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57480U - 耳机充电盒 - Google Patents

耳机充电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57480U
CN208257480U CN201820973509.8U CN201820973509U CN208257480U CN 208257480 U CN208257480 U CN 208257480U CN 201820973509 U CN201820973509 U CN 201820973509U CN 208257480 U CN208257480 U CN 2082574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earphone
shell
operation button
yok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7350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gtai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anhai Hong Shang Agel Ecommerc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anhai Hong Shang Agel Ecommerce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anhai Hong Shang Agel Ecommerc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7350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574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574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574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耳机充电盒,包括第一壳体、充电组件及弹射机构,其中,所述第一壳体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壳体内形成有容置腔,且在所述第一端设有开口,所述充电组件沿第一方向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充电组件用以供耳机充电,所述弹射机构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邻近所述第二端设置,所述弹射机构用以使所述充电组件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方向弹射移动。通过操作所述弹射机构即可使得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分离,便于人手继续将充电组件自所述容置腔内移出,当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取出耳机,用户操作便捷,提高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耳机充电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充电盒。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类无线电子设备得到广泛关注。例如,TWS(TrueWireless Stereo,真无线耳机)即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无线设备。无线设备多通过与智能终端等终端设备连接以为用户提供终端附属应用,例如,利用无线耳机为用户播放智能手机中的音乐。无线设备没有线路连接,需要其内部的电池供电,以维持正常使用。通常使用充电盒为无线设备进行充电。
为了保护耳机良好的充电状态,现有有些充电盒盒体与外壳采用套接的方式,耳机从充电盒盒体中取出不方便,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耳机充电盒,旨在便于快速从充电盒内取出耳机,提高用户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耳机充电盒,包括:
第一壳体,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壳体内形成有容置腔,且在所述第一端设有开口;
充电组件,沿第一方向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充电组件用以供耳机充电;以及,
弹射机构,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邻近所述第二端设置,所述弹射机构用以使所述充电组件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方向弹射移动。
优选地,所述充电组件包括:
充电舱,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充电舱沿第一方向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充电舱具有靠近所述第二端的内端和与所述内端相对的外端;以及,
第二壳体,设于所述充电舱的外端,以随同所述充电舱一同在第一方向活动,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盖合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端的盖合位置;
其中,所述弹射机构用以使所述充电舱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方向弹射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分离。
优选地,所述充电舱包括:
充电舱本体,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安装体及设于两个所述安装体之间的承载体,所述承载体的侧表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以容设耳机;以及,
供电组件,设于所述安装体上,用以对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耳机供电。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供耳机充电的充电电极,所述供电组件包括可充电电源,所述可充电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电极;或者,
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供耳机充电的充电电极,所述供电组件包括可充电电源及供电接口电路,所述可充电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电极,所述供电接口电路用以将外部电源电性连接至所述充电电极和/或所述可充电电源。
优选地,自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操作孔;
所述弹射机构包括:
