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51311U - 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51311U
CN208251311U CN201820714519.XU CN201820714519U CN208251311U CN 208251311 U CN208251311 U CN 208251311U CN 201820714519 U CN201820714519 U CN 201820714519U CN 208251311 U CN208251311 U CN 208251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tructure
overhanging
ground
reinforcing member
overhangin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1451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岑慧园
胡海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ot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ot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Consulting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ot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Consulting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ot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Consulting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1451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51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51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51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地面上若干根竖向布置的竖梁;固定在若干所述竖梁上、呈多层布置的楼层框架,所述楼层框架的外边侧沿远离所述楼层框架的中心方向设置有若干悬挑梁,并合围形成矩形的悬挑框架;设置在所述悬挑框架远离拐角处的支撑柱;以及,设于所述楼层框架、所述竖梁以及所述悬挑框架之间的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同时抵接所述悬挑框架、所述竖梁以及所述楼层框架。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在建筑物各楼层间相互交错并在转角处两侧凸出设置,并未在建筑的拐角处安装于支撑于地面的支脚时,有效增加各楼层转角大悬挑处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
背景技术
悬挑结构是工程结构中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通常为了实现悬挑结构的稳定性,会在悬挑梁或者悬挑板底部与地面之间设置多根支撑柱,以对悬挑结构起支撑作用,为了保证建筑的美观度,在建筑的拐角处的悬挑处与地面之间不再设置支柱,如此设置容易造成建筑整体的稳定性降低。
为了保证建筑的美观度,而需要一种方案在拐角处未设置支撑于地面上的支柱时,增加建筑整体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具有在不改变悬挑结构整体稳定性的同时,能够节省悬挑结构与地面之间的占用空间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包括:设置在地面上若干根竖向布置的竖梁;固定在若干所述竖梁上、呈多层布置的楼层框架,所述楼层框架的外边侧沿远离所述楼层框架的中心方向设置有若干悬挑梁,并合围形成矩形的悬挑框架;设置在所述悬挑框架远离拐角处的支撑柱;以及,设于所述楼层框架、所述竖梁以及所述悬挑框架之间的加固件,所述加固件同时抵接所述悬挑框架、所述竖梁以及所述楼层框架,以将所述悬挑框架受到的承载力分散至所述加固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悬挑框架的底部设置延伸至地面的支撑柱,并位于远离悬挑框架的拐角处的位置,以对悬挑框架起支撑作用,同时在楼层框架、竖梁以及悬挑框架之间设置加固件,通过加固件将悬挑框架受到的承载力分散至加固件上,以对悬挑框架起支撑作用,在建筑物各楼层间相互交错重叠,并未在建筑的拐角处安装于支撑于地面的支脚时,有效增加各楼层大悬挑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悬挑框架远离地面的一侧、并对应拐角处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同时连接相邻楼层框架的连接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悬挑框架上设置同时连接相邻楼层框架的连接梁,使得悬挑框架受到连接梁竖直向上的拉力,从而提高悬挑框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加固件为呈“∧”形的第一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竖梁与所述连接梁,并与所述悬挑梁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件为呈“∧”形的第一加固板,并与竖梁以及连接梁相抵接,从而与悬挑梁之间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使得当悬挑框架在受到承载物以及自身重力作用下时,悬挑框架内部产生的复杂应力在第一加固板的作用下转变为简单的拉压应力,并由第一加固板承受,从而对悬挑框架起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竖梁相对于所述第一加固板的一侧与相邻所述竖梁之间设有第二加固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加固板以使楼层框架靠