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90311U - 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 - Google Patents

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90311U
CN216490311U CN202220796933.6U CN202220796933U CN216490311U CN 216490311 U CN216490311 U CN 216490311U CN 202220796933 U CN202220796933 U CN 202220796933U CN 216490311 U CN216490311 U CN 2164903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bearing
cable
bearing cable
support
tru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9693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敬海泉
闵详
罗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taike Clean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taike Flexib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taike Flexib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taike Flexib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9693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903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903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903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包括至少两排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光伏支架,每排光伏支架均包括若干横向排列的立架,横向相邻的两个立架之间连接有第一上承重索、第二上承重索、第三上承重索、上凸的反拱索、下凹的第一下承重索以及下凹的第二下承重索,第一上承重索、第一下承重索、第二上承重索、第二下承重索及第三上承重索沿纵向排列,反拱索位于第二上承重索的下方,第一上承重索、第二上承重索及第三上承重索之间高度不一设置且形成有用于安装太阳能组件的安装面;纵向相邻的光伏支架之间设置有若干稳定衍架,稳定衍架沿高度方向连接在各上承重索、反拱索、与各下承重索之间。该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可避免发生大幅振动。

Description

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支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光伏阵列中的柔性光伏支架结构体系一般采用双索支撑(无附加索和空间桁架)和三索支撑,通过对与光伏组件直接接触的双索施加预应力来抵抗结构自重以及风雪工况下的作用力。但是,由于采用了柔性的索结构进行支撑,极易因结构刚度小、跨中挠度大及抗风能力弱等因素,产生大幅振动。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更加稳定的柔性光伏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易产生大幅振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包括至少两排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光伏支架,每排所述光伏支架均包括若干横向排列的立架,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架之间连接有第一上承重索、第二上承重索、第三上承重索、上凸的反拱索、下凹的第一下承重索以及下凹的第二下承重索,所述第一上承重索、所述第一下承重索、所述第二上承重索、所述第二下承重索及第三上承重索沿纵向排列,所述反拱索位于所述第二上承重索的下方,所述第一上承重索、所述第二上承重索及所述第三上承重索之间高度不一设置且形成有用于安装太阳能组件的安装面;
纵向相邻的所述光伏支架之间设置有若干稳定衍架,所述稳定衍架沿高度方向连接在所述第一上承重索、所述第二上承重索、所述第三上承重索、所述反拱索、所述第一下承重索与所述第二下承重索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上承重索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上承重索的下方,所述第三上承重索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上承重索的下方;
所述稳定衍架包括上衍架、下衍架以及连接于所述上衍架与所述下衍架之间的支撑架,所述上衍架连接于纵向相邻的所述光伏支架的第三上承重索之间,所述下衍架连接于纵向相邻的所述光伏支架的所述第一下承重索与所述第二下承重索之间;
所述第一上承重索、所述第二上承重索及所述反拱索均与所述支撑架相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的个数与所述光伏支架的个数一致,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光伏支架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支撑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上承重索与所述第一下承重索之间的第一支撑杆、连接于所述第一下承重索与所述第二上承重索之间的第二支撑杆、连接于所述第二上承重索与所述第二下承重索之间的第三支撑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下承重索与所述第三上承重索之间的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均与所述上衍架相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反拱索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的第五支撑杆以及连接于所述反拱索与所述第三支撑杆之间的第六支撑杆;
所述第五支撑杆与所述第六支撑杆关于所述反拱索所在平面对称。
优选地,所述第五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相接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上衍架相接的位置一致;
所述第五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相接的位置与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上衍架相接的位置一致。
优选地,所述立架包括立柱、安装在所述立柱上的横梁以及安装在所述横梁上的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位于所述横梁的一侧边缘的上方,所述第二支脚位于所述横梁的另一侧边缘的下方;
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架之间,所述第一上承重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架的第一支脚相接,所述第二上承重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架的横梁相接,所述第三上承重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架的第二支脚相接。
优选地,同一所述立架内,所述立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立柱的高度一致,所述横梁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柱的顶端之间;
纵向相邻的所述立架的横梁相互连接。
优选地,所述立架还包括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及所述第二拉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横梁相接,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拉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反拱索相接。
优选地,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架之间的第一上承重索、第二上承重索及第三上承重索位于同一倾斜面内。