操作按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一活动行程,在所述活动行程可活动安装于所述操作孔;
顶推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操作按钮和所述充电舱之间,所述顶推件具有锁止位置,且处在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顶推件被所述容置腔内部的限位结构限位,限制其朝向所述第一端活动;以及,
弹性件,设于所述操作按钮与所述顶推件之间;
其中,在所述操作按钮处在所述活动行程上时,且所述顶推件处在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处在压缩状态,以对所述顶推件产生向所述第一端的推力,所述操作按钮用以在向所述第一端按压时,使得所述顶推件与所述限位结构解除限位。
优选地,所述耳机充电盒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固定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操作按钮和所述充电舱之间,所述固定套上设有所述限位结构。
优选地,所述操作按钮具有沿所述第二端指向第一端方向上分布的操作端及顶推端,所述顶推端的外侧面设有凸筋;
所述固定套的侧表面贯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限位孔;
所述操作按钮套设于所述固定套的内腔中,且所述凸筋限位安装于所述限位孔内。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凸设于所述固定套的内侧壁的限位筋;
所述操作按钮的顶推端的端面设有让位槽;
所述顶推件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套设于所述固定套内,所述顶推件具有自所述第二端指向所述第一端方向分布的限位端与推动端,所述限位端侧表面凸设有限位凸筋,所述限位凸筋向外再向朝向所述第一端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弹性限位臂,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弹性限位臂与所述限位筋抵接,以限位所述顶推件朝所述第一端方向移动,所述操作按钮用以在向所述第一端按压时,所述限位端进入所述让位槽内,且所述操作按钮的顶推端向内挤压所述弹性限位臂向内收缩并避让所述限位筋,使得所述顶推件在所述固定套内向所述第一端移动,以推动所述充电舱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方向弹射移动。
优选地,所述限位端的侧表面还设有限位凸起,所述推动端在所述固定套内向所述第一端移动时,所述限位凸起用以与所述限位筋抵接,以限制所述顶推件向所述第一端移动的弹射移动行程;和/或,
所述限位端的端面设有限位柱,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限位柱套设于所述弹簧的内腔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凹槽,所述充电舱的外侧面凸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沿第一方向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组件沿第一方向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弹射机构设于所述容置腔内,用以使所述充电组件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方向弹射移动,通过操作所述弹射机构即可使得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相对分离,便于人手继续将充电组件自所述容置腔内移出,当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取出耳机,用户操作便捷,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充电盒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充电组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耳机充电盒(一角度)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局部A(操作按钮未按下时)的放大意图;
图5为图3中局部A(操作按钮按下时)的放大意图;
图6为图1中耳机充电盒(另一角度)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局部B(操作按钮未按下时)的放大意图;
图8为图6中局部B(操作按钮按下时)的放大意图;
图9为图1中固定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顶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操作按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机充电盒,图1至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耳机充电盒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请参阅图1、图3及图6,所述耳机充电盒100包括第一壳体1、充电组件2及弹射机构3,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壳体1具有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所述第一壳体1内形成有容置腔13,且在所述第一端11设有开口,所述充电组件2沿第一方向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置腔13,所述充电组件2用以供耳机充电,所述弹射机构3设于所述容置腔13内,且邻近所述第二端12设置,所述弹射机构3用以使所述充电组件2自所述第二端12向所述第一端11方向弹射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组件2沿第一方向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置腔13,所述弹射机构3设于所述容置腔13内,用以使所述充电组件2自所述第二端12向所述第一端11方向弹射移动,通过操作所述弹射机构3即可使得所述充电组件2与所述第一壳体1相对分离,便于人手继续将充电组件2自所述容置腔13内移出,当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取出耳机,用户操作便捷,提高了用户体验。
为了使得所述耳机充电盒100整体外观,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充电组件2还包括第二壳体21,所述第二壳体21与所述第一壳体1具有一致性外观,使得整体有较好的外观,具体地,所述充电组件2包括第二壳体21及充电舱22,其中,所述充电舱22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充电舱22沿第一方向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置腔13,所述充电舱22具有靠近所述第二端12的内端和与所述内端相对的外端,所述第二壳体21设于所述充电舱22的外端,以随同所述充电舱22一同在第一方向活动,所述第二壳体21具有盖合所述第一壳体1的开口端的盖合位置,其中,所述弹射机构3用以使所述充电舱22自所述第二端12向所述第一端11方向弹射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1分离。在未分离时,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1构成了整个所述耳机充电盒100的外形,使得外形具有一致性,有较好的效果。
