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28310U - 一种旋转松脱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松脱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28310U
CN208228310U CN201820465711.XU CN201820465711U CN208228310U CN 208228310 U CN208228310 U CN 208228310U CN 201820465711 U CN201820465711 U CN 201820465711U CN 208228310 U CN208228310 U CN 208228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mounting base
aerosol
matrix
release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657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佟振鸣
陈超
蔡吉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s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657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28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28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283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烟具的旋转松脱机构,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安装有加热元件,加热元件用于插入设于安装座上方的气雾产生基体内,安装座上还设有与安装座转动连接能够夹持气雾产生基体的夹持元件、能够带动夹持元件绕加热元件轴线周向转动使气雾产生基体相对加热元件转动的外壳,外壳的内腔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中的旋转松脱机构可以通过外壳的螺旋旋转,使得外壳在轴向移动过程中压紧夹持元件,实现夹持元件对气雾产生基体的夹紧,夹持元件在夹紧气雾产生基体的情况下带动气雾产生基体转动,实现气雾产生基体与加热元件之间的有效分离,方便气雾产生基体的取出。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松脱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转松脱机构。
背景技术
通过外部热源对烟支进行加热,且加热温度远低于烟支燃烧温度,这样通过低温加热烟支,能够显著的降低烟支燃烧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降低二手烟对非吸烟人群的危害。外部热源加热烟草制品的新型烟支中,通过将烟草制品加热到雾化温度,达到产生烟雾的效果。
现有低温电加热烟支的专利技术,有的采用纵向位移方式提取烟支,纵向位移具有可以将烟支直接推出的特点,能够匹配加热器,但是纵向位移时烟草与加热器分离并不彻底,存在黏连问题,这样导致烟草不能完全取出,加热腔的清洗不够方便。有的采用周向转动的提取方式,通过烟支与转动提取器的摩擦力,带动烟支转动,实现烟支与加热器的分离,这种方式需要烟支和转动提取器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才能带动烟支转动,而且仅仅依靠摩擦力很容易使得烟支与转动提取器接触部分转动,而与加热器接触的部分不转动,无法有效的实现烟支和加热器的分离。
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7713009A公开了一种轴向转动取烟的电加热装置。该装置包括加热腔外壳、加热腔内壳、加热组件,其中,加热腔外壳和加热腔内壳组成一个整体,加热腔可相对加热元件轴向转动,将发烟制品与加热元件进行分离,便于抽吸完成后将发烟制品取出。该装置主要依靠摩擦力和烟支与加热腔之间的过盈配合来实现加热腔与烟支的接触,来实现加热腔带动烟支转动。针对于该专利,由于烟支在加热过程中,与加热器粘连较紧,仅仅依靠摩擦力和过盈配合产生的夹紧力无法确保在加热腔转动时可以带动烟支转送,使得烟支和加热器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松脱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转动提取器无法有效使烟支和加热器分离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松脱机构,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安装有加热元件,加热元件用于插入设于安装座上方的气雾产生基体内,安装座上还设有与安装座转动连接能够夹持气雾产生基体的夹持元件、能够带动夹持元件绕加热元件轴线周向转动使气雾产生基体相对加热元件转动的外壳,外壳的内腔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可选地,外壳上设有内斜面,夹持元件上设有外斜面,内斜面和外斜面配合。
可选地,内斜面和/或外斜面为粗糙表面。
可选地,夹持元件的内壁上设有夹紧面。
可选地,外壳与安装座通过转动部连接,外壳上设有限位凸起,安装座设有限位割槽,限位割槽与限位凸起配合,用于限定外壳相对于安装座的轴向移动距离。
可选地,当限位凸起位于限位割槽下极限位置时,内斜面和外斜面的接触面积最大。
可选地,夹持元件上端的内腔与安装座的上端围成加热腔。
可选地,安装座内设有用于加热腔与外界空气连通的气路通道,气路通道的入口位于外壳的下方。
可选地,安装座和加热元件之间设有隔热部。
可选地,外壳下端设有复位弹簧,用于驱动外壳相对于安装座恢复到初始位置。
可选地,转动部为螺纹结构。
可选地,转动部包括转动槽和轴向滑槽,外壳的内壁设有凸起,用于引导外壳沿轴向滑槽轴向移动和沿转动槽周向转动。
可选地,当加热元件与气雾产生基体产生相对旋转运动时,加热元件与气雾产生基体在轴向方向上不产生相对移动。