近悬挑框架的一侧在受到从第一加固板传递来的应力时,在第二加固板的作用下分散至整体的楼层框架上,以提高楼层框架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柱与地面之间呈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大支撑柱在水平方向上抵抗外力的能力,如风力以及地震力,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柱与地面之间形成的角度在80°到84°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当支撑柱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角度小于80°时容易造成支撑柱的稳定性变弱,而当支撑柱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大于84°时支撑柱在水平方向上抵抗外力的能力变弱,因此当支撑柱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在80°到84°之间时,支撑柱达到抵抗外力的效果最明显。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加固件为倾斜设置在相邻所述悬挑框架之间的第一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一端与所述悬挑梁靠近拐角处的一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竖梁远离地面的一端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件为倾斜设置在相邻悬挑框架之间的第一加固板,并与悬挑梁靠近拐角处的一端以及竖梁远离地面的一端相抵接,使得当悬挑框架在受到承载物以及自身重力作用下时,悬挑框架内部产生的复杂应力在第一加固板的作用下转变为简单的拉压应力,并由第一加固板承受,从而对悬挑框架起支撑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楼层框架、竖梁以及悬挑框架之间设置加固件,将悬挑框架受到的承载力分散至加固件上,以对悬挑框架起支撑作用,实现在不改变悬挑框架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能够节省悬挑框架与地面之间的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2.通过将支撑柱与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保持在80°到84°之间,以使支撑柱达到抵抗外力的最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大跨度悬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大跨度悬挑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竖梁;2、楼层框架;3、悬挑梁;4、支撑柱;5、加固件;6、连接梁;7、第二加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悬挑为13.2米时建筑整体稳定性而产生的技术方案,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包括竖梁1、楼层框架2、悬挑梁3、支撑柱4以及加固件5。竖梁1设置在地面上,并设置有多根。楼层框架2固定在竖梁1上,并设置有多层。悬挑梁3设置在楼层框架2外边侧、沿远离楼层框架2的中心设置,并合围形成悬挑框架。支撑柱4设于悬挑框架靠近地面的一侧、并远离悬挑框架的拐角处设置,以对悬挑框架起支撑作用。同时为了实现在不改变悬挑框架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能够减少悬挑框架与地面之间的支撑柱4数量,提高空间利用率,因此楼层框架2、竖梁1以及悬挑框架之间设置加固件5,加固件5同时抵接悬挑框架、竖梁1以及楼层框架2,以将悬挑框架受到的承载力分散至加固件5上,以保证悬挑框架在减少底部支撑柱4数量的前提下不改变整体稳定性。
参照图1所示,加固件5为呈“∧”形的第一加固板,第一加固板一端与竖梁1抵接,另一端与连接梁6抵接,并与悬挑梁3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当悬挑框架在受到承载物以及自身重力作用下时,悬挑框架内部产生的复杂应力在第一加固板的作用下转变为简单的拉压应力,并由第一加固板承受,从而对悬挑框架起支撑作用。同时在竖梁1相对于第一加固板的一侧与相邻竖梁1之间还设有第二加固板7,以使楼层框架2靠近悬挑框架的一侧在受到从第一加固板传递来的应力时,在第二加固板7的作用下分散至整体的楼层框架2上,以提高楼层框架2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参照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悬挑框架在受到承载物以及自身重力作用下时的稳定性,在悬挑框架远离地面的一侧、并对应拐角处设置沿竖直方向、同时连接相邻楼层框架2的连接梁6,以使悬挑框架受到连接梁6向上的拉力,达到悬挑框架整体结构稳定的效果。
参照图1所示,支撑柱4与地面之间呈倾斜设置,并保持支撑柱4与地面之间的角度在80°到84°之间,以提高支撑柱4在水平方向抵抗外力的能力。
工作过程概述:
通过在悬挑框架的底部设置延伸至地面的支撑柱4,并位于远离悬挑框架的拐角处的位置,以对悬挑框架起支撑作用,同时在楼层框架2、竖梁1以及悬挑框架之间设置加固件5,利用加固件5使得悬挑框架受到的承载力分散至加固件5上,以对悬挑框架起支撑作用,实现在不改变悬挑框架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能够减少悬挑结构与地面之间支撑柱4的数量,提高空间利用率。
实施例二: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2所示,加固件5为倾斜设置在相邻悬挑框架之间的第一加固板,第一加固板两端分别与悬挑梁3靠近拐角处的一端抵接,以及与竖梁1远离地面的一端抵接,以使当悬挑框架在受到承载物以及自身重力作用下时,悬挑框架内部产生的复杂应力在第一加固板的作用下转变为简单的拉压应力,并由第一加固板承受,从而对悬挑框架起支撑作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地面上若干根竖向布置的竖梁(1);
固定在若干所述竖梁(1)上、呈多层布置的楼层框架(2),所述楼层框架(2)的外边侧沿远离所述楼层框架(2)的中心方向设置有若干悬挑梁(3),并合围形成矩形的悬挑框架;
