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47946U - 一种电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47946U
CN208247946U CN201820503228.6U CN201820503228U CN208247946U CN 208247946 U CN208247946 U CN 208247946U CN 201820503228 U CN201820503228 U CN 201820503228U CN 208247946 U CN208247946 U CN 2082479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end
outside
planet carrier
planet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0322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承钢
殷建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ongke Shenjia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ongke Shenjia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ongke Shenjia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ongke Shenjia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0322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479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479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479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驱动装置,属于车辆驱动及传动技术领域。包括:驱动电机;固定速比减速器,包括减速‑差速行星机构、制动元件和中间轴,减速‑差速行星机构具有左输出端和右输出端,其包括与驱动电机同轴配置的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中间轴与左输出端或右输出端连接,且中间轴贯穿转子轴,制动元件用于制动减速‑差速行星机构的一个转动构件使减速‑差速行星机构对驱动电机进行减速并可在左输出端和右输出端之间进行差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驱动装置,结构简单且可布置于电驱动后桥中。

Description

一种电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驱动及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用于四轮驱动混合动力汽车后桥的电驱动装置,通常由驱动电机和两挡变速器构成。由于驱动电机的扩速比达到3~4,而用于电驱动后桥中的驱动电机的扩速比要求达到6~8,因此必须匹配一两挡变速器。然而,四轮驱动模式主要用于中低速下,高速时并不需要后桥也输出动力,而且由于布置空间的限制,对于用于驱动后桥的电驱动装置的体积和形状要求也非常苛刻。因此,还期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用于电驱动后桥中的电驱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用于电驱动后桥中的电驱动装置。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电驱动装置,包括:
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包括转子轴,转子轴的一端布置在驱动电机内部的中心;
固定速比减速器,转子轴的另一端与固定速比减速器连接,固定速比减速器包括减速-差速行星机构、制动元件以及中间轴,减速-差速行星机构包括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第一行星排的外侧设置为左输出端,第二行星排的外侧设置为右输出端,且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与驱动电机同轴设置,中间轴与左输出端连接,或中间轴与右输出端连接,且中间轴连接转子轴,制动元件布置在右输出端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驱动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制动元件为制动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驱动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制动元件为滑动齿套。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驱动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行星排为内外啮合单行星轮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第二行星排为内外啮合双行星轮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驱动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太阳轮与转子轴连接,第一太阳轮的外侧与第一行星架的内侧相匹配,第一行星架作为左输出端,第一齿圈的内侧与第一行星架的外侧相匹配,且第一齿圈与第二太阳轮连接,第二太阳轮的外侧与第二行星架的内侧相匹配,第二行星架作为右输出端,第二齿圈的内侧与第二行星架的外侧相匹配,制动元件用于制动第二齿圈,且制动元件布置在第二齿圈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驱动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太阳轮与转子轴连接,第一太阳轮的外侧与第一行星架相匹配,第一齿圈与第一行星架的外侧相匹配,第一行星架为左输出端,第一齿圈与第二行星架连接,第二行星架的内侧与第二太阳轮相匹配,第二太阳轮为右输出端,第二行星架的外侧与第二齿圈相匹配,制动元件用于制动第二齿圈,且制动元件布置在第二齿圈的外侧。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驱动装置中制动元件接合时所述减速-差速行星机构的一个转动构件的转速为零从而使所述减速-差速行星机构起到减速和差速的作用,制动元件分离时所述驱动电机的转速与车轮的转速解耦,因此可以得到一种结构简单且可于电驱动后桥中的电驱动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动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动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动装置的实施例一种所涉及的减速-差速行星机构的转速示意图。