可选地,安装座为凸台结构,加热元件设于凸台结构的凸台上,凸台结构为T型凸台或阶梯形凸台,夹持元件与凸台卡接或套接;夹持元件的内壁上设有夹紧面,夹紧面为倾斜环面,夹紧面相对于轴向面呈一倾角K,所述倾角K的取值范围为1°≤K≤5°
如上,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旋转松脱机构可以通过外壳压紧夹持元件,实现夹持元件对气雾产生基体的夹紧,确保夹持元件与气雾产生基体之间可靠接触,同时,外壳带动夹持元件转动,夹持元件在夹紧气雾产生基体的情况下带动气雾产生基体转动,使得烟支和加热元件发生相对转动,实现气雾产生基体与加热元件之间的有效分离,方便气雾产生基体的取出。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松脱机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松脱机构的局部放大图A;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松脱机构的局部放大图B;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松脱机构的初始状态结构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松脱机构的夹紧状态结构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松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旋转松脱机构;10、底座;100、凸台;101、气路通道;102、限位割槽;11、加热元件;12、夹持元件;120、外斜面;121、夹紧面;13、外壳;130、内斜面;131、限位凸起;14、转动部;140、转动槽;141、轴向滑槽;15、弹簧;16、加热腔;17、隔热部;2、气雾产生基体;3、烟具;K、夹紧面的倾角;W、限位割槽的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
参见图1并结合图4、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转松脱机构1,包括安装座10,安装座10上安装有加热元件11,加热元件11用于插入设于安装座10上方的气雾产生基体内,安装座10上还设有与安装座10转动连接能够夹持气雾产生基体的夹持元件12、能够带动夹持元件12绕加热元件11轴线周向转动的外壳13,外壳13的内腔从上向下逐渐增大。本实施例中的旋转松脱机构1可以通过外壳13压紧夹持元件12,实现夹持元件12对气雾产生基体2的夹紧,同时,外壳13带动夹持元件12转动,夹持元件12在夹紧气雾产生基体2的情况下带动气雾产生基体2转动,使得气雾产生基体2和加热元件11相对转动,实现气雾产生基体2与加热元件11之间的有效分离,方便气雾产生基体2的取出。
具体而言,参见图1并结合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安装座10为凸台结构,加热元件11设于安装座10的凸台100上,夹持元件12与凸台100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安装座10为T型凸台,夹持元件12与凸台100通过卡接的形式进行转动连接,卡接的形式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拆卸方便。在其它实施例中,安装座10也可以为其他形式的凸台结构,如阶梯形凸台,夹持元件12与凸台100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形式连接,如套接形式,只要能保证安装座10与夹持元件12转动连接即可。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气雾产生基体2为烟支。
参见图2并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外壳13上设有内斜面130,夹持元件12上设有外斜面120,内斜面130和外斜面120配合。使用过程中,外壳13沿轴向向下运动,内斜面130压紧外斜面120,使得夹持元件12夹紧气雾产生基体2,操作方便,使用简单。
本实施例中的内斜面130和/或外斜面120为粗糙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内斜面130和外斜面120可以同时为粗糙表面,也可以只有内斜面130为粗糙表面,或者外斜面120为粗糙表面,只要能保证在加紧时,外壳13可以带动夹持元件12转动即可。粗糙表面增加了内斜面130和外斜面120之间的摩擦力,保证了外壳13在转动时可以带动夹持元件12转动。
参见图2并结合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夹持元件12的内壁上设有夹紧面121。该夹紧面121为倾斜环面,夹紧面相对于轴向面呈一倾角K,优选地,倾角K的取值范围为1°≤K≤5°。夹紧面121可以有效增加夹持元件12的内壁与气雾产生基体1的接触面积,使得夹持元件12的内壁与气雾产生基体2有效接触,确保夹持元件12夹紧气雾产生基体2,并带动气雾产生基体2转动,实现气雾产生基体2与加热元件11之间的有效分离。
参见图3并结合图5所示,外壳13与安装座10通过转动部14连接,外壳13上设有限位凸起131,安装座10设有限位割槽102,限位割槽102与限位凸起131配合,用于限定壳体13相对于安装座10的轴向移动距离。限位割槽102与限位凸起131的组合使用限制了外壳13轴向移动距离,防止外壳13轴向移动的距离过长,对夹持元件12的压紧力过大,使得夹持元件12夹断或者夹碎气雾产生基体2。
参见图5所示,当限位凸起131位于限位割槽102下极限位置时,即如图5所示的位置时,内斜面130和外斜面120的接触面积最大。此时,限位凸起131位于限位割槽102的最下端,继续转动外壳13,外壳13因为限位凸起131的阻挡,无法向下运动。此时,内斜面130和外斜面120之间的接触也相应到达极限位置。为了确保内斜面130和外斜面120在极限位置处可靠接触,此时,内斜面130和外斜面120的接触面积最大。
参见图1所示,夹持元件12上端的内腔与安装座10的上端围成加热腔16。加热腔16用于容纳气雾产生基体2,可以使得气雾产生基体2得到充分有效的加热,便于用户的抽吸。
