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36218U - 一种新型组合窗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组合窗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36218U
CN208236218U CN201820558248.3U CN201820558248U CN208236218U CN 208236218 U CN208236218 U CN 208236218U CN 201820558248 U CN201820558248 U CN 201820558248U CN 208236218 U CN208236218 U CN 2082362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s
sides
novel compositions
pressing plat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582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东
鲁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Yingdong Decoration And Ador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Yingdong Decoration And Ador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Yingdong Decoration And Ador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Yingdong Decoration And Ador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582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362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362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362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建筑门窗技术领域的一种新型组合窗户,包括窗框、第一窗体、第二窗体和丝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微型电机、丝杆和移动块,使连接杆打开第二窗体,顶杆和滚轮使第一窗体旋转打开,省时省力,增加安全性;通过微型电机打开的时间长短,控制移动块移动的距离,调节第二窗体的向外移动的距离和第一窗体的转动角度,调节方便;打开后第二窗体位于第一窗体的底端内侧,使上方掉落的物品等沿第一窗体下移,第二窗体防止其飘进窗内,第二窗体还起到一定的挡风防尘的作用;连接杆收缩在杆槽中时,通过压板和弹簧的作用能够避免连接杆卡在杆槽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组合窗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门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组合窗户。
背景技术
现代窗户的窗由窗框、窗扇和活动构件三部分组成,包括平开窗、推拉窗、百叶窗等,其中平开窗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窗。平开窗的窗扇通过铰链与窗框结合,窗扇可以旋转开启,根据铰链的位置可以分为侧开窗和悬窗两种;侧开窗水平方向开启,窗扇在开启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衡,不必担心在重力影响下自行运动造成危险,一般用于面积较大的主窗;悬窗由于是垂直方向开启,开启角度受到限制。
现有的平开窗为手动打开,尤其是悬窗在打开时,为了保持角度固定不便,通常需要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其打开并转动,依靠阻力活动构件的阻力使悬窗保持角度不变,费时费力,使用不方便;悬窗在打开时底端向外,使用者身体需要前倾,存在安全隐患,窗户较大时,人的上身甚至可能伸出窗外,尤其在是很大的力气开窗户时,会更加危险,安全性低。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组合窗户,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组合窗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组合窗户,包括窗框、第一窗体、第二窗体和丝杆,所述窗框的顶部固定有固定座,所述第一窗体的顶端与固定座转动连接,下部两侧对称设有移动槽,移动槽的两侧壁上对称设有轮槽;所述第二窗体的内侧面两侧对称设有杆槽,杆槽的中间固定有转动座,所述第二窗体的外侧面顶端两侧垂直固定有顶杆,顶杆的顶端位于移动槽中,且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滚轮,滚轮位于两侧的轮槽中;所述丝杆位于窗框内,并对称设置有两个,且顶端连接有微型电机,底端与窗框的底面转动连接,中间固定有限位轴,所述丝杆位于限位轴两侧的上、下段分别设有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并通过螺纹分别套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转动座的顶面和底面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压槽,所述杆槽的内侧面上对应位置设有移动腔,所述移动腔中设有移动板,移动压板的一侧设有弹簧,另一侧固定有压杆,所述压杆的一端伸出移动腔,并转动连接有压板,压板与压槽对应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板的一侧均匀设有多个滚轴,滚轴的两端设