优选地,所述太阳能组件包括竖向排列的两个太阳能电池板,其中一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所述第一上承重索与所述第二上承重索之间,另外一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所述第二上承重索与所述第三上承重索之间。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了上述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之后,通过设置三根上承重索及两根下承重索,同时额外设置反拱索,并在上承重索、下承重索与反拱索之间设置稳定衍架,以增强光伏支架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发生大幅振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C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包括至少两排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光伏支架10,每排所述光伏支架10均包括若干横向排列的立架1,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架1之间连接有第一上承重索2、第二上承重索3、第三上承重索4、上凸的反拱索5、下凹的第一下承重索6以及下凹的第二下承重索7,所述第一上承重索2、所述第一下承重索6、所述第二上承重索3、所述第二下承重索7及第三上承重索4沿纵向排列,所述反拱索5位于所述第二上承重索3的下方,所述第一上承重索2、所述第二上承重索3及所述第三上承重索4之间高度不一设置且形成有用于安装太阳能组件20的安装面。
纵向相邻的所述光伏支架10之间设置有若干稳定衍架8,所述稳定衍架8沿高度方向连接在所述第一上承重索2、所述第二上承重索3、所述第三上承重索4、所述反拱索5、所述第一下承重索6与所述第二下承重索7之间。
该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10通过设置三根上承重索(所述第一上承重索2、所述第二上承重索3及所述第三上承重索4)及两根下承重索(所述第一下承重索6与所述第二下承重索7),同时额外设置反拱索5,并在上承重索、下承重索与反拱索5之间设置稳定衍架8,以增强光伏支架10的整体稳定性,避免发生大幅振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太阳能组件20包括竖向排列的两个太阳能电池板,其中一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所述第一上承重索2与所述第二上承重索3之间,另外一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所述第二上承重索3与所述第三上承重索4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二上承重索3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上承重索2的下方,所述第三上承重索4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上承重索3的下方。优选地,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架1之间的第一上承重索2、第二上承重索3及第三上承重索4位于同一倾斜面内。
进一步地,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稳定衍架8包括上衍架81、下衍架82以及连接于所述上衍架81与所述下衍架82之间的支撑架83,所述上衍架81连接于纵向相邻的所述光伏支架10的第三上承重索4之间,所述下衍架82连接于纵向相邻的所述光伏支架10的所述第一下承重索6与所述第二下承重索7之间。
所述第一上承重索2、所述第二上承重索3及所述反拱索5均与所述支撑架83相接,以增强各光伏支架10的稳定性,同时增强所述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整体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支撑架83的个数与所述光伏支架10的个数一致,且所述支撑架83与所述光伏支架10一一对应设置,以对每一所述光伏支架10进行一对一地稳定加强。此外,通过所述上衍架81与所述下衍架82将纵向的所述支撑架83串联,可增强整体的稳定性。
所述支撑架83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上承重索2与所述第一下承重索6之间的第一支撑杆831、连接于所述第一下承重索6与所述第二上承重索3之间的第二支撑杆832、连接于所述第二上承重索3与所述第二下承重索7之间的第三支撑杆833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下承重索7与所述第三上承重索4之间的第四支撑杆834,所述第一支撑杆831、所述第二支撑杆832与所述第三支撑杆833均与所述上衍架81相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83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832之间呈“V”字形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833与所述第四支撑杆834之间呈“V”字形连接,以增强所述支撑架83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支撑架83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反拱索5与所述第二支撑杆832之间的第五支撑杆835以及连接于所述反拱索5与所述第三支撑杆833之间的第六支撑杆836。
所述第五支撑杆835与所述第六支撑杆836关于所述反拱索5所在平面对称,也即,所述第五支撑杆835与所述第六支撑杆836之间呈“V”字形连接,以增强所述反拱索5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第五支撑杆835与所述第二支撑杆832相接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支撑杆832与所述上衍架81相接的位置一致,所述第五支撑杆835与所述第三支撑杆833相接的位置与所述第三支撑杆833与所述上衍架81相接的位置一致,以增强所述支撑架83的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立架1包括立柱11、安装在所述立柱11上的横梁12以及安装在所述横梁12上的第一支脚13与第二支脚14,所述第一支脚13位于所述横梁12的一侧边缘的上方,所述第二支脚14位于所述横梁12的另一侧边缘的下方,以形成所述立架1。
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架1之间,所述第一上承重索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架1的第一支脚13相接,所述第二上承重索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架1的横梁12相接,所述第三上承重索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架1的第二支脚14相接,以完成各上承重索与所述立架1之间的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同一所述立架1内,所述立柱1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立柱11的高度一致,所述横梁12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柱11的顶端之间,以形成所述立架1。
优选地,纵向相邻的所述立架1的横梁12相互连接,以增强所述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的纵向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立架1还包括第一拉杆15以及第二拉杆16,所述第一拉杆15的一端及所述第二拉杆16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横梁12相接,所述第一拉杆15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拉杆1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反拱索5相接,以实现所述反拱索5的安装连接。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排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光伏支架,每排所述光伏支架均包括若干横向排列的立架,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架之间连接有第一上承重索、第二上承重索、第三上承重索、上凸的反拱索、下凹的第一下承重索以及下凹的第二下承重索,所述第一上承重索、所述第一下承重索、所述第二上承重索、所述第二下承重索及第三上承重索沿纵向排列,所述反拱索位于所述第二上承重索的下方,所述第一上承重索、所述第二上承重索及所述第三上承重索之间高度不一设置且形成有用于安装太阳能组件的安装面;
