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25971U - 一种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25971U
CN208225971U CN201820974653.3U CN201820974653U CN208225971U CN 208225971 U CN208225971 U CN 208225971U CN 201820974653 U CN201820974653 U CN 201820974653U CN 208225971 U CN208225971 U CN 2082259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upper cover
support
parallel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746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瑞奔
丁希罕
金明钢
周振宇
陈洋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KYRICH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KYRICH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KYRICH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KYRICH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7465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259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259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259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属于电池配件领域,针对存在支架上盖配件安装不便问题,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包括上盖本体以及多个装配在上盖本体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连接电芯极耳,所述连接板包括均设有通槽的串联连接板和并联连接板,并联连接板和串联连接板通过绝缘墙分隔,并联连接板两端分别设有凸部和通孔,上盖本体上设有多个凹槽以及装配孔,凸部限位在凹槽中,通孔与装配孔位置对应,另设有铆接件穿过通孔和装配孔将上盖本体与并联连接板固接;凸部与一凸伸出并联连接板的连接部间隙布置,连接部用于连接极柱。连接部与凸部间隙布置,且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被凹槽和铆接件限位,装配方便且省力。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一般包括电池外壳和电池电芯组支架,电池外壳设有壳体和上盖,电池电芯组支架设有支架主体和支架上盖,支架主体用于容纳多个电芯,支架上盖用于连接电芯的极耳,并使极耳与电极相通,电极固定在电池外壳的上盖上,电芯的极耳连接在支架上盖上的连接板上,电极和连接板之间设有电极连接件,电芯极耳先被安装在连接板上,再安装连接板,而连接板一端部通过螺钉和螺母与电极连接件螺接,这一结构使得连接板的强度和弹性不足,在装配时连接板的端部会影响连接板的其他部位,装配时易拉扯电芯极耳,安装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支架上盖配件安装不便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安装配件的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
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包括上盖本体以及多个装配在上盖本体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连接电芯极耳,所述连接板包括均设有通槽的串联连接板和并联连接板,所述并联连接板和串联连接板通过设置上盖本体上的绝缘墙分隔,所述并联连接板两端分别设有凸部和通孔,所述上盖本体上设有多个凹槽以及装配孔,所述凸部限位在凹槽中,所述通孔与装配孔位置对应,另设有铆接件穿过通孔和装配孔将上盖本体与并联连接板固接;所述凸部与一凸伸出并联连接板的连接部间隙布置,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极柱。
连接部凸伸出连接板,且连接部与凸部间隙布置,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被凹槽和铆接件限位,与电极连接时仅需拨动或调整连接部的位置,其他部位不受影响,因此电芯极耳不会被拉扯到,装配方便且省力。
进一步地,所述串联连接板两端分别凸伸有限位部和限位凸起,所述限位部上开有与装配孔位置对应的定位孔,并通过铆接件与上盖本体固接,所述限位凸起限位在凹槽中,使串联连接板两端定位。凸伸的限位部和限位凸起有利于串联连接板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弹性,电芯极耳不易被拉扯,装配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本体上设有将上盖本体均分为串联区和混联区的支撑板,所述串联区中包括并排布置的串联连接板,所述混联区包括并排且交替布置的串联连接板和并联连接板,混联区的两端为并联连接板,所述凹槽开设在支撑板上,以使上盖重量均衡并便于固定串联连接板和并联连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极柱包括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所述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分别与位于混联区两端的并联连接板相连,其中,与正极极柱相连的并联连接板通过第一连接件和正极连接件与正极极柱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正极连接件通过一螺钉相连,以实现可拆卸式连接。仅需更换第一连接件与正极连接件即能使电池电芯组与多种尺寸的外壳进行匹配连接,使电池电芯组的适应性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上方设有一电极保护板,所述电极保护板两端分别连有可拆卸的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并联连接板的连接部相连,第三连接件与负极极柱通过负极连接件连接,第三连接件与负极极柱的连接处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下方设有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用于支撑紧固件。