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直径小于滚轴的直径,并与压板转动连接,所述压板通过滚轴与压槽的内侧面对应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窗体包括上窗体、中间窗体和下窗体,所述下窗体与上窗体平行并位于上窗体的外侧,且上端通过中间窗体与上窗体的底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窗体的内侧面与上窗体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窗体的厚度,且移动槽位于下窗体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限位轴的长度大于转动座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窗体和第二窗体的侧边均设置有密封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微型电机使丝杆转动、移动块移动,连接杆顶开第二窗体,顶杆和滚轮顶开第一窗体的底部,使第一窗体旋转打开,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同时增加安全性;通过微型电机打开和丝杆转动的时间长短,控制一移动块移动的距离,从而使调节第二窗体的向外移动的距离和第一窗体的转动角度,调节方便;打开后第二窗体始终位于第一窗体的底端内侧,使上方掉落的物品等沿第一窗体下移,通过第二窗体防止物品等飘进窗内,第二窗体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挡风防尘的作用;连接杆收缩在杆槽中时,通过压板和弹簧的作用能够避免连接杆卡在杆槽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关闭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与杆槽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杆与移动槽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墙体,101-窗框,102-固定座,2-第一窗体,201-移动槽,202-轮槽,3-第二窗体,301-杆槽,302-转动座,303-顶杆,304-滚轮,305-移动腔,4-丝杆,401-限位轴,402-移动块,403-连接杆,404-微型电机,405-压槽,5-压板,50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组合窗户,包括窗框101、第一窗体2、第二窗体3和丝杆4,所述窗框101的顶部固定有固定座102,所述第一窗体2的顶端与固定座102转动连接,下部两侧对称设有移动槽201,移动槽201的两侧壁上对称设有轮槽202;所述第二窗体3的内侧面两侧对称设有杆槽301,杆槽301的中间固定有转动座302,所述第二窗体3的外侧面顶端两侧垂直固定有顶杆303,顶杆303的顶端位于移动槽201中,且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滚轮304,滚轮304位于两侧的轮槽202中;所述丝杆4位于窗框101内,并对称设置有两个,且顶端连接有微型电机404,底端与窗框101的底面转动连接,中间固定有限位轴401,所述丝杆4位于限位轴401两侧的上、下段分别设有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并通过螺纹分别套接有移动块402,所述移动块402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杆403,连接杆403的另一端分别与转动座302的顶面和底面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403上设有压槽405,所述杆槽301的内侧面上对应位置设有移动腔305,所述移动腔305中设有移动板,移动压板5的一侧设有弹簧501,另一侧固定有压杆,所述压杆的一端伸出移动腔305,并转动连接有压板5,压板5与压槽405对应连接。
其中,压板5的一侧均匀设有多个滚轴,滚轴的两端设有连接端,连接端的直径小于滚轴的直径,并与压板5转动连接,压板5通过滚轴与压槽405的内侧面对应连接,使压板5与压槽405内侧面之间的摩擦减小,便于连接杆403和压槽405相对于压板5移动;第一窗体2包括上窗体、中间窗体和下窗体,下窗体与上窗体平行并位于上窗体的外侧,且上端通过中间窗体与上窗体的底端固定连接,通过第二窗体3与第一窗体2的上窗体位于同一平面上;下窗体的内侧面与上窗体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窗体3的厚度,且移动槽201位于下窗体的两侧,通过第二窗体3将下窗体顶开,从而使第一窗体2打开;限位轴401的长度大于转动座302的长度,避免连接杆403与移动块402连接的一端低于另一端,导致第二窗体3打开到最大距离后会向内侧移动;第一窗体2和第二窗体3的侧边均设置有密封条,防止第一窗体2和第二窗体3关闭时会透风。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微型电机404带动丝杆4转动,使移动块402移动,连接杆403一端下移,另一端顶开第二窗体3,第二窗体3上的顶杆303和滚轮304顶开第一窗体2的底部,使第一窗体2旋转打开,通过微型电机404打开和丝杆4转动的时间长短,控制一移动块402移动的距离,从而使调节第二窗体3的向外移动的距离和第一窗体2的转动角度,打开后,第二窗体3始终位于第一窗体2的底端内侧,使上方掉落的物品等沿第一窗体2下移,通过第二窗体3防止物品等飘进窗内,第二窗体3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挡风防尘的作用;关闭第一窗体2和第二窗体3时,连接杆403收缩在杆槽301中,通过压板5压缩弹簧501,压板5和弹簧501对连接杆403施加一个向外的力,通过压板5和弹簧501能够避免连接杆403卡在杆槽301中。