所述充电舱22用以容置耳机并对耳机充电,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舱22包括充电舱本体22a及供电组件22b,所述充电舱本体22a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安装体221及设于两个所述安装体221之间的承载体222,所述承载体222的侧表面设有安装槽2221,所述安装槽2221用以容设耳机,所述供电组件22b设于所述安装体221上,用以对设于所述安装槽2221内的耳机供电,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体222的一侧表面为平面设置,所述安装槽2221设于所述平面上,这样便于留置耳机空间及方便取出耳机。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安装槽2221内设有供耳机充电的充电电极223,所述供电组件22b包括可充电电源,所述可充电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电极223,所述可充电电源可以是锂电池等,可以实现反复充电使用,例如,在外出时可以直接携带所述耳机充电盒100,在家时,可以对所述锂电池进行充电,便于所述耳机充电盒100的便携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组件22b还包括供电接口电路,所述供电接口电路用以将外部电源电性连接至所述充电电极223和/或所述可充电电源,所述供电接口电路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电路,例如常见于手机的中的充电应用、外用移动小风扇等等,如此设置,扩大了所述耳机充电盒100应用场合,提高了用户体验。
所述弹射机构3主要用以使所述充电组件2自所述第二端12向所述第一端11方向弹射移动,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至图5,自所述第二端12的端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13的操作孔121,所述弹射机构3包括操作按钮32、顶推件33及弹性件34,所述操作按钮3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一活动行程,在所述活动行程可活动安装于所述操作孔121,所述顶推件33设于所述容置腔13内且位于所述操作按钮32和所述充电舱22之间,所述顶推件33具有锁止位置,且处在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顶推件33被所述容置腔13内部的限位结构31a限位,限制其朝向所述第一端活动,所述弹性件34设于所述操作按钮32与所述顶推件33之间,其中,在所述操作按钮32处在所述活动行程上时,且所述顶推件33处在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弹性件34处在压缩状态,以对所述顶推件33产生向所述第一端的推力,所述操作按钮32用以在向所述第一端11按压时,使得所述顶推件33与所述限位结构31a解除限位。通过所述操作按钮32、所述顶推件33及所述弹性件34的共同作用使得所述充电组件2很方便地自所述容置腔13脱出,以致于所述第一壳体1与所述第二壳体21分离,便于取出耳机,具有较好的效果。
为了便于结构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耳机充电盒100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固定套31,所述固定套31固定安装于所述容置腔13内,且位于所述操作按钮32和所述充电舱22之间,所述固定套31上设有所述限位结构31a,通过设置所述固定套31来限位所述顶推件33,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请参阅图6至图8,由于操作按钮32与所述顶推件33之间设置有压缩弹性件34,为了使得所述操作按钮32和所述顶推件33限位在所述容置腔13内,同时需要对所述操作按钮32及所述顶推件33进行限位,对所述操作按钮32的限位是防止所述操作按钮32沿所述第一端11指向第二端12的方向移动脱离出所述操作孔121,对所述顶推件33的限位是为了防止所述顶推件33脱离所述固定套31,如图6至图8中所示,在所述操作按钮32未动作和已动作时,所述操作按钮32与所述顶推件33的几个不同位置时被限位于所述容置腔13内运动时的状态。
具体地,请进一步请参阅图9及图11,所述操作按钮32具有沿所述第一端11指向第二端12方向上分布的顶推端321及操作端322,所述顶推端321的外侧面设有凸筋3211,所述固定套31的侧表面贯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限位孔311,所述操作按钮32套设于所述固定套31的内腔中,且所述凸筋3211限位安装于所述限位孔311内,使得所述操作按钮32限位安装于所述容置腔13内,通过所述固定套31的限位孔311限制所述操作按钮32脱离所述操作孔121,当然,所述限位孔31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设置,便于所述操作按钮32沿所述第二端12指向第一端11的方向移动。
在未操作所述操作按钮32时,需要防止所述顶推件33在所述固定套31的内腔中沿所述第二端12指向所述第一端11的方向运动,当然,在操作所述操作按钮32时,所述顶推件33又可以沿所述第二端12指向所述第一端11的方向运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至图11,在所述顶推件33上设置一个弹性限位臂3311,起到在两种状态之间切换的作用。
具体地,所述限位结构31a包括凸设于所述固定套31的内侧壁的限位筋312,所述操作按钮32的顶推端321的端面设有让位槽3212,所述顶推件33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套设于所述固定套31内,所述顶推件33具有自所述第二端12指向所述第一端11方向分布的限位端331与推动端332,所述限位端331侧表面凸设有限位凸筋,所述限位凸筋向外再向朝向所述第一端11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弹性限位臂3311,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弹性限位臂3311与所述限位筋312抵接,以限位所述顶推件33朝所述第一端11方向移动,所述操作按钮32用以在向所述第一端11按压时,所述限位端331进入所述让位槽3212内,且所述操作按钮32的顶推端321向内挤压所述弹性限位臂3311向内收缩并避让所述限位筋312,使得所述顶推件33在所述固定套31内向所述第一端11移动,以推动所述充电舱22自所述第二端12向所述第一端11方向弹射移动,通过所述操作按钮32挤压所述弹性限位臂3311以使所述顶推件33从限位状态切换到可移动状态,便于所述弹射机构3推动所述充电组件2自所述第二端12向所述第一端11方向弹射移动。
