述电机端盖与所述电机定子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夹持组件包括电机定位板(21),所述电机定位板(21)具有第一定子穿行孔(22),还包括定子夹持件(23),所述定子夹持件(23)滑动连接于所述电机定位板(21)上,且所述定子夹持件(23)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定子穿行孔(22)的径向滑动,以对电机定子形成夹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穿行孔(22)的孔周壁上具有沿着其径向延伸的第一凸块(22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夹持件(23)具有弧壁(231),所述弧壁(231)与所述电机定子的外周壁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夹持件(23)还具有第一扣件(232),所述第一扣件(232)能够卡设于所述电机定子上具有的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夹持件(23)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定子夹持件(23)关于所述第一定子穿行孔(22)的中心对称,两个所述定子夹持件(23)滑动连接于所述电机定位板(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24),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4)用于驱动所述定子夹持件(23)产生相对于所述电机定位板(21)的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24)包括第二气缸(241)、第二拖动块(242),所述第二气缸(24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拖动块(242)连接,所述第二拖动块(242)与所述定子夹持件(23)连接,所述第二气缸(241)装设于所述电机定位板(21)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夹持组件还包括电机支撑板(25),所述电机支撑板(25)设置于所述电机定位板(21)远离所述定子夹持组件的一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撑板(25)具有与所述第一定子穿行孔(22)同轴设置的第二定子穿行孔(251),还具有与所述第二定子穿行孔(251)同心的环形凹台(252),电机能够放置于所述环形凹台(252)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台(252)的周壁上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二凸块(253),所述第二凸块(253)沿所述环形凹台(252)的径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块(253)数量为两个。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31)、端盖夹持件(32),所述第一安装板(31)具有与所述第一定子穿行孔(22)对应的第三定子穿行孔(311),所述端盖夹持件(32)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上,且所述端盖夹持件(32)能够沿着所述第三定子穿行孔(311)的径向滑动,以对电机端盖形成夹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夹持件(32)具有撬嘴(321),所述撬嘴(321)能够嵌入电机定子与电机端盖之间的缝隙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装置(33),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3)用于驱动所述端盖夹持件(32)产生朝向或者背离电机端盖的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3)包括第三气缸(331)、第三拖动块(332),所述第三气缸(33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拖动块(332)连接,所述第三拖动块(332)与所述端盖夹持件(32)连接,所述第三气缸(331)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3)还包括导向固定座(333),所述导向固定座(333)与所述第一安装板(31)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固定座(333)与所述第一安装板(31)之间形成所述端盖夹持件(32)的导向容纳空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夹持组件至少两组,至少两组所述端盖夹持组件沿所述第三定子穿行孔(311)的周向均匀布设。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夹持组件还包括导向件(34)、第二安装板(35),所述导向件(34)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1)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5)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板(31)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5)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安装板(31)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5)之间存在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能够施力于所述第二安装板(35)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4)、连接固定柱(5),所述连接固定柱(5)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机定位板(21)与所述固定板(4)之间,所述电机定位板(21)与所述固定板(4)平行设置,所述电机定位板(21)与所述固定板(4)之间存在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安装板(35)处于所述容纳空间中。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气缸(11),所述第一气缸(11)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4)上,所述第一气缸(11)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5)连接,以驱动所述端盖夹持组件产生相对于所述定子夹持组件在电机(100)轴向上的运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台架(7),所述固定板(4)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台架(7)的顶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架(7)的底部设置有脚轮(71)。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架(7)设有控制部件(72),所述控制部件(72)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装置(24)、第三驱动装置(33)电路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装置(24)、第三驱动装置(33)的启停。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架(7)包括罩体(73),所述罩体(73)具有中空区域,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定子夹持组件、端盖夹持组件、固定板(4)、连接固定柱(5)均处于所述中空区域中。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检测件(6),以检测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施力时所产生的顶推力。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推力显示部件(61),用以显示所述压力检测件(6)检测到的顶推力数据,所述顶推力显示部件(61)与所述压力检测件(6)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07805.9U CN208257626U (zh) | 2018-06-28 | 2018-06-28 | 电机端盖分离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07805.9U CN208257626U (zh) | 2018-06-28 | 2018-06-28 | 电机端盖分离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257626U true CN208257626U (zh) | 2018-12-18 |
Family
ID=64654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07805.9U Active CN208257626U (zh) | 2018-06-28 | 2018-06-28 | 电机端盖分离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25762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68096A (zh) * | 2018-06-28 | 2018-11-06 | 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电机端盖分离装置 |
CN110918605A (zh) * | 2019-12-03 | 2020-03-27 | 李峰 | 一种静音电机铜分离装置 |
-
2018
- 2018-06-28 CN CN201821007805.9U patent/CN20825762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68096A (zh) * | 2018-06-28 | 2018-11-06 | 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电机端盖分离装置 |
CN108768096B (zh) * | 2018-06-28 | 2023-12-15 | 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电机端盖分离装置 |
CN110918605A (zh) * | 2019-12-03 | 2020-03-27 | 李峰 | 一种静音电机铜分离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257626U (zh) | 电机端盖分离装置 | |
CN104184266B (zh) | 电机的压装装置及其压装方法 | |
CN105103419B (zh) | 向转子铁芯磁体插入孔的磁体插入装置以及方法 | |
CN204621586U (zh) | 一种多工位机床自定心装置 | |
CN106935899B (zh)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叠片装置 | |
CN210060489U (zh) | 一种电池钢壳生产用高效打孔装置 | |
CN104184277B (zh) | 一种直流电机转子绕线机构 | |
CN206389245U (zh) | 电机定子叠压工装 | |
CN108768096A (zh) | 电机端盖分离装置 | |
CN204413644U (zh) | 铝合金气瓶瓶嘴加工装卡装置 | |
CN205927734U (zh) | 一种压轴承工装 | |
CN103545992B (zh) | 电机定子铁芯的冲片整形机 | |
CN105666263A (zh) | 一种轴承外圈的磨削系统 | |
CN205963014U (zh) | 一种服装加工用打扣机 | |
CN204321535U (zh) | 压轴承装置 | |
CN209267392U (zh) | 步进电机转子错位工装 | |
CN111190103A (zh) | 一种电机驱动性能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
CN205928136U (zh) | 一种应用于大直径风电轴承整体保持架的端面磨削装置 | |
CN105345825A (zh) | 一种圆电池快速取放机械手装置 | |
CN207335671U (zh) | 一种用于镀膜定子的检测装置 | |
CN211867217U (zh) | 一种钻孔机用固定辅助装置 | |
CN208038751U (zh) | 一种用于电脑刺绣机的布料固定装置 | |
CN209256268U (zh) | 汽车起动机转子轴承自动压装装置 | |
CN210938934U (zh) | 一种精密弹簧生产用便于固定检测弹簧的夹持设备 | |
CN208022465U (zh) | 自动成卷下料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