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新型组合窗户,包括窗框、第一窗体、第二窗体和丝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的顶部固定有固定座,所述第一窗体的顶端与固定座转动连接,下部两侧对称设有移动槽,移动槽的两侧壁上对称设有轮槽;所述第二窗体的内侧面两侧对称设有杆槽,杆槽的中间固定有转动座,所述第二窗体的外侧面顶端两侧垂直固定有顶杆,顶杆的顶端位于移动槽中,且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滚轮,滚轮位于两侧的轮槽中;所述丝杆位于窗框内,并对称设置有两个,且顶端连接有微型电机,底端与窗框的底面转动连接,中间固定有限位轴,所述丝杆位于限位轴两侧的上、下段分别设有螺纹旋向相反的螺纹,并通过螺纹分别套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与转动座的顶面和底面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压槽,所述杆槽的内侧面上对应位置设有移动腔,所述移动腔中设有移动板,移动压板的一侧设有弹簧,另一侧固定有压杆,所述压杆的一端伸出移动腔,并转动连接有压板,压板与压槽对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一侧均匀设有多个滚轴,滚轴的两端设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的直径小于滚轴的直径,并与压板转动连接,所述压板通过滚轴与压槽的内侧面对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组合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窗体包括上窗体、中间窗体和下窗体,所述下窗体与上窗体平行并位于上窗体的外侧,且上端通过中间窗体与上窗体的底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组合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窗体的内侧面与上窗体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窗体的厚度,且移动槽位于下窗体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组合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轴的长度大于转动座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组合窗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窗体和第二窗体的侧边均设置有密封条。
CN201820558248.3U 2018-04-19 2018-04-19 一种新型组合窗户 Active CN2082362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58248.3U CN208236218U (zh) 2018-04-19 2018-04-19 一种新型组合窗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58248.3U CN208236218U (zh) 2018-04-19 2018-04-19 一种新型组合窗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36218U true CN208236218U (zh) 2018-12-14

Family

ID=64584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58248.3U Active CN208236218U (zh) 2018-04-19 2018-04-19 一种新型组合窗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362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5684A (zh) * 2022-05-25 2022-09-20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引擎盖及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75684A (zh) * 2022-05-25 2022-09-20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引擎盖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87933B1 (en) Hinge
US20160215550A1 (en) Hinge
CN207063818U (zh) 一种密封性能良好的铝合金门窗
CN208236218U (zh) 一种新型组合窗户
CN104018761B (zh) 一种合页组件可隐藏的窗户
CN206053634U (zh) 家具上翻门的调节优化机构
CN210105579U (zh) 一种推拉窗开合装置及推拉窗
CN105735806B (zh) 一种可隐藏的合页组件
CN200996238Y (zh) 暗铰链
CN204531780U (zh) 双臂铰链窗撑
CN206091686U (zh) 一种带开启暂停功能的缓冲复位合页
CN102747945A (zh) 抗风纱窗
CN204311884U (zh) 承重60Kg的平开窗用铰链
CN206860008U (zh) 一种自动调节门
CN206144353U (zh) 一种用于门窗的通风装置
CN205713621U (zh) 一种玻璃门地弹簧
CN206801283U (zh) 一种重型滑撑机构及应用滑撑机构的窗
CN212774067U (zh) 一种开合方便的卷帘门
CN209457638U (zh) 一种带二段式传动机构的烤箱铰链
CN205477014U (zh) 一种带防撞装置的合页
CN211473833U (zh) 一种结构牢靠的防坠落外开式窗户
CN207045338U (zh) 地铁车辆司机室门体活动窗
CN207260811U (zh) 一种前旋转后滑动的铰链
CN201173034Y (zh) 平开窗用可调式限位撑
CN105781289B (zh) 盖口式暗藏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