为了防止所述顶推件33完全脱离所述固定套3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端331的侧表面设有限位凸起3312,所述推动端332在所述固定套31内向所述第一端11移动时,所述限位凸起3312用以与所述限位筋312抵接,以限制所述顶推件33的弹射移动行程,通过所述限位凸起3312与所述限位面314的配合作用,限制所述顶推件33的弹射移动行程,使得所述顶推件33不会完全脱离所述固定套31。
为了限位所述弹性件3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34为弹簧34a,所述限位端331的端面设有限位柱3313,所述限位柱3313套设于所述弹簧34a的内腔中,使得所述弹簧34a的伸缩状态较好地沿所述第一方向伸缩。
当然,在所述弹射机构3对所述充电组件2进行弹射移动后,此时还需要用户进行收到抽拉所述充电组件2使得耳机完全可以取出的位置,为了保证所述充电组件2不致于完全脱离所述容置腔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凹槽14,所述充电舱22的外侧面凸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沿第一方向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14内,通过简单的限位结构限制了所述充电组件2移出所述容置腔13的行程,具有较好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壳体内形成有容置腔,且在所述第一端设有开口;
充电组件,沿第一方向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充电组件用以供耳机充电;以及,
弹射机构,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邻近所述第二端设置,所述弹射机构用以使所述充电组件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方向弹射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包括:
充电舱,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充电舱沿第一方向活动安装于所述容置腔,所述充电舱具有靠近所述第二端的内端和与所述内端相对的外端;以及,
第二壳体,设于所述充电舱的外端,以随同所述充电舱一同在第一方向活动,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盖合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端的盖合位置;
其中,所述弹射机构用以使所述充电舱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方向弹射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分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舱包括:
充电舱本体,包括两个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安装体及设于两个所述安装体之间的承载体,所述承载体的侧表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以容设耳机;以及,
供电组件,设于所述安装体上,用以对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耳机供电。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供耳机充电的充电电极,所述供电组件包括可充电电源,所述可充电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电极;或者,
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供耳机充电的充电电极,所述供电组件包括可充电电源及供电接口电路,所述可充电电源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电极,所述供电接口电路用以将外部电源电性连接至所述充电电极和/或所述可充电电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二端的端面开设有连通所述容置腔的操作孔;
所述弹射机构包括:
操作按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一活动行程,在所述活动行程可活动安装于所述操作孔;
顶推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操作按钮和所述充电舱之间,所述顶推件具有锁止位置,且处在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顶推件被所述容置腔内部的限位结构限位,限制其朝向所述第一端活动;以及,
弹性件,设于所述操作按钮与所述顶推件之间;
其中,在所述操作按钮处在所述活动行程上时,且所述顶推件处在所述锁止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处在压缩状态,以对所述顶推件产生向所述第一端的推力,所述操作按钮用以在向所述第一端按压时,使得所述顶推件与所述限位结构解除限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充电盒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固定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位于所述操作按钮和所述充电舱之间,所述固定套上设有所述限位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按钮具有沿所述第二端指向第一端方向上分布的操作端及顶推端,所述顶推端的外侧面设有凸筋;
所述固定套的侧表面贯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限位孔;
所述操作按钮套设于所述固定套的内腔中,且所述凸筋限位安装于所述限位孔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凸设于所述固定套的内侧壁的限位筋;
所述操作按钮的顶推端的端面设有让位槽;
所述顶推件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套设于所述固定套内,所述顶推件具有自所述第二端指向所述第一端方向分布的限位端与推动端,所述限位端侧表面凸设有限位凸筋,所述限位凸筋向外再向朝向所述第一端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弹性限位臂,在所述锁止位置,所述弹性限位臂与所述限位筋抵接,以限位所述顶推件朝所述第一端方向移动,所述操作按钮用以在向所述第一端按压时,所述限位端进入所述让位槽内,且所述操作按钮的顶推端向内挤压所述弹性限位臂向内收缩并避让所述限位筋,使得所述顶推件在所述固定套内向所述第一端移动,以推动所述充电舱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方向弹射移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端的侧表面还设有限位凸起,所述推动端在所述固定套内向所述第一端移动时,所述限位凸起用以与所述限位筋抵接,以限制所述顶推件向所述第一端移动的弹射移动行程;和/或,