附图中:1、驱动电机;11、转子轴;2、固定速比减速器;21、减速-差速行星机构;22、制动元件;23、中间轴;211、第一行星排;2111、第一太阳轮;2112、第一行星架;2113、第一齿圈;212、第二行星排;2121、第二太阳轮;2122、第二行星架;2123、第二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驱动装置作具体阐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动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动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动装置的实施例一种所涉及的减速-差速行星机构的转速示意图,该电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1、转子轴11、固定速比减速器2、减速-差速行星机构21、制动元件22、中间轴23、第一行星排211、第一太阳轮2111、第一行星架2112、第一齿圈2113、第二行星排212、第二太阳轮2121、第二行星架2122、第二齿圈2123。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包括转子轴11,转子轴11的一端布置在驱动电机1内部的中心。转子轴11的另一端与固定速比减速器2连接,固定速比减速器2包括减速-差速行星机构21、制动元件22以及中间轴23,减速-差速行星机构21包括第一行星排211和第二行星排212,第一行星排211的外侧设置为左输出端,第二行星排212的外侧设置为右输出端,且第一行星排211和第二行星排212与驱动电机1同轴设置,中间轴23与左输出端连接,或中间轴23与右输出端连接,且中间轴23连接转子轴11,制动元件22布置在右输出端的外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制动元件22为制动器或滑动齿套。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行星排211为内外啮合单行星轮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2111、第一行星架2112和第一齿圈2113;第二行星排212为内外啮合双行星轮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2121、第二行星架2122和第二齿圈2123。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太阳轮2111与转子轴11连接,第一太阳轮2111的外侧与第一行星架2112的内侧相匹配,第一行星架2112作为左输出端,第一齿圈2113的内侧与第一行星架2112的外侧相匹配,且第一齿圈2113与第二太阳轮2121连接,第二太阳轮2121的外侧与第二行星架2122的内侧相匹配,第二行星架2122作为右输出端,第二齿圈2123的内侧与第二行星架2122的外侧相匹配,制动元件22用于制动第二齿圈2123,且制动元件22布置在第二齿圈的外侧。设第一行星排211和第二行星排212的结构特征参数分别为K1和K2,根据左输出端和右输出端输出转矩相等的条件,可以得到以下约束条件:
K2=2+1/K2
据此可以得到减速-差速行星机构21可实现的传动比如下:
1+K1K2
以下,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描述之结构、工艺、选材仅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可行性,并无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意图。
电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图3中的粗实线以及带箭头的粗实线对应着制动元件22接合时减速-差速行星机构21起减速和差速作用时的各构件的转速示意图,细实线以及带箭头的细实线对应着制动元件22分离时减速-差速行星机构21各转动构件的转速示意图,此时两车轮可以是被动轮,即被车辆拖动行驶。从图3可以看出,当制动元件22分离后,驱动电机1的转速可以降低到零,因此可以满足电驱动后桥对电驱动装置的要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固定速比减速器,包括减速-差速行星机构、制动元件和中间轴,减速-差速行星机构包括与驱动电机同轴配置的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其中第一行星排为左输出端,第二行星排为右输出端,中间轴与左输出端或右输出端连接并贯穿转子轴,制动元件用于制动减速-差速行星机构的一个转动构件使减速-差速行星机构对驱动电机进行减速并可在左输出端和右输出端之间进行差速,制动元件接合时减速-差速行星机构的一个转动构件的转速为零从而使减速-差速行星机构起到减速和差速的作用,制动元件分离时驱动电机的转速与车轮的转速解耦,因此可以得到一种结构简单且可于电驱动后桥中的电驱动装置。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包括转子轴11,转子轴11的一端布置在驱动电机1内部的中心。转子轴11的另一端与固定速比减速器2连接,固定速比减速器2包括减速-差速行星机构21、制动元件22以及中间轴23,减速-差速行星机构21包括第一行星排211和第二行星排212,第一行星排211的外侧设置为左输出端,第二行星排212的外侧设置为右输出端,且第一行星排211和第二行星排212与驱动电机1同轴设置,中间轴23与左输出端连接,或中间轴23与右输出端连接,且中间轴23连接转子轴11,制动元件22布置在右输出端的外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制动元件22为制动器或滑动齿套。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行星排211为内外啮合单行星轮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2111、第一行星架2112和第一齿圈2113;第二行星排212为内外啮合双行星轮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2121、第二行星架2122和第二齿圈2123。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太阳轮2111与转子轴11连接,第一太阳轮2111的外侧与第一行星架2112相匹配,第一齿圈2113与第一行星架2112的外侧相匹配,第一行星架2112为左输出端,第一齿圈2113与第二行星架2122连接,第二行星架2122的内侧与第二太阳轮2121相匹配,第二太阳轮2121为右输出端,第二行星架2122的外侧与第二齿圈2123相匹配,制动元件22用于制动第二齿圈,且制动元件22布置在第二齿圈的外侧。设第一行星排211和第二行星排212的结构特征参数分别为K1和K2,根据左输出端和右输出端输出转矩相等的条件,可以得到以下约束条件:
K2=(2K1+1)/(K1+1)
据此可以得到减速-差速行星机构21可实现的传动比如下:
(K1K2+K2-1)/(K2-1)
以下,以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中所描述之结构、工艺、选材仅用以说明实施方式的可行性,并无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固定速比减速器,包括减速-差速行星机构、制动元件和中间轴,减速-差速行星机构包括与驱动电机同轴配置的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其中第一行星排为左输出端,第二行星排为右输出端,中间轴与左输出端或右输出端连接并贯穿转子轴,制动元件用于制动减速-差速行星机构的一个转动构件使减速-差速行星机构对驱动电机进行减速并可在左输出端和右输出端之间进行差速,制动元件接合时减速-差速行星机构的一个转动构件的转速为零从而使减速-差速行星机构起到减速和差速的作用,制动元件分离时驱动电机的转速与车轮的转速解耦,因此可以得到一种结构简单且可于电驱动后桥中的电驱动装置。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转子轴,所述转子轴的一端布置在所述驱动电机内部的中心;