纵向相邻的所述光伏支架之间设置有若干稳定衍架,所述稳定衍架沿高度方向连接在所述第一上承重索、所述第二上承重索、所述第三上承重索、所述反拱索、所述第一下承重索与所述第二下承重索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承重索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上承重索的下方,所述第三上承重索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上承重索的下方;
所述稳定衍架包括上衍架、下衍架以及连接于所述上衍架与所述下衍架之间的支撑架,所述上衍架连接于纵向相邻的所述光伏支架的第三上承重索之间,所述下衍架连接于纵向相邻的所述光伏支架的所述第一下承重索与所述第二下承重索之间;
所述第一上承重索、所述第二上承重索及所述反拱索均与所述支撑架相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个数与所述光伏支架的个数一致,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光伏支架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支撑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上承重索与所述第一下承重索之间的第一支撑杆、连接于所述第一下承重索与所述第二上承重索之间的第二支撑杆、连接于所述第二上承重索与所述第二下承重索之间的第三支撑杆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下承重索与所述第三上承重索之间的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均与所述上衍架相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反拱索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的第五支撑杆以及连接于所述反拱索与所述第三支撑杆之间的第六支撑杆;
所述第五支撑杆与所述第六支撑杆关于所述反拱索所在平面对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相接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上衍架相接的位置一致;
所述第五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相接的位置与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上衍架相接的位置一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包括立柱、安装在所述立柱上的横梁以及安装在所述横梁上的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所述第一支脚位于所述横梁的一侧边缘的上方,所述第二支脚位于所述横梁的另一侧边缘的下方;
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架之间,所述第一上承重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架的第一支脚相接,所述第二上承重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架的横梁相接,所述第三上承重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立架的第二支脚相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立架内,所述立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立柱的高度一致,所述横梁连接在两个所述立柱的顶端之间;
纵向相邻的所述立架的横梁相互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还包括第一拉杆以及第二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及所述第二拉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横梁相接,所述第一拉杆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拉杆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反拱索相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横向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架之间的第一上承重索、第二上承重索及第三上承重索位于同一倾斜面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组件包括竖向排列的两个太阳能电池板,其中一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所述第一上承重索与所述第二上承重索之间,另外一个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所述第二上承重索与所述第三上承重索之间。
CN202220796933.6U 2022-04-08 2022-04-08 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 Active CN2164903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6933.6U CN216490311U (zh) 2022-04-08 2022-04-08 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96933.6U CN216490311U (zh) 2022-04-08 2022-04-08 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90311U true CN216490311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352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96933.6U Active CN216490311U (zh) 2022-04-08 2022-04-08 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903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678904U (zh) 一种抗风柔性光伏支架
CN219535934U (zh) 一种适用于大跨度的柔性光伏支架系统
CN110011598B (zh) 一种预应力双层悬索光伏支架
CN215734096U (zh) 新型光伏组件柔性支架
CN115483877A (zh) 一种折角桁架型檩条多排光伏组件索支撑结构
CN216649565U (zh)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CN213661514U (zh) 用于光伏电站的柔性支架系统及光伏电站
CN114598248A (zh) 一种新型空间索网光伏支撑体系
CN216490311U (zh) 双竖排柔性光伏支架
CN217883275U (zh)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索桁架光伏支架系统
CN218526259U (zh) 一种索桁架柔性光伏支架
CN216490307U (zh) 多竖排柔性光伏支架
CN215498805U (zh) 柔性光伏支架
CN214959376U (zh) 一种大跨距钢缆悬索高空光伏支架
CN215817991U (zh) 柔性光伏支架的支撑结构
CN214315151U (zh) 一种在边坡上配合光伏板使用的可调角度的支撑架
CN216490305U (zh) 柔性光伏支架
CN220964695U (zh) 一种光伏安装支架
CN217115961U (zh)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
CN216252597U (zh) 光伏支架
CN216649557U (zh) 一种光伏阵列
CN217087811U (zh) 一种钢架和柔性索结合的光伏支架结构
CN220830404U (zh) 柔性光伏支架和光伏系统
CN216490303U (zh) 具有三索且反拱索在光伏组件下方的光伏阵列
CN215646660U (zh) 柔性光伏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7

Address after: 518000 5 E block 702, software industrial base, 1003 Garden Road, Nanshan District high tech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ntaike Clean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o. 01-12, floor 12, building 4, Tianan Yungu Industrial Park, Gangtou community, Bantian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Antaike flexible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