所述限位端的端面设有限位柱,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限位柱套设于所述弹簧的内腔中。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凹槽,所述充电舱的外侧面凸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沿第一方向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凹槽内。
CN201820973509.8U 2018-06-22 2018-06-22 耳机充电盒 Active CN2082574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73509.8U CN208257480U (zh) 2018-06-22 2018-06-22 耳机充电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73509.8U CN208257480U (zh) 2018-06-22 2018-06-22 耳机充电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57480U true CN208257480U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55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73509.8U Active CN208257480U (zh) 2018-06-22 2018-06-22 耳机充电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5748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24750A (zh) * 2019-07-30 2019-10-1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出式充电盒
CN111478382A (zh) * 2019-06-25 2020-07-31 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充电盒
CN111757212A (zh) * 2020-07-29 2020-10-0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盒和音频组件
CN112911445A (zh) * 2021-02-01 2021-06-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充电盒及耳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8382A (zh) * 2019-06-25 2020-07-31 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充电盒
CN111478382B (zh) * 2019-06-25 2022-01-28 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充电盒
CN110324750A (zh) * 2019-07-30 2019-10-1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出式充电盒
CN111757212A (zh) * 2020-07-29 2020-10-0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盒和音频组件
CN111757212B (zh) * 2020-07-29 2022-06-2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盒和音频组件
CN112911445A (zh) * 2021-02-01 2021-06-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充电盒及耳机装置
CN112911445B (zh) * 2021-02-01 2023-07-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充电盒及耳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57480U (zh) 耳机充电盒
JP3190075U (ja) 携帯電話が置換え可能な無線充放電腕バンド
US11251633B2 (en) Charging connector and charging apparatus
CN107863800B (zh) 无线充电电池
CN208353374U (zh) 一种手机
KR101518819B1 (ko) 휴대폰 케이스 결합 구조를 갖는 휴대단말기용 보조배터리
KR101247570B1 (ko) 보조배터리가 내장된 휴대용 전화기 보호케이스
CN110493680B (zh) 双耳无线耳机
US9520729B2 (en) Charging connector of mobile power pack
CN207506085U (zh) 一种智能设备放置收纳盒
KR200486136Y1 (ko) 보조배터리 및 유에스비 케이블을 포함하는 휴대폰 케이스
KR101945842B1 (ko) 단말기 부착형 보조 배터리
CN204794143U (zh) 手机伴侣装置
CN212992580U (zh) 一种耳机充电仓
KR20190073893A (ko) 모바일 단말에 결합 가능한 보조 배터리
CN209748765U (zh) 一种与蓝牙耳机配套使用的充电收纳盒
CN209982122U (zh) 带伸缩线结构移动电源
CN107910465A (zh) 背夹电池和保护套组件
CN207460263U (zh) 手机
CN207529992U (zh) 背夹电池和保护套组件
US20160044146A1 (en) Solar Integrated Mobile and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Backside Solar Panels
CN211154180U (zh) 一种电子终端保护套
CN102237500A (zh) 盖体卡锁结构
CN213244304U (zh) 一种耳挂式蓝牙耳机
US20140292255A1 (en) Usb charging structure of mobile power pac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area front Bay 1 A building 201 room (settl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ongta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area front Bay 1 A building 201 room (settled in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QIANHAI HONGSHANG ELECTRONIC COMMERC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