设置在所述悬挑框架远离拐角处的支撑柱(4);以及,
设于所述楼层框架(2)、所述竖梁(1)以及所述悬挑框架之间的加固件(5),所述加固件(5)同时抵接所述悬挑框架、所述竖梁(1)以及所述楼层框架(2),以将所述悬挑框架受到的承载力分散至所述加固件(5)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框架远离地面的一侧、并对应拐角处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同时连接相邻楼层框架(2)的连接梁(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5)为呈“∧”形的第一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竖梁(1)与所述连接梁(6),并与所述悬挑梁(3)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梁(1)相对于所述第一加固板的一侧与相邻所述竖梁(1)之间设有第二加固板(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与地面之间呈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与地面之间形成的角度在80°到84°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5)为倾斜设置在相邻所述悬挑框架之间的第一加固板,所述第一加固板一端与所述悬挑梁(3)靠近拐角处的一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竖梁(1)远离地面的一端抵接。
CN201820714519.XU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 Active CN208251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4519.XU CN208251311U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4519.XU CN208251311U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51311U true CN208251311U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36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14519.XU Active CN208251311U (zh) 2018-05-14 2018-05-14 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513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9333A (zh) * 2020-12-30 2021-04-27 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无柱底部无墙式大跨度架高建筑物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9333A (zh) * 2020-12-30 2021-04-27 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中央无柱底部无墙式大跨度架高建筑物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7941A (zh) 一种可调节的开孔钢板阻尼墙
CN204530999U (zh)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大悬挑空腹桁架结构
CN203639807U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桁架梁用y形桥墩
CN103967166A (zh) 一种两边连接的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
CN102644241B (zh) 斜拉桥的空间曲面索塔
CN208251311U (zh) 一种大跨度悬挑结构
CN203402792U (zh) 一种提高连接强度的预组装式电梯
CN111519762A (zh) 一种悬挑桁架结构体系
CN205189159U (zh) 一种可调节的开孔钢板阻尼墙
CN203947591U (zh) 一种钢结构连接件
CN212427527U (zh) 一种悬挑桁架结构体系
CN213114993U (zh) 一种煤棚用稳定支撑结构
CN210596988U (zh) 一种用于跨座式单轨桥梁的三角形墩
CN205475690U (zh) 柱与轻钢组合梁的安装结构
CN216490311U (zh) 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
CN219411509U (zh) 一种装配式房屋
CN210369412U (zh) 抗震建材
CN208137127U (zh) 一种新型高层建筑抗震框架
CN211257281U (zh) 具有轻钢转角节点的装配建筑的主体结构
CN210771038U (zh) 一种建房架梁四爪式底盘结构
CN208763189U (zh) 一种装配式的轻钢结构住宅
CN202850212U (zh) 建筑连接桥
JP6146914B2 (ja) 屋根構造及びカーポート
CN211257294U (zh) 具有抗裂转角节点的装配式主体框架
CN215829815U (zh) 一种钢结构抗风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01a, building B2, East Industrial Zone, Huaqiaocheng,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ot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601a, building B2, East Industrial Zone, Huaqiaocheng,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OTAI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CONSULT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