参见图1并结合图4、图5所示,安装座10内设有用于加热腔16与外界空气连通的气路通道101,气路通道101的入口位于外壳13的下方。气路通道101的设置使得用户抽吸过程更顺畅,改善用户的抽吸体验,同时,气路通道101的入口位于外壳13的下方,防止外壳13下旋后阻挡气路通道101。
参见图1并结合图4、图5所示,安装座10和加热元件11之间设有隔热部17。隔热部17可以有效地隔绝加热元件11和安装座10之间的热传递,防止热量传递到外壳13上,避免烫伤用户,使用更安全。优选地,隔热部17的制作材料为PEEK、PI、PTFE中的任一种,其中,PEEK最高可耐受+400℃,可长期在+300℃环境使用;PTFE又称为特氟龙,最高可耐受+400℃,可长期在+260℃环境使用;PI长期使用温度可达到300℃以上,短期使用温度可达到400~450℃。上述的任一种制作塑料都可以很好的实现较好的隔热效果,都可以作为隔热部17的制作材料。
参见图1并结合图4、图5所示,外壳13下端设有复位弹簧15,用于带动外壳13相对于安装座10恢复到初始位置。当限位凸起131位于限位割槽102下极限位置时,放松外壳13,外壳13和夹持元件12在复位弹簧15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即恢复到如图4所示的位置,不用用户手动恢复,使用更方便。
参见图4并结合图1、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动部14为螺纹结构。外壳13内壁上的螺纹为凸纹,安装座10上的螺纹为凹纹。在转动外壳13时,外壳13通过与安装座10之间的螺纹一边转动,一边沿着轴向向下移动。随着外壳13向下移动,外壳13上的内斜面130与夹持元件12上的外斜面120接触,内斜面130压紧外斜面120,使得夹持元件12夹紧气雾产生基体2。继续转动外壳13,由于内斜面130和外斜面120为粗糙表面,夹持元件12上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跟随外壳转动,从而带动被夹紧的气雾产生基体2一起转动,使得气雾产生基体2与加热元件11有效分离。
在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夹持元件12夹断或者夹碎气雾产生基体2,需要对外壳13的轴向移动的距离进行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转动部14为螺纹结构,可通过限定外壳13的转动圈数来限定外壳13的轴向移动距离。
具体而言,参见图5并结合图1、图2、图3所示,转动部14的螺距为m,限位割槽102的高度为W,优选地,限位割槽102的高度W和转动部14的螺距m之间的对应关系为0.5m≤W≤3m。限位割槽102限定了限位凸起131的极限位置,进而控制了外壳13对夹持元件12的最大压紧力,避免外壳13对夹持元件12的压紧力过大,造成夹持元件12夹断或者夹碎气雾产生基体2。同时,通过限定限位割槽102的高度W和转动部14的螺距m之间的关系,限定了在限位割槽102的高度W固定的情况下,外壳13可以转动的圈数,实现了对外壳的轴向移动距离的限定。当W=0.5m时,外壳13从初始状态转动半圈即可到达下极限位置(如图5所示),外壳13转动圈数少,可以经过多次转动,使得气雾产生基体2与加热元件11有效分离。当W=3m时,外壳13从初始状态转动3圈到达下极限位置(如图5所示),外壳转动圈数少,只需经过一次转动,即可使得气雾产生基体2与加热元件11有效分离。当W取0.5m~3m之间任意数值时,都可以根据限位割槽102的高度W来确定外壳13的转动圈数,可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转动部也可以为其他的结构形式,只要能保证在外壳13向下移动时可以使得夹持元件12夹紧气雾产生基体2、外壳13转动时可驱动夹持元件12带着气雾产生基体2转动,实现气雾产生基体2和加热元件11有效分离即可。
具体而言,参见图6并结合图1、图2、图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转动部14包括转动槽140和轴向滑槽141,外壳13的内壁设有凸起132,用于引导外壳13沿轴向滑槽141轴向移动和沿转动槽140周向转动,其中,轴向滑槽141与转动槽140连接。外壳13内壁设有用于与转动槽140和轴向滑槽141相配合的凸起132。沿着轴向滑槽141向下推动外壳13,外壳13上的内斜面130与夹持元件12上的外斜面120接触,内斜面130压紧外斜面120,使得夹持元件12夹紧气雾产生基体2。当外壳13内壁上的凸起132滑入转动槽140,限位凸起131位于限位割槽102下极限位置,外壳13无法向下移动。此时,沿着转动槽140转动外壳13,由于内斜面130和外斜面120为粗糙表面,夹持元件12上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跟随外壳13转动,从而带动被夹持元件12夹紧的气雾产生基体2一起转动,使得气雾产生基体2与加热元件11有效分离。
参见图6并结合图1、图2、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动部14包括转动槽140和轴向滑槽141,为了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夹持元件12夹断或者夹碎气雾产生基体2,可以通过对轴向滑槽141的长度进行限制,实现对夹持元件12的夹紧力的限制。优选地,轴向滑槽141的长度等于大于限位割槽102的高度为W。当轴向滑槽141的长度等于限位割槽102的高度为W时,限位凸起131位于限位割槽102下极限位置,此时,外壳13内壁上的凸起132完全进入转动槽140内,夹持元件12对气雾产生基体2的夹紧力最大,沿着转动槽140转动外壳13,夹持元件12上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跟随外壳13转动,从而带动被夹持元件12夹紧的气雾产生基体2一起转动,使得气雾产生基体2与加热元件11有效分离。当轴向滑槽141的长度大于限位割槽102的高度为W时,只要能保证在限位凸起131位于限位割槽102下极限位置时,外壳13内壁上的凸起132可以完全进入转动槽140内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当加热元件与气雾产生基体产生相对旋转运动时,加热元件11与气雾产生基体2在轴向方向上可不产生相对移动。在其它实施例中,根据需要,在加热元件与气雾产生基体产生相对旋转运动时,也可使加热元件11与气雾产生基体2在轴向方向上产生相对移动。