电极保护板用于保护负极极柱,防止其过载,由于增加了电极保护板,第三连接件需经过折弯后才能与负极相连,此时紧固件处于悬空状态,搬运电池时易产生晃动,设置支撑座可避免晃动的产生。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为中空件,其下部设有插件,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插件匹配的限位凹槽,以使支撑座初步定位,一螺钉穿过支撑座底部将支撑座固定在支撑板上。插件与限位凹槽相匹配实现初步定位,为防止支撑座掉落或晃动,使用螺钉将支撑座固定在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本体边缘处以及支撑板处设有多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位于电极保护板的边缘处,用于支撑电极保护板,以使电极保护板远离电芯极耳。支撑柱能够使电极保护板远离电芯极耳,以防止两者之间有电流通过,又能辅助电极保护板散热,还能使电极保护板重量较为均衡的分布于上盖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并联连接板向外凸伸形成一凸缘,所述通孔开设在凸缘处。这一设置能够使并联连接板节省一部分材料,又能使并联连接板保持一定强度和弹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连接部凸伸出连接板,且连接部与凸部间隙布置,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被凹槽和铆接件限位,与电极连接时仅需拨动或调整连接部的位置,其他部位不受影响,因此电芯极耳不会被拉扯到,装配方便且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的部分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盖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串联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并联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盖本体;11-绝缘墙;12-凹槽;13-装配孔;14-支撑板;141-限位凹槽;15-支撑柱;2-串联连接板;21-限位部;211-定位孔;22-限位凸起;3-并联连接板;31-凸部;32-通孔;33-连接部;34-第一连接件;35-正极连接件;36-凸缘;4-铆接件;A-串联区;B-混联区;C-正极极柱;D-负极极柱;5-紧固件;6-电极保护板;61-第二连接件;62-第三连接件;63-负极连接件;7-支撑座;71-插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的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上盖本体1以及多个装配在上盖本体1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连接电芯极耳,所述连接板包括均设有通槽的串联连接板2和并联连接板3,所述并联连接板3和串联连接板2通过设置上盖本体1上的绝缘墙11分隔,所述并联连接板3两端分别设有凸部31和通孔32,所述凸部31为两个,所述上盖本体1上设有多个凹槽12以及装配孔13,所述凸部31限位在凹槽12中,所述通孔32与装配孔13位置对应,另设有铆接件4穿过通孔32和装配孔13将上盖本体1与并联连接板3固接;所述凸部31与凸伸出并联连接板3的连接部33间隙布置,两个凸部31将连接部33夹在中间,所述连接部33用于连接极柱。
连接部33凸伸出连接板,且连接部33与凸部31间隙布置,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被凹槽12和铆接件4限位,与电极连接时仅需拨动或调整连接部33的位置,其他部位不受影响,因此电芯极耳不会被拉扯到,装配方便且省力。
所述串联连接板2两端分别凸伸有两限位部21和两限位凸起22,所述限位部21上开有与装配孔13位置对应的定位孔211,并通过铆接件4与上盖本体1固接,所述限位凸起22限位在凹槽12中,使串联连接板2两端定位。凸伸的限位部21和限位凸起22有利于串联连接板2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弹性,电芯极耳不易被拉扯,装配方便。
所述上盖本体1上设有将上盖本体1均分为串联区A和混联区B的支撑板14,所述串联区A中包括并排布置的串联连接板2,所述混联区B包括并排且交替布置的串联连接板2和并联连接板3,混联区B的两端为并联连接板3,所述凹槽12开设在支撑板14上,以使上盖重量均衡并便于固定串联连接板2和并联连接板3。
所述极柱包括正极极柱C和负极极柱D,所述正极极柱C和负极极柱D分别与位于混联区B两端的并联连接板3相连,其中,与正极极柱C相连的并联连接板3通过第一连接件34和正极连接件35与正极极柱C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34与正极连接件35通过螺钉5相连,以实现可拆卸式连接。仅需更换第一连接件34和正极连接件35即能使电池电芯组与多种尺寸的外壳进行匹配连接,使电池电芯组的适应性更好。
所述连接板的上方设有一电极保护板6,所述电极保护板6两端分别连有可拆卸的第二连接件61与第三连接件62,第二连接件61与并联连接板3的连接部33相连,第三连接件62与负极极柱D通过负极连接件63连接,第三连接件62与负极极柱D的连接处设有紧固件5,所述紧固件5下方设有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用于支撑紧固件5。电极保护板6用于保护负极极柱D,防止其过载,由于增加了电极保护板6,第三连接件62需经过折弯后才能与负极相连,此时紧固件5处于悬空状态,搬运电池时易产生晃动,设置支撑座7可避免晃动的产生。
所述支撑座7为中空件,其下部设有插件71,所述支撑板14上设有与插件71匹配的限位凹槽,以使支撑座7初步定位,螺钉穿过支撑座7底部将支撑座7固定在支撑板14上。插件71与限位凹槽相匹配实现初步定位,为防止支撑座7掉落或晃动,螺钉将支撑座7固定在支撑板14上。
所述上盖本体1边缘处以及支撑板14处设有多个支撑柱15,所述支撑柱15位于电极保护板6的边缘处,用于支撑电极保护板6,以使电极保护板6远离电芯极耳。支撑柱15能够使电极保护板6远离电芯极耳,以防止两者之间有电流通过,又能辅助电极保护板6散热,还能使电极保护板6重量较为均衡的分布于上盖本体1上。
所述并联连接板3向外凸伸形成凸缘36,所述通孔32开设在凸缘36处。这一设置能够使并联连接板3节省一部分材料,又能使并联连接板3保持一定强度和弹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

Claims (8)