固定速比减速器,所述转子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速比减速器连接,所述固定速比减速器包括减速-差速行星机构、制动元件以及中间轴,所述减速-差速行星机构包括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外侧设置为左输出端,所述第二行星排的外侧设置为右输出端,且所述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与所述驱动电机同轴设置,所述中间轴与所述左输出端连接,或所述中间轴与所述右输出端连接,且所述中间轴连接所述转子轴,所述制动元件布置在所述右输出端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元件为制动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元件为滑动齿套。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排为内外啮合单行星轮行星排,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二行星排为内外啮合双行星轮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转子轴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的外侧与所述第一行星架的内侧相匹配,所述第一行星架作为左输出端,所述第一齿圈的内侧与所述第一行星架的外侧相匹配,且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二太阳轮的外侧与所述第二行星架的内侧相匹配,所述第二行星架作为右输出端,所述第二齿圈的内侧与所述第二行星架的外侧相匹配,所述制动元件布置在所述第二齿圈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太阳轮与所述转子轴连接,所述第一太阳轮的外侧与所述第一行星架相匹配,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一行星架的外侧相匹配,所述第一行星架为左输出端,所述第一齿圈与所述第二行星架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的内侧与所述第二太阳轮相匹配,所述第二太阳轮为右输出端,所述第二行星架的外侧与所述第二齿圈相匹配,所述制动元件布置在所述第二齿圈的外侧。
CN201820503228.6U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电驱动装置 Active CN2082479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03228.6U CN208247946U (zh)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电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03228.6U CN208247946U (zh)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电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47946U true CN208247946U (zh) 2018-12-18

Family

ID=64640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03228.6U Active CN208247946U (zh) 2018-04-10 2018-04-10 一种电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479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0731A (zh) * 2019-08-27 2021-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轮边减速器、轮边动力总成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0731A (zh) * 2019-08-27 2021-03-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轮边减速器、轮边动力总成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25449U (zh) 一种平行轴式两挡电驱动系统
US9701187B2 (en) Drive device for a vehicl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the drive device
US11460096B2 (en) Single electric motor drive axle with multiple ratios
CN108297673A (zh) 混合动力总成系统
US20180340595A1 (en) A vehicle driveline system
CN203793111U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及动力耦合器
CN202573795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两档驱动装置
CN201672012U (zh) 动力输入在中间的电动汽车二档变速装置
CN203651469U (zh) 电动车辆变速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驱动系统和电动车辆
CN105172570A (zh) 一种双模式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CN206086367U (zh) 一种双行星排式电驱动总成
CN106274461B (zh) 可变速驱动桥系统
CN107972461A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用双电机耦合器
WO2022041545A1 (zh) 一种三挡平行轴式双电机三行星排混合动力系统
CN201672014U (zh) 动力输入在端部的电动汽车二挡自动变速装置
CN208247946U (zh) 一种电驱动装置
CN110056616B (zh) 一种电机-无锥齿差速器一体式多档自动变速器
CN209079653U (zh) 一种两挡同轴式电驱动桥
CN107571730A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器及其运行模式
CN205086666U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及混合动力车辆
CN106945515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装置
CN209430693U (zh) 一种自动变速装置
CN105620259A (zh) 一种具有变速功能的电轴驱动系统及机动车
CN102267380B (zh) 履带拖拉机倍式传动装置
CN205130906U (zh) 混合动力两档变速器传动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