如上,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旋转松脱机构1可以通过外壳13在轴向移动过程中压紧夹持元件12,实现夹持元件12对气雾产生基体2的夹紧,确保夹持元件12与气雾产生基体2之间可靠接触,在外壳13转动时带动夹持元件12转动,夹持元件12在夹紧气雾产生基体2的情况下带动气雾产生基体2转动,使得气雾产生基体2和加热元件11发生相对转动,实现气雾产生基体2与加热元件11之间的有效分离,方便气雾产生基体11的取出,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壳13无法有效使气雾产生基体2和加热元件11分离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4)

1.一种旋转松脱机构,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用于插入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方的气雾产生基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还设有:
夹持元件,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能够夹持所述气雾产生基体;
外壳,能够带动所述夹持元件绕所述加热元件轴线周向转动使所述气雾产生基体相对所述加热元件转动,所述外壳的内腔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松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内斜面,所述夹持元件上设有外斜面,所述内斜面和所述外斜面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松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斜面和/或所述外斜面为粗糙表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松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元件的内壁上设有夹紧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松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安装座通过转动部连接,所述外壳上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安装座设有限位割槽,所述限位割槽与所述限位凸起配合,用于限定所述外壳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的轴向移动距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松脱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限位割槽下极限位置时,所述内斜面和所述外斜面的接触面积最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松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元件上端的内腔与所述安装座的上端围成加热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松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内设有用于所述加热腔与外界空气连通的气路通道,所述气路通道的入口位于所述外壳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松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加热元件之间设有隔热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松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下端设有复位弹簧,用于驱动所述外壳相对于所述安装座恢复到初始位置。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松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为螺纹结构。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松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包括转动槽和轴向滑槽,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凸起,用于引导所述外壳沿所述轴向滑槽轴向移动和沿所述转动槽周向转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松脱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气雾产生基体产生相对旋转运动时,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气雾产生基体在轴向方向上不产生相对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松脱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为凸台结构,所述加热元件设于所述凸台结构的凸台上,所述凸台结构为T型凸台或阶梯形凸台;所述夹持元件与所述凸台卡接或套接;
所述夹持元件的内壁上设有夹紧面,所述夹紧面为倾斜环面,所述夹紧面相对于轴向面呈一倾角K,所述倾角K的取值范围为1°≤K≤5°。
CN201820465711.XU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旋转松脱机构 Active CN208228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65711.XU CN208228310U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旋转松脱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65711.XU CN208228310U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旋转松脱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28310U true CN208228310U (zh) 2018-12-14

Family

ID=645862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65711.XU Active CN208228310U (zh) 2018-03-30 2018-03-30 一种旋转松脱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283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128423A (ko) * 2019-03-11 2021-10-26 니코벤처스 트레이딩 리미티드 에어로졸 제공 디바이스
CN115067561A (zh) * 2021-03-11 2022-09-20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发热体固定结构、发热体组件及加热卷烟烟具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128423A (ko) * 2019-03-11 2021-10-26 니코벤처스 트레이딩 리미티드 에어로졸 제공 디바이스
JP2022524405A (ja) * 2019-03-11 2022-05-02 ニコベンチャーズ トレーディング リミテッド エアロゾル供給デバイス
KR102639593B1 (ko) * 2019-03-11 2024-02-21 니코벤처스 트레이딩 리미티드 에어로졸 제공 디바이스
CN115067561A (zh) * 2021-03-11 2022-09-20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发热体固定结构、发热体组件及加热卷烟烟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28310U (zh) 一种旋转松脱机构
US11559082B2 (en) Releasing mechanism,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releasing method, and smoke producing article
EP3508077B1 (en) Device for automatic withdrawal of cigarette end
JP7096895B2 (ja) 発熱体用の、プロングを有する掃除ツール
CN208941050U (zh) 雾化器及电子烟
CN208957014U (zh) 发热体旋转移动脱离式低温烟具
CN106535697A (zh) 具有卷绕器的卷发烫发器
KR101289446B1 (ko) 신경치료용 핸드피스
CN208863592U (zh) 一种方便退烟的低温烟具
CA2855186A1 (en) Handheld tissue sample extraction device
CN207940349U (zh) 松脱机构、气雾产生装置及发烟制品
CN113876035B (zh) 一种具有烟支夹紧装置的烟具
CN109363246B (zh) 一种电子烟
CN207751020U (zh) 一种旋钮结构及燃气灶具
WO2021027433A1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
RU2763236C1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е нагревате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дотвращения контактного износа и отделения табака
CN109315836A (zh) 电子烟具
CN110179655A (zh) 一种便携式妇科清洁护理装置
CN108532262A (zh) 衣被智能加热除湿干燥装置
CN208404140U (zh) 排气阀控制装置及包括其的压力锅
CN208192150U (zh) 一种具有旋转取烟功能的电加热型烟具
CN209470941U (zh) 一种烟气取样装置
CN209121291U (zh) 电子烟具
CN215230238U (zh) 一种艾灸器燃烧室
KR20100136828A (ko) 진동피스를 구비한 지방흡입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740, Building 20, 733 Changyang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82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740, Building 20, 733 Changyang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82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0082 No. 717, Changyang Road, Shanghai, Yangpu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740, Building 20, 733 Changyang Road, Y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82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TOBACCO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NEW TOBACCO PRODUCT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