1.一种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包括上盖本体以及多个装配在上盖本体上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连接电芯极耳,所述连接板包括均设有通槽的串联连接板和并联连接板,所述并联连接板和串联连接板通过设置上盖本体上的绝缘墙分隔,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连接板两端分别设有凸部和通孔,所述上盖本体上设有多个凹槽以及装配孔,所述凸部限位在凹槽中,所述通孔与装配孔位置对应,另设有铆接件穿过通孔和装配孔将上盖本体与并联连接板固接;所述凸部与一凸伸出并联连接板的连接部间隙布置,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极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连接板两端分别凸伸有限位部和限位凸起,所述限位部上开有与装配孔位置对应的定位孔,并通过铆接件与上盖本体固接,所述限位凸起限位在凹槽中,使串联连接板两端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本体上设有将上盖本体均分为串联区和混联区的支撑板,所述串联区中包括并排布置的串联连接板,所述混联区包括并排且交替布置的串联连接板和并联连接板,混联区的两端为并联连接板,所述凹槽开设在支撑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包括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所述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分别与位于混联区两端的并联连接板相连,其中,与正极极柱相连的并联连接板通过第一连接件和正极连接件连接与正极极柱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正极连接件通过一螺钉相连,以实现可拆卸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上方设有一电极保护板,所述电极保护板两端分别连有可拆卸的第二连接件与第三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与并联连接板的连接部相连,第三连接件与负极极柱通过负极连接件连接,第三连接件与负极极柱的连接处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下方设有一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用于支撑紧固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为中空件,其下部设有插件,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插件匹配的限位凹槽,以使支撑座初步定位,一螺钉穿过支撑座底部将支撑座固定在支撑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本体边缘处以及支撑板处设有多个带有内螺纹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位于电极保护板的边缘处,用于支撑电极保护板,以使电极保护板远离电芯极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连接板向外凸伸形成一凸缘,所述通孔开设在凸缘处。
CN201820974653.3U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 Active CN2082259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74653.3U CN208225971U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74653.3U CN208225971U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25971U true CN208225971U (zh) 2018-12-11

Family

ID=64505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74653.3U Active CN208225971U (zh) 2018-06-22 2018-06-22 一种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259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8331A (zh) * 2019-11-22 2021-05-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8331A (zh) * 2019-11-22 2021-05-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动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01166A1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6299188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软包电池模块
US20170025719A1 (en) Storage battery apparatus
CN207441821U (zh) 一种锂电池
CN208225971U (zh) 一种电池电芯组支架上盖
CN108832069A (zh) 电池模组
CN208797093U (zh) 电池模组
CN208889743U (zh) 一种续航能力强的电池
CN213816356U (zh) 快拆式模块化户用锂电池储能产品
CN209822825U (zh) 具有插拔式bms模块的锂电池装置
CN205488278U (zh) 一种电池盒
CN214411364U (zh) 环形电池模组及其新能源电池
CN208433437U (zh) 一种塑料方形电池模组
CN206742310U (zh) 锂离子电池模组
CN216312704U (zh) 一种多槽充电器
CN207883756U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其电芯保持架
CN205335332U (zh) 动力电池组
CN203932140U (zh) 燃气灶及其电池盒
CN208237826U (zh) Led应急电源
CN207021742U (zh) 一种散热好的锂电池充电器
CN209434236U (zh) 一种18650电芯并联电池模组外壳
CN208835119U (zh) 一种21700电芯并联电池模组外壳
CN204516821U (zh) 电池保护结构
CN207719366U (zh) 一种电池模组散热结构
CN209709133U (zh) 一种圆柱